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论文

2022-04-19

摘要: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综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理论。在比较中日韩三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作者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表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差异,提出中日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公允价值研究领域存在着区域性合作的共同课题,并就加强合作的路径安排提出了笔者的构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论文 篇1:

浅谈会计计量属性之公允价值

摘 要:历史成本可靠性强一直是会计计量的主要属性,但缺乏相关性。本文论述了公允价值存在的理论基础: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且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的不足。虽然公允价值计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只要对其加以完善,依然是会计计量必不可少的计量属性。

关键词: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相关性 可靠性

长久以来,会计计量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计量属性。随着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会计计量属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透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即:第一,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应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基本上是当前的市场脱手价格,有两个特点:第一,以假定为基础,允许估计;第二,公允价值入账后并非一成不变。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与发展

公允价值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指出了历史成本会计不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并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之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研究和制定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准则相继出台。

当时的会计界与金融界就有着不同的反映。会计界认为公允价值的出现将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能够反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真实价值,并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险。金融界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严重背离,缺乏可靠性。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投资者越来越关注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反对的声音渐渐消失。而2007年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并愈演愈烈,并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公允价值成了“众矢之的”,金融界再次将矛头纷纷指向公允价值,认为是公允价值夸大了次债产品的损失,扩大了次贷危机的影响,甚至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停止实施公允价值会计。会计界则认为金融界抨击公允价值只是为了转移公众的视线,为其激进的放贷政策的风险管理开脱罪责。

我国在1998年发布的《债务重组》中,就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在2001年修订的前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中也运用了公允价值,后因实际运用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同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直至2004年7月又回到了采用公允价值的轨道上来,特别是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在资产减值、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准则中又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适度引入公允价值,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

(一)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

会计信息的两大主要质量指标分别是可靠性和相关性,次要质量指标为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等。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将会计看成是一个信息系统,以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需求为最高目标,提出了会计信息应该具有“决策有用性”的最高质量指标,强调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利于现在的、潜在的投资者进行决策的有用信息。历史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它注重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假定市场的交易价格均为合理、公允的,并不会发生大幅的变动,以致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不会发生严重的背离,从而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而不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参与决策时更希望求助于预测信息,而对历史信息不感兴趣。

在历史成本下,成本一经确定便是固定的不能更改的。将过去不同时点发生的成本简单地放到同一时点(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进行比较加总的结果令人困惑,缺乏相关性。而公允价值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动而变动,使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公允价值的立足点是现在与未来,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这正是公允价值产生的原因。

(二)公允价值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

金融及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历史成本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无能为力,而公允价值能反映交易实质,反映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有利于金融工具的创新。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与完善建议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

1.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差

公允价值应用的第三个级次,即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应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这就需要管理层对市场情况做出大量的估计和判断,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主观性,可靠性值得怀疑。

2.公允价值的估值的不完备

公允价值估价方法的恰当使用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不存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作为估计公允价值的现值技术在会计计量中是很难操作的,其中对折现率的选择是个关键,现行会计准则中对折现率的规范过于简单,有较大的选择空间,需要会计人员根据风险、通货膨胀等因素进行判断。

3.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成本较高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会计人员在毎一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4.公允价值具有顺周期效应

凡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证券投资都会因市场繁荣或衰退而升值或贬值。如:当一家本身生产情况正常的A公司因在资产日持有另一家股价正处于下跌过程中的B公司股票时,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出现贬值,导致A公司净利润下降,从而股份也随之下跌。此时,B公司交叉持有A公司股票,由于A公司股价的下跌导致B公司的投资也发生减值,于是加剧了B公司的账面亏损,推动B公司股价进一步下跌,这最终又反过来使A公司净利润下降,股价也继续下跌,如此恶性循环。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建议

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首先,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为其具体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进行披露,对公允价值金额的确定及方法的选择要充分地进行披露,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再有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会计人员及时取得市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提供依据;最后,还应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加以限制,为了防止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要加以限制,满足条件的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满足条件的不能采用。

综上所述,无论是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都应该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没有一种计量属性是完美无缺的,而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核算的需要,只要金融创新存在,公允价值会计就不会消失。

(作者单位:福建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会计研究,2010.2

2.周明春,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会计研究,2009.9

3.李 强,郭立田.浅谈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财会月刊,2009.4

4.何卫红.公允价值错了吗——从会计职能谈起.财会月刊,2009.7

5.黄海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务运用中的软思考.财会月刊,2009.2

作者:林 萍

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论文 篇2:

中日韩三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比较研究

摘要: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综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理论。在比较中日韩三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作者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表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差异,提出中日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公允价值研究领域存在着区域性合作的共同课题,并就加强合作的路径安排提出了笔者的构想。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公允价值;国际趋同;区域合作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理论概述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认为,公允价值(fair value)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发布的SFAC 7中定义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自愿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现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售出(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2006年9月19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虽不扩展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但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了更好的指南,财务报表编制者在按照其他准则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时,都应当遵循该准则。该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报告主体交易的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为某项资产所能接受的价格或为转移债务所支付的价格。”该准则确定公允价值所需的输入数据的差异为标准,建立了公允价值的新级次:(1)活跃市场中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2)根据除第一级次的报价外,可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证据;(3)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证据。这些证据应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基础上,应包括企业在计量时可获取的最佳信息。

以上定义虽然表述上略有差异,但本质是一样的。这包含了以下几个信息点:第一,双方在自愿、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交易;第二,价格是双方达成的,任何一方有异议都不会形成公允价值;第三,存在交易前提,这里的交易可以是现在的,也可以是尚未实现的预期交易。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提供的信息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对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或负债影响的市场评价,公允价值变更反映了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这些市场评价变化的情况。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代表了其期望现金流量按与风险相称的市场报酬率折现的现值。由于公允价值是市场基础观,它不受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持有资产或负有负债的特定企业和资产或负债的未来使用的影响,公允价值不仅仅反映管理层取得或销售资产和发生或清偿负债的决策,而且反映其继续持有资产或承担负债的决策的影响,而历史成本基础计量却忽略了此影响,而且,按公允价值报告所有金融工具将减少现有的混合成本——公允价值金融工具会计的异常。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是具有可靠性的。IASB“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第86段曾特别提到:在许多情况下,必须估计成本或价值,使用合理的估计,是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不断降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FASB的论述相关性中的反映真实性指出,“可靠性并不含有肯定或精确之意,实际上,装点得具有这些质量而确实不存在,反而是可靠性的否定”。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measurement perspective)意味着,财务报告的表内部分将大量使用公允价值,它是一种财务报告方式,在该方式下,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应负责将公允价值融入财务报表中,从而认可他们在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内在价值时应承担的义务。虽然这种计量观不太可能取代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基础,但现实情况是:相对历史成本基础信息,财务报告的天平正在向公允价值基础信息倾斜(William R.Scot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2003)。

公允价值应用领域的扩展,带来了计量属性发展的机遇期,因此,比较中日韩三国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现状,对于进一步开展公允价值研究工作和进行区域性趋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日韩三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表述

(一)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表述。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下简称概念框架)和在其指导下的具体会计准则,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在中国概念框架关于会计计量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概念框架对计量属性做出重大调整,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明确了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给出了公允价值在概念框架的定义即: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在概念框架中加以表述后,在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目前我国已发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其中有17个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范围相当之大。尽管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范围较为广泛,但这种运用又是有条件的、谨慎的,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运用的非主导性和苛刻的限制条件两方面(王乐锦,2006)。

(二)日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表述。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ASBJ)于2004年7月公布了其基本概念工作组提交的研究成果《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讨论稿)》,在其第五部分对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进行了论述。讨论稿“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部分中,概念框架区别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分别说明了各自适用的计量属性,其中以资产的各种计量属性最有代表性,以下以资产的计量为例,AB—sJ列示的五种计量属性分别为历史成本、市场价格(概念框架特别说明在日本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即公允价值是不同的两个术语)、现值、可收回金额和受托投资净资产金额。概念框架中指出以上计量属性着重体现计量与实体投资的关系,每种计量属性作为一种特定的应用方法。在现有的日本准则中,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公允价值)两个术语用途不同,市场价格仅用于存在的资产市场。市场价值被用做公允价值的同义词,包括可观察市场价格和估计的市场价格。概念框架对资产的现值计量属性分为两类:一类是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处于不断修订中的现值;另一类是未来现金流量经常被修订而折现率固定的现值。第一类具体又可以分为在用价值(value in use)和公允价值(fair value)两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被视为用现值技术估计的市场价格,作为现值技术的一种应用,公允价值指一种在计量日由一般市场参与者估计的现

金流量用折现率折现的价值。概念框架中又进一步指出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在计量日测量资产价值的市场价格不存在时作为市场价格的替代具有积极意义。

(三)韩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表述。2003年12月4日,韩国会计研究院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下简称概念框架),此概念框架是叙述财务报告有关领域依据的公认原则的整体体系。该概念框架对现行会计惯例中的会计计量属性予以重新分类为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企业持有价值、账面净值、可变现净值和履行价值,在这种重分类中关于现值和公允价值关系的安排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韩国的概念框架中,现值和公允价值没有同时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出现,公允价值被表述为在独立的主体之间当前交易中的交换价值,是被限定在特定市场价值及其推定值之中加以定义的。韩国概念框架第七章规范了现值计量的技术方法,但它只是作为公允价值和企业持有价值计量的技术手段,并在第150条指出:“在不存在计量误差的条件下,依据公允价值或企业持有价值的计量将会比其他计量基础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刘永泽、梁爽,2006)。

三、中日韩三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表述的差异分析

将中日韩三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表述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在如下两个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一)三者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定义不同。中国概念框架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日本的公允价值定义为,一种在计量日由一般市场参与者估计的现金流量用折现率折现的价值;韩国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是被限定在特定市场价值及其推定值之中对公允价值定义的,表述为在独立的主体之间当前交易中的交换价值。可以看出几个定义中,中国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B的定义趋同度最高,具有鲜明的国际趋同特征。

(二)三者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考虑不同。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充分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中国国情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迈出了会计国际趋同实质性的一步,也是中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由于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尚有一定难度,可靠性也有待提高,所以中国财务概念框架体现了对公允价值的谨慎使用原则。日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采用了与投资主体相联系的计量模式,在具体计量方法中采用了特殊环境条件的计量属性选择。公允价值作为现值技术应用的一项目标,处于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存在不断变化的假设市场中的一项专属计量属性,应用范围突现局限性,过分地约束了公允价值的应用领域,这主要与其融资环境有密切关系,即对债权人特别是银行金融业这一特殊身份的某种妥协存在高度相关性。这种妥协导致的经济后果表现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上具有很强的范围约束性,约束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值表现。韩国概念框架强调对投资和信用决策有用的信息,其计量属性分类与IASB概念框架相比,主要特点是将公允价值和企业持有价值安排为会计计量基础,并以此取代了IASB概念框架中的现行成本和现值计量属性。然而,在资产负债最初取得以后,往往很难取得公允价值的资料,难以公正地对标的价值进行计量,因而采用公允价值在实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郑基英、崔顺姬,2006)。

四、中日韩三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的路径选择

中日韩三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了公允价值这一价值计量属性,虽局部有些差异,但从国际趋同角度看,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也充分体现了趋同的方向性原则。只是由于三国的市场发展程度不同,公允价值的应用基础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三国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领域仍有非趋同因素的课题,这就要求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联合工作组这一既有的机制下,加强必要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公允价值的区域性趋同远景。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伴生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趋势,制订全球通用会计准则并促进各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而且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供了现实操作的可能。2005年9月6日在中国西安开始举行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并于9月12日发布了《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西安会议备忘录》,明确表示将积极支持会计的国际趋同,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实现制订一套高质量的、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的最终目标所作的努力。有鉴于此,中日韩三国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取向上,在依据三国各自的会计计量发展环境基础上,可适当借鉴IASB和FASB的研究成果,积极务实地开展在中日韩三国区域合作基础上的国际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国际会计趋同有实质性趋同和形式上趋同两大特征,区域性趋同也同样存在。在区域性趋同的形式上和层次上,依据中日韩三国现有的合作基础,可以有以下几个可供选择的会计研究合作的路径安排。

1 充分利用现有的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制度,考虑建立一系列专题性的技术研究小组,由三国准则制定机构抽选在公允价值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家组成,主体负责三国公允价值概念、要素、应用方法的研究。目前,三国的准则制定联合工作小组将公允价值研究工作交由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研究,笔者认为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领域存在着会计环境的差异,虽然三国的公允价值研究已经存在某种程度的趋同,但是单有一个国家来承担这项工作,不利于三国关于公允价值研究的区域性趋同乃至国际性趋同。为此,应建立以三国专家共同合作的技术研究小组来承担公允价值的研究工作为宜。

2 在专家小组的路径安排下,可以设立国际专家咨询团,考虑借用IASB和FASB的关于公允价值最新研究成果,增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

3 根据当前公允价值应用最契合的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领域,三国联合工作组应设立关于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技术专题项目,作为现实突出研究项目。

4 按照公允价值的发展态势,有必要在技术小组中设立未来公允价值研究专题,考虑未来的适应性,争取在可预见的将来引领国际公允价值研究领域的发展,以期取得公允价值国际趋同的新发展。

作者:刘建中 万 鹏

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论文 篇3: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选择问题

【摘要】 公允价值是一种单一计量属性还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国内外尚存在争议。为此,文章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选择的影响因素,总结了美国颁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主要观点,分析了该准则对我国公允价值准则建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 选择问题

早在2000年2月,FASB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七辑: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把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单一的计量属性,并指出,现值是一种分配方法,通过现值计算是为了探求公允价值。

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FVM)。为在公认会计原则范围内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及披露,增强相关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致性提供了统一框架。其中,在估价技术上,用于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应与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一致。而这里的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就是通常所说的现行价值法、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法、期权估价法以及现行成本法。

显然,SFAS NO.157是把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复合计量属性来看待的。这种看法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金融工具国际联合工作组的观点是一致的。该组织于2000年12月发布的《准则草案与结论依据——金融工具及类似项目的会计处理》征求意见稿中特别强调:公允价值可以分为现行买入价格和现行脱手价格。其中,现行买入价格(current entry price)是指在计量日为取得一项资产将支付的金额或从一项负债发行中将收到的金额;现行脱手价格(current exit price)是指在计量日销售一项资产将收到的金额或从所欠负债中解脱出来将支付的价格。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用来反映计量对象内在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它既可以表现为投入价值,即成本,也可以表现为产出价值,即市价,还可以表现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即只要能准确反映计量对象内在价值的计量方法都属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到底应该把公允价值当作复合计量属性,还是把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并列作为单一的计量属性呢?黄学敏(2004)在对公允价值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们可以对公允价值按广义和狭义进行划分,广义地讲,公允价值可以涵盖其他几个计量属性,因为从会计的本质职能来看,会计必然反映经济真实,特别是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所以公允价值可以作为企业外界相关利益者,特别是大多数决策者对会计计量属性的一个内在要求,以有益于他们针对真实的企业内在信息并根据各自不同的风险偏好进行不同的决策;狭义地讲,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一个计量属性,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市场的价格,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负债项目的价值进行类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以反映报表截止日各项资产负债的静态价值。

一、公允价值定义

公允价值是作为一种复合计量属性还是单一计量属性,首先应从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分析。

SFAS NO.157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该定义保留了以前对公允价值定义中的交易价格,阐明了交易价格是在有序交易中,市场交易者在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能够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价格。这里的市场参与者是指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能够进行资产或负债交易并且是出于主观愿望进行交易的报告主体;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前后一定时间内频繁发生的、交易市场环境稳定的交易;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是指能使报告主体销售资产价格最大化或转移负债支付价格最小化,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

IASC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在2000年对公允价值下的定义是:“在计量日,由正常的商业考虑推动的,按照公平交易出售一项资产收到的或解除一项负债时企业应付出的价格的估计。”

从以上两个定义可以看出,FASB和IASC都认为公允价值是脱手价值,公允价值具有时效性,因而必须是“计量日”的,这也承认了公允价值是一种动态的价值,并且,两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产生公允价值的交易者必须是自愿的——SFAS NO.157指出公允价值产生于有序交易中,而IASC认为它产生于公平交易。

二、公允价值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要清楚公允价值作为哪种计量属性,还必须了解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一)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关系

按照FASB于1984年公布的SFAC NO.5《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中的定义:“历史成本是为取得一项资产所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通常在取得之后按摊销额或其他分配方法调整,包括向顾客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责任在内的负债”。IASC在其于1989年公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资产的记录,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未来购置资产而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负债的记录,按照承担义务而收到的实得款项的金额,或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所得税),按照在正常经营中为偿还负债预期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历史成本是指为取得一项资产的交易发生这一特定时刻,所付出的现金或付出的实物的市场售价或付出的另一项资产的价值。

在初始计量日,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是一致的,因为此时两者的计量时点完全相同,并且,如果在物价相对稳定,不存在通货膨胀,也不存在技术进步等因素引起的个别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对资产负债项目进行后续计量时,两者也是相近甚至是相同的。此时,可以用历史成本替代公允价值,因为历史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真实地反映了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如果物价发生变动,在后续计量时,历史成本就不能直接替代公允价值。此时,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会因物价波动而显著不同。

(二)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的关系

现行成本又称重置成本。IASC于1989年公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所下的定义是:“资产的列报,按照现在购买同一或类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负债的列报,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不予折现的金额”。现行成本是重新购置相同或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扣除持有资产已使用年限的累计折旧后的净值。

由定义可见,公允价值和现行成本都是在计量日对计量对象的价值估计。对一些以本企业自用为主而不是准备出售的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来说,若现行成本的形成符合公平交易的基本条件,其现行成本就是公允价值。但是两者在计量重点上显著不同,公允价值强调的是资产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的能力,而现行成本着重的是该资产或类似资产的购置成本。

(三)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的关系

现行市价又称脱手价值。IASC于1989年公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现行市价称之为可变现价值或结算价值,并将其定义为: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是指“按照现在正常变卖资产所能得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而负债的结算价值是指“在正常经营中为偿还负债将会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不予折现的金额”。

澳大利亚著名会计学者罗伯特·钱伯斯认为,企业是在市场中运行的,由于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必须随时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决策。现在的脱手价值或在正常清理条件下的销售价格对企业“现时现金等值”或适应市场能力是一个较好的指示器。公允价值是由现行市价直接演变过来的,并且两者的计量时点完全相同。因此,某些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就是这些项目的现行市价。如FASB于1984年公布的SFAC NO.5《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有关条款建议:某些有价证券上的投资,应按其现行市价报告。某些涉及有市价的商品和证券的负债,也应按现行市价报告。短期应收项目和某些存货则可按其可变现净值报告。

(四)公允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关系

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在2000年2月FASB颁布的SFAC NO.7中,就已经明确指出了现值只是一种分配方法,通过现值计算是为了探求公允价值。SFAS NO.157更进一步指出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公允价值估价技术的一种。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为了反映经济真实,达到真正公允的目的,在不同的时点,对不同的资产负债项目,应采取不同的计量方法进行计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允价值应该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选择的影响因素

既然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就必然存在各个计量属性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一般而言,有以下几个因素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

(一)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指影响商品市场价格形成的各种外在因素,如市场机制的健全程度、市场活跃程度、商品通用程度,以及各项市场参数是否易于取得等等。按照市场公开程度的不同,市场环境可以分为公开市场环境和非公开市场环境两种类型。公开市场,也称活跃市场,是指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地位平等,买卖资源,并且买卖双方都能获得充分的交易信息,以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进行选择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市价就是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非公开市场,是指那些非竞争性的市场。在非竞争性的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资产负债项目一般是那些因特殊原因不能形成竞争环境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专用资产、稀缺资源、国家垄断性资源、具有特许空间位置、难以替代的稀缺性资产、不能独立存在的商誉、商标等等。对于这些资产来说,现值法或重置成本法可能是确定其公允价值的最佳方法。

(二)计量客体的性质

计量客体的性质不同,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就应不同。一般而言,如果资产的用途以本企业使用为主,其公允价值的获取就应该从购买人的角度来考虑,对于这类资产来说,其公允价值的最佳计量属性是现行成本法。如果资产的用途以外售为主,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应从售卖人的角度来考察。对于这类资产来说,其公允价值的最佳计量属性是现行市场法。如果企业的资产或负债所导致的现金流入量或流出量能够较为准确的测定,现值法就是公允价值的最佳选择。

(三)估价方法的可靠性

可靠性的高低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选择最为重要的取舍标准。IASC发布的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66、69条规定:“初始确认后,企业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但在活跃的市场上没有标价且其公允价值不可以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不按这些规定进行计量”。IAS39第70条进一步指出:“存在一项假定,即大多数可供出售或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是可以可靠计量的,但对于那些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标价,而合理估计公允价值的其他方法对其又不十分合适或不好操作的权益性工具投资来说,这项假定会被推翻”。这几条规定充分说明了可靠性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选择的取舍标准。

对于如何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选择是否符合可靠性要求,IAS39第96条指出:“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情况有:(1)在活跃、公开市场上有公开标价的金融工具;(2)等级由独立评级机构评定,且其现金流量可以合理估计的债务性工具;(3)存在恰当的计价模型的金融工具,且输入该模型的数据由于取自活跃的市场而可以可靠计量”。从以上标准可以推出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几种情况:当计量对象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标价时,现行市价法或现行成本法是公允价值的最佳计量属性;当计量对象的未来现金流量可以合理估计,并且具有可信性时,现值法是公允价值的最佳计量属性;当计量对象的各方面条件与某一计价模型的假设条件吻合时,期权法就是公允价值可靠的计量属性。

(四)信息成本

为了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以增加信息的量或提高信息的质。然而,无论采取哪一种手段,都必然带来信息成本的增加。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信息成本的增加所带来的效益大于信息成本增加量时,才是可取的。在公允价值的各种获取方法中,若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物价基本保持不变,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的一个较好的选择,因为其获取成本相对较低;若资产的公开市场价格较易获取且信息收集成本不高,现行市价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要选择哪一种计量属性才能真正体现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首先要考虑该项目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公开与否,公开程度如何,都对计量属性的选择起着主要的作用;在明确了市场环境的特征后,还应考虑该项目的性质和用途,根据其实现价值的不同方式选择恰当的计量属性;当然,可靠性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选择的最重要的取舍标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遵循可靠性标准;最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应选择信息成本较低的计量属性,并且只有当信息收益的增加量大于信息成本的增加量时,才会选择另外一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四、SFAS NO.157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选择上的观点

2006年9月颁布的SFAS NO.157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该准则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假定市场交易者在计量日考虑了资产实体使用的可能性、法律许可和经济可行性后,资产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佳化,即对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应以该项资产被充分利用为前提,反映其给主体带来的经济利益最大值。例如,生产使用的资产,其最大化和最佳化是该资产能够和其它相关资产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为市场交易者创造最大值,此时,该资产可以和其它资产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按照现行市价法、现行成本法或现值法进行计量。如果资产不能和其它资产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即只能单独发挥作用,该资产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佳化是参与交易,此时,可以用现行市价法进行计量。

SFAS NO.157把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的参照信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把参照信息分为可观察信息和不可观察信息。可观察信息是反映市场交易者从报告主体以外获取的市场数据为依据而形成的,用于对资产负债定价的假设信息;不可观察信息是反映主体自己的假设,是根据环境最佳信息对市场参与者定价时可能使用的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的。准则还要求,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应尽可能地使用可观察的信息,同时尽量减少不可观察信息的使用。

SFAS NO.157还给出了统一详细的计量指南,大大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首先,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即确定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的脱手价格。其次,为达到该目标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步骤:1.确定作为计量对象的具体资产或负债,因为不同的资产负债项目具有不同的价值特征,实现价值的方式各不相同;2.对资产而言,确定恰当的估价前提,即要充分体现资产使用的最大化与最佳化,只有最佳使用的资产才能体现其真正的经济价值;3.确定资产或负债的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因为在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充分竞争的经济环境能使资产负债项目得到市场全面的评价,形成的价格最能体现该项目的公允价值;4.确定恰当的估价技术。在计量日不存在同类资产负债项目在活跃市场中有公开报价时,计量公允价值就应采取恰当的估价技术,并应最大限度地应用可观察的参照信息,最小限度地使用不可观察的参照信息。

五、SFAS NO.157对我国的启示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大量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它标志着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应借鉴SFAS NO.157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明确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从逻辑学角度讲,概念明确的程度取决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它通过下定义来阐述;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特有属性的事物,它通过做划分来列明”(谢诗芬,2006)。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在公允价值概念中,对计量对象、交易主体、交易时态、交易市场以及交易价格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在外延上,《基本准则》把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以及现值简单并列,这显然是不科学的。首先,SFAC NO.7认为,现值只是探求公允价值的一种分配方法;继SFAC NO.7之后,IASC也指出,现值只是一种计量技术,它为一些计量属性服务,帮助它们完成计量活动;其次,未能准确阐述公允价值的外延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坎宁于1929年在其著作《会计学中的经济学》中提到了价值计量的直接计价法与间接计价法。直接计价法就是采用现值方法进行计价;间接计价法是采用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可变现净值进行计价。公允价值计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计量价值,所以,从外延上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包括现值方法、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以及短期可变现净值。

(二)统一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标准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35项具体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和(或)现值,但这些具体准则之中没有一份统一的计量标准,这就使得各准则间公允价值的运用缺乏可比性,并且存在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风险。因此,应借鉴公允价值发展的国际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在披露上,我国现有准则的规定也不一致,有的要求披露金额、确认依据、方法以及影响四个方面的信息,有的仅要求对金额进行披露。这种不一致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应借鉴公允价值研究的最新国际成果,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JWG.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准则草案和结论基础[S].2000.

[2] 黄学敏.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2004(16):17-21.

[3]FASB:SFAC5.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M].引自《论财务会计概念》,娄而行,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246.

[4] IASC.国际会计准则2000[S].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5] R..J. Chambers, Accounting Evaluation and Economic Behavior,1996:91-92.

[6] FASB:SFAC5.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M].引自《论财务会计概念》,娄而行,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246.

[7] IASC: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M].引自《国际会计准则20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674.

[8] 谢诗芬.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5):44-50.

龚光明教授简介

龚光明,男,湖南澧县人。会计学博士,博士后。现为湖南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与环境会计、财务与成本管理。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社会兼职有:中国会计学会首批个人会员;中国会计学会中青年财务成本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会计学会理事;长沙市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天然气技术》杂志编委等。

作者:龚光明

上一篇:煤炭经济责任审计论文下一篇:理想教学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