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会计信息论文

2022-07-03

一、前言会计信息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通用语言,无论是对于企业的微观管理,还是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除了具有经济信息的一般特征外,还有自己的质量特征。一般认为,会计信息质量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所具备的各种特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会计制度会计信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会计制度会计信息论文 篇1:

试论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管理

摘要:会计准则是形成会计信息的规范,要通过加强监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投资者辨认会计信息能力等综合途径来解决,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公信力。本文就新会计制度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积极意义、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制约因素和采取的措施等作了阐述。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会计信息;质量管理

会计信息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通用语言,无论是对于企业的微观管理,还是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除了具有经济信息的一般特征外,还有自己的质量特征。一般认为,会计信息质量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所具备的各种特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亦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会计信息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

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活动,连续发布会计信息质量公告。从历年的公告结果看,会计信息失真涉及面广、金额大,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很好遏制。本文拟从新会计制度的角度探讨新会计制度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及其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

一、新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實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是企业盈余管理的基本前提,新会计准则充分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考虑了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对旧会计准则进行系统修订的同时,新颁布了一系列新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备,减少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或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范围。

(一)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根据旧存货准则的规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包括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这样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改变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新制度对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进一步减少了企业存货发出计价选择的范围。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则当期销售成本增加,利润虚减;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当期销售成本减少,利润虚增。如存货数量多、周转率较低的企业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会减少发出存货的成本,调增企业的盈余。新的存货准则实施后,有利于遏制该类企业利用变更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

(二)公允价值的运用。旧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规定较小,在计量属性中基本只限于历史成本、现值等,特别对历史成本的使用范围较大。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等方面运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运用应以发展充分的市场经济为基础,公允价值必须准确地确定,市场经济发展充分的条件下,公允价值能够准确地确定,而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公充价值的确认则是一个难题,如不能准确反映资产价值,则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三)资产减值准备。新的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而旧准则中并无此定。而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进行盈余管理,是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即在赢利较大的年度,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待来年度盈利下降时,再运用转回手段增加利润,如科龙集团通过集中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实现某一年巨亏,为下一年新控股股东实现赢利打下准备,逃避了连续3年亏损股票停止交易的命运。可见,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后,这种利用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将不复存在。但是一旦企业管理层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将更难查证。

(四)合并报表准则。按照新准则的规定,母公司不以股权比例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这样,使得一些企业通过分离若干子公司,缩小持股比例,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业务从合并范围中剔除,或增加盈利公司的投资比例,把高盈利投资公司并入合并报表范围,从而提高利润、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新合并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不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盈余管理。目前中国企业的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计价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而公允价值是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道德的缺失,拜金主义的兴起,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新合并准则有利于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度。

从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来看,新会计准则更为强调财务信息可靠性,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但是,这更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恶意盈余管理行为。

二、新企业会计制度下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会计准则的变化,来自于国际会计趋同的客观需要,但会计控制环境的客观差异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准则发生预期的作用。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健全的公司治理可使会计准则得到有效执行,防范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当企业组织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内部和外部控制时,会计系统可能成为内部人控制条件下用来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

(二)加强监管。新会计制度相比旧会计制度,做了很多改进,使会计信息质量更可靠,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引入公允价值,在现有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所以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提高社会审计质量、强化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基石,社会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障,政府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坚实后盾。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恰当地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事项。通过会计职业判断,可以使得会计人员在面对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时,能够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法对复杂的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最接近客观事实的结果。但新会计准则扩大会计职业判断,其优势发挥作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它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如果上述条件不能满足,一味扩大会计的职业判断会带来相反的作用,如企业会计人员没有能力作出正确的会计判断或会计人员利用职业判断操纵利润等。新准则体系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强调,实际上是对会计专业人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一项严峻考验。

【参考文献】

[1]何炳勇.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亏的影响[J].经济师,2007(02)

[2]廖海兵.关于建设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07(03)

[3]沈烈,魏承玉.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7(05)

作者:沈宏

新会计制度会计信息论文 篇2:

新会计制度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前言

会计信息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通用语言,无论是对于企业的微观管理,还是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除了具有经济信息的一般特征外,还有自己的质量特征。一般认为,会计信息质量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所具备的各种特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亦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会计信息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

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非常差,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1999年起,财政部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活动,至今已连续发布了11份会计信息质量公告。从每年的公告结果看,会计信息失真涉及面之广,金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虽然连续整治了这么多年,但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新会计制度的角度探讨新会计制度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概述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部门,还会影响到宏观经济决策,从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可以看出,该委员会认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是相关性和可靠性,次要的质量是可比性,针对用户的质量是可理解性。

1、相关性。它是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部门或人员所做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有关。相关性的具体标志主要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2、可靠性。它是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使决策者足以信赖。它要求会计信息要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忠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靠性可用三因素加以衡量,即反映真实性、可核性、中立性。

3、可比性。它是指经济情况相同时,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同。如果经济情况不同,会计信息应能反映其差异。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之间的信息应能够进行对比。

4、可理解性。它是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对于那些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而且自身又愿意用适当的精力去研究会计信息的人士而言,应当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使会计信息有用的前提条件。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可理解性,一要看信息提供者对会计信息的表达方式;二要看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89年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会计信息四项主要质量特征依次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可理解性是财务报表内所提供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之一,目的是为了便于投资者理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相关性和重要性联系在一起,认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受到其性质是否重要的影响。一项信息的可靠性与否则由真实性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性和完整性等要素共同决定。另外,可比性也被认为是财务报表质量特征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我国于1993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单独规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2000年《会计法》第九条强调的只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未进一步解释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实质性含义。同年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则以会计基本假设为逻辑起点,详细罗列了13项可能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性原则,包括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贯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性、历史性、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谨慎性、重要性。从该准则的相关规定看,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这些一般性的原则并不等价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的属于会计基本假定,有的属于众所周知的会计知识,有的属于会计计量属性;其次,这些原则并未形成一定的层次。2006年2月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改进,第二章专门讲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填补了我国对严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规定的“空白”,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和管理具有深远影响。

2006年2月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修订后的基本准则提出了八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相比旧准则而言,删除了旧准则中关于会计核算工作一般原则的说明,修改为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表明我国会计理论开始区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核算原则的界限。

新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虽然没有列出层次,但从排列的顺序看,可靠性和相关性位于最前面,表明两者是主要质量,其中又把可靠性排在相关性之前,说明可靠性更重要。在39个会计准则中86次出现“可靠”二字,再一次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倚重。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突出特征是可靠性,这也是会计信息生命力的源泉。不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是无用的,有用的会计信息才是相关的,相关性是建立在可靠性基础之上的。也正因为这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成为投资者和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普遍关注的焦点。如实反映交易和事项的真相,保持信息的可靠与完整,必须成为会计最基本的信息质量。

四、新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分析

新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对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对公允价值的全面运用。过去,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国家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是谨慎的,新准则适时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收入、企业合并、租赁、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金融工具列报等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新准则体系对于公允价值的全面应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对稳健性原则的适度运用。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但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稳健性原则的运用进行了限制。《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要求换入资产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而不再坚持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再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虽然规定对于各项资产应该计提减值准备,但同时也明确规定资产减值不能转回。又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对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应付现金金额之间的差额,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是计入损益。

(三)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加强。在新准则体系中,扩大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范围,使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可靠。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的列报》中,对于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的确认,不再仅仅以是否超过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为根据,而是明确要按其性质分类列示。再如《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于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规定了一项前提条件:“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企业会计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关注于交换的“商业实质”,并根据其是否具有商业实质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四)加强会计职业判断。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一系列会计规范体系无法对所有企业可能发生的所有交易事项进行详细的规范,会计职业判断必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更受重视。新准则扩大了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样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如会计政策的选择及会计估计,包括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资产的期末计价及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及净残值的确定等。

五、新企业会计制度下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会计准则的变化,来自于国际会计趋同的客观需要,但会计控制环境的客观差异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准则发生预期的作用。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健全的公司治理可使会计准则得到有效执行,防范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当企业组织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内部和外部控制时,会计系统可能成为内部人控制条件下用来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

(二)加强监管。新会计制度相比旧会计制度,做了很多改进,使会计信息质量更可靠,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引入公允价值,在现有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所以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提高社会审计质量、强化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基石,社会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障,政府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坚实后盾。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恰当地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事项。通过会计职业判断,可以使得会计人员在面对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时,能够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法对复杂的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最接近客观事实的结果。但新会计准则扩大会计职业判断,其优势发挥作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它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如果上述条件不能满足,一味扩大会计的职业判断会带来相反的作用,如企业会计人员没有能力作出正确的会计判断或会计人员利用职业判断操纵利润等。新准则体系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强调,实际上是对会计专业人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一项严峻考验。

(作者单位: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周 萍

新会计制度会计信息论文 篇3: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新会计准则使得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增强经济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性,能够更好的为使用者提供服务,充分适应了行业的发展需求。但在执行工作方面将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使得执行难度加大。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带来的有利影响

(一)提升会计信息相关性

新会计准则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被扩大。在以往传统的会计准则中,主要的计量属性为历史成本,这将与目前经济领域的新状况、新形势不相适应,并且由于受到国家相关规定的影响,使得价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中,将打破以往的计量方式,历史成本不在是唯一一种,而是将重置成本、公允价值等方面融入其中,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具体的会计信息。第二,负债资产的表现方面。所谓的负债资产表现主要是指对交易产生的资产以及负债的数量进行规范,然后在其变化的基础上来明确收益。在以往传统的会计准则中,过于注重利润表观,在资产负债方面主要重视资产计量。而在新会计专责中,则将大部分企业中的这一做法进行改变,使企业能够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并且制定相应的计划。

(二)提升会计信息可靠性

与以往会计准则相比较来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使信息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在准则内容中,“可靠”一词的出现频率为86次,充分体现出该特性的重要性。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产减值准则。由于各种类型资产减值情况存在区别,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中也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规范。在以往会计准则中,非流动性资产的减值一旦被固定则不允许进行转回,但是对于坏账准备、存货跌准备等必须进行转回,对此,在新会计准则中采用减值准备操控行为,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使得资产价值得到了切实保障。第二,存货准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三)提升会计信息的谨慎性

谨慎性属于会计信息众多特性中的一种,这主要是因为会计工作通常存在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要想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避免,则需要采用认真。谨慎的会计方法来面对,对可能产生的负债或者损失等进行提早预测,避免会计信息虚假而产生的盲目乐观。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采用谨慎性原则,对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加以考虑。

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内容有待深入完善

虽然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对其质量提升起到不利影响。雖然,其对于历史成本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在金融业与企业合并方面,虽然在预警方面引入了金融体系,并且对公允价值进行了恢复,但是在其他准则中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完善和落实。因此,新会计准则在此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另外,在全面收益状况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制定人员由于受到美国财会的影响较大,导致在制定方向和内在逻辑上存在分歧,使得准则的权威性以及可靠性不足。

(二)执行难度较大

与以往会计准则相对比能够看出,新会计准则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完善和健全,使得许多漏洞和空白被补充,能够对会计行为起到良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事实上,虽然新会计准则在理论方面较为丰富,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制度的阻碍,使其在执行方面难度较大。例如,购买法与资产组等方面在公允价值上具有较大的联系,但是公允计算不够完善,将使得上述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在新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虽然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际发展现状充分结合,改善了以往对国际财会准则的全盘借鉴和吸收的问题,能够站在我国国情的角度对会计准则进行细致的调整和修正。例如,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增加了许多假设,并且将估值技术融入其中。但即便如此,也难以从本质上使得公允价值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改善,因此在执行方面的难度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各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新会计准则诞生,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以及谨慎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也存在部分规定不够完善、执行难度较大等弊端,需要日后加以克服和完善。总之,新会计准则对于信息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能够为企业的科学决策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作者单位为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福州分所)

作者:刘润

上一篇:转型发展的继续教育论文下一篇: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