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课程渗透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如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情感节操、道德礼仪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并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幼儿教育中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礼仪知识涵养情操,促进孩子们茁壮成长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礼仪课程渗透幼儿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礼仪课程渗透幼儿教育论文 篇1:

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国家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礼仪培养目标。幼儿教育是奠定人生最基础的关键时期,从立德树人的长远目标着眼,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培养环境是孩子一生幸福生活的奠基工程,因此显得十分重要。一是抓好幼儿教师的礼仪培训,二是营造礼仪教育环境,三是注重一日活动常规,四是家校齐心共育。

关键词: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实施策略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礼兴国昌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常言说,“幼不学,老何为”“人无礼,无以立”。文明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文明礼仪教育应从幼儿抓起,应成为每个公民人生的必修课。有专家指出:公民礼仪缺失的根本原因是早期教育的不健全,学前教育阶段对礼仪行为养成的不重视,从小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忽略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发展的九大敏感期中捉到:秩序的敏感期是2-4岁,社会规范敏感期是2.5-6岁。可见,幼儿期是一个人礼仪行为养成的关键期,因而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规范,将其培养成未来社会的高素质、高文明程度的公民,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构建幼儿礼仪培养目标及内容

幼儿园实施礼仪养成教育关键是要构建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明确适应幼儿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日的,为幼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根据国家新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礼仪行为规则。在总体目标之下细化幼儿礼仪内容,探究开发幼儿活动化课程,形成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等四个方面的教育常规,层次性和渐进性养成幼儿礼仪行为。

首先,幼儿园要组织研究骨干力量,根据《纲要》要求制定细则,有机整合目标和内容,按年龄层次明确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的不同目标要求,并将其作为辅助课程纳入计划。

其次,充分挖掘节日活动中礼仪养成教育的元素。在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中,将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分解落实到实施的各个环节,利用多种教育方法,将集体活动、区域游戏、外出参观、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形式相互配合。如:妇女节的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感恩;重阳节“参观敬老院”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敬老;地球日“环保小卫上”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关注、爱护周围的环境等。

再次,开展序列活动、做到天天有内容,周周有重点,月月有目标,让文明礼仪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二、實施“四个策略”

2.1强化幼儿教师礼仪素养

幼儿的心灵是一张白纸,幼儿教师应成为在纸上绘画的画家。画家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作品质量的优劣。因此,强化幼儿教师文明礼仪培训,规范行为举止,提高文明素养很有必要。

一是确定幼儿教师应掌握的礼仪知识和基本常识,抓好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聘请礼仪专家来园对教师进行仪容仪表、文明举止、文明语言及教学礼仪等培训指导。

二是建立职场礼仪管理机制。将教职工文明礼仪纳入考核,制定《幼儿园员工礼仪守则》。幼儿园倡导“职场有礼”,要求园里教职工做到“施礼有形”,时时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做到说话语调和谐、言谈举止文明,达到自觉将礼仪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建立班级内“配合默契、团结合作,干着顺心”,班组中“彼此关照、互帮互助,体现关心”,部门间“群策群力、协调动转,上下齐心”,教职工“努力拼搏、再创辉煌,大家开心”的“四心”机制,形成和谐共育的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和氛围。

三是打造礼仪形象大使。组建教师礼仪示范团队,形成外宣标识,提升幼儿园形象。

2.2营造礼仪教育的良好环境

一要利用幼儿园的建筑空间,打造幼园文化,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让每一而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所有空间成为鲜活的文化环境、人文环境、活动环境,处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人际交往礼仪、亲子互动礼仪、同学互助礼仪等等。通过制作成卡通图示,形成图文并茂的礼仪宣传内容,或将幼儿礼仪画展放置活动区空闲角落,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规则,提醒幼儿在活动中遵守规则,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定期更换内容,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无言的老师。让教师、家长、幼儿长期生活在文明礼仪的环境之中。

二要利用师生、生生的影响作用,营造人文环境,用环境育人。开展“星级礼仪宝贝”评选活动,各年级组根据“礼仪教育重点”拟定每月评价标准,各班级根据评价标准在月底对幼儿进行评价,按符合条件的多少评选“星级礼仪宝贝”“星级班级”“星级家庭”“星级教师”等,授予个人或集体不同的荣誉称号,让幼儿宝贝参加表彰仪式,强化正而影响。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构建起家校共育的平台。

三要建立文明礼仪评价表彰机制。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对表现突出的幼儿礼仪行为,教师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如发小红花、小星星等。在评价栏及时公布,以此激励幼儿遵守文明礼仪的竞争意识和荣誉观念。

2.3抓好礼仪教育的一日常规

学校结合幼儿一日活动行为细则,落实不同年龄段幼儿活动在各环节中的礼仪日标和内容,不断渗透到活动计划、活动内容、活动环节之中。

早晚礼仪:早晚上下学时间,在园门口,由各班级推举几位“礼仪小明星”担任幼儿园的接待小标兵,和值周教师一起接送入园的幼儿和家长。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上,由教师或孩子讲述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经典礼仪故事,尤其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讲礼仪的佳话,为幼儿提供仿效的榜样。

课上礼仪:每一节礼仪课都要强调家园互动,孩子每学到新的礼仪知识都要求回家给家长示范表演。做好班级礼仪指导,随时榆查,及时改进。各班教师根据每周礼仪养成重点和礼仪渗透计划对班级幼儿的礼仪行为进行教育指导,并将本班幼儿的礼仪表现记录在《班级礼仪行为记录表上》。幼儿园则对照实施内容,对各班级幼儿礼仪进行榆查,并认真如实地填写“礼仪行为养成榆查记录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课间礼仪:将某些礼仪内容以儿歌、歌曲、三字经、童言稚语等形式融入幼儿园的铃声中,以铃声随时提醒幼儿养成礼仪行为习惯。各班级选派礼仪监督员,当孩子们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发生不正确的行为和言语时,监督员就走到他身边,提醒应该如何做,即使是教师和家长也一样。

2.4形成家园齐抓的共育合力

一是抓好幼儿园实践体验,在实践活动中找到践行礼仪的价值。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到马路、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拍摄文明的、不文明的现象,举办礼仪摄影展,开展幼儿辨知游戏活动。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培养“文明礼仪小宣传员”,发挥“小手牵大手”的作用,推进文明礼仪进社区的宣传实践活动,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不仅展示幼儿园的风范、教师的风范、幼儿的风范,更展示出社区的文明风范。

二是抓好家庭配合教育,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的监督和引导作用。组织家长参加专家现场会,知道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配合学校学习礼仪常识,掌握家庭礼仪教育的基本方法。配合学校积极参加文明礼仪的案例分析会、家教沙龙会、礼仪茶话会、家庭小组践行活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活动,形成家园同步、同向、共育的育人共识,从而达到协调一致的教育效果,家园共享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成果,真正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事关孩子幸福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大事,我们不仅从理论层而探究,更是从实践层而落实培养,在理论的指导下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教师做到“润物细无声”,家长做到“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第‘任教师。家园之间始终从时间的纵向到空间的横向不断找到教育的结合点、目标的共同点、育人的制高点。

作者:吴定彬

礼仪课程渗透幼儿教育论文 篇2:

弘扬传统文化树礼仪之花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如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情感节操、道德礼仪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并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幼儿教育中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礼仪知识涵养情操,促进孩子们茁壮成长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幼儿小班的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接受传统礼仪的熏陶和传统文化的感染才能使孩子们更好地走向未来,更好地快乐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礼仪教育;小班幼儿;教育教学;实践探索

一、 溯礼仪教育之源

我国幼儿教育标准规定,将立德树人思想贯穿在幼儿教育的始终,在道德教育中培养幼儿们诚实、勇敢、坚韧、友爱、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和性格。这是我国幼儿教育的要求,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征的教育标准。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既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又是塑造幼儿良好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需要。

二、 寻礼仪教育之意

(一)有利于幼儿获得更多生活体验和知识

幼儿们年龄较小,他们主要生活的区域就是幼儿园和家庭。幼儿小班的孩子与社会接触不多,所以他们生活常识很少,生活经验缺乏。通过传统文化传承和礼仪教育,使得幼儿们懂得更多地与人交往、待人接物的常識和知识,提升他们的生活常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二)有利于幼儿道德发展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幼儿们学会了更多的礼仪知识,他们便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同学、诚实待人、恭敬礼貌,学会了更多的自律,遵守社会公德等等。学习礼仪的过程和感受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幼儿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幼儿小班的孩子们正处于个性发展的黄金时期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实施礼仪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品德发展。

(三)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礼仪教育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每一名中国人都是文明礼仪的象征,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多种礼仪的传统美德。在幼儿时期进行礼仪教育,使得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尊重师长、尊重他人、树立集体意识、遵守纪律、文明礼仪、公平待人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使得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传统礼仪教育相辅相成。在孩子们学习礼仪知识时,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当一代代的孩子们学习礼仪知识,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跟随一代代的学习发扬下去,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历久弥新。

(四)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

幼儿小班的孩子年龄尚小,他们与社会的接触很少,但是了解社会关系、尊重社会公德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使得幼儿们真正了解和学习社会公德,如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促进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社会习惯,让他们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俗话说,不学礼无以立,当孩子学习了更多的文明礼仪,接受文明礼仪教育,便能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社会规范,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三、 探礼仪教育之法

(一)让环境直接与孩子对话

幼儿环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会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学影响。因此,在对幼儿小班的孩子们进行礼仪教育的时候,必须发挥环境的作用。幼儿小班的孩子善于观察、模仿能力较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丰富多样、实施有效的礼仪环境因素能够促进幼儿的成长,感受更多的礼仪知识,发挥巨大的礼仪教育潜能。孩子们都喜欢卡通动物,因此老师在走廊过道的墙面贴上小猪佩奇和乔治相互问好的小卡片,并在上面配上简单的词语,如“您好”“早上好”“对不起”“谢谢”“请”等等礼貌性用语;在幼儿园内贴上温馨提示和一些明显的标识,如在滑梯粘贴一个小的卡通人物,卡通人物上还有一句话,“小心摔倒哦”;在楼梯的墙面上,画着喜羊羊这一卡通人物,并写有“小心摔倒,有序上楼”的字样;在教室和区域活动室的墙面上粘贴上大头爸爸的卡通人物,并在旁边写着“嘘,小声点,保持安静”的提示语;在垃圾桶旁边写上“我是垃圾的家”的字样;在洗手间的墙壁上贴上洗手的过程图,并且在上面写着“打肥皂,除细菌;关阀门,节约水”的字样,促进孩子们爱干净,还会节约用水;在休息室粘贴月亮宝宝睡觉的图画;在餐厅里粘贴上农民伯伯在烈日下种地的图片,让这些图片礼仪标识和礼仪用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以环境熏陶孩子的文明礼仪意识,塑造他们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二)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来源于生活。因此,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必须让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都有礼仪教育的元素,实现他们能将礼仪教育与生活日常紧密相连,给予他们更多认知实践的机会,在生活中学习礼仪知识,在生活中塑造礼仪习惯,提升孩子们的礼仪品德,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

为了促进孩子们对传统礼仪的记忆,针对小班孩子的认知规律,编制礼仪主题歌,使得在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的童谣中,让幼儿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与情感体验,以童谣指引个人实践,以童谣塑造行为习惯。例如:入园时的礼仪童谣为,“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小朋友,也问道。别父母,勿忘掉。”让孩子们将传统文化中的尊师礼仪、尊重父母的礼仪、待人友好的礼仪真正落实到入园教育环节中,幼儿教师要让孩子们从入园时边走边朗诵这个歌谣,实现日积月累中记忆歌谣,并将歌谣中的礼仪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培养小班孩子的礼仪习惯。洗手时的童谣为“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擦香皂。洗完后,水关掉。”既能够让孩子们学会洗手的基本步骤,又能够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不插队,遵守社会公德,珍惜水资源。起床时的礼仪歌谣为“起床时,要安静。去厕所,脚要轻。衣穿好,被叠齐。先梳洗,后游戏”通过童谣的记忆,让孩子们明白尊重他人,保持安静,独立生活,自己穿衣叠被。学习中的礼仪歌谣为“学习时,要坐好。认真听,勤思考。要提问,手举起。回答时,字清晰。”使得孩子们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一系列的区域活动中,设置童谣“教室内,玩具多。互谦让,不争夺。院子里,设施全。爱公物,齐动员”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中谦让的礼仪,爱护公物的礼仪。

(三)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对孩子们实施礼仪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必须将礼仪教育贯彻落实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该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增加自己的文化积累,挖掘经典文学、传统节日、传统食品等等中的礼仪元素,实现更好的知识传达,提高礼仪教育的质量,

例如:在日常的教育中,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弟子规》,让孩子们学会更多经典故事,并能够真正培养孩子们学会友爱、尊重父母、诚实守信、平等博爱的礼仪,学会待人处事的礼仪。为了促进孩子们在朗读中能够方便记忆,老师要将《弟子规》中的古代典故等等一一解释给孩子们听,实现他们在听故事中获得更多的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引领礼仪修养的提升。例如:孟母三迁、五子登科、孔融让梨等等小故事,实现孩子们在小故事的聆听中,感受更多的礼仪知识。幼儿教师要注重国学经典的朗读,引领学生的礼仪发展,在我国的古诗文中,蕴含着更多的礼仪教育,通过经典國学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师长、长幼有序,使得孩子们获得更多的传统道德和礼仪观念。

在我国的传统成语故事中蕴含着更多的礼仪资源,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必须立足于这一语言文学中的精粹,将成语中的寓意给孩子们进行解释,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让孩子们认识到更多的礼仪道德,用传统成语故事影响孩子们的日常行为、陶冶孩子们的情操,让孩子们学习更多传统成语故事中的精髓,提升礼仪内涵。例如: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卧冰求鲤、嫦娥奔月、开天辟地、孔融让梨、大禹治水、黄香温席等等成语故事的动画视频播放给孩子们看,使得孩子们在动画的观看中了解成语故事的情节,老师再进行引导,让孩子们从成语故事中学习到更多的礼仪资源,接受更多传统美德的涵养。

(四)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礼仪教育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感染,必须强调实践活动的展开,以活动营造文化氛围,以活动促进礼仪教育。例如: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带领小班的孩子们去敬老院给老人们表演节目、聊天,使得幼儿们学会尊老,懂得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礼仪,更能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参加到学校的活动中来,一起参加包粽子的活动,在亲子互动和节日氛围中,让孩子们学习到我国传统的食品习俗和礼仪,更能够通过端午节让孩子们明白粽子与屈原之间的关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亲子活动,一起包粽子,一起吃粽子,培养孩子们待人接物的习惯,使得孩子们能够学会长幼有序、谦恭有礼,并能够受到传统文化节日的熏陶,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激发爱国之情。通过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家庭礼仪,尊重父母,孝敬父母,让他们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学习到与长辈相处的基本礼仪,更能感受到融融的亲情,增强他们的家庭情感。

四、 结语

在幼儿小班中实施诗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礼仪涵养气质必须对孩子们多加培养,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实施传统礼仪文化的渗透,创造文明礼貌的教学环境,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促进幼儿园小班中每名孩子懂礼仪,知文化。

参考文献:

[1]宁玉珍.道德齐礼 传承文化: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

[2]刘芳玲.幼儿园文明礼仪行为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J].学周刊,2019(1).

[3]张涛.幼儿园文明礼仪行为教育融入课程的必要性探讨[J].学周刊,2019(1).

[4]张晓丽.谈如何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J].学周刊,2019(35).

[5]张志静.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方法与策略[J].科教导刊,2019(5).

[6]林春萍.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7]赵风玲.小班礼仪教育生活化创新策略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

[8]武秀兰.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礼仪教育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9(2).

作者简介:

肖戴,江苏省苏州市,木渎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作者:肖戴

礼仪课程渗透幼儿教育论文 篇3:

创新传统节日运用 传承古代经典文化

【摘要】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古代经典文化的传承载体,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创新运用能够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基于此,本文从文化传承、幼儿发展和幼儿教育三个层面探讨了传统节日文化在园本课程中的渗透意义,从课程设计、活动组织等方面探讨了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节日;古代经典文化;幼儿园园本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2020年微型课题“基于‘节日活动’的园本课程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191005)的研究成果。

作为中国重要文化遗产,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值得国人传承与发扬。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创新运用,能够促使幼儿延续民族思想与文化,形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应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有效渗透的途径探讨,以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渗透意义

1.传承传统文化

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教师不能一味强调进行复古教育,而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筛选,避免在幼儿教育中照搬全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古代经典文化,是民族优良美德的文化缩影,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运用可以使尊老爱幼等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促使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例如,中国春节是中国人重视亲情文化的体现,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运用可以使幼儿浸润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理解传统美德的社会意义,为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现阶段,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很多新一代青年对西方圣诞节等节日文化了如指掌,对传统节日文化却知之甚少,以致西方节日文化在国内越来越流行,给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极大威胁。从幼儿教育着手,在园本课程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能够使幼儿经常性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体会古代经典文化魅力,从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促进幼儿发展

在园本课程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幼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加深对古代经典文化的认识,产生民族情感,提升文化素养,进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课程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引導幼儿模仿节日祭祀等活动,以培养幼儿的伦理道德观念,促使幼儿形成行为规范。学习和认识传统文化,能够使幼儿继承和弘扬民族审美观与情感,让幼儿的社会性得到发展。例如,幼儿学习端午节赛龙舟等习俗文化,会激发自身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在感受快乐节日气氛的同时,学会运用歌声、舞蹈等形式庆祝节日,从而促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师围绕节日文化组织幼儿开展制作手工艺品等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学会运用知识和情感,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此外,在园本课程中对传统节日进行创新运用,能充分体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让幼儿在环境中得到情感调动,维持其对教育活动的持久兴趣,继而通过开展长效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提高教育水平

传统节日由丰富的文化元素构成,如仪式、语言等。这些文化元素都可以成为幼儿教育资源,用于丰富园本课程内容,展现课程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促使幼儿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传统节日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符号、理念等形式存在。幼儿教育传递这些文化形态,能够培养幼儿的人文精神,从而使课程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游戏是其重要的精神标志,也是幼儿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节日文化中包含丰富的游戏元素,如娱乐活动、庆典仪式等。在园本课程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可以丰富幼儿教育活动形式,为幼儿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借助节日活动对真实生活进行再现,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满足幼儿的想象需要,符合幼儿成长发展规律。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传统节日文化中符合幼儿思维特征的文化元素,能帮助幼儿摆脱具体知觉束缚。借助对节日文化的无限想象,幼儿可以将事物联系在一起,在理解文化的同时获得成长。因此,古代经典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渗透,能够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1.科学设计课程

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创新运用,教师还应实现课程的科学设计,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丰富的课程内容,以不同形式展示传统节日文化,让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在实际课程设计中,教师还应设计探究式节日主题课程,在充分掌握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探究任务的布置,促使幼儿参与到课程活动中,使其在体会节日文化氛围的同时,锻炼实践能力。教师还要从感恩教育、社会认知教育、礼仪秩序教育等层面设计课程内容,让幼儿在亲身参与过程中体会文化的深层意义,获得整体性发展。

例如,在设计二十四节气学习课程内容时,教师要将幼儿对自然的了解作为基础,从节气生成原理探索角度设计主题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逐步认识民俗、农耕、气温等因素及其关系,使其在体会种植乐趣的同时,加强对节气变化的感受,通过认识生命与价值,建立民族与自然物候的情感链接。这样的课程设计,符合幼儿热爱自然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理解不同节气文化的同时,意识到传统节日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在理解古代经典文化传承意义的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等美好情感。在园本课程的实际开发阶段,教师还应结合不同节日文化与教育目的完成不同的课程设计,促使课程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等不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加强资源利用

要想运用古代经典文化开设园本课程,教师要加强对各类节日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以丰富教学内容。在节日文化的实际传承中,除了美食文化外,许多其他的古代经典文化也可以成为园本课程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讲解春节文化时,教师应发掘“年兽”“爆竹”等相关文化资源,从不同角度传递文化形态,让幼儿的猎奇心理得到充分满足。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当成课程主题,利用不同文化资源创设不同的区角游戏,促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感官体会,加深幼儿对节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园本课程资源挖掘过程中,教师还应加强对社区资源的利用,通过与社区开展合作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给予幼儿接触社会的机会,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重阳节到来时,教师可以与社区联合组织开展“敬老”“爱老”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走进社区和敬老院进行表演和帮助老人等,让幼儿在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得到能力的发展。

在信息时代,教师应依托互联网实现对节日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收集和整理适合幼儿学习的各种文化常识,在园本课程资源库中存储节日相关图片、视频等,从而为课程设计和活动组织提供丰富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园举办的教育活动的照片、视频等上传至网络,通过资源共享与行业专家及同行交流心得体会,获取指导意见及建议,进一步完成教育成果。教师对网络媒体资源进行全面综合利用,能够丰富幼儿园节日文化教育资源,有效提升幼儿教育水平。

3.合理组织活动

要想使古代经典文化有效渗透到园本课程中,教师就要加强对文化核心价值的把握,结合幼儿发展需求,合理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在活动开展方面,教师还应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体现节日文化的教育意义。结合幼兒好动这一特点,幼儿园在以春节文化为核心组织活动时,可以将重点放在“贴对联”上,组织幼儿动手贴对联,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与古代经典文化产生亲密接触,认识到“贴对联”是中国人对未来一年表达美好心愿的重要途径;而组织幼儿动手贴对联,能够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活动的组织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还应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春节年夜饭、放鞭炮等视频,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红色灯笼、窗花等营造气氛,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幼儿长时间对活动保持新鲜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完成对专属节日区域的布置,组织幼儿开展春节猜灯谜等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节日。

从和谐家园构建角度来看,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使园本课程的开设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教师可以安排家长参与到亲子活动中,如组织家长与幼儿一同开展“包粽子”活动,确保幼儿在家长帮助下顺利实现活动目标,使其在体会节日乐趣的同时,充分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对传统节日文化产生深刻认识,形成良好的节日情感。该类活动不仅能够拉近幼儿与家长的距离,促进亲子情感交流,还能够帮助幼儿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宣扬的传统美德。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有助于古代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能够通过融入幼儿知识体系促进幼儿文化素养和能力的发展,也能使幼儿教育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在园本课程的实际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幼儿成长需求实现课程的合理设计,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通过科学组织教育活动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陶慧.节日促成长,欢乐你我他:浅谈节日主题活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22.

冯淑霞.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资源开发技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37-238.

涂远娜.基于文化传承背景的幼儿园节庆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7):216-217.

武菊霞.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J].学周刊,2018(31):179-180.

作者:何婷

上一篇:开发区域变化生产机会论文下一篇:主要国家发展货币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