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训练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需要有目的的进行训练,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课件,精心的准备课堂导入,通过有效的导入技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古至今,中国语文教育都提倡“以读为本”,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的是“读”的训练,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阅读训练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阅读训练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

摘 要:在当今信息化的年代,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中,不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质十分重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阅读兴趣等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并养成习惯。课文内容及其包含的思想要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得出,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的、适时的引领。学生的水平是有限的,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对课文的重、难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课文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培养学生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指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的感知、领悟,包括对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具体分为两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要能激趣,时间要短,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课教师灵活掌握。低年级可以通过故事、谜语、动画、图片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年级可以通过相关视频、人物简介、作者简介,或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资料链接等,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2.初读课文,读通质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初读课文要读通读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模仿,再鼓励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解決生字词,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二、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教师要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他们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学会放手,把课堂让给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感的是老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再讲授。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控制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时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对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童话故事让孩子们来表演,做头饰画图片,等等。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

五、加强沟通、讨论

在语文教学阅读训练中,课堂交流环节既是学生心得汇报的最佳“平台”,更是言语操练最主要“时段”。语文课特别是阅读教学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多练习、多训练规整自己的语言。那么学生才会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实际上,唯有多维、立体的课堂交流,才能让教学丰润、高效。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规范学生的表达语言,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语法句式的错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及口语表达能力。

六、积极评价,给予鼓励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初,学生从不明白到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长期得到锻炼,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能对学生严加要求,应当给予一定的空间。当学生对阅读无兴趣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当开启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快乐,获得教师的赞赏,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好感。如果学生在阅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也应当及时指出,并提出意见,给予示范,学生有一定的好转一定及时的表扬。俗话说好学生是夸奖出来的,教师一定不能吝啬自己的夸奖和赞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氛围中成长,渐渐丰富他们阅读的感情,提高整体阅读水平。

七、结语

阅读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相信我们一定会拥有教书育人中最甜的蜜。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教学探索的路向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4.

[2]李建敏.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J].现代教育科学,2010,11.

[3]陆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实践研究[J].素质教育论坛,2010,18.

作者:段小玉

语文阅读训练教学论文 篇2: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需要有目的的进行训练,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课件,精心的准备课堂导入,通过有效的导入技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古至今,中国语文教育都提倡“以读为本”,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的是“读”的训练,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主。所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的突出他们的自身才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此外,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灌输式的教学为自觉主动的学;变呆板枯燥的学为灵活趣味的学;以乐学代替苦学。只有秉持这样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以此作为突破口长期的努力探索,才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性;趣味性

一、設计导语,激发兴趣

要知道一篇好的文章自然才能吸引别人的兴趣,就像猎物遇到自己心爱的食物一样的道理。同样一段好的导语,能够让学生“垂涎三尺”,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性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阅读课的导语,从而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雨》一课时,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像提问说:“同学们大家都见过雨吧,雨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我们的生活需要它的伴随,但是你们又有谁知道在下雨时天空有什么样的变化?雨水怎么样?庄稼怎么样?云怎么样?风怎么样?”同学们各各争先恐后的回答。教师就可以由此导出新课,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会高涨,也就兴致勃勃的朗诵起课文了。

二、循序渐进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的所在。所以教师要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逐渐引导学生用创新思维阅读课文,并且要符合小学年龄阶段的知识水平,因为如若难度太大会挫伤小学生的积极性,难度太小会让孩子们变得浮躁。因此,教师授课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只需要要求他们能够借助拼音能够完整的阅读完一段话即可,利用自己的语言大体将一句话的意识给解释出。在二年级时,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的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求准确发音,还能够准确的断理断句。到了三年级时我们的要求就要更高,要求学生能够通读全文,联系各句大致将文章的主体意思搞懂。如此有层次的分配,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久而久之,小学生就能够逐句逐段读懂,甚至能够理解全文内容。

三、创设学习情境,读懂作者情感

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适当的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更加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像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篇文章时,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在抗美援朝胜利后,中国军人在和生死与共的朝鲜人民分离时的情境,由此我们就可以联系到生活中爸爸出差这样的事件,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对课文阅读更加感兴趣。将课文中所描写的生活与小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事物相互联系,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诱导他们自觉主动的学习。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所有文章的来源都是作者在生活中头脑里所反映的产物,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能够快速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从而增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四、善于诱导,引发思考

阅读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总结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本就逻辑思维不够强,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仔细教导学生细心咀嚼文章中的语言,然后主动动脑筋,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揣摩问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学生的知识水平毕竟还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有目的、有耐心的引导和指教学生。例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向学生提问:“小鹿栽种的玫瑰花是不是都白栽了?”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没有,因为玫瑰花很美。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太过片面,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玫瑰花的优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中的对话,并且自由想象微风和黄莺之间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扮演课文内容中的角色,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从而诱发他们思考。

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手段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的整合,能够为小学阅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教学技术之一。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相互渗透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为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声音、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这些功能能够有效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为学生们的阅读学习创设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总结:言而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阅读训练的方法各式各样,主要是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从生活中发现、积累、实践,这才是找到高效阅读教學策略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袁江平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学习 2013年10月8日

[2]张弘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时代教育 2008年

作者:兰秀英

语文阅读训练教学论文 篇3: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学科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然而在农村,阅读教学的课堂仍然是以老师串讲、串问为主导,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三多两少的现象,朗读指导被淡漠,导致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高。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效率?作为一名乡镇的基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现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教学。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为年龄的原因,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能让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老师课前一段好的导语尤为重要。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如果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学生反复读,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三、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是情感熏陶的主要手段。这是一个过程,课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字里行间作者所倾注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世界相互作用,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例如,《小英雄雨来》全课共六个小节:第一小节写雨来的家乡特别美,雨来爱在还乡河里游泳;第二小节写雨来上学,学习爱祖国的道理;第三小节写雨来一家人都参加打鬼子的斗争;第四小节写鬼子毒打雨来,雨来不怕,特别坚强;第五小节写乡亲们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都特别难过;第六小节写雨来没有死的经过。从这六个小节内容的联系来看,文章不仅告诉读者雨来没有死,还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这说明雨来成为一个小英雄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有各种条件,才造就出来的。课文里这样的思想感情,从抓各段之间的联系才能体会出来。

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纯依靠他人的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体味和揣摩出课文内在意蕴。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那小学)

作者:蒙旭顺

上一篇:水行政监督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中学物理实验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