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中信息素养论文

2022-04-26

摘要:文章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归纳出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目标是要从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技能、提升大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和增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四个方面来落实。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应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数据环境中信息素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大数据环境中信息素养论文 篇1:

浅谈如何完善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摘   要:信息素养教育程度决定着大学生立足社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本文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出发,论述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素养教育的概念,剖析了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完善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不断推动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  教育体系

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不应该仅仅只是简单的指导大学生了解数据库资源,教会大学生使用相关的常用检索工具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信息的方法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和信息评价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培养[1],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当前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完善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如何去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简单的来说,就是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信息意识占先导地位,基础是信息知识,核心是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是最终保证。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赋予了信息素养在新形势下更加宽泛的定义。新的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环境下,在海量信息资源中能够熟知信息资源,辨别和筛选出自身所需信息,学会并且能熟练掌握检索和创造性使用信息的技巧的能力[2]。

2  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现状

2.1 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高,信息素养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高校与相关部门对信息素养教育缺乏定位与认识,重视度不高[3]。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依托于高校图书馆,教学工作主要由图书馆内的馆员承担,没有专门设置文献检索课的教师编制,师资力量方面欠缺。图书馆馆员除了要参加教学工作,还要承担馆内的其它工作,工作繁杂,因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研究中去。同时,在教师的培训、进修、交流上,高校一般都偏向于一线教师,由于图书馆并不是正式的教学单位,因而,在图书馆中承担教学的老师参加培训、进修、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在更新知识、了解前沿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上十分欠缺,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对信息素养教育的不重视,使得信息素养教育的地位与专业课相距甚远,很容易让学生被动地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对信息素养课程也缺乏热情,只为了修学分,必然使得高校在建立考核机制方面无从下手,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考核始终不能突破瓶颈。

2.2 信息素养教育方法和内容缺乏创新性,教育资源整合度不高

当代中国,信息素养教育从 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教育内容一是对新生介绍图书馆馆情和基本功能、宣讲图书馆内的借阅规章制度等;二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从课程设计上着重强调了对学生信息检索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对信息检索理论知识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经常使用的信息数据库的检索使用方法进行授课。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程通常设置为16学时,其中2学时为上机操作信息数据库的检索使用方法。课程量大繁杂,理论课程枯燥,实践课程量少单一,实践性欠佳;三是举办一些集中授课、报告的专题讲座。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方法和内容都显得陈旧单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未能将信息素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开放式信息素养教育网站少,教育上缺少创新性。同时,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采取的“文献检索课”等教学模式缺少了与其他课程的紧密联系与沟通,通常各自独立和分布零散,整合程度低。

2.3 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

很多大学生遇到问题时,往往采取简单的用百度等搜索工具寻求所需要的信息,很少将电子图书馆中大量的电子信息资源作为自身获取信息途径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忽视图书馆和实验室资源对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在搜索和获取自身所需信息方面显得能力不足,很容易催生出一些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用后即忘、东拼西凑等处理信息的不良习惯,获取信息的质量大多呈现出粗浅、浮泛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的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生信息意识的淡薄,造成獲取信息的能力弱,进而形成学习障碍。

大学生群体在信息素养方面的这些不足,一方面在于学生本身。另一方面在于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存在问题。在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复杂的信息,只有完善教育体系,着力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3  完善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完善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离不开教育理念、方式、资源、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培养大学生主动应用信息的能力,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3.1 转变信息素养教育观念,整合教育资源

首先要转变高校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在培育创新型人才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中要不断深挖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以其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应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授课教师多给予深度培训的机会,使他们掌握最新的信息素养教学手段,从而调整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要尽可能地加大对学校各类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丰富馆内文献和电子平台资源,做好共享服务工作,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物质保障,满足其信息需求。

3.2 教育方式和内容多元化,搭建开放型教育平台

高校在信息素养教育上除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和信息评价等相关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要合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把握住不同受教育层次的学生获取信息方面存在的差异,并针对不同受教育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教育课程。例如对于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要在信息意识、信息检索和筛选等方面进行强化,提升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对于研究生而言,教学内容要侧重于对他们高级信息素养的培训,如教授他们科研工具的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的应用等内容,提高他们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博士生而言,信息素养教育应当涵盖如何跟踪学科前沿、知名刊物的投稿指南和课题研究的查新等相关内容。在课程规划和设计上,要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相融合,把握课程知识点,合理分配课程学时,保证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平衡,提高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使信息素养教育与实践融会贯通。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应积极探索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将智慧图书馆、微信、QQ、微博等运用到读者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开放型教育平台[4],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实现师生间的实时互动教育。

3.3 完善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

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是评价信息素养教育是否有效开展的基础。因此,高校只有制定出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才能够全方位衡量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实现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才能不断优化信息素养教育质量。教育评价指标的制定要多维度,除了将学生对检索方法的掌握程度纳入评价体系外,还要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学生借阅数据情况等一并纳入评价指标,尽可能的保证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水平。同时,信息素养教育考核上也要适应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内容上要注重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在考核中,既要对学生定期考核以掌握教学情况,又要对老师进行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考核,以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能力。通过完善的教育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水平。

3.4 做好信息素养教育营销服务

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服务模式,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出击,主动推送教育,做好信息素养教育的营销服务。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教育手册,借助微信、微博、学校官网等平台及时发布最新资源信息和教育培训讲座的安排计划,利用大学生社团、协会和学过课程的学生进行二次宣传,使学生了解教育培训动态,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使他们参与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活动中去[5]。同时还要积极反馈他们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和意见,以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4  结语

信息素养教育是当代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关乎当代大学生能否立足于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高校应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举措不断推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趋于完善,改变传统固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并做好信息素养教育营销服务,帮助大学生提高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水平,为向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创新型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兆云.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创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1):120-123,132.

[2] 胡慧贤.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图书馆,2006(4):78-80.

[3] 曹晓英,韩海涛.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2):83-86.

[4] 邓佳,詹华清.MOOC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5(12):37-40,46.

[5] 焦海霞,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現代情报,2017(2):93-97.

作者:王雅诗 魏海霞

大数据环境中信息素养论文 篇2:

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研究

摘 要:文章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归纳出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目标是要从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技能、提升大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和增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四个方面来落实。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素养

今天的社会已逐渐的进入到了一个大数据时代,这个时代给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信息素养更新的内涵。如何提升大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是高校图书馆新的教育职能。

一、大数据含义及信息素养内涵

(一)大数据含义

2008年IBM公司的史密斯首次以“BIG DATA”的名词初步定义了大数据的含义,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大数据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科学界对大数据至今也没有给出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大数据的基本含义。目前在学术界存在着这样的共识:大数据是数据来源多种多样的体量巨大的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需要专业人士利用新的技术去实时感知、获取、管理,获取价值,以服务的庞大的数据集合。具有种类(Variety)多、速度(Velocity)快、容量(volume)大、价值(value)大的“4V”特征[1]。

(二)信息素养内涵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它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概念,我国的学者和专家也是众说纷纭,本文总结如下: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层面。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在接触到信息时所产生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未知的世界时,我们能够主动去寻找并且知道去哪寻找和用什么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信息知识是指所有与信息有关的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能力包括搜集信息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及对信息分类储存、建档、保密能力;信息道德是指我们在信息利用的各个环节中,用来遵守的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目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工、处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大数据时代给用户的信息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只有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有意识地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提供更符合他们需要的如入学培训、数据库宣传、到馆咨询、在线咨询等信息服务。让大学生在接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能加强自己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如何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增强大学生信息意识的目的。

(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技能

大数据环境下不但信息传播得快,传播信息的载体也是多元化的,相应地高校图书馆就应该帮助用户学会和掌握各种信息技术,这些技能的掌握是要从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来获得。同是图书馆也需要完善的设施,经验丰富且有一定学科背景的专业馆员才能够实现。构建开放式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课、举办信息检索专题讲座、信息知识培训等活动了解信息的结构及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递[2],帮助用户熟悉检索工具和基本渠道,掌握能快速准确检索、识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技巧。

(三)提升大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

信息利用能力包括对信息的处理、信息的交流、信息的组织及信息的评价能力等总和,高校图书馆想要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就要通过全面提升用户的信息利用能力来完成。因此,要想让用户准确地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得信息,高校图书馆就要传授给用户不同格式、不同类型的检索方法;结合信息组织的逻辑知识体系,使其能够批判性地利用各类信息,从而提高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评价能力。

(四)增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活动中,用来规范其间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3]。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让用户自觉地通过自己的判断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从而增强用户的信息道德意识。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信息素养教育的功能,有效的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知识管理中心和学习资源中心,在对用户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有着资源、技术、环境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开展信息素养通识教育

1.入馆教育。高校图书馆要给大一新生上好信息素养教育的第一课,通过参观图书馆来了解和认识图书馆,才能让用户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在入馆教育中既要向用户介绍图书馆馆藏资源,也要向用户讲解馆藏文献的检索、数据库的使用等内容,初步培养并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2.举办信息素养有关的专题讲座。高校图书馆要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举办以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为核心的,以文献信息及其利用为重点的讲座和培训。图书馆学科馆员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讲授用户常用的信息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使用戶喜欢图书馆并能有效利用图书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技能。

3.开展提升信息能力的强化训练。不同年级的用户在作业、学生科研项目及毕业论文等各方面将会遇到各种各类的问题,如信息资源方面、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引导学生体验数字图书馆服务,让学生在利用信息资源上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深入了解信息检索平台和信息传递平台。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资源获取、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4.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教育部先后三次下发了关于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指导性文件,目前本科以上的高校基本上都对本科生开设了文献检索课。本课程是门工具课,主要讲授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和检索资源等。文献检索课的主要用途是帮助用户有效的查找信息资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献的获取、处理和利用能力。

5.举办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活动

大數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用户并让用户积极参与,如信息资源应用案例大赛、数据库使用比赛、书评比赛和阅读推广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也学会了信息知识、掌握了信息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实施学科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服务创新,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把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这一目标落到每一次的信息服务中。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了更为专业化、个性化的学科服务即嵌入式学科服务。它是一种服务创新,这种嵌入式学科服务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这一目标。

学科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嵌入式服务,由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高校学科专任教师合作开展的。它需要经过学科馆员和专业教师沟通交流研究后,学科馆员根据各专业教学大纲将专业信息资源、中外文图书、期刊、论文专利等数据库嵌入到各专业的学科教学中。嵌入式学科服务在教师或学生的科研项目中表现为:学科馆员作为课题组成员,直接参与到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学科嵌入式的信息素养教育中,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分层次的课题研究,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另外,还可以提供在线讨论和辅导、由高校图书馆邀请专家学者为各学科专业的学生做学术报告或研讨式讲座等形式进行嵌入式学科专业信息素养教育[4]。这种创新的学科服务能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将在用户的专业课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同时也学习了信息知识,提升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开展移动在线信息素养教育

今天,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是通过智能手机来实现的。大学生用户手机上网更是常态化,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介工具,为大学生用户提供更方便更便捷的移动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如移动图书馆的开通,方便用户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使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与资源。其主要功能有移动OPAC系统、移动跨库检索并可全文获取、文献共享云服务可实现24小时文献传递、移动订阅可报纸期刊同步更新、适于手机播放的学术视频电子书可自由添加订阅。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对用户既不收取任何费用也同时解决了校内IP地址限制。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也可与用户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在线信息交流,了解用户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文献检索、资源导航等相关服务,提高其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及时发布学术讲座、课程通知等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发挥了信息素养教育功能,提升了大学生信息素养。

(四)建设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是经过特别设计的,以最新的专业软件和最优良的硬件设备为支撑,整合了高校图书馆的场地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用户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投影、网页浏览、图书馆馆员和用户间互动等方式交流和学习,为用户提供的一种一站式学习环境。该平台的信息资源包括馆藏资源、专业学科资源、精品课程资源等,它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形式多样,如图片、视频等均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方便用户了解信息检索与处理方法,对拓宽用户视野,提高用户信息素养大有益处,达到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

如何应对以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新的信息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挑战,这是高校图书馆必须要面对的新课题。高校图书馆要将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知识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由信息资源、功能模块、技术支持、用户界面构成的信息素养教育网络平台。一方面可以推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对高校图书馆的技术、服务、专业人员的高效整合,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浩,刘冰,张琳.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2):20.

[2]张立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2):15.

[3]谢彬,郑建民.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初探[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7)30.

[4]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6):79-81.

作者:夏秋萍 谌新华

大数据环境中信息素养论文 篇3:

基于知识援助的信息素养全民教育研究

摘 要:梳理湖南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实践,列举信息素养课程内容,结合我国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归纳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的困境,提出公共图书馆提供知识援助,推进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全民教育;信息检索;公共图书馆

纷繁的信息环境,假消息此起彼伏,公众利用信息难以选择。信息社会中,公民认识、获取、利用、分析和开发信息的能力,即公民的信息素养在社会创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公民信息素养提高,信息人才增多,才能开拓大众创新思维,推动国家软实力进阶。因此,以公共图书馆为阵地从知识援助层面开展信息素养普及教育,使公众提高信息驾驭能力,这无异是社会之需。

一、我国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联合国组织宣言,认为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灯塔,可在图书馆领域、教育领域和商业领域广泛应用。美国从1974年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提出概念,到2009 年,美国政府确定10月为信息素养宣传月,再到2015年发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引领者全球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发展。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前身是高校的文献检索课。198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信息素养教育逐步在高校覆盖。近年来,国家虽加强全民阅读、传统文化教育等国民素养的提升,但信息素养仍未纳入到全民核心素养教育范畴,国内研究集中在借鉴国外教育经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和标准,大数据环境的信息素养教育,移动科技、新媒体、数字信息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如媒介与信息素养、慕课(MOOC)应用方面。黄如花、吴淑娟、黄萍莉等普遍认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技能素质。出现少量公共图书馆案例,如上海虹口区图书馆的“e 厘米”公众信息素养培训项目。因此,从全民教育角度研究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魏则西事件映射民众信息素养的误区

青年魏则西依照百度搜索结果就医,治疗无效离世。笔者试走检索之路,首先,查国内CNKI、万方等数据库,这家医院此病的著述检索为零。其次,查国外信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官方网站将该院代表性的医学技术均有列举,在该站输入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相关检索词,没有任何专指结果。这些步骤对一个接受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学生仅需半小时,知识完全可以改变命运。故此,信息素养是关乎生命的生存技能,全民教育刻不容缓。

三、湖南图书馆信息素养公益课的教学实践

1.信息素养课简介

2014年8月以来,湖南图书馆围绕“信息查询技能技巧”、“乐享网络生活”、“计算机知识培训”、“现代信息技术体验”四个方面开展信息素养公益课,传授查询信息的工具方法,使公众快捷、精准地获取生活、学习、科研所需信息。

截止目前,湖南图书馆信息素养课共开展现场教学106期,课程门类达到34种,现场培训人数达10253人,云观看人数80余万,课程受到读者广泛参与。湖南日报、红网、新浪、网易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

2.师资力量

信息素养课在师资经费上实现了图书馆零支出。迄今为止,现场讲师30余人,60%课程由图书馆员担任讲师,40%的师资来自社会无偿志愿者。核心读者人数达到1600余人,以他们为火种的信息素养课,完善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实现了对社会公众进行终身教育的普惠性。通过信息素养课这个平台,许多学有所长的信息达人、平民专家走上讲台,参与到智慧分享的公益文化活动之中。

3.核心用户群

湖南图书馆为解决读者的信息需求,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利用图书馆人才、服务资源深入学校,把信息素养技能培训延伸到馆外,服务效果显著。为湖南省雅礼中学、一师二附小、省特教中学开设专场,针对学校师生的阅读习惯与特点,精心策划了“信息素养培训”课程,介绍图书馆数字资源及使用方法,开展信息查询技能技巧分享课程。

四、公共图书馆推进信息素养全民教育的对策

1.加强与社会机构合作  构建公众终身学习新平台

信息素养教育责任边界模糊,社会各界教育機制缺乏协调配合,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课是高等教育信息检索课的有效补充,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公众提供授之以渔的学习机会,应将图书馆员回归到检索技能的传承上来,教授公众查询信息的方法,增强公共文化单位的活力和办馆效益。与此同时,我国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也应寻求社会合作,师资应由图书馆员、数字图书馆资源供应商、社会信息达人、高校社团、社会公益团体、志愿者等构成,这些机构的目标和公共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领域趋于一致。如,信息素养课可吸纳当地律师事务所的公益团队开设“生活中的法律信息查询”课程。此外,图书馆应积极争取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将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场所确立为社会教育的基础阵地。

2.课程内容分众设置  教学从灌输式向导向式转变

传统的信息素养课多采用培训、讲座形式,馆员与读者的交流不够,教育方式吸引力有限。首先,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课应采取现场授课、同步操作、沙龙互动、翻转课堂的方式展开教学。培训课后,图书馆可依托电子阅览室,对读者进行辅导。其次,应对课程建立评估反馈体系,从授课可操作性、流畅度等多方面由读者评测授课情况,再次,在全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舆论暴力,网络知识产权,网瘾存戒等问题,也应加入到公民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内容。

3.深入学校社区推广 加强公众信息素养推广

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趋势扩大,学生的研究能力以及是否发表论文是硬性考核指标。图书馆宜调研当地中小学信息素养课开设情况,按中学生研究之需,协助其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养成学生自主查询的治学习惯。信息鸿沟同样存在于中老年人身上,微信等新媒体应用、手机与城市服务方面的问题时常困扰他们。图书馆信息素养团队应深入到社区,手把手讲解信息技能,消除中老年人对获取信息的焦虑。引导他们融入信息社会,丰富社区的养老模式,以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在年龄层上的全覆盖。另外,信息素养课对大众来说是新兴事物,开展教育和培育要用户市场双管齐下。图书馆员应注重信息素养课的营销,加强该课程在图书馆自媒体的推广。

4.省图书馆示范标杆 带动全民信息素养教育发展

泛在信息社会中,公共图书馆应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出发,将信息素养服务嵌入到公众生活环境中,使之成为公民生活的可扩展部分。各省馆应积极建立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联盟,共享省内各类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各级各类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课堂体验活动,将省域公民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确立作为工作方向。

另外,省级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已有信息素养教育机构的合作,应牵头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成熟机构合作,推广MOOC框架下的信息素养教育,巩固课程受众群。引导读者学习大规模开放性在线教育课程,解决学习者空间和距离的障碍,实现读者在家学习国内先进的信息素养课程的愿望,在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缺乏的情况下,提供线上平台,实现信息素养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贺森林.中美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14

[2]张 立.近十年来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现状分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

[3]章忠平.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基于读者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

[4]龚芙蓉.基于文献调研的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与模式趋势探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

(作者单位:湖南图书馆)

作者简介:陈炎(1983-),女,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参考咨询、图书馆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科青年课题“互联网+环境下我省公民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编号:17YBQ081;湖南图书馆立项课题“公共图书馆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成果,编号:XTX201606。

作者:陈炎

上一篇:警察行政强制措施研究论文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赏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