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论文

2022-04-15

摘要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和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和规范的方法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论文 篇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摘要:“卓越计划”要求参与专业和所在学校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文章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论述为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在学生生源、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和学校政策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卓越计划;教学质量;质量保障体系

“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2009年12月教育部正式将“卓越计划”列入2010年教育部重点工作,这是我国开始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信号。2010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高校参与“卓越计划”,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卓越计划”全国第二批试点高校。笔者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卓越计划”,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1.学生生源质量保障

“卓越计划”鼓励学生来源的多样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两种方式选拔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一是在高考招生计划中单列“卓越工程师”班招生,根据学生的志愿和高考成绩择优录取;二是从在校本科生中选拔,遴选数理基础好、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科技活动或工程实践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拔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了解“卓越计划”后,自主报名,通过笔试、面试后,才能人选试点班。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采用单独编班的方式,每届招收2个班,每个班30人。试点班学生数量坚持控制规模、适度流动、严进严出的原则。对试点班学生因材施教,通过警示手段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培养,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试点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出现学籍警示、考试违规、不服从企业管理规定并造成恶劣影响、难以适应“卓越计划”的要求等情况时,将被取消试点资格,转入非试点的相应专业继续学习。对学生在试点专业学习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和学分,我们将根据所修课程在非试点专业的相关性和要求,通过课程学分替代予以解决。

2.师资队伍质量保障

“卓越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制订各类奖励政策,选派优秀教师担任试点班的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优先聘任有丰富工程经历的专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对没有工程经历或工程经历较少的专职教师,学校将创造条件,派遣其参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这样,教师得以更新工程知识,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在学生的企业学习阶段,学校将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从企业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担任试点班的专业兼职教师,他们既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又承担企业课程或实践项目的主讲或指导工作,还担任本科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

3.课程教学质量保障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1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高等学校保证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培养质量上追求卓越,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依据上述思想,课程体系的设置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环节。

学习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工程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程序设计基础与问题描述、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工作后职业能力的提高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将为学生学习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及交叉运用,顺利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保障试点班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中,实践环节被分为基础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践环节。基础实践环节包括综合性实验、企业认知实训和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侧重计算机基本操作、个人软件开发等技术与技能方面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具体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企业项目实训、企业项目综合开发和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尤其是到企业学习和现场实践,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综合开发,在项目中承担研究、设计和管理等角色,培养了自身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适应环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对企业产品、工艺、技术及设备的使用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我们将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等环节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性学习,意在培养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潜能的拔尖学生。

3.2教材建设成果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得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选用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精品课程组编写的教材,并计划联系其他院校教师、企业工程师一起参与编写并出版卓越工程师培养系列教材。现已出版《ARM DS-5使用指南》《Flash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离散数学》等,计划明年出版《Unity 3D虚拟现实设计》《OpenGL 3D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等。教材建设全面覆盖专业课,主要涉及软件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两个方向。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尽量选用企业产品开发实例,采用任务驱动型编写模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介绍。

3.3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变目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大胆采用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新方法,如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探索性实验、课外科技制作、教师组织研讨课等。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实验室授课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地传授教学内容,通过边学边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3.4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从以试卷考试为主,改为以评价工程设计或综合项目开发为主的考核方式,从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逐步向运用能力转变。考核的重点包括问题的准确表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设计能力、项目的最终设计成果等。学生通过答辩展示项目成果获得实践环节的考核成绩。

4.政策保障

“卓越计划”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

4.1学生管理

试点班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为每个班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一名班主任,每五名学生配备一名学业导师。试点班实行双导师制,即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原则上从一年级开始为每个学生配备学业导师,负责学生专业教育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对具体科学研究项目、工程实践项目等提供指导。从三年级开始,学院为每个学生配备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指导工作。由企业导师和学业导师共同确定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选题,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并参加校企共同组织的毕业设计答辩。

4.2教学管理

1)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突出实践教学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基础实践环节要求一人一题,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并参加答辩,评审组对此进行评价。综合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按组完成,每组5-10人,由教师指导,组内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较大的综合性工程项目。考核方式采用小组内的项目经理打分和指导教师综合评价的方式。

2)构建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

企业直接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重点负责企业实习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指导、教学管理等,保证企业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吉祥腾达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由校企双方组成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构建了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与管理的教学管理机制。

3)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和检查。

试点班学生80%以上的毕业设计题目为结合本专业的、主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横向项目,题目突出设计性和综合性,毕业设计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独立科研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为4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即学生一进入企业学习就可进行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指导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检查和论文答辩。

4.3学籍管理

对试点班的学生按校内学习阶段和校外学习阶段建立学籍管理机制,校内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措施基本不变,学校负责学生档案的建立、资格认定、成绩登记、学位评定、证书发放等工作。企业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由学校联合企业兼职档案员建立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制定考核标准,进行成绩考评和登录工作。学生在企业完成学习后,由企业将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有关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成绩等转至学校。校内和企业学籍档案一起构成学生大学期间的完整学籍档案。

4.4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卓越计划”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为加大工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应尽快形成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制定有效的人事制度和政策,支持、鼓励和保证现有专职教师到企业获得足够的工程实践经历,具体有以下措施。

1)加大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的引进力度。

学院主动与IT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联系,希望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能将他们的最新技术一并带入学院。学院将根据相关政策在工资、绩效、住房补助、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给予高级工程师良好待遇。另外,设立“企业教师”岗位,制定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参与教学并指导工程实践、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等。

2)建立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的激励机制。

激励政策包括教师挂职或顶岗工作期间的工作计入年度工作量考核,并支付相应的绩效工资、教师往返企业的差旅费以及必要的岗位工资。

3)制定鼓励专职教师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制度。

学校制定政策,在重视学术水平高的纵向项目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实际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实施卓越计划的专职教师进行业绩考核、职称晋升时,横向项目享受与纵向项目同样的待遇。

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教师,学校将最终以他们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研究、知识产权、专利发明、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作为满足“卓越计划”要求和晋升职称的主要考核与评价指标,不再仅仅侧重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

4.5经费投入

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要为本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参与专业的经费投入,资助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

为促进参与“卓越计划”专业的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试点专业按省教育厅资助经费的1:1配套下拨资助经费,即每个专业每年可获得教育厅20万拨款和学校20万配套资金,共计40万元,主要用于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开支。学校还为每个专业的试点班按每个班每年2万元的标准给予资助,用于聘请导师、班主任及相关管理工作开支。学校适当提高了承担试点班教学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系数,按普通班的1.5倍核算教学工作量。学校的师资培训经费向试点班专职教师倾斜,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政策也向试点班倾斜,同时学生实习费用在原有基础上每人增加2000元,以补充在企业实习的费用支出。

5.结语

为切实推进“卓越计划”,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有序地推进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选拔对科技活动或工程实践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培养;其次,培养、引进和外聘一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素质工程专家;第三,改革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评价方式,紧密结合企业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后,为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学校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实施“卓越计划”以来,试点班的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项目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均比普通班高,参与国家创新性实践项目和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的人数比例也明显高于普通班。工程实践型师资力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青年教师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能力明显加强,学院与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如何提高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成本,以及如何将试点班的经验应用到普通班,让更多的学生从教学改革中受益。

(编辑:彭远红)

作者:陈智勇 钟艳如 董荣胜 文益民

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论文 篇2:

基于动态质量功能展开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控制模型

摘 要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和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和规范的方法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深入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和质量保障要求,构建基于动态质量功能展开(DQFD,Dynamic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保障控制模型,将质量需求以及来自社会、学生和各种监控活动的反馈信息逐层内化到质量规划和设计、保障要素规划和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动态质量功能展开(DQFD);质量控制

training are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and need the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methods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decision support.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common standard and quality assurance requirements of outstanding (DQFD) engineers training and con-structs a quality assurance control model based on dynamic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theory. By mapp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from

society, students and various monitor procedures into all links of plan

and design of quality and assurance factors, the proposed model can

achiev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Key words outstanding engineer; dynamic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DQFD); quality control

1 前言

卓越工程師培养质量是“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的标志,是“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1]。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差距需要通过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完善予以消除,从而达到“卓越计划”学校专业质量目标和标准;而且,既定的质量目标和标准必将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竞争的需要[2]。因此,持续改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是“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必须始终坚持的长期重要任务。

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需要来自于对社会、学生以及各种渠道的监控所获取的各种信息的反馈。因此,建立规范和标准化的反馈控制机制,使得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和保障要素规划、设计以及教学活动实施过程能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对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质量控制模型设计

模型 质量功能展开(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

ment)是在企业产品设计和制造活动实践经验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将客户的需求转变成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特征,进而获取产生这些产品或服务的控制策略。动态QFD能够将社会需求动态地转化为内部的质量控制需求[3]。如图1所示,根据动态QFD原理,模型包括顾客屋、质量设计屋、要素规划屋和要素设计屋4个部分。

顾客屋 社会对学校“卓越计划”培养的毕业学生的满意度反映了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差距。首先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顾客屋,将社会对卓越人才的满意度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需求及其变化及时地传递给实施卓越计划的各参与组织、人员和机构,确定质量规划目标。图2给出通过一系列定量评估获取质量规划目标的流程。该流程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需求分析作为出发点。“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是引导参与高校开展工程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要求、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衡量和评价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文件[4]。

质量需求分析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标准体系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用标准是国家对各行各业各种类型卓越工程师培养从宏观上提出的基本质量要求,能够用于不同参与高校各试点专业之间人才培养质量的比较和分析。根据图2,社会质量需求重要度和满意度评价以通用标准的质量要求作为评价指标,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参照行业标准并展开到不同层次,体现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学校标准是各个学校以通用标准为指导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的校内各个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可落实、可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用以确定目标质量和差异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特色和个性化需求。社会质量需求重要度反映各质量需求要素在社会中的重要程度差异,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专家打分得到。

社会满意度主要体现社会对学校培养的卓越毕业生的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5-6]。SERVQUAL方法是一种多变量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测度方法,其核心是“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即服务质量取决于用户所感知的服务水平与用户所期望的服务水平之间的差别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适度调整和修改SERVQUAL方法的质量维度以满足评估需求,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标准需求作为期望质量水平,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广泛收集社会对毕业生在各质量需求指标上感知的质量水平,获取毕业生在各质量指标上的差距。

QFD模型中的竞争性评估是在自身和同行之间的比较分析。通过评估本校卓越班学生在各质量需求指标方面的水平并和“卓越计划”参与高校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获取到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明确学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根据竞争性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评价结果,参考行业和学校标准的专门质量需求,确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质量水平,则各质量需求指标的质量水平提高率=目标质量水平/本校学生质量水平。

差异化评估是根据学校的特色、优势和专门质量需求评估学校在各质量需求指标培养中的差异性,即各质量需求指标是否成为学校培养的重点。

最终,学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各质量需求指标的重要程度由社会质量需求重要度、质量水平提高率和差异化水平3个因素共同确定,可以由如下式子计算绝对重要度的分值:

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需求重要度=社会质量需求重要度×质量水平提高率×差异化水平

可以进一步计算相对重要度,作为质量规划的目标。质量规划过程能够使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满意度并结合本校特点和优势确定和调整质量需求培养的重点方向。

质量设计屋 质量设计屋的两个维度分别为质量规划目标(各质量指标重要度)和学校卓越教育服务质量维度。服务质量维度是面向学生的,便于反馈学生对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评价。该评价也可以应用SERVQUAL方法。服务质量维度可以参考相关研究(如文献[7]),通过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确定。

服务质量设计矩阵给出每个质量需求指标和服务质量维度之间的相关度和质量规划矩阵输出的质量需求指标的相对重要度,以此得出每个服务质量维度的重要度。相关度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需求内化为学校的卓越培养服务要求。设由质量规划得到的质量需求指标i的相对重要度为ri, 质量需求指标i与服务质量维度j之间的相关度为aij,則服务质量维度j的重要度为kj=∑i(ri×aij)。

同样的,根据竞争性评估和学生满意度,综合评定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各服务质量维度设计的目标水平。

要素规划屋 要素规划屋的两个维度分别是质量设计屋的服务质量维度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要素。该规划屋将学生感知的服务质量维度进一步内化为学校可配置和执行的质量保障要素。

根据文献[1]中给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教学资源的配置,即教学资源要素,包括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行业企业合作、国际交流和各种基础支持条件;

2)卓越工程师培养所需的政策、机制、组织和人力资源等管理方面,即教学管理要素,包括学校质量标准、相关组织机构、校内外保障主体和各种保障运行机制。

保障要素规划矩阵给出质量设计屋输出的每个服务质量维度的重要度和服务质量维度与质量保障要素之间的相关度。类似可以进行每个质量保障要素的重要度的计算,然后根据竞争性评估确定每一个质量保障要素配置的目标水平。

要素设计屋 在具体实践中,每一个质量保障要素模块都需要进一步细化为多个保障子要素,以保证可控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子要素设计屋是对每一个保障要素模块进行子要素分解,然后在每个模块内进行各子要素的重要度分析和目标水平设计。

3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过程监控

过程监控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核心,关系到质量标准的落实,从而整体上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既定的质量目标和质量保障[1]。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过程监控涉及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对于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活动实施重点监控。对于不同内容和层次的活动可以采用不同的监控方法和手段。在图1所示的模型中,保障子要素实施的重要环节的监控信息反馈回子要素设计模块,实现各教学环节和活动的及时调整和持续改进。

4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发生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和任何层次。图1中社会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评价及其过程监控信息,都是持续改进所依赖的重要的信息反馈,这些信息具有不同的层次,分别来自于学校外部和内部,反馈给不同的质量规划和设计过程,实现不同层次的质量持续改进循环。

5 结语

“卓越计划”培养中的质量保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校内,质量管理和控制涉及校内外广泛的利益相关方。要关联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保障中的所有相关因素和环节,不断改进和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无疑是一个挑战。QFD模型能够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需求演化映射到可实施和配置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保障要素,将多个质量保障环节进行关联和统一,并通过多种定量评估方法实现质量水平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与分析,突出质量优势、特点和质量保障的重点方向。另外,动态的QFD能够将广泛的校内外的各种质量评价和监控信息反馈到质量和保障要素规划、设计和控制过程中,实现质量保障过程的持续改进。

在QFD模型的应用中,可以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法、模糊集方法等增强模型的量化分析能力,增强模型在实践中应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29-45.

[2]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30-46.

[3]Adiano C. Beyond the House of Quality: Dynamic QFD[J].

Benchmarking for Quality Management & Technology,2013,

1(1):25-37.

[4]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3.

[5]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Berry L L, et al.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Retailing,1988,64(1):12-40.

[6]Coulthard L. 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 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research using SERVQU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2004,46(4):479-497.

[7]Tan K C, Kek S W. Service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using an enhanced SERVQUAL approach[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10,10(1):17-24.

作者:肖敏 周由胜 陈龙 罗文俊 董振兴 唐飞

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论文 篇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以长春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中的主要内容(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专业领域、生源与规模、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的建设、国际化培养与政策措施等),以期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长春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艺多学科发展、主要培养基层一线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本科大学。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学校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指导下制定了学校工作方案,并于2011年5月申报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在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等5个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

一、指导思想

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按照“育人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着眼于培养基层一线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目标,站在战略高度和国际视角,小范围、大幅度、多样性地开展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工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工程应用性教育与实际工程的适应性,努力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1.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以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为着力点,以长春工程学院多年积淀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与优势以及行业和社会资源为基础,以学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为依托,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CDIO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经验,通过学校和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合作,统筹规划学校教育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培养造就一批安心基层有作为、发展提高有基础、适应现场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2.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能够探索基层一线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形成有效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基层一线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业考核模式;建立主动适应、自我约束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管理机制;探索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有效途径;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经验,形成长春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办学的鲜明特色,显著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同类高校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三、专业领域

1.专业领域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领域的确定是根据长春工程学院办学定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以及办学优势与特色,结合学校传统专业优势,以长春工程学院特色专业为重点,结合校级试点专业,选择基础好、特色鲜明、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积累丰富,特别是有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良好基础的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专业作为申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这5个专业不仅是吉林省特色专业,而且在东北地区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具有长期依托行业办学的得天独厚条件和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所选专业具有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生源与规模

实施“卓越计划”的每个试点专业学生规模在40人左右,组成途径主要是在招生时实行计划单列,招生宣传时明确试点教学组织要求与有关政策,录取后直接组建试点班级;也可在大学一年级阶段从非试点班级中符合条件的学生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批准转入试点班级。对参加试点班级学习,确属不适应者,或个人提出申请需要转入非试点班学习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

3.培养层次

培养层次主要面向本科层次学生。

四、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着力提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指导实践环节。

1.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1)优先引进具有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人才,特别要加强从企业引进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学校工科专业师资队伍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

(2)制定教师到企业锻炼计划。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培训和轮训,保证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在4年内达到每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

(3)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工科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具备至少2年的工程经历”的规定,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经费和待遇等保证性政策,实施工程实践培训纳入教师年终考核、职务聘任等环节的制度,调动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和顶岗工作,进行工程实践锻炼,自觉丰富工程经历、提高工程能力的积极性。

(4)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科技合作,通过承担和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改造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5)实施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实现教师队伍来源的多样化,每年选拔和组织一批工程教育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到国外相关高校考察和培训,特别到我校与英国西苏格兰等开办的国际合作工程教育的国外高等学校学习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产学合作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聘任企业高管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授和工程教育试点工作组成员。每个试点专业根据企业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特长选择不少于5人的企业教师,主要参与工程师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制定与修订;企业指导教师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并负责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2)邀请大型企业高管作为学校试点专业组织机构负责人和兼职教授。试点专业负责定期邀请相关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企业管理、团队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讲座(报告),每学期讲座(报告)次数不少于3次。

(3)制定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保证与校内教师同酬,学校投入专项经费作为聘请兼职教授及学术交流活动经费。

五、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人才培养(4年制)模式采用“3+1”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其中本科阶段3年为校内培养,进行理论课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参与企业生产、设计、施工、运行等实践,完成基于岗位的项目课程模块、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技能、工程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部分专业课程在企业学习,聘请企业工程师现场讲授,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进行。

六、国际化培养

学校以国际视角、战略眼光思考和创新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开展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合作教育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先进办学经验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提高工程一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水平。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深化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的内涵建设,拓宽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国际视野,努力使“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七、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出发,构建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要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七个系统、八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七个系统”即教学决策系统、教学指挥系统、教学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与诊断系统、教学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教学质量保障系统、舆论宣传系统。这七个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闭环体系。“八位一体”即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考核、教学总结和诊断评价、反馈调控”八个实施环节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形成了教学过程全程监控,并通过及时调节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质量管理体系。

八、政策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和保障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学校与相关企业联合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试点单位成立由企业参与的工作组,具体组织专业试点工作。

2.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拨专款给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必要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企业培养方案实施、教师培训和聘任、学生生均教学附加经费等开支。

3.学生待遇

学校将采取提高试点专业学生奖学金覆盖面及贫困生助学贷款覆盖面、优先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等措施吸引学生加入“卓越计划”教学改革试点班。

4.教学管理

(1)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级学生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等教学管理规章和办法,构建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试点工作目标,及时总结试点工作,推广试点经验。

(2)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的评价检查。

(3)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中期检查和最终验收标准,建立年度检查、中期评价、结束验收的实施质量保障机制。

(4)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奖励办法,对中期评价、后期验收取得成效的试点专业集体给予重点奖励,形成有效的奖励机制。

(5)制定配套的知识、能力、品德教育大纲和考核纲要,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要求。

5.毕业标准

学生学业标准包括两部分,既要达到试点专业全学程最低学业标准要求,又要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在企业学习的最低学业标准。学生在学有余力时可以选修本专业更多的选修课或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全部课程,德、智、体合格,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和在企业学习的最低学分要求,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6.学籍管理

学校制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试点班级与普通班级之间采取动态管理方式,建立学生参加试点专业教育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不适于改革试点的学生可申请转入普通班级继续学习。

7.教师评聘与考核

改革教师评聘、考核和培训制度。建立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的教师考核与评价标准,设立“工程型”教师称号,给予相应的津贴补贴。建立试点专业教师年度考核和评职的优惠制度,确保和调动教师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

九、结语

学校工作方案是从学校工作层面为成功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而制定的具有创新性和体现本校特色的工作计划。其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组织机构、专业领域、培养模式、教师队伍、政策措施、国际化培养等方面内容不仅要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而且要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过程中予以具体落实,并接受评估和检查。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侯丽华

上一篇:成本控制与工程设计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哲学解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