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园林专业论文

2022-07-03

摘要以许昌学院为例,在“卓越风景园林师”培养的背景下,探讨风景园林的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管理、条件支撑等方面内容,使风景园林教育和社会实际、地方特色等相联系,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卓越工程师园林专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卓越工程师园林专业论文 篇1: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初探

[摘 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卓越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园林专业为例,分析目前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提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园林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突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工业界,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的多结构多层次的高质量工程人才。不同类型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根据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不同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把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转变为工程教育强国。[1]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的总称。[2]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体现教育理念、实践教育理论、传输教学内容、实现教育目的。[3]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的体系。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等。

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传心授、教材印刷、电子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多个发展阶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高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一、目前园林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园林专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林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园林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进入园林绿化的很多领域工作。但是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园林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

首先,很多农林高校的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较为落后。1998年大学扩招后,园林专业的招生数量大幅上升,到目前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而师资却相对缺乏,几个班一起上理论课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难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单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并不鲜见。由于教学资源的紧缺,实践课中教师演示实验的比例较高,学生动手的机会相对缺乏,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弱,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另外,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工程知识和技能相对缺乏。朱祥明[4]认为国内高校培养的园林毕业生只能做设计院的实习生,把培养学生工程知识的任务留给了社会,而国外高校则培养出能独立工作的成熟的专业人员。

其次,对教学手段的改革不够重视。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3D打印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在园林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墨守成规,以为将板书教学形式变成多媒体教学形式就够了,缺乏对新的教学手段的探索,这显然不利于调动新生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可能与学校的重视不够以及激励政策不足有关。

二、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园林专业课程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理论课、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毕业生产实习、毕业参观实习、毕业设计等。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一定要避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单纯介绍枯燥的理论,而应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我们在园林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只进行生态学的原理的介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掌握程度均较差,但是教师在讲授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的案例时,学生的理解程度有了较大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邀请各方人员,特别是企业中的设计师、工程师参与教学,精心制作案例,使案例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

第二,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多提问,多追问,多启发。许多青年教师对这一教学方法不够重视,只知道自说自话,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议青年教师在教案设计时对每节课的问题进行构思和设计。

第三,教师以科研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同时也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生源。例如要求学生查阅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制作成幻灯片,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讲解他们对于该问题的理解以及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通过讨论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参与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方法,例如在设计图讲评时,教师先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与教师看问题的角度的差异,进而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第五,将课内训练与课外竞赛相结合。园林专业学生有很多机会进行各种专业的比赛,例如园冶杯毕业设计竞赛、艾景杯设计竞赛,等等。专业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竞赛,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

第一,教师应该更加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掘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虽然园林专业大多数理论课程都已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是却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课件制作粗糙,文字过多,这样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建议教师之间应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交流,资深教师应指导新进校的青年教师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多媒体课件审核时应该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文件的比例进行一定的限制,精挑细选后才用于教学活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例如多媒体课件中动画过多,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另外,还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板书教学的关系,因时因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第二,利用图书馆文献数据库进行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程设置中,很多高校园林专业并没有开设文献数据库检索课程。部分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才学习如何去查阅文献。笔者认为,如果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这门课程的话,教师就应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并且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相关文献的搜集和阅读,特别是与课程相关的最新的一些文献,了解园林专业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学习感兴趣的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

第三,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课后辅导,例如QQ群、微博、人人网等,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新的网络工具具有实时、移动等优点,可以让师生之间很好地、快速地沟通,教师回答学生问题迅速、便捷。

第四,构建虚拟环境进行课程教学。例如,通过开发与园林绿化相关的电脑游戏,抓住年轻人的爱好,寓教于乐。再如,在花卉学课程中,可以利用芳香花卉的提取物质——香水,来调动学生的嗅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记忆植物。

第五,利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借助其他高校的优质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花卉学时,要求学生课外观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名花”和“室内花卉与装饰”,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问和辅导。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已经建设了三批,可以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和补充。

第六,利用数字校园系统平台进行教学。通过建设教学云平台,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进行互动,并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建立起数字校园系统,让学生合作共建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们在课程教学中相互学习、了解、沟通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任何一种方法和手段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教师在园林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课程的具体实际,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应注意规划设计,避免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我们相信,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园林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卓越园林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也将较快实现。

[ 注 释 ]

[1] 冯琨,刘思思.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需国际视野[EB / OL].http://news.xinhuanet.com / theory / 2010-07 / 09 / c_12316305.htm.

[2] 张慕蓉.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中的几个关系[J].农业教育,2000(8):64-66.

[3] 范守信.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以扬州大学研究性教学改革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1(8):27-30.

[4] 朱祥明.对风景园林教育的几点思考——从设计行业的需求谈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J].中国园林,2007(11):93-94.

[责任编辑:覃侣冰]

作者:张璐 刘威 谢福春 朱春福 陈旭 袁维

卓越工程师园林专业论文 篇2:

构建基于卓越风景园林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摘 要 以许昌学院为例,在“卓越风景园林师”培养的背景下,探讨风景园林的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管理、条件支撑等方面内容,使风景园林教育和社会实际、地方特色等相联系,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关键词 卓越风景园林师;实践教学体系;许昌学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是2011年初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风景园林作为一个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国家卓越计划要求,也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使风景园林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风景园林的发展有赖于专业教育,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为风景园林教育提供了机遇。在此背景下,基于“卓越风景园林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许昌学院位于有着“中国花木之都”之称的河南省许昌市,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2年,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共33人。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地方性院校,如何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借鉴各高校发展经验,依托并整合地方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把握好时代性和地方性,构建具有特色的风景园林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无疑是当前急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1 各高校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院校的试点专业之一,其景观学专业主要实践环节有公益劳动、军训、风景景观认识实习、景观环境测绘实习、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同时“产、学、研”合作教学,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性学习和实习,深化了专业知识,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北京林业大学提出风景园林专业“两翼并重,两渠相融,两阵贯穿”的培养模式[2],将实践教学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即: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翼并重,尤其加强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南、北方实习两条综合性培养渠道;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两个阵地贯穿始终,通过设计竞赛、名师讲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就业实习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等专业作为风景园林的相关专业,它们的实践教学体系对风景园林专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清华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建筑学专业结合自身优势,在本硕贯通的主导学制下,其实践环节包括综合类实习、施工类实习、测绘类实习和表现类实习。地方高校如沈阳农业大学[3]、重庆文理学院[4]、山西农业大学[5]等均对园林等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然而,各院校大多是立足自身进行实践教学,针对“卓越风景园林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还鲜有人涉足。

许昌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由于成立时间晚,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如何根据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风景园林专业建设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2 基于“卓越风景园林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基于“卓越风景园林师培养计划”,将风景园林的实践教学按目标、内容、管理、评价条件支撑5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力求将许昌学院风景园林教育和社会实际、地方特色等相联系,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2.1 目标体系

根据《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风景园林教育宪章》[6],立足国家卓越计划的宗旨,结合学校实际,将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风景园林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的卓越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则是通过实践教学,达到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每个环节都有其具体的能力提升目标(如图1所示)。

2.2 内容体系

根据学校目前课程设置,风景园林专业宜采用“3+2”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即基础平台、专业平台、综合平台三个平台,加课程环节、集中环节两个环节。

以一二年级为主的基础平台,实践环节的重点在课程实践上,通过通识、表现、设计、植物、测绘等类型的实践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三四年级为主的专业平台,实践环节的重心逐步向集中实践环节倾斜,通过设计、植物、工程等类型的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风景园林式的职业素质。

综合平台分为两个部分,素质类实习贯穿大学四年,综合类实习以四年级为主,通过南方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并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整个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融会贯通,将使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普遍提高,逐步达到“卓越工程师”的要求。

2.3 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质量管理3个方面[7]。

在组织管理上,由相关院、校领导牵头组成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行实践教学的管理,有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而高水平的开展。

在运行管理上,由风景园林教研室及相关实验室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实施工作,为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监督。

在质量管理上,一方面加强对风景园林实践教学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到行业一线锻炼或深造;另一方面,聘请一些富有经验和技术的风景园林行业的企业家、设计师、工程师等到校兼职任教,扩大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

2.4 评价体系

建立教师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加强“双师型”[8]教师队伍建设。若要教师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自身必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其次,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使自身知识与社会接轨。

再次,学校可以通过成立校、院两级的实践教学专家小组,定期对实践教学进行检查评估,了解实践教学质量问题,了解实践教学设施对实践教学的支持情况等。

最后,让学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打分,并写下自己的学习体会,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更能激励教师不断改进实践教学。

检验实践教学效果,不是简单一张卷子就可以的,要创新学生考核方式,采用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例如设计类课程,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精力在平时的设计作业上,而每个设计作业也应该是在课程中不断修改完善。这类课程应采用考察的方式,在每次讲评设计方案的时候对学生作业进行打分。再如测量课,既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需要较高的动手能力,能够进行实际的测量操作。这类课程应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考察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2.5 条件支撑体系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为实践教学提供“软件”保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指导教师,教师则为其提供以专业学习为主的各方面指导。学生可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实际项目,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申报挑战杯项目。

完善实验室、教学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硬件”保证。在校内,建立并完善画室、制图室、实验室、机房等设施,为校内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在校外,“产、学、研”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并建立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外合作,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本地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 结语

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教育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许昌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由于办学时间短,在此方面仍有完善空间,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终将促使学生成为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最终受社会普遍欢迎。在国家推广“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背景下,本实践教学体系不仅适用于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也适用于其他同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1-5.

[3]李俊英,王刚,金煜,等.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2(2):4-6.

[4]王大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93-96.

[5]武小钢,郭晋平.山西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209-216.

[6]高翅.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风景园林教育宪章[J].中国园林,2008(1):29.

[7]梁娟,孔繁磊,周红灿,等.地方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12(5):68-71.

[8]钟小斐.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12):105-107.

作者:毕翼飞 赵普天 闫慧

卓越工程师园林专业论文 篇3:

风景园林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摘 要:该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新机遇,探索了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及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新思路。

关键词:风景园林;卓越人才;校企合作

2011年风景园林学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在统一学科名称、规范学科领域、整合人才队伍、形成行业共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未来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和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近年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风景园林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考,校企合作成为卓越人才培养的关键[2]。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省属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在此契机下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是在2004年园林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培养了4届毕业生,风景园林专业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及社会需求为导向,作为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3]。培养“注重实践、服务本土”的风景园林卓越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相关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索。

1 面临机遇

1.1 社会环境改善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希望居住的生活环境有较好的绿地景观,对所在的城市、乡村乃至生存的每一片土地都希望是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党的十九大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新建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结合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农事体验等服务项目,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等,都离不开风景园林专业人的辛勤奉献。只有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才能够让我们的家园生态和谐、景色宜人。

1.2 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安徽科技学院地处皖北、淮河南岸,是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地区。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如何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是地方高校面临的实践课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应“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因此,制定适宜的风景园林卓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创新改革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需要[4]。

2 培养思路

2.1 专业定位 根据安徽科技学院所处地域及风景园林学科特点,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培养立足皖北、面向安徽、服务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主要面向园林设计施工、园林管理、城市建设、旅游、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等相关企事业单位。

2.2 培养目标 根据风景园林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需求,注重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掌握风景园林专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能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卓越人才。

2.3 课程体系 通过对风景园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解读,结合安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总体战略,根据安徽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优化构建风景园林学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制定适应于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的风景园林学科内容和结构设置,将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创新创业及专业拓展等。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城乡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学科的基础,加强与学校文学、生物、资源环境保护、旅游管理等学科的相互合作,如不同学科联合申请各类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社科基金等,从而建设一个环境和资源共享的联动的横向学科平台。在纵向学科平台的建设中,依托社会资源,如相关企事业单位、风景园林学会等,结成学科发展联盟,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共同建设风景园林学科平台,从而为社会培养市场契合度较高的专业人才。同时积极推进课程精品化工作,探索“以項目为中心”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群建设[5]。

3 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2018年6月的《成都宣言》中提到要汇聚育人合力,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风景园林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

3.1 项目带动 学校培养人才是为了更好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未来一段时间是皖北中小城市大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城市和乡村的环境建设如火如荼,风景园林专业在地方理想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行以项目带动的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和。在与企业联合申报获批的项目开展中,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素质、增强学习意识和职业技能。安徽科技学院近年来承担了宿州市市场化养护绿地第三方考核项目、凤阳县城市园林绿地调研、黑虎山风景区景观规划等项目,与地方相关企业合作,专业教师、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项目带动的合作模式是校企共赢的互利互惠机制,高校为企业带来了的一定的人力资源及理论的研发力量,学生获得了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体验,这些加强了学生交流协作、综合素质等能力的培养[2]。

3.2 产教融合 在相关风景园林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科研实习实践基地,不仅为企业培训员工提供实践场所,同时也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提供空间。通过产教融合,构建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学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相关资源及设备,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实习。安徽科技学院近年来与多家企业合作,在安徽禾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芜湖祥宽花木有限公司、滁州绿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建有校外实践基地,在校高年级学生及相关专业教师,在进行相关实习时可以到相应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实践,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技术装备,有效避免学生的实习远离生产实际。同时,教师科研成果能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有效提高科研成果质量[6]。如与相关企业等共同制定的红叶石楠育苗技术规范、园林树木栽植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

3.3 校企联合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研发部门、工程技术部门等多个层次,但大量需求的还是园林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是应用技术型人才。风景园林相关企业在招聘员工,要求毕业生专业素质较好,动手能力强,具备基本的风景园林设计、施工管理等能力,能够将书本所学理论尽快转化为实践工具,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因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多工作在风景园林的一线,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风景园林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对生产单位实用技术的掌握,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只有通过相关企业的生产实践,毕业后才能较好适应相关企业的岗位需求[7]。近年来,学校与蚌埠栋基市政园林有限公司、安徽万绿景观绿化有限公司、滁州绿生园林有限公司、六安市绿都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安徽奥丰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多家园林企业建立了能够长期合作的校企合作的机制。邀请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毕业答辩等环节,按照风景园林市场需求来培养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参加风景园林相关单位的实践,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4 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充分聚焦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通过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就业等“五业联动”,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良性育人机制,为皖北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高级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启翔.关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27(5):16-17.

[2]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3]孫得东,李卓冉,连洪燕.地方高校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2):118-119.

[4]郑文俊,王金叶.地方高校风景园林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33-35.

[5]张善峰,陈前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2):52-55.

[6]马红春,钟守冰,李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6).92-94.

[7]谷颐,韩冰,邢世通等.校企合作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J].绿色科技,2017(21):194-196.

(责编:杨 林)

作者:王雪娟 张远兵 孙得东

上一篇:乌龙茶产品质量安全论文下一篇:中学语文导读课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