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文化艺术论文

2022-04-18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安徽省7个县、镇榜上有名,入选数量排在全国前列。此次文化和旅游部共命名175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民间文化艺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民间文化艺术论文 篇1:

东阳市湖溪镇罗汉班研究

摘 要:浙江省东阳市湖溪镇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武术之乡”之称,以罗汉班被评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本文通过笔者挂职于湖溪镇文化站期间,对罗汉班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结合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理论,并且依据田野调查等相关研究方法,选择湖溪、后山店等村规模较大的罗汉班,走访民间文艺工作者,从罗汉班的历史沿革入手,对罗汉班的历史发展、形式特点、传承保护和现状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罗汉班;武术;湖溪

浙江省东阳市湖溪镇习武风俗深厚,武术人才辈出,在此基础上,湖溪镇产生了罗汉班这个民间习武组织,并盛行至今。罗汉班既是一种民间组织,也是一种表演活动。作为传统群众性武术的载体,罗汉班兴起之初纯粹是为了习武强身,后来逐渐有了娱乐演出性质。罗汉班作为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直深受我国重视和保护,在《东阳风俗志》和《东阳市志》中均有记载。罗汉班的传承,使湖溪民间文化艺术得到繁荣发展,使民间文化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增强了其文化自信,通过文化振兴达到乡村振兴。

1 罗汉班的起源及历史沿革

据民间相传,湖溪地区罗汉班的影子起初发源于戚继光抗倭期间。之后的各个历史时代,罗汉班都有其相当大的规模,大约每个罗汉班的人数从数十人到上百人。发展至今,郭宅、湖溪、后山店等地的罗汉班人数已至几百人。可见,该地区的罗汉班规模正在不断壮大着。

1.1抗倭历史的遗存

戚继光抗倭是东阳地区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的故事。这里不仅有戚继光的大量后裔聚居,而且戚继光本就是东阳的女婿。这段历史能成为东阳民间最显著的文化影响就是明代中叶以来,东阳市湖溪镇兴起了“罗汉班”。

罗汉班起源于戚继光发明的一套训练士兵的方法,有列队走阵、武术表演、打盾牌、叠罗汉等方法。列队走阵是为了熟悉各种阵法;武术表演是强身健体并掌握格斗擒拿术;打盾牌是训练持械格斗;叠罗汉是迷惑敌人用人体岗哨观测敌情;舞狮则是庆祝战争胜利。其中,打盾牌在训练中具有特殊地位。

“盾牌舞”是湖溪罗汉班中最具有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罗汉班中的核心节目,曾于1989年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省金华卷》。相传在明代中叶,来自海上的倭寇都持有短兵器,其中最常见的是刀剑,作战交锋时,戚家军在盾牌保护下可以有效防守与进攻。尤其是倭寇在海上放箭时,戚家军在海滩上御敌可用盾牌保护自己不致中箭。在缺乏弹药的冷兵器时代,盾牌还成了戚家军抵御倭寇自海上进犯的最佳掩体,这时打盾牌成了戚家军的必备技艺。

1.2与庙会活动有关

古时候,湖溪罗汉班与当地一些大型喜慶活动紧密相关,如寺庙开光、庙会、集会等。每当举行这类活动时,为了增添热闹和渲染喜庆气氛,罗汉班通常都会出动。《东阳市志》里记载,每到农历八月十三胡公大帝生日祭拜胡公的庙会,“商贾纷至沓来,八方珍奇之物荟萃于市,民间歌舞和外来的文艺杂耍千姿百态。尤为甚者,三个戏班三天三夜斗台竞艺,方圆数十里的上百支武术罗汉班大会师。”这表明罗汉班的活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景观。当然,现在的罗汉班表演早已不局限于时节,每逢节庆活动、文体活动等都会有表演。

1.3抗日群众组织

1937年9月,湖溪镇后山店小学教师杜大德联络当地小学校长杜锦堂、永昌小学教师杜晨钧等人,以罗汉班为模板,发动当地青年群众,成立后山店民众抗日自卫队。杜锦堂充分发挥后山店20多名拳师的优势,派拳师到各村去教拳,组织“罗汉班”,宣传抗日主张,壮大村民自卫抗日的力量,有效地支持配合党组织的抗日救国的中心工作。

1939年3月,杜锦堂积极配合中共湖溪区委,以三所小学为堡垒,广泛发动组织群众,以各村的“罗汉班”、“自治公道会”等民间团体为基础,成立了湖溪区战时青年服务团。服务团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英勇抗击日伪军队及地主劣绅,名声大振,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

2 罗汉班的形式特点

通常,一套完整的“罗汉班”由武术对练、走阵、叠牌坊、盾牌舞等四个部分组成。湖溪罗汉班的形式为牌坊形,与义乌罗汉班的“圆锥体”式有所区别。

开场时,几十人或上百人身穿艳丽的统一服装,手持各种兵器旗幡,在领队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摆出各种阵容。其阵容的样式多种多样,有三甲阵、元宝阵、长蛇阵、梅花阵等,皆由古代战争阵法演变而来。

走完阵,紧接着就是武术对练。武林壮汉们摩拳擦掌,表演五步、雪山、大洪拳、小洪拳等拳法套路。他们手脚敏捷,飞腿跃身,一招一式虎虎生风。

打盾牌也叫盾牌阵,又叫盾牌舞,是罗汉班表演中最具特色的部分。盾牌阵中的战斗动作让人眼花缭乱,配上跌宕起伏的锣鼓配乐和刚劲的“嗬”、“嘿”呼喊声,使盾牌阵的表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表演的高潮也是压轴环节,称为叠罗汉,是罗汉班表演中难度最高,最受群众欢迎的环节。叠罗汉者,赤膊上阵,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层层相叠,最高可达五六层,每层顶端坐有稚童,扮成各种传说中的人物,如观音等,其形象逼真,逗人喜爱,堪称一绝。据说罗汉班是根据一个古老神话“刘海拜观音”创作而成,集民间武术、杂技和神话传说为一体的一个艺术典范。

3 罗汉班的特色亮点

3.1、融合戏曲表演

湖溪罗汉班的表演汲取传统武术的营养,融合了当代戏曲舞台表演的优美和洒脱。传统武术和戏曲表演艺术相得益彰,使走阵和盾牌阵表演节目在当地得到了高度的赞赏。其中,“走阵收尾”还融入了经典戏剧中“得胜还朝”的表演动作。这种走阵的收尾形式给整个表演添加上了精彩并且令人回味的一笔。

3.2、武舞结合

“戚家军抗倭”这一事件已成为经久不衰的历史,戚继光发明的那套训练方法也逐渐演变成了强身健体的活动。之后随着武术成分的逐渐削弱,湖溪人民在以往固定的格斗中开始融入了自创动作,武术活动融入了舞蹈成分,提升了罗汉班的观赏性。

作为罗汉班中的核心节目——盾牌舞,也叫盾牌阵、打盾牌,其舞蹈性强,讲究气势与力度,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盾牌舞的伴奏音乐《盾牌舞曲》,为吹打乐曲,通常表演者现场奏乐。该舞音乐吸收并融合了当地民间曲牌,其中的某段落偶尔也用于喜庆场合,乐曲节奏铿锵有力,旋律热烈粗犷,音响犹如先锋的号角般,打击乐中还加入了有节奏的人声呐喊,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古战场的壮烈之感。

3.3 与其他民俗活动深度融合

在湖溪,有着与罗汉班一样与庙会活动息息相关的非遗项目,如郭宅大蜡烛、龙凤盘车等,它们都深受罗汉班的影响。其中郭宅大蜡烛乃省级非遗项目,擎大蜡烛的演员基本出自罗汉班队伍,尤其是先锋开道、擎帅旗、摆阵、武术等表演,场面恢弘壮观,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现场气氛更加热烈。

4 罗汉班的传承保护与现状

随着时间的发展,湖溪镇开始逐渐意识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目前,湖溪镇金华市级非遗项目中就有盾牌舞,东阳市级有叠罗汉、罗汉班等。为推广湖溪镇的罗汉班文化,湖溪镇建造了展示馆,还落实了传承基地和传承人这两项措施来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湖溪相继成立了后山店武术协会、郭宅武术协会、湖溪武术协会等文化艺术协会;培养了后山店盾牌舞传承人杜云鹏、罗汉班传承人陈洪明等一批市级民间艺术家;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三大武术协会每年举办交流演出,有全市各大武术表演机构参与,湖溪镇也经常性地应邀参加各地演出,使“罗汉班”这一民俗品牌推介成效显著。

4.1 罗汉班进校园

为保护和传承罗汉班这一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湖溪镇不少中小学校特地聘请罗汉班传承人作为教练为在校学生授课。自2015年起,湖溪镇中心小学就聘请了非遗传承人杜锋华教练为孩子们授课,并将大洪拳融入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武术社团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在校生的热烈追捧,瞬间掀起一股“武术热”。

4.2 罗汉班进乡村

自2012年起,湖溪镇每年举办一届文化艺术周,突出民俗品牌,几乎每個村都会参加,罗汉班往往是整个艺术周最受人瞩目的节目。在艺术周的场地安排上,湖溪镇政府尽量考虑多地举办,把罗汉班带入一些相对偏远的农村,使这优质民间文化在于民间得到发展。每逢春节以及重大节庆期间,湖溪镇各村都会举办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通常以“罗汉班”居多,其中湖溪镇后山店被誉为“武术之村”。后山店罗汉班是东阳市级非遗文化项目,是东阳市传承基地也是金华市传承基地。2018年6月,后山店罗汉班被列入东阳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3 罗汉班的成就

湖溪镇民间文艺在当地小有名气,在各级比赛中屡获殊荣,尤以“罗汉班”最为突出。近几年来关于罗汉班的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罗汉班曾在东阳市 “圆明园杯”民间艺术比赛中荣获金奖。2017年金华地区传统武术比赛中有11人参加比赛,荣获14金8银1铜。同时,陈洪明同志被评为2017年度浙江省武术先进个人;杜益生同志被评为2017年度金华市武术先进个人;杜培基、杜锋华两家被评为金华市武术世家。

东阳市湖溪镇罗汉班,以明代中叶戚继光抗倭这一历史事件为起源,发展至今,湖溪镇以罗汉班被评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由此可见,对于罗汉班的传承与发展,湖溪镇人民尤为重视。无论是在乡村还是校园,纷纷成立了武术协会,开设了武术培训班,让罗汉班这一古老的表演节目得到了新的传承。近年来湖溪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开展罗汉班文化交流演出,让这一优质民俗资源在全国游客面前精彩亮相,让广大人民熟知。湖溪镇罗汉班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充分展示了湖溪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动了当地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湖溪镇为此朝着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而不懈努力着。

参考文献

[1]洪愿.叶村“叠罗汉”的调查与思考[D].南京体育学院,2013.

[2]陈吉.祭祀圈、认同感与文化建构——以浙江永康胡公信仰为个案[J].中国外资,2012(02):201-205.

[3]黄景春.论我国民间神灵信仰的世俗性[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89-94.

[4]中国民间信仰[M].上海人民出版社,乌丙安著,1996:124.

[5]文化与宗教[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罗)泰纳谢(Тэнасе,А.)著,1984:78-80.

作者简介:

王静霞(1991- ),女,浙江丽水人,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社区音乐与钢琴演奏研究。

作者:王静霞

农村民间文化艺术论文 篇2:

安徽省7个县、镇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18—2020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安徽省7个县、镇榜上有名,入选数量排在全国前列。

此次文化和旅游部共命名175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前,原安徽省文化厅在评审命名 30个2018—2020年度 “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基础上,推荐申报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最终获命名的7个县、镇分别是: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花鼓灯)、马鞍山市当涂县(当涂民歌)、安庆市望江县高士镇(黄梅戏)、滁州市全椒县 (走太平)、阜阳市阜南县黄岗镇(柳编)、阜阳市临泉县(临泉杂技)、宿州市萧县刘套镇(农民书画)。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群众文化品牌项目,是指具有某一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民间文化艺术,并在全國产生较大影响的特定区域,主要为乡镇(街道),也包括部分县(县级市、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周期为3年,已命名的单位在下一次评审命名时需重新申报。

(资料来源:安徽日报农村报)

农村民间文化艺术论文 篇3:

“剪”走偏锋 妙纸生花

山西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和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山西不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而且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

山西剪纸是黄河文化的一朵瑰丽奇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其构思巧妙,内容丰富,造型生动,无论是人物花卉、家禽牲畜,还是传奇故事、风土人情,或细腻、或粗犷,各具神态,惟妙惟肖,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无不展示了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无不洋溢着山西人特有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一剪一世界,一纸一辉煌。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大师李金柱发迹于民间,成就于世界舞台。凭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以及娴熟的剪纸技巧,她获得了“巾帼神剪”的赞誉。现年63岁的李金柱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宁艾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2岁开始学习剪纸。因李金柱的丈夫是阳泉煤业集团的一名矿工,1986年全家从平定来到了阳泉。离开了农村,没有了农活,她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搞剪纸创作。为了获得更好的创作灵感,她经常和外地的剪纸艺人探讨技艺,还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路费到各地观摩剪纸艺术展览。一向“视剪纸如生命”的她一觉醒来就握起剪刀,不知何时手上已磨出了老茧,但她脸上依然洋溢着喜悦之情,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辛勤的汗水、喜悦的泪水在1995年8月22日这一天交汇融合在了一起,就在这天,“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奖赛”隆重颁奖,李金柱的一幅大型盘合“圆满成功”一举夺冠。在热烈的掌声中,李金柱健步登上了颁奖台,从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手中接过了一等奖的奖杯。她也由此作为“中华巧女第一人”一夜成名;她的人生道路以此为起点铺展开来。

最初,李金柱只是剪些简单的窗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断的揣摩实践,她的技艺越来越娴熟。正所谓“剪”走偏锋,她剪纸不需画稿,以剪代笔,一气呵成,自然豪放,信手剪来,破纸成作。在不懈努力下,她的优秀作品获得了行业专家的认可。1994年9月,其作品《孔雀牡丹》荣获山西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优秀奖。1996年11月6日,在矿区美术、书法、摄影协会首届作品展中荣获特别奖。1999年11月6日,荣获阳泉妇联妇女民间艺术大赛剪纸类一等奖。2002年9月26日,荣获由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与中国21世纪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四地”团圆艺术剪纸展览入选证。2002年9月,其作品《景泰蓝》为第四届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评奖入选作品。 2004年1月,获山西省首届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2004年5月1日,其作品《龙凤呈祥》荣获首届中国扑克文化艺术展金奖。2004年5月,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师。2004年9月16日,荣获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首届中国面塑文化展一等奖。2005年9月,获“中国移动杯”阳泉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剪纸作品展览二等奖。2005年9月,在由國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联合会、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巾帼煤矿艺术节“开滦杯”、第六届全国煤矿艺术展览中,其作品《清明上河图》荣获三等奖。2005年10月,荣获山西老年美术才艺金奖。2005年11月,获阳泉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剪纸大赛一等奖。2006年,荣获“山西民间艺术大师”称号。2006年7月15日,获阳泉市桃林沟第三届桃花节摄影美术文学大赛三等奖。2007年10月,获阳泉市家庭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作品大赛一等奖。2010年8月,其作品《清明上河图》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

李金柱通过剪纸让更多人了解了山西,认识了阳泉。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山西馆内,她就向世人展示了其娴熟、奇特的剪纸技艺。在世博会展演期间,她手里的剪纸成为中外游客“抢手”的礼物。 李金柱欣喜地向记者讲述了在世博山西馆15天里的难忘经历:每天上午9点多,她就开始为游客作剪纸展演。在她手中的剪刀下,不时变幻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小动物、千姿百态的蝴蝶。刚开始,她把剪好的作品放到桌子上,有游客试探着问“能送?”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马上就引起一阵“热抢”。没“抢”到的就等着下一拨。心急的不等李金柱放下,直接就从她手里“抢”。每天近5个小时几乎都是在这种状态中度过。同去的工作人员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劝她歇一歇,她却每天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对我来说,剪纸是一种特殊的爱好、是一种享受。”

能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展演,李金柱将其归功于市妇联。“做梦也想不到能到世博会上剪纸。这辈子也够了。”她说。

阳泉市妇联副主席韩静介绍说,1995年,为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妇联举办了全国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奖赛。在那次大赛中,李金柱的剪纸作品荣获一等奖。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的陈慕华为她颁奖,称赞她是具有艺术天赋的“巾帼神剪”。之后,李金柱多次参加国内剪纸大赛,两次在河南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应邀举办个人剪纸作品展,曾在平遥为奥运火炬传递加油进行现场表演。2010年4月,市妇联接到有关部门“推荐一名民间剪纸艺人参加世博会展演活动”的通知,便决定由荣获“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称号的李金柱担此重任。市妇联工作人员把李金柱的作品翻拍成照片,为她制作了宣传板面和宣传片,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解决了李金柱在世博会展演期间的一切费用,同时派一名妇联干部全程陪同。同时,还给她提供用来表演用的彩纸。

2010年5月19日,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启动仪式在世博园区宝钢大舞台内举行。仪式结束后,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薛延忠等有关领导来到馆内观看李金柱的剪纸表演。李金柱将现场剪的蝴蝶、福娃及照着澳门馆房顶上图案剪的小兔子送给了他们。李金柱说:“希望通过手中的剪刀为更多人带来美好的祝福。”

艺术大师李金柱的剪纸作品,总能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在她的剪刀下,一只蝴蝶可以翩翩起舞,一簇牡丹千娇万态。蝴蝶剪得绝,牡丹剪得娇。在河南省洛阳市牡丹花展期间,她作为一名特殊的客人被请到了现场,其作品《牡丹花篮》、《彩蝶戏牡丹》、《孔雀牡丹图》均一气呵成,尤其是8对孔雀4对彩蝶围绕一个圆心而成的《孔雀牡丹图》堪称精品。到场嘉宾以及各相关媒体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如今李金柱的剪纸技艺日臻成熟,其作品渐渐融入了传统的国画色彩,使得其剪纸艺术更具魅力。其剪纸精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精心收藏。

真可谓:一幅图画,一个世界,一张剪纸,一座民间艺术的宝库。(编辑/张晓明)

上一篇:绩效考核教师教学论文下一篇:信息共享室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