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承诺制探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是林业工作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林木采伐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林木采伐管理效率,从而促进林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对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有助于提高林业部门整体的管理水平,促使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行政执法承诺制探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行政执法承诺制探究论文 篇1:

W市L区基层站所治理初探

摘要:基层站所承担着部分的公共权力,既是政府职能单位权力的延伸,也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基层站所处在权力链的最末端,所受的关注较少,所面对监督也较少,在作风效能、权力寻租等方面时不时出现问题。本文以W市L区清廉站所创建为例,对L区基层站所廉洁作风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思考,并总结经验提出对策。

关键词:基层站所;廉洁作风;治理

一、L区清廉站所创建的经验做法

2018年来,L区出台了清廉站所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与路径,做到坚持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加强干部廉洁从政、构建清亲政商关系和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扎实开展基层站所专项治理。

(一)构建责任体系。一是逐级报告。由区纪委书记亲自调研,听取企业、商业高度集聚的街镇,以及环保、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等重点涉企职能单位关于抓清廉站所建设等工作的报告,督促各主管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二是系统报告。区党政领导分头听取分管线上单位抓清廉站所、营商环境建设等情况汇报,逐个点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增强区领导落实“一岗双责”意识。三是内部报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般同志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向分管领导报告,班子成员与“一把手”相互报告。同时,通过动态监管、年中检查、年终考核等有力举措,积极实施同级监督“廉政抄告”制度。

(二)创新约束机制。一是注射“预防针”。出台“十不”承诺,街道全体干部职工、基层站所工作人员、村(居)两委成员共801人签订“十不”承诺书。制发“制度小卡片”,做到“人手一份”,时刻警醒干部职工牢记承诺。二是筑牢“防火墙”。全面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管理(服务)检查报备、涉企行政执法管理(服务)人员‘饭局’或活动报备”等两项报备自查自纠,收到入企执法备案1100余份,涉及企业1000余家,入企检查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三是念好“紧箍咒”。实行报备制、承诺制后,有被举报投诉的,一律予以停職调查;经查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一律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并实行“一案双查”;因违规违纪行为受到组织处理或党纪政务处分的,一律通过新闻媒体或书面通报予以公开点名道姓曝光。

(三)深化助企举措。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设立监测站。在15家行业协会、重点商会中设立效能监测联络站。一方面及时收集和反馈企业对基层站所效能建设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重点监督涉企服务“慵懒散慢”和不担当、随意性执法、向企业乱收费等问题。二是以督促整改全方位收集信息。探索建立涉企投诉举报快查快处直通机制,面向全区企业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重点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重点项目投资方开通微信、电子邮箱、12388投诉电话等举报方式。三是建章立制确保服务长效化。专门成立效能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以及联系服务组,分别对应挂钩联系效能监测站,定期走访、联系交流,听取企业意见建议。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基层站所治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工程,L区在清廉站所创建中积累了经营,但一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一是违规为他人谋取利益。存在“一家两制”以及“朋友圈”利益输送问题,利用职务便利主动打招呼,举着“依法依规”的牌子对企业进行“合法伤害”,以暗示企业购买指定产品或服务,为亲属朋友经营活动谋取利益。二是违规接受宴请。有些基层执法人员为他人“说情打招呼”“提篮子”以及办“人情案”“关系案”等问题,事后接受请托人宴请,甚至有个别人员出入KTV等娱乐场所。三是违规向企业借款问题。个别工作人员向企业、私人违规借款,长期不还,用于自身营利活动。四是违规“经商”问题。个别执法人员存在以亲属名义,向管辖企业出资“入股”,违规从事经商营利活动,定期收取分红,并积极为这类企业当“请托人”,甚至充当“保护伞”。五是违规“乱摊派”问题。个别执法人员以“年终办集体分岁酒”为噱头,对辖区企业主进行“乱摊派”,且按每桌一定的标准费用,上门索取认领现金。六是违规“收礼”问题。少数执法人员违规收受辖区企业烟酒等礼品、礼卡、礼金,作为个人消费。

三、相关的对策或建议

抓好基层站所治理,从L区的清廉站所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做好整改。

(一)优化基层政治生态。一要巡察摸底。当前出现的很多问题,关键是“底子不清、情况不明”,没找准问题的病灶。系统开展基层站所巡察,找准各系统、各领域的突出问题、关键环节,摸清底数、因病施策、堵塞漏洞。二要严管队伍。当前一些单位领导自己管得好,但基层队伍问题突出。以“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为重点,从严惩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比如,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都应该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和严明的纪律、规矩约束。三要堵疏结合。当前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既有干部主观方面的原因,但也有体制机制上的客观因素导致,比如一些基层所队乱收费的问题,也有经费保障不到位的原因。建议堵疏结合,一方面要“前门开足、后门堵死”,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加大从一般干部到单位领导干部的跨部门、跨区域交流力度,比如公安派出所等一些基层站所和部门中层十几年没有变动,容易出现问题。

(二)促进权力阳光运行。一要解决干部思想误区。解决基层站所干部思想上的问题,是基层站所权力观的首要问题。应加大教育力度,彻底改变思想不重视、或重视不够的现状,通过加强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干部养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素养。二要树立用权典型。开展“每月之星”“业务标兵”等评选,让身边的人和事传递正能量。学习行业、系统先进人物事迹,强化榜样的力量,认真引导干部职工从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忠诚的力量、担当的力量。三要深化政务公开。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制定权力清单,及时公开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期限、监督办法和办事结果,以及收费、罚没标准和收缴情况,财务支出等情况,真正做到基层站所的所有行政行为都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全程接受外界监督。

(三)完善监督问责机制。一是抓好制度落实。完善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党员干部年度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和干部考核工作,充分发挥内部相互监督的作用。同时,建立定时约谈一线执法人员制度,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二是抓好常态问责。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推行“乱为要问责、不正要问责、无为低效要问责、末位也要问责”的“四位一体”问责体系,对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贻误工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该问责而不问责的,也要严肃问责,切实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三是抓好立案查处。纪检监察、公检法、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保持查办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高压态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打击力度,集中精力查办大案、窝案、串案,大力查办和预防基层站所人员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形成有效震慑。

参考文献:

[1]王秋生.2009.乡镇干部队伍反腐倡廉建设对策研究.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7.

[2]包心鉴.2010.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创新.廉政文化研究,(1):1-7.

[3]刘婷,任中平.2015.治理基层腐败的紧迫意义与策略选择.法制与社会,(25).

[4]辛向前.2015.对我国基层腐败问题的探究——基于现代国家构建的视角.湖南城市学院学报,36(5):65-69.

[5]刘代成.2017.基层腐败治理论.重庆社会科学,(8):22-27.

作者:王林岳

行政执法承诺制探究论文 篇2:

探讨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摘要: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是林业工作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林木采伐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林木采伐管理效率,从而促进林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对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有助于提高林业部门整体的管理水平,促使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木采伐管理;管理方式;信息化;发展策略

林木采伐管理工作是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包括林木采伐具体项目伐前审批、伐中检查和伐后验收,要求采伐时要严格按照采伐许可的面积、四至范围、数量、树种、日期等进行采伐。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多数林业管理工作者逐渐提高了对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林业管理部门中设立专门的林木采伐管理部门,并严格规范工作人员各项管理及工作流程,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信息化建设不足是目前林业部门采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想要加快实现林木采伐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必须要对原有的林木采伐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使林木采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林木采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林木采伐信息化发展主要是指在林木采伐的过程中用信息化对一切采伐行为实行动态管理,使林木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到采伐的情况,对违法采伐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有利于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使用,使采伐者严格按照相关的林木采伐规定进行采伐活动。近几年,在我国林木采伐管理工作中,各项管理工作得到了改进与优化,使得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度随之加快。比如林业部门开始对林木采伐管理工作实行联网管理,通过政务网公开采伐信息、建立了林木采伐管理系统、林木采伐APP的推广等信息化管理与监督,促进了林业事业的讯速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林木采伐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漏洞[1]。

(一)林木采伐管理意识较低

目前,多数林业部门虽然已经加强对林木采伐工作的监管,且积极的制定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对采伐管理工作进行协调与改进,但是由于部分林木采伐管理者缺少专业的管理知识及能力,导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意识较低、缺乏对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正确认知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严重制约着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对林木采伐管理工作效果的提高具有不利的影响。比如在林木采伐管理中,采伐申请材料多、技术含量高、各项工作完成难度大,审批发证速度慢导致林农错过采伐季节(如杉木最佳采伐季节是6-8月,过了这个季节就不好剥皮);有的管理人员只对采伐证上的数据进行管理与记录,没有对采伐过程中其他环节进行跟踪管理,比如是否超过时限采伐、采伐实际地点与设计地点是否相符、是否超范围采伐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实行信息化管理,如果在采伐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如果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更正,就无法补救,会出现采伐与管理脱节的现象,与实现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存在偏差,这几年森林督查工作不断细化,从中就发现,林木采伐管理确实存在不少漏洞,有些地方工作人员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的形式,对林木采伐中的各种信息利用人工记录的方法,这种记录形式极易导致各种林木采伐数据及信息的丢失,对林木采伐管理工作而言,管理不规范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要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2]。

(二)缺乏完善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

林业部门为更好的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新环境下林业发展趋势,逐渐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林木采伐管理的政策及制度,对采伐者的采伐面积、树种范围、时间等给出明确的要求,并取消备用限额制度等,对林木采伐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但是在实际落实有关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地区间具有较大的发展差异,多数地区难以切实的将采伐制度进行落实,且存在监管依据不足、服务不到位等情况,没有将出台的具体政策内容落实到细节,比如采伐设计工作,目前我区要求申请林木采伐时须提交的伐区调查设计文件,设计文件比较专业、复杂,无专业知识根本无法完成,林农这一份材料必须请第三方进行设计,方能提交相关材料,这就大大增加了采伐申请者的经济负担,容易致使少数人为省钱而冒险违法采伐,也有的设计单位为了顺应林农降低了林木的设计数量,使设计数量与实际数量相差较大,相反有的设计公司为了更大利益,将设计数量故意放大,超过实际数量,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尤其是对设计单位的管理。同时由于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人为破坏森林资源,盗伐、滥伐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盲区。虽然林业部门对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要求较高,但是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缺少完善的制度以及监管机制,有的对林业采伐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较低,甚至部分地区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名义,任意减小林木采伐的实际指标,严重的威胁到林农的经济效益以及自身合法权益,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3]。

(三)林农的文化素质影响采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为深入推进林木采伐“放管服”工作,进一步强化便民服务,提高采伐审批效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推出林木采伐APP、在线申请和实行告知承诺审批工作,但面对的采伐申请人涉及面广,申请人文化素质层面不同,培训申请人是一大难题,尤其林区林多地少,青年富余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对信息化的学习难度大,有的人还是用老人手机,根本没办法用智能手机,更不用说采伐APP的使用了。

二、促进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应用信息化技术管理林木采伐工作,保证不同人员的责任有效落实

在林木采伐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确保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及效率,保证我国林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加快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目前,多数林业管理人员对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的意识较低,忽视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想要进一步确保林木采伐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管理的观念,首要任务即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构建完善林木采伐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林木采伐的有关行为进行集中的管理与限制。因此,在林木采伐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对各类采伐信息基础性设备的完善,为未来的林木采伐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设备保障,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促进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完善。同时要全面的做好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及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多種宣传的途径提高管理人员和采伐申请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使其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提高效率,切实将林木采伐中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落实,逐渐形成完善的林木采伐信息化管理体系,做好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的信息化,保证各项责任可以落实到具体管理人员身上。

(二)加快完善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促进林木采伐工作的科学性

在林木采伐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对采伐管理工作的最终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所以对于林业管理部门而言,要坚持以发展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作为核心工作,全面的完善采伐管理方法。在规范林木采伐期间,要提高对限额管理的重视程度,最大程度的减少林木资源的损耗与人为破坏的现象,今后在采伐管理方面逐渐转型,可以无须根据林木不同类型进行管理及控制相关的限额指标,只要不能够串用在公益林与商品林间的限额指标间不串用。如果一些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林业项目,在通过省级以上的林业管理部门明确审批的情况下,没有获得相应的林木采伐限额指标,这就要第一时间在采伐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如果仍然没有取得理想化的效果可以申请省预留调剂指标。林木采伐管理人员要对自己日常的工作有清楚的把握,以及自身在管理采伐工作中需要承担的责任,比如对于采伐审批的流程、采伐过程的管理等,应该全面的掌握各种情况的解决策略,一旦遇到问题要及时的与领导进行汇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林业部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木采伐管理人员日常的工作职责及义务,做好各项采伐工作的办理与审理环节,保障全面的掌握采伐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的与领导层做好汇报工作;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采伐信息传递系统,积极的组建一个规范化的信息传递系统,一方面要建立领导管理体系,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对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及相关工作进行及时的传递,保证林业部门的正常运行,使林木采伐管理工作得到实时的监管。另一方面,林业部门还应建立一个横向的管理体系,主要是指林木采伐管理小组或者各个部门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各项管理工作及任务的有效传递,将各项管理内容完整的进行汇总,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促使林木采伐管理工作可以尽快实现有序的开展。

(二)结合信息化平台简化审批流程,构建相互协调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

对于林木采伐管理工作而言,只有将具体的采伐审批流程进行简化,才能够进一步有效的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办证难的现象。为解决林农办证难、效率慢、不方便等问题,需要以林木采伐管理系统作为信息化平台,通过互联网与采伐管理工作结合的方法,逐渐形成集申请、办理以及审批为一体的采伐管理电子政务体系,使林农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软件及网络了解采伐办证的流程和进度,实现林农足不出户便可申请采伐许可的理想化目标。林木采伐管理服务站点要深入到基层,委托乡镇政府帮助林农办理采伐许可证,同时要充分发挥乡镇林业站服务的作用,为林农提供便利的服务,让林农的采伐申请得到集中受理。另外,对林农个人申请少量采伐商品林的需求,可以视情况简化现有的采伐审批程序,利用林农采伐告知承诺制,预先将全部事项及要求明确的告知采伐者,其中包括办理条件、申请资料以及具体的服务流程等,让林农提交林木采伐的有关内容,并与其签订承诺书,通过书面的形式使其清晰自身的责任,并为其办理采伐许可证。在此基础上,林业部门要尽快整改并完善林木采伐申请的内容,使广大的林农群体可以轻松的理解有关的规定及要求。对于林木采伐申请工作,具有林木所有权的人员可以直接向乡镇林业部门提交采伐申请,并由该部门对采伐证办理流程进行统一处理,在完成处理后提交县级林业管理部门集中办理审批手续,如果林农提交的采伐申请的内容十分完善,便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审批的许可,并为其下发采伐许可证,避免出现乱收费等情况。从县级林业管理部门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的采伐管理系统,为审批人员的工作提供一定的便捷,提高审批流程效率的同时让林农了解采伐限额等规定及要求,满足多数林农实际的采伐需求。对于林业管理部门来说,要根据当地林木发展的状况,为林农全方面的公示具体的限额指标,让林农可以根据指标的信息,为其林木的采伐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避免林农间出现不必要的纠纷与管理问题。以不同级别的林业管理机构为分析对象,要求主管部门将有关的公示内容展示在明显的位置,并提供有效的监督电话,充分发挥林农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大化的展现林业管理部门的社会监督作用以及舆论引导作用,如果制定的采伐方案不符合采伐者的实际需求,需要通过书面的形式交由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三)结合信息技术强化林木采伐作业设计,提供有效的资源管理基础

加强对林木采伐作业的合理设计,可以更好的贯彻凭证采伐及限额采伐的有关要求。采伐作业是一项具备较强技术性的工作内容,目前在我国国有林业经营单位中,需要由专业的考察队伍负责林木采伐作业的设计工作,而对于集体或者个人的林木采伐而言,需要另外聘请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考察工作与设计工作。在此过程中建议推广效果明显的林业地区,利用信息技术及信息化平台等将其丰富的采伐管理经验进行传播,比如采取林木采伐管理系统(TCM)等信息化平台针对林木资源采伐实施信息化管理。并利用政府集中购买服务的形式,将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全部交由资质较强的林业单位负责,不仅可以减轻林农的经济压力,又可以准确的掌握林业资源的消耗情况,对难以满足聘请采伐作业技术人员条件的区域,林业管理部门可以实行“放管服”的改革政策,在林农申请仅采伐少量的商品林时,只需要其提交采伐的时间、地点、树种、面积以及其他信息,在林农满足林木采伐管理的需求的基础上,便可以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在我国林业机构全面改革的形势下,改革地区林业管理部门执法能力逐渐被弱化。根据我国森林保护法中的有关规定,木材类的运输审批事项已经取消。法律制度的颁布将原有的林木采伐管理模式转变为单一化的监管模式,在这些新形势的环境下,各个林业主管部门要利用信息化平台定期的组织采伐管理、行政执法等工作的线上培训活动,比如,可结合使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开展采伐管理知识及信息化相关培训,增强相关人员综合能力,有助于提升林业管理人员及有关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及执法水平。对存在的非法采伐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重点检查采伐者的采伐许可证,对不合理采伐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形成扎实基础、专业能力、良好的协调性的林业采伐管理机制。

结语:

综合分析,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形势下,林业部门会面临较多的问题,传统的林木采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信息化时代。因此,林业部门要加强对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在林业采伐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发展逐渐成为林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加快实现林业采伐管理信息化,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与探究,比如完善采伐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对提高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代传富.林木采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农機化,2021(13):35-36.

[2]王鹤智.我国林木采伐管理对策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20(4):15-18,65.

[3]王三平.对林木采伐管理的思考[J].现代园艺,2020,43(10):199-200.

作者:韦萍

行政执法承诺制探究论文 篇3:

浅析我国政府雇员制的利弊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政府雇员制发源于西方,如今我国政府逐渐将其引用到了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雇员制迅速与我国当前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服务型政府相适应,并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政府雇员制度的利弊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另外,政府雇员制有利于我国高端人才的优化配置,节约用人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当然,政府雇员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弊端,比如在针对原有公务员积极性、雇员的晋升发展机制以及雇员的角色定位上仍有很大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不仅发挥不了政府雇员制的有利方面,还会影响现有公务员制度的运行,降低行政工作效率。所以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旨在让政府雇员制度更适应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不断优化创新,寻找更适合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也要处理好政府雇员与正式公务人员之间在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使两者能够和谐发展,共同进步。不断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助力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政府雇员制度;利弊;对策

一、政府雇员制概述

公务员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对传统公务员管理制度的一种补充。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公务员被划分为国家政务和公共政务。公务员实行终身制,类似于“铁饭碗”。然而,由于他们处于统治地位,非常容易满足现状,缺乏不断创新的能力。所以政府开始直接从国际社会上招聘他们工作需要的相关专业人才,类似于中国企业聘用合同中的聘用制。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再来考虑用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因此,政府部门的用人变得更加灵活,这类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没有正当行政职务,不能依法行使政府行政执法权力,也不可以占用政府公务员人事编制。

二、政府雇员制度的利弊分析

(一)政府雇员制度的积极一面

1、有利于高端人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政府雇员制的实行,使我国政府部门用人的弹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传统意义上我国公务员都是铁饭碗,只要是能进入到公务员这个体系,一般就不会面临失业问题,除非犯了严重的政治性错误。另外,我国政府部门的招聘,一般都是要通过“国考”或者“省考”来进行的,其他时候即便是非常急需,也不能随便招人。久而久之,政府没有办法招到更多的高科技专业型人才。政府雇员制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政府部门不仅可以合理的根据雇员们的贡献大小来支付薪酬,而且能有效地帮助政府部门解决高科技专业型人才短缺的问题。

2、节约了用人成本

作为公务员制度的补充,政府雇员制具有公务员制所没有的利处。雇员一般都是具有极强专业技能的人才,能够做一些公务员不能做的特殊工作,在金融、信息、法律等领域发挥作用协助政府工作。另外,政府雇员制虽然不占用正规的行政编制,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明确,当政府雇员岗位的存在代替了政府正式编制人员的工作时,那么一些本该需要安排正式人员来负责的岗位此时就不再需要了。也就是说,虽然政府雇员制不会占用,也不会威胁正式公务员的地位,但是会对公务员再招收问题产生影响,政府雇员的存在,使一些原本需要招收正式公务员来承担的岗位就不再需要重新招聘正式公务员了。政府雇员制虽然不会影响单位原有公务员的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政府人员的规模,使政府的运作成本降低。因为公务员一般都是铁饭碗,终身制的体制也给政府机构的工资问题产生了较大的负担,很显然,政府雇员制是临时性的,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划算得多,不需要一直支付薪酬,多劳多得,这大大节约了政府部门的用人成本。

3、提高了行政效率

政府雇员制能够帮助政府建立灵活的新型用人管理机制,避免人员不流动问题的出现,也有利于明晰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政府雇员制将竞争机制引入进来,使事业单位的行政效率显著提高,有利于政府部门保持政治清明,同时这也是一种制度的创新。

政府雇员制的发展,其实也是顺应了当前现代化的政府变革趋势,而且政府雇员制的发展,对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模式的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以合同的方式雇员,而不是“全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上盛行的官本位意识,有利于冲散公务员群体的“养老”风气,这无疑是一次重大变革;雇员工作范围固定,工作职位也相对固定,有效的减轻了雇员游离于官场之外的现象,这是对官僚风气和官场文化的一次重大冲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

(二)我国实行政府雇员制的利弊

1、影响了政府公务员的积极性

政府雇员制属于一种新的用人制度,政府雇员的存在会替代一部分本该需要通过招收正式公务员来负责的工作,这会对原有的公务员制度产生一定的冲击。如果协调不好,不仅发挥不了政府雇员制的作用,反而会打乱原有体制的运行。另外,因为政府雇员制是不占用正规行政编制的,所以政府雇員不会对正式公务员的地位造成威胁。况且,政府雇员这一群体的存在目的,就是帮助政府完成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是这样一来问题也就出现了,因为高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聘请外部雇员来完成,而且政府雇员不会对正式公务员的地位产生影响,那么就会让那些已经是正式编制的公务员认为自己没有必要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了,自身能力素质不提高也不会被淘汰。久而久之,体制内公务员的惰性会越来越强,这会大大降低政府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2、雇员发展平台受限,影响政府组织融合

如今,我国在政府雇员制度上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也缺乏规范的招聘制度和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不仅聘任的模式过于模糊,劳动合同法中也并未明确规定相关雇员制度,这就使得政府雇员制与法律脱节,操作性不强。政府作为雇主身份的特殊性以及招聘目的的独特性,也使得政府雇员制面临巨大挑战。同样,政府雇员的绩效评估制度,涉及政府对雇员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评价,虽然当前我国政府雇员制度的模式较为丰富,但是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而且现有的模式都不够完善,导致对雇员缺乏科学、专业的评价,无法对雇员工作进行量化分析,难以做到公正客观。这些缺陷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内部组织的融合与稳定,雇员的发展平台也受到限制。

3、雇员角色定位不清晰

政府雇员的特殊性质,使这个群体本身就拥有“公利性”和“自利性”的双重内涵。政府雇员身处公共领域,服务于公共利益,应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最大化,但政府雇员又类似于企业雇员,根据“经济人”的假设,他们势必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这一角色本身就是存在模糊性和雙重性。加上政府雇员制还不完善,政府主体对政府雇员岗位专业技术知识的薄弱导致与雇员之间信息不对称,使雇员存在机会主义倾向。所以政府雇员存在双重性失衡问题,定位不清晰,不利于监管和实际操作。

三、我国实行政府雇员制的优化对策

(一)提高政府公务员的综合素养,明确自身职责

政府雇员制的存在是由政府部门本身队伍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政府工作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当遇到一些专业性较高的工作任务时,由于公务员队伍中这种高科技型人才的短缺,而不得不通过聘请外部人才来完成相关工作,政府雇员不是正式编制,不会对正式公务员的地位造成威胁,这会对政府公务员群体工作的积极性等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要想从本质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从公务员群体本身去做工作,明确自身职责,不断提高政府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另外,还要多组织一些培训活动,让公务员多去学习,当然,这个培训也一定要有相应的考核,以保证培训的效果达到目标要求。在政府公务员的工作绩效等方面也要进行考核评估,让公务员各司其职,对其进行督促,明确公务员职责,提高公务员素质。

(二)健全优化行政雇员晋升制度

政府部门推行行政雇员晋升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这要求政府部门在开展员工内部招聘的过程中,不能只限于坚持择优录用这一项原则,而是要多元化的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政府雇员进行规范严格的管理,按照雇员贡献的大小来规范雇员的晋升机制。另外,还要依据市场化的标准,对政府雇员的数量进行合理规定,弹性设计政府雇员的薪酬。依据雇员的能力和贡献来进行综合的考量,弹性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该高的高,该低的低,充分利用政府财务来刺激和鼓励雇员工作,把薪资水平也作为政府雇员的一项重要晋升标准,使行政雇员晋升制度得到健全和优化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政府雇员工作积极性。

此外,要研究制定一套与行政雇员晋升制度挂钩的绩效考核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来对绩效进行有效地考核,从政府服务价值理念、服务资源结构、服务管理方式、公众服务满意度、政府内部公众满意度、服务效果承诺等各个方面,对各级政府服务工作人员资格进行符合科学、社会、专业的资格考核,考核与晋升制度挂钩,能够有效地健全和优化行政雇员的晋升制度。

(三)清晰化雇员的角色定位

政府部门要对雇员的身份和角色做出相应规定,明确政府雇员的职责和任务。实行政府雇员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工作能力,来帮助政府完成那些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的高难度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雇员这个身份有着双重的性质,一方面他们以“经济人”的身份与政府部门签订合同,帮助政府工作;另一方面,他们在进入单位工作时,由于政府部门特殊的工作性质,他们又不可避免的以“公共人”的身份去投入工作,服务社会公众。所以说,政府雇员面对自己“经济人”和“公共人”的双重身份时,要清晰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什么时候就要扮演好什么角色。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政府雇员制度的利弊,发现其有利于我国高端人才的优化配置,节约了用人成本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当然,政府雇员制度的建立健全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它在原来的传统公务员制度上有了很大的创新,所以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弊端,比如在处理原有公务员积极性、雇员的晋升发展机制以及雇员的角色定位上仍具有很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发挥不出政府雇员制的有利作用,还会影响现有制度的运行,降低行政效率。所以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旨在让政府雇员制度更适应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不断优化创新,寻找更适合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也要处理好政府雇员与正式公务人员之间在工作等方面的关系,使两者能够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闫志刚.政府雇员制、公务员聘任制改革:未来路在何方[J].行政管理改革,2012.6.

[2]牛华.我国政府人事行政制度革新探究[J].领导科学,2011.26.

[3]唐晓阳,陈家刚.公务员聘任制对政府雇员制的替代性分析[J].岭南学刊,2009(5).

[4]胡仙芝,余茜.从政府雇员制到公务员聘任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完善与创新[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5.

作者:袁达韵

上一篇:营销研究与科学决策论文下一篇:影视及表演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