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论文

2022-04-26

摘要:高校辅导员岗位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开展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面临就业指导的三大瓶颈,即知识瓶颈、技能瓶颈、动力瓶颈。破解这三大瓶颈,对策在于设置专职就业辅导员、构建辅导员就业指导培训的长效机制、创建辅导员调研职场信息的机制、完善辅导员就业指导激励机制。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论文 篇1: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渐成为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就业工作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辅导员 就业指导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占据了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并逐渐成为一项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关系到高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展现学校社会形象的重要窗口。高校学生辅导员是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他们易于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能力等,是学生就业指导最直接的老师,因此,研究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当前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

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逐渐凸显,辅导员也开始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担当“急先锋”的重要角色。

一方面。辅导员的年龄与所带学生相仿,他们的经历也相近,辅导员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

另一方面,辅导员是学生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从辅导员处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之前的必经程序。而辅导员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比较熟悉,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推荐给相应的用人单位,有利于提高就业推荐的成功率,用人单位也能得到满意的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辅导员在高校就业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辅导员自身因素制约就业工作的开展

现代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大都趋于年轻化,辅导员大多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相应的人生阅历,同时还缺乏对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技能等相关知识的了解,这在主观上导致辅导员较难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

(二)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制约就业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的工作中多为大量常规性工作,经常整日陷入事务性工作当中,形成了一种防御型、任务式的被动工作模式,把自己定位为“消防员”。这种工作模式让辅导员很少有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疏于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个性化的辅导,而只是满足于一般的就业信息服务。

(三)辅导员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较为简单

当前,大多数辅导员都有开展就业指导,但随意性大,缺乏系统的指导,形式和内容比较分散、单一、针对性差。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协助校、院两级就业指导机构开展工作等方面。

三、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对策

(一)提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水平

辅导员应该注意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择业观的教育、就业诚信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

把思想教育同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可采取专家讲学、企业工程师报告、已毕业学生现身说法、就业指导等方法,使毕业生了解专业、了解市场、了解自身状况、了解就业方向,掌握就业方法、技巧和提高就业能力。同时,强化基础工作,摸清毕业生的状况和就业意向,建立毕业生基本情况及就业意向档案:结合毕业生实际,针对不同毕业生不同的就业思想,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分别进行耐心细致的就业思想教育工作。

(三)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意识

辅导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扩充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技巧,在工作中积累丰富经验,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很多高校已经注意到全程化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因为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教育、引导和培养,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

总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未来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要不断了解就业政策,不断分析、研究就业形势,不断学习钻研就业指导理论知识,不断总结就业指导工作经验、教训,扎扎实实地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理想的的工作。

作者:李玲玲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论文 篇2:

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瓶颈与对策

摘 要: 高校辅导员岗位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开展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面临就业指导的三大瓶颈,即知识瓶颈、技能瓶颈、动力瓶颈。破解这三大瓶颈,对策在于设置专职就业辅导员、构建辅导员就业指导培训的长效机制、创建辅导员调研职场信息的机制、完善辅导员就业指导激励机制。

关键词: 辅导员 就业指导 瓶颈 对策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涵盖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职业生涯规划个体与团体辅导等三大版块的具体工作,覆盖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具有全程性、系统性、阶段性、复杂性的特征。高校辅导员开展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根本意义在于为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辅导员面临就业指导的三大瓶颈,即知识瓶颈、技能瓶颈、动力瓶颈,直接影响到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本文拟针对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三大瓶颈进行探析,并进一步提出破解之策。

一、辅导员就业指导面临的三大瓶颈

1.知识瓶颈。

就业指导是一门实用型的学科,具备系统的基础理论、实践操作方法等知识体系。笔者认为就业指导涵盖了三个层面的知识:(1)原理性知识,包含教育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职业咨询相关理论、职业素质测评相关理论等;(2)实践性知识,包含求职面试技巧、国家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政策、就业法规等;(3)对象性知识,包含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如职业的种类、职业的人才要求、职业的发展规律等。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结构发展的不专业性与不合理性,使得高校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系统、高效的就业指导,凸显了辅导员面临的能力之困[1]。上海师范大学李梅所做的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对辅导员胜任力的现状整体评价良好,但在知识现状方面,就业知识、综合知识相对欠缺[2]。辅导员就业知识中最欠缺的是对象性知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业指导一头连着高校和大学生,一头连着职业世界。就业指导必须对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有切实而深入的认识。由于多数辅导员的学习工作经历比较简单,从大学毕业再到大学工作,社会阅历浅,职场认识很局限。甚至对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行业多半只能说是略懂皮毛,难以深究。

2.技能瓶颈。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就业指导技能是辅导员通过学习和练习而形成的,完成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辅导、团体咨询与个体咨询、求职面试指导等活动的动作系统。具体包括就业信息收集分析的技能、就业形势预测研判的技能、举办讲座的技能、团体辅导的技能、个体咨询的技能、求职面试指导的技能等。辅导员就业指导技能的提升受制于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职业发展规划、工作经验积累程度等。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素质在性别和学历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龄、职称、工作时间三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3]。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长职称高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就业指导的成效显著,但他们往往已经不在一线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所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投入较少。年轻辅导员渴望提升就业指导技能,但外部环境中又存在诸多制约其就业指导技能提升的不利因素,最突出的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其一,多数高校二级学院未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以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有些学院辅导员师生比甚至达到1∶500,造成辅导员工作量巨大,疲于应对各项事务性工作,而核心的工作任务如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却边缘化。其二,多数高校二级学院未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辅导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仅仅是一厢情愿。负责就业指导的辅导员同时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处理危机事件、理论和实践研究,甚至在有的高校辅导员还是档案管理员、宿舍卫生检查员。除此之外,多数辅导员还担负着科研与教学的任务。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下,辅导员提升就业指导技能将是缓慢的过程。其三,各高校面向辅导员开设的就业指导培训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培训的数量与质量有待提升。

3.动力瓶颈。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动机是为了取得利益。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制中并未构建起有利于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其一,很多省份高等学校教师职称系列并未单列就业指导学科方向;其二,辅导员即便具有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的资格证书也不能享受相应的待遇;其三,部分高校就业工作评估唯就业率中心,而就业率与人才市场需求等外部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所负责专业市场需求不强就业率低,很多责任心强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竟无缘参评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其四,二级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往往是孤军奋战,缺乏团队合力。

二、破解辅导员就业指导瓶颈的有效对策

1.设置专职就业辅导员,打造一支专业化水平更高的就业指导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提高就业指导能力,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专业技能的训练,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职业指导理论中有一万小时定律,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的锤炼。唯有设置专职就业辅导员,才能破解辅导员就业指导的知识瓶颈与技能瓶颈。专职就业辅导员的任务正是全程化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大学生涯开展系统的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规划发展的能力。这有利于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实践中强化理论学习与运用、锤炼就业指导职业技能。

2.构建辅导员就业指导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

高校对新入职的辅导员应进行考核与甄选,从中选出有一定理论基础、志愿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设置为专职就业辅导员。针对专职就业辅导员,应制定多层次、长期性的培训机制。力争做到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一般培训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团体培训与个体督导相结合、培训考勤与培训考核相结合。通过系统规划、长期强化的就业指导培训,促使辅导员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

3.创建辅导员调研职场信息的机制,帮助辅导员深化对职业世界的认识。

职业大典将我国现在的职业分为八大类、约1900种细类,且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新的职业不断诞生。但大学生对于职业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认识需要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加以突破。辅导员自身就应当对职业世界的方方面面的现象与本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高校应创建辅导员走访用人单位调研相关专业职场信息的机制,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薪资待遇、人才培养计划、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职业信息。这一过程既有利于辅导员建立起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更便捷地掌握各个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相关信息,以有效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又利于辅导员在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对低年级学生描述用人单位的综合情况,介绍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特征等。譬如:很多学生对私有企业总是心存畏惧,不愿意到私有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就业,辅导员可以通过调研私有企业从而总结出私有企业的利弊。专职就业辅导员深入人才市场调研,有利于掌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更理性客观地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避免脱离实际的天马行空的职业生涯设计。

4.完善就业指导激励机制,激发辅导员就业指导的内生动力。

激励机制是激发辅导员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内生动力的重要机制。完善就业指导激励机制应着重完善利益激励与精神激励。利益激励是根本,精神激励是重要手段。高校可以在科研经费、培训学习、职称评定、继续深造等方面给予就业辅导员相应支持、充分调动就业辅导员全程化深入开展就业指导的积极性,保证就业指导的效果和质量。对认真开展就业指导、全心全意关心服务大学生成长的辅导员应评奖评优,充分给予肯定与赞许,这是精神激励的途径。同时,必须将就业“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真正形成“党政领导齐抓共管、专业课教师全面参与、辅导员班主任具体负责”的就业工作格局,凝心聚力,共同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校就业工作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辅导员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破解辅导员就业指导瓶颈需要完善各项就业工作机制,更需要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本,以为国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热爱就业指导工作,积极提高就业指导能力,争做学生就业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参考文献:

[1]施益华.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结构研究[J].教育探索,2011,05:123-124.

[2]李梅.基于学生评价的上海市属本科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张文芳.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素质测评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北大学,201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作者:李玲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论文 篇3: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指出了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逐渐成为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线工作者,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6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所以研究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指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集中,急功近利特征明显

一般高校正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在学生大三以后,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也集中在这个时间段,此时除了大量操作性和常规性的的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辅导员还面临着学生毕业相关的各个固定程序性工作,难以形成系统、规范、科学的就业指导时间安排,这就导致很多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临阵磨枪,泛泛而谈,希望一蹴而就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学生也面临着毕业、求职、升学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和压力,对于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更是疲于应付。过于集中的时间安排在主观或客观上形成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或提高就业率才开展就业指导的急功近利的特征。

(二)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简单,处理问题力不从心

就业指导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辅导员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除了能够掌握和解读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之外,还需如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等多门学科。但目前高校辅导员缺少就业指导的相关培训,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偏低,知识和信息储备不足,在开展就业指导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业指导过程中往往只能起到简单的宣讲作用,仅仅介绍就业政策、求职面试技巧等,其实对于就业政策、形势、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和自学得到。而处理学生真正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社会、交际、法律、心理等相关问题,辅导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三)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僵化,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以课程教育和班会为主,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种灌输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指导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支招儿的多,解惑的少”,也让学生感到没有实际帮助。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有限,辩证思维基础不深厚,大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时难免过于主观、片面或者过于自信、偏执,在处理一些如职业目标等关键问题时往往表现出盲从、草率的状态。这些问题不是空洞的灌输能够解决的,需要辅导员充分利用处于学生管理一线的的角色优势,真实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天赋、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四)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反馈显微,缺乏调查评估

当前高校辅导员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教育,但在就业指导成效的反馈上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关注有限,缺少回訪调查。另一方面,缺少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的等要求——即用人策略的动态分析。这些调查反馈的缺失导致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只要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矛盾,就能为以后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最有力的参考和依据,才能不断评估与改进就业指导工作。

(五)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能模糊,缺少统筹管理

当前,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职责和权利尚不明确。高校辅导员究竟要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做哪些事情,哪些工作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哪些工作是辅导员的,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工作存在交叉。有的高校辅导员兼任就业指导课的老师,有的却并没有相关要求。有些工作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可做可不做,做和不做一个样。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上职能的模糊严重影响其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二、增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全程化和阶段性相结合

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辅导员不能期待在短暂的一两个学期就能通过职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要树立全程化职业指导的理念,并将职业指导融入到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研究者指出,大学生就业能力,“除专业能力之外主要还包括:1)概念化能力。包括掌握状况的能力、理论性思维能力、解析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能力、企划能力、创造力。2)沟通力。主要包括亲和力、协调性、依赖性、包容力、表现力、交涉力、表达力、说服力、领导力、组织力。3)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核心是自控,自控能力主要表现为计划能力、学习能力。”[1]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目的有很多相通之处,高校辅导员在职业指导上具备其他教师所不具备的优势与条件,能够将就业能力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在树立全程化教育的同时,还应突出重点,在大学的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职业指导特点。大一侧重于专业教育和自我认知教育,大二初步明确职业目标和形成提高就业能力的意识,大三通过各类活动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大四则突出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类辅导,以及建立毕业生跟踪体系。

(二)正面灌输与引导渗透相结合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因为社会经验有限,大学生在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在就业上如择业时往往过于看重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对于服务他人和社会考虑得比较少,表现出一种利己的价值观,而企业用人方面,要求毕业生具备诸如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等个性特质,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服务的价值观。所以作为辅导员,系统的灌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服务价值观,系统地讲解、传播就业指导知识是做好就业指导有效的途径之一。

反复地灌输就业理念具有强化教育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的形成,使我们的就业指导教育更容易开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其次,灌输的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照本宣科、浮于表面只能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浪费时间。辅导员应注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时代热点问题进行就业理念灌输,不断创新,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将职业指导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职业指导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除了道德和专业要求外,还包括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组织管理,表达动手,创新学习等能力。而这些和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育人是不冲突的,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完全有条件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心理辅导、班级活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职业指导的内容,充分利用班会、座谈、走访、网络、学生活动等形式,增加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些优势都是其他教师所不具备的。由于辅导员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学生也更易接受这种教育,也弥补了正面灌输的某些缺陷。在日常工作中将就业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也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人的本质特征。

(三)共性指导与个性指导相结合

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学生在自我认知上存在哪些困难,如何取舍兴趣发展与社会需要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从整体上掌握学生学生状况,关注所带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需求设计就业指导的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关注特殊困难的学生,如学习困难、心理问题、家庭贫困的学生,注意总结与研究特殊群体学生的共性特点,从而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在关注整体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特点,指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注重个性化教育,努力发现与培养创新人才,给他们提供展現才能的平台,一方面调动他们热情,使人才得到锻炼和提高,一方面又形成榜样力量,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调查研究与反馈评估相结合

首先,开展已毕业学生的工作情况调查。定期通过问卷或交流的形式,了解所带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就业能力的自我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建立学生就业档案,经常与暂未就业的毕业生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求,尽可能地提供相应帮助。通过调查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并将之贯彻到以后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其次,开展企业用人要求调查。收集就业市场以及企业职能需求的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用人的要求,如,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专业水平、个性特征等等,并将之及时反馈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再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情况调查。了解就业指导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听课、走访、教学评价等多种渠道开展调查,了解就业指导课的动态以及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专业教师或相关职能部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学工作。

(五)规范管理与学习培训相结合

高校应重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规范管理,制定就业指导工作职责要求、目标和具体措施,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明确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责、权、利。另外,要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学习培训机制,如邀请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作专题辅导,有计划地选送辅导员参加相关职业指导培训等。高校辅导员自身也应有计划地搜集补充就业指导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职业指导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永惠,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

作者:朱海

上一篇:施工规划水利水电工程论文下一篇:安全防护措施水利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