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校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论文

2022-05-0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生物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能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辅助生物教学,借以丰富生物教学形式和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在农村学校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农村教学资源,为生物教学提供服务。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校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校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论文 篇1:

饲料生物技术课程改革与效果评价

摘要 饲料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动物饲料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基础专业课程。为响应教育部打造“金课”的号召,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同类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饲料生物技术;课程改革;翻转课堂;金课

Key words Feed biotechnology;Curriculum reform;Flipped classroom;Golden class

基金项目 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19131)。

作者简介 孙加节(1984—),男,江苏盐城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动物生化与营养研究。*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动物生化与营养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0-28

随着生物技术和饲料产业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上的应用研究日益深入[1],饲料生物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与动物饲料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崭新学科分支应运而生。一般而言,饲料生物技术是以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研究和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2]。饲料生物技术课程是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为配合学分制改革,强化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2012年被列入动物科学专业选修课。该课程涵盖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及酶工程等学科理论与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包括饲料技术的基本理论、新工艺、新方法、新成果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该课程涉及面广,理论结合应用性强,内容更新快,若在教学过程中继续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使课程内容与产业脱节、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脱节,将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近年来,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教师全员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教学改革氛围[3-4]。饲料生物技术课程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案例,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翻转课堂”与小组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 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1.1 更新教学内容、规划课程体系,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教学模块化 根据饲料行业现状,对接市场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形成案例,更新补充新知识[5]。目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6个模块,包括绪论、酶制剂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粗饲料资源开发、发酵技术与产品(单细胞蛋白)在饲料中的应用、植物提取物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抗生素替代与饲料资源开发进展,其中绪论2个学时,其他每个模块包括教学导学2学时、小组讨论2学时、课堂讨论与答疑2学时三部分,每个模块共计6个学时,加上课程绪论2个学时,课程共计32学时。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中,该课程从理论教学、实践活动和创新训练3个方面,在“基础、前沿、综合设计、研究创新”4个层面上规划教学体系,实现课程模块化和多元化。同时,在每个教学模块,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切题的思政元素,课程模块及思政点见表1。

1.2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搭建课程网站和构建课程网络框架,丰富与课程相关的课件库、习题库、试题库、资料库等课程资源,紧跟饲料行业发展步伐,每年更新網络教学平台内容,确保网站资源每年更新30%以上,完善课程专门网站与教学资源库。各类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教学动态、教学课件以及教学录像等在网上开放,创建课程教学互动交流平台等,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与校间共享,使精品课程充分发挥了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

1.3 突出课堂讨论、学生互动参与,实现启发式的翻转教学模式 运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基础理论知识、课后布置讨论性或拓展学习课题,学生课后查阅文献、课堂讨论并自己讲解,教师点评并进行重点难点解析,以互动式、设问式、讨论式、翻转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6]。

1.4 强化现场教学、跟踪教学和连续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练合一”的教学活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或教学活动结束后,采取学生自由选题申请、教师联系安排对接企业的方式,把学生派驻下去进行实践教学,教师现场对各生产环节和工艺流程进行系统讲解,通过这种“教-学-练”相融合的连续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开发、技术流程、企业运作、管理模式以及工作环境,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做到课程教学与专业实习或毕业设计同步。

1.5 智慧教学工具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采用雨课堂作为教学辅助管理工具[7],课前发布预习讲义、课程PPT和课前思考题等,设置预习时间节点,掌握学生知识储备和预习效果;课堂通过PPT共享、弹屏与签到功能,实现线下实体课堂的师生互动;课后通过PPT回放、在线互动,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8]。

1.6 采用教学过程考核,实行多样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将培养学生素质贯穿整个考核评价过程,制定适合课程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考察与课程期终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9]。考核评价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平时考勤10%、文献综述与总结20%、专题讨论(PPT)20%、理论考试50%。让学生积极归纳总结,以PPT和多媒体讲解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拓宽对问题的了解和看法。学生针对课堂讨论,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反思自己,同时在互动中也能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提高教学质量。

2 课程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

该课程以“教师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小组课堂讲解-课外实践”为主线,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业和课堂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教室、实验室和基地三地联合。以2016级温氏班小班教學为例,构建翻转课堂,将课程模块化,并由教师导学、小组讨论、课堂讨论3个环节组成,实现了对分课堂。一般而言,各模块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大板块,以发酵技术与产品在饲料中的应用为例:①教师导学。主要讲授单细胞蛋白饲料的概念、原料来源、发酵微生物种类、生产工艺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单细胞蛋白研究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②学生小组讨论。导学后通过雨课堂布置讨论性和拓展性课题,学生与教师或同学之间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如微信、QQ等专业推送平台,将各自精心准备的学习资料或者课程相关微视频等学习资源通过约定的网络平台发布,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自由组成3~5人的学习协作小组,对发布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提前准备。各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向教师和组员反馈学习效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堂进行进一步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依据反馈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并补充遗漏点,最终进行选题和成果展示准备。③课堂讨论。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个体间的协作,从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试验设计、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交流和评价打分,每组15 min,10 min PPT讲解、5 min答疑。在课堂讨论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答疑、解惑、引导、鼓励为主,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进而深化学习效果,实现课程理论知识的内化。④课外实践。结合教师研究团队科研项目,学生通过室内实验,测定和分析酱油渣、酒糟、凉茶渣等的基本营养成分,探究和认识生物饲料的发酵原理以及重点和难点,重点对比不同发酵菌种、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发酵佐剂添加等对发酵效果的影响,进一步预估生产成本以及饲喂效果等。

此次整个温氏教学班共计26人选修,分为6个讨论小组,针对模块四,各小组分别以“在饲料中应用的酵母菌种类和营养特点”“酱香型茅台酒糟饲料化应用初步方案设计”“贵州茅台酒糟肉牛饲料化应用方案”“酱油渣开发育肥猪饲料设计方案”“酱油渣开发方案”“酵母菌在饲料中应用进展”为题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总体来看,采用教师导学、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进步显著;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学生参与感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综合评价良好,真正让学生“活起来”。调查显示,对饲料生物技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表示满意的学生有23人,占全部学生数的88.46%,其中特别满意的学生占26.92%(图1);认为组织与口头表达能力提升的学生占96.15%,认为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的学生占76.92%(图2)。

同时,课程与科研及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饲料生物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学生解决科学难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模块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酱油渣发酵饲料的工艺设计”“凉茶渣生物饲料应用方案研究”等,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开发、技术流程以及工作环境等,做到理论教学与科研及实践教学同步。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以现代生物技术的优势为切入点,体现以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畜牧业的新农科建设,培养学生用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知识来提升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意识,实践过程中培养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动科精神和专业情怀,端正学生的价值导向,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和专研精神。

由于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学习难度不断升级,考核标准不断提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如果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并从严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后学生的资料检索能力、动手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创新能力、材料撰写能力等各项素质均有所提升,基本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需求。调研结果显示,饲料生物技术课程改革后,认为学习任务加重1倍以上的学生占69.2%,加重1倍以下的学生占26.9%(图3),真正让学生“忙起来”。2016级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考研率达53.1%,位居全校第一,其中温氏教学班考研率为86%,效果显著。

3 小结

在新动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建设一门畜牧学特色金课是一个重要话题。对照金课标准,课程体现了以“两性一度”理念加强课程顶层设计,在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方面进行专门设计。高阶性方面,教师深入剖析饲料行业热点问题,广泛拓展理论知识,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评,尤其重视过程考核。创新性方面,建立开放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课程内容与科研融合、与产业融合、与思政相融合。挑战度方面,教师备课充分,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认知3个方面精心设计,在各个教学环节,严格要求,不断提升难度,以期学生能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熟悉行业背景,参与社会实践,提升专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完善,突破教学时数和教学空间的束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该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尚未建立线上、线下联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今后将重点建设线上教学方式;②考核测评方法复杂,难度升级,学生短期可能不适应;③教学团队对信息化时代新技术的运用存在不足,目前仅限于雨课堂和教育在线等少数平台,缺乏微课、慕课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实践。课程团队将继续投入建设,吸取学习者的建议,为课程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为其他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10]。

参考文献

[1] 冷静,杨舒黎,鲁琼芬,等.饲料生物工程课程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98-100.

[2] 张日俊.现代饲料生物技术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任杰,司政.新工科背景下《水工建筑物》“金课”建设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20(4):70-71.

[4] 谢一锋.羌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公体课的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2):75-77.

[5] 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6):1-5.

[6] 齐惠云.运用启发式教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8(S1):398,404.

[7] 王秀珍,王粉梅,裴斌.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8(4):139-142.

[8] 黄业伟,向泽敏.“雨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7):261-262,265.

[9] 杨瀚涛.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J].科技视界,2015(24):89,78.

[10] 张亚妮,左其生,吴信生,等.《动物遗传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体系[J].家畜生态学报,2019,40(12):94-96.

作者:孙加节 罗君谊 陈婷 习欠云 张永亮

生物校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论文 篇2:

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生物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能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辅助生物教学,借以丰富生物教学形式和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在农村学校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农村教学资源,为生物教学提供服务。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农村;课程资源;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有着非常广泛地内容,它涵盖了一切能够丰富生物课程教学的资源,既有仪器设备、生物教具等硬件资源,亦有教师的专业能力、学生已有的知识等软件资源,除此之外,有校内的亦有校外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有效运用能够决定生物课高效达成课程标准任务,是生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工作呢?

一、校内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好好开发和利用好校内生物课程资源,其中包括生物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师、图书馆、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环境等各种硬件、软件资源。那么,生物教师该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些校内生物课程资源呢?

(一)生物实验室是生物课程中实效性最强的资源

高中生物是立足在实验基础之上进行的自然科学,其中的概念、原理及规律大部分都是经过实验推导、论证出来的。因此,生物教师要想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生物课程资源,可以建议学校重视建设生物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进行生物实验,进行实践学习活动,以便更好地分析、探索、推导生物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器具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生物实验,以吸引学生主动进行生物实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图书馆等校内生物课程资源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若只是局限在课内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需求的。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师和图书馆内有许多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书籍、杂志、网络资料等,能够开阔学生的生物学视野,让学生及时掌握生物学最新进展,深化生物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学习生物的水平更上一层楼。尤其是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代,学生更应该学会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生物知识学习,便于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丰富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和时代接轨,促使最为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教师生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学校的环境是生物课程资源中最为真实存在的资源。农村高中学校绿化带中有大量的植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导校内绿化区转一转,让学生去认识校内各种花卉树木等,并采集其中有用的植物制作成生物标本,以便充实生物实验室研究资源,拓宽学生生物研究的对象范围,为高中生物实验研究提供更好地服务。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生物教师作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其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状况决定了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及将这些资源进行发挥的效益水平。因此,在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当中,学校应当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及时接受新思想,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借助新教学理论打造合适的教学手段,以便突破传统枯燥乏味的生物教学模式,为高中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除此之外,笔者在生物教学中还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点,主动捕捉生物教材中的有效信息,借助校内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其积极参与到生物學习活动当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校外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广袤地农村中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最为丰富的实验研究资源,因此,教师要重视农村校外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外生物课程资源包括家庭生物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等,是指除学校外的各种可以拿来进行教学的课程资源。

(一)农村家庭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农村学生家庭中蕴藏着许多可以开发、利用的生物课程资源,比如,家庭庭院中种植的花草树木、蔬菜以及饲养的牲畜等,都是学生可以开发、采集的生物实验资源,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实验探究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第一引导人,作为学生的家长,要善于和学生沟通,引导学生走上喜欢生物之路。

(二)社会中所蕴含的生物课程资源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都是为学生能够独立走向社会而做的准备,与此同时,社会更是一个生物大课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善于结合生物教学内容,走出校门,面向社会,进行参观、学习、研究、探索,社会课堂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生物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实战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生物知识,更能令学生发现在课堂上无法学习到的生物知识,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因地制宜,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中蕴含着最为鲜活的、丰富多彩的生物课程资源,作为高中的生物教师,要懂得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走入大自然中,比如,去野外实习、去农村观察实验等,将广袤地农村自然风光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将最为鲜活、最为丰富的生物资源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与农村的自然风光进行拥抱,以便学生灵活掌握生物的活动规律。

以上是笔者的粗鄙建议,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农村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卢引琦.甘肃教育.2011(17)

[2]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谢赣湘.成功(教育).2012(20)

作者:陶汝秀

生物校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论文 篇3:

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需要学校能够加强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实现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学校进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通过校外课程资源使课程的内容以及形式更加丰富化,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更进一步拓宽,使学生的素养能够得到整体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学校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引言:在实际开展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能够做到对活动开展的目标给予明确,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活动内容,对课程给予合理地分配。并且,需要能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每一个阶段的活动给予充分地落实,展开激励性评价,在调动学生在校外课程资源的兴趣方面做好充分的考虑,以此来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通常来说,课程资源的概念可以分成广义与狭义两个部分。广义课程资源主要是对课程目标实现有利的相关因素,而狭义课程资源主要说的是课程形成的来源。通常理解为为了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以发展提供帮助而进行开发以及利用的素材都为课程资源,该素材包含了精神材料与物资材料。将课程资源自身所具备的功能以及特点最为主要依据,对其展开相应的划分,能够将其分成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将课程资源在空间方面的分布作为主要依据能够将其划分成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对于校外课程资源来说,不同资源在存在形态方面存在相应的差异,对其进行归纳能够分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物质环境资源。实际上的校外课程资源具有较强的丰富性。

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图书馆

图书馆在社区文化资源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此类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可以采取学校与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形式,使两者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在学校内部与图书馆之间通过网络的形式展开联系。为学生在图书馆资源方面的利用提供方便。另外,也可以邀请图书馆专门的工作人员为学生进行图书情报检索有关的一些常识,以此来对学生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进行培养。

(2)科技馆

学校加强对科技馆这类校外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应用对于学生自身科学视野的更进一步拓宽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强化学生在校内所开展一些科目教学的理解,例如科学、生物等,这对于学校所开展的课程教学能够提供较大的帮助。就当前阶段我国所建设科技馆的现状来看,对其所进行的开发工作可以将具有典型性的科技馆作为样本,例如当下知名的中国科技馆以及海尔科技館等,同时可以加强对现代化先进信息技术与媒体技术的应用,采用光盘制作以及上网等方式,与全国普教系统建立良好的连接。

(3)博物馆

我国所拥有的历史以及文化积累较为深厚,所以我国的历史底蕴以及资源是较为丰富的,我国各个地区的博物馆都为历史文化宝库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所应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是非常高的。对于此种校外课程资源的校外开发形式方面的选择,除了可以促进学校和博物馆之间的联系以外,也可以实现博物馆和学校所开展教学课程的有效结合,例如历史,另外也可以利用当下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博物馆资源的有效传播。

(4)网络资源

加强对当下先进网络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打破传统课程所具备的狭隘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甚至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性。当下的网络所拥有的信息非常丰富,有利于更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路,多媒体信息技术自身具备的模拟功能能够为学生创造实践以及试验的模拟情景,而网络自身具备的交互性能够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开放以及实时性地交流。基于此,将网络信息载体给予合理有效地应用开展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师在网络资源的支持下,便能够使学生通过更具独特性地方式来开展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对网络资源的使用,在适宜的时间以及地点来获取更多的有利于学习的资料。

(5)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具体来说就是学校社区所含有的自然生态以及文化生态的相关资源,比如乡土地理、传统文化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等。对于此类校外课程资源的利用,需要对其有选择性地融入到地方课程或者是校本课程,可以将其看做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进行知识构建的平台。

(6)家庭教育资源

家庭教育同样也是较为良好的校外课程资源,需要家长们自身都能够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在教育孩子方面能够拥有一个“为国教子”的思想,禁止出现“重智轻德”的偏向,不断加强对孩子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帮助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将家庭教育作为日常的重点工作来开展,遵循以人为本、以德教子的原则。

结束语:总的来说,学校所开展的教学工作需要能够实现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资料的有效整合。加强对校内以及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应用,提高课程资源的丰富性。需要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强调开发主体的多样化,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具多样化的选择。除此之外,需要家长也能够在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将自身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学校需要能够结合学生发展以及自身教学的实际需求,应用适宜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通过对校外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徐国华. 小学科学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新课程研究, 2021(11):2.

[2] 李建堂. 联系生活 培养能力 着眼未来——浅谈化学教学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2021(2013-10):20-21.

作者:克比尔江·阿不都拉

上一篇: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网络体制论文下一篇:残疾人事业与农场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