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论文

2022-04-27

摘要:文化艺术活动是人们精神文明追求下的产物,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各地区的群众文化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就需要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进行改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论文 篇1: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探索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逐渐积累下来群众文化。群众文化是能够代表大众价值取向以及大众兴趣爱好的一种文化。群众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群众文化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文化事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研究如何发展群众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进行探索。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探索

在人们物质需求逐渐被满足的当今社会中,文化需求显得格外重要。在不同民族文化融合下,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文化。这些群众文化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在学术上群众文化缺乏明确的概念,本文从社会功能以及文化价值两方面来阐释群众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娱乐共享性

群众文化发源于社会群众,能够代表着社会群众的最为根本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体现的直接方式是以群体形式呈现,娱乐性较强,并且在群体中实现文化共享。例如,在广场舞、城市博物馆等。该种形式的群众文化能够让人们在群体中感受到温暖,并且相之间进行沟通。群众文化的娱乐共享性,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有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而形成一种简单而直接的群体文化形式。在该群体活动中主要强调的是人们能够主动参与,并且主动参与环节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幸福感[1]。

(二)团结群众

群众文化通过群体的形式开展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将各个分散的个体聚集起来,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热情。群众文化中的群体活动,能够感染参与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团结。而团结恰恰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根源,人们在群众活动中能正确认识团结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全民马拉松活动,面向全体社会群体,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健康以及社会文化氛围。再如,大连市每年都举行徒步大会,在徒步大会中,人们成群结队的徒步旅行,去接近与感受自然。这些社会现象,正是一种社会群众文化的体现[2]。

(三)社会遗产保护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主要涉及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物质遗产的保护。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思想意识逐渐提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所给予的关注更多。群众文化越来越精彩,能够在实际的活动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例如,陕北民歌作为我国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陕北民歌要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在思想上的重视,近几年来,政府部门接连出台了几项保护陕北音乐文化的措施,将陕北民歌的文化传播提升到一个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高度,地方政府重金打造的民歌音乐剧,例如《走进延安》,在音乐剧构思中发展了珍贵的文化艺术,在社会中受到了热烈的相应。在陕北各地举办的陕北民歌大赛对普及陕北民歌具有积极意义。

二、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一)群文文化下的文化产业价值提升

我国的文化建设并不在单一力量下形成的,而是在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内建设下共同完成。这两个部分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不同,其中文化事业以社会公益为主,大部分的资源是在国家提供下,产生的事业以及社会价值;文化产业则与文化事业不同,文化产业与社会上其他产业相似,都是具有盈利目的的企业。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文化市场,例如报纸、传媒、杂质、广播等产业都属于文化产业,这些产业发展离不开市场受众是支持。文化市场中文化艺术消费以及鉴赏能力,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境界逐渐提升,人们对于文化产业的接受能力也提升了很多。因此说在未来,文化产业的市场被扩大。群众文化提升后,文化产业的价值得以提升[3]。

(二)文化资源整合

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不同,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种类繁多,相对分散零散的群众文化。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直观的体现在于能够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实现整体文化汇聚的价值。从很多偏远区域单一的文化资源来看,不具备成为文化消费产品的资格。群众文化对文化边缘零散产业进行整合。例如,旅游文化的资源整合,能够实现较大的价值。在进行文化整合的过程中,旅游产业是资源整合中最重要的平台,在旅游产业中,文化观光、民族风情等,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水乳交融。

以云南为例,该地区实施了文化产业发展走出去的战略,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云南文化宣传活动,一方面实现不同区域的群众文化的融合,将云南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宣传给世界。另一方面还能够将云南丽江、大理以及香格里拉等地的民间工艺传承下来,走外向型发展道路[4]。这就是群众文化资源整合之后的文化价值体现。

三、结论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是社会发展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群众共同合作创造下来的大众文化。该种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首先群众文化具有一定社会娱乐共享性,能够团结群众,对社会遗产进行保护。其次,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文化产业社会地位提升、实现文化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谢新松.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3.

[2]安晶.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文化价值的探索[J].学理论,2015,04:199-200.

[3]康灵燕.探究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J].东方企业文化,2012,24:161.

[4]杨波.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5,08:15-16.

作者:崔涛

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论文 篇2: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探析

摘要:文化艺术活动是人们精神文明追求下的产物,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各地区的群众文化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就需要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进行改进。

关键词:文化艺术;群众文化;创意;策划

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文化馆在传播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进行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也是政府进行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当前群众文化艺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不能为群众提供更加新颖的内容,因此需要文化工作者加强创新,转变思维,促进文化艺术活动形式以及内容的丰富,更好的满足群众需要。

一、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

1创新性与社会性的融合

创新性与社会性的融合即通过现有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和发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性体现,是将传统的文化与现代艺术作品融为一体,群众也可以在自由的氛围中了解到当地的文化背景。网络时代,当代社会对于群众文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充分整合资源,实现创新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一模式。以传统的展览来看,日常的展览是一种单方的景色展示,观众也仅仅通过观赏来了解展览物的特点。但通过网络渠道,例如微博点赞、网页投票,将这些内容展示于公众平台之上,就可以提升其知名度,将文化艺术活动的魅力体现出来。(二)借鉴和类比。

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方面,可以与已经成功的活动案例进行对比,再结合自身的发展规模和特征,打造出适合于区域内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方案。朝阳县群众文化馆推出了一轮文化下乡活动,将一些优秀的群众文化类节目融入乡村生活中,与基层群众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因此,可以看到项目活动策划的成功在于它了解了群众的需求,合理利用了文化活动的优势,这也可以成为日后策划活动的重要参照标准。

2原创的文化艺术活动

采用各抒己见的形式让每一位能够参加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者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能排斥群众意见和对于提出的思路不理睬。让参与者在融洽的气氛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统计所有意见后对结果进行选取,利用一些对文化艺术活动有建设性的意见。随着时代发展节奏快的特点,文化艺术活动也要跟上发展脚步,不然会使群众很容易就失去对文化艺术活动的兴趣,所以要群众拓展思路、积极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建设,多提有建设性意义的宝贵意见从而更好的改革成有创意的文化艺术活动,满足群众需要的精神文化和更好的社会发展。

3利用现有资源完成整改进行创新

对现有的资源文化馆要充分的利用起来,比如:将有的舞蹈人员和搞音乐的群众进行一系列整改,科学、合理的完成搭配组合成一场音乐舞蹈会。在音乐的节奏中融入动态的舞蹈,悠扬的音乐下观看优美的舞姿充分的进行合理的结合,让群众深深的投入到现场气氛中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我们也可以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将现代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这在表演内容上一定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在视野上能够得到更大的冲击和视觉满足。比如:在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舞台布置上闪光灯、音响等电子设施,从视觉上带来不一样的舞台感觉,运用互联网的普及进行现场互动和对表现情况进行投票,将文化艺术活动的表演公开的播放或是进行网络上的直播,把表演传播内容充实起来,让所有在场或是不在场的观看者都能参与进来完成投票,把文化艺术活动搞大不仅仅要存在部分群众当中更重要的是全民进行参与模式贯穿整个文化艺术活动,打破传统的文化艺术活动只局限于部分群众的模式。

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

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就是要对文化艺术活动进行设计研究,活动策划能够进一步指导活动创意,使文化艺术活动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

1.从群众需要出发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是要为群众服务的,因此必须要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群众的文化兴趣。活动开始前,应由文化工作者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了解群众的文化喜好,并结合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需要,明确文化艺术活动的目的、内容自己形式等,如果不从群众需要出发,策划出的活动与群众相距甚远,是不会得到群众认可与关注的。

2.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了解群众实际需要的同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可以调动的人员,物资以及财力。人员就是进行文化艺术活动时所有的人员,包括演出人员、后勤人员、安保人员等,物资就是活动中所需要的道具、灯光、摄影、音响、宣传展示等,财力就是举行文化艺术活动中可以使用的资金以及资金的分配情况,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统计与分析,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应规模的文化艺术活动。

3.明确艺术活动的定位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是大锅菜,不能将所有的元素都混到一起,要对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够使文化工作者在活动策划中能够选择出科学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如果是在比较开放性的场地进行文化藝术活动,可以以表演为主,策划一些比较接地气的、活泼的活动。如果是在室内进行,就可以进行一些专业讲座、培训等形式的活动,要注意策划的内容的主题,满足社会群众的兴趣需要,还可以在节目中的某个时段加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因此文化工作者应进行科学的文化艺术活动策划。

4.进行精密策划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需要精密、细致,确保策划的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策划人员在策划活动时不仅要明确活动的内容、形式,还需要考虑到活动现场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如果事先计划是在室外的文化活动,但是遇到了不利天气或者观众骤然增多的现象,就需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现场出现混乱,造成人员伤亡。文化工作者在策划活动中要考虑全面、细致,并将所有的内容、事项都熟记,遇到紧急问题时能够沉着冷静的应对。

三、结语

总之,更好的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对提升群众素质、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及发展有极大作用,对社会经济及文化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对此,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组织和工作人员应努力做好活动的策划,让创意更加的新颖、独特,保证文化艺术活动顺利完成,更好的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吉孜哈土.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探讨[J].大众文艺, 2015(22):10-10.

[2]王文娜.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J].消费导刊, 2015(10):268-268.

作者:崔常健

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论文 篇3:

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吕剧的发展

摘要: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吕剧起源于乡村,繁荣于群众文化的传播。本文介绍了吕剧起源的群众文化背景,阐述了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吕剧的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载体;吕剧;发展

吕剧是山东省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戏,以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唱腔、鲜明的特色而深得广大群众喜爱,流传区域广、影响大。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吕剧的发源地之一,为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落实,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吕剧品牌,坚持把繁荣吕剧文化作为群众文化,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搭建载体,壮大队伍,培育特色,促进乡村文化不断繁荣,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新乡村建设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吕剧起源的群众文化背景

1.1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

吕剧发源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的时家村。东营吕剧的形成不仅有其自身的渊源,而且有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来源于劳动,来源于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生活智慧的结晶。十年九灾,冬春乞讨成了时家村一带百姓的主要生计。起初,如通常讨饭人那样,时家村外出逃荒的人也是沿街乞讨。由于经常遭受冷遇,被迫改变了乞讨的方式,先是由一人上门演唱小曲,后来发展成为多人合伙演唱。随着讨饭方式的变化,这些讨饭人就成了早期的民间流浪艺人。生活的磨练,经验的积累,以及随着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极大地促进了本地艺人与外地民间艺人的交流、融合。在初期,他们以演唱家乡的民歌小调为主,渐渐学到了外地很多民歌曲调和演唱技艺,演唱形式也日渐丰富起来。

1.2深厚的文化底蕴

1886年至1896年的10年间,山东琴书在广饶北部得到了很快发展,民间学唱琴书的人之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每当农闲季节,有的举家出动,有的三五结伙,随处可见演唱琴书的艺人,场面蔚为壮观。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涌现了一大批职业琴书艺人,他们的演唱技艺日渐娴熟。其中,牛庄镇时家村的民间艺人时殿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取得的成就最大,影响也最大。时殿元以演唱琴书的民间小调而著名。幼年时,因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靠卖艺乞讨维持生计,其早年活动范围在山东胶东、江苏、河南一带。时殿元使用坠琴、竹板等乐器演唱一些家乡的小调和民谣,边唱边乞讨。他天资聪颖,在艺术上特别专注,在当地博采众长,能够演唱许多曲牌和琴书篇目,多年的艺术实践和学唱使时殿元有了变革的基础。时殿元早年的生活磨难和经历为以后吕剧由坐腔扬琴改为化妆演出,逐步发展成为戏曲形式奠定了基础。

1.3吕剧艺术的传承

经过探索、演变,吕剧表演渐渐变换为“化妆扬琴”形式。这种表演形式也很快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响应,其他艺人们纷纷效仿,陆续将一些琴书说唱演出剧目改为化妆演出剧目,使坐唱形式的琴书向生动活泼的化妆扬琴形式演进。《王小赶脚》的实践,在吕剧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突破了原有坐腔扬琴的表演形式,演唱表演和伴奏分开,演员化妆演出。随着化妆扬琴越来越受欢迎,进而发展迅速,艺人们于是加强演出阵容,组建了许多戏班社团,从最初的拉地摊似的非正式演出,到形成正式团体进城发展,把吕剧艺术推向了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对后来吕剧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起到了关键作用。“吕剧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外省市的乡村城市都受到欢迎,群众基础进一步深厚,为吕剧的振兴和繁荣创造了条件。”

2 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吕剧的发展的对策

2.1坚持送戏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要把传统的吕剧节目、文化资源送到社区,加强社区间文化交流、沟通、互动,努力实现吕剧唱戏搭台,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促进社区吕剧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在送戏下乡的村头,在精品展演的舞台,在采风创作的田间,在比赛评选的场地,吕剧演职人员要将“观众是否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正如俗语说的,“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为推出更多的文艺精品,过去几年,吕剧团体着力在锤炼内功上下功夫。吕剧团将下基层采风创作列入常态工作机制,并加以考核督导。在下乡演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要求演职员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尽可能多的了解群众诉求。同时,演职员培训充电成为常态。从舞美队、乐队到演员,剧院多方创造机会,提供成长的舞台与空间,使大批青年演职员脱颖而出。

2.2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营造和谐氛围

广大基层文艺骨干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为更多的吕剧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加大吕剧文艺骨干的培养,壮大基层文化队伍,共同传承吕剧文化内涵,营造欢乐、文明、和谐的社区新家园。以文化局、文化馆为主,组织各类文化小分队送吕剧文化进社区;同时,充分发挥各大小吕剧艺术团体、文艺协会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3 开展吕剧文艺演出进乡村系列活动

政府采取民办公助方式为文化馆购置乐器、灯光、音响、服装等必要的演出设备和道具,充实硬件建设。文化馆组织演出小分队,深入到乡村举办吕剧文艺专场演出活动,并号召街道之间、社区、乡村之间组织开展互演活动,即临近街道和乡村交流演出,达到广大群众既是吕剧演出的组织者,又是吕剧演出的观赏者,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具灵活性、自我观赏性、自我组织性和自我参与性。

2.4开展“呂韵书香”图书文巡回借阅活动

对仅靠老艺人口头传唱、濒临消失的吕剧老剧本、老唱腔等原生态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挖掘整理传统优秀吕剧曲目,编寫吕剧唱谱,保护吕剧传统文化资源。在广泛开展图书借阅宣传活动,开展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设施,使社区、乡村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全民阅读。以乡村为基点,形成网络化的图书馆服务宣传态势,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宣传形式,广泛开展送书到社区、乡村活动。要成立专门的吕剧艺术网站,作为吕剧资料共享的载体,采用影音录制方式,图文并茂地记录剧照、剧本、曲谱、服装、道具、经典唱段等吕剧资料。网站利用数字存储技术,扩大了吕剧资料存量,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吕剧艺术资源,在检索系统地帮助下,方便吕剧爱好者的学习与欣赏,提高保存效果和资料管理效率。

2.5 “百家争鸣”业余文化团体、协会进社区、下乡村展演活动

组织业余吕剧文艺团体、吕剧爱好者协会走进社区、下乡村,开展各类文艺专场演出交流活动,为吕剧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价值的平台,同时满足群众的文艺需求。扶持、引导、促进吕剧团体健康发展,开展“送乐器下乡”活动,为剧团配备音响、服装、道具等设施。聘请专业人士对演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剧团演出水平。实现由“自娱自乐”式演出向“市场化”演出的转变,逐步提升吕剧故乡影响力。

2.6“百花齐放”打造好吕剧社区文化基础

举办好吕剧文化艺术节、吕剧消夏广场、吕剧票友大赛等文化活动,邀请名家,传授演唱技艺,不断推出精彩剧目和新秀演员。举办吕剧十佳艺术家、吕剧新星、吕剧优秀剧目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动吕剧文化大繁荣;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规划建设一条融 吕剧文化展览馆、文化广场、吕剧演出、书画剪纸、草编销售等集观光、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吕剧文化产业街道,开发一批特色突出的吕剧茶社、餐厅、工艺品、商店,融入吕剧艺术的舞台、灯光、服饰、道具、乐器、脸谱等基本元素,在动态的艺术表演和静态的橱柜展览中,向人们直观呈现吕剧发展历史及吕剧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

3 结语

总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优化资源,突出特色的原则,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思路,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吕剧文化艺术的需求,提升群众文化品位。重塑吕剧艺术品牌,宣传吕剧精神,为建设山东“文化大省”搭台唱戏,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确保广大群众享受吕剧文化的基本权利。

参考文献

[1] 李鑫磊.滨州地区吕剧音乐研究.艺术品鉴,2021,第30期

作者简介:李丽娜,女,1973年3月出生,三级演员,从事戏曲表演工作。

作者:李丽娜

上一篇:工业控制防护网络信息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