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绿色食品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介绍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式和新问题,提出强化政府引导、严格证后监管、坚持标准引领、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加强体系队伍建设等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绿色食品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绿色食品发展论文 篇1:

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国民对于食品的选择不再仅仅停留于其多样性,而是开始追求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绿色食品在我国的发展问题亟需重视。本文将对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相应的对策。

绿色食品概述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并且按照食品生产相关标准,严格按食品质量生产的无污染、优质营养类产品。其涉及产品种类多样,范围广泛。按照其检测标准、生产场地、相关化学合成物质使用量的不同,绿色食品主要分为A级和AA级。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绿色产品在国民食品选择中所占比重逐渐提升。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绿色食品所占比重较小。据当前我国相关数据表明,相较于其他类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和所占比重普遍偏低。这也就导致许多居民对绿色食品的认知不是很深刻。尽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绿色食品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其生产规模和国民需求仍不成正比,这也就导致了其价格高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绿色食品要想在我国取得健康稳步的发展必须加大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

国民绿色消费意识淡薄。在我国,尽管提及绿色产品时,大家都众所周知,但真正问到深层含义及绿色产品的标准时,却很少有人可以侃侃而谈。可见当前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认知还不够深刻。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不排除绿色产品相较普通产品价格偏高,因此消費者在面对产品选择时,多数选择价格偏低的普通产品,这也就导致了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选择少,也就更谈不上对其认知了。

绿色食品市场不健全。此外,我国绿色食品的市场还不够健全。对于绿色食品的管制缺乏宏观制度的保障。这种市场不健全导致许多不法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用普通产品冒充绿色产品,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质量的认知,导致许多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是否真的“绿色”心生疑虑。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策略

加大绿色食品生产规模。绿色产品在我国的生产规模却并不大,生产规模小导致了许多商家间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加大绿色食品生产规模是迫在眉睫之举,规模加大,商家间才能有进行有序公平的价格竞争,最终让绿色食品不再是消费者嘴中吃不起的食品,让绿色食品逐步大众化,成为民众的生活必需品,成为居民选择食品时的首要选择。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绿色食品在我国发展的前提就是要加大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在信息化时代,大力度的宣传才是增强国民对于绿色食品认知的最有效手段。商家和政府可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宣传相关绿色产品知识,为民众普及绿色食品的标准,让老百姓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一个更全面深刻的了解,最到潜移默化影响消费者绿色食品消费观念。

逐步完善绿色食品管理机制。绿色食品想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发展,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机制作为其发展的保障。一方面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打破传统信息的滞后性将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厂家弥补绿色产品的质量缺陷,从而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合理保障。另一方面要更好地规范绿色食品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从而保护绿色食品生产人员的生产信心,增进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信任感。这种良性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激发绿色产品生产厂家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可促进同行业的良性竞争。

总而言之,绿色食品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国民身体健康,同时也关系着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应顺应时代需求,让绿色食品成为时代主流食品。此外,绿色食品问题也会是一个永恒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者:王少甫

绿色食品发展论文 篇2:

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探讨

摘要: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绿色食品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介绍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式和新问题,提出强化政府引导、严格证后监管、坚持标准引领、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加强体系队伍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辽宁省;绿色食品;食品安全;监管;品牌

多年来,辽宁省高度重视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其作为全省重大任务进行部署,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全省绿色食品发展加速,为经济增长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1 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截至2019年底,辽宁省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174家,产品342个;绿色食品企业49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1 003个,实物总量340.18万t。

1.1 产品门类丰富

辽宁绿色产品已涵盖粮油、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饮品等6个大类,分别占全省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24%,37%,29%,5%,1%,1%,基本满足城乡居民的不同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1.2 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辽宁建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个,这些生产基地不断加强并完善组织管理、生产管理、技术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化经营等体系建设,实现了产地环境、产品品种、生产流通等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1.3 生产资料保障有力

全省拥有绿色食品生资企业4家、产品11个,涵盖肥料、饲料等多个产品,主要服务于绿色食品生产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强绿色食品生资企业管理,可以规范生产投入品的使用,促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进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4 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建成

一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每年举办1~2期新注册和再注册检查员、标志监管员培训班,邀请国家中心专家授课。定期参加国家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夯实检查员的理论知识,提升业务水平。同时派出有机检查员赴外省交流检查,学习兄弟省份的工作经验。

二是扩大市场监察范围。辽宁省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定期对固定市场和自选市场中的绿色食品开展有效的市场监察。2019年共抽查5个流通市场的254个产品,涉及稻米、面粉、食用油、酒类、食用菌、调味品等几十个品种。

三是增强抽检力度。结合续展认证工作,积极落实国家中心下达的抽检任务,2019年对397家绿色食品企业进行年检,对141个绿色食品产品进行抽检,企业年检和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发展5家绿色食品检测机构(包括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谱尼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大连市产品质量检测研究),开展续展認证和国家抽检工作。委托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和谱尼测试共同承担抽样检测工作,抽检绿色食品产品297个,其中有机产品100%抽检,保证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同时,将绿色生产资料纳入抽检范围,为全省绿色食品生产创造条件。

四是推行企业年检督查制度。委托各地绿色食品检查员对省内绿色食品企业进行年度检查,省里组成督导组进行年检督查,确保全年绿色食品实地年检率达到100%。

1.5 产业功能不断外延

辽宁省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的原则,立足农业主导产业,突出地域优势特色,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精品,凸显绿色食品文化品位,外延绿色食品产业功能。例如,在沈阳北源米业有限公司打造的创意农业产业园区中,40多幅世界最大稻田画镶嵌在鸭蟹立体养殖的生态稻田,让人们游走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展现了璀璨悠久的稻米文化,凸显了空中景观与地面景观的完美融合。盘锦鼎翔生态园是国内认证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之一,园内芦苇、林地、河流、滩涂、沼泽、稻田构成的北国滨海河川湿地自然景观,凸显出北方水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色。盘锦鼎翔米业有限公司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稻米生长环境,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稻米生态产业文化和“粳冠”精品稻米品牌,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三结合。

1.6 市场范围不断拓展

一是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平均每年参展企业达50多家,参展产品200~300个,充分展现辽宁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地方特色和品牌形象。目前,全省有69家企业产品被评为辽宁名牌农产品。二是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打造辽宁优质农产品新形象。利用辽宁绿色食品网对全省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名牌农产品企业、特产之乡进行宣传,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编印发放《绿色食品科普宣传画册》,宣传普及绿色食品知识。在大型超市开展绿色食品现场品鉴展销,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

1.7 综合效益日渐显现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食品安全成为百姓的关注焦点。绿色食品因生态环境和生长条件优良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必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尤其是城市居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趋旺盛,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动力,体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绿色食品本身就是品牌,是食品安全的品牌,而品牌效应带来的经济效益集中体现在优质优价上,体现出与普通产品的差异化特征。2015—2017年间,辽宁省488家绿色食品企业累计生产销售绿色食品

1 366.29万t,累计销售额达422.4亿元;绿色食品出口量50.36万t,出口额3.2亿美元。绿色食品企业成为辽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

绿色食品因其特定的生产条件而影响产品生产成本,因此,绿色食品的销售价格较高,其主要消费群体是有一定经济条件或确有需要的人群,并以超市供应为主要销售渠道。以辽宁铁岭文选葡萄专业合作社为例,其生产的葡萄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后,2017年市场售价达到30元/kg,比同品种普通栽培的葡萄价格高出1倍以上。辽宁北镇旺发养殖有限公司生产的“北旺”牌猪肉在北京超市售价达到78元/kg,是普通猪肉价格的2倍以上。经绿色食品认证的大连红富士苹果最低卖价6元/kg,高品质富硒苹果甚至卖到14元/kg,大大高于普通红富士苹果的销售价。优质优价成为绿色食品生产的效益来源和发展动力。

2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辽宁省绿色食品质量总体良好,企业以过硬的质量、规范的管理、良好的信誉经受住了质量安全事件的考验。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始终存在,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

2.1 行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食品作为农产品中的高精尖产品,理所当然受到更多的关注。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容不得半点疏忽懈怠。而绿色食品安全监管还无法做到全方位无死角,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把这一系统工程做实做好。

2.2 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多年的快速发展使辽宁绿色食品总量规模达到了较高水平,随之而来的是后续监管任务的加重。从目前情况来看,现有人员、经费、手段越来越无法适应食品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地方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和监管措施没有完全到位,现场检查走形式、监管制度不落实的现象依然存在。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容忍度越来越低。

2.3 企业诚信意识和品牌意识有待加强

少数绿色食品企业和有机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落实不到位和不规范用标现象依然存在。品牌宣传落后于产业发展,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深刻了解,对其在身体健康保障上的作用没有切身体会,影响绿色食品的消费。

2.4 生产区域发展不平衡

受政策和环境的影响,辽宁各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东部地区绿色食品生产主体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资金来源有限,企业缺乏资金的现象非常普遍。

2.5 产品结构亟待优化

辽宁绿色食品企业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居多,产品大多为初级农产品,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出口创汇竞争力有待提高,食品精深加工业有待发展。

3 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策略

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生产核心,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为动力,以“促发展、严监管、创品牌”为主线,推进“三品一标”工作稳步发展。

3.1 强化政府引导作用

绿色食品发展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发展放在第一位,既要数量更要质量,引领绿色发展。一是扩大总量,将好产品、好企业、好资源尽可能集中整合,引导其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观念,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制,确保生产源头安全。二是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推动地方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补贴政策,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提高生产经营主体重质量、保安全的积极性。三是推动绿色食品结构调整优化升級。积极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加入绿色食品生产,进一步优化原有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促进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模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3.2 促进多元化发展

绿色食品的发展趋势是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要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农林牧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打造农工商、产加销、贸工农等多种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绿色食品,促进多种生态工程的复式组合。

3.3 规范认证检查程序

绿色食品要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同时抓,两手都要硬。要依法严管、全程监管,治理突出问题,实现“从土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一是严把审核准入关。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相关标准,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意识。二是提升源头控制能力。开展产地环境污染评估,把认证工作前移。三是加大检查力度。增强年检督导和飞行检查有效性,对高风险产品实行100%抽检。四是建立退出机制。不合格产品坚决出局,对有问题的企业及其产品既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又要坚持信息公开,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回应。五是严查假冒伪劣产品。会同公安、质监、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冒牌、套牌或超范围用标等行为。

3.4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注重顶层制度设计,在操作规程、投入品使用、检验检测、包装标识、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升标准化水平,加快标准制修订和应用步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要以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为主要对象,带动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助推绿色食品发展。

3.5 加大品牌宣传和培育力度

一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把绿色食品的理念、标准、要求直观地宣传出去,让消费者了解品牌、认识品牌、相信品牌。二要做好市场推介工作。利用“绿博会”“有机博览会”等专业展会平台展示推介品牌,突出地方特色,办出专业水平,创品牌,争名牌。三要全过程可追溯。绿色食品生产最适于推行质量追溯机制,应及时将绿色食品纳入首批试点,实现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可追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3.6 加强队伍体系建设

稳定现有体系队伍,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一是依法依规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检查员队伍管理,特别在检查员资格审核、发证及查处核销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二是科学管理。发挥专家和地方骨干检查员的优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为“三品一标”建言献策,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素艳.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8):85-86.

[2] 董雪,崔莹,葛立群.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5(1):54-56.

[3] 孙园媛,万妮.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园艺与种苗,2012(7):58-62.

[4] 李晓磊.关于辽宁绿色食品产业布局调整的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1(5):43-44.

作者:徐延驰

绿色食品发展论文 篇3:

全力支持贫困地区绿色食品发展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实现。近年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决把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按照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和要求,立足自身工作职能,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定点扶贫县、环京津贫困地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和国家级贫困县,突出发挥绿色食品独特的标准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系统优势,通过强化“五项措施”,搭建“五个平台”,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脱贫,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农业品牌扶贫之路,成为农业产业扶贫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途径。

强化责任担当,搭建合力扶持平台

2018年6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三品一标”品牌扶贫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推进品牌扶贫的14条有力措施,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绿色食品,开创性开展品牌扶贫工作。河南省积极探索建立了“为贫困地区农产品插上品牌翅膀”的产业扶贫模式;西藏主动争取专项奖励补助资金700余万元,用于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补助;新疆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绿色食品认证的技术指导和产品开发。

强化基地建设,搭建产业升级平台

产业提升,基地先行。通过支持贫困地区创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搭建基地与企业有效对接平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大做强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把质量优势、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和效益优势。目前,共支持国家级贫困县创建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151个,基地总面积3965万亩,平均每個基地18.4万亩,带动420万农户稳定增收,每年直接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在2.1亿元以上。

强化政策扶持,搭建产品开发平台

一是对贫困地区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检查、优先检测、优先审核、优先颁证”等“五优先”绿色通道政策,帮助和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二是从今年5月1日起,在以前减免费用的基础上,全部免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定点扶贫县、环京津贫困地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等832个贫困县的绿色食品认证费和标志使用费,切实减轻企业经济负担。近三年来,中心共支持贫困地区3363家企业开发了7828个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共为贫困地区企业减免费用达2500多万元。

强化产销对接,搭建市场营销平台

依托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以及区域性绿色食品博览会、推介会,开辟贫困地区展销专区,免费提供展位,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展销推介。2018年,中心联合辽宁省农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大连(六盘水)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现场达成采购意向协议2亿多元。黑龙江、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加大对贫困地区绿色食品营销促销的支持与服务力度。

强化培训指导,搭建技术扶持平台

调动多方面的技术力量,采取多层次的扶持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企业和农民生产技术的培训教育,组织专家团队赴基地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依托创建核心基地,强化示范推广。近3年来,中心共投入180万元累计为贫困地区举办了16期绿色生产技术及品牌建设扶贫培训班,培训人数2000人次以上,整个工作系统共有1万多人次赴贫困地区开展各种绿色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帮助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批绿色食品业务技术骨干,为贫困地区绿色食品申报主体提供了一系列技术指导服务。

当前,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绿色食品在提高贫困地区产业扶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作用越来越突出。下一步,中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工作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稳定增收为根本目标,以品牌引领为重要抓手,以激发生产主体和消费市场活力为动力,着重在四个方面精准发力,进一步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一是在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绿色食品发展上精准发力。坚持把加快推进“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绿色食品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引导深贫地区发挥优良洁净环境和独特资源优势,走绿色发展、质量兴农之路。建立更加简便快捷的绿色“快车道”,进一步简化申报材料、进一步缩短认证时间;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建立东部省份与深度贫困县对接帮扶机制,汇聚各方扶持的强大合力。

二是在加快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生产主体上精准发力。全面启动贫困地区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行动,把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及时送到贫困地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和农民手中。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市场营销、品牌塑造、质量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教育,着力提升贫困地区生产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培育能力水平,激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是在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上精准发力。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 推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农产品品牌融合,发挥品牌叠加效应,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引领带动当地特色产品、主导产业提档升级。

四是在加快拓展市场强化产销对接上精准发力。加大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市场推介和宣传力度,积极协调推进大型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知名企业与贫困地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有效对接,与贫困地区品牌企业广泛合作。积极拓宽市场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等扶贫新渠道,让贫困地区更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叫得响、卖得出、卖得好,让更多的贫困户融入到绿色优质农产品开发的产业链中,有效对接大市场,分享更多绿色食品发展红利。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国绿色食品工作系统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工作责任,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方式,狠抓措施落实,继续扎实工作,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张华荣

上一篇:企业创新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职电子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