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发展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近年来,有关低碳经济、低碳流通、绿色产业、绿色商业、绿色流通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全球经济政治的重要议题之一,全球经济正在进行一场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升级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

第一篇:绿色消费发展论文

绿色发展理念下推进绿色消费行为的路径研究

摘 要:尽管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已经有所提高,但总体上还未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绿色消费模式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影响绿色消费的因素,分析了我国绿色消费的现状,从政府、企业、消费者自身三个方面构建了推进绿色消费行为发展路径。

关键词:绿色发展;绿色消费;消费行为

近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难频发、海平面上升等诸多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相关部门发布的报告指出,这很有可能是人为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因此,推行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近几年环境日主题看,世界和中国都越来越强调动员社会各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履行节能减排责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物质享受和物质刺激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对电子产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工作产品和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性产品以及农产品的需求有所提高,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产生壓力,消费者已经成为碳排放的一个主要群体。因此,改变现有消费模式并推进绿色消费对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相关研究述评

绿色消费的正式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率先掀起“绿色消费者运动”,随即席卷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在相关研究文献里,绿色消费行为时常被简称为绿色消费,并常常与生态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购买、可持续购买、亲环境消费等相近或等价使用。

文启湘(2008)从人与自热的角度提出绿色消费是指人们消费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黄娟等(2011)提出绿色消费就是一种节俭、合理、适度消费的行为。贾真等(2015)从行为表现视角界定绿色消费,体现在绿色供给、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回收、绿色饮食、绿色服装、绿色居住、绿色交通八个方面。王建明、吴龙昌、余志高等学者对消费心理作了深入研究,涉及到了个人消费态度、情感、价值观、个人道德观念等因素。其中王建明提出了绿色购买的情感与行为双因素模型,研究表明,情感对绿色行为非常重要,为政府和企业提出了增强消费者绿色购买情感的对策。

2 推进绿色消费行为应关注的影响因素

为了有效地促使人们实践绿色消费行为,笔者进行了文献整理,影响消费者绿色行为的因素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人口统计因素、消费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由于人口统计变量对绿色消费欠缺足够的解释力(Diamantopoulos,2003;王建明,2016),消费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逐渐成为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最受关注的因素。

2.1 消费心理因素

众多学者对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变量进行了深入的考量,环境知识、环境情感、环境态度、消费者的感知效力等心理变量在很多研究中被反复提及。

王玉君和韩冬临的多层分析表明,个人环保知识和环境污染感知变量都对其环保行为有正面影响。黄美灵研究发现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知程度与其自身的绿色消费行为规范和绿色购买意愿有关,绿色消费认知水平越高,绿色购买意愿越强,则越表现为绿色消费行为。

高键、贺爱忠等发现环境态度能够正向影响消费者绿色行为。王建明、吴龙昌对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情感变量进行了剖析,结果肯定了情感对绿色行为的重要驱动作用,阐述了推进绿色消费应改变传统上单纯关注认知、理性的思路,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从而更有效地推进绿色消费。一般认为,对于环境态度越积极,则越有可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越会采取环保行动,从而也会表现出绿色消费行为。

Kim等发现当消费者切身感受到自己的绿色消费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一定改善作用时,则会采取更多的环保行动和绿色消费行为;但若他们的切身感受不强时,绿色消费的积极性会降低。

2.2 社会环境因素

消费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水平,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规范等方面。

一般情况下,公众生活所处的环境污染越严重,资源越匮乏,越有可能产生绿色消费行为。政府对企业出台的税收减免、以旧换新、补助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来控制绿色产品的价格,也有助于促进消费者产生绿色消费行为。也有学者证实了社会规范和道德责任对于绿色消费起到显著的积极影响。另外,参照群体的绿色行为也会影响他人采取绿色行为,人们通过相互交流,增强保护环境意识,广泛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影响消费者的绿色行为。

3 目前我国绿色消费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消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绿色生产与消费,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整个经济系统之中。“绿色”已然成为我国各行业企业谋求发展的共同行动纲领,绿色消费也成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也越来越强。

但是目前我国绿色消费仍存在着以下问题:从供给看,企业在绿色产品的研发生产上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生产技术水平低,绿色消费产品的品种供给不足、流通渠道不顺畅、规模不大;从需求看,消费者对绿色消费品选择的意愿增长虽然较快,但绿色产品价格普遍偏高,消费成本高于普通成本,致使很多消费者出现“可望而不可及”的现象;还有少数消费者在绿色消费过程中对自身健康关注度远远高于对社会绿色发展的关注程度,比如过度消费产生了更多的垃圾,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影响市容市貌。以上说明我国绿色消费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还面临很大挑战。

4 推进绿色消费行为的路径研究

4.1 政府层面

4.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绿色发展制度和绿色认证体系

绿色发展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工程,政府是绿色发展和绿色消费的主要推动者,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出台一系列绿色发展制度来规范管理社会和居民的绿色消费行为,明确各主体的责任义务,有了制度的保证,才能有序有效地推进绿色发展。另外,政府要加快制定绿色产品的技术标准体系,规范绿色产品的环境标准,提高认证行业准入门槛,加强政府对行业企业监管,建立良好的公众监督机制,严厉打击虚假认证行为。

4.1.2 大力扶持绿色产业,培育绿色龙头企业

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大趋势,引领绿色消费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绿色产业,培育绿色龙头企业。

首先,政府要继续加大激励节能减排的环保产业,给予更大力度的财政补贴,确定重点扶持的企业,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带动环保产业规范发展,对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在绿色产品研发和生产方面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其次,政府扶持这些企业营造健全的市场营销网络,对购买这些绿色企业产品的消费者进行价格补贴,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最后,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失信企业名单并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确保信息透明,确保消费者在绿色消费时不会上当受骗。

4.1.3 发挥杠杆作用,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市场上绿色产品的价格普遍比普通产品的价格要高,例如,某超市一瓶有机酱油的价格是普通酱油价格的2倍还多,这让一些中低收入消费者望而却步。也有相关部门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绿色产品比普通商品价格高出约30%,受调查的60%的消费者支付意愿非常低,不到10%,可见绿色产品价格过高是制约绿色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政府介入市场,发挥杠杆作用,针对市场需求进行适当调控,通过资金、技术等的支持降低绿色产品生产成本,对绿色产品的生产者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将绿色产品价格控制在大众消费者能接受的范围内。同时,政府对那些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企业也出台相关的强制性或惩罚性措施,比如提高绿色税来促使他们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同时把税收用于补贴绿色产品的生产者,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双管齐下,实现产业绿色发展理念。

4.1.4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消费理念

虽然目前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有所增强,但在实际生活中的不可持续消费行为模式仍旧非常普遍。因此,政府需要大力进行绿色教育,普及绿色消费知识。通过适当的公益广告、新闻报道、宣传教育等信息传播方式激发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知,通过公益讲座、摄影展览、竞赛问答、榜样标识等形式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绿色消费。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运用积分等激励方法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比如对购买环保产品、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用电的消费者进行绿色积分累计,根据积分给予不同的奖励,从而让消费者不断地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4.2 企业层面

4.2.1 探索创新绿色商业模式,构建绿色价值链

创新绿色商业模式,推动整个产业链条的绿色化,是实现绿色价值增值的重要方式。将低碳、绿色的理念融入到价值链建构中去,从采购、生产、运输、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出发,全面推进绿色创新活动,与此同时,还要更新绿色管理思想,开展内部各项职能工作,包括绿色设计与开发、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綠色财务计划、绿色战略等。从价值链的基础活动到支持活动,全过程打造绿色理念,提高绿色价值增值能力。

4.2.2 重视提升绿色生产的创新能力

生产为了消费,企业要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根据消费需求,开展绿色创新项目,提升生产技术,改革生产模式,从而做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有效供给。具体可行途径:大力研究与开发新型产品,寻找可替代的绿色原材料,减少使用高能耗、高污染的原材料,尽量做到生产全过程零或者低污染的状态;对包装、运输以及副产品的处置处理、污水的排放等作出严格的要求;选择使用清洁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排放量,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4.2.3 打造高质量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

企业首先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在绿色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打造高质量优质产品,抓好绿色品牌建设,创建绿色品牌,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在产品策略方面,产品形象首先要突出绿色特征;其次,品牌名、品牌标志、商标、包装等各方面都要体现绿色文化内涵,销售包装的样式要新颖,色彩要与绿色搭配,文字说明部分要突出绿色产品的关键性信息,给消费者起到提示作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要选用环保原料,考虑可降解性和再利用性,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

在定价策略方面,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环保自然的心理来定价,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不能比普通商品溢价过高,塑造绿色产品质优价廉的形象。

在渠道策略方面,企业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积极培育绿色产品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建立自营店、连锁店;另一方面,企业借助于互联网,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直播、抖音、微博、微信等形式直销绿色产品。例如,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绿色生产基地、加工过程,让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产生信任感。

在促销策略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绿色广告、公益讲座、免费品尝、进店体验等活动提高知名度,树立绿色形象。可以定期在社区举办绿色消费专题讲座、开展摄影展览以展示优秀绿色消费画面作品;可以采用舞蹈表演形式,围绕绿色环保主题组织社区舞蹈比赛,扩大环保艺术表演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绿色产品,参与环保活动,提倡绿色消费。

企业在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同时,还要以身作则,塑造榜样,可以开展绿色产品的以旧换新等活动,开展绿色产品线下体验店,让消费者在享受经济优惠的同时,增加绿色消费切实的体验,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感、参与感,只有切身体会到了绿色产品的优点,才能对绿色产品产生信任感,进一步培育忠诚度。

4.3 消费者自身层面

目前我国还有很多消费者存在绿色消费意识不强、绿色消费行为言行不一、绿色购买参与度不高等现象。政府和企业可通过榜样塑造、形象标杆等各种形式外在激发消费者参与环保行动和绿色消费,但只有消费者自己真心认同绿色消费行为是有益的,他们才会行动起来改变自身的消费行为模式。因此,消费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绿色消费对美丽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消费者应积极参与绿色实践,从日常生活做起,比如节约水、电、气,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参与光盘行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实现绿色出行等。另外还应主动学习绿色环保知识、参与环保活动、了解绿色产品的功效,激发自身的绿色消费意识,增强自身绿色发展的责任感,从而促进自身的绿色消费行为。同时,还要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绿色行动,实现绿色消费的大范围覆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王建明,吴龙昌.绿色消费的情感-行为模型:混合研究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9(09).

王静蕾,邓明莹,陈怡帆,等.新经济常态下绿色消费与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20).

张吉,王小萌,郑瑞婧,等.绿色消费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9(08).

封晔.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消费升级的实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20(11).

吴龙昌,王建明.绿色消费行为和绿色消费心理的相关概念辨析[J].知识经济,2014(16).

付新华,郑翔.完善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设想[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10(09).

廖小平,邹巅,袁宝龙.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模式及路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01).

姜丹.当前我国公民非理性消费及绿色消费状况调查分析[J].理论观察,2019(04).

黄美灵.广东省居民绿色消费行为调查及实证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10).

张吉,王雅琪,吕小璇,等.绿色消费行为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集体经济,2020(16).

王财玉.绿色消费态度——行为的分离及其影响因素[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8(06).

李岩,赖玥,马改芝.绿色发展视角下生产与消费行为转化的机制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

高荣伟,马书琴.我国绿色消费模式构建的阻力及对策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12).

秦基.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高中生绿色消费观教育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刘静,曾小江.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实践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作者:张玉艳

第二篇:绿色商业与消费发展研究

近年来,有关低碳经济、低碳流通、绿色产业、绿色商业、绿色流通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全球经济政治的重要议题之一,全球经济正在进行一场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升级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坚持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战略方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而发展绿色商业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一、“绿色商业”的提出及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受到束缚。在那商品极度匮乏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绿色商业无从谈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包括商业服务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绿色商业被提了出来。上个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提出的“发展绿色商业”,开启了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纪元。从1993年开始,我国政府先后开展了绿色食品建设和绿色政府采购,实行了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的“三绿工程”,以提高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维扩消费者利益;从2000年起,我国商界和有关专家开始了绿色商业、绿色流通的研究,并出版了一些绿色商业专著,对发展我国绿色商业和绿色消费起到了很好地指导和促进作用。

所谓绿色商业,是指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保护流通环境,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科学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与传统商业相比,绿色商业是贯穿于整个国民经济之中的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绿色监管等。绿色商业要求在商品及销售配套设施等方面,以及在商品的生产到消费全过程中体现绿色发展观;绿色商业在商流和物流方面要实现以绿色文明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流通,倡导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绿色商业还表现在各种商业活动要体现绿色营销,要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探索对商家、厂商、消费者、公共环境都有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商业的内涵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生产环节中,商品在原料采购、加工工艺和包装流程中的绿色性。二是在流通环节中,商品在运输、仓储、配送和商品逆向回收、处理流程中的绿色性。三是在营销环节中,商品在推广宣传、促销手段、营销模式、售后服务及商品附属资源的回收循环利用等流程中的绿色性。四是在消费环节中,社会民众及消费个体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方式的绿色性。五是在监管环节中,政府职能部门对整个商品生产流通过程所施用的产业政策、监管方式、公正效率的绿色性。

绿色商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公益性。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以大规模、高速度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时期。从长远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消费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走低碳化、绿色化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商业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还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心重视低碳经济、绿色商业的发展。这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发展环境优劣、关系到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广大人民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在全世界声誉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绿色商业,从短期经济利益来看,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千秋万代的福祉,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暂时损失甚至牺牲局部利益。况且从长远看,发展绿色商业终究会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支持,终究会赢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是系统性。绿色商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商业企业要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绿色商业贯穿于商业企业决策过程和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不仅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环保、健康”的绿色产品,确保商业经营场所与设施无污染,而且在商流和物流上坚持以绿色文明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的绿色流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协调发展。

三是可持续发展性。商业企业的经营在充分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争取适当利润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企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及长远发展。

四是和谐性。绿色商业也可称为和谐商业。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包括规模、速度、效益的协调,内部关系与资源配置的协调,企业与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等。绿色商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观念和营销方式,是建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基础上,本着对消费者生存环境负责,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负责进行营销活动,最有效地减少商业行为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最重要的微观基础作用。如果商业行为不符合环保要求,将会引起其他种种社会矛盾。因此可以说,绿色商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企业实施绿色营销,除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外,也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正面效益,与其共赢共兴、同存同荣;同时给消费者带来福祉和健康的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推動作用等。

二、我国开展绿色商业的现状

2000年以来,我国在开展绿色商业、绿色流通、绿色消费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进行指导,制定了一些规章、标准加以规范。党中央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把节能减排列为约束性目标,提出了“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之一。经过五年的努力,“十一五”节能减少排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节能减排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势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开展节能减排、限制塑料袋使用、反对商品过度包装、加大废旧物资回收力度、推行家电节能惠民工程和商业服务业节能环保行动等一系列工作。国家认证委和商务部于2003年联合发布了《绿色市场认证监督管理办法》、《绿色市场认证实施细则》;同年发布了《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国家标准;商务部于2009年发布了《超市节能规范》;2010年9月又发布了《2010中国零售业节能环保绿皮书》,全面总结了我国零售业节能环保工作的现状,以及零售业节能减排对国家的贡献等,这些措施对发展我国绿色商业起到很好地指导作用。2007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开始实施“限塑令”,各类商业企业销售环节使用塑料袋数量大幅减少,尤其以大型综合超市最为明显。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大型综合超市2009年塑料袋使用量比2008年下降幅度超过50%,且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

行业协会积极配合,大力推动绿色商业、绿色消费的发展。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行业组织,通过基层调研、召开各种会议、制定相关规范等方式,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了在行业内开展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商业的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提供了依据。2008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起草并经商务部审查批准后,公布了《全国商务领域节能产品目录》,自此每年充实向社会公开,对引导企业选择先进节能设备、技术和产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些行业协会还制定发布了《全国绿色餐饮企业认定管理》和《绿色饭店等级评定》、《绿色旅游饭店》标准,推动了我国绿色商业服务业和绿色消费的发展。

商业服务业企业开始重视绿色市场、绿色消费建设,并付诸于实施。2000年初,上海市第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独家出资创设绿色环保基金。许多商场、超市、商业街等也都积极采取措施,创建绿色商场、绿色超市、绿色商业街。特别是沃尔玛、家乐福、特易购等外资企业,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建设绿色市场环境,取得了积极效果。

通过政府的正确指导,行业协会的积极推动,商业服务业企业的认真实践,各类媒体的大力宣传,从理念确定到实践推进,从示范引导到标准规范实施,从倡导呼吁到政策扶持,各方面工作均取得明显进展。绿色商业、绿色流通、绿色市场、绿色消费、绿色批发、绿色零售、绿色超市、绿色商场、绿色饭店(酒店)、绿色餐饮、绿色食品、绿色洗染、绿色沐浴、绿色包装、绿色通道、绿色仓储、绿色商业街等得到了全行业的认可和全社会的认知,各类企业采购、销售“绿色”、“低碳”商品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销售措施也越来越有力,消费者消费绿色商品特别是绿色食品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绿色商品、绿色食品更加深入人心。

三、发展绿色商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绿色商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上绿色经济建设仍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的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比较突出。

從商业服务业行业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1.商业服务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与上游的生产企业尚不协调,影响了绿色商业的发展

我国现行市场经济环境下由商品的生产、流通、营销和消费环节构成的经济产业链中,普遍存在着整体经济非理性的价值取向和局部利益分割现象,导致了各环节商业主体的经营行为都在以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中心,从而造成了整体经济增长的高产出、高能耗、低效率的后果,远未达到有限资源利用的效用最大化。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绿色商业体系对经济、社会、环境之间整体效益的理性价值思维的合理协调。有些节能、环保、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绿色商品,不是商家所能决定的,如各种电器的节能、商品包装、食品制造、农副产品供应等,都取决于上游环节,其商品是否节能或无污染,商家进货时难以完全把得住关。有些商品特别是食品是按“绿色”标准进的货,并按此标准销售给消费者,但不少是假冒产品。因此、上、中、下游的综合诚信指数和系统的协调功能目前还很薄弱,光靠流通环节是难以做好节能减排、低碳消费和绿色商业工作的。

2.低碳、环保设备设施落后,更新改造资金短缺

我国大中型商业服务业企业的建筑和设备设施大都比较传统,使用年限较长,耗能高,既不节能或节能较弱,又不环保,甚至存在污染。特别是那些年老欠修的商业仓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多,对仓储商品有一定影响。但由于资金短缺,难以进行更新改造。因此,资金问题制约了绿色商业的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84.9%的企业是靠自己投入来解决低碳环保建设资金的。在零售企业营业收入较低、税负较重的情况下,靠企业自身解决低碳环保是很困难的。

3.物流配送环节的污染、保鲜、安全问题存有隐患

主要是运输设施设备老化,具有现代化设备的车辆较少;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不高,运输线路不畅,保鲜食品的运输不能及时到达目的地;货物临时存放地不环保、易污染等。

4.发展绿色商业的规划、法规、标准欠缺

我国商业服务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众多,各类企业情况比较复杂,从业人员的低碳、绿色意识较差。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要做好绿色、低碳工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和与之配套的法规、规章、标准是难以做好的。商务部从2007年6月开始在十个大城市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2008年指导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了《全国商务领域节能产品目录》,下发了《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购物有偿使用管理办法》,2009年发布了《超市节能规范》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等标准,但还没有一个绿色商业、低碳流通的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标准也比较少,影响了商业服务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开展。

5.国内商业企业的绿色、低碳意识和发展绿色商业的措施落后于外资企业

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从2008年9月以来,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大中城市开设了多家高效节能店,通过采用LED灯照明等高效节能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提出了“碳揭露计划”,公布6.8万家供货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与多家供货商试行这项计划。家乐福在我国设立了近200家门店,已投入2.5亿元用于节能减排改造,并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面积减排20%的目标。特易购、易初莲花等外资企业也早就开始在多家门店对空调、制冷、照明、电量控制四大系统实施节能措施。

而我国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对超市、百货店等零售企业绿色商业设施改造与建设方面大都行动迟缓,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够有力,除由于资金短缺的限制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强是重要原因。许多单位的节能减排不能与个人绩效挂钩,影响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一些行业长期形成的高碳形式的工作方式难以改变,如商品过度包装,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洗漱用品的使用等。

四、绿色商业引导消费的理论分析

培育和构建积极向上的绿色商业是求取全社会利益的社会工程,绿色商业的最大任务在于合理引导绿色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世紀80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20世纪90年代人民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引起了消费领域的拓宽、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质量的提升,于是,“安全、环保、健康”成为消费主流。绿色商业正是适应我国消费发展的趋势应运而生。发展绿色商业,实施绿色营销,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营销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规模,促进企业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产品都要经过流通领域才能成为实际的消费品。发展绿色商业必然要经营绿色产品,从而促进生产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包括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资源节约的生产技术;选用无公害、养护型新能源、新材料;进行可拆卸、可分解,零部件可翻新、可重复利用,包装物可回收的产品设计;组织清洁生产,防止生产过程造成环境恶化和资源的浪费等等。发展绿色商业是促进绿色生产,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和利用资源,把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运用于改善和提高消费者及人类社会福利的最有效的途径。真正做到在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中物尽所用,在商品营销、商品消费中物有所值,在商品管理、商品监督中有章可循。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源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破坏的压力。作为连接整个社会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中间环节,商业在推进节能减排中具有其他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绿色商业是商业系统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即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推进蕴涵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清洁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把生态文明建设融人到社会生活的具体活动之中。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否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作为商品采购和消费考虑的因素,既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关注商品的环境价值;既注重商品的个体功能,又关注商品的社会功能;既关注商品的消费环节,又关注商品的生产、流通、回收环节。因此,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高潮的影响下,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商业流通领域实现绿色化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这也是对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颠覆性的革新和进步。

绿色商业流通体系的建设,要求商业部门对经销的商品、商品生产商、商品的生产过程、运输仓储过程、销售过程等都要提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要求。发展绿色商业就是要积极经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商品,拒绝经销污染环境的商品,废弃不利于回收利用的商品。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中介环节,商业对引导生产与消费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绿色商业引导绿色消费,根本上取决于构建绿色生产、发展绿色产品、推行绿色营销。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活动不仅为发展绿色商业铺垫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绿色商业的发展必然给我国商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和生机,促进商业的战略性转型,为商业的大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而促进绿色消费的最大障碍来自于市场参与者的利益损失,因为发展绿色商业的费用较高。如何解决好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发展绿色商业、促进绿色消费的核心问题。

一般来说,消费者的花费和效用之间存在着收益递减规律。由于绿色产品的花费中包含了一部分绿色生产成本,绿色产品在使消费者获得相同效用的同类产品中花费会偏高一些。但是,当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绿色商品的成本会比传统商品更低。生产同类传统商品和绿色商品的企业,供给消费者相同数量的商品所获得的利润是不同的。由于企业在生产绿色产品时增加了绿色成本,绿色成本的出现有可能使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出现损失,当销售了相等数量的产品时,绿色厂商利润一般会低于同类传统产品的企业。但当广大消费者确实认识到并享受了绿色商品的好处后,就会大量地持久地消费绿色商品,生产、销售绿色商品的厂家和商家的利润就会随之提高。这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障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大为有益。

五、发展绿色商业的建议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完成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发展绿色商业是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地发展绿色商业,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发展绿色商业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商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必要的绿色商业知识和自觉的绿色商业意识,重要原因是对绿色商业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因此,发展绿色商业,宣传教育是基础。而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一是领导机关要组织编写有关宣传题纲或教材,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宣传发展绿色商业的重大意义和有关绿色商业的知识;同时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进行绿色商业的理论研究,以正确指导绿色商业的科学实践。

作为商业服务业企业,既要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保护自身生存环境和销售绿色商品的自觉性,又要利用广告、推介材料、广播、板报、宣传栏等各种方式,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绿色商业、绿色消费,以扩大绿色商品的销售和广大顾客对绿色产品的选购。

鉴于我国部分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低碳消费意识还不够强的实际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应考虑并规划对全民开展环保、低碳、绿色教育,培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广大消费者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消费绿色产品,促进绿色商业的发展。

2.加大政府对发展绿色消费的工作力度

我国绿色商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生产企业、商业服务业企业、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断裂。因为,绿色商业的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是一个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系统工程,离不开商品的生产(加工)者、经销者、消费者、市场监管者等工商业主体和商业活动参与者。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过于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所以很难协调发展。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宏观经济产业的协调。

具体来说,可加强四个方面的协调:

一是各级政府或政府有关综合部门加大对生产、流通、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的协调力度。只有生产、流通企业携起手来,绿色、低碳产品才能真正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对那些生产、流通部门之间或企业之间互相扯皮、推诿的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及时进行协调,共同推动绿色商业的发展。

二是加大制定和完善发展绿色商业的规划和政策的力度,规划内容要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对生产企业,规划中应要求其按照环保和生态原则,开发研究无污染、无公害、可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资源、符合环保标志要求的产品,不断增长绿色商品的种类。对流通企业,要求以低碳模式开发商业网点、商业社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商业设施,同时要把“绿色”、“低碳”贯穿于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耗能,以及节能、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各个方面。同时要在商业网点建设、绿色商业设施、绿色产品开发、绿色产品营销、绿色通道开辟、绿色消费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促使生产、流通企业和社会、消费者各方面的利益有机地统一和兼顾起来。

三是加强各执法部门在绿色商业执法检查中的协调力度。有些执法部门在对市场、商品的执法检查中认识不一致,标准不统一,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除强调统一按照有关绿色商业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执法检查外,还应适时召开协调会进行协调,以便统一认识,更准确地进行执法检查,推进绿色商业更好地发展。

四是商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联合建立和完善绿色商业评价体系,依照有关法规和标准对绿色产品的生产设施和商业设施以及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绿色服务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正统一的评价标志体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推动绿色商业的健康发展。

3.发挥商业服务业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

商业服务业企业是绿色商业营销、低碳流通实施的主体,所有商品都是通过流通企业的营销,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因此,充分调动并发挥商业服务业企业的作用,对做好绿色商业工作至关重要。

绿色营销应当掌握以下几点:

一是正确把握采购渠道。要千方百计地采购各种绿色、低碳产品,从源头上保证商品品质。

二是建立良好的销售渠道。对于经济实力比较雄厚、产品销售规模比较大,并具有分销渠道网络的流通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绿色销售系统,实现绿色采购、绿色运输、绿色分销、绿色价格、绿色促销的有机统一。一般商业企业可与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合作销售绿色产品。

三是合理确定绿色商业相关的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一般来说,绿色产品的价格肯定高于非绿色产品的价格。因此,企业在定价时,既要考虑到“绿色”因素对价格上扬的影响,又要考虑到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价格的接受程度。绿色价格的核心是:既把绿色产品的价格定得能够让消费者接受,又能使环保投入得到补偿,还能为企业带来适当的经济收入。这就需要实事求是地将绿色产品的益处和价格较高的实情告知消费者,使其充分理解,乐于接受。

四是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要有所创新。例如:如何采用新技术节电、节水、节材,如何使用节能型扶梯、灯具、空调、冰柜;如何更好地回收包装物品;饭店、餐饮企业如何建立“低碳厨房”,推广节能环保设备,使用可循环用品等。

4.强化行业协会的协调、推动作用,推进绿色商业的发展

据民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社团组织24.5万个,其中工商服务业类23467个。这些社团组织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而建立的,理所当然让其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商业、低碳消费的发展。这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烹饪协会等许多行业协会确在推进绿色、环保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因此,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委托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多做一些工作,如制定各类绿色商业、低碳流通方面的标准;建立评价绿色商业信用体系,开展绿色商业的评价;协助政府开展绿色商业的试点,包括试点企业、试点产品、试点技术等;协调商业服务业内各行业、企业的低碳、节能减排行为;广泛进行绿色、低碳、环保宣传等等。

5.制定相应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商业需要较高的成本,没有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单靠企业的自有资金难以较快发展。因此,政府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应尽快制定一些相应地扶持政策。如:对商业服务业领域的节能减排示范工程进行财政补贴,或提供贴息贷款;对采购低碳、绿色产品的企业进行减税或财政补贴;金融机构对低碳流通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对使用清洁、替代能源以及提高能源效率设施的流通企业增加资金投入;建立“低碳(或‘绿色’)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高碳改造、低碳升级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等。

國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在今年7月19日召开的会议上,审议通过了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提出了12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国务院在今年9月17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又全面部署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商业服务业必须继续把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商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扎实进行工作,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做出新的贡献!(转自《经贸参考》)

作者:中国商业联合会课题组

第三篇:以绿色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其中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同时,消费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增加,已经成为我国绿色转型发展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绿色生活方式亟待形成。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提出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的“十四五”规划目标,以及“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2035年远景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绿色转型和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攻坚期,大力推动绿色消费,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引擎。

绿色消费的概念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首次提出,“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持续的消费形态”。1994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将可持续消费定义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物质的使用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2015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了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12项为“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模式”。提出“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是指促进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建造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以及让所有人有机会获得基本公共服务、从事绿色和体面的工作和改善生活质量”。

我国的可持续消费相关理念与实践与国际发展进程基本同步。早在1993年原国家环保局就建立了中国环境标志计划,通过减少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促进企业环境绩效改善,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2016年国家发改委与原环境保护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绿色消费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总体上看,我国绿色消费内涵与外延,可以从五个维度理解:一是在理念上,绿色消费鼓励消费的可持续性和绿色化;二是在数量上,绿色消费体现消费的适度性和减量化;三是在结构上,绿色消费体现消费的合理性和平衡性;四是在内容上,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五是在方法上,以消费环节带动生产、流通及处置全过程绿色化。

绿色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伴随经济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无论是规模、结构还是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征,包括:消费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居民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居民消费已从温饱向小康转型升级,消费方式也日益多元化;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快速提升,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消费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持续刚性增长,过度型、浪费型等不合理消费方式加剧了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消费已成为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绿色消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绿色消费可以通过多重传导机制推动绿色转型。消费的绿色化对生产的绿色化发挥着引导和倒逼作用,经过绿色理念和措施引导的消费规模、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质量、消费偏好的变化必然会传导到生产领域,影响着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方向、生产方式的改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绿色消费也是促进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全民绿色行动的有效途径。绿色消费活动可将绿色理念与要求传递、渗透到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带动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理念和要求,形成绿色生活全民行动,培育生态文化价值观。

二是绿色消费能够成为绿色转型的新动能。当前我国绿色消费需求和市场不断扩大,居民消费不断升级,绿色消费种类不断丰富,绿色消费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绿色消费意愿不断提升。绿色消费的转型升级可以引领以中国环境标志产品为代表的绿色生態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创新,通过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创造新的绿色消费需求,这种绿色生产与消费、绿色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循环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绿色增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可以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成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内生条件,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三是绿色消费有助于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引领绿色消费模式的制度机制,一是可以将生态环境治理结构从生产环节拓展到消费环节,拓展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领域,有助于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制度体系;二是消费是社会公众的基本行为,绿色消费可以促使公众真正进入环境治理过程,用其绿色消费行为以及绿色生态产品选择倒逼企业改善环境行为,增加绿色生态产品和绿色生产供给,是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实行动;三是消费端可通过供应链将绿色选择要求传导至生产端,可以引导产业链条中的“绿色先进”企业管理“绿色落后”企业,开辟生态环境治理的新途径,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绿色消费推动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要“引导公众绿色生活,推广环境标志产品、有机产品等绿色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是我国在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领域,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成功、最权威的绿色生态产品认证制度,是1993年原国家环保局按照国际规则建立起来的,其绿色的“十环”标志,寓意着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国环境标志秉持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理念,以产品为载体,向上连接着生产者,向下连接着消费者。通过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包装运输、使用和废弃等各环节提出绿色标准和要求,以认证为手段向市场提供绿色产品供给;同时,通过向消费者释放绿色产品信息,促进消费者绿色选择,并倒逼生产绿色转型。每一个中国环境标志标签,都是一面生态环境保护的旗帜。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中国环境标志对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為市场提供了大批绿色产品供给。截至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现行有效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标准共104项,产品种类涉及汽车、办公设备、家具、电子产品、日化产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300多个大类。有5000余家企业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证书,涉及证书1万余张、产品型号近160万个,年产值4万亿元。中国环境标志也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支撑。据财政部统计,2010-2019年全国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金额共1.228万亿,其中2019年达718.7亿元,占当年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88%。

二是促进了污染物减排和资源能源节约利用。中国环境标志将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作为主要关注点,并通过标准的持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污染物减排和资源能源节约,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较好的环境绩效。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减少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213.9万吨,二氧化碳653.75万吨,总磷5297吨;减少难降解的塑料包装5026.6吨,塑料原料消耗0.95万吨;节能194.03亿千瓦时,节水2.53亿吨,节省纸浆149.04万吨。我国自2011年起实施环境标志绿色印刷,推动了印刷行业的绿色发展。该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每年减少15%,设备能耗降低15%;全国13亿册中小学教科书全部实现了绿色印刷。

三是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2005年起,中国环境标志与澳大利亚签署了第一个环境标志双边合作协议,开启了中国环境标志国际化征程。目前中国环境标志已与德国、日本、韩国、北欧、美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推动了中国环境标志国际互认,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了国际绿色贸易壁垒。2008 年中国环境标志加入全球环境标志网络(GEN),2012 年通过了全球环境标志互认,并连续六届当选为GEN理事,为中国环境标志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也在制定全球环境标志发展战略中贡献了中国智慧。

四是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明显提升。根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中国公众绿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报告(2019版)》,绿色消费的概念在我国公众的日常消费理念中越来越普及,有83.34%的受访者表示支持绿色消费行为,其中46.7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支持”。在对“中国环境标志”的了解程度方面,消费者对 “中国环境标志”的认知度从2014年的38.60%上升到70.95%。另外,企业采购、使用和销售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消费者购买安全放心的绿色生态产品的意愿不断增强,公众对绿色食品、绿色家装、绿色包装等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消费者不仅愿意购买高品质的绿色生态产品,同时也关注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推动绿色消费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国正处在推动消费绿色转型的机遇期、窗口期,居民消费方式和意愿发生明显变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随着公众的环境意识、参与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明显提升,对享有良好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期待日益增长,已形成了推动绿色消费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我国绿色消费存在政策推动力不足、绿色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和企业及公众绿色消费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应抓住当前绿色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系统谋划,分解目标,持续完善和不断创新推动绿色消费的制度、政策和行动。

一是把绿色消费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建立绿色消费社会治理体系和机制,开辟生态环境治理的新途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绿色消费社会治理体系,明晰在推动绿色消费中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定位、社会组织的职能作用,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环境社会责任,同时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激励和惩戒制度。

二是顺应社会绿色消费升级的趋势,健全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和绿色标识认证体系。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围绕与居民生活和消费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用等环节,加大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标准研发与认证,扩大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居民绿色消费需求。

三是完善和强化推动绿色消费的市场和经济激励政策,引导绿色生态产品的供给和居民消费的绿色选择。研究财税、信贷、金融、价格及市场信用等方面的绿色消费激励政策,探索建立“十四五”政府绿色采购目标指标,提升绿色生态产品的竞争力,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从绿色发展中获得实惠。

四是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引领和示范作用,引导绿色消费成为社会时尚。将绿色消费理念融入到各类教育培训、创建活动、考核指标中,加强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绿色消费的能力建设。建立全国绿色消费信息公开平台,加强宣传和示范推广。

(本文部分观点来源于国合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社会治理专题政策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作者:崔晓冬 张小丹 刘清芝

上一篇:美国文化英文论文下一篇:道路交通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