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农场农业经济论文

2022-04-28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分,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家庭农场无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分析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促使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以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可持续发展农场农业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可持续发展农场农业经济论文 篇1:

浅析家庭农场财务会计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成本高、收益低,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家庭农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家庭农场问题也逐渐显露。本文探讨家庭农场的发展和意义、现存的很多问题以及提出的一点见解,希望对我国家庭农场的研究更深入,促进家庭农场更进一步的发展。

一、背景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成本高、收益低,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未来农业经营主体一定是一个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为特征的农业经济组织,其中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型。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建设和培育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我国政府和农业研究专家学者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的家庭农场在国家政策和科技技术的支持下得到快速的发展。然而家庭农场问题也逐渐显露,没有规范的管理方法造成财务会计方面混乱。

二、规范会计核算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明确经营状况

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需要满足各方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所以家庭农场在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价值,而且也能够为家庭农场有关主体提供有用信息。经营主体通过了解资产,负债的流动性,能够进一步清晰的制定经营策略与目标。

(二)有利于提高农场的实力

通过更加科学的制度,可以使各种资源更加合理的用在需要的地方,没有浪费和堆积,同时增加经济效益,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因此规范会计核算能够提高资金周转率、应对风险的能力、增加自身的信用等级。在国内各省调查中,发现规范制度使得经济效益逐年增加,资金链流通顺畅,对各种风险能够做出准确的分析与预防。

(三)有利于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如今,在国家支持下和时代的进步下,农场逐渐转为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很多农场主越做越大,只有规范地会计制度才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资金作为运作中的血液,资金的筹集和利用关系到农场的整个发展,所以财务会计是重中之重。财务会计通过合理的安排,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利用率,发挥最大效用,从而提升农场的整体实力,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三、家庭农场会计核算的现状

从工商总局汇总的信息可以查询到,截止2016年底,在各类注册的市场主体中,名称中包含“家庭农场”字样的主体数量达到46万个,比2013年的10.6万户增长了4倍多。近年来,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趋向于多样化,综合化,全国从事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达到4.4万户左右.目前,我国家庭农场推广试点分别有:广东,福建,上海,湖北,安徽,河南,山西,陕西,邵阳。我国目前好没有专门针对家庭农场的会计核算系统。

四、我国家庭农场会计核算的问题

(一)缺少行業制度约束

在农业部2014年下发的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十分重视家庭农场的融资困难问题,然而在指导意见中却缺少了有关家庭农场的相关会计制度约束问题,从而也造成了家庭农场内外会计监管没有依据,家庭农场会计核算不能统一化,正规化。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发展需要有好的会计核算基础,程序,方法作为支撑。

(二)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完善

我国目前家庭农场经营主体普遍采用的记账方式是单式簿记,单式簿记虽然在记录时能够快速简洁,但在年终核算时,却不能清晰地知道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从而导致了家庭农场不能进一步账目明细化,实时了解农场资金使用情况,也对后期家庭农场的财务规划产生了偏差误导。现在大部分农场都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在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时才确认收入或支出,这样不利于正常核算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果。

(三)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对会计核算意识淡薄

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由于自身教育水平,生活环境,以及小农意识等原因,常常忽视会计核算在家庭农场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2015年全国家庭农场推广试点安徽合肥有学者调查问卷显示:

1.无专业会计人员负责会计核算的家庭农场占调研总数82 %,其中大部分家庭农场会计任务由内成员兼,除有专业会计人员负责会计核算的 农场外, 78% 的农场 由农场法人代表兼任。

2.大多数负责家庭农场会计核算的人员没有参加过会计核算相关知识的培训,参加过会计核算知识培训的人员只占 24 %。

3.负责家庭农场会计核算的人员主动咨询会计核算问题的只占 10 %。

4.同样,在湖北105个家庭农场调查中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在105个样本粮食类家庭农场中,只有3个家庭农场(占2.9%)建了账并进行了专业会计核算,83个家庭农场(占79.0%)只登记了大笔资金出入的流水账;余下的19个样本家庭农场(占18.1%)流水账也没有登记。

五、规范家庭农场的财务会计建议

(一)有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关于家庭农场会计核算的制度还不够具体、完善,与美国等国家完善、具体的会计制度相比,还有很多的不足。我国应出台针对家庭农场的核算准则,只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会计核算主体做到都有针对的会计制度,并将核算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够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并且能够科学的管理,真正的适应于家庭农场,帮助经营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农场,组织生产。

(二)增强家庭农场经营者的会计核算意识

如今家庭农场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和经营者会计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对会计核算的重要性意识不足,因此在现实农场经营中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更不要说及时解决了。所以国家应注重对农场经营者的教育,可以定期组织知识讲座,宣传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并多方面给予农场主支持。此外,可以将部分农场主组织起来,大家定期的开会讨论交流,有利于信息流通和经验分享。

(三)实行代账制

代理记账是指内部未设立会计机构或未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单位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为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出具会计报表以及进行纳税申报等工作的委托代理活动。家庭农场经营主体本身知识能力有限,专门招聘专业会计人员,工资成本又太高,聘请专门的会计代账人员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会计代账是在最低机会成本的条件下,利用最专业的人员,提高了家庭农场的财务数据的精准度,可以为家庭农场经营主体作出更精确的决策。

六、结语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伴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家庭农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家庭农场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内容,家庭农场在起步,并且发展的空间很大。在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家庭农场问题也逐渐显露,财务问题是家庭内部进行管理,没有系统有效的管理方法且会计能力较薄弱,政策环境也需要改善。确定根据各地的发展实际,因地因时地引导家庭农场稳步、健康发展,更加重视家庭农场内涵式发展,不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及社会化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益及市场主体地位,是构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 财务管理的完善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力量,推动家庭农场现代化,形成更强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张雪茹 洪倩 奚峰 崔静姝

可持续发展农场农业经济论文 篇2: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分,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家庭农场无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分析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促使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以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家庭农场;土地流转;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家庭农场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家庭农场既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又克服了传统农户小规模经营的不足,是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我国当前的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不改变现行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下经营及发展,区别于外国私有制为基础的家庭农场以及我国国营农场中的职工家庭农场[1]。

1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2013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家庭农场成为我国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2014年提出“按照自愿原则开展家庭农场登记”;2014年《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具体提出了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扶持政策;其后歷年,中央1号文件中均明确提出扶持和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湖南等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也陆续出台促进各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规定、发展措施和扶持政策。自此,我国家庭农场迈入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我国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已达87万户,主要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占比高达90%以上,有效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2]。

2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流转下农户利益保障的缺失

我国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农户数量及土地规模仅为30%左右,尚有70%土地还没有实现流转。造成这一局面的首要问题是土地流转不能有效保障农户利益。1)农民观念陈旧,且流转效益低。部分农民认为土地依旧是其生活的重要保障,缺乏流转积极性。尽管传统农业生产手段已并非主要经济来源,但是无土地即失去基本保障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农民流转土地意愿较差;同时,土地流转收益较低,也是农民不愿流转的重要因素。

2)流转程序规范缺失,不能有效保障农民利益。目前,部分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时,未进行备案和合同鉴证,一旦出现争议和单方面违约,农民利益不能得到法律保护。3)流转规模小。平原地区耕地少,承包时将土地实施了分级、切块,导致土地零碎、分散,这种经营模式制约了土地流转规模。4)配套土地缺失。家庭农场发展需要配套土地来建设相关设施,存放生产工具以及进行产品加工、仓储等,配套土地缺失制约了家庭农场发展。

2.2 财政金融支持不足

中央文件多次提出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力度,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但是实际生产中,一些家庭农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除了由于土地流转少、规模小而不能实现规模经营的问题外,资金亦是阻碍家庭农场良性发展因素之一。整体而言,农村金融远滞后于城市,且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不能提供家庭农场所需的资金,加之农民无抵押担保物、手续繁琐及交易费用昂贵等问题,家庭农场借贷资金阻碍重重,导致多数家庭农场自寻办法,难形成规模经营。

2.3 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家庭农场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除具备“资金、土地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同时,也要具备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既需要有“生产环节服务”,也需要有“农产品生命周期”的全程指导性服务,以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但是,受目前发展水平所限,当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无法满足家庭农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1)缺失服务设施及专业人才;2)责任意识缺失,有关部门及相关组织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缺失;3)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以山东省为例,农、牧、渔、林业投资仅占总投资的2.1%,农技经费过低,导致农业技术水平提升缓慢,进而造成基础设施严重不足[3]。

2.4 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

农业生产中,种植业对天气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差、养殖业对疫病的抵抗能力也较差,经营上的高风险性给从业者带来极大困扰,制约了我国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种类虽然发展较为迅速,财政补贴资金不断加大,但整体而言,我国多地区和省份农业保险尚在发展初期,农民参保热情低,赔偿额度无法满足家庭农场其发展需求。农业保险无法在风险保障上承担重任,导致我国家庭农场经营主体不敢进行大投资,制约了家庭农场规模化发展。而农业经营高风险性也为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业务、提供家庭农场保险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需要发展和完善相关的再保险业务。

3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土地承包和补贴等相关政策

3.1.1 完善土地承包政策

在土地确权颁证完成后,调动小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务必协调好小农户与家庭农场两者的利益,引导其加入家庭农场经营。制定规范合同,进一步明确家庭农场与小农户双方权益,合同价格条款与支付方式可灵活采取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来调动积极性。多方采取措施,加大退出合同成本的手段、维持契约稳定性。

3.1.2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政府应拟定土地征地有关项目规定,加大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力度。集中规划财政资金,以提升资金使用率。树立模范农业基地,对于以“农村土地整理”及“农业项目”有关的事项优先给予资金支持,以推动土地征地规模化发展。例如对加大粮食种植力度的家庭农场给予直接补贴,并给予税收优惠的政策支持[4]。

3.2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3.2.1 家庭农场开展多元化融资策略

正规金融机构需充分发挥主力军效用,在农村设置营业机构,提升金融业的支农力度。引导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信社等涉农金融机构等向家庭农场推行“日光信贷”及“便捷结算”等服务。在农村大力发展小额信貸公司,使其成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必要补充,同时颁布相关政策扶持向家庭农场提供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控制民间借贷,引导其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拓展家庭农场融资路径。此外,政府还可创设农业证券公司,与试点家庭农场联合上市,支持其规范发债融资。

3.2.2 创设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1)允许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构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2)支持家庭农场之间的资金互助活动,且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重点扶持针对家庭农场组建的合作社。3)构建法律法规,保障合作金融良性发展。4)政府避免对农民创立的合作金融过度干预,应加强监管,引导其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帮助其实施“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运作模式。

3.3 构建完善服务体系

3.3.1 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农技支撑体系是推动家庭农场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技支撑体系的构建,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前提。建立和完善农技支撑体系,有助于家庭农场利用新技术压缩经营成本,提升收益率,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农技支撑体系可快速推动家庭农场规模化发展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的实现,促进其整体效益的提升。

3.3.2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1)创设信息服务平台、人才服务网络平台、科技资讯平台等,形成有效的农业资源,并重视应用效率的提高,注重其发挥市场机制效用。2)完善服务机制,强化社会化服务监管,构建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满足家庭农场需求,以推动农业发展。3)加大人才培养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农业专业人才加入到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5]。

3.3.3 发展服务规模经营

通过发展完善的服务规模经营,为家庭农场解决所需服务及困难。1)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气象、农业两个部门需一同进行农田气象调研工作,一同研发抵御各种灾害的可行技术,并将技术传授给家庭农场。2)提供农机作业服务。政府应鼓励农机公司为农村基层提供农机租赁及销售服务,并对购买、租赁农机的家庭农场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3)提供病虫害防治服务。例如山东省2015年颁布《山东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构建了专业化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体系,并深入农村基层进行病虫害防治示范活动。4)提供水利服务。改造升级水利建设,为家庭农场提供优质的服务。我国鼓励多元主体加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国有土地出让所获收益的10%支持农田水利建设。2020年,山东省预计将建成有灌溉设施及水源依托的农田566.67万公顷。

3.4 建立健全保险和担保体系

3.4.1 引导、健全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农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严重影响了家庭农场发展和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投资者畏惧风险,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引进技术就有后顾之忧。因此,必须由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专项保险及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设立。有农业保险的坚强后盾,才能实现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6]。

3.4.2 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

当下,多数担保公司针对家庭农场的担保仅占极小比重,无法满足家庭农场的需求,在开展农业担保业务时,需政府给予扶持。可采取财政出资、合作出资手段,创立农业担保公司,重点服务于家庭农场的农业担保,可引导优势突出的家庭农场进行信用合作,同时也有助于相关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3.4.3 党和国家政策保障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2019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提出,发展农作物保险、主要畜产品保险、重要“菜篮子”品种保险和森林保险,推广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渔业、制种等保险品种,推进价格保险、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鼓励地方建立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建立第三方灾害损失评估、政府监督理赔机制,确保受灾农户及时足额得到赔付。

参考文献:

[1] 王贻术.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2] 林雪梅.家庭农场经营的组织困境与制度消解[J].管理世界,2014(2):176-177.

[3] 王春来.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1):43-48.

[4] 赵蕊,孙朝阳,刘敏,等.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波特钻石模型[J].现代农业科技,2016(13):307-308.

[5] 张翊.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途径分析[J].农业经济,2017(4):22-23.

[6] 范彦楠,孙玉娟.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49-52.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王金河

可持续发展农场农业经济论文 篇3:

我国家庭农场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近年来,家庭农场已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农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家庭农场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使小农户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提高他们在城镇生活的稳定性,加快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中国农业;家庭农场;政策支持体系;

一、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我国的家庭农场不仅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关,而且还与金融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关。关于家庭农场的发展进程正在加速,但是农业产业资源管理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调整。目前,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和管理正在从各种各样的低水平模式逐步转变为高度集约化水平,生产和经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的主要地位正逐渐向活跃状态转变,市场的主要地位日益清晰,这为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二、家庭农场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一)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难以实现

研究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绕不开“规模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新古典经济学主张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规模经济衡量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就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应成为企业的最优规模选择。关于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适度”标准一直存在争议。鉴于我国各地农业经营条件、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适度”的范围也不尽相同[2]。

(二)土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后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尚不健全,针对农村土地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有所不足,农地产权制度管理不够清晰,还存在流转信息不通畅、缺少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所和仲裁机构等问题。另外,土地流转契约风险较大。现实中农地市场并不是完善的,农地流转契约也很难达到合意的效果。农地转入方和转出方达成契约之前尽管有多次博弈,但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签订后的契约仍存在风险。

(三)融资困难是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长期难题

农业发展由于其自身属性的影响而长期受到资金困扰。家庭农场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尽管政府和金融机构出台了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支持政策,但是贷款难的问题在根本上仍未得以解决,最终没有达到政策制定之时的预期效果。难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贷款难度较大,贷款程序繁琐,贷款额度低、期限短[3]。

(四)农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现实中,由于农场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不少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后,还要进行土地平整、打井修渠、接电铺路,投入的前期费用很大,但后期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较大,基础设施极易遭到破坏,导致农户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后期收益持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五)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精准度不够

尽管2013年以后,多数省份出台了扶持或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但很多文件都是相互借鉴,围绕财政支持有关政策措施大同小异,因地制宜措施较少,仅有的涉及财政支持政策也较多包含在其他“扶持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相关文件中。总体而言,指向性不够精准,措施力度也难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此外,已经出台的支持政策有些在具体执行层面缺乏具体的可行性细则,落实较难。

三、家庭农场制度创新

(一)完善土地利用制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政策指导

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土地永久使用权界定不够清楚,造成土地经营的短期行为,无法从根本上保障生态环境建设。要实现生态功能的良性循环,就要完善相应的土地产权制度。一是要明确土地权利,确保农场主对农场土地的永久经营使用权,以便能够对农场经营生产进行扩大投资和环境开发治理。二是提高土地的流转水平,通过市场机制,按照置换、合并的方式,达到土地集中成片,盘活土地经营权。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积极支持发展多种模式的家庭农产实践,从财政、金融、税收、用地、保险等方面给与政策支持,创造便利条件,同时这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要[4]。

(二)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机制

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协调农场生产活动与农业环境保护间的一种制度安排,意在通过经济手段调整相关利益格局,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一个完整的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农场生态补偿责任确立机制,明确家庭农场生态补偿主体,即界定补偿责任及怎样承担;二是家庭农场生态补偿对象确立机制,明确家庭农场补偿范围,即对谁作出补偿;三是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标准确定和方式选择机制,即明确补偿多少及如何补偿。在家庭农场生态补偿行为中,政府、农场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农场与农户均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相互联系且互相影响。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可以缩小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为不同领域开展生态补偿研究提供实践借鉴意义,进而为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价值[5]。

(三)创新财政政策,提升财政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而构建以农户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在于家庭农场。按照国际经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都采用了财政政策来支持本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实践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我国一种新的农业产业组织形态,发展同样需要财政支持。第一,提升财政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效果。家庭农场的规模和产出是保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此要积极调动家庭农场经营农户的积极性,根据家庭农场生命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给予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第二,明确财政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发展重点。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最终为家庭农场长期发展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公益性与经营性互融互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和内容。逐步完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咨询、土地中介等方面的服务功能。第三,创新财政支持家庭农场发展方式。跟踪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新模式,推进家庭农场与其他主体共同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6]。

结语

作为发端于传统家庭农户基础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萌芽和成长肩负着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扮演着保障国家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重要角色。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职雨地,董艳,李小敏.创新实践多措并举强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J].河南农业,2020(04):5.

[2]王睿博.关于家庭农场的可行性分析及发展建议[J].农家参谋,2020(03):12.

[3]汪汇源.家庭农场发展经验的国际借鉴及中国家庭农场发展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01):20-25.

[4]高若辰.中國家庭农场的优缺点分析及发展对策探索[J].南方农机,2020,51(02):70-72.

[5]范明.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2020(02):101+103.

[6]肖化柱,刘添柱,邓玲.“三位一体”家庭农场制度探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9(12):81-84.

作者简介:

龚海生,男,天津,天津市蓟州区良种繁殖场 。

作者:龚海生?张淑杰

上一篇: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