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计划的安全工程论文

2022-04-27

摘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积极参加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实践,本文以长春大学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建设为例,从总体方针、总体路线、具体目标与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研究,期望本研究能为高校各专业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于卓越计划的安全工程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基于卓越计划的安全工程论文 篇1:

安全工程“卓越计划”本科生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供需矛盾与改进

摘要:结合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层次的特点和实际,从知识结构、工程能力、工程素质三方面探讨高校制定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卓越计划”的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得出在知识结构方面高校的人文知识培养远远超过企业的需求,在工程能力方面基本一致,而企业的工程素质需求普遍高出高校的培养现状。为了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顺利实现培养目标,需要高校和企业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入的合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促进和完善“卓越计划”更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卓越计划;安全工程;企业需求

一、绪论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向之一,符合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大的教育和工程实践意义。较之德国、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的工程师教育,我国“卓越计划”启动较晚,面临和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探索适应我国的工程教育,减少学校培养人才和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还处在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阶段,在此过程中遇到了较多阻力,具体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企业需求不适应;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学生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掌握得不牢固;缺少综合的培训实践基地,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等。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体系,造就出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研究了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供求关系的共同点和矛盾之处,以便培养出更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与企业需求调查分析

依据“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即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毕业时应符合的11条通用标准,从知识结构、工程能力、工程素质三方面制定了符合学校和企业的调查问卷。由于“卓越计划”刚实施不久,目前的毕业生较少,而企业对于“卓越计划”的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要和认可都还在探索阶段,因此调查问卷的结果是基于工程实践需要的理性分析和工程实践基础制定。依据统计的高校教师和“卓越计划”三年级学生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反馈回来的答案进行分析,综合比较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别。

1.知识结构研究。①人文知识分析。人文知识是工程师基本素养的体现,通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学、历史、法律、心理学等为基础的调查可知,就心理学而言,企业较高校高出69%,说明企业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知识的掌握,换言之,高校对学生心理知识的培养,远远没有达到企业的需求,因此应当更加注重此部分知识的掌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知识的教育,学校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企业的认同;法律方面企业超过学校22%。由此可知,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和关怀的培养,企业更多的是倾向于实用性、适用性。

②基础专业知识分析。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涉及各个领域,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的范围非常广泛。经调查统计显示,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基本平衡,各项比重基本相当,学校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基本一致(见图2)。其中程序编制、爆破安全技术在供需上存在不一致现象,说明企业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性知识的掌握。

2.工程能力研究。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更加注重的是理論和技术的培养,而企业主要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交能力。显然,专业技能成为大多数企业招聘员工的重要标准之一,专业技能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大学生应该认识到专业技能对自己的重要性,通过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提高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让自己处在不败之地。随着现代企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专业技能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强弱,辨别问题的敏锐力,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品行道德的优劣等,都是新时期大学生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从学校和企业分别表现出的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师(本科)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需求来看,可以看出学校比较重视基本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而企业最为看重的是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和心理品质等,需要实干人才。

3.工程素质研究。由于工程素质的展现需要时间的考验,目前毕业的“卓越学生”的素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调查表的统计分析知,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非常重视,对所有素质的认同度都在50%以上,但企业明显高于这一比例,说明企业更迫切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专家,这一点上高校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达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可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仅需要在高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办好事情的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企业人才需求导向对于“卓越计划”也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各自吸取对方的优点,为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工程师献上一份力量。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高校联合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第一,企业要对人才的引进提出侧重点,有利于形成本企业的人才特色,给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指明方向,减少高校培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更好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第二,建立人才在企业的再次培养机制,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每个人擅长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对他们再次进行培训。第三,企业主动联合高校,培养专门人才。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企业可以主动向高校提出自己的需求,这不仅解决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对大学生的继续培养减少了成本。

三、校、企改进

需要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师的企业一般是国企、大型企业,为了更好地应用人才,企业应转变自身角色,从被动接收已经毕业的学生转变为主动联合高校一起培养需要的人才,做到量身定制。这样的融合是对双方都有利,企业方面有学校为其培养人才,省钱省力效果还好;高校方面由于获得了企业的支持,培养学生不再是盲目的,而是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这样毕业的学生才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具体做法是:

1.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标准。培养标准的制定根据学校和企业的特点,以高校为主、企业为辅。培养标准的提出,一方面要符合卓越工程师的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另一方面学校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制定培养标准,然后联合企业的力量把标准细化,而且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特别方向,做到操作性高,实用性强,接受性快,各个课程和教学环节紧密衔接,以便更好地制定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培养标准。

2.加强校、企理论和实践的合作。首先学校要重视基础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然后企业配合学校开展相应的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校企雙方要多构建不同的培养平台,比如学校可以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国际联合合作机制等。学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国内的企事业单位,还要积极和国外的有实施“卓越计划”成功经验的学校开展联合培养。学习和分析国外学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成果,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学校的培养方案,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3.改善师资队伍构成。学校要合理配置师资队伍,要求授课的老师具备相应的工程背景和专业的技术能力,并且任课老师还要通过学校的公开遴选来确定。另外引进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校外教师,每学期给学生讲企业或者是社会正在发生的变革,使学生的理论更好地联系社会。

4.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与实际工程问题密不可分,应回归工程问题,体现出企业的需求。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一要强调科学基础的重要性,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尝试把更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改变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态度,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第二由单一的本校培养发展为校校、校企联合培养。学校可以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为企业提供所需要人才,企业也要为高校提供必要的实习场所。各个学校之间经常进行培养方案的交流,逐渐提高对卓越工程师的标准的认识。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和关怀的培养,企业更多的是倾向于实用性、适用性。

2.高校培养的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师还停留在通才的水平,还未能真正实现“卓越”的跨越。

3.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师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和工作,但是企业也可以从自身的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联合高校共同培养符合本行业需要的人才。

4.通过加强校企理论和实践的合作、改善师资队伍构成、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合理的培养机制,这将有利于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永生.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5-18.

[2]胡洋,朱锴,朱建芳.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12):67-69.

[3]刘国兴,马辉,李季.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回顾分析[C].第27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暨第9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华北科技学院,2015:361-365.

[4]张晓报.我国“985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与反思——基于课程的考察[J].高等教育管理,2013,7(6):24-30.

[5]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在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6]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10-112.

[7]徐新成,朱建军,赵春锋,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训练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23-226.

[8]朱锴,朱建芳,张跃兵.坚持安全科技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C].第27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暨第9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华北科技学院,2015:235-238.

[9]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79

[10]唐勇奇,黄绍平,刘国繁.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2012,(12):71-74.

作者:韦善阳 张松峰 韦负 覃杏湘 郑功勋

基于卓越计划的安全工程论文 篇2: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案的研究

摘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积极参加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实践,本文以长春大学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建设为例,从总体方针、总体路线、具体目标与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研究,期望本研究能为高校各专业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为贯彻习近平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论述,长春大学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将立足东北经济建设开展网络前沿交叉技术研究,打破学科边界、专业边界,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探索书院制模式,建设学习生活社区,注重环境浸润熏陶,加强师生心灵沟通,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该基地将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培养、国际化办学、人才培养的创新,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重要基地。本文将对该实验基地的建设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1 总体方针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东北经济建设,学生为本,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融合新工科理念,体现特色发展;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综合素养、促进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科学选拔培养一批计算机专业拔尖人才,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推动并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基地按照“三重一化”即重学科基础、重科研训练、重个性培养和加强国际化的培养的工作思路,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广扎实的理工基础与某一实际领域系统的专业知识,注重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探索把促进交叉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拔尖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力求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努力为学生建构“底宽顶尖”的金字塔型知识结构。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交叉科学领域的前沿系统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在实际相关领域做出创造性贡献,逐步跻身于国内外一流计算机科学与交叉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队伍。

2 总体路线

围绕计算机学院现有的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与国家一流(网络工程)专业,结合学院四项特色育人工程建立科学有效的二级拔尖人才选拔机制;基于OBE理念构建O2O监督平台,形成完善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闭环反馈改进机制;依托“吉林省校园安全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高校材料设计与量子模拟”和“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三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实现拔尖人才培养;实施“双引双送计划”,打造多层次育人梯队;深化国内国际合作,构建高校企业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创新学习方式,探索书院制模式,建设学习生活社区,注重环境浸润熏陶,加强师生心灵沟通,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

3 具体目标与实施方案

?目标1:专家引领。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学术专家、企业专家参与拔尖人才培养。

方案1:深入实施导师制,打造多层次学科及育人梯队。坚持以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组建高水平学科团队带动专业发展,形成由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构成的五层人才梯队模式。设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

方案2:实施“双引计划”完善导师结构。即同时引进学术专家与企业专家。特别是邀请国外一流教授来我校授课或短期学术讲座。现已柔性引进北京大学知名教授1名作为学科领军人才,3名企业高级工程师为高级顾问。

方案3:实施“双送计划”提升水平。遴选实验基地优秀学生跟随基地聘请的学术专家进入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接受大师言传身教和环境熏陶,接触科学技术研究前沿;每年选送部分实践能力强的拔尖学生跟随基地聘请的企业专家到企业实践锻炼。

?目标2:科学选才鉴才。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形成完善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闭环反馈改进机制。

方案1:建立科学有效的二级拔尖人才选拔机制。

一级选拔:第二学期结束后筛选一批成绩优秀与综合表现突出的学生加入学院实施的“十万行代码育人工程”“ 卓越工程师孵化工程”两项特色育人工程培训项目中,周期为一个学期;二级选拔:遴选在两项特色育人工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作为拔尖人才培养对象。

方案2:人才培养周期设定为第四学期-第七学期,共四个阶段。一二阶段为基础培养周期: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掌握从事科研创新的方法与途径;三四阶段为进阶培养周期:目标是培养学生实现自主创新。

方案3:闭环反馈改进机制与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相结合,实现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基于OBE理念构建闭环反馈改进机制:个性化阶段目标设定->阶段性成果产出->阶段目标完成度分析->目标优化,形成完善的拔尖人才培养闭环模式。

以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创新(科研)成果产出作为阶段性人才培养成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在各阶段末,由学院组织5名以上校内外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听取学生汇报,进行点评辅导,为每位学生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同时进行阶段性目标达成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不适应培养模式的学生退出“计划”。

?目标3:创新学习方式。深入探索書院制模式,文理双导师制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

方案1:基地积极探索书院制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依托“团风书院”探索新时代书院制,发挥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汇古今中外于一处,融浸、养、熏、育为一体,化学问探究和人格养成于一身;建设学习生活社区,注重环境浸润熏陶,加强师生心灵沟通,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

方案2:注重个性化培养,实施双向选择导师制。学生参与导师负责的科研项目,研究方向多元化,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多维能力;创设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和机制,提高学习成效。

方案3:文理相辅,全面发展。聘请文学、社会学、哲学等专家作为文化导师。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实践、知民情、懂国情,从经典著作和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养分,获取精神力量,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目标4:促进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探索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学科边界、专业边界,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动知识体系更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方案——整体思路:

依托“吉林省校园安全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高校材料设计与量子模拟”“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和“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四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实现拔尖人才培养。

方案——优势基础:

长春大学是文理交融的学府,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独有办学特色。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规模最大、层次最高、门类最全,建校历程最久,特殊教育特征最明显,最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学府;长春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被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确立为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萨满文化”重点研究基地;长春大学是东北三省最早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始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高校,构建了东三省第一个实际远程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拥有吉林省第一个网络空间安全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国家一流高水平专业-网络工程专业。

方案——培养举措:

依托“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围绕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事业开展残疾人群智能网络支撑技术研究,实现计算机与残障康复技术交叉领域拔尖人才培养;

依托“萨满文化”重点研究基地和“吉林省校园安全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开展网络文化安全技术研究,实现计算机与国学文化交叉领域拔尖人才培养;

依托“吉林省高校材料设计与量子模拟”省级重点实验室,围绕东三省首个量子密钥分发远程通信网络开展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研究,实现计算机与量子物理交叉领域拔尖人才培养。

?目标5:深化国际合作,构建高校企业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方案1:制定实验基地国际交流合作计划,全面提升计算机与交叉学科群的国际交流水平。力争与国内、国际一流大学的计算机学科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注重展开“互派师生与合作研究”等项目,推动计算机学科在教学和科研等领方面与国际规范全面接轨,提升本学科的办学层次。

方案2:采用线上方式与国内外一流院所合作共建计算机与交叉科学研究教师团队,搭建线上计算机与交叉科学研究平台。鼓励“项目合作”研究模式,计算机学科教师与校内优势学科和国内外一流院所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以“大项目”带动汇聚发展,推动交叉学科团队融合,促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创建优良的实践条件,着力建设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方案3:主动向一流院所学习、联合制定培养方案,邀请一流院所和知名企业参与拔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实验基地学生能够走进双一流院校和研究所的课堂。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水平的研究员走进长春大学课堂,为实验基地学生上课或开设学术专题讲座。

方案4:为实验基地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交流、科研训练场所。学生可以通过远程交互视频系统参与合作院所的学术活动,优先推荐到知名企业实习或就业。

方案5:学校特设实验基地专项奖学金。对每位参与计算机与交叉科学研究领域的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的学生给予资金资助和师资的特别扶持。

4 结束语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论述,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本文对高校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期望本研究能为高校各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朱成康.比较研究视角下的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58-62.

[2] 贾绍华,侯雪筠,段莹.“双一流”下地方高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哈爾滨商业大学英才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2):78-80.

[3] 童宏亮.天津高校“科技拔尖人才培养”项目运行机制特色、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学刊,2019(23):107-111.

【通联编辑:李雅琪】

作者:吴佳楠 夏雪飞

基于卓越计划的安全工程论文 篇3:

卓越安全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摘 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本文作者针对“卓越计划”的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企业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从构建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企业培养方案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师资配备等方面介绍了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构建煤矿特色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在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校企联合、工学交替、工程实践改革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安全工程师 企业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参与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校方案分为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河南理工大学的培养标准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安全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该专业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具有安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重点适用于煤矿,兼顾其他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培养方案又由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组成。

曾有学者利用北京、西安、兰州与大庆四个城市的电力、铁路与石化三个行业的近千名工程师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工程师的教育收益率,结果发现工程师的教育收益率仅为3.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71%[1],上述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关键是因为工程师的成长严重依赖的是第一线的工程经验,而非学校教育,这就使得工作经验对于工程师收入的影响远远超出教育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工程实践培养,作为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员,我们参与了“卓越计划”制订的全过程,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计划的若干意见”[2],以及“卓越计划”通用标准[32]和行业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制订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企业培养方案。本文就制订企业培养方案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作简要总结。

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与矿山企业共同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为本专业教师和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委员会的职能是研讨并提出毕业生能力要求;审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并适时提出改进建议;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成员)单位应提供一定数量的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的教学活动,提供实践条件开展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培养目标

了解企业运行与管理模式,了解并掌握煤矿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及工程、矿山抢险与救灾决策运行的完整过程。培养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参与矿山安全工程项目研发、管理和工程实施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和职业道德。

三、培养标准

1.实践认知能力

通过企业实践和学习,能够将校内所学到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融会贯通,深刻理解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关系。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初步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上升到科学理论,反过来指导工程实践。熟悉和适应实习煤炭企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养成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工程实践能力

经过安全工程集中实践性环节的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在现场进行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矿井通风阻力测定、通风机性能测试、通风系统优化等单向工程的编制和设计等,能够用于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参与编制矿井生产计划和进度,参与计划实施和项目管理,受到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全面训练,基本具备独立工作能力。

3.信息获取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矿井生产计划、报告、通风报表、进度等生产技术文件和资料,以及现场交流等途径,获取生产技术信息和资料,并能够进行分类、提炼、整理和总结,为矿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意见和整改措施。

在企业培养阶段中发现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并能够自主学习。

4.沟通交流能力

在实习矿井现有体制下,实习期间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事,通过与企业有关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的书面和口头交流,养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能够用口头或书面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参与矿井项目招、投标书、可行性分析报告、专题报告等文件的编写工作,具有工程技术文件的编纂能力。

5.职业道德、事业心和责任感

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养成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习惯,形成照章办事的良好作风,恪守职业道德。正确理解矿井开发与经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四、培养计划

河南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用型安全工程师按“3+1”培养模式,学生在煤矿企业实习时间为1年,分两个学期进行,每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如表1和表2所示。

五、师资配备

目前学校已经与实习基地签订合作关系,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一支适合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4]

1.对于校内专职教师队伍,以提高其实践能力为核心进行培养。培养的重点是缺乏工程实践和科研经验的35岁以下青年教师,培养方式结合“河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实践提高管理办法”的实施,规定青年教师至少有半年的时间在企业实践锻炼,并同时协助企业完成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管理工作。

2.对于外聘兼职教师,重点提高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能力。

3.外聘教师主要来自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平能化集团和郑州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集团公司所属的大型矿井,长期从事煤炭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级工程师,以及省内外专家和教授等。

4.外聘教师主要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的讲授。

5.外聘教师原则上是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外聘教师的待遇按照其实际工作量发放补贴,由学院、学校人事处和企业劳资部门联合考核。

6.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的教学由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六、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强化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教改项目。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以构建应用型煤矿特色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为目标,对企业培养方案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必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我校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亮,李曼丽.对工程师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调查数据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7-42.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2010.6.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4]唐勇奇,黄绍平等.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2010,12:71-7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张攀 袁东升 杨明

上一篇:基于工程造价的建筑结构论文下一篇:关于企业管理的人力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