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2022-04-21

摘要:长征精神作为当代社会和民族的精神内核,在宏观上指导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借助长征精神指导高校党建工作,探索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性路径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针对新长征精神的政治性、科学性、纪律性、群众性、民族性等内涵进行剖析与梳理,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探索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性路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思想道德建设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党员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篇1:

论新时期陈云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思想

摘要:陈云高度重视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对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问题有一系列精辟论述。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坚持科学的权力观;主张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党内外监督、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和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干部等途径,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研究和宣传陈云的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思想,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陈云;党员干部;道德建设;重要性;途径

收稿日期:2010-10-18

基金项目: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陈云共产党执政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710002)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鞠健(1963-),男,河南潢川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陈云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历来高度重视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对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问题有一系列精辟论述。研究和宣传陈云的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思想,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各级党政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直接体现者,党政干部的作风与形象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识评价和信任。人民群众总是从党政干部的道德言行中感悟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以此来认定并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与此同时, 党内的种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滋生和蔓延。一说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有些党政军机关、党政军干部和干部子女,就蜂拥经商”。行贿受贿、走私贩私、大吃大喝、炒买炒卖外汇、弄虚作假以及卖淫嫖娼等丑事坏事都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正在严重地腐蚀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1](P.355-356)这些腐败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威信, 损害了党的形象,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 在这种形势下, 陈云及时向全党鼓响了警钟:“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因此, 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 永远搞。”[1](P.273)1983年10月陈云强调,对这股歪风如果不加制止,或制止不力,就会败坏党的风气,“使党丧失民心”[1](P.332)。这一系列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党在新时期必须搞好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道德原则

陈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强调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利益、为人民谋利益的本质规定。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吃饭、穿衣还成问题。1978 年12 月10 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的发言中指出:“建国快三十年了,现在还有讨饭的,怎么行呢?……如果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农民就会造反,支部书记会带队进城要饭。”[1](P.236)1980年12月16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1](P.280)因此,他认为,共产党作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无论办任何事情都要从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使每项工作都能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才不至于背离我们党的工作宗旨。当然,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还要妥善处理好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陈云在处理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问题时, 他一贯坚持“ 一要吃饭, 二要建设”, 在安排人民吃、穿、用的基础上, 再安排基本建设。“还是那句话:从全局看,第一是吃饭,第二要建设。吃光用光,国家没有希望。吃了之后,还有余力搞生产建设,国家才有希望。”[1](P.390)陈云不仅在工作中非常注意维护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而且还常常告诫和提醒党内其他同志,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工作的这一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三、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权力观

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权力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领导干部的施政行为,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取向。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在全国执掌政权,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这就要求我们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针对改革开放后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的问题,1985 年9 月陈云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各级领导干部, 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真正身体力行, 作出榜样”, 带头端正党风。同时还要加强对子女、亲属的教育。“希望所有党的高级领导人员, 在教育好子女的问题上, 给全党带好头。决不允许他们依仗亲属关系, 谋权谋利, 成为特殊人物”。 [1](PP.351-352)

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在革命战争年代, 无数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所以能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组织起来, 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 关键是他们对社会主义抱着坚定的信念, 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 所以才能经受住艰难险阻的考验, 不断走向胜利。为此,陈云强调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说:“我们党是执政党,目前又处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事关重大。”“各级党组织都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认真抓好”,“把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这种宣传教育不能有丝毫减弱,还要大大加强。”[1](P.352)“如果我们各级党委,我们的党员特别是老干部,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高度的警惕,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教育,那么资本主义思想的侵入并不可怕。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真理,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1](P.355)

(二)加强党内外监督

道德的养成, 既需要个人的内心修炼, 也离不开社会的监督。陈云多次强调,每个党员、每个组织都应该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他党员和上下周围组织的监督, 同时诚恳虚心地接受群众的监督。1985年9月23日陈云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强调:“在各级领导班子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各种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不同意见。要照党章办事,不要一个人说了算。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经过集体的充分讨论,以便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把事情办得更好。”[1](P.353)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党性原则所决定的。对于如何加强群众监督, 陈云讲得最多的就是发动广大干部群众提意见。陈云有一句名言:“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能够听到不同声音, 决不是坏事。”[1](P.361)因为群众提出批评意见,可以暴露我们工作中的毛病,这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改进工作大有好处。

(三)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道德是软约束,法制是硬约束, 道德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离不开法制的协助。针对新时期党员干部道德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以权谋私的问题日益猖獗,陈云指出如果不加以制止或制止不力,就会败坏党的风气,使党丧失民心。“无论是谁违反党纪、政纪,都要坚决按党纪、政纪处理;违反法律的,要建议依法处理。”[1](P.356)“对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我主张要严办几个,判刑几个,以至杀几个罪大恶极的,雷厉风行,抓住不放,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1](PP.273-274)在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发展阶段, 中央纪委遵照陈云的指示精神,查处了一大批趁新旧体制交替之机, 钻改革的空子, 搞违法乱纪的案件。这些工作的开展, 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党内腐败现象的蔓延,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在实践中锻炼干部

陈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党员干部实践锻炼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在学校里学习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到实践中去应用, 并取得实践经验更重要。干部是从实际工作中锻炼出来的, 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要从基层的实际工作中生长起来。陈云主张:没有或工作经验很少的干部, 应该先到工作中去学习。在新时期, 为了让中青年干部能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 陈云提出要通过以下办法:“把大学毕业生放到公社里去做一个时期工作, 慢慢地再抽回来, 以后到县委、以后再到地委, 以后再到省委, 一级一级来。”[1](P.301)这样,“把中青年干部放到负责岗位上去, 让他们挑担子, 锻炼三年五年、十年八年, 他们就一定可以取得经验, 逐步成熟。”[1](P.316)

(五)建立正确的干部选拔任用导向机制

20 世纪80 年代初期,我国的干部队伍出现严重的老化和断层, 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陈云较早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向党中央提出了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的问题。在选拔干部的标准上,有些地方出现了“ 重才轻德 ”的倾向。针对这种倾向,陈云强调指出:一定要“严格把好政治标准这一关。德才相比,我们要更注重于德,就是说,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1](P.317)1981 年7月2日,陈云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对于那些有才无德的人,“一个也不能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1](P.302)1982 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的发言中,他又提出,除了前述“三种人”不能提拔之外,“还有两种人也不能提拔,这就是反对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路线的人,以及在经济领域内和其他方面严重违法乱纪的人。”[1](P.317)陈云所倡导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用人标准,已经成为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导向。这样做可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不断提高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使干部道德建设取得实效。

陈云关于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思想,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认真学习和运用陈云的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思想,有利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防止腐败;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李 佳]

作者:鞠 健

党员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篇2:

以长征精神引领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

摘 要:长征精神作为当代社会和民族的精神内核,在宏观上指导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借助长征精神指导高校党建工作,探索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性路径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针对新长征精神的政治性、科学性、纪律性、群众性、民族性等内涵进行剖析与梳理,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探索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性路径。

关键词:长征精神;高校党员;教师;时代性

长征精神是我们的先辈在战争年代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产生、凝练出来的优秀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岁月中凝练出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胜利的精神力量,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长征精神与提高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和一致性。因此,提高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挖掘新时代下的长征精神的深厚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变化中的长征精神。新时期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也必须体现时代的大背景,与时代的发展同步,才能在全球化、網络化的时代中保持先进性、科学性。80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结束了,但在今天,新的长征——高校党的建设的伟大长征已然起步,其前路也充满着曲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借鉴长征精神的不断与时俱进的丰富内涵来指引我们今天新时期的高校党建工作。长征精神内涵的落脚点在于坚持党的领导,通过每一位高校党员教师的具体实践行动来展现。因此,长征精神的政治性、科学性、纪律性、民族性、群众性内涵对于高校提高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时代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弘扬长征精神的政治性内涵,坚定高校党员教师的政治信仰

长征精神的实质体现于它的政治性内涵,这个内涵是长征精神作为精神旗帜而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其政治性内涵的灵魂就是崇高的革命必胜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个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我们过去以及现在为之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政治信仰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共产党人顽强奋斗的根本目标,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力量源泉。“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的战士就是靠着这个理想和信念,走出了泥沼,穿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敌人,克服了自己,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移,使革命转危为安。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理想铸就了长征胜利的“利剑”,是我们在长征时期不抛弃不放弃的追求和奋斗目标,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最高保障,也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来源。

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高新科技迅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现实,尤其是价值观的多元化对于高校党建也正在形成冲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阵痛期和攻坚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但政治与文化建设的步伐稍显缓慢,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形势。毋庸讳言,高校党建自身的发展也出现僵化、停滞不前的局面。部分高校党员教师存在政治信念认知模糊,政治信仰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等与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不一致的问题。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政治信仰的纯洁性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也是我们加强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关键一环。

因此,弘扬长征精神的理想信念,要坚定高校党员教师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让高校党员教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高校党员教师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随者,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不移的传播者、执行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高举旗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做政治坚定的模范,永葆政治本色不变。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原动力,是引领人生发展进步的旗帜和最高追求。个人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就会失去人生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对于个人影响深远,同样也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且不论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倘若社会失去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即使经济发展的水平再高,也是会走向沉沦和衰落的。理想信念之于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是促使他们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而作为高校党员教师,他们是高校实现“中国梦”建设的智慧库、助推器,他们的理想信念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有力的。高校党员教师的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加强对高校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就势在必行。长征精神即使到了现代,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时代的发展长河中,愈发光彩照人。用长征精神的政治性内涵,坚定高校党员教师的政治信仰,是共建“中国梦”,共谱时代新乐章的根本保障。

二、弘扬长征精神的科学性内涵,提高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科学性内涵。这个内涵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长征胜利的思想武器,也是长征精神永垂不朽的有力支撑。长征时期,正是由于坚持了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才能在几近绝望的恶劣环境下突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和封锁,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完成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从而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下,面对我们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要求我们务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用科学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与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够、时代性不强,与时代的发展脱节。比如,在党建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都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传统的教育方式内容上,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和发展趋势,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脱节,与新时期党建的要求和目的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惯用旧有思维分析解决新问题,使理论缺乏对党员的吸引力及说服力。此外,服务意识不强,脱离了广大党员教师的现实需求,不能完全实现收集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的目标。因此,当前部分高校所开展的党建活动的吸引力不够、感染力不强,党建教育在党员教师中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频繁出现,使党建教育的初衷、实效大打折扣。继而导致对高校党员教师的头脑武装存在缺口,思想道德素质开始松动缓坡。运用长征精神的科学性内涵,坚持高校的党建活动必须一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党员教师的现实需求出发,创新组织活动方式,拓展多样化的理论宣传教育方式,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党建活动的有效性。

三、弘扬长征精神中的纪律性内涵,严守党员思想道德红线

长征精神的纪律性内涵就是牢记宗旨、严守纪律、心系人民。這是长征精神的基石。在长征途中,物资如此匮乏,可是,即便如此,我们的党员战士也在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得到沿途的人民的认可和支持。现在,我们的条件好了、优越了,但有部分党员干部就放松了纪律这条必须坚守的底线,把手伸向了群众的口袋中,或者自身生活腐化,这些看似微小的小毛病,都是在一步步一点点使我们党长久以来树立的良好形象崩坍。这些恶劣的行为在群众中会产生难以弥补的影响,是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的绊脚石。这块绊脚石如果不及时敲碎,就会撼动我们党执政的大厦地基,甚至会断送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涯。

四、弘扬长征精神的群众性内涵,稳固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地基

“长征中部队所到之处,红军指战员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扰民,不动民间一草一木。非但如此,还常常没收军阀、官僚、劣绅的财物,分给民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大力支援,是我党长征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长征的胜利,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体现。今天,我们虽然没有战争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前路依然充满未知的变数和不稳定因素。而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新长征的胜利,关键在于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争取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人们群众就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长征的保护伞和动力保障。只有联系最广大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争取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永葆我们的社会主义大船在历史的长河中稳步行驶,不触礁、不翻船,顺利抵达共产主义的彼岸。高校的党员教师是我们培育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栋梁的导师,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思想态度。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继承革命传统,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不脱离人民群众。高校党员教师在实践中,应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头脑中始终有人民,心里装着人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言行身教上弘扬长征精神的群众性内涵,稳固思想道德阵地的群众基础。

五、弘扬长征精神的民族性,巩固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阵地

长征精神的民族性内涵就是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传统文化。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产物和凝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内涵。应该看到,长征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与环境造就下的产物,是人民群众智慧发挥的凝结。从历史角度看,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五千年的历史也是贯穿着种种磨难和险阻的历史。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却还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用着自己的智慧和百折不挠的拼劲,一次次战胜困难,才造就了灿烂的连续的未曾中断过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是一种为实现既定目标不怕困难、坚贞不渝、勇于进取的精神。而长征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性已成为毋庸置疑的、理所当然的文化归宿和发展朝向。人们的认同与信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显得更加不安,更加焦虑,更加无处安放。这些困境也都在不断激荡着、冲击着人们的头脑,敲打着人们的信仰。在激变的时代,文化的认同与现代性的渗透之间的矛盾,我们满怀疑虑又无可抗拒。高校党员教师作为文化的直接吸收者和传播者,也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下浮躁社会心理的影响,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模糊,认知取向偏差,甚至对传统文化一刀切,失去了党建的目的,这也是现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障碍。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中孕育传承下来的优秀精神,是根源于民族特性而流传下来的,与民族精神相通。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说,传统文化在人的精神价值重建上,设置了道德底线。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党员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更是直接影响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因素,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长征精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粒明珠。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高校党员教师头脑中建构对长征精神的自觉自信,实现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根植,是新时代提高高校党建新水平的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长征精神也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升华。它拥有巨大的潜能和内在的韧性,用发展中的长征精神来指导我们新时期的高校党建工作,提高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群众的选择,更是被证明了的一条正确的道路。弘扬长征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高校党员教师乃至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上的指引。

参考文献:

朱观艺.现代化语境下的传统文化定位[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3).

作者:斯日古楞

党员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篇3: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摘 要]基层党员干部是党的基层工作代言人,是与人民群众直面交流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代表了党员干部队伍整体建设质量,而且影响了国家政策在基层的执行力。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党和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从完善保障机制、加强自我修养、重视实践等方面大力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词]基层党员干部; 思想道德建设;思考;对策

良好的人品官德是每名党员的终生“必修课”,是践行新时期好干部“五条标准”的内在要求,也是从源头上解决当前作风风气突出问题的治本之策。基层干部是党的基层工作代言人,是与人民群众直面交流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代表了党员干部队伍整体建设质量,影响了国家政策在基层的执行力。还代表了党要管党的政治要求是否落地生根,决定了国家政权的领导力公信力。

一、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标准及要求

党员干部人品官德的标准不同时期的要求有所不同。现在,提出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习主席概括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就是要做到信念堅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条标准”鲜明体现了以德为先的原则要求,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结合当前“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认识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标准要求。

(一)忠诚是灵魂。“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每名共产党人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对党忠诚,最根本的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最重要的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最难得的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私无畏。

(二)为民是核心。为民是党员干部的属性和根本指向,是区别于其他道德的鲜明标志。当前,衡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人品官德合不合格,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看他能否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坎上、能否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习主席曾说,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

(三)务实是基础。实是一种道德、一种境界、一种责任,又是一种气魄、一种能力、一种追求。务实是人生和人格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有讲真话的品质,二要有重实干的韧劲,三要有弘扬实事求是的传统。

(四)担当是体现。敢于担当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格,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职责要求,担当大小,体现着基层党员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更反映了人品官德的高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每名基层党员干部树立宽广眼界和博大胸襟,大力弘扬和锻造敢于担当的品格。

(五)清廉是底线。“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1〕 基层党员干部是一手工作的直接操作者、责任人,在清廉上一定要有底线思维。底线就像一道坎,是做人的基石、处事的准绳,也是安身立业的法宝。基层党员干部守住清廉,就守住了我党的第一道反腐防线,守住了人生的根本,守住了家庭幸福,守住了人品官德的关口。

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对于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有效防治腐败、维护基层社会团结和稳定、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基层干部如果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行,就能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准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百姓衷心拥护爱戴。因此,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既是基层干部党员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推手,更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可靠途径。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这种先锋队的性质是在党员干部的德性德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名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就成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标志。基层党员干部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就极易导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滋生腐败,这损害党的执政形象和威信,玷污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是维护基层社会团结稳定、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的迫切需要。基层干部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始终是影响统治根基的重大问题,要维护基层社会团结稳定,就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道德软实力。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可以在道德领域支持和推动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是国家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更是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保证。

三、当前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

(一)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前,基层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地也是贪污腐败的重灾区。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薄弱,以追求个人利益为首要目标,当服务意识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更多的表现出追求个人利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有些干部经不起诱惑和考验,自我约束不严,个人贪欲无限膨胀,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害党和国家的利益。个人主义严重,完全不注重个人修养。

基层党员干部建设出现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一是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立法机制不完善,缺乏法制化。二是对基层党员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机制不健全,缺乏制度化。三是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到位,缺乏有效性。四是对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育不扎实。

(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措施

针对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的滑坡和道德的失范,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一要完善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保障机制建设。首先,加快基层党员干部道德立法进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明我国在努力推进道德的法制进程。我们也可以吸收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制定一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道德法,把各阶层干部所需遵守的道德纳入法律体系,为道德立法。其次,完善基层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设。党的十八大重申了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从选拔到使用,从教育到考核,“德”无处不在。只有使“德”成为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元素”,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把真正有德有才有能力的人“选上来”,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再次,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考核机制建设。将“德”的考核纳入干部考核体系,积极探索考察基层党员干部德的有效途径。如运用定量、定性的考核方法,扩大考核的范围,丰富考核的内容,除了考核干部的职业道德外,还要考核政治品德、社会公德以及家庭美德。最后,改进基层党员干部监督机制建设。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政府内部监督部门的监督、服务对象的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等。要改进监督部门的监督方式,使其真正的发挥应有的实效作用。此外,提高薪酬待遇、优化工作环境有利于促进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有助于推动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自身修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2〕总书记的讲话为加强基层干部的自我修养提供了指导,指明了方向。首先,要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加强理论学习,关键要突出学习重点,要本着学精、学透、管用的原则,从源头上筑起一道抵御各种资产阶级腐朽价值理念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其次,要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养。基层党员干部自身必须有道德,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要通过文化宣传载体,通过文化作品的导向、熏陶和鼓励达到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坚守自身的精神追求。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时进一步强调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最后,要培育基层党员干部自律能力。加强自律是对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德建设的必然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部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3〕(15)培育基层党员干部的自律能力,加强道德自律,就要常存敬畏之心,敬畏人生、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人民,时刻警醒自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就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始、慎独、慎微。始终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经受住考验,从而练就一副“金刚不坏之身”。〔2〕

三要注重加强实践引领。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是内在理论外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才能出真知。基层党员干部光有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社会实践。要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更好的指导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理论只有转化为实践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4〕(3-4)

通过道德实践强化道德认知、坚定道德意志,再指导道德实践,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既能够健全完善制度,检验内修成果,又能够体现基层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成果。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只有把道德认知最终转化为道德行为,才能实现自我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在实践中掌握第一手资料,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基层中去,树立基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国家对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落到实处,对社会道德的进步才能够有更好的引领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懲治腐败深得人心〔N〕.人民日报,2014-07-31.

〔2〕河南省社科院课题组.党员干部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N〕.河南日报,2014-06-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责任编辑:张 港〕

作者:赵淼

上一篇:数学课堂助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内部审计控制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