课程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将移动互联网技术服务于教学,蓝墨云班课就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智能手机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有效改善教学效果的智能辅助平台。本文对蓝墨云班课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实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程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程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问题的探讨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伴随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而产生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学科,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相对较晚,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少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可能与社会需求脱节。为更好地促进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有必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用人的需要。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教学 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是一门集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多个交叉领域的现代新兴管理学科,并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而产生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学科,正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些特性,对其课程教学也提出了特別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不仅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分析,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理论的应用,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就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也就决定了其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一、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从50年代的劳动经济学专业发展而来的,1998年才真正进入我国高校成为独立发展的专业, 1999年我国仅有37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因此,就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由于开办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此,其课程教学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定位比较模糊

国内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定位比较模糊,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质性的内容,并没有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就业目标等方面彰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定位模糊,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差不多;二是没有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综合能力和素质;三是市场定位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这种培养目标定位的模糊性直接对教学环节产生负面的影响,最终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失去竞争力。

2.教学模式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该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不少地方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教学中,采用理论性、课堂教学为主,并且在授课中,教学内容基本是由教师设计, 教学方式更多是采用单向沟通为主,而教学效果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正是由于这种单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学完、考完,基本把所学内容又还给了老师。

3.教学内容流于纸上谈兵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高校教师,他们大多是来源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也就是说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一批知识分子。虽然在读研究生阶段,他们经过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学习能力也较强,并且理论基础也较为扎实,同时思想开放,对新鲜事物也容易接受,也有干好工作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更不用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领域范畴的实践经验了。这势必给不少的高校教师带来了课程教学的限制,虽然他们擅长讲述概念,解释原理,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做到学以致用,这是他们难以超越的。这势必造成人力资源管理这门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学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变成了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适应社会需要的。

4.考核形式僵化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试方面,地方本科院校通常采用笔试这种单一形式进行期末考试,考试的主要内容往往是考核学生对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这种形式的考试, 由于缺乏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考察,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的经验,尽管有不少的学生能够得到高分,但并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未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造成高分低能的状况。

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鉴于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这些问题,为加快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本文认为,课程教学效果的改进至少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改进的首要任务是必须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培养具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创新型、高素质复合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具体来讲,一是地方本科院校应针对企业差异化的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本科教育以能够胜任企业一般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为培养目标,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的教育以能够担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理人员为培养目标;二是地方本科院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定位,比如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可以以操作技能的培养为其主攻方向。

2.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运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学习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启发工作, 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学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不少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现实,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定期派出年轻的教师到企业去挂职,以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业或兼职,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在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当然,在校学生还是应以学习为主,不能因为创业或兼职而对正常的学习造成影响。

4.考核形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因此考核方式也应随之而改变。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考核的重点不单是要注重理论的考核,也应该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检验,考试形式应多样化。对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而言,要求具备分析与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比如,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企业实践等环节中,应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在课程结束后的考核中, 可以采用开卷、闭卷、完成课程论文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三、结束语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并重”教学架构,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实践环节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高校既要为教师发挥高效的指导作用提供方便,又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引导,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兰玲.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改进策略浅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

[2]匡爱民.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2011 (6).

[3]吴道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核心胜任力的构建方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 (11).

作者:刘进

课程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2:

蓝墨云班课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将移动互联网技术服务于教学,蓝墨云班课就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智能手机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有效改善教学效果的智能辅助平台。本文对蓝墨云班课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实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蓝墨云班课;教学方式改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然而上课玩手机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很多高校老师采取上课收手机等一些做法来阻止学生上课玩手机。个人认为“围堵不如疏通”,在“互联网+”时代,更应该利用好智能工具,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改革教学方式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一、 蓝墨云班课的应用

蓝墨云班课是蓝墨科技推出的一款基于移动网络环境的教学App,教师创建一个班课,课程创建后会随机生成一个课程邀请码,教师将邀请码告诉学生,学生就可加入对应的课程班,师生间立即连接为一个可以实时交流反馈的教学互动网络。

本人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全程使用了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丰富多彩,保证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适时推出互动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更高效。

(一) 课前准备

上课前,老师可通过“通知”功能,提前给同学们布置学习任务,也可以将课程中的一些教学资源如PPT、拓展性案例资料以及与课程相关视频与网络链接等上传至资源库内,供学生课前有针对性地预习,学生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并可通过学习报告查看学生学习人数,以便适时提醒、督促学生学习。

充分利用手机终端来开展多方位、多形式的教学模式,而且学生也觉得好玩、实用,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还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同学们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打开手机进行预习、学习、复习,而且还可以刷经验值,同学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 课堂使用

课堂中,教师可随时开展作业、小组任务、投票、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答疑讨论、作品分享、计时测试等互动教学活动,让教与学的过程更高效。

1. 课堂点名更高效、有趣

使用签到功能可一键签到,也可手势签到,比传统的使用花名册点名或写纸条等方式,更简单高效,能迅速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每一次签到的手势不同,可有效防止替人签到的状况。在签到界面点击“统计”,可查看班级学生考勤次数、出勤率、出勤率趋势图表以及每个学生的迟到、出勤、早退、事假、病假等数据。

2.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问题回答

在讲授面试时,针对面试中高频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如何看待加班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全班同学都会参与其中,而且,同学们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超乎你想象。等结束时同学们会看到其他同学不同的回答,这种发散性思维,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创建小组任务,进行专题训练

做绩效管理专题时,基本让同学们采用线下划分小组的方式来分组,大家围坐在一起,出谋划策,分析讨论共同完成专题,再用图片的方式提交结果,每个小组也能看到其他小组的创作。最后,再让小组间进行互评,相互打分,这样既有竞争性,又能锻炼同学们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行课堂案例讨论

针对美特斯邦威的虚拟企业,一起分组探讨虚拟企业的定义、特征、如何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允许图片和语音消息,使讨论更快捷有效,设置经验值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

5. 课堂提问可用举手功能

举手的学生将显示在屏幕中,点击头像可选择参与课堂回答,并给予经验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于一些简单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题,可使用抢答,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6. 进行课堂测试

测试环节可以帮助老师对学生进行检测,在每一模块知识点的内容学习结束后,老师可将相关的测试题如选择题、判断题等上传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测试的成绩及做题所用时间会迅速统计出来,而且准确无误,相对于传统的考试,不需要老师人工改卷统分的这些环节,大大缩减了时间,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

7. 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创建问卷调查,可以对班课使用认可情况、对教师授课满意情况等进行调查,在本课程中,我对学生选择职业时所关注的事项进行调研,而且投票后立即显示结果,省去回收、统计调查问卷的大量工作,非常高效。由于不会出现答题者姓名,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加上设置一定的经验值,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填写问卷的积极性。

(三) 课后复习

1. 发布作业

老师可以发作业布,同学们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并使用手机提交作业。根据老师的要求,可以上传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这样老师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批改作业,反馈更及时,还可以给予学生经验值的奖励。同学们也可以进行小组互评或相互评价,使评价更为全面、更公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2. 解答疑问

课后,同学们可以针对自己未掌握的知识点和老师进一步交流,老师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解答,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让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更快捷方便。

3. 實时评价

可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和参与活动情况,实时生成学生的学习报告,教师可通过学习报告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二、 思考

蓝墨云班课功能虽然强大,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还需进一步探索。

1. 网络畅通是前提

蓝墨云班课的使用要求在网络条件下进行,因此,推行云班课,对校园网的硬件配套设施也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在班课中大家会拼网速,抢答、举手等很难进行,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 管控手机的使用

云班课倡导学生在上课时使用手机,这样会导致部分自控力不太强的同学,上课时会偷偷使用微信、QQ聊天,需要加强管理,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准备,广泛查阅资料,课中严格管控。

3. 刷经验值

有些学生并未认真学习老师上传的课程资源,而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经验值,但老师通过班课记录只能看到哪些同学看过,无法查验是否认真阅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出几个问题进行测试,进一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和阅读,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三、 结语

本课程结束后,95%的同学对运用蓝墨云班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满意,认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升。实践证明,蓝墨云班课App是移动互联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好帮手,它改革了教学模式,让师生互动更加高效,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颜珍平,颜谦和,刘志成.高职院校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蓝墨云班课为例[J].信息技术教育,2017(4):173.

[2]孟婷婷.关于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2016:114.

[3]李怀亮.基于蓝墨云班课的O2O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2017:92-94.

作者简介:

王丽宁,孙炜娟,山东省莱阳市,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作者:王丽宁 孙炜娟

课程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备受企业的关注,成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管理内容。高校以市场为导向,就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在管理学中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来输出对企业对社会有用的管理学人才。本文简要说明了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作用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质量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问题;改革对策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竞争核心进入管理维度,管理精细而有效才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在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管理成为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动力。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就是为了进入企事业单位,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管理学教学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就特别重要。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教育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存在众多的问题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新型管理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价值体系中去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

1.1 是提升高校实践教学水平的需要

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成为高职院校的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高职院校能够将企业作为切入点,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实现由学到用的零距跨越。因此,在管理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更是将企业导向作为常态化教育手段,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学人才。

1.2 是加强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管理学人才进入企业后,需要在管理岗位上发挥一技之长,为企业的可持续战略注入新的生命力。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运作的模式,懂得企业人力资源配合与调动的实际意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进行现场管理的能力,正确面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在学习阶段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因此,在就业时因为更能明白人力资源的意义而成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得到更多的选择机会。

1.3 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育体系

在管理学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重要的一环,为高职院校管理学专业的内涵提升作用很大。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面时间虽短,但却增加了学生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内涵。而且,由于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得到了完善,一改过去单一的专业课程限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2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的进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战略发展必不可少的管理内容,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抓手。正是源于这一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日益攀升。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人才输出量大,精细化程度低,使得这类人才难以达到企业期望,培养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成为校、企的融合的关键点。为了迎合社会需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管理学学生不但要懂管理,还要懂得人力资源如何科学管理,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配合熟练的计算机技术操作来解决企业战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3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3.1 实践性教学环节缺失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由于教师经验不足,再加上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机会,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往往只停留在理论教学层次,实践教学十分的匮乏。而且教学方法也难以有创新,课本知识的拓展无法实现。即使需要实践的环节也仅以理论讲解形式来完成,这与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培养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生也仅仅是理论型人才,真正跨越到实用型的人才是凤毛麟角,这也失去了市场导向的意义。然而,高职院校的管理学人才理论掌握深度又与高等院校大大不同,使得高职院校的管理人才上不上,下不下,处于尴尬的市场地位,难以在竞争中形成优势。

3.2 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虽然高职教育的实用型人才多为企业所追捧,但这是在实用型人才应用价值较高的前提下的。就目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而言,理论大于实践,内容缺乏时代感,事例难具现代企业的特点,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理解和运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种落后的课本内容与市场需求产生很大的脱节问题,人才的实用性难以体现,也就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缺口大的实际问题。

3.3 考核方式单一

教学考核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考核中,虽然强调了要进行形成性考核,但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使得考核仍旧显得单一、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本是实践性课程,理论教学难以收到效果,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因受到某些外在条件的限制,仍是缺乏针对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考核。这种稍显单一的考核制度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思想上都不能起到引导促进作用,无法为学生的创新思想提供阵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很是必要。

4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4.1 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理论学习

虽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但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是实践应用的动力源泉。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中,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改革,理论学习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依托。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理论教学为多样化的理论教学,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情况不同方法,构建多元化的理论教学模式。难点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深入剖析,并不断强调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对于普通内容,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进行小组学习,任务驱动法学习、合作学习、集中法学习等等,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4.2 使用实例教学法,增强学生的理解程度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特点是实践中渗透理论,理论中渗透出实例。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来构建实践平台,走出校园与企业进行沟通搭建校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际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例引入教学中,而且可以将校园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例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企业竞选上岗的实施案例,校内学生干部竞争上岗的亲身经历等,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结合的最好例证。通过这些例证的全程解读,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实践意义,从而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3 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模拟教学是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具有提升学生实战能力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来消化相关理论并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当然教师要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学生运用人力资源知识的方向。

4.4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而不断更新发展着,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等需要不断引进高职院校教学中去,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新鲜而及时的知识、方法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因此,在选用教材时只能在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理论知识点相对完整中选择最适用的。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教师就必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断充实自己,将必要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补充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

4.5 建立多维的教学考核体系

单纯的笔试考核模式或者简单的所谓形成性考核模式并不是最佳考察途径,教师应从课程的性质出发,根据课程特点来制定多维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体系。把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掌握情况结合起来,对课堂考勤、回答问题、平时作业、课外调查报告、卷面成绩和实践操作等进行综合的评价,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基本理论概念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小艳.浅淡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J].商,2015(06).

[2] 王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

[3] 陈刚.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25).

[4] 徐星星.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4(19).

[5] 朱春江,庄红蕾,颜静,段云鹏.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6] 张浩,张兴梅.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2(33).

作者:王福红

上一篇: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分析论文下一篇: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