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2022-04-29

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而相关高校也有意识地结合市场需求来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实践教学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践教学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1:

就业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探析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取得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个企业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之下,高校以就业导向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就业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就业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在企业发展长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这也引起各个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但是高校所培养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并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主要是由于高校并没有把教学的目标与市场的需求有效的联系起来,比如说:没有根据市场需求为导向展开实践教学等,从而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无法满足社会与市场的根本需求。在此种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1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校大都采取理论教学方式,而实践教学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内容,这就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很强,无法满足社会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今后择业就业。另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体系不仅包含了课堂理论教学,还应该包含了实践环节。

1.2 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经验不足,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欠缺的方面,比如说:高校中年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由于缺少实践的经验,而且并没有参与过教研活动,再加之人力资源科课程相对较重,又存在进修压力等,导致这些年轻的教师很难出色的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1.3 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不大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依赖于高校的环境基础,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再加上高校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不是很大的,比如说:专业实验室的配备不是很充足,无法发挥出专业实验室的作用。而专业实验室的建立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多项综合能力。

1.4 考核与激励机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目前高校中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从考核方式来说,目前高校考核方式更加倾向于科研方面,导致很多教师都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于科研,而忽视了教学,更不会有更多的实践与精力来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效无法提升。从激励机制来说,专业教师如果开展实践教学不会有额外的报酬,或者是只有少量的补贴,但是专业教师要组织实践课程所消耗的精力以及时间要比单纯进行理论教学要多出很多,这就直接导致专业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从这些方面来说,高校有必要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增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

2 就业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改进对策

2.1 就业导向下要更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观念

首先,高校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高校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提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的素质水平,使学生更能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其次,高校在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的同时,要对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才能共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顺利开展。

2.2 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加大校内实验室建设;二是高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三是高校可以开办企业 。

2.3 促使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教师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高校人力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工作开展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高校可以加大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高校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去参加挂职锻炼,从而使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升,高校也可以与政府以及企业共同合作,政府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平台以及科研项目,而企业与高校提供技术人才以及科研人员,使高校专业教师在参与科研过程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进而提升教学的成效。

2.4 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

高校要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采取措施充分调动教学团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高校健全高校的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以解决专业教师的后顾之忧。首先,高校要为专业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教师学术思想交流,对于在探索与研究中出现困难的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支持,从而促使教师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改革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其次,高校要对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高校要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考核,高校要逐步改善考核的方式不仅注重理论教学的成绩,更要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考核,比如说: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以及在实践中表现得能力进行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促使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工作中,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随着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这给高校教学增加了很大的任务压力,高校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来把握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参考文献

[1]刘琳.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J].教师,2016(10).

[2]冯春梅,史贤华,陈学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8).

作者简介

曹玲娜(1980-),女,河南省郑州市人。曾获得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作者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1464

作者:曹玲娜

实践教学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2:

胜任力模型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而相关高校也有意识地结合市场需求来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目前,绝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走出校园后,会直接进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以,为进一步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就必须要借助胜任力模型,来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就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引言

在市场竞争越演越烈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储备已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单单要具备识别人才的能力,同时还应该知人善用,并留住人才,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帮助,而近些年来,企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用人标准也进一步提升。所以,为了确保各大高校培养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只有借助胜任力模型来强化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从而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高端人才。

一、胜任力的内涵

胜任力这一概念最早由麦克里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被提出,它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潜在能力,而这些能力又与绩效预测存在着因果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胜任力会得出不同的观念,这是一个受主观意愿影响较大的词汇。

胜任力可以将能力出众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能否与企业相匹配,就必须要看他具备的胜任特质是否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符。胜任力会受工作环境以及岗位特征影响,不同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有些知识有利于在这一岗位上的发挥,却会在另一岗位上受到限制;与此同时,胜任力还与工作绩效息息相关,企业可以通过评估员工的胜任能力来对其未来的工作绩效进行预测,以此来实现对人才的优化配置。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入胜任力理念是很有必要的。

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因素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即物理因素、事理因素以及人理因素。

(1)物理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会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包括教育、心理、经济、管理、科学以及社会等门类的一般性知识,尤其是需要教育领域的各种专业知识。所以,会需要各领域专家以及学者的通力协作来完成这项研究任务。在这一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对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同时还要准确把握目前各生产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标准,并在这一基础上收集相关的人才培养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资料信息。结合已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胜任力模型中的胜任力特征来确定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

(2)事理因素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一项较为繁杂的研究课题。相关专家以及学者可以借助各种手段以及方式方法,比如头脑风暴法、调研法以及专家研讨法等,来对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多种有针对性的方案加以论证。

(3)人理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完善,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等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设计这一体系的过程中,要与这些利益方进行及时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能正常运转。反之则不然,只要于其中某一方出现沟通不良,得不到它的全力支持,轻者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正常教学,严重时可能会让整个教学体系出现瘫痪,并阻碍该专业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

2.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关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实践教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教学质量将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每一个教学阶段都加入实践教学环节。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校内实践以及校外实践。

第一,校内实践。这一阶段可以分为课程内实践、实验设计以及第二课堂实践设计三个环节。

首先,课程内实践。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讲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对实际案例内容的分析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描述的情景来提出多种解决方案,这样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学生就能快速的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能有针对性的去通过学习来顺利通过资格认证考试,以便于未来的就业。另外,结合教学目标,来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其次,实验设计。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联系到一起,促使他们能顺利的进入工作岗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就必须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验课程。其中,相较于其它科目的实验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验设计还不够成熟,也不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械以及材料,它的实验课题主要就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模拟分析。因此,相关高校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研究投入力度,并随着时代发展需要来不断的改进以及完善,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验设计提供便利。

最后,第二课堂实践设计。第二课堂实践主要指的就是一些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活动,比如专题讲座、学科竞赛以及社团活动等。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各部门人员进校进行专题讲座,包括招聘、绩效以及社会保障等,同时还可以将第二课堂实践的成绩纳入到学分制管理中,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及热情,最终达到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目的。

第二,校外实践。在学生毕业前要进行专业实习,并将实习成绩纳入到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包含很多内容,比如绩效考核、薪酬制度、人才招聘以及劳务关系等,让学生针对其中的某一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完成毕业设计作业。通过这种方式,不单单检验了学生这几年的学习成果,同时还有效提升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学校以及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来减少毕业设计中的抄袭现象,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并走上工作岗位扫平障碍。另外,学校可以利用假期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市场调查以及企业管理实践模拟等,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2)加强对学生胜任力的考核评估

在过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中,主要是对学生的外显素质进行评估,很少系统地对学生的内隐素质进行评估,使这一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工作环境,且工作完成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基于此,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内隐素质,包括态度、价值观以及情感等纳入到胜任力评价体系中,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以及客户评价的评价机制,从而在提升学生教学实践效率的同时,对他们的职业胜任力进行深入挖掘以及培养,以此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保障。

(3)实现对校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沟通合作,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以及完善学生求职资源库,并开展校园招聘会、简历制作讲座等活动,来加强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正确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行业认知以及职业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它不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优化配置,同时还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就需要在教学期间,对企业所需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胜任特征有一个充分了解,并构建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能力,从而为企业提供其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实践教学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3: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目前,诸多高校针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目标,在各个专业中推出了产教融合的教育培养方式,此方式要求了高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与企业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以达到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本文由此作为契机,为实现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分析现有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并总结出其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高校产教融合的教学策略,为后续融合背景下提供教育模式的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

引言:

从我国目前的应用型高校的教育发展趋势上看,应用型高校更多选择向产教融合的道路上前进。因此,高校应该思考从哪些方面着手,怎样构建符合当前学生现状和学科专业的产教融合模式等问题。以帮助学生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最终从高校走向社会,此举对我国的人才就业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现有模式分析

在当前的高校人力资源专业中,常使用课堂教学、实验室平台、企业实习来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在现有的培养模式中,仍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流于形式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发现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教学课堂缺乏有效的制度来保障和鼓励学生学习,抑制了教学的开展,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能力锻炼需要。例如,在专业课程《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实践》中[1],其课程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在考核形式上与传统考核形式存在差异。但在实际课程中,由于考核标准未准确地制定导致任课教师无法有效地对学生技能进行有效的判断,同时在课堂的操作和授课内容中,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得学生未能有效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学习。

(二)缺乏校企合作

企业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余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但在目前高校中仍然出现校企合作平台缺乏现象。导致学生实习与实践较为困难,例如在专业课程《组织与工作设计》中[2],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实习企业中撰写岗位说明书,缺乏实习平台,导致学生无法满足课程所需要的能力锻炼。

(三)缺乏实验平台

实验平台作为应用型高校内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基地,实验室建设有较高的标准。根据目前人力资源的技能培训要点,在实验室中应建设模拟软件、仿真实验室等较多的实验内容和平台,同时,需要聘请同行的专家和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有效弥补实践教学中的短板。

二、产教融合措施

(一)强化课堂实践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平台,在课堂中不仅需要加深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更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论结合实践的动手操作能力,将知识与技能融合内化于身,就显得十分关键。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基础出发,仔细研究课程的性质与特点[3],制定适合本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短期与长期的方案和内容,应用丰富的形式强化课堂实践。例如,在面试实践课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形式,让教师饰演企业的管理者,让学生饰演求职面谈,通过课堂上的实际演练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二)建设实验平台

在课堂的基础教学后,根据不同专业课程性质来展开校内的实验项目技能训练。例如,人力资源专业实验利用沙盘软件在实验中模拟一个公司,让班级内学生模拟一个人力资源角色,在角色上尽可能的接近岗位的需求和工作任务,随后让学生自行组队,分为若干个公司,彼此成员在优势的互补中共同努力来对抗激烈的竞争和对抗,实现公司的运营。此实验平台的建设让学生在扮演角色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4],在应对事情上快速处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完善激励机制

对于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上来说,高校不仅要提高实践课堂的效率,优化学校實验平台,更要完善好激励机制,共同实现实践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以及和其他院校的差异性,以提高学生的满意程度和兴趣为主,结合教学团队,鼓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实现能力的提高。其次,在专业团队的教师建设中,鼓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多思考、多学习、多反思,有效提高自身素养,有效的帮助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四)健全考评体系

考评体系的健全,能够让教师积极的参与到优化教学和产教融合的教育工作中。因此,首先在课堂上要从教学内容、教案和学生的满意程度、课堂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评价中切实的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并利用此来优化后续的教学,由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其次,在实验平台的建设中,通过实验的准备、过程和结果等多个角度来共同评价实验平台教学,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质量。在学期内,鼓励学生在课程教师的带领下参加竞赛,并给优秀的学生队伍和带队的教师给予奖励。保证在高校实验教学的不断优化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后,高校在自身的教学队伍中,利用教师和外界资源的联系,有效建立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加稳定长期的实习,对联系企业实习的教师和带队教师进行奖励,以此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并且在学生实习期间密切关注学生的实习情况和企业反馈,不断总结经验帮助学生在日后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和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效应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模式,采取产教融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技能,其具体做法上应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基础能力采用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中以提高学生实践效果为目标展开教学。其次,通过实验室和社会平台的搭建,不断满足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最后,完善激励机制和健全考评体系,提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热情,在学生的不断学习中进行教学反思,以此来优化后续的课堂,共同服务于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000(001): 259.

[2]沈烈志.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8):163-164.

[3]孙华.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研究,2020,3(9):61-62.

[4]齐加胜,王力."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24).

作者:肖晗

上一篇:民族问题与政治转轨关系论文下一篇: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