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17

真正的教学不光传授学生知识,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的所学对其人生每一步的启迪和成长的历练。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组织课堂教学。一、引导学习,主动思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需要引导的,成长的过程并不必然都是正确的,这正是教育者、教育机构应该认识到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组织语文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组织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1:

从三个环节入手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无论是在传统的语文教育背景下,还是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都是广大语文教育界同仁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一般来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里所谓的备课,并不是单一的备教材,还包括备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深入课堂,广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与思想差异。从而针对课文内容与学生差异,精心设计面向全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课标、难易适中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除了精心备课,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有效组织。良好的教学秩序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教学氛围。

一、导入环节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或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时,充满热情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导语的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比如,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可设计导语为:“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 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然后板书课题。这比“今天我们来学习艾青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此诗的兴趣和激情。

二、正课环节

这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法。总的来说,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权利。叶澜教授曾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除了熟练地驾驭教材外,还应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具体做到“准、活、精、情”。

所谓“准”,是指三维教学教学目标定位要准,重点要突出,杜绝知识性错误;所谓“活”,是指教法要灵活,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确保学生“爱听”“爱学”,课堂气氛活跃;所谓“精”,是指教学语言要精练,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不说无关的话,而且说得恰到好处;所谓“情”,是指情感要丰富,课堂上要尽量陶冶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比如,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应该把目标确立为:“知识目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能力目标: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参看农垦三亚高级中学陈飞妃老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此外,还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表情艺术和体态语言,力求感染学生。

三、作业环节

作业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据此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因此作业布置也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只图批改方便,而布置一些答案唯一的作业,而应注重作业的生活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因为,学生是人,而且终究要成为社会上独立生活的人。通过作业引导,使其早日走近、认识生活是有深远意义的。如学完《孔雀东南飞》后,可布置作业为:选择本诗中感兴趣的片段,可以大胆想象,扩展细节,改写成故事或者续写本故事,题目自拟。此作业可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设置一些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作业,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所学知识,将会受到新的启发。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后,可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父母亲的背影,然后写一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得到的一些感受。

此外,作业还需创新。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型的人才,需要的正是创新,就作业这一不足道哉的环节来说,也应体现创新。比如,与其让学生抄写“沙漠、戈壁、排球、老人、报刊、电影”这几个词,还不如让学生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或编一则故事。可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过于单一化,而应从多方面出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全面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只有在教后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寻找不足,不断地思考解决策略,才会总结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才会上好每一堂课。

作者单位:甘肃省岷县第四中学(748407)

作者:高平

组织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2:

如何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真正的教学不光传授学生知识,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的所学对其人生每一步的启迪和成长的历练。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组织课堂教学。

一、 引导学习,主动思考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需要引导的,成长的过程并不必然都是正确的,这正是教育者、教育机构应该认识到的。但引导并不意味着压制,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成人成才,不是说教育者自己画一个框框让孩子只能在里面活动。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教育的失败正在于此,替孩子思考,或者告诉孩子必须怎样思考,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思考的动力与能力。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如教学《惊弓之鸟》中的一段文字:“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问:这句话中两个“直”的意思是否一样?开始大家说一样,再读读课文又觉得不一样。但究竟哪儿不一样,一时又说不出。这时,老师请学生查字典。一查,“直”有6种解释,对照课文,学生明白了,第一个“直”是“一个劲地”的意思,第二个“直”是“直线”“垂直”的意思。这时,老师告诉大家:多数汉字都存着一字多义的现象,究竟取哪种解释,这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确定。这样就使教师由单纯灌输变为授学生以“渔”,促其主动汲取知识,掌握方法。

二、 理清层次,寻找关键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增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并将其放在了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新课程的最大亮点,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实现这一考查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阅读课文,寻找课文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关键点,增强对知识的理性认识。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一课中,开始兔姑娘和鹿先生从美丽的小路走过后都说了同样的话:“啊,多美的小路啊!”这是两人走在美丽的小路上的初步感受。后来小路变脏了,经过他们的辛勤劳动,小路又变美了,这时兔姑娘说:“美丽的小路好香啊!”鹿先生说:“美丽的小路好亮啊!”为什么同样是“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的小路,小兔和小鹿会最初只感觉到它很美丽,后却感受到了它不仅美还很香、很亮?这是因为在小路的变化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劳动,他们从干净的小路上感受到了主动保护环境的意义和乐趣,小路的“美”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在教学时可以抓住小兔、小鹿开始与最后对小路的不同程度的赞美,来提升学生的认识,使教学富有层次性。

三、 启发思维,感悟意境

在课堂上,教师一般都用课例作示范,学生机械地模仿。其实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一步步消化,启发其思维,感悟意境、规律、方法或技巧,变单一定势为融会贯通。如教学《落花生》一文后,教师设计以下问题:师:你们爱吃甘蔗吗?生:爱!师:谁能吧甘蔗的好处说出来?生:甘蔗汁很甜,可以制糖。生:甘蔗渣可以制酒精。生:还可以造纸。师:所以,我们做人……

下面要求学生补写如何喻人的内容。经过这样的启发,既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了以物喻人的道理,进一步读懂了课文,又做到读中学,读写结合。

四、 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在课堂上由老师指令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激励学生树立信念,对教师的要求产生情感认同,让强制规范变为自觉遵守。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要求学生背诵《草》一课时的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草》背给奶奶听?(生纷纷举手,师找一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的奶奶,你背给我听,好吗?想一想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好吗?

师:好。是什么古诗?

生:《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干嘛写草哇?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焦了,第二年它又长出了新芽!(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话就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

师: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的年纪就会背古诗!

在这里,于永正老师创设情境,师生分别扮演角色,把课堂教学戏剧化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都有其优势所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获得最大的提高。

作者:黄雪勇

组织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3:

浅谈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

摘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运用有效的教学设计、生动活泼的语言技巧感染学生,有效管理、监控、维持课堂秩序和实施有效的评价,激活课堂是我们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 语言 评价 有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老师们经常这样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了。确实是这样,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甚至父母都要听他们的。因此,他们来到学校,难以服从老师的管理和教育,他们的特点是:个性张扬、逆反心理强、不能吃苦、但思维活跃。面对这么一群新生代,我们教师要接受很大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在课堂上,他们会时不时的给老师制造出这样或那样的麻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一)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师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小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想,因此允许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而不是要求学生千篇一律。只有学生自己充分参与了学习,才会学得扎实,学得有效。这种自主学习其实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不需要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了,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设平等对话、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在教学中互相成长。教师要超越自我,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为培养学生批判精神,我曾经给学生抄过这样一首童谣:现代教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这首童谣表现了学生对一些老师的讽刺和批判。一般老师是不会抄给学生看的。我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从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评,为学生做好示范。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学生需要爱,教师也需要爱,只有平等对话、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个性不同的、根据开拓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在课堂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要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以及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在弄清课堂上要落实哪些知识点、如何落实的基础上,要充分分析哪些学生能跟老师很好的配合,顺利掌握知识点,获得能力的培养,哪些学生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完成,哪些学生完成不学习任务,甚至会给老师出难题,要有前瞻性地预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突发事件等等。也可以简单地说,备课不是形式,备课确实是为了上好课,这样的准备才可能有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施。

(二)教材的处理要具有创新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灵魂。在这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人们的休闲日趋多样化,学生的生活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上传统的处理教材的方法已经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新的处理。别具特色的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情境,为整堂课定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三、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技巧感染学生。

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到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除了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外,在语言上也要有技巧。

(一)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小学语文课文有歌颂祖国、描写风景、励志图强、童话寓言等形形色色的类型,都是上乘的佳作。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自然美、培养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但千篇一律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倦怠,觉得没有新意,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觉得语文课是否“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授课语言应当规范、鲜明、准确,应根据课文内容和情节,注意把握语言的形象、生动以及流畅,既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又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教学语言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 语文教师自己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只有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灵活运用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语文组织教学的实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我认为,如果以上各环节都做好了,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在此基础上领悟到知识以外更广更深的东西。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著《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作者:陈海侠

上一篇:国库内部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儿歌教学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