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语感训练论文

2022-04-26

“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阅读教学语感训练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阅读教学语感训练论文 篇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途径刍议

摘 要: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起步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小学生思维活跃且对周围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获取信息,培养相应的技能,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文本情感,而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且飘忽不定的是语文中的語感。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感,是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训练;途径

一、 引言

所谓的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敏锐的感觉”,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一种惊艳色彩较浓的能力,涉及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对语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始期,由于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训练语感时,更需要教师的长期引导和有效训练。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语感的意义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纵观语文学习中最难以训练的就是语感训练,语感是语文阅读的灵魂所在,是影响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关键。简单来说,语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感觉,包括学生感知语音和体味感情,领会意境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难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事物,对新知识的学习,是具有选择性的,并且这种选择性往往是不自觉的,换言之,这种选择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在学生没有察觉到的时候,这种选择其实已经发生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只有感觉得到,才能与自己产生关联,才会有学习和了解的可能。良好的语感是在长期的阅读中培养出来的,这要求学生在培养语感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多读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敏锐性,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敏锐性,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方面,如果学生没有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敏锐性,对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和指向性就难以感受,这也对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训练指明了方向。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途径

(一)重视“读”的作用

小学语文中教材选入的课文不仅语言精妙,而且意蕴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和意境美。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时,要重视“读”的作用,通过“读”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语言的实践感知中,是培养学生语感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具体来说,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1. 教师注重自身的示范和引领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示范和朗读,能够让学生最直接地感受到阅读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小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共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上的震撼。这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自身的示范使学生在听教师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音、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变化,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语感熏陶。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金色的草地》一文时,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阅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我”把蒲公英绒毛吹到谢廖沙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绒毛朝我脸上吹的那种童真和童趣。

2. 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阅读,例如,可以指导小学生进行默读、朗读、浏览、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语言文字的节奏和音韵有着更加深入的体验,从而通过阅读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文本之中,将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使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阅读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童真和童趣,主要以儿歌为主,针对这样的选材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可以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小学生进行表演阅读,感受儿歌的韵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而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教材中的选材课文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意蕴,因此,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和文体的不同采用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阅读教学,在此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结合语文选才中的文本题材不同选择相应语感的培养策略,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吟咏等方式体味古诗文中所包含的意境和韵味,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感知古诗文中所包含的优美意境,使学生在丰富联想的过程中培养语感。

3. 借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感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法训练。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翠鸟》一文时,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为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你是如何理解“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她那美丽的羽毛,希望他能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的?通过这样的开放型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思考,才能使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深刻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在研读和揣摩的过程中,深化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感情,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

(二)通过品析文字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语感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拥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敏锐性,才能使语感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引导学生针对文本中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深入的揣摩和推敲,通过深入分析和品味,自然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能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文本中的意境美。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1. 通过对比揣摩感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文本中的园区适当运用增加、调换、代替一种方法将原文中的词语进行替换,让学生品味变化前后句子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和意图,才能够冲刺关键,深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形成自己的体会,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时,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这两句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对“两个”“一行”词语进行替换,品味替换前后意境的变化,学生在替换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替换后的词语都没有原句中的词语能够精妙的表达出原有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才能够对具有丰富内涵的语句进行深入的比较和思考,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2. 通过分析领悟体会的含义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语言进行深入的感悟,进而体会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重点语句的分析,感受作者在表达情感时内心的起伏跌宕,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阅读“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了起来……”在阅读过程中画出描写主人公动作的词语,在学校画完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主人公在举起手放下手时在想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在这里行间中仔细琢磨,反复品味,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利用想象力丰富自身的语感

1. 借助图画激发学生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选材文质优美,更是含有大量的插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时,可以充分利用文章中的图片,将图片通过多种方式生动地展现出来,化静为动,使学生更好地通过图像对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将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从视觉上感受到文本中所描写的画面,从而拥有较强的“画面感”,这对于学生的语感训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荷花》一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课文中所描述的“这么多的百合花……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学生在这种视觉感受中能够将文章中的美渗透于自己的心灵,进一步培养丰厚的语言感悟能力。

2. 利用“留白”丰富学生的想象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达到培养语感的最终目的。

(四)通过积累内化语感

只有将语感的培养落到实处,才能体现语感培养对小学生的意义,语言感受作为学生的心理体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必然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语感与生活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培养语感。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积累

语言是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语文是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连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唤起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过程中培养语感。

2. 通过课外阅读擴充积累

课外阅读是学生对课内学习进行实践的重要方法,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将课堂内所学的阅读知识和技能进行灵活运用。同时,课外阅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良好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读本,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将语感训练内化于自身,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 结语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语感时,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通过自身的引领和示范,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深入感悟文本情感,也要让学生自主品析文本中的文字,并且展开想象,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积累。通过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将语感内话,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琦,谷波.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5).

[2]腾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策略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

[3]李水兰.落实语感有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

[4]徐伟伟.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J].安徽教育,2015(1).

作者简介:

黄桂圆,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三小学。

作者:黄桂圆

小学阅读教学语感训练论文 篇2:

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语感训练

“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它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即听读时能迅速地感受、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丰富内涵;二是能熟练地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在说写时能用精当的语言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的培养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加强朗读多感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良好的语感的形成最直接地来源于朗读训练。读,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其最大特点就是以声传情,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缓急,就能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而使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对它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机会,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在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时,可重读“静、清、绿、奇、秀、险”,而在体会作者感情时则可把重音移到六个“真”字上,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具体描写的是“真景”,心中要表达的是“真情”,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我们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文章,灵活选择不同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多读、善读,对学生进行语感能力的培养。

二、比较诵读,培养语感

对文中含有表现力丰富的词语的句子与改动后的句子通过诵读进行比较,是培养语感准确性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原文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点,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例如,教学《中国石》一文“我们俩又挑选了一些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一句时,我采用替换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分别用“紧贴”、“倚靠”代替原文中的“依偎”一词,让学生诵读比较句义的变化,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和对比诵读,学生体会到:“依偎”是“亲热地靠着、紧挨着”的意思,充分体现出了“台湾”、“海南”与“祖国”间的“母子”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希望祖国和平统一的思想感情。这样,在比较诵读中,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妙、达意之准确。

三、创设情境触语感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初步感知课文意境,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便能触发语感。并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有关的心理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庐山,对那里的云雾更是陌生。上课伊始,我便用大屏幕展示庐山云遮雾罩时的美丽风光,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看完视频,我问学生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太美了!”“庐山的云雾变化多端,我真想去看看!”孩子的情绪是最易感染的,一股高兴劲儿凝聚在课堂上空,感情酝酿的时机到了,我紧接着问:“这么美的云雾谁愿意来美美地读一读?”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朗读,完全沉浸在庐山迷人的景色中,教室里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充盈着高昂的情趣。由此可见,通过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语感,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

四、联系生活体验

言语感受同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离开了生活经验,语言就会同现实刺激物失去联系,难以获得具体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也越见深切。一些年代久远或与学生生活有距离的文章,如《草船借箭》《颐和园》等,教学中可联系电影、电视的有关镜头,或利用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将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情景再现出来,使学生入情入境,诱发学生敏锐的语感。其次,也可以引导学生拿生活中见到的同类事物,同课文描写的未曾见到过的事物作比照。如《麻雀》一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战斗”的情景,可启发学生拿生活中常见到的猫或狗要扑向小鸡时,母鸡保护小鸡的情景来作比照,使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形象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

语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不尽。朱作仁先生指出:“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必将对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何亚丽

小学阅读教学语感训练论文 篇3: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训练

【摘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常常对于老师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气等方面会进行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选择录音、配乐、图像等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范读,以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感培养;训练方法

在我二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发现高段学生的阅读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特别差,除了老师在课堂上教的,课外很少有学生自觉的去阅读课外书。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攀登这座阶梯,阅读就是唯一的钥匙,对于学生来讲,阅读是如何学好语文必备的一种能力,对于教师来讲,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训练?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加强朗读训练,于“琅琅书声”中感悟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1、示范读,传染语感

范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仿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范读得好,就可以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语言环境之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朗读欲望,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常常对于老师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气等方面会进行模仿。如我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先让学生观看了一副美丽的秋景图,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随景入情深情地给学生把文章范读了一遍,使学生去感受文本的美,当文中优美的意境伴随着教师富有情感的音韵,像溪水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时,学生则与文章、教师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此时,学生的情感波澜已被激发,他们听了老师的范读后,则主动地去阅读文本,用他们稚嫩的腔调,去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随后我乘热打铁给学生推荐相似的课型,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在阅读课上让他们交流学习结果。效果非常好,学生基本都能很好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充分地读出课文的情境。

2、引领读,触发语感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内都有提示语,其功能在于提示、引导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好这些提示语的作用,通过引读提示语,带领学生一起感悟情境,从而触发他们对情境的感悟。

3、自由读,丰富语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理应提倡自由朗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使学生在读中增强语感。

二、创设感悟情境,于“身临其境”时领悟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深奥的或情深意厚的语言文字,仅靠抽象的分析,学生往往难以作出深刻的理解,而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联想、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境地,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获得丰富的语感。

1、借助媒体

利用媒体技术能更长好地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器官去感受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去回味语言的无穷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感受,重视运用图画、多媒体技术、实物等创设情境,提供想象,使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感受,把作者所描述的景物再现眼前。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深刻的理解,才能对不易把握的形象有较深刻的感受,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2、巧妙留白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展开思想的翅膀,用积累的知识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去“补白”。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时也需要老师们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真切体验和感受,从而感悟语言,体验情感。

三、学会审视语言,在“咬文嚼字”中积累

咬文嚼字是培养语文意识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意识,就能从寻常的字眼中,读出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感受文章的意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准确把握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带领学生“咬文嚼字”,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促进语感的深化。

四、延伸课本内容,于“听说读写”中巩固

语言的源泉在生活中,语感的培养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必须延伸到课外,使语感培养和个人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多读多说,另一方面是多练多写,经常性地强化练习,必能形成好的语感。教师可以在语文活动课时将听说与读写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整个言语能力。如在五年级口语交际一一演讲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明白针对这两个不同的主题演讲时,表情语气应有所不同:在演讲“我最钦佩的一种行为”时,语气是赞赏的,语调是欢悦的,而演讲“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时,表情相对严肃,语气是批评、劝诫性的。在小组训练时,很多同学都做到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感动了班上的同学。写作是一种规范运用书面语言的活动,对促进语感的形成至关重要,应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如开展了活动写日记,看了文章寫读后感,并且写好后的作文还可以在学生间互评互改。在长期读写实践活动中形成语感,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言语实践活动 。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绝不能操之过急。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之花,多方法多形式地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力求对学生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徐静.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提高学生的语感[J].未来英才,2014(11)

【2】潘静.让语文更有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2(9)

【3】刘庆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小学时代:教师,2012(5)

作者:董冬梅

上一篇: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论文下一篇:网络语言心理归因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