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生涯规划论文

2022-05-1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就业与生涯规划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的普及让更多人进入到校园进行学习、深造。但是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有所不同,一些贫困家庭大学生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管理指导。尤其是,一些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阶段的工作选择和职业规划上显得比较保守看不清自我,常以一种自卑的心态去参与职场竞争,这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第一篇:就业与生涯规划论文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成功就业探讨

摘 要:文章通过对广州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高校应如何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就业

一、研究背景、意义和基本情况

1.研究背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毕业生总量增加的双重影响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当前毕业生就业绝对量从2000年的200万增加到了2009年的700多万,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承受着“就业难,难就业”的困扰。各学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那么,面对当前如此严峻的形势,大学生如何在经济危机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目标,实现成功就业以及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通过对广州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提出高校应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对策,以期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确定一个人的职业究竟向哪个方面发展,他的一生适合从事哪种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动。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提早认知自我、开发自我,通过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树立明确的职业和发展目标,积累社会工作经验,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提升就业竞争的能力,实现成功就业。同时,职业规划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国家的就业政策随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国家统一分配模式变成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相配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运而生。高校就业指导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成了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利于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提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2.基本情况。本次研究主要以广州重点高校为主,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

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等几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 有效问卷为922份,有效回收率为92.2%。本科生占85%,硕士生占13%,博士生占2%。其中,男性占76%,女性占24%;未婚人数占98%;工科(理科)占77%,人文社科占23%。将回收的问卷统一编码录入,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主要体现在:

1.职业生涯规划普及度(意识)。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中究竟有多大的普及度?有多少人真正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8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做生涯规划,54%的学生对如何过好大学四年有较明确的计划,33%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具体的规划。有33%的人自己以前通过社会或学校就业网站的人才测评系统了解过职业生涯规划,56%的人知道职业生涯规划,但是自己没有亲自做过职业规划。其中8%的学生从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可见,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多数学生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有部分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我的理想”,表示毕业后要从事管理类的工作,要创业,要到发达地区就业等等。

2.大学生自我认知度(能力、兴趣等方面)。大学生对自身能力、职业兴趣等自我认知方面的认识情况,笔者发现仅有16%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的能力、职业兴趣、性格等方面非常了解;67%的大学生认为比较了解;17%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及兴趣。在对大一新生的调查中发现,不了解自己个性兴趣和能力的占43%,是各个年级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够。在调查中发现仍有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能力等情况没有明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将来职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从年级的对比上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快毕业的时候才想到去了解自己。

3.大学生对职业目标的认知度。在对大学生的职业目标的调查中发现,有52%左右的学生职业目标不确定,34%的学生对职业目标有较好的了解,仅有14%的学生非常明确自己喜欢和了解职业目标。大多数学生做生涯规划时自我认知不足,人生定位功利性太强,目标职业的选择盲从,职业规划主观性强,盲目地追求过高、过大的发展目标、高薪酬、大城市等。在职业发展方向方面带有理想色彩,比较多的学生选择以考取各类证书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手段;一定数量的学生则对职业发展方向模糊不清,职业目标定位过于理想化,可行性不强。

4.是否接受过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通过何种途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很多,但是学院同专业毕业的学长是多数人的第一选择,占43%,媒体和亲朋好友均占20%,学校33%,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占4%。可见,学校及学院关于职业规划指导意见占据比例较大。调查中还发现有23%的学生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指导课程或培训不清楚,63%的学生没有去过学校相关就业指导机构接受职业规划指导服务;3%的学生(主要是研究生)认为学校没有相关职业规划指导机构。

5.大学生通过喜欢何种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58%学生更倾向选择专业机构一对一、面对面的职业咨询服务,25%的学生选择学校相关机构一对一、面对面的职业咨询服务,14%的学生选择专业咨询机构的职业规划培训或讲座服务,另外,有3%的学生选择学校的职业规划培训或者讲座服务。可见,多数学生更喜欢一对一、面对面的职业规划服务指导。同时,通过对几所高校就业网站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华南理工大学等被调查高校的就业网站上都有为本校学生提供的比较齐全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但这些服务多是从一家专业机构购买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只是学校的名字改变了而已,体现不出针对性和层次性。调查显示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学生中评价不高和高校职业规划指导服务状况不尽人意的状况尤为明显。

6.在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及培训工作。调查显示,各高校均开设有就业指导课程,但大部分高校由于师资的原因只对部分学生开展选修。大学生获取职业规划指导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学校,而客观上的原因和相关课程及培训不足,导致超过一大半的学生没有接受其指导服务。另外,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体系中缺乏专业职业测评老师,也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和西方高校相比,专业师资队伍的缺乏,造成了指导方法和授课模式的单一,只能采取传统的大班灌输式授课模式,导致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没有兴趣,更谈不上有效地帮助学生科学规划人生了。

7.学生接触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哪些内容。一半以上(57%)的学生接触过学校提供的本专业的就业信息范围、就业状况和相关职业规划知识,其它内容依次为培养自身对专业的兴趣(35%),促进自我认知的培训(33.0%),建立与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资源库,为学生见习和就业提供服务(48%),进行某些职业心理的教育和能力训练(29%),对选择职业个性化辅导的占13%,进行过择业技能的培训(21%)。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相关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相对少一些。多数高校仍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由于学校编制的限制,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聘请专门的职业规划师,而是由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兼职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虽然各校就业指导中心在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还存在着参与学生范围较小,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还不能满足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的要求,无法一一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萨帕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来看,大学生正处于对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这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目标作出初步的决策。因此帮助学生在认识自身的能力、兴趣等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准备和职业选择,就显得十分必要。调查显示,近几年各高校纷纷引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有待深入。

1.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营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氛围。高校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人们对其内涵、外延等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高校自身要正确认识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拓宽教育的渠道,变过去只提供就业信息,办理手续等事务性的就业指导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社会有关机构通过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大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建立健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构和辅导导师团队,完善职业指导体系。建立健全专业化的职业辅导机构和教师辅导团队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和主导力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在设立就业手续、信息采集等日常事务管理部门外还应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教研中心以及聘请一批具有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心理学、教育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理论的教师以及企业、政府等具有丰富经验的社会人士担任学生“职业启航导师”,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咨询服务。在健全机构和队伍的同时,高校也应该构建立体化、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网络体系。建立个性化与团队辅导的咨询室、创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引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等网络教育辅导平台,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3.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高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程体系建设,应把其列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培训和相关指导课程,或者即便有相关课程,也没有被纳入学校总体课程体系,或者纳入到体系中了,但师资力量不足,也是疲于应付等等,学校不够重视。高校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指导培训和辅导课程纳入学校正式课程设置,聘请专业力量,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深入人心。其次,高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挑战杯”系列大赛等各种社会实践与就业实习机会,并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规划专业机构等方面的社会力量,担任学生的职业启航导师,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规划职业,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第三,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很多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是从高年级学生开始,学生反映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高校应该从大一开始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根据专业学习的情况制定相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教学计划,将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员、全程化和专业化教育。

4.政府部门需提供政策和平台支持。要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必须有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除各高校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外,还必须由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关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政策,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需出资搭台,建立一个高效的职业规划教育网络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各方共同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并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专家小组,指导高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其次,政府牵头开发出一套权威的、科学的职业规划测评系统,供高校使用,便于学生职业相关教育的调整和提高。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和实习等平台建设,拓宽学生就业途径,畅通学生就业渠道,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促进学生成功就业。

[本文是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7B20《广州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荣华,高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对策.教育探索,2009(2)

2.姚伟龙,郑圆.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3.郭天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4.郑炎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辽宁医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11)

5.谢辉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现状及思考.平原大学学报,2008(2)

6.刘荣军等.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7.张生妹,吕京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成因浅析.人才开发,2007(2)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广州 511300)(责编:若佳)

作者:滕 芳 许中华

第二篇: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职业生涯规划

内容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的普及让更多人进入到校园进行学习、深造。但是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有所不同,一些贫困家庭大学生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管理指导。尤其是,一些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阶段的工作选择和职业规划上显得比较保守看不清自我,常以一种自卑的心态去参与职场竞争,这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结合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职业生涯规划,为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就业困境 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而社会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高校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多,一旦其就业出现困难将难以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要,其影响着大学生的一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大学贫困生就业困境具体表现

1.综合素质不高。贫困学生很多来自于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其教育理念和教育质量相对落后,学生自小形成了文化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其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农村学生长大考上大学进入大城市,贫困学生逐渐发现自身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难以与其他学生相比,于是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情绪。贫困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不断参加各种兼职或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根本无暇关注校园各种文化活动。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在就业中占据着天然劣势,急需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为职业选择提供重要指导。

2.就业和择业观偏差。贫困生从小受到了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贫困学生在就业取向上同其他大学生相比,表现出两级分化严重。由于部分贫困生不能够正确对待贫寒问题,在就业取向上处于相当消极状态,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等问题。贫困生从小受到经济压力使得学生必须背负父辈和亲人的希望,很多学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极易出现眼高手低情况,这将严重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

二.针对贫困生开展职业规划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当前大学生面临职业选择和竞争压力的时候,贫困生比较容易出现茫然和自我迷失等问题。贫困生在追求金钱和真理的同时,很多理不清其内在关系和矛盾,出现盲目追求金钱。贫困大学生入学之后,通过有针对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这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目标,在大学生活中积极做到知识储备、能力锻炼,以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职业规划必须建立在对自身条件有所认识的基础之上。大学生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经验,必须通过专业的职业评测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个性特点。贫困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己,必须明确自己的劣势和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三.加强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学校教育时必须要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尤其是对贫困生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要实实在在展开,不能够仅仅将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必须落实各项措施。另外在学校中对于贫困生还应加上就业指导做好教育宣传,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之中。

2.建立贫困生档案掌握贫困生基本情况。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个人都不一样,其主要是对学生们职业技能、职业要求、人生价值以及心理状态等进行全方位评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大学生一生都会产生影响的课程,必须要收集大学生有效信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确保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顺利走向职业化道路打下基础。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团体,具有其特殊的性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良好的保障就业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

3.开设贫困生就业指导课程。对贫困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帮助贫困生准确定位职业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其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抗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均进行了一个评估,对于其职业选择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者邀请一些企业人士开学术演讲会,让学生们从他们的讲述中学习成功的经验,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规划。

4.开展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很多大学生缺乏职业发展定位,甚至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后显得非常迷茫,对于未来干什么事情毫无计划、一片迷茫。因此学校可以提供职业规划咨询服务,让更多大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从指导教育中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帮助其更好应对职业问题。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做好贫困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确保贫困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将这些准备工作做好,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做好职业选择。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者:周国成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

[摘 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普遍存在,并已经成为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个人关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所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势在必行,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对于大学生就业难和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介绍,大学生应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社会实践,正确的就业定位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就业难;宏层面观;中观层面;职业规划

目前,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毕业生人数是653万,2012年毕业生达到680万,而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高达699万人次。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现实。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稳定

我国是一个加工制造业大国,在某种程度上缺少设计、高品质的服务和高科技含量的产业。

(二)企业的用工制度不合理

例如:劳动法出台后,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多数企业还处于短期效应的阶段,只是注重对人的使用,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三)大学扩张的影响改变了供求局面

在2002年之前每年大学生只有几十万人,2002年之后有145万人,到了2013年已达到699万人。

(四)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

高校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不少高校缺少在将来就业与否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培训。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宏观层面上,如果等待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模式的快速转变,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实现这一调整和转变起码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这显然不能快速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局面。中观层面上,我们如果被动地等待高校进行专业结构与专业设计的调整与优化,显然,仅有的四年大学时光是等不起的,而且这个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苛求于宏观与中观层面的转变的,无异于坐以待毙,只有把微观层面作为切入点——那就是改变自己,从自己出发,这才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在对大学生的主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少走弯路。[1]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自我定位、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根据过往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相信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一个方面。那么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正确认知自己

认识自己才能真正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包括要认知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以及价值观。

(二)合理把握趋势

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发展和政策趋势掌握度并不高,因此一定要把握趋势,增强与组织的融合性和协调性,关注社会动态,尤其是就业方面的趋势,做好准备,积极调整自己,这样就可以在面试和工作中得心应手。

(三)积极有效的行动

纸上谈兵永远成不了事情,在做好“战前准备”之后,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行动。确定职位或岗位的能力需求,有效地变成相应的工作方法或者行动方案,打好“就业”这一仗。当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现实情况和问题是存在的,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只是混日子,没有静下心来学习;2.社交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说话办事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交际公关能力等方面;3.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学校举行的各种实践活动不积极参与,导致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欠缺。

作为大学生,应该怎样来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前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大学生在就业前应对自己充分了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擅长什么、想干什么。注重学以致用,尽量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和形象、气质、性格、语言表达能力等非专业优势。

2.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该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4.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切实了解用人需求,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一切途径来关注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大学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充分利用大学四年去学习相关知识,考取相关

等级证书,从而在就业招聘中占据优势,获得一份好工作。

根据一些机构和调研的数据显示,其实在就业中,用人单位依次看重应聘者的能力前三位分别是:沟通能力(85%以上),组织协调能力(70%以上)和社会实践能力(包括实习和社会实践,65%以上),[2]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将这些必备的能力去有意地锻炼,提升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寻找实习工作机会,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黄昌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王宁.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24).

[作者简介]刘洁,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院。

作者:刘洁

上一篇:关中民俗博物馆论文下一篇:电气专业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