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将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对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的职能进行分析,认识到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发现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优化策略的构建,核心目的是在完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德育工作的整合及创新,强化小学生的德育素养,从而促进现代小学德育工作的稳定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德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德育管理论文 篇1:

探究小学语文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班级无疑是除开家庭环境之外停留时间最多的区域,并且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重视班级管理的质量十分关键,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重视班级管理和德育的融合,这也是小学语文班主任承担的重要教育职责之一,这是因为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缺少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而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就需要积极思考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融入德育教育共同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融合;策略

之所以强调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原因在于小学生的心智并未成熟,难以对各种事件进行准确的判断,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以及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在缺乏德育教育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的个人观,价值观出现偏颇,从而走上错误的发展道路。另外一方面,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承担着引导学生建立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职责,而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赋予了新的意义,要求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为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就需要意识到,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有目的性的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不断寻找促进二者融合的有效教育管理办法。

一、以身作则,用行动做出表率

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而言,是除开任课教师之外,和小学生处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并且班主任承担着实施班级管理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德育渗透,无疑也属于小学班主任的职责范围之内,并且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其对于周边人的模仿能力和依赖性较强,因此班主任对于小学生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也就意味着班主任在和学生进行接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个人习惯以及道德素养的成长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下,班主任想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关注自身榜样作用的良好发挥,在小学生心中树立威严的形象,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举止,才能够更好地为小学生群体作出表率作用,在树立班主任微信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班主任和学生群体之间心理距离的拉近,通过良好的心理互动的方式,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和学生接触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关怀和信任。因此,当小学语文班主任刚和学生进行接触时,就需要第一时间掌握所有学生的情况,在一开班就树立自身的班主任形象,为后续班级管理以及德育渗透奠定良好基础。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体现德育教育的要点之一在于表现出对学生足够的耐心,并且多采用表扬替代批评。这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建设以及个人独立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通过表扬的方式替代批评能够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成长信心,助力小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切实或学校学生的需求,听从小学生的建议。尤其是当小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应当选择合适的办法进行解决,而非采用一味的批评进行应对。例如小学生的纪律意识较差,因此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遵守纪律的情况,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乱哄哄,此时班主任的正确处理措施不应当是指明道姓的点名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应当采取课后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意识到不遵守纪律的坏处,并在课堂上公开表扬遵守纪律的学生,以此来激发其他学生共同遵守课堂纪律,从而改变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可以发现,通过这种表扬替代批评的方式,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除了班主任和其接触最多之外,在家庭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群体,因此想要保证德育教育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渗透效果,就需要取得家长的认可和帮助。这是因为全面的德育教育,除了覆盖学生的在校学习阶段,也需要覆盖学生的家庭生活阶段。大多数家长对于面向学生的德育教育认知并不全面,许多小学生虽然在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但是一旦回归家庭就变得肆無忌惮,忘记了许多已经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德育品质。此时就需要小学语文班主任通过和家长沟通的方式,告知德育教育的内涵以及注意事项,配合小学语文班主任共同实施德育教育,保证德育教育的全面性。例如针对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或者是道德品质上的缺点进行及时发现和指正。并和班主任进行及时沟通,共同协商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行纠正。

四、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良好品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积极地把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李永鹏.浅析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价值及策略[J].散文百家,2019(03):17-46.

[2] 唐映琼.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J].电子乐园,2018(07):85-15.

作者:席实运

小学语文德育管理论文 篇2: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摘要:将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对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的职能进行分析,认识到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发现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优化策略的构建,核心目的是在完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德育工作的整合及创新,强化小学生的德育素养,从而促进现代小学德育工作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实施策略

在教学体系逐渐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现阶段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中,提高了对學生德育能力的培养,以便促进当代教学中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实现小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小学教学中,人们会利用班级管理的角色定位班主任,导致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而且,在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其管理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性,如管理准则的抽象化、管理方法的单一性以及学校与家庭融合的限制性,这些因素的出现都为小学德育工作的确定造成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实施中,应该通过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状况的分析,进行德育管理工作的优化,以便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整合,为小学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支持。

1.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及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1.1.小学班级管理内容

1.1.1.班级教学管理

对于班级教学管理内容而言,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不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以便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在积极、良好的分为中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的一体化需求。同时,在课堂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教师也会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体会、学习,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有效支持,并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创新奠定基础。

1.1.2.班级德育管理

在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班主任通过对社会特定需求以及道德教育规律的分析,进行管理防范的确定,在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背景下,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并强化学生的德育认知。对于德育管理工作而言,其作为管理模式对班级集体工作的整合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一般情况下,在于工作主要包括了德育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以及法治教育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整合及确定,可以实现德育工作的相互联系、相互确定,在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发挥着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在整个过程中应该做好德育管理,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而且,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也应该规定小学生的言行举止、文明礼仪,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增加征信教育,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1]。

1.2.3.班级日常管理

在班级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教育目标、班级管理任务等内容的分析,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日常活动的构建,在这种活动方法创设中,会注重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引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从而满足现代小学生培养的核心需求。而且,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一定的引导机制,通过对管理方法的完善,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伴随教育体系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转变,要求在小学教学中实现素质化的教育整合,并积极加强对学生行为能力的引导,充分满足班级集体管理的建设需求,增强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能力。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应该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并通过对多种渠道、多种方法的构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校与各种部门之间的协调,并促进班集体的形成。

1.2.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2.1.实现小学课程教学目标的稳定落实

在教育体系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目标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要求在人才培养中,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内容作为目标,实现对我国教育方式的转变,并将小学生作为主体,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且,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中,班主任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长期内容,实现对德育工作的巩固及实施。

1.2.2.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预防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并实现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引导。随着校园事件层出不穷,增强在小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德育素养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因此,学校及班主任应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学生行为的引导,使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需求[2]。

1.2.3.有效降低不良文化的影响

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构建中,可以将小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防护意识,有效抵制不良文化对学生造成的冲击,净化小学生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生活环境,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稳定提升,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整合提供有效支持。

2.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现状

2.1.德育工作存在片面化

在现阶段德育教育工作教育体系整合中,为了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部门颁发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将其作为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点,旨在实现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引导。在该项准则中,制度形内容相对完善,但是,在教育体系整合的背景下,教育体系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导致规定的指导准则存在抽象化特点,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具体执行措施,从而为班主任工作的执行造成制约,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3]。

2.2.德育实践结构单一

通过对现阶段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研究发现,其教学模式存在着较为单一的现象,在一些国外小学德育教学中,会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机构、社区以及贫困家庭之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注重学生的感受,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在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其教师模式相对单一,通常是按照学校规定的制度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在这种环境下座位德育工作的传播者,学生作为学习者,在这种单一化的德育教学中,长期发展中会使学生失去对德育内容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德育能力的提升,使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难以达到预期目标[4]。

2.3.学校缺少与家庭的合作

家庭作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是配合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场所,在班主任构建德育教学工作时,需要家长进行积极配合。但是,在现阶段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整合中,缺少家长的引导,一些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轻视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导致学校在行为引导的过程中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从而严重影响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限制了德育工作的稳定发展。

3.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3.1.改变片面化德育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引导

在现阶段德育教育工作改革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会受到显性及隐性内容的影响,第一,在德育教育中,德育教学内容会将显性内容作为课程作为载体,会运用在学校以及班级组织活动之中,例如,在小学的德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通过班级活动的确定,明确德育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德育教学工作的整合,提高德育教学工作的稳定性,并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5]。例如,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所以,可以在教室内放一些绿色植物,安排学生定时、定人进行浇水,从而使绿色植物健康生长。在植物浇水的责任确定中,可以使小学生形成责任意识,而且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爱护花草的意识,充分满足德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需求。班主任也可以在教师内设置读书角,并开辟“德育宣传栏”,通过“德育小标兵”的评选,提高小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识。通过这种精细化班级管理活动的构建,可以充分展现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德育素养,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支持。第二,对于隐性德育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并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课程教学中,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助人为乐”的教学活动,并在完成语文课程时让学生讨论助人为乐的行为有哪些,并说出雷锋的哪些行为让自己最感动,通过这种德育内容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认识到德育内容,并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6]。

3.2.构建多元化的班级活动,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伴随现阶段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的转变,班主任为了完善德育教学工作的相关内容,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德育工作的积极开展,并将班级活动的构建作为主要形式,实现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通常状况下,在多元化德育管理活动构建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应该积极引入到德育内容。对于班主任而言,在德育教学工作整合中,不能将班级活动作为增强学生社会阅历的核心手段,而是将其作为德育工作实施的基本形式,从而为德育教学工作的整合提供有效支持。第二,在班级活动构建中,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班级活动的教育功能,使活动内容达到育人的目的。而且,班主任在活动构建中,应该转变以往的观念,将学生作为整个活动中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价值性。在德育教学整合中,应该强调道德内容的重要性,为学生灌输德育本质内容,避免学生出现抵抗、叛逆的心理,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提升[7]。通过德育教学活动的整合,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德育积极性,并激发小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满足德育管理工作构建的核心目标。第三,班主任在德育活动构建中,需要倡导体验式的教育模式,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而且,将德育内容融入到不同的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产生共鸣,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在任职期间要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不能迟到,而且不能口出脏话,在板书中应该字迹工整,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规范,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时间、懂礼貌等行为的重要性,并仿照教师的行为审视自己。尤其是一年级的班主任,该阶段的小学生自主能力较差,存在着活泼、好动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而且,班主任也可以设置微信群、QQ群,规范德育内容,让家长认识到德育内容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8]。

3.3.创设良好的德育教学工作,满足德育管理需求

对于班级而言是构成学校集体的基本单位,因此,在德育管理工作的集体教育中,教育个人以及教育集体需要将教学目标作为核心,将个人及集体作为不同的管理对象。通常状况下,在集体德育管理工作构建中,其影响因素分为两点内容,一种是良好集体环境的营造,可以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构建,实现小学德育工作的稳定创新,另一种是良好集体环境营造可以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满足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构建的核心需求。因此,针对这两种问题,在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实施中,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小学班主任应该将集体信念进行明确,从而使小学生将其作为规范自身德育素养的准则,强化小学生的德育准则,并充分满足集体化的德育教学整合价值。第二,对于班级中的情感在个体品德中形成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性,班主任在德育环境创设中,要明确哪些行为是可行的,哪些行为是不可行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实现德育工作的积极开展。例如,在小学某一节数学课教学中,前一半的课程相对活跃,当到了动手操作环节,班级秩序乱了,A教师认识到班级学生的纪律意识没有养成,这时A老师马上停下讲课,用眼睛环视了教室的学生,然后让学生遵守记录,并举手回答问题,由于小红同学表现良好,表扬了小红同学,一段时间之后繼续正常上课,顺利完成了课程目标。在该节课堂中,A老师就采用了很好的方法,通过简单的眼神交流、语言提示以及表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课堂记录是不好的表现。因此。在现阶段小学教学中,班主任应该认识到间接提醒法的优势,通过行为指导以及语言督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并及时进行改正,从而实现的德育管理内容的渗透,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9] 。

3.4.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实现综合育人理念

在现阶段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对家长因素的整合及确定,可以实现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引导,通过实践研究可以发现,若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缺少了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是由学校进行引导,无法全面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不能完善对学生心理及人格的培养。因此,班主任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通过与家长沟通方法的完善,强化家长的参与兴趣,并通过与学生的积极沟通,进行育人理念的综合性培训。通常状况下,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实现沟通的及时性。在小学德育工作整合中,班主任需要及时发现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与家长进行工作的配合,对家长的管理方法给予纠正,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由于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是较长的,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状态,所以,在整个管理中可以针对小学生的状态进行管理工作的引导,满足德育管理工作的整合需求。第二,沟通的系统性。在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该认識到沟通形式的系统性。由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及心理需求有全面性的了解,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调戏的完善,家长可以针对子女的状态,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从而实现德育管理的最终目的。第三,沟通方法的针对性。班主任通过与家长的配合可以对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小学班主任需要知道家长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为家长提供针对性及系统性的指导办法,并针对品德相对较差的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实现德育管理工作构建的核心目标[10] 。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小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中,应该积极强调德育管理的内容,将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其职责是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教育体系完善中,需要重视德育教育,通过对社会中人才发展状况评价,进行小学课程教育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需要认识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而且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从而为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满足现代化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容春燕.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J]. 课外语文,2017,(22):193.

[2] 陆晓华. 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7,(17):65-66.

[3] 刘鉴文. 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探究——基于广州市黄埔区15所重点小学的调研[J]. 科教导刊(下旬),2017,(04):135-136+165.

[4] 王海娟. 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8):42-43.

[5] 丁介兴. 完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对策[J]. 吉林教育,2016,(32):43+83.

[6] 王朋.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J]. 新课程(小学),2015,(12):46-47.

[7] 赵立波.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J]. 中国培训,2015,(20):296.

[8] 范锦飘. 安全环境复杂化的挑战与学校德育管理的对策——以城市化进程中的东莞农村小学为例[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03):89-91.

[9] 李劲松. 用科学发展观调控小学德育管理工作[J]. 新课程导学,2012,(18):12.

[10] 刘一. 小学德育管理与评价的新突破[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8):30-31+35.

作者:严蕾

小学语文德育管理论文 篇3: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及思路

【摘 要】

随着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这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学生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发展。本文先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然后对其渗透思路进行了分析,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意义 思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甚至常会受到家人的溺爱,此种发展背景下,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极为不利。作为家长与教育者,都需要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教育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培养与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等方法的研究,以确保学生得以健康、全面地成长。下面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及思路进行具体性的讨论。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分析

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新课改之后,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讲解环节,也要将知识的思想品德教育优势发挥出来,完善学生的个人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分高素质的人才,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所以,新形势教育背景下,德育渗透十分重要,既能顺利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2.促使学生更好地成才

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背景下,较多学生耳濡目染的产生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倾向,这与社会人才培养目标间的差异较为显著。为此,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德育渗透环节,才可以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确保社会与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

3.促使学生得以个体化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所以易受到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局限,从而出现各种观点,形成各种道德观。对此,唯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环节,才能确保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让学生摆正心态,得以个体化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思路

1.课堂教学环节

毋庸置疑,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是最为主要的场所,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教材是承载德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如爱国主义、互助互爱、民族自豪感、感恩思想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只有进行不断的德育渗透教育,才能够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有效的铺垫。比如在学习“静夜思”古诗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老师不妨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即家庭中的爱,这样的渗透性教育后,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家人、亲人、朋友,还会逐渐养成与亲朋好友多沟通、交流的习惯,实现对学生尊重父母、关爱家人、朋友等优秀品质的培养目的。

2.作文教学环节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此环节教学效果如何,直接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此环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时,需要从写作材料着手,给学生提供正面、典型的教育材料,以此来强化德育渗透效果。实际写作过程中,当确定了写作主题之后,老师需要让学生养成观察与生活化思考的习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勤奋练笔习惯,以此来达到预期的德育教学效果。

3.实践活动开展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需要注重课堂德育渗透环节,还需要注重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环节,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比如:老师可以对学生们的阅读喜好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喜好来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给予学生不断接受熏陶的机会,有效实现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目的。再如,当劳动节、清明节来临之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植树、列式圆扫墓等活动中,既能趁机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精神,又能向学生讲述各烈士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渗透,如教育学生多关心他人,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常带领学生到敬老院,让他们主动帮助老师打扫卫生,帮老师按摩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等品德。

4.言谈身教环节

以往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过程中,老师常会忽视言谈身教环节,要知道此环节对于学生道德观的树立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明确自己言谈身教的重要性,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确保仪表处于端庄状态,举止处于文明状态,谈吐处于优雅状态,真正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以此来熏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结 语】

毋庸置疑,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但也需要明确德育渗透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需要始终坚持循循渐进的教学原则,要将之渗透于课堂教学环节、作文教学环节、实践活动开展环节及老师的言传身教等环节,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坚持之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必然可以得以显著性的提升,真正为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杜飞,徐英芝.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环球人文地理,2014(22)

【2】唐伟琳.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9)

【3】封丽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作者:赖爱玲

上一篇:分红保险市场分析论文下一篇:银行风险金融监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