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科学准确地核算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有助于掌握我国高校成本构成,有助于提高科研项目经济效益核算准确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论文 篇1:

浅谈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医学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运用①

摘 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目前医学科研管理工作“精细化”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知,因此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医学科研管理有利于管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本文就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科研管理为例,浅谈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医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医学科研 项目管理

精细化管理所遵循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且以最优化、经济的方法和手段来达到其管理的最理想的效果,同时对事物运行的过程实现了最佳的把握,而且它还是遵循的是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核心思想也遵循的是“精、细、准、严”[1]。而在医学科研的管理当中,则是按照其自身的特点和性质来合理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并且对该项研究进行有计划、组织的协调和控制,使其在医学科学研究可以很好的发挥整体的功能,并且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的活动过程[2]。

目前人们都认识到了医学科研管理工作“精细化”的重要性,因此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医学科研项目管理有利于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近年来我们依托精细化管理模式并运用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医学科研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1.1 鼓励项目申报,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阶段是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上的的起始点,同时提高科研项目中的标的关键点是科研项目高质量申请书的撰写和选题。我们重细节、重质量,而这就将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增加项目申报的数量相结合在一起,同时还把增强学院科技综合的事例和提升科研的效益作为该项目的重点工作来实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引导和激励科研人员,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我校医学科研项目申报与管理的成效。同时我们还认真组织专家参与项目论证,提高申报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1.2 重视项目过程管理,有效监督项目实施情况

科研项目一旦立项,必须按进度正常进行,并如期完成预期成果,以形成良好科研信用,这也是再次获得科研经费资助的重要前提。因此项目过程管理也是我们科研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质量,因此我们坚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强化项目在研期间的检查工作,实行科研项目进展情况的年度报告评估制度和中期检查制度,督促科研人员完成年度计划任务;严格依据任务书,定期检查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对课题进行有效监督。此外我们还主动了解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及时进行协调和解决,以保证研究任务按计划进行。

1.3 加强项目经费管理,规范科研经费使用

科研经费是科技创新的保障[3],我们通过对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从中挖掘出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规律,进行有效地集成和共享,向科研人员提供其所关心的科研经费管理知识,指导科研业务的开展。同时,我们还设立重大项目财务管理专人制度,有效降低科研成本,减少财务风险,使科研经费管理真正做到规范、安全、有效。

1.4 注重项目结题质量,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我们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估体系。我们参照任务书,考察科研任务和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以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警惕性,加强相关理念的宣教,严格控制课题延期或考核指标未完成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我们还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对项目研究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以确保项目组能提交高质量结题报告。此外,对于发表论文、授权专利、获得奖项、成果转化等给予奖金或科研基金,一定程度上也激励科研工作者多拿课题、多出成果,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施展他们的才能。

2 科研氛围营造的精细化管理

2.1 加强科研人员培养和团队协作

科研创新及其产生的技术优势,来源于科研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产生于个人、团队及组织之间的协作。培养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共享科技人员的知识,重视团队协作,是提升科研能力的保证。为此我们有计划地对课题负责人进行管理知识培训,以提高其整体科研和创新能力。对学科及学术带头人等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心,创造宽松灵活的工作环境,激励他们创造贡献知识,促进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此外,我们还特别加强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建立优秀青年科研人才信息库,对优秀青年科研给予扶持,为申报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促进学科交叉与交流合作

我们积极召开各类学术会议,开展学术活动,创办了“杏林论坛”系列学术活动,鼓励科研人员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建立联系,进行广泛学术交流,及时跟踪学科研究的前沿。同时我们还积极促进基础研究和临床学科交叉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挖掘各学科的优势和潜力,促进各科室之间和国内外优势力量的交流与合作,联合不同学科领域组织课题,提高申报质量。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医学中心和转化医学研究院,加强转化医学的发展,真正使医学科研来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快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步伐。

3 初步成效

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自2009年推广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来,我学院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数量大幅增加,由2009年580项上升到2012年的1016项。获资助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经费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127项到2012年的264项呈现了良好的上升态势。获资助经费数由2009年的3441万元上升到2012年的15570万元,获得的经费数近两年已连续突破1亿元人民币。获资助项目申请人的平均年龄逐年下降,特别是获资助的35岁以下年轻人的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2012年获青年基金分别为64项、95项、104项,呈现了良好发展的趋势,标志着我校近年来中青年科技人才迅速成长,成为学校科技队伍的生力军。

总之,精细化管理模式运用于本校医学院科研项目管理以来,效果显著。但依托精细化管理模式并运用于科研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作为科研管理人员,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分析效果,逐步提高自身素質,不断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努力提升医学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纽锡珍.精细化:高校教学管理的理想追求[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6):119-122.

[2] 闫雪冬.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医学科研管理中的运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1):31-33.

[3] 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26(1):67-68.

作者:郑轶

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全面核算的高校科研项目核算模型研究

【摘 要】 科学准确地核算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有助于掌握我国高校成本构成,有助于提高科研项目经济效益核算准确性。针对传统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模型科学性和准确度低、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构建一个基于全面核算的高校科研项目核算模型,以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划分项目核算科目的主要标准,以多角度划分间接成本项目属性,以现有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和科研项目属性建立间接成本参数矩阵。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详细核算间接成本摊销,提高间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模型的可调整系数矩阵可以增强模型的操作性和可比性。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经费核算; 全面核算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我国34所“985工程”高校的校均科研经费就达到12亿元,相当于美国大学联合会成员高校的平均科研经费规模。而2012年,清华大学科研经费更是达到了36.84亿元,相当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一个二线城市的教育支出。但是全国每年大约2 000亿元的科研经费支出并没有获得对应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科研经费中仅有40%左右用到了实际科技研究中,而60%都用到了开会出差等方面,导致大量投入的科研经费不能真正起到拉动科技发展的作用。高校的科研课题和科研项目成为其财务管理的灰色地带,高校多次曝出挪用和骗取科研经费的负面新闻。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越来越严重的乱象,如何科学合理地核算高校科研项目成本并提高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现状

科技创新能够拉动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国内外的科研经费都在逐年递增,国内外学者对科研经费管理和核算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出现了大量关于科研经费核算的研究成果。英国成本与定价联合指导小组(2011)以美国研究型大学为研究对象,考察联邦科研经费和高校间接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指出高校间接成本变动率和科研经费总规模存在相关性。Tim Baldenius and Nahumd Melumad(2007)在高校科研经费来源的研究中指出,英国高校有非常严格的财务制度,公立的科研项目支出需要符合严格的规定,并且需要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科研团队需要定期公开项目进度、经济效益和经费收支等。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财务管理部(2008)提出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科研项目间接成本摊销中,以完善科研成本分摊方法,但高校财务管理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建立的科研项目核算模型适用性不理想。

国内的科研经费不但来自政府拨款,也包括企业资助和社会团体、私人基金的支持,未强制公开项目财务报告和监管的缺失,使得科项目核算普遍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范洁(2011)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高校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时指出,科研经费占高校总经费的比例越高越难准确核算科研项目成本,主要原因是成本要素不明确、科研人员费用核算不合理、科研和教学核算难以分离等,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科研成本核算模型,并以某一科研项目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李淑霞和迟慧(2008)认为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普遍不注重经济效益,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已经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研究建议我国高校加强知识管理,积极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促进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冯宝军、李延喜和李建明(2012)构建了一种基于多属性分析的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模型,该研究对科研项目和间接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以科研项目历史成本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了行政管理、科研辅助和后勤服务等高校资源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效用比例,完善了间接成本摊销计算,以保证科研项目全成本可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参照国外的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和科研项目核算方法,提出了多种科研项目核算方法。刘荣(2009)以英、德、美、法等国家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为基础,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核算办法。

整体上看,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多个科研项目核算方法和模型,但是由于国内外高校内部科研和教学通常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清晰划分,图书馆、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等辅助部门的成本很难精确划分,而且科研项目间接成本的统计范围含糊,因此影响到了科研经费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另外,由于科研经费核算的复杂性,当前研究中建立的模型普遍缺乏操作性,若按照项目经费总额摊销间接成本,不符合实际情况;若按照项目总额均摊,又不能顾及到项目规模对经费核算的影响,而且,各高校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核算办法,各省对科研项目验收和考核的标准也千差万别。因此,在建立高校科研项目核算模型时,不但要考虑到准确性和合理性,还要考虑操作性和可比性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立一种基于全面核算的高校科研项目核算模型,以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划分项目核算科目的主要标准,以多角度划分间接成本项目属性,以现有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和科研项目属性建立间接成本参数矩阵,以增强模型的操作性和可比性。

三、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模型

(一)科研项目成本分类

国外高校科研项目成本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将科研项目成本分为可计入成本和不可计入成本,其中可计入成本又可分为直接成本、设备与管理成本。此种分类方法通常有相对应的法规或规定,可以帮助高校较为准确地确定可计入成本。可计入成本的直接成本部分通常包括科研人员费用、消耗材料费用、专用设备费等,设备与管理成本又称为间接成本,为多个项目通用设备或不容易细分到具体项目的费用。采用此方法分类科研项目的优势在于较易划分成本属性,如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颁布了《A-21通告》,就是美国高校中政府资助项目的成本计量准则,缺点是很多间接成本没有纳入成本统计范围,会高估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将科研项目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采用年度公开计算准则,将全部经济成本纳入计量范围。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提高科研项目成本信息公开透明,增强政府对科研项目成本的补偿力度,但是全面核算项目成本工作量很大,需要将每一笔无法直接划分的开支具体划分到每个项目,影响了科研项目运作的效率。

考虑到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管理水平,本文以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原则,将我国高校科研项目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科研人员工资和福利、兼职实验员工资、材料费、实验费、实验差旅费、专用设备费、合作研究费等可以直接划入具体项目的成本费用;间接成本包括设备消耗费、公用设备租赁费、实验室贷款利息、实验室维护费、图书馆费用、校行政管理费用、院系行政管理费用、项目管理费等不能直接划分到具体项目的成本费用。具体成本划分如图1所示。

(二)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模型

按照上述的科研项目成本分类可知科研项目成本如下:

上式中,RPC是科研项目总成本,DC是直接成本,IDC是间接成本。由确定的高校科研项目成本分类可知,直接成本DC可以通过累加得到,不再罗列计算公式。较难以计算的是间接成本部分,因此本文首先按照管理层级建立间接成本分摊系数矩阵。

由于传统的间接成本分摊将所有间接成本按照项目预算额度进行均摊,但是预算为1 000万元的项目和预算为10万元的项目在校级行政管理时产生的成本并不会相差100倍,因此在行政管理费用等方面均摊成本存在不合理性。本文以多角度划分间接成本属性,对于适合按项目预算额度进行分摊的建立Aij分摊系数子矩阵,对于适合按照项目数量均摊的建立Bij分摊系数子矩阵,由此得到系数矩阵如下:

考虑到间接成本的复杂性和多属性特质,间接成本的具体分摊系数如表1所示。

上述系数满足以下条件:

上式中,Aij和Bij分别为多角度划分间接成本属性后项目i在部门j产生的间接成本的摊销比例。本文建立的间接成本分摊系数矩阵最大优势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调整后也可以较为方便地调整历史数据,可以较为客观公正地获得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经验数据,为未来的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打好基础,也体现出本文建立的高校科研成本可算模型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在确定间接成本分摊系数后,本文建立的高校科研间接成本核算模型如下:

假设某高校的科研项目全部间接成本为IDC,共有图书馆等资源消耗部门D个,资源消耗部门d产生的间接成本为IDCd。其中2012年共有P个科研项目,需要所有科研项目分摊的间接成本为IDCPd,对应的分摊系数为Ed p,项目p需要分摊的间接成本为IDCd p,则需要所有科研项目分摊的间接成本IDCPd的计算公式如下:

假设该高校共有N个实验室,需要所有实验室分摊的间接成本为IDCNd,对应的分摊系数为Ed N,项目p需要分摊的间接成本为IDCd N,则需要所有实验室分摊的间接成本IDCNd的计算公式如下:

假设该高校共有Q个院系,需要所有院系分摊的间接成本为IDCQd,对应的分摊系数为EdQ,项目p需要分摊的间接成本为IDCdQ,则需要所有院系分摊的间接成本IDCNd的计算公式如下:

整理上述公式可知,资源消耗单位d的间接成本IDCd为:

四、高校科研项目核算实验分析

假设某高校2012年有20个院系,共承接了500个科研项目,科研项目预算为6 000万元,需要分摊间接成本的实验室共有100个,图书馆、项目管理部门和数据中心的间接成本共500万元。各个消耗主体的间接成本如表2所示。

结合实际情况,将样本高校的间接成本分摊到具体消耗主体后,可以得到消耗主体分摊明细如表3所示。

当科研项目作为核算主体时,项目预算为1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的项目间接成本分摊明细如表4所示。

将表4的间接成本项目累加之后可以得到,1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的项目间接成本分别为17.1667、35.8333、55.0000万元,而按照传统的以项目预算额计算分摊比例的方法计算出的项目间接成本分别为17.1667、85.8333、171.6667万元。对比之后可以明显看出,本文建立的间接成本核算模型能够详细核算间接成本摊销,特别是院校项目管理费用分摊,提高了间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得到的间接成本核算结果也更加符合科研资源和资金消耗实际情况。

五、结语

本文针对传统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模型科学性和准确度低、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构建一个基于全面核算的高校科研项目核算模型,以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划分项目核算科目的主要标准,以多角度划分间接成本项目属性,以现有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和科研项目属性建立间接成本参数矩阵。研究建立的模型能够详细核算间接成本摊销,提高了间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模型的可调整系数矩阵可以增强模型的操作性和可比性。

【参考文献】

[1] Joint Costing and Pricing Steering Group.Part Ⅴ-TRAC fEC Section E: The fEC total[EB/OL]. http://www.jcpsg.ac.uk/guidance/part5_el.htm. 2011.

[2] Tim Baldenius,Nahumd Melumad,Amir Ziv.Higher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raise Research funding channels [J]. R&D Management,2007.

[3] 范洁.作业成本法下的高校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李淑霞,迟慧.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财政,2008(17):55-56.

[5] 冯宝军,李延喜,李建明.基于多属性分析的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研究[J].会计研究,2012(5):10-15,93.

作者:李文媛

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论文 篇3: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的改进研究

【摘 要】 文章针对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和改进报销程序的设想。希望从程序改进的视角,改善科研项目的管理,让更多的高校财务工作者从科研项目报销繁重的现状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经费报销; 改进

高校科研项目种类繁多,根据经费来源可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如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项目,如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博士点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留学回国基金;省级项目,如省科技厅项目、省教育厅项目等;学校项目及其他项目等。

上述项目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经费涉及金额庞大,单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而言,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统计:2012年面上项目①高等院校资助数13 859项(占比②82.05%),总金额1 016 765万元(占比81.47%);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金额超过2 000万元的单位共143家,近120家为高等院校,最高为上海交通大学,项目数513项,金额达36 891.8万元③;2012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高等院校资助数10 911项(占比77.81%),总金额261 156万元(占比77.38%);2012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高等院校资助数2 251项(占比91.06%),总金额109 227万元(占比91.02%);2012年重点项目高等院校资助数393项(占比73.05%),总金额113 428万元(占比72.39%);201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高等院校资助数142项(占比71%),总金额27 740万元(占比71.16%)。

二、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报销问题研究

(一)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简单,经费管理办法不统一,执行差

国家科研经费拨款越来越多,高校在科研项目的申请上,过多强调通过率,时间比较仓促,科研经费预算比较模糊,未来实际执行偏差大。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不一样,各种途径的经费其相应的使用办法各有特点,没有一种绝对的一刀切的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的申请者在申报时,往往只关注科研项目能否通过,缺乏对所申请课题经费需求明细的重视,多按照主观性填报经费预算数据,易造成实际执行困难大。

(二)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签字繁琐,效率差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申请下来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经费管理办法,使得财务部门在经费报销的管理中,过多地强调一些职能部门领导的签字(如:礼品、招待等),使得科研项目的报销除了项目负责人、院系外还需分管部门的领导等签字,一张发票到报销时,已是字迹满满,很多经费使用者抱怨经费报销过程繁琐。

(三)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报销审核形式化,监督差

由于设置了较多、较繁琐的签字手续,实际报销单据到财务部门时,财务报销审核人员往往较关注签字手续、部门盖章等面上程序是否完善,而缺乏对票据自身的审核,票据及合同、审计意见书等之间的联系,票据与实际资产之间的账实核对等。

(四)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报销人对经费使用缺乏整体规划

由于科研项目往往跨越时间较长,科研工作者的时间较多花在自身的工作中,平时较少关注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等真正需要结项时,经常遇到开支不合理、开支分类错误等问题。更有甚者,为了应付结项审计,往往从此项目调到彼项目,这一方面给财务账务处理带来了随意性和重复性的劳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科研项目经费负责人对项目的经费从始至终缺乏整体把握。

三、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综合管理系统的改进设想

(一)规范财务管理,健全预算管理

健全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体系,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各项经费的来源、金额、使用办法等依次将相关信息录入到财务科研管理系统中,完善项目经费在实际使用前的初始情况。认真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行性。规范预算执行,健全动态监控机制,在项目经费的报销中,根据初始录入数据及中期报销数据,及时核查经费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完善资助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抽查审计强化依托单位的监管责任,保障项目经费依法、高效、合理使用。

(二)着重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改善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的改进设想

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科研处管理)和财务会计系统(财务处管理)往往处于相互脱节的状况。从财务管理角度拟加以改进指的是:从目前的科研管理系统与财务账务处理系统互不相关的情况改进为以财务会计系统牵头,融合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建立起财务科研管理系统,将科研管理系统纳入财务综合信息化系统管理中,此系统是财务账务系统项目经费报销时的关键参考系统。可以表述为:财务科研管理系统阐述的是项目的静态数据,财务账务系统阐述的是项目发生的动态数据,在二者的基础上,整合成可供查询、分析、决策使用的财务网上查询系统。具体可见图1、图2。

四、改进设想后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报销模式的转变

一是有利于科研项目负责人课题申报前期工作的完善,使其审慎填报预算,加强预算的预控制力。

二是有利于高校财务工作者在项目经费报销审核时的具体把握。在具体到某一项目核算时,系统会自动显示该项目的所有预算情况、已报销情况、后续可报销情况等。在审核时,更重要的是关注票据的真实性、经济交易的实质、资产的入库等,若是科研劳务类,可更便捷地通过系统的自动控制来把握劳务的开支比例。在人员清单上,在预算填列时,可以将相关的课题组成员、拟参与的学生名单预录入,报销审核时将一目了然。

三是有利于科研项目经费的实际负责人全程把握该科研项目的使用进度、使用范围等,有利于科研项目负责人更好、更积极地参与到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中,由之前的被动变为主动,更好地分析经费使用的合理程度。

四是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报销模式的转换关键在于财务科研管理系统的完善,需要从人力、财力等多角度来保障和完善,从科研的立项到结项、结账全过程参与到项目的管理中,当好科研经费报销的得力助手,做好科研经费使用的协助和监督工作。此外,财务科研管理系统的完善,不仅有利于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个体管理,也更有利于从学校总体角度来把握科研项目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分析学校的整体科研能力和实力,分析差距和努力方向。●

作者:姚利华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农场农业经济论文下一篇: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