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音乐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20

合唱音乐审美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不仅是合唱音乐本身的优势,也是音乐美育思想在我国有深厚的传统,它涉及的是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关系到内在人性、心灵的陶冶,人格的塑造,它是音乐美学研究的归宿,是音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唱音乐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合唱音乐艺术教育论文 篇1:

论如何利用小学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合唱艺术教育

一、前言

合唱不仅是一门舞台艺术,具有很强专业性,同时具有极大的教育功能。合唱能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相互配合的能力、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合唱有利于儿童美感的培养,给学生以歌唱的体验。所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合唱在音乐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唱作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一个内容,从大的方面来看,虽然已经得到了国家以及教育部门的比以前更多的重视,但在中小学的课程当中,甚至是在音乐课中,还是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另外,从合唱本身来看,作为一门课程,特别是音乐课当中的部分内容,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当今,对童声合唱的研究十分繁多,著作也很丰富。但是,这些著作针对的都是经过挑选的童声合唱团而不是音乐课当中的孩子们。而对于怎样把“合唱作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一个内容”把合唱贯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当中的研究却微乎其微。本文基于上述原因,拟通过对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课的现状的分析,并结合童声合唱训练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对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有所帮助。

二、合唱课的重要性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在给学生以旋律美,和声美和情感美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抓好合唱教育尤为重要。

合唱能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相互配合的能力;合唱可以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合唱有利于培養儿童的美感;合唱可以给与学生歌唱体验。

三、小学音乐课中合唱课的现状

目前小学音乐教材从二年级就加入了合唱欣赏和简单合唱曲目,很明显合唱课已经成为小学音乐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合唱在音乐课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教材中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篇幅短小而且简单易唱的,不像专业合唱团唱的一些曲目那么难,在我认为这很适合于音乐课中合唱的学习和演唱。

从教学方面来看,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在大中城市的中小学音乐课中,都已经把合唱带入了课堂中,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了解并学习合唱。但由于受多方面条件限制合唱课的开展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等多方面的问题。像有些偏远地区学校的音乐课,甚至是在城市学校中的音乐课,很多还停留在只是“教唱歌曲”的阶段,这对合唱课的开展十分不利。音乐课虽然是小学课程中的必修课,但由于不是重点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所以没有统一的考试,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教学计划,因此造成了合唱课很随意的问题。

从合唱教师方面来看,水平差异很大。学校合唱课只是作为小学音乐课中的一部分来学习的,还没有专门的合唱教师,教授合唱课的一般都是学校的音乐教师。由于受学历和专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音乐教师教授合唱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教师在合唱方面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

四、怎样解决小学音乐课中合唱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作为音乐教师应具备合唱指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灵魂。“一个合唱团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都要取决于指挥者的水平,能力余决断”。

2.音乐教师要有正确的合唱训练方法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因此要顾及到每个学生,所选的题材也要顾及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切勿好高骛远。基本要求达到了,其他问题才容易解决。

3.音乐教师要有正确的声音观念和正确的声音训练方法

音乐课中合唱声音的学习虽然不像合唱团的排练那样严谨,但正确的声音观念和正确的声音训练方法是教师必须掌握的。

以上三点所讲述的是对合唱指挥的要求,也许在我们的合唱教学中不是很实用,但这对于上合唱课的教师来说是必须掌握的内容。除了以上三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等。

(二)对上课模式的要求

1.切勿把合唱课上成合唱排练课

合唱课的学习与合唱团的排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两者都是让学生学习合唱,且都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唱出美好的歌曲。但合唱团的学生多是对合唱感兴趣或是有这方面专长的,属于少数人群。合唱课的开展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操,这就有别于合唱团的排练。

2.从培养孩子们对合唱的兴趣入手

从感受和鉴赏入手:经常给学生欣赏一些中外著名合唱团演唱的作品,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乐曲的和声美、旋律美等,并且让学生自己区分童声、混声、女声和男声合唱,逐步领会音乐的妙处, 对合唱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导他们“想唱”合唱。

由浅入深的学习:在教学时可以先选用一些学生喜欢的独唱歌曲用轮唱形式来演唱,演唱要求声部之间不能比声音大小,大家是一个整体,唱自己声部的时候还要学会听其他声部的演唱。这样的演唱形式会让学生觉得比齐唱同一首歌曲有趣得多。

3.让学生随时感受自己歌唱的进步

在学生对于合唱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要逐步给他们提一些要求,让学生感受到“这样歌唱是比之前那样唱好些”。一首好听的歌曲与感情的投入是分不开的,让学生带着感情歌唱是必要的。怎样让学生投入感情的演唱歌曲也是很讲究方法的,如“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那你们能不能带着这样的情绪来唱一唱呢?”这样不仅达到了歌唱的目的,也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唱歌的好处,使学生的演唱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渗入合唱知识。

五、结语

当今,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对合唱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合唱课都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有专门的合唱教师进行上课,有很多地方从小就培养学生唱合唱。从这点来看,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体系虽然对合唱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相对来说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通过对本文对合唱课的研究说明,希望合唱能得到相关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喜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教师和学校不断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得到相应的改进,在不远的未来,合唱教学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李双怡

合唱音乐艺术教育论文 篇2:

谈中学课堂合唱的审美历程

合唱音乐审美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不仅是合唱音乐本身的优势,也是音乐美育思想在我国有深厚的传统,它涉及的是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关系到内在人性、心灵的陶冶,人格的塑造,它是音乐美学研究的归宿,是音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通过音乐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欣赏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音乐合唱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

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和掌握的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音乐课堂合唱是音乐课堂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课堂合唱教育既是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它不是一般的教育,而是一种关系到人的内在本质的培养。课堂合唱教育是通过合唱活动的方式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教育。

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非说教。组织良好的艺术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美育的过程,是美的欣赏和熏陶的过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使美育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则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艺术性教学。如精辟生动的理论讲授,优美规范的表演,精湛艺术的课堂布局等,都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音乐合唱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

课堂合唱教学的

设计和过程中体现审美教育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充分利用时间,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合唱以及在课堂上实施审美教育已成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所要探讨的课题:

1.完美的结构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合唱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首先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在练习合唱《茉莉花》时,先播放一段在庆祝香港回归时在体育馆演出的《天、地、人》交响曲中童声演唱的《茉莉花》片段,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意犹未尽、浮想联翩、余味无穷。

其次是注意运用感情。教学是一门艺术,始终贯穿着感情的线索,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对人的心灵和情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进入角色。前苏联艺术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曾说:“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他应当把自己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外,在这里,剧院里的他,整个属于艺术。”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实现“心灵净化”,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绪,保持高度旺盛的“临教”心态。音乐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学生听课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制约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板着面孔。例如:在学生唱不好视唱时,不能火冒三丈,把学生批评一通,这样会给学生心理上罩上阴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循循善诱,对症下药,或请唱得好的同学表演,再表扬鼓励一番,这样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与前一种了。另外,课堂内容结构还要注意雅与俗、疏与密、断与续、理论讲授与示范表演等方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一种摇曳多姿的曲线美,让学生在美的结构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获得知识的营养。

2.良好的氛围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

音乐合唱教学课堂的氛围应该是: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抑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良好的氛围,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绪热烈,学者反应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扎实稳重,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无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哗众取宠、本末倒置了。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创设独到的课堂氛围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氛围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合唱角色。另外再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一下子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想象中。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3.优美的语言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会使对方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美好的语言使人高兴,心情舒畅。单调、呆板甚至粗劣的语言使人心情沉重、烦恼、急躁。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蝗和动听。”因此,音乐合唱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合唱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笔者在上合唱课时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的各个要素。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注意讲述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在语言美的融融春水中使学生聚精会神,乐此不疲。

教学的语言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马卡连柯说:“凡是不善于摹仿,不能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在教课时,动用伴随语言一定要紧密结合课堂内容和口头语言,做到自然贴切。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讲的三个方面,作为审美教育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当一切都按照美的规律,符合美的特性来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接受美感的熏陶,培养美的创造力。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还体现在学习合唱歌曲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本身所得到的美的熏陶与享受。合唱艺术形式最善于表达人们的共同心愿和时代声音,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起到鼓舞人民,团结人民和宣传群众的作用。合唱不仅以其丰富的和声使人得到立体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以表现丰富、细腻的情感为长,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灵魂上的震撼。对合唱歌曲的处理是提高学生唱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合唱教学任务和合唱课美育的核心,我在处理合唱歌曲时重在对“声与字”的结合和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

课堂合唱教学中

发挥老师的人格魅力

音乐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对学生的音乐兴趣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老师对音乐爱之如痴,对音乐教育事业执着追求,其学生也会对音乐兴趣十足、爱之颇深;相反,老师对音乐若即若离,对音乐教育冷漠处之,他的学生就很难对音乐有很浓的兴趣。所以,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音乐专业能力、炽热的工作热情,乃是激发、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人格力量。

因此,要想把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教师除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音乐合唱的浓厚兴趣以外,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素质和音乐教学专业能力,苦练基本功,多听多看优秀教师的课,注重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对合唱作品的训练能力及指挥能力。总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日积月累的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笔者愿和从事音乐教育的同仁共同探索,把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提高一个台阶。

作者:沈 琳

合唱音乐艺术教育论文 篇3:

合唱艺术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探究

【摘要】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活动开展中的重要内容,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方式,提升教育效果。合唱艺术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形式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主要分析了合唱艺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提出了高校开展合唱艺术教育的途径,希望可以对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合唱艺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引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合唱艺术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较新颖的手段,在应用合唱艺术教育时需要深入了解合唱艺术教育的功能,采取相应的手段,这样才能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合唱艺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一)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合作精神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优秀品质。合唱艺术教育广义的理解就是集体演唱的一种表演形式,合唱活动开展中参演人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发挥每个声部的力量,做到旋律的统一,和声的和谐,从而提升合唱效果。合唱表演中大学生可以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合理分配其在合唱团中的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品的演唱学习中,不同学生对于曲谱的掌握速度不同,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鼓励,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二)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结构

大学生在思想发展时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结构。大学阶段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建立的过程,在意识建立时忽略了集体意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忽略集体的利益,合唱的开展需要大学生从集体的利益出发,声音的和谐需要每一个歌唱者磨去自己本来的音色而去靠近集体的音色,将集体发出的声音效果放在首位,从而建立正确的意识,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大学生也需要缓解自身的压力: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及就业压力。合唱的开展可以让大学生释放压力,宣泄心中不快,避免出现心理疾病。

(三)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合唱艺术教育的开展对于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大学生在合唱中可以发现美,增强自身的审美。合唱中歌者要通过多元化的人声进行艺术形象的塑造,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表达出来,从而使演唱者和聆听者更好的进行精神交流。演唱者需要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做到与作品共鸣。正是由于合唱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合唱艺术教育,将合唱教育作为大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手段,高校通过开展合唱艺术教育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合唱艺术教育的开展对于和谐校园创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谐不仅是合唱艺术教育的追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的和谐指的是社会中各个参与主体处于平衡的状体,可以说和谐社会是全社会范围内的合唱。合唱艺术教育具有自身的特征,合唱艺术教育格调比较高雅,内容积极向上,这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合唱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参与人员数量多、普及范围广等,适合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合唱中。大学生在合唱活动中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技巧,同时能够潜移默化的传递和谐、共同合作的精神,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更有利于加快和谐校园的建立。

二、高校开展合唱艺术教育的途径

(一)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合唱艺术教育开展的重要手段,高校在开展合唱艺术教育时要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方式,还可以选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方式,不同的宣传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但是校园广播及宣传栏宣传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新媒体宣传方式受众范围广泛,可以加大新媒体利用力度。高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合唱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课余开展排练工作,争取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比赛结束后要对成绩突出的班集体进行表彰,颁发证书和奖品,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大学生对合唱比赛的参与积极性。合唱比赛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为合唱活动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建立管理组织,完善运行机制

高校在开展合唱艺术教育时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对合唱艺术活动统一管理,为合唱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支持。管理组织工作开展中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从学生出发,保证工作开展有侧重点。高校合唱艺术教育工作开展中要对现有的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制定相应的运行制度,包括成员的选拔、活动的举办、器材的管理以及资金的使用等,通过对这些制度进行完善保证合唱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成员选择时需要做到公平公正,对成员的素质进行测评。器材管理时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正确使用,避免造成损伤。资金使用方面,要做好监督审核工作,避免资金浪费。

(三)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力量

高校在开展合唱艺术教育时需要加快师资力量建设,为合唱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充足的师资支持。高校加快师资力量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首先可以对现有的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并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在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时要对音乐教师的能力进行分析,包括年龄、能力、知识结构等,以便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在了解高校培训效果时可以从培训成本、教师满意度、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采用多元化指标了解培训工作的效果,对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音乐教师同时也需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经验交流分享,总结教学教训,避免自身在合唱艺术教育中出错,提升合唱艺术教育的效果。

(四)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加快社团建立

高校在开展合唱艺术教育时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合作,通过交流学习合唱教育开展中的先进经验,對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提升合唱艺术教育的效果。高校在开展合唱艺术教育时可以建立相应的社团,如合唱社及艺术社等,社团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些合唱活动,做好排练工作,并选择合适的歌曲,这就需要了解社团成员的构成。社团还可以进行作品创作,创作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合唱作品,表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升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结束语

合唱艺术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唱艺术教育的开展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养成健康的心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要重视合唱艺术教育。高校在开展合唱艺术教育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建立管理组织,完善运行机制、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和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加快社团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更好地开展合唱艺术教育,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佩燚.浅谈合唱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J].黄河之声,2018(13):118.

[2]彭江.高职院校合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103-105.

[3]雷英.谈合唱艺术对大学生合唱团员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北方音乐,2016,36(24):37,51.

[4]王蕊.如何在合唱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J].职业,2015(23):172.

[5]刘颖,操俊.论合唱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教育功能[J].音乐时空,2014(22):135.

作者:李继祯

上一篇:文化差异语言管理论文下一篇:文化产业发展阶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