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广告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虽然高校的美术教育管理改革在近些年来初显成效,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加强高校美术教育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高校实际,从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及加强多方合作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加强高校美术教育管理的有效举措。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院校广告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院校广告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探索①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在这样的信息大潮下,就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该文就基于新媒体视域,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创新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  教育管理  创新  信息技术

On the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ZHOU Shujian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Province,210000 China)

1  新媒體概述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网等渠道,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一种传播形态,是相对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意义的一种新媒体形式。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新媒体时代,而新媒体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与其优势有着直接的关系[1]。比如新媒体具有传播快、更新快、渠道广、信息量大、成本低、互动性的特点,正是基于新媒体的这些优势和特点,所以使得新媒体发展成为了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媒体形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具有海量、多元的特点,而这些信息或多或少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产生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新媒体,如何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创新管理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2  新媒体视域下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大学生是新媒体应用的主要群体,他们使用新媒体的时间较长、使用频率较高,可以说,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一部分。基于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因此,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也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就积极影响而言,由于新媒体具有灵活、互动、传播快的特点,所以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育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使沟通更加便利、高效,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对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2]。由于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多元的特点,所以新媒体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消极影响而言,由于新媒体中的信息比较多元,所以既有正能量信息的宣传,也有不良信息的传播,而大学生虽然较为成熟,但还处于成长阶段,这些不良信息就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发展造成影响,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培养及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3]。由此可见,新媒体视域下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正确认识新媒体,基于新媒体的特点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以此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规避新媒体的劣势,最终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3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

3.1 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新媒体的发展虽然对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为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作用与价值,抓住新媒体这一新机遇,对教育管理工作做出改革和创新。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即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开展各项教育管理工作。这是因为新媒体相比传统教育管理方法而言,具有高效、便捷、灵活的特点,其更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及效率[4]。比如在学生入学工作中,高职院校就可以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利用。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建立一套智慧校园工作机制,如校园网站、校园公众号、QQ群等,学生只需要通过登录这些新媒体平台,即可以了解新生入学的一切事宜,在新媒体平台的指导和指示下,学生就可以更加顺利、高效地完成入学,这对于提高新生入学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工作中,高职院校也可以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都是新媒体的应用体现,这些社交软件相比面对面沟通而言,要更加人性化、隐私化、便捷化,所以应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日常沟通和交流,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尤其在沟通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这些社交软件更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中,高职院校也可以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比如结合新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完整、实时的就业信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以此来提高就业服务整体水平。

3.2 提高管理者的新媒体应用能力

在高职院校中,要想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新媒体应用能力,只有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新媒体应用能力,才能够使新媒体的作用和价值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得到最大的发挥[5]。基于此,职业院校就必须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比如要引导管理者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作用和价值,掌握新媒体的应用知识、应用方法、应用技巧,提高管理者的整体媒介素养。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正确、有效地应用新媒体开展工作,进而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另外,作为管理者自身,也需要及时转变传统教育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教育管理工作的多面影响,进而加强对新媒体的合理、有效应用。新媒体视域下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教育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其具备良好的网络思维,能够了解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基于此,高职院校在聘请教育管理人员时,可以侧重于对年轻人才的引进,年纪较轻的管理人员不仅对新媒体环境有所了解,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爱好也有所了解,这对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丰富校园活动

新媒体背景下所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多元问题是影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为了减少新媒体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措施和行动,而丰富校园活动就是减少学生对新媒体依赖的重要措施。很多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方面,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教学的管理,比如专业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并没有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实际就是,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其行为、思想、心理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引导和指导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6]。所以高职院校要注重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比如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比赛、校园体育竞赛等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这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过度依赖新媒体、向往虚拟世界的问题。同时在参与校园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虚拟世界以外的快乐和趣味,这对于改善现代大学生交际障碍、内向自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个班级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班集体活动,如主题班会、知识讲座、心理团辅、户外旅游等,这对于提高班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活跃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现实友情的美好与温暖。丰富校园活动在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新媒体视域下教育管理的重要措施。

4  结语

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良好培养,就必须做好教育管理工作。而在新媒体视域下,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就是必然的趋势。在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可以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利用新媒体来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同时还可以根据新媒体环境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教育,以此来更好地提高教育管理质量,进而为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陈利群.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新西部,2019(20):118-119.

[2] 张万铝.新媒体环境下强化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9):204,232.

[3] 李容.新媒体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5):52-53.

[4] 金红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9):113-114.

[5] 李璐,余功.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中美广告教育比较[J].科技资讯,2019(32):230,232.

[6] 范雪峰.探究高职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6):83-84.

作者:周书剑

院校广告教育管理论文 篇2:

浅谈加强高校美术教育管理的有效举措

摘 要: 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虽然高校的美术教育管理改革在近些年来初显成效,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加强高校美术教育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高校实际,从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及加强多方合作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加强高校美术教育管理的有效举措。

关 键 词: 高校;美术教育管理;有效举措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美术教育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加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高校还是没有从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走出来,现代元素在美术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并没有渗透到各个环节,学生也并没有从中获取更多的艺术表达技巧和创作思维。因此,作为校方,面对美术教育管理的现状,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开发利用新的资源,通过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合理组合课程,最终实现科学的管理效果。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

随着新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美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也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给美术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益处[1]。首先,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新了教育理念。通过网络平台和大数据信息系统,高校可以及时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和教学资源,对课程内容加以延伸,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其次,提高了管理水平,提升了管理效率。新媒體技术便捷了教师、学生、家长等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缩短了沟通距离,节省了时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搭建了互通有无的桥梁,为高校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另外,还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管理模式的束缚,有效促进了高校美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高校该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资源,对美术教育管理进行创新,从而有效提高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2]。具体来说,第一,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将美术课程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并定期检验和优化学生选课系统,探索教学组织管理新思路。就目前来看,很多高校的学生每年在选课期间都很苦恼,由于招生数量有限课程也有限,生怕自己选不到喜欢的课程,导致选择一些不喜欢或者是对自己来说提升不大的课程,这就需要高校丰富选修课的内容,并为学生构建较为科学和高效的选课方式,同时也要优化选修课的分类,将一些用处不大选择人数较少的课程予以取缔或者是整合。第二,探索新媒体教育管理的模式,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管理。虽然多媒体技术日益发达,但是很多高校的目光依然只停留在多媒体教学上,对于学生的管理还是局限于较为传统的模式,辅导员、班干部跑断了腿,但是效果并不佳。因此,高校美术教育管理者应该转变思路,学习先进的多媒体网络平台技术,开发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设置管理员模式和学生线上网络沟通渠道,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减轻了辅导员和班干部的负担,而且还能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树立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意识。特别是美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外出写生,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就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解决了外出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的安全,提升外出写生的效率。第三,提高美术教育管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教师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的能力,从而加强高校美术教育管理的创新。例如,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定期的培训,并纳入绩效考核的方式,让参与教育管理的教师学习网络教学和管理知识技术,提升自身的现代化网络技术应用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利用网络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二、注重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美术学科的专业技术性较强,和大多数艺术类课程一样,大部分高校的美术教学方式都大同小异,几乎都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这是和普通课程恰恰相反的,当然,这样也无可厚非,因为专业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但是片面追求绘画技能的培训和练习,而忽视对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有本末倒置的倾向。我们不能轻视美学理论对于学生审美个性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更应该在美学素养方面更胜一筹[3]。而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体系,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加强审美教育方面的内容,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绘画技法的反复训练,应该把美学理论作为重点内容纳入美术教育管理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质,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融合,互通有无,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其次,优化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将课程进行合理、高效的组合。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绘画技术高、作品多的高技术人才,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格素养等,这是让学生在美术专业上有一番作为的前提。因此要将现行的美术学科类课程优化组合,全面关注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并加以有效整合,提高高等美术教学的效率。另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为了应对将来复杂的市场变化和挑战,我们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需求,相应给学生提供一些较为个性和多样化的选择。最后,这也是在高校美术教育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现代主义美术加入学生的课程中。因为这是一种较新的艺术观念,思维方式和艺术表达方式较为独特,作者往往通过一定的美术作品传达出他们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看法和想法。这些作品一般比较抽象,与传统的美术作品有很大不同,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对这些作品的分析与鉴赏,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认清现代艺术的本质。这也是从理论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好方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使其对艺术的本质问题理解得更为深刻。

三、加强合作,多方发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如果说理论素养是提升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实践能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技术能力有用武之地。那么,多方合力下的美术教育管理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学校的力量有限,我们通过借助外力,有效地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不但有利于拓展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平台,而且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形成有效的合力,促进教育管理的发展。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校企合作。高校通过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步形成联动机制,共同为学生开发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能让他们尽快融入企业工作的不同角色当中,在实践中加深对市场需求和市场空间的了解,为今后的职业选择规划提供合理的方向。例如,可以和校外美术工作室或广告设计公司、宣传公司建立联系,让学生以兼职工作人员的身份加入其中,在业余时间参与企业的设计工作,学以致用,拓宽思路,学习适应市场发展的工作方法,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二是加强家校合作。虽然说高校学生已经远离了父母的管辖,是独立的个体,但是他们毕竟还是一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在面对未来就业的选择上,或是在专业的学习和选修课程的选择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学生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建议。校方应该与家长建立一定的联系,通过互联网交流的方式,定期在家长群里分享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参加实践活动以及外出写生的情况,并且广泛吸收和接纳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实训基地。通过建立固定的实习和实训基地,为学生平时的实践提供较为固定的场所,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四是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高校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思路和方法的束缚,不断为高校注入新鲜血液,用竞争的有效性倒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提升的意识。同时也让教师在学生的竞争过程中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举例来说,可以将绘画技能比拼进行分类和细化,定期开展素描技巧、油画创作、漫画设计和主题设计等一系列竞赛,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开画展的方式,将学生参加比赛的情况纳入考核,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在与他人的竞争中不断分析自我和完善自我。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美术教育管理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实现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人格素养为目标,通过网络技术提升美术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改善美术教育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将现代主义美术等一些较为新颖的美术理论引入进来,打破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多方合作,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广阔的就业竞争环境中有一番作为。

参考文献:

[1]王星阳.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中教育管理提升方案[J].河北农机,2021(1):148.

[2]王朱珠.新媒体时代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牡丹,2020(4):202.

[3]李琳、马菁汝.古代中西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与“技艺教育”——对美术教育中的“美育”解读[J].美术研究,2021(1):16.

作者:李瑞雪

院校广告教育管理论文 篇3:

和谐校园建设视角中的大学生权益保护

摘要大学生权益保护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校园和谐稳定,有利于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培养有较强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大学生。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权益在教学质量、学校广告宣传以及教育管理行为等方面受侵害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权益保护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和谐校园 大学生权益 对策分析

1 大学生权益保护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思想解放的又一伟大成果。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资源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其中,大学生权益保护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大学生权益保护有利于校园和谐稳定,有利于促进师生和谐,增进学生对母校的情感

首先,高校和谐稳定,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和保证。高校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没有高校和谐稳定,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切实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真正为大学生办好事,办实事,使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合理诉求得到倾听,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能够有顺畅的渠道得以反映并能够及时得到校方的反馈和处理,将摩擦、冲突和摩擦消除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无疑对校园的和谐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义。除了教师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学生,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之外,学校管理还要科学规范,更应体现人文精神,要人格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保护大学生的正当权益。特别是在出台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制度时,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发动学生参与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制订出来的规章制度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得到学校全体学生的支持,营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全体师生员工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1.2大学生权益保护有利于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大学生主体地位即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并赋予其相应的地位。大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大学生在探求知识、学习技能和为人处事中居于主体位,承担主体职责,发挥主体作用。高校对大学生的尊重与服务是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时的教育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基点,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那么,切实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利益,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可以使“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有利于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1.3大学生权益保护有利于培养有较强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大学生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来源于现实的土壤,环境因素对其民主法制观念的正确树立至关重要,而这个环境因素对于大学生而言最直接的莫过于高校自身。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观念。学校所有的规章制度能够切实保障学生的权利,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不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依法照章处理,不因人而异、因人而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

2 当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教学质量上对大学生权益的侵害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大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教学软件方面即教师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对待课堂教学的态度。现在高校的部分教师存在对课堂教学应付的现象,其教学态度令人不敢恭维。二是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近几年来,高校规模急剧膨胀,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尽管近几年高校专任教师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但很多高校还是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招生规模扩大的需要,师资严重缺乏,班级编制过大。另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年轻的助教或见习助教在课堂上唱主角,产生“教授不教,讲师不讲”现象,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打了折扣。

另一方面就是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匮乏即学校教学硬件设施不齐备或不达标。部分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少得可怜,部分院校用于本科生的日常教学经费开支仅为生均每年200元,与教育部原来规定的学校教学合格评估达标标准——生均年教学经费600元相差甚远。其直接的结果是基本的教学经费得不到保障,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基本设施差,甚至一些基本的教学辅助设施也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既伤害了大学生们对学校的情感,也影响了学生各种技能素质的提高,损害了学生的基本权益。

2.2虚假的宣传广告对大学生权益的侵害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已悄然兴起。各种各样的宣传广告、宣传材料充斥各种媒体,其中不乏一些学校的虚假宣传广告,在这些虚假广告的作用下,部分高中学生和家长往往会被误导。虚假宣传广告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宣传内容的失实。对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条件、学科建设等进行夸大、虚假、欺骗性的宣传。二是承诺性的宣传政策无法兑现。有些学校为了吸引学生报考,在招生宣传时做出这样或那样的承诺,等到学生报到后才发现很多承诺根本无法兑现,很多政策变相增加附加条件或根本不能执行。三是利用措词技巧模糊语意,故意使学生或家长误解。虚假的学校宣传广告把虚假的、欺骗性的信息传递给社会,误导学生与家长,其最终结果是既损害了高等学校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也侵害了大学生的利益,同时也是对兄弟院校利益的极大侵害。

2.3教育管理行为对大学生权益的侵害

教育管理行为对大学生权益的侵害主要是指学校不合理、不合法的规章制度,不规范的教育管理行为对大学生利益造成的侵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奖励与处分条例、学生综合评价办法等往往比较注重它的有序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而对其自身合法性及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有所忽视,有的甚至与我国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存在冲突或背离。二是不合法的教育管理行为造成的侵权。如学校有关部门或有关教育管理人员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搜查学生的宿舍,或非法限制学生的人身自由等,或强制学生接受检查等都是对学生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侵害;又如学校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处理或处分,而不给学生申诉、辩解的权利。三是不良的教育服务行为造成的侵权。如教师不积极的教学工作态度,造成大学生不能享有高质量的教育权利;后勤部门工作人员不友善的服务态度,使得学生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权利;就业指导部门比较差的服务意识和较低的工作效率,使得学生的就业权受到损害,就业受到影响;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对学生的有关质询和手续办理不予积极配合,使得学生的知情权等受到侵害;就业指导部门比较差的服务意识和较低的工作效率,使得学生的就业权受到损害,就业受到影响等等。

3 加强大学生权益保护的对策分析

3.1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依法治校,建设法治民主校园

“法治民主校园”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和制度保障。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能够体现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原则,能够促進学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学校立法,依法管理学校,扎实推进“四五”普法教育的各项措施,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法治意识,做到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第一,高校教师和管理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从教。学校在制定各种规章和条例时,必须用法律的眼光加以审视,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同时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做到充分保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尤其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法的价值取向;要改变以往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只注重管理的有序性、有效性,而忽视合法性和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状况;学校宣传广告内容要真实,要杜绝虚假的、欺骗性的广告宣传。

第二,要加强对教师的依法管理。学校既要重视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也要依法“对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严格执行“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的规定。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要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监督和评估,而且要形成一种制度。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培养教师的进取精神和敬业精神。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校务公开要进一步在力度、深度、效度上下工夫,尊重广大学生的知情权和其他民主权利,增强广大学生对学校建设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使大家能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接受或参与学校改革,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逆反心理和矛盾。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教育经费投入,定期向学生公布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要重视公共教学设施的建设,保证有足够的公共教学设施供学生免费使用;同时,要落实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校务公开,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规范公开程序;从校级层面来说,学校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要健全完善。每年应定期举行学代会例会,给予学生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

3.2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第一,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确保学校稳定。充分发挥综合治理、职能部门的作用,把引发校园不稳定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落实各项应急预案措施,确保学校的稳定。增强宣传力度,通过校报、电台、简报、网络等媒介及时传递最新校园治安动态、热点问题,增强学生在校园中的自我防范意识。

第二,保护学生安全,体现以人为本。高校教育管理者树立诚信服务意识,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是真正把“以学生为本”落在实处。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高校保卫工作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的需要。而要实践这种职能创新,保卫工作队伍自身的建设急需加强,要不断提高队伍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改革管理方法,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避免学生、家庭和学校不必要的损失,要与时俱进地确保高校发展的优良环境。

第三,加强校区防范,让学生有安全感。充分发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保卫工作,根据学校保卫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本着自愿报名择优挑选的原则,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同学中挑选出一部分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肯吃苦耐劳的学生,组成校园巡逻队,利用业余时间安排他们参与学校的治安管理。这样一方面能降低发案机率,另一方面使这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一定的报酬,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从而能更加安心地学习。

第四,加强检查督促,使学生有紧迫感,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要想保障学生安全和学校稳定,维护学校正常秩序,有效预防各类案(事)件的发生,就必须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高校保卫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强检查督促,不断提高学校安全防范能力和管理水平,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

3.3建立和完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

(1)进一步完善学生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就是一种特殊的非诉讼权利救济制度,即学生维权的准司法程序制度。它是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者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时,向学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诉理由,请求重新处理的制度。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到学校不当处分的侵害,2005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较为详细地规定了学生申诉的工作流程与路径,如规定:学校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退学处理或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学生如对复查决定有异议,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并答复。

(2)引入听证制度。听证即“听取对方意见”,其法理渊源是英国法中的“自然公正原则”和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听证制度刚开始只适用于司法审判,后逐步推广应用于立法和行政领域。高校在面临内部管理现代化改革的今天,在学生处分等直接关系到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领域,特别需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意见。如果在学校做出处罚决定之前增设听证环节,给予利害关系人以说明理由和陈述的权利,会更有利于维护学生的正当权利,并能保障决策结果的最大公正性、合理性,达到“兼听则明”“惩前毖后”的双重效果。高校引入听证制度由此拉开了高校管理工作公开化的序幕,即提高管理工作的民主化、透明化程度。

(3)建立教育仲裁制度。教育仲裁制度是指根据教育法律规定,当学生与高校发生纠纷时,依法向专门设置的教育仲裁机构申请,由教育仲裁委员会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调解、裁决的一系列活动。教育仲裁作为教育纠纷的前置程序,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合理地对教育纠纷进行处理,而且还具有程序简便、成本较低、专业性和技术性较高等特点。因此,当学生未能或不愿通过申诉解决纠纷时,可以先提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再提起诉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仲裁制度,笔者认为:教育仲裁机构可以由政府授权设立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内;仲裁员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代表、高校代表、教育界人士、法律界人士组成;其受案范围与诉讼范围一致,仲裁规则可以与民间仲裁接近。

3.4进一步明确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逐步推进高校内部学生管理行为的司法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不是普通的民事关系,也不是普通的行政关系,而是一种结构十分复杂的法律关系。从高校是一种教育机构来看,高校与学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两者的权利与义务在教育法中规定得比较清楚;从高校是一种组织系统来看,高校与学生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关系;从高校是一种服务机构来看,高校与学生是一种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买卖契约关系,这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普通的民事法律关系。尤其是随着高校缴费上学制度的实施,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的推行,这种契约关系或者合同关系体现得更加明显。事实上,在高校管理的法治化建设进程中,逐步推进高校内部学生管理行为的司法审查,不仅可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而且司法审查将会约束和规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行为,促使他们主动按法治精神来管理学生。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提高自我维权能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经常会受到损害,除了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因素以外,大学生自身的权益意识淡薄,自我维权能力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展有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和权益意识,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大学生权益自我保护组织,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自我维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建邦,白岩.论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高等教育研究,2000(3).

[2] 秦惠民.应尽快完善高校管理的法律秩序.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1(10).

[3] 沈岿.公立高等学校如何走出法治真.行政法论丛.法律出版社,2001(5).

[4] 翟广顺.关于依法建立学校师生申诉制度的构想.山东教育科研,2001(5).

[5] 胡建华.大学的法律地位研究——研究大学与政府关系的一种视角.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6] 國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 邵国平.论大学生权益与法律保障.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

作者:洪念德

上一篇:城市园林养护管理论文下一篇:就业指导现状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