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物流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为适应市场上产业发展变化,采用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育工作。文章基于模块导向式教育模式,探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内涵及专业属性,分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现状和人才需求,针对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提出具体策略,建立高职物流管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独立院校物流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独立院校物流管理论文 篇1:

独立院校物流管理教学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产业之一的物流业,正赶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然而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物流人才却发展相对滞后,这也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虽然目前的高校物流管理教学为改变这种现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一些院校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本文就独立院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革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独立院校;物流管理;教学

1独立院校教学面临的状况

1.1生源素质普遍不高:独立院校属于高招第三批次录取的本科院校,招收的学生分数介于二本与专科之间。与一、二本院校学生相比,独立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控能力弱,而且独立院校学费远高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家庭环境普遍较为优越,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性不强,有的仅为拿到一张本科文凭,对待学习积极性不高。

但独立院校学生在动手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方面胜出一筹,这些学生思想较为活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能够较快的适应社会环境。

1.2教师综合素质有待加强:目前独立院校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仍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缺乏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在传输思想和引导学生学习方面不能做到灵活多变,课堂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对于普遍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独立院校学生来说,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模式上还处在探索阶段,不敢放开手脚大搞创新,仍然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师资方面,独立院校缺乏有经验、有活力、有创造性思想的教师。在目前的生源状况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1.3课程内容实用性较差:部分课程的教学用书版本陈旧,课程设置仍然采用十几年前的模式,课程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科书应该与现代物流同步发展,教授学生新的物流知识,才能让学生走出校门后适应社会的需求,不然学习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

2.1应用性:物流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跟很多行业标准化作业不同,其操作流程灵活多变,形式并不单一,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必须非常了解和熟悉这些操作流程,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管理。

2.2系统性:很多物流业务涉及到较多的环节,比如库存管理就涉及到货物的验收、入库、库内管理、出库、配送等,物流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物流管理人员在每一个环节必须保证完全准确,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将导致整个物流后续工作的连锁反应,因此,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系统性思维,系统平衡各环节的工作。

2.3具备资源整合理念:在物流管理中,资源整合是降低物流成本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从物流运转过程来,从产品的包装到货物的装箱,从运输工具的选择到运输路线的安排,无不涉及到成本的考量,事实上,物流涉及的环节越多,对各环节进行资源整合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对物流环节进行分析,寻求成本最低的方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4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物流中去,比如集装箱的自动识别系统、仓库管理软件、无线定位系统等等,在物流行业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离开这些技术,现代物流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甚至面临瘫痪。因此,作为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3独立院校教学的创新思路

3.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针对独立院校学生的特点,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师生在情感交流中彼此欣赏,默契配合,激发师生各自的潜能,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比如设计一个物流中心,让学生扮演物流环节中的不同角色,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比起纯理论的灌输,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其次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予以鼓励和肯定,独立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较其他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起来吸收能力低,教师在对待优差生方面要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予以鼓励,避免一些差生破罐子破摔,产生消极心理。再次要合理设计问题,逐步深入的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由被动的接收问题到主动的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2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物流管理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根据课程内容,合理的安排相对应的教学案例。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对具体案例进行理解、把握,分析、讨论,提出质疑,运用已學过的各种理论知识探讨解决该案例的各种可能方法,并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了一起,通过对案例的处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并且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成效为本教学法的应用。成效为本教学法主要是一种把教学活动、预期学习成效和学习成效评估紧密结合,设计“以学生为本、以成效为本”的课程计划,以加强学习成效,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一种教学方法。[2]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教师必须明确学生要学习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教师教学的活动按照这些预期的目标实施,通过设计的教学结果来反推教学的方案,具有显著的明确性,同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降低。对于独立院校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晓自身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从而可以在学习中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3]这种方法通过以项目为载体,老师辅助指导,学生亲身实践,用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运用自身学习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得到锻炼,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3.3课程体系和内容的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的优化应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际操作能力为导向,从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改革等方面入手,删除不必要的陈旧章节,引入能够为现代物流服务的新知识,同时编制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习科目,全面提高学生的物流知识和运用能力。

4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紧跟着物流业发展的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提高,物流管理必将随时与时俱进的顺应发展的潮流。为此,物流管理教学的探索与创新也将是无止境的,作为物流专业的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物流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现代物流业要求的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思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2]龚本刚,桂云苗,程幼明.成本为效教学法及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2011,33(2).

[3]秦小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2,(13)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作者:李卓

独立院校物流管理论文 篇2:

高职物流管理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为适应市场上产业发展变化,采用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育工作。文章基于模块导向式教育模式,探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内涵及专业属性,分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现状和人才需求,针对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提出具体策略,建立高职物流管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1.197

高职院校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以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工作核心,通过不断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思维,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逐步推动高职院校由规模扩张教育向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转变,为社会输送现代化复合型应用人才。

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概述

1.1基本内涵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主要针对现代物流管理系统,通过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向物流管理产业定向输出专业人才,物流管理系统主要由生产、流通、消费、运输四个环节组成,该专业教育重点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品流通和管理的发展规律,要求保证物流流通的及时性与流通路径的科学性,以经济效益为主要培养目标,采用现代化物流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教育平台,完成对物流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以此解决当前物流产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1.2专业属性

物流管理是由社会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组成的应用型学科,其核心是管理专业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主要教育内容从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到物流管理应用技能,再到物流专业运行模式和管理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教育特点。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2.1培养成效

高职院校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相关规定,结合当前物流管理企业和市场的发展现状,大力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工作,旨在通过完善的专业教育模式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管理能力,在与物流管理市场进行人才对接时展现出较好的教育效果,推动物流管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期间,受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该专业教育容易出现严重的“教育危机”影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力的发展,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条件较差,教学环境恶劣;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宽泛,难以满足人才专业能力发展的实际需求;③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模糊,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产生脱节;④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教学人员专业素养和技能薄弱,教学方法落后,影响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和效果。

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据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相关政策及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未来物流管理产业和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基数将持续扩大,物流管理岗位逐渐成为当前市场发展的动态化运行系统,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要实行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内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及孵化基地建设,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和效果,为相关产业提供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物流管理的潜在需求[1]。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逐渐由传统的单一、闭塞走向国际化教育,在知识经济影响下,物流管理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和动力,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综合性、实用性特征明显,注重专业教育的多元化,根据市场及专业教育需求,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育体系,重视对专业教育内容的定量分析,加大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4基于模块导向式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策略4.1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1)制定基础。高职院校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初期,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结合市场及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现状,针对专业学生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利用大数据手段,对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工作开展分析。通过综合调查,逐步推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一方面,高职院校相关人员要深入市场内部,对相关物流企业及专业岗位进行调查和分析,利用网络平台及大数据技术,收集招聘网站上公布的物流管理岗位聘用信息,对相关岗位职责进行提炼和概括,为高职院校进行物流管理教育工作提供就业数据参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国内大型物流管理企业对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利用行业生产和运行标准,规范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育内容,对物流管理课程及应用技能模块进行优化和调整,以物流管理市场为导向,完成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初步设计。

(2)主要思路。高职院校为培养出理论知识储备强大、专业技能应用灵活的现代化人才,对学生学习思维及管理能力进行分析,逐步形成“三段式”人才培养方式:第一阶段主要丰富学生物流管理理论知识,深化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知和理解;第二阶段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专业技能开展培训,通过大量实训课程,锻炼和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技能,提升學生综合素质;第三阶段为实践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丰富学生物流管理经验,帮助学生做好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

4.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结构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的明显差别在于专业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期间,要在遵循学生能力发展及高职专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物流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结构,进一步实现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完美对接”,推进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进程[2]。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整合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加强对物流行业市场岗位人才需求的定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保证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符合相关行业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结合大型物流企業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制定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进而明确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高职院校要以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状况为基础,从教育系统角度出发,将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作为基础性教育课程,将专业课与技能课进行科学整合,同时,专业带头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基层管理型人才为根本教育目标,适当增加综合性较强的实践内容,减少专业理论教育内容,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和效率。

(2)有针对性地拓展专业创新教育课程。高职院校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期间,首要任务是要拓展和丰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根据物流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在专业课程创新意识指导下,增设物流英语、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济管理、产品检验、仓库管理以及交通运输等专业课程,面向物流行业需求,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专业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及关键环节,对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划分,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等全方位、多角度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专业教育。高职院校围绕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工作及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类教育课程为核心,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创新研究,不断拓展理论知识内容,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效果,优化高职物流管理教育课程结构,逐步构建以培养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

4.3打造专业人才实践平台

(1)建立“校企联合”的物流实践实训基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育模式,根据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加快校内专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形成物流管理实践基地,学生在实践环境下,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丰富自身实践经验,形成理论与实践能力发展的一体化教育模式。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主动开创“校企联合”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与校外物流企业的合作,引导学生进入物流企业管理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锻炼自身实践能力,掌握物流行业运转规律和企业运行机制,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实践水平的提升。

(2)建设综合性物流管理实验室。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高职院校开展专业教育工作期间,要以专业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物流管理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平台,引导学生针对物流管理工作进行模拟实验,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强化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及独立思考能力[3]。

4.4建设“双师型”“双创型”专业教师团队

(1)强化师资综合专业技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效果和质量与专业教师水平有直接关系,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先进的教学思维为指导,采取现代化专业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学方法,逐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水平,逐步形成以教促学的专业教育发展格局。

(2)建立多元化评估制度。高职院校要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评估制度,对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应用技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优化专业教师配置结构,坚持“引培结合”的专业队伍建设标准,全面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工作人员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快“双师型”“双创型”现代化教师团队。

5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期间,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断优化和调整相关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结构,加强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管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进而推动模块导向式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祥伟,张劲珊,卢小锦,等.基于成果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设计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5(6):73-78.

[2]罗宝花.基于就业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19(1):50-51.

[3]王力锋,周万洋.基于需求导向和校企协同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8):75-76.

[基金项目]文章系2020 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1+X 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证融通、模块导向式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ZCY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证对接、两融合一’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JX2020D6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崔媛(1982—),女,吉林吉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物流管理研究、物流管理教育。

作者:崔媛

独立院校物流管理论文 篇3:

广东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摘要:2013年,通过对广东省物流行业、企业、协会、广东省内普通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调研,分析了广东省内物流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并总结出广东省内急需物流人才的三种类型:物流高层次管理、物流管理型和操作型。

关键词:广东省 高职 物流管理 需求分析

0 引言

结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针对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与广东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如何改革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搞好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使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广东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好的对接本区域物流服务业、物流行业、物流服务外包产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突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我国受到极大的关注。从“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划纲要开始,我国已将物流产业发展纳入到国家重要领域进行重点扶持。2008年初,国家再次提出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为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政府的强力推动加上自身的发展需求,使得我国的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不断改善。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 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降到18%,物流費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1]。现代物流业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

从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物资学院开设物流专业算起,我国高等院校开始设置物流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里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目前,我国物流学科体系已初具规模,学科专业的设置渐趋完善,已形成博士、硕士、本科、高职高专、中职等完整的层次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物流专业人才。

1.2 广东省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和趋势看,中国将成为世界性的制造业中心、采购中心和亚太地区的分销中心。在此大环境下,广东省经济迅猛发展。据统计广东省2013年全年经济增长8.5%,GDP达6.23万亿元,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7.5%,达1.08万亿美元。珠三角GDP达5.3万亿元,经济增长9.4%[2]。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珠江三角洲的现代物流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2010年以来,广东省物流业继续保持稳步回升、不断向好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粤港物流信息化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合作基础日益牢固。而且,由于香港本土的制造业已基本北移,所以香港的物流业普遍认识到要发展就必须背靠内地,而珠三角则成为其首选。

以广东省物流快递业务为例,快递业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实现快递业务量21亿件,同比猛增近六成,业务量及收入占全国比例均超过五分之一,行业各项指标继续位居全国首位[3]。

广东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得天独厚的优势[4]。

1.2.1 巨大的货源支撑

珠三角作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国际航运中心,据最新数据统计,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9351万吨,比上年增长10.1%,增幅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世界工厂”的美誉,充足的货源,为珠三角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2.2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截止2012年12月31日,广东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494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24.202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577公里,内河通航里程13780公里,港口码头泊位3125个,万吨级码头泊位合计265个;民用航空航线条数826条,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85.1万公里;输油(气)里程6448.01公里。珠三角是全国高速公路覆盖最为密集的地区,已形成以广州为核心,广深、广汕、广珠、广湛、广韶等主干公路向四周网络辐射的发达的公路系统,铁路方面,珠三角有广深铁路、京九铁路广东段、广梅汕铁路以及平南铁路、平盐铁路等。中国“五纵五横”交通大动脉有三纵(京广、京九、京珠)经过珠三角地区,公路铁路密度居全国之最。珠三角还是我国机场密度程度最高、国际机场最多的区域,4万平方公里内集中了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广州五大国际机场,其中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

2 广东省高职教育的基本情况[5]

截止到2013年底,广东省共有79所独立设置并实际招生高职院校。其中,11所高职院校列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含骨干院校),25所高职院校列入“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2013年,广东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全日制专科招生数为24.6万人,占全省本专科全日制招生总数的46.8%,与2012年(24.48万人)基本持平;全日制专科在校生68.76万人,占全省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40.2%,比2012年(63.66万人)增加5.1万人,增长8.01%。2013年全日制专科毕业生21.21万人,初次就业率为96.96%,高于本科(94.93%)和研究生(93.72%)的初次就业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广东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在广东省79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中,有68所高职院校在珠三角地区办学,2013年全日制专科招生数为21.32万人,占全省的86.66%;全日制专科在校生数为59.91万人,占全省的87.14%。11所高职院校在粤东西北地区办学,2013年全日制专科招生数为3.28万人,占全省的13.34%;全日制专科在校生数为8.84万人,占全省的12.86%。广东省高职教育向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高度集中,粤东西北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地区差异较大。

3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通过对广东省物流协会的调研发现至2013年,广东省物流从业人员达600万(2012年的广东统计年鉴),但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失,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的学生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通过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13届毕业生共80人的调查显示,本专业学生从事物流行业的占到71%、文员类10%、其他19%。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合格。

3.1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虽然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群体数量具有较大规模,但是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目前国内物流人才教育状况难以满足社会对操作人才的需要,国内物流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而忽视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到目前,珠三角已有十多所本科以上院校开设物流专业,但基本上都是以培养中、高级人才为目标的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79所高职院校中有55所高等职业学院开设了物流专业。

3.2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数据来源:2012年物流管理专业麦可思调研报告。

从调查结果分析得到的启发之一是物流行业缺乏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物流操作人才。企业渴望毕业生能马上上岗,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高技能,而且要注重人文、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人才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工作认真负责、对企业忠诚。

3.3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类型

通过对物流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调研,可以看出目前物流企业急需的物流人才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3.3.1 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目前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有一部分从事高级物流管理。这类人员主要应加强系统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增值意识。目前,在岗人员中的一部分是从物流操作型岗位转型的,还有一部分是其它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3.3.2 物流实际管理人才

物流的核心在于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进而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实现物品、信息和资金的高效、快速流动,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其本质就是管理,这种管理最终要通过具备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来实现,而我国物流业最紧缺的,就是这类人才。主要是加强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

3.3.3 物流操作型人才

物流操作型人才主要从事五类岗位:报关、仓储、配送、运输、物流信息管理。这五类岗位对物流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要求。物流操作型岗位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的入门岗位,在这些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够对物流企业的基本运作产生具体的认识,了解物流行业一线的运作状态。因此,物流操作型岗位是有志于在物流行业长期发展的毕业生较对口的岗位,要加强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协作意识。

参考文献:

[1]新华网.201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2014-03-

07,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3/07/c_119661519.htm.

[2]新华网.广东2013年GDP和进出口总额料均超万亿美元.

2013-12-30,http://news.xinhuanet.com/yzyd/local/20131230/c_

118758972.htm.

[3]中国物流与采购网.2013广东快递业务量猛增6成,占全国1/5.2014-03-11,http://www.chinawuliu.com.cn/xsyj/201403/11/

285413.shtml.

[4]广东统计年鉴2013.http://www.gdstats.gov.cn/tjnj/2013/index.html.

[5]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职教育2013年报.2014-02-13,

http://gjxx.edugd.cn/gdhe/gzgzjy/gzyx/rcpyzlbg/2014-02-13/450.html.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研究”(项目号:11JZD023)、广东省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项目“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号:YGL2013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黄立君(1970-),男,黑龙江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經济管理系教师,副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

作者:黄立君

上一篇:医药企业仓储管理论文下一篇:创新管理电力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