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散文意境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也不断的提升,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更加深厚,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也更加灵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散文意境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散文意境管理论文 篇1:

李健音乐作品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音乐诗人”李健的歌声清澈空灵,别致淡雅;曲风清新飘逸,自然纯粹;歌词生动唯美,意境悠远。李健音乐作品充溢着文学色彩,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它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更好地品味课文的意象意境。

关键词:散文教学 初中 李健 语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要达到以下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①李健的音乐作品,对于初中学生情感体验的养成和感受、理解能力的发展,有非常积极的帮助。对于音乐艺术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积极探索初中散文借助音乐进行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亦可发挥一定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音乐培养初中生散文阅读兴趣

李健的音乐作品,大多具有非常高雅的审美趣味,亦具相当的思想高度,艺术张力强大,如果把它们引入到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对于当代中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理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余光中的《乡愁》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李健的《异乡人》MV来讲授。这首歌系李健自己填词、谱曲,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意象——窗,以及从那个窗里投射出来的灯光。他说异乡人披星戴月地奋斗,“只为”故乡的那“一扇窗”,以及从那窗里透露出来的“灯光”。

李健的歌与余光中的诗,异曲而同工,表达的都是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这是古今中外人类的一种无比美好的情感,也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高尚趣味。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背井离乡,奔波于外地,仆仆风尘,辗转流离。但故乡的那个窗子和灯光,却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信仰坐标,为他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呵护着脆弱的心灵。而在余光中的《乡愁》里,这里的灯光所对应的意象,就是那“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同时,教师在播放《异乡人》MV时,还应当告诉学生此MV的拍摄地点在台北的淡江入海口,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讨论探究,为何选择在这里拍摄MV。

此外,在讲授沪教版、鲁教版以及曾经人教版选入的巴金的《灯》时,同样也可以引入李健的《异乡人》。当然,巴金笔下的灯,象征着1942年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顽强生存的中国共产党,或者是“爱的颂歌,灯光象征了爱”②,与李健歌词中的灯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巴金这样说:“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李健这首歌里也说“那扇窗是让我”“坚强的理由”,这两种灯都能带给看到它的人以强大的心理安慰,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教师如能抓住这一点,则可以用简单易懂的《异乡人》,来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解的《灯》的象征意义。

二.借助音乐创设散文教学情境

李健的部分音乐作品,所营造出来的情境,与某些中小学课文的情境很为相似,这一点,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大加利用。例如他演唱的《父亲》,其歌词十分简单,用深情的笔触,记录了李健与父亲之间点点滴滴的心路历程。而生活也同样是散文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的散文,是缺乏生命力的,呈现给读者的只是一些华丽辞藻、毫无意义的文字堆砌。这首歌最后两句这样写道:“你为我骄傲,我却未曾因你感到自豪;你如此宽厚,是我永远的惭愧。”道出了大部分子女的心声,因而大多数人听后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各种故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听了这首歌,很容易让人想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在朱自清的笔下,父亲虽然矮胖,身材状况也不太好,却在南京浦口火车站送别儿子时,执意要翻过月台去买橘子。父亲去“买橘子”送给行将远去北京的儿子,这不过是生活中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事件,却通过其朴实无华的词语,燃烧起无比火热的父爱情感。当然,也有学者说:“《背影》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记录了父子间一次艰难的‘对话’,有着比‘父子情深’更耐人寻味的东西。”③但谁也无法否认,这种感情是无比亲切与细腻的。

这种父子之间的亲切和细腻,与李健歌词里把父亲慈爱的眼光比喻成“坐在岸边看着”的夕阳“暖暖余辉”相仿佛,这种借助细小场景而展開的书写与歌唱,把父爱渲染得无比伟岸与高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一点来帮助学生品味散文情境,以实现情境教学。与之为基础,语文教师还应有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散文描述的情景构建,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散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散文的学习之中,实现散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借助音乐帮助学生品味散文意象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借助多种意象营造出来的,带有充分主观色彩的境界。在中国文学作品里,不仅诗词有意境,散文同样也有意境。而李健的音乐作品中,有些作品也借助繁复的意象,营造了显而易见的意境。语文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些歌曲,来帮助学生体会散文和诗歌中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例如,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教师可以结合李健的《最美的春天》来讲授。

《最美的春天》这首歌,是李健为一个叫邦德的慈善教育机构写的歌,李健是曲作者和演唱者,词作者则是这所学校的校长黄邦德。这首歌曲调优美,唱腔华丽,旋律轻快,歌词中包含了许多意象都给人以无限的生机,如“春天”“鲜花”“少年”“天空”“风雨”“远方”等,“春天”和“鲜花”象征着人生所有美好的事物。“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位的春天”④,作者所想象期待的“春天”,正如朱自清笔下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有一种满满的期盼和向往在里边;又如“也有绽放的瞬间”的“鲜花”,与《春》一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极其相似,饱含一种生机与繁荣的气象,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温暖的季节,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农民在春天播下希望,孩子们在春天种下愿望,这些所有美好的事物给人激励鼓舞和奋发向上。联系生活实际,该歌词中“少年”就是青春激扬活力四射的孩子们,“风雨”寓指前方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天空”和“远方”则象征人生的无限可能的前程,歌词中的这四个意象与全《春》这篇散文最后四段的描写的“天上”“风筝”“地上”“孩子”在思想上都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

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它形式自由,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文质兼美。不论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是对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现当代散文的阅读教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学和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现代生活中所必不可缺的艺术样式,文学给人以思考,音乐给人以慰藉,它们都如同清澈泉水般洗涤人们的心灵。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领悟散文的构思美、自然美及语言美,就需要教师将相应的音乐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得散文意境在音乐背景下得以生动重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领悟诗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推动教学实效的大幅提高。

将音乐元素运用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不仅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更加高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尽管这一探索在当前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不能停止探索的步伐,既要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又要具备迎难而上的勇气,最终达到优化初中散文教学的效果。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

②马端章,李淑爱.论巴金《灯》的主题[J].教学与管理,1995(1):64.

③张学君.走进《背影》解读的秋日时代[J].语文建设,2011(6):46.

④段崇轩.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读朱自清散文《春》[J].现代语文,2003(13):25.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胡逸文

语文散文意境管理论文 篇2:

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赏析教学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也不断的提升,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更加深厚,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也更加灵活。高中语文作为高中基础学科的一门,涉及的内容更加广,包含的价值和意义更加深,语文学习的难度也更加高,其中高中语文散文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对教师散文教学以及高中生散文赏析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散文赏析的教学展开分析和论述,以供教育学者研究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赏析;教学

引言:语文是高中时期重要的一门学科,高中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锻炼自身的语言文字理解表达能力,对高中生今后的为人处世、全面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散文是文章的一种表达方式,有“形散神聚”的特点,散文语言优美、情感丰沛、意境真实。对于散文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高中生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高中生的鉴赏和审美水平,从而全面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养。那么,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时,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散文赏析能力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加強散文赏析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在高中语文散文赏析的教学中,应加强高中生对于散文学习的兴趣。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散文的兴趣,可以使散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要想提升高中生散文赏析能力,必须先让高中生对散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知道,散文是包括诗歌、小说、戏剧在内的一种文章的表达形式,注重叙述事件发展、描述人物特征形象、表达作者真实的情感和内心感受。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广为流传和喜爱。现如今,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忽视对学生进行散文赏析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散文中的考试重点,在散文的教学中,不给学生感受散文意境、思考散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重点要点,应付考试就万事大吉,使学生麻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散文知识,对散文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使得学生失去学习散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对散文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散文赏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开展散文赏析的教学[1]。

2.丰富教学形式平等沟通交流

教师在高中语文散文赏析的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散文赏析的教学形式。散文赏析的教学模式普遍都是由教师作为主体,给学生进行散文的朗诵和解读,学生的任务就是负责记忆。这个教学模式非常的不合理也不科学,形式也非常单一枯燥。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只需要被动的听从教师的安排,如同学习的机器,没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必要,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散文中的情境和作者的情感,体会不到散文的魅力,自身的散文赏析能力自然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教师在散文赏析的教学中,一定要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注意散文赏析是让学生“赏”,而非教师“赏”完告诉学生。教师在散文赏析教学时,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行散文的赏析。例如:在散文《小狗包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频的方式将文章播放出来,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听觉上,通过音频的播放开展散文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音频播放完毕后,针对散文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和感受散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散文赏析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交流,对于学生在散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也会很快得到答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散文教学更加顺利和高效[2]。

3.提升散文阅读能力鉴赏能力

教师在高中语文散文赏析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散文鉴赏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散文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进行散文的朗读,通过对散文反复的朗读训练,琢磨散文语言文字的意思和情感表达,从而更深一步的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散文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进行散文的创作,将学生创作的散文进行公开展示,以学生作为评委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鉴赏能力,丰富了学生们对于散文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散文教学的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丰富的散文实践学习中,感受散文的魅力,使学生的散文赏析能力得以提高。例如:在散文《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精选散文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朗读,通过对散文中场景描写的体会和感受,转化成情感的流露,从而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学生对于散文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提升学生散文赏析能力,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3]。

总结: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的学习和赏析对于高中生提升语文素养、锻炼思考理解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散文赏析教学中,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散文的认知和了解,开展丰富的散文赏析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散文的主动性,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法,锻炼学生散文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实现学生散文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散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散文赏析能力,提高散文赏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婀娜.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赏析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20(06):104.

[2]周曾芹.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9(07):62-63.

[3]邬龙光.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30.

作者:徐艳

语文散文意境管理论文 篇3:

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主要的内容之一。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阅读材料的不同其所需要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以人教版的几篇叙事散文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具体的教学实施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叙事散文;阅读教学

散文是重要的文学体裁,凭借其优美而简练的语言以及极富内涵的思想意境,在促进人性开化与提高审美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做好散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已然成为当前基础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尝试通过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初中语文叙事散文在今后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今后的改进与提升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在探讨叙事性散文在教学实施过程所需要关注的方向与问题之前,有必要从宏观上来探讨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从而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首先,初中语文阅读材料的主旨特色明显。从当前的人教版的初中语文的课程设计标准来看,具有比较突出的主旨特色。无论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还是在阅读内容的编排方面都是牢牢把握主旋律这一重要的底色的。例如,在八年级上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其作品的主要关注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社会群体之间的友爱与和平等等。通过这种旗帜鲜明的主旨性阅读教学可以为初中语文学习者三观的科学建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阅读材料的广泛性。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解放课堂,解放学生的想象力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在这一环境与趋势的推动下,初中语文在阅读材料方面呈现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特点。例如,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仅有中国古典的小说,诗词也有很多欧美大家的代表作品。在这种不断趋于丰富的阅读材料中,初中语文学习者在提升阅读能力,开拓阅读视野等方面获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最后,阅读教学的基础与启蒙性。阅读是学习者与作者对话与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一个作品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加之,初中语文学习者在语文知识储备与语文阅读相关的素养积累方面还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在这种条件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则需要从学习者现有的语文能力与水平出发,在阅读的基础性以及阅读的启蒙性方面予以更大层面的关注。

二、叙事性散文的特点及阅读教学要求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阅读对象不同,其所实施的阅读策略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散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叙事散文阅读教学需要立足于其自身的体系与特点,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方面,叙事散文的特点。从文学体裁的层面来看,叙事散文是散文这一体裁的主要分支。作为散文的一种变体,叙事散文兼具了散文与记叙文的双重特点。具体来讲,与抒情类的散文不同,叙事散文有着自己的故事情节及发展脉络。读者在进行叙事散文阅读的过程当中会比较清晰的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与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叙事散文的上乘之作。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父子情。另外,因为是散文的一种分支,所以,叙事散文在语言方面比较简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大量的修辞手法的使用,也没有戏剧型的语言。朴实无华应该是叙事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当然,叙事的目的是为了抒情,在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之后,作者会将其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传递。在这个过程中,形散而神不散使散文特点也得到了很好的彰显。应该说,无论是直接的抒情还是间接的叙事,散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一点也是在今后的散文阅读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

另一方面,叙事性散文的教学要求。在进行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遵循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规律之外,还需要从叙事性散文的自身特点出发,来进行针对性的适应与调整。从阅读教学的实践层面来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阅读教学的情感性。这一点在整个叙事性散文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谓的情感性是指在叙事散文故事或情节的背后,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与挖掘作者背后的精神世界。只有从源头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走向,在相关语篇的赏析与解读方面才会具有更大层面的可操作性。

其次,阅读教学的开放性。从阅读的基本诉求来看,在叙事性散文的阅读中感知语言的美妙与生活的美好是一个基本的落脚点。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阅读教学的开放性是一个基本的也是一个必然的诉求。阅读教学的开放性意味着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发散与想象空间。同时,允许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与领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做出不一样的解读。这一点在今天的创新型社会的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最后,阅读教学的批判性。从文学审美的层面出发,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在进行创作的过程当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主观意念及客观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从正面与负面两个方向来进行表达。因此,在进行叙事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在吸收作品所要表达的正向内容与思想的同时,也要摒弃那些与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不一致的内容。通过这种带有一定的批判性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或者减少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三、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教学案例分析

在上文中,简要从理论层面围绕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以及叙事性散文的主要属性特征与教学要求进行了分析。为了从具体的层面来探讨叙事性散文的具体教学实施策略。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斑羚飞渡》为例来探讨其具体的实施路径。

首先,在教学之前,语文教师让学生观看了一小节纪录片。该记录片主要讲述了在非洲大草原上,羚羊的大规模迁徙。羊群浩浩荡荡,从荒漠走向草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位于食物链顶层的食肉动物的袭击,也会有恶劣的自然条件的肆虐。在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有的斑羚倒下了,有的斑羚受伤了等等。但是,无论外在的挑战如何让他们止步,他们依然向前,向着他们的目的地前进。通过这种视频的先期导入,帮助学生对于斑羚这种动物有一个整体层面的认知。

其次,在学生观看完关于斑羚的短片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划出最为打动自己的文章段落。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彼此分享对于这篇文章最大的感悟。在进行分享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主要负责观察与引导。同时,小组在进行讨论的过程当中,要进行必要的记录,尤其是关于文中不理解的部分要进行记录,从而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必要的解答与补充。

再次,教师进行讲解。作为整个叙事散文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并不是传统上的一言堂与满堂灌,相反的,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一方面,从语言层面与学生一起欣赏这篇文章在语言的使用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另一方面,也是散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引导学生去感知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最后,课后作业。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短短的课上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课文讲解之后,语文教师还应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来继续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围绕本节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强化与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让学生观看最新上映的电影《我们出生在这里》。通过这种课外作业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的提升学生对于这篇文章作者情感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的时候,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以不加重学生的阅读及学习负担为主要的前提。

四、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的教学方法探讨

上文中,通过教学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探讨了叙事性散文的具体实施路径。当然,围绕教学路径的探讨还有很多。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首先,多媒体教学。在进行叙事性散文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例如,借助互联网丰富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源,帮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从视觉以及听觉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刺激与影响。经过教学研究发现,在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重视这种多媒体教学媒介的使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教学多媒体的使用过程当中,要避免媒介的滥用,要在科学的原则的基础上,为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服务。

其次,小组教学。在上文的案例分析中,简单地介绍了小组教学的应用。从实施效果上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所带来的裨益还是很大的,值得在今后的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教学中进行借鉴与使用。在实施小组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课堂管理的工作,因为初中生的自律意识与水平还不是很高,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纪律约束。另一方面,要注重小组教学实施的环节。也就是说,在进行小组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小组学习与互动的效果来进行选择性的互动。尤其是围绕学生在小组讨论等诸多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与情况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应对与处理,从而避免正常阅读教学秩序打断。

最后,发现教学法。这里的发现教学法是从认知心理学的层面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相反的,是一个主动的思维构建的过程中。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抛出几个思考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语篇阅读中去寻找答案。这种发现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的应用过程当中,要注意问题的选择以及良好的发现学习环境及氛围的营造。在这种主动的思维构建过程当中,学生在叙事性散文语篇理解能力,作者情感表达的感知等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与飞跃。在这种方法的助力下,包括叙事性散文在内的诸多阅读教学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叙事性散文作为散文的一种,具有自身的一些特色与魅力。通过必要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领略叙事性散文所具有的文学魅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及要求,然后,通过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最后,在借鉴相关研究文献与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今后的方法。随着阅读教学意义的不断凸显,围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将会更加完善与深入,希望本文能对该层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夏红星.叙事学对于实现文学作品教学目标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

[2]王丽艳.充分利用中学图书馆资源促进语文教学[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田家.游戏教学法在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4]石英.新课程下的现代散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1).

[5]郭慧霞.浅谈散文中美的欣赏[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6)

作者简介:魏关霖,女,1993年生,辽宁盘锦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研究生。

(编辑:龙贤东)

作者:魏关霖

上一篇:学习资源网络安全论文下一篇:农村学校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