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我国环境教育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环保事业和教育事业。它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高中生物这门学科来说,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还没有足够重视。因此,教师就必须利用高中生物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将环境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进而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论文 篇1: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策略

摘 要: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人们应当意识到环境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全球地区性洪水、海啸、塌方均与环境问题相关,对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环境教育的渗透.探究了高中生物环境教育的意义,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策略.

关键词:环境教育;实践教学;高中生物

自工业革命后,环境持续遭受破坏,新时期,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更为全面.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做到不乱丢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城市垃圾由专门的团队负责处理、国家出台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环境保护及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等.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便是人们的意识,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也要关注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要点,改变不当的行为,并通过自身行为感染他人,激发周围群众环保意识,以此来实现理想的环境保护目标.

一、高中生物环境教育的意义

首先,符合社会发展.随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绿地减少,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这与人们不合理开采具有直接联系,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环境受到的破坏更为严重,人们开始意识到赖以生存的环境将无法为人们生活提供保障,对此,高中生物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符合社会发展.其次,满足学科发展.生物教材中体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积极方面的影响体现在:通过封山育林及扩大绿植面积等措施保护环境,通过保护濒危动物保持生态物种多样化.人类活动中也会从事一些填湖造地、砍伐森林及动物捕杀等活动,此类活动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对此,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恶化对人们生存家园的影响,适当开展环境教育,这也是生物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学生发展需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应当建设成为民主文明及和谐美丽的国家,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有义务为社会贡献力量,在生物课堂中为学生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有利于推动学生对生态环保知识的了解及应用,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教育策略

1.在生物课程资源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可融入生物课程中,比如,环境教育目的及内容,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元素,此类内容均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载体,让学生在阅读生物相关课程资料过程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放映环境保护短片,让学生认识到目前地球被破坏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界的渺小,但再渺小的人如果没有环保意识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此时生物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山村中,村里人家不多,在天气影响下,这个山村没有丰收,人们非常饥饿,持续几年后,一个木材生意老板来到山村,将村里树木买走,村民发了一笔横财,足够他们吃喝不愁,但有一天刮来狂风,伴随洪水淹没村庄.”在整个小故事结束后,让学生表达想法,比如,学生认为:“以前有树林保护,让狂风洪水无法进入山村,但现在防护不在了,人们虽然获得了金钱,但也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在故事引导下,学生对环境保护理解更为深刻,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慢慢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高中生物课堂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资源丰富,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对学生开展教育会收获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列举日常生活中破坏环境的行为,并结合学科内容及教师的讲解教育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要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参与保护环境.

2.利用校园素材,让学生亲近自然

教师让学生走进自然环境有利于让学生亲近自然,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校园环境,对校园内的植被进行观察,让学生对校园植被进行分类,在课后要求学生观察公园中的植被.校园中的花坛及树林均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场地,在自然界中让学生整合生物知识,有利于提升學生生物素养及人文情怀,若学生只通过课本知识学习生物内容,存在纸上谈兵的教学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及时将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和谐生态的重要意义.比如,教师告知学生构树及泡桐是天然的吸尘器,夹竹桃可降解环境中的污染及毒性,动物之间具有捕食关系,比如,壁虎会吃掉蚊子、猫头鹰会吃掉老鼠,青蛙能去除害虫,让学生认识到多样性的生物界便是保持人类美好环境的重要因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亲近自然,保护环境,才能维持良好的生活.

3.注重课堂讨论,表达环境保护看法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同时,也要准备课堂教学需求的课题,让学生对材料进行收集,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发表自身对讨论结果的看法,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教师与学生各自表达见解,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建立沟通桥梁,强化教师与学生相互了解的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学生在其中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明确环境不断破坏对自身生活的影响,切实掌握环境保护的意义.比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的课题是“一次性筷子”,在讨论过程中大家都知道一次性筷子属于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人们在外野餐时都认为一次性筷子较为干净,教师让学生收集一次性筷子资料,并认识到每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达到450亿双,消耗木材量为166万m3,加工5000双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一颗生长30年的树木,中国每天筷子消耗100多亩,一年消耗3.6万亩.一次性筷子虽小,但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资源消耗,在课题讨论中也有学生提出平常不怎么使用一次性筷子,森林资源不会耗费太多,但其他学生也会有不同意见.比如,中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用一点点便是一大笔的消耗,因此,通过讨论有助于让学生掌握资源消耗的责任问题,并意识到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以及其他有损环境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一次性物品.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学的方法较为多样,教师还需开发更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接受的同时,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生物课程特点,讲解环境保护知识信息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顺利展开环境教学.理论建立在实践教学基础上,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对理论内容嗤之以鼻,对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还需关注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爱护环境,改变自身不正确的行为,促进高中生生物素养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德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编写模版初探——以“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生物膜系统”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32):85-87.

[2]万德青.高中生物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89):135-136.

[3]马小燕.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季春阳]

作者:朱俊辉

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论文 篇2: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摘 要】我国环境教育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环保事业和教育事业。它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高中生物这门学科来说,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还没有足够重视。因此,教师就必须利用高中生物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将环境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进而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本文主要对高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渗透 方法 研究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们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使得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国,人口相对较多,相比之下,更加突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由于高中生物教学在环境教育这方面内容较为丰富,教师应对高中生物环境教育这部分引起重视。逐步将环境渗透到学生的血液中,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思想理念,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环境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之间的联系

高中生物教学中相关的环境教育内容,对于渗透到环境教育这个平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体现了该课程的学习目的:要时刻关注我国生物资源的近况,要充分了解生物学科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要热爱自己的家乡,提高环保意识、珍爱生命,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高中生物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有着环保技术的依据。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就此得出,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环境教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2.1使素质教育得到良好发展

通过素质教育的培养,有效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中,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期,对学生未来综合素养起着关键作用。环境教育主要是利用教育的方式,使環境知识渗透到人们心中,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的实际行动。素质教育主要是以提高人们道德水平为目标,而环境教育主要为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由于保护环境体现了良好思想道德理念,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由此,环境教育渗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这样有效培养了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概念。因此,渗透环境教育有助于提升素质教育的发展。

2.2《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实施保护和维护是高中生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现今高中生环保意识太薄弱,对此没有引起重视。所有,高中生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高中生物课程帮助下,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增强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要真正意识到科学重要意义,理解到科学、技术、社会者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要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3.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3.1融合教材内容,强化环境教育

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教材中认真选取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特别是蕴含在教材当中有环境教育元素和信息,对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有机统一,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环保的理念。

3.2利用教学,启发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在教学课堂当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将教学资源充分应用到教学课堂中,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在讲解生物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设施将关于环境保护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观看,比如关于人类乱砍乱伐、白色污染、工厂排放的污染物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分析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思考环境的破坏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有助于学生真正的认识到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多么重要的任务。

3.3组织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题会

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关于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题会,邀请其它生物教师及对生物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加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会议当中,讨论并分析相关的问题,以此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比如:对我国资源无法被合理开发利用、白色污染严重、污水排乱等环境现象进行探讨。通过开展环境教育主题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3.4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对环境教育的意识

保护环境不仅要有思想意识,同时还是一种行为指导的实践活动。将课堂教学与实际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达到环境教育的基本目标。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结合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是主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是强调在具体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使保护环境具体化而不是抽象的,因为环境问题存在于我们实际生活当中,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强调实际行动。比如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去野外旅行、去植物园观察等亲近大自然等相关活动。

4.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主要是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在高中生物学科中找出有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进而使环境教育深入的渗透到生物教学中,达到启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作者:丁芳霞

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论文 篇3:

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摘要: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之一,其学科教授内容不仅包括对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探索,还包括对生物环境的研究。目前环境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教育是指以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中心开展的教育活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培养环保意识要从青少年抓起,因此环境教育走进课堂是是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中学生物;环境教育;渗透

一、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1可行性分析

(1)从中学生物的学科内容来看,它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应用科学领域的学科基础。由此,可以看出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属于生物学科的范畴,生物学科的知识可以直接知道环境保护。所以把环境保护渗透到中学生物课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2)2001年我国进行的第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的指导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同时,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学科都作了这一方面的要求。例如在生物的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加进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案例,这为将环境教育渗透到中学生物教学中提供了契机。

1.2必要性分析

(1)环境教育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培养计划,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对于国民环境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环境教育作为培养环境素质的教学活动,对于素质教育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学科性质的要求。生物学科既属于科学学科,有属于技术学科。因此,课程实践对于学习生物学科来讲极为重要。教师把环境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来,实际上是把生物学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与现实中的环境问题结合了起来,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和强化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

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

2.1主要途径——在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学校教育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是进行教育最重要的場所,因此环境教育与生物教学的结合也应该以课堂为主。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现将教学内容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在找出环境教育与课程内容二者之间合适的结合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环境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既可以增强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时,可以引入植被对于生态的重要性;在学习生物进化的知识时可以引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2.2辅助途径

2.2.1社会调查实践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去学校附近的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去附近的污染河流段进行考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被污染河流附近的环境状况,总结出污染的来源及原因,并且给出可行性保护措施。第二,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去动物园、植物园进行参观,通过与动植物的亲密接触来体悟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义。第三,可以利用暑假夏令营的机会组织学生去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2.2开设环保讲座

由于教材更新较慢,所以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环境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为了使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校应该结合当地的环境问题定期开设环保讲座。既可以宣传环保知识,又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

2.2.3利用各大节日组织环保活动

可以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地球一小时、世界无烟日等节日为背景,组织相关的环保活动。例如,可以在3月1日植树节组织师生进行植树护树活动,还可以开展与树相关的知识竞答;在三月最后一个周六20:30-21:30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熄灯一小时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

2.2.4加强校园环保文化建设

校园环保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教学设施节能建设、植被建设和环保习惯的培养。植被建设主要就是提高学校的植被覆盖率,营造园林式学校;环保习惯的培养主要是指,学校引导广大师生去培养一些环保习惯。例如垃圾分类、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地,学校的环境隐含的文化气韵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体会到学校文化。

三、教学目标

将环境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的课堂中,不能只注重教学过程而忽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是检验课程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首先要掌握本节课程中有关生物学科的知识,不能因为渗透了环境教育忽略了学科知识的教学,否则只会本末倒置。若学生连基本的生物知识都没有掌握,那建立在生物学知识上的环保教育也是不牢固的,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需要。其次,在完成了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环境知识,这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最后要落实环境教育,仅仅做到具有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真正做到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

四、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科学习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看来,将环境教育渗透到中学生物教学已成必然趋势,作为教师应该积极适应这种教育模式,并不断进行完善、创新,充分发挥生物科学在环境教育上的重要作用。不仅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陈浩荫.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J].中山大学学报.2002-04-06.

[2]张琳.浅议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J].甘肃农业,2012-07-12.

作者:沙吾提汗.托合达洪

上一篇:智能配电网通信网络论文下一篇:CAD教学机械制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