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课程会计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文章在分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唐山学院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做法,对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应用型课程会计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应用型课程会计学论文 篇1: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税法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本文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分析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为税法课程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税法 教学 改革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特色,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学学期采用三学期制,理论教学2学期+技能实践1学期。会计学专业作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重点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融合学生成才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还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税法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学分为4学分,共计60学时,并且税法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中的电子报税模拟实验相关联。根据学院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税法课程的特点,从税法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入手,并结合电子报税模拟实验等课程提出改革建议,以改进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學生对税法及企业纳税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

一、税法课程的特点

(一)税法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

税法课程单从教学体系看是独立的,但是从知识体系看税法知识和会计学专业其他课程衔接比较密切。税法虽然是法学的范畴,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讲解一些法律法规条款,但是税法与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经法规、经济法等专业课程密切相关。根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学专业课程开设规律看来,基础会计等课程是先导课程,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原理、会计核算方法后,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和税法课程,所以学生在学习税法课程前对会计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税法课程中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是重点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会计相关知识对税法课程加以理解。但是税法课程在很多知识点的讲解上与会计知识又有不同,比如企业所得税会计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会形成纳税差异,要进行调整,而税法则是将纳税差异的原因予以详细分析,所以税法的学习可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巩固。在财务会计、财经法规、经济法等课程中都涉及很多税法的知识点,并且在学生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证书考试的过程中,税法知识占据的比例都非常高。所以,税法不是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知识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

(二)税法课程知识体系构成复杂,法律规定更新快

税法课程的知识点构成复杂,一般的税法教材会涉及到税收征管体系、增值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其他小税种,涉及到的知识点不仅多,而且很多税种之间的计算和规定完全不同,学生要系统掌握税法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难度。税法的规定是非常严谨,结合企业业务的复杂性,涉税核算也是非常复杂,比如增值税、消费税它们之间既有关联,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增值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是增值税销项扣减进项加上进项税额转出,但是销项、进项、进项税额转出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非常复杂的;消费税要根据不同的征税对象有不同的计算方式,还要根据不同生产方式有不同的组价方式,整体看来税法课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非常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些知识点还需要记忆法律规范。企业电子报税的知识点和税法理论知识的区别也比较大,需要结合税收征管原理理解理论和实际的区别与联系。

目前税法课程是融合了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的综合性法律体系,除了目前的《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车船税法》外,其他绝大部分属于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法律形式,政府部门在促进经济水平发展过程中,对说收法律体系有了较大的改革,比如“营改增”从试点到2016年5月全面“营改增”的改革,消费税征税对象、税率的调整等,并且税收征收管理方式也有较多的调整,很多税法所含的知识点与现行税收征管体系有很大的出入,这些都影响税法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二、税法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税法教材内容落后、教学内容与岗位差距大

教材是组织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课后复习的基础,但是近几年随着税制的改革,新税法的更新具有适时性和不定期性,加上高校教材编写和征订的特殊性,税法教材的内容要落后于最新的税法规定。虽然在给学生授课过程中按照最新的税法进行讲解,但是学生课后学习有诸多不便。

目前,税法教材内容设计上是独立的,以讲解单独讲解不同税种的税收基本理论、税法规定以及应纳税额的计算,知识点之间具有独立性。这种课程设置的特点可以将主要税种的知识点讲解完整,但是缺少实际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的讲解,另外在电子报税业务中也无法涉及到企业整个会计期间的涉税业务,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差距较大,学生在校期间缺少所学内容与工作实际过程相结合的机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涉及到涉税业务的处理,不能够准确把握,或者处理不恰当。

(二)教学资源不完善

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借鉴或累计的有效资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规范,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虽然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但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不能满足相关的需求。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荐,有很多的微课、慕课、资源精品课、共享课程的开发,但是由于税法课程的特殊性,目前可借鉴的资源存在少、旧、难的特点。首先,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税法课程的教学资源比较少,无论是在任课教师教学参考层面还是学生自主学习层面,可借鉴学习的资料都比较少。其次,因为税法的不断改革变换,很多网络资源更新不及时,可参考的资料不适用现行税制特点,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误區。最后,最新的税法资源往往是一些针对考证的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因其考试的特殊要求,教学内容都比较难,一般学生难以理解,并且还缺少实践性,教师就教学过程中也无法有效借鉴。

(三)教学方法单一

学院税法理论课程教育采取大班型理论授课方式,班级人数一般在100~150人,并且受课程学时和知识点的限制,教师采用多媒体+PPT授课形式进行讲解和分析。在授课过程中,一般教学安排使按照税法的要素内容进行逐一讲解,偶尔加上一些计算性的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处于被动地学习状态,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税种要记忆的规范性条文比较多,内容很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缺少活跃性。比如在讲解企业所得税具体扣除项目的标准的知识点时,不同的规定多达十几条,很多学生都无法准确掌握。而在在电子报税实践环节中,只是将理论中的案例与具体报表填制结合,还是采用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将过程进行演示,还是以任课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

(四)学生学习能力差距大

税法课程是安排在一些基础会计课程之后开设的,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会计核算认知和能力,但是经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有些学生相关知识学的比较扎实,并且学习能力比较强,税法知识学的也比较好,也能够融会贯通,也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加上自我约束能力欠缺,使税法课程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差距较大,知识水平掌握不统一的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兼顾每个学生,有时为了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在实践教学环节也能体现出来,有些学生能够很快掌握相关实践内容,并加以运用,有些学生却对一些案例不知从何入手。

三、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增强师资力量

1.教学环节增加教師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进入企业挂职是丰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学院针对专业整体发展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但是因为教师挂职锻炼受时间、业务要求的限制,很多教师只能进行时间期限比较短的挂职锻炼,并且无法系统掌握企业涉税业务。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增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安排,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师到企业挂职的环节,以挂职锻炼代替教学工作量。

2.发挥校外专业技术人才指导作用。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提高专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可以掌握大量专业型人才应用于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引用校外专业人才,发挥其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首先,为了提高校内理论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让校外专业人才指导校内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发挥校外专业技术人才接触企业实际的优势,参与到校内教学资料的编写。最后,参与对税法课程教学评价的环节,由专业技术人才对学生税法课程和报税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以评价学院相关课程教学质量。

(二)自主编制教学资料,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虽然高校教师编写教材需要耗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图书出版时间滞后,教师可以在选用适当的参考教材的基础上,编写校内流通的教学资料或案例习题集。在校内流通的教学资料以教师实际授课内容为准,并且结合相关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税法知识,并针对企业实际处理方法进行编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最新的税法规定进行及时修正。学院还可以组织教师加强和校外企业针对涉税业务,共同编制税法课程教学案例集。

(三)丰富教学资源

丰富教学资源的途径很多,结合学院现有资源,税法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利用校内教学改革的契机,学院给老师提供的教学改革机会很多,任课教师可以针对税法课程的现状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可以建立富有学院特色的教学资源。二是利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同类课程的资源,学院可以与其他院校开展跨校资源共享,共同开发税法课程的教学资源,将区域内相关课程的优势发挥出来,共同促进税法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合理的教学资料编写,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后,改进教学方法的环节中,可以有效发挥教学资料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开发一些企业涉税案例分析课程,由学生在学习具体税种之前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然后再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最新的税法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改革对哪些课程由影响,对企业的什么业务有影响。在有针对大班型课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学生参与课程的过程,让学生自己理解、讲解、编写案例。税法课程教学还要改善理论与实践技能课程独立的现状,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增加实际业务的处理,以提高学生对企业涉税业务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五)改进考核方式

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学目的实现,还能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动力。学院税法考试逐渐实现了教考分离,但是学生应对考试还是以短时间的记忆为主,缺乏长期的过程性考核。通过建立学生专业学习能力评价数据库,将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程学习评价指标细化,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共享型数据库,以便各科教师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共同努力。

四、总结

税法课程对应用型本科会计学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对学生以后的考证和就业非常重要。提高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既能掌握税法中枯燥的理论知识,还能掌握企业实际涉税业务的处理,为学好其他相关课程打好基础。税法课程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不断进行。

参考文獻

[1]叶金育.知识整合视域下的财税法教学:一种体系化的分析[J].财政经济研究,2016,(3):85-90.

[2]杨焕玲.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民营科技,2016,(12):189-189.

[3]王燕.税法课堂教学方法浅谈[J].会计教育,2016,(15):119-120.

[4]唐欣,康健.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会计实践教育改革探析[J].财会学习,2016,(1):253-255.

[5]钟花.高职税法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探索与实践[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98-102.

作者简介:康丹(1982-),女,江苏沛县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学院讲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主要从事审计、内部控制、财政税收等研究。

作者:康丹

应用型课程会计学论文 篇2:

应用型高校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摘要:文章在分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唐山学院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做法,对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掌握,是“理论+实践”的有机融合。会计学专业作为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应该依托该专业实践性强的特性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学生。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根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当与专业课程密切结合,形成课程体系。唐山学院会计学专业近两年结合专业特征,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培养目标,逐步建立起适合会计学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应用型高校大多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部分教师的观念落后,创新创业教育只满足于上完规定课程,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方面作用不大。

2.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在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的高校中,其师资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背景,但创业实践经验相对欠缺。这也导致在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困惑时,无法得到教师的专业解答和有效指导,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单一,功效不突出。目前,应用型高校普遍开展了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但与专业有关的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较少。从对学生进行调研的结果来看,仅有2%的学生认为通识课很有帮助,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课程作用不大。可见创新创业课程的功效不突出,学生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二、唐山学院会计学专业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一系列课程作为载体。唐山学院会计学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提出了“一个目标、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即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在课程设置上体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融合的多元化融合思路,在传授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在“专业导论”“管理学”“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等专业课程中融入对企业经营运作的内容,让学生对企业经营流程、企业各部门间的运作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从单纯重视核算,向启发学生以经营者的眼光、用现代管理思维去处理企业经济业务的方向转变。通过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融入企业经营的内容,达到向学生传递创新创业思想,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目的。

2.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专业的教育有所区别,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也注重实践性,因此在实践课程中也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其中。会计学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为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包括认识实习、专业核算实训、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实训、会计制度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主要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中以仿真度极高的实训内容和实训形式,来达到将理论知识以真实场景的形式展示給学生的目的。认识实习环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调研,让学生增强对企业经营的感性认识。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在校内成立“会计工作室”,将企业真实业务搬到学生核算实训中,做到“真账实作”,从对真实业务的处理进一步强化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会计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改革了传统实训实习模式,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

3.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融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如校内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各种学科竞赛。由专业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参赛,对项目前期调研、项目策划书撰写、项目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学生项目进行论证,帮助其完善和细化项目。此外,还鼓励学生与其他工科专业学生多结合,在这些专业的项目中主要负责财务数据的分析,这样既扩大了学生参与度,也有力地发挥了专业特长。从这几年参加此类大赛的经验来看,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唐山学院会计学专业在保障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效运行方面还着力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力量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中必须注重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为此,学校聘任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讲授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在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鼓励专业教师接受创新创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同时注意引入校外教师资源,聘任企业导师为师生定期开展专门培训,逐步建立起以校内教师为主、校外教师为辅的师资队伍。(2)做好对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激励。培养方案中对于课内的理论和实践课程都有学分和学时要求,学生必须达到要求才能拿到相应学分。但对于课外实践环节来说,由于缺乏硬性要求,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指导课外环节也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也要求获得一定的肯定和补偿。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也会大大影响师生在创新创业课程方面的投入。为此学校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做出保障。如学生参加创业项目可获得一定的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校内三等奖及以上的奖励可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并可用学分置换专业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在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都予以认可,从而提高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3)做好其他方面的保障工作。第一,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非常强,学校应发挥资源优势,适时建立创业基地,从资金、场地、设施等方面为学生创立提供支持,引导创业教育、创新项目落地。第二,学校应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机制,以充分激发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调动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动力,是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根源。为此学校逐步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将创新创业内容的融入程度和融入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从对学生的评价来看,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新创业课程,以完成必要的课程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同时,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并为学生保留学籍,或采用灵活学分的方式,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以创新带动创业的目的。

三、结语

唐山学院会计学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按照“一个目标、多元融合”的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课程设置上体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融合的多元化融合思路。在课程体系运行过程中,做好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并从学校层面建立创新基地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及创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雅婷.会计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5/t20150514_188069.html.

[3]张丽玲,王利皎,李方方,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System for Accounting Major in Applied Universities:A Case of Tangshan College

LI Feng

(Tangshan University,Tangshan,Hebei 063000,China)

Key words:applied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ourse system

作者:李凤

应用型课程会计学论文 篇3:

应用型大学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建设探析

摘要:基于当前各级各类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建设模式的雷同,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建设途径,主要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键概念、此类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目标的定位等方面展开研究,期待探索具有特色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会计学专业;应用型概念;新思路

引言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具备较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与成熟的授课安排,各级各类高校均以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但是这恰恰也是制约学科发展的掣肘。基于此,本文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层次进行探索,建立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与授课体系,开辟具有特色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途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目标的定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通常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多样化人才为根本目标。基于此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会计、审计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敬业精神、科学素养和业务素质,掌握会计、财务和审计相关岗位操作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定位

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具体生源情况,《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定位致力于培养了解前沿的财务管理问题与专业发展动向,学习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财务决策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具备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途径

(一)针对学生层次、基于学习产出设定课程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旨在引领学生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规律,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决策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工商企业财务活动类型与特征,学习讨论明晰财务管理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善用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思考练习解决企业财务战略与预算、筹资方式与资本结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政策和公司并购重组等财务管理实务问题,储备从事财务管理岗位的基本知识,处理企业各类财务决策。

(二)建设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教材系统

《财务管理》是一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广度的会计学专业课程,需要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归纳原理,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应突出专业知识内容的完整性、前沿性与实践性,注重新的理财观念与会计准则的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针对每章知识内容要点设计近三年典型案例分析、思考题与练习题,满足《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要求较高,所以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总体框架和重要的知识点,巩固在教材中所学知识的配套学习指导也是必要的。学习指导应根据教材内容 ,提炼每章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学习重点与难点 ,帮助读者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 ,抓住学习的要点和难点 ,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强化掌握重点知识。练习题应该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部分更注重帮助学生开阔思路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1、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力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解答疑点,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尽快掌握必要的理论、方法和技能。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项目分析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以基本理论为基点,采用层级互动教学模式,强调案例教学(真实案例和虚拟案例)、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企业理财实务中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坚持“理论-方法-案例-实验”并行,以便使学生能循序渐进,有所借鉴。

3、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微信平台、网站资源结合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使财务管理中晦涩难懂的概念、模型变为生动有趣的多媒体页面,达到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在教学中充分收集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验证财务管理的概念与原理,分析实务数据的缘由,深入研究学科理论。

(四)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提升实践能力

1、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多元化的用人标准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密不可分。为了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师的整体实践教学能力,在选聘人才时除了引进有丰富学业背景的高学历人才之外,还应注重选拔具备企业任职经历的高职称人才,拓宽选人的途径,体现选聘教师的多元化。具体措施包括:聘用有企业任职经历的专业,人才担任专任教师,将实践前沿的新技术与用人需求带给学生,与原有教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聘请其他院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实现资源共享;聘请经验丰富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者或者优秀的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来校教学讲课或者开讲座,为师生带来最权威、最新的财经知识与理念。

2、校企合作共同带领学生参与专业技能大赛

通过技能大赛途径,构建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与企业共享的产学研平台,通过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相关的学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中汲取实践教学经验。鼓励、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

3、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青年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后备中坚,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采用青年教师导师制、备课试讲制快速提高他们的授课水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进修高学位,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参与科研与教研项目,提升专业休养,实现持续性的发展。

结语

总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财务管理》既是一门发展相对成熟的课程,同时也面临着新型课程建设推陈出新的机遇,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定位,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系统是具有挑战性的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

[1]郑成.陕西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2]朱开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 (08).

作者:黄庆松

上一篇:讽刺艺术西方文学论文下一篇:财务指标特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