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论文

2022-07-03

[摘要]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均受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虽受影响较小,但仍未逃脱经济下滑的趋势。金融危机也将“公允价值”推向风口浪尖。有人说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也有人认为公允价值加剧了金融危机,也有学者认为公允价值只是金融危机的“替罪羊”。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论文 篇1:

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探讨

摘 要: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面临各种质疑。本文回顾了公允价值定义及特点,讨论了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了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 金融危机

2011年5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共同发布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最新规定。在会计计量中,公允价值从提出到应用,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争议,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面临各种质疑,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对公允价值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公允价值的定义、所面临的质疑以及未来发展。

一、有关公允价值定义的探讨

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对公允价值作出的定义的不断变化可以看到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目前会计界关于公允价值本质有“独立计量属性观”、“复合计量属性观”、“计量目标观”和“检验尺度观”等多种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的形成与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不同理解和规定密切相关。

对公允价值本质的研究和认定并不影响公允价值发挥计量属性的作用。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内涵和范围本身就比公允价值计量要广泛;另一方面,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引入会计计量中,发挥了计量工具的作用,对公允价值本质的深入研究势必推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工具的发展,会计理论存在的现实意义也是促进更好的履行会计职责,发挥会计的作用。结合葛教授对公允价值定义的质疑,我们可以发现公允价值在定义上的不成熟,在应用方面,准则的制定还需改进,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定义和应用的规定直接影响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应用;在理论方面,公允价值的界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哪些要素需要考虑划入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范围进行不断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观性。这两个方面都是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应用所亟待规范的问题,而目前所谓的公允价值仅仅只是停留在估计价格的层面上,定义和界定还有待完善。从宏观方面来看,市场参与者所信赖和接受的价格究竟应该如何决定?是市场还是准则或者是会计主体?这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公允价值特点

根据公允价值的特点,公允价值是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公平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而公允价值的计量环境主要是在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适用和公允价值计量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且其“公允性”是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之上的;公允价值下交易双方遵循平等自愿原则,交易必须是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没有这个前提,公允价值计量是毫无意义的。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交易双方地位平等是指双方不存在隶属关系、利害关系、关联关系,在对资产或负债的价格确定上具有同等的决定权,只有这样,交易双方才能达成协议;公允价值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顺周期性和后续计量,这是公允价值显著的特点。所谓顺周期性是指价格与市场的景气与否成正相关,顺周期性从宏观方面解释了公允价值动态变化的特点。

三、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面临的挑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触发了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对公允价值会计空前激烈的大辩论,金融界对公允价值的质疑主要针对公允价值所具有的顺周期特点。但这种指责是不公平的,公允价值只是金融危机根源的替罪羊。原因如下:

首先,作为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直接作用于报表,反映市场和企业的经营状况。与所有的计量属性一样,公允价值计量首先表现的是其计量和确认作用,是对过去经济业务的反映和对未来的预测。这一特性说明公允价值对过去的经营状况是一种消极反映作用,对现在和未来的决策仅仅只是参考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从这个角度看,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公允价值不可能成为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由贷款政策不严格引发的, 再因次贷证券化风险扩散到全世界。追根溯源,问题出在信贷政策上,那么,为什么信贷政策不严格会给金融界乃至全球的经济带来这么大的震荡呢?一方面,全球金融体系在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时对外部信用评级依赖程度很高,而信用评级业由少数几家大型机构主导,它们提供了几乎全部重要的评级服务。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具体评级相关性较高,它们叠加在一起产生足够强大的周期性力量。经济繁荣促使乐观情绪产生,经济衰退则导致悲观情绪产生。众多市场参与者使用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在机构层面产生大量的“羊群行为”。另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全球经济联系紧密,局部的危机就可能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此来看,此次金融危机是经济发展过急过快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积累起来的结果,是一个泡沫从产生到破裂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公允价值始终不是主导因素,并不能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最后,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下消极反映金融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加速了行业不景气的状况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危机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金融危机下“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链来看,公允价值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是通过恐慌性抛售实现的,导致恐慌性抛售,一方面是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减计造成对未来形势的悲观预期,另一方面也与市场规范和管理不严有密切关系。从公允价值定义上看,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公允价值应用所要求的正常有序的交易环境就不存在了,而在非活跃市场,运用公允价值缺乏适当的指引加剧了市场的动荡,因此,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推波助澜的作用是公允价值在运用层面上不成熟造成的,而不是公允价值本身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一直保持不变;然而,在交易真实发生的时候,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化瞬间体现出来,由此带来的风险和震荡远远大于公允价值顺周期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定期通过假想交易将资产或负债价值变化体现出来,减弱了资产或负债价值瞬间变化的影响和冲击,从这一角度来说,公允价值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

公允价值应用下会计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是目前无法避免的,我们能做的是不断改进公允价值的使用方法,将会计信息的失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地降低公允价值使用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应用展望

目前,我国对公允价值采用持慎重态度。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首先面临的是操作性问题,公允价值计量相对于之前我国占主流地位的历史成本计量要复杂得多,在确认和计量的技术上也更为复杂,再加上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也较高,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相当高的要求。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避免成为企业随意操纵的工具,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最后,在我国企业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两者之间有出入的地方还需要很好的处理。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公允价值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但其应用还需要进行许多改进。首先,需要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良好的环境,较完善的经济体制、活跃的交易市场、开放的信息平台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确认和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政府和行业的监管与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允价值在假想交易下交易主体不明确,存在假想交易发生而企业一直持有资产或负债的矛盾,这为虚增利润、夸大亏损提供了有利的掩护。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监管,在市场中引导企业合法经营、科学管理。加强行业监管,推动行业规范的发展与完善,切实地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规范和准则。最后,高水平、高素质、高操守的会计、审计队伍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挑战虽然有些夸大了消极作用,但这些问题的提出都不是毫无道理的,特别是由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主观性强,对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可靠性质疑的问题。通过培养“三高”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可以在实务中准确地把握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

随着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不断加深,其中存在争议最突出的几点:高质量、透明度及公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美国SEC和FASB制定准则时在这方面也会更加完善,公允价值与具体实务的契合度也会有很大的发展,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更为规范和科学,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会计职能,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必荣.关于公允价值本质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10).

[2]葛家澍.我的公允价值观[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2).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M].北京:中国经济出

版社.2006(10).

责任编辑:康伟

作者:张俭 黄玉琴

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论文 篇2:

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存在性思考

[摘 要]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均受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虽受影响较小,但仍未逃脱经济下滑的趋势。金融危机也将“公允价值”推向风口浪尖。有人说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也有人认为公允价值加剧了金融危机,也有学者认为公允价值只是金融危机的“替罪羊”。究竟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关系如何,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如何自处,已成为目前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与重点。

[关键词]公允价值;后危机时代;对策

一、公允价值的演进与定义

(一)公允价值的演进与发展

公允价值从出现至今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学界一直坚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此后,公允价值逐步得到认可与发展。1970年,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PB在其APB Statement No.4中最早给出公允价值的定义。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最早于1989年《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论述关于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1990年,美国SEC(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首次提出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诞生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无法满足需要,公允价值伴随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迅猛发展。其间,FASB发布了一系列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从金融工具入手,逐步推广至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其中,FASB发布的SFAC7(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SFAS157(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以及I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IAS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和IAS7(金融工具:披露)都为公允价值的发展画下了浓重的一笔。2011年5月,国际两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更是同步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新规范。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也经历了使用—弃用—再启用—国际接轨的发展过程。1998年,我国财政部公布了一些如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应用公允价值的准则,而在其后由于其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在2001年修订准则时公允价值被限制使用。2006年准则修改中许多方面又大量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使用,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中迈出第一步。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实行。此次发布规范了公允价值的定义,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级次,提出了计量单元的概念,并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做出具体要求,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也日趋成熟。

(二)公允价值定义比较

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的会计准则定义是不完全相同,但实质是趋于一致的。IAS32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IASB. Fair Value Measurement(Exposure Draft)[EB/OL].http://www.iasb.org/,2009-05-28.。FAS157认为“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负债付出的价格”FASB.SFAS No.157: Fair Value Measurements[S].2006.。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S].2014.。三种定义虽表述不同,但实质趋于一致,都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脱手价”,强调其时效性与动态性,这也表明了全球统一的公允价值定义的实现。

二、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的存在性思考

(一)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诞生及发展与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公允价值会计的初衷之一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其一经推出在理论与实务界便引发各方不一反应。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能如实反应企业的实际价值,而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对历史成本的极端背离,缺乏可靠性,并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短期行为。次贷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更是遭到诟病。然而,公允价值是否应该为金融危机买单呢?笔者认为,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有其不完善性,但将金融危机归咎于公允价值也是不合理的。金融危机的根源是在于监管,只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使其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其自身的弱点,进而成为攻击的对象和政治的牺牲品。

1.公允价值加剧的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危害了金融稳定

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在市场高涨时,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并计入收益,进一步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上涨,是资产价值被高估;而在市场低落时,则反是,金融资产价值被低估,快速降低收益,形成交易价格持续下跌的恶性循环。在次贷危机中,过度宽松的信用条件和高比例的抵押贷款加速了资产泡沫的产生,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资本减记引发了实体经济的下滑,致使金融市场的动荡与不稳定,这些表象使公允价值成为众矢之的。

2.加剧了市场的恐慌

在次贷危机中,会计处理被指责为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从而引起市场的恐慌与混乱。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市场受心理、情绪的影响,会计信息引发的市场恐慌,造成价格波动巨大,进一步引发更大的恐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因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成为众矢之的,也成为相关管理者的替罪羊而遭到诟病。

3.估值模型的不当使用

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无公允价值可参考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我们需要建立估值模型进行公允价值的估值,而估值模型的建立与使用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这必然会导致估值的不确定性与不当使用。估值的不当会导致市场的不良反应与波动,进而扭曲了市场价值。所以公允价值难以公允,难以提供客观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后危机时代应坚持公允价值计量

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退去与经济的复苏,我们进入后危机时代,经济处于全面复苏阶段且未达到危机前的状态。在此环境下,我们应以何种态度对待公允价值?金融危机暴露了公允价值的诸多不足,对其改革与改进势在必行,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废弃公允价值。“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其中的一个关键挑战,就是要改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框架,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我们应该看到,公允价值受到冲击与诟病是在极端的市场条件下引起的。我们应该看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仍然是目前相对较佳的金融衍生产品的计量方法,虽然相对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确实会使企业业绩波动更大,但并不能说明历史成本优于公允价值。因为投资者会更关注公允价值反映的市场价值,以评判其投资决策,这是历史成本无法做到的。在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能为投资者及时地提供市场动态的变化情况,对投资者信心重建和经济复苏都至关重要。

三、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应用的困境与对策

(一)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应用的困境

1.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受质疑

长期以来,可靠性和相关性难以同时得到满足。而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级次中的第二和第三级次由于缺乏活跃和有序交易的市场,其计量大多依靠主观判断和估值技术,其可靠性受到质疑,进而影响其相关性,公允价值的变动性、不确定性难以保证相关性。多次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可靠的才会是相关的。公允价值有可能以牺牲可靠为代价去追求相关性。

2.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外部环境不够完善

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提就是存在活跃的市场,需要有成熟的市场且存在公平的交易。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现行的市场机制不健全,与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市场环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现行的市场机制不健全,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相关评估机构的局限使评估结果难以达到公允的要求,这些都使公允价值的计量受到限制。

3.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缺乏监管

企业内部由于未设立专门的公允价值评判机构,主观判断的不确定性必然影响公允价值的公允性。相对于历史成本的有据可依,公允价值期末要判断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难以取得书面凭证,缺乏可靠性,会导致人为地调解报表数据,调解企业利润,导致内部监管无力,最终市场混乱、失控。此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由于其特殊性需要估值技术,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二)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应用的对策

1.完善市场机制与市场环境

我国欠发达的资本市场和相对较低的信息技术水平阻碍了公允价值的发展。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活跃的市场,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尤其是金融工具市场,完善市场环境,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积极培育各级市场以获取客观市价达到公允。此外,金融价格市场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各种金融产品价格市场化进程,为金融衍生产品公允价值实施提供条件。提高科技信息的可靠性,为公允价值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2.强化内外部的有效监管

公允价值计量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其监管有一定的难度。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凭证,内部审计由于其独立性的缺乏形同虚设,公允价值难以“公允”。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使内审机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外部审计机构也应给予企业客观公正的评估,发挥其监管职能,使自愿得到有效配置,会计信息更加公允相关。

3.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

虽然我国公允价值准则与国际趋同,但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仍未达到与国外发达市场的层次,我们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寻找合适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另外,公允价值估价模型需要加强,现值技术也需要认真研究加强。此外,由于我国的公允价值准则是从国际会计准则直接引入的,区别于美国的循序渐进、由表外披露到表内确认的引入方式,因而在我国会计准则可操作性中,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在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已是大势所趋,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会同时并存,我国会计准则也在国际趋同,未来各种计量属性都有其应用范围而不能互相替代。我们必须慎重地根据不同计量属性的特点在其相关范围内运用。但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在后危机时代,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上,对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现值的计量进行理论与实务研究。

[参 考 文 献]

[1]陈美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会计之友,2014(13):17-20.

[2]谢诗芬,等. FASB和I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研究的最新动态述评[J].当代财经,2010(5):107-115.

[3]叶陈云,谢志华.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规制缺陷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财经,2011(11):104-109.

[4]厉欣岩.公允价值——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必然选择[J].税务与经济,2011(3):62-64.

[5]陈宏亚.公允价值研究回顾及展望[J].经济管理,2012(4):191-199.

[6]葛家澍,窦家春.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9(3):27-33.

[7]葛家澍.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1):3-10.

[8]周笑同.后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4(5):16-18.

[责任编辑 孙广耀]

作者:刘庆龄

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论文 篇3:

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变化,会计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金融危机更加大了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和重塑的需求,后危机时代中,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不仅是金融界的必行之路,也是实物界、学术界需共同面临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各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加强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是现今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帮助其渡过后时代危机的必然条件。因此,对于高等专科学校来说,加强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教学、注重会计人才的培养,对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具有推进性的意义。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改革重塑

公允价值会计在后危机时代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危机的发生也暴露出公允价值会计的诸多弊端,此时,也体现了公允价值改革与重塑的必要性。公允价值会计所触及的不光是计量问题,需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结合在一起。由于公允价值会计涉及到金融、实物、学术三界,因此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和重塑需更加严谨,这也要求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课程具有明确的目标,提高师资力量,让职业学院的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能力。

一、目前公允价值会计所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会计对市场评估的不准确性

金融危机过后,人们对市场经济非常担忧,公允价值会计缺少对金融资产评估的经验,不适时地将资产售出,导致经济的极大损失,此时的市场价格无法衡量金融资产的真正价值。一些派生的产品,经过一系列的估算,导致公允价值失衡,使得金融机构显得非常混乱。金融危机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很多投资者将急于抛售股票,导致金融机构资产回旋式的下降。企业经济在金融危机下的形式,要看平时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等级,如果金融机构平时管理良好,有较高的信用等级,极大地增加负债的公允价值,则会导致损失;相反,金融机构平时管理不利,信用等级较低,就会减少负债的公允价值,会随之得力。经营良好却遭受损失,经营不利却反而得力,这是非常不合乎正常的商业逻辑的现象。

(二)公允价值会计对减值模型的处理不够妥当

公允价值会计和减值模型都具有周期效应,其特殊性导致经济状态良好发展的形式下,经济的运行不够稳定;在经济状况萧条时,更加恶化了原本萧条的经济状况,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此,相关部门将预期损失模型转变为已发生损失模型,以理论做依据,缓解减值模型的周期效应,达到经济平稳运行的目的。但是,预期模型的应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基础设施、模型的构建、利率、效益成本之间都存在大量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期损失模型实施的有效性。

(三)公允价值会计对价值问题的理解

想要正确地评估市场价值,首先要对价值问题有正确的理解。目前,公允价值会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价值理解的偏差。工作人员往往按照市场法进行价值的评估,但是,如果仅仅按照市场状况进行分析计价,就无法精确评估经济资产的财务现状,因为市场环境和经济的不断变化导致金融资产的不稳定性,因此,公允价值会计应该从时间段的角度出发,分析市场价值。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的发展方向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会计应用设备的利用

想要快速提高公允价值的改革与重塑,其具体措施的可行性是需要各方面配合的。好的会计不光要有经济掌握和控制能力以及顺应时代发展的逻辑思维,更应有完善的工作设备去配合操控。例如:互联网的建设可以及时掌握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变化;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对数据记忆和数据总结提供有利的帮助。在高等专科学校的会计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对会计所需设备的应用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从公允价值的改革与重塑角度出发,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专业会计人才。

(二)提高学生完善模型建设意识

当前,公允价值会计模型存在一定的问题,预期损失模型和风险模型的问题尤为严重。例如:目前违约模型只能够预测一年内的数据,无法进行长远地预测;目前的预期信用模型只能用来计算违约的概率,无法计算违约的事件,直接影响金融资金的融入和流动。因此,计算模型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重要课题,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中,将这一问题加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充分认识现有的公允价值会计模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公允价值模型方向,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减少经济损失为目的,进行深入地研究。

(三)教学中提倡独立审计

当前,公允价值会计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预期损失模型的计算有着严重的问题,因为预期损失模型的利用使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预判非常不明确,利用预期损失模型进行审计,非常容易引起计量的纠纷,无法实现独立审计。独立审计是未来计量方法的必然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提倡独立审计,提高学生独立审计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审计的思维方式,为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改革与重塑贡献力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变化,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和重塑已是势在必行。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之后,公允价值会计存在的诸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使得人们逐渐重视公允价值会计在后危机时代中的重要地位。此时高等专科的会计教学应适当改变教学目标,以完善经济体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负担作为教学内容,以顺应时代发展为前提,探究新经济时代下的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成果“会计与审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14JGB284)

参考文献:

[1]张小苏.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4(11):5-6.

[2]吕佳奇.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J].商场现代化,2015(2):201-203.

[3]张峰.浅谈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革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 22-23.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作者:曾干鲜

上一篇:新会计制度会计信息论文下一篇:云计算民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