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论文

2022-04-20

摘要: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论文 篇1:

企业对往来款管理风险评估机制与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

摘 要:企业文化对往来款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往来款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在最近几年才逐渐被重视起来。对于财务部门而言,尤其在地市级供电企业,资金拨付由上级省公司下拨,每月提前申报现金流量预算后,资金基本可以满足“充足供应”,不存在融资压力,也无需考虑资金周转率和利用率的高低问题,因此财务人员关注的主要是业务手续是否完备、资金支付是否准确等问题,对于长期挂账款的规模大小,一般来讲,并不会给予很多的关注。

关键词:往来款管理 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

供电公司的业务部门一直重点强调产品生产,完成产品数量指标。在完成数量指标过程中投入多少人力、物力与财力并不在意。财务部作为企业价值管理部门,在工作中较重视预算计划的使用以及其所发挥作用的及时性与效果的好坏。这就产生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目标的明显差异化——前者更注重“开源”,强调增量;而后者则更注重“节流”,强调价值的增加。但是,前者可能会使所达成的目标产生“虚”做法的问题,后者可能会为降风险而更注重实效。如此,虚实想要达到一个完全“平衡”的状态还是很有难度的。财务部负责往来款项与账目的清理工作,该项工作的最终价值也是提升了财务管理所发挥的价值创造作用,但是不能直接体现和促进业务部门的工作。因此,业务部门缺乏参与财务部门工作的积极性。由于许多企业员工对内控的认识依然处于“不相容岗位分离”这种层面,所以时常有“重经验而不按制度”这种不规范工作行为,这就更对内控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供电公司对应付款项的清缴不够重视。长期不对应付款进行清理,企业必将面临很大的税务方面的风险。若是对于业务不谨慎处理,应收款与应付款都会给企业造成极大损失。数目巨大的往来款在长期挂账中,使企业现金周转速度愈加缓慢,现金流量愈加减少,还会带来信息失真的不良影响,最后形成难以承受的税务风险和财务包袱。

一、以往粗放式的往来款管理模式推广效果不佳

地市级供电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往往流于形式与表面,不能真正将财务内部控制手段落到实处,没有真正领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而且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宽松,而工作流程往往趋于复杂。所以如何对目前地市级供电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进行改善,是所有地市级供电企业所必须要攻克的重要问题,也是地市级供电企业实现转变与发展路途上的最大障碍。同大多数供电企业一样,供电公司的往来款管理还停留在财务业务指标的管理上,往来款内控制度没有相应的环境支持,也缺少一个专门的内部监管部门,对往来核算、账款催收(付)以及供应商进行系统管理。这样就造成了部门之间缺乏联系、甚至于工作环节的脱节,对往来账款管理的有效执行有阻碍作用。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建成,专业部门的垂直管理、部门间的协同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要求也逐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越来越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地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解决问题而做出的管理要求变化越来越频繁,客观要求上下级专业之间、同一层级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也应该与之匹配。从近年来的管理情况看,由于各专业管理要求变化比较快、比较频繁,上级专业管理要求变化以及横向专业管理要求变化信息传递渠道不是很顺畅,给实际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困扰,以往顶层设计的粗放式的往来款管理模式推广效果不佳。

二、 往来账款风险评估机制尚不健全

企业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内部控制。准确地判断和识别企业财务风险,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执行相关风险处置预案,可以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现今,企业内部控制都是以全面的风险管理为导向,要使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企业必须进行风险评估,这样设计、实施内部控制才能够发挥其所应有的作用与意义。供电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要求,设置了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包括: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办公室及专业风险工作组,并对其职责权限进行了明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办公室、各专业风险组并未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甚至对如何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全面风险管理机构形同虚设。而且全面风险管控重点关注点放在项目管理等投资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的领域,对其关键环节风险点进行梳理识别,而往来款管理领域并不是重点研究内容。往来款管理的风险评估活动具有随意性,评估的流程缺乏规范性和有效性,这样就导致其对风险的控制可能是间断性、暂时性的。可以说往来款的风险管理是典型的“亡羊补牢式”管理,即出现风险之后才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进行应对和补救,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分析识别,也缺少相应的风险处置预案,未从源头上综合评估实际往来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导致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不够健全。

三、纵向及横向之间业务协同不畅

近年来,供电公司在国网公司“三集五大”建设目标下促进财务集约化建设,按照国网公司“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的总体要求,财务实时管控与提升整体效益已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公司纵向各层级及业务横向协同也有较大提升。

但由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属于两个不同体系的部门,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部门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导致公司内部存在信息传递断层和工作管理条块化的现象,很有可能会出现互相不理解、不配合的局面。长久以往,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工作都是相互分离、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两者工作目标不一致、关注点不同、对彼此的工作也缺乏了解,想达成合作共识是有一定难度的。

以购售电业务为例,虽然国网公司已部署财务、营销两大系统集成的接口功能,由此可以得到营销系统业务分类汇总数据、精确到以户为单位的应收电费明细数据,这样就可以通过这些汇集而成的数据得到应收、实收电费的记账凭证。此举一方面不但可以解决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交互要求,电力公司购售电财务与营销的信息得到充分对称与交换,各部门不再是信息方面的孤立岛屿。不过两部门的核算规则、凭证对接、信息共享问题都还是供电企业营财一体化、电价集约化的主要考验。

供电公司往来款多、业务面广,往来款的明细往来管理、核算管理、资金管理被割裂在不同的信息系统各司其职,财务部门往往只能在往來款内控管理工作中充当“呼吁者”甚至唱“独角戏”,往来款内控管理实质上很难在公司实现真正有效落地,全面、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更无从谈起。

四、结束语

随着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化应用,公司会计业务流程、账务处理方式等内容较以往都有较大转变,原有无差异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快节奏的核算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往来账款的分析手段过于简单。账龄分析方法是往来账款管理的常用方法,其虽然是对往来账款总体风险和时间价值损失的大体衡量,但是因为背后动因和坏账风险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研究,导致企业解决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困难,这就给企业带来的坏账的可能,供电企业正常运营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危害与威胁。二是往来账款旳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由营销部门主导的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方式与方法,由企业的物资部门所指导的应付物资款等项目,都使往来账款管理方便、快捷、一步到位,但是也带来一定的隐患以及风险。财务部门对往来对象实际经营状况认识的局限性,会让企业难以分析全面、判断精准其管理质量和效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运行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

对供应商和客户的分类管理是往来款管理中的一种管理策略和方法。在供应商和客作为往来款内部监督的主要方式,监察、审计、财务稽核都在各自角度并通过综合发挥作用来进行往来款的日常监督,这就至少保障了往来款管理的成效性。但是在内部监督方面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杜 惠.“ABC”管理为导向的往来款项内控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财经纵横,2015

[2]戴 剑.R 公司基于 SAP 系统应付账款模块的风险控制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作者:沈洁

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论文 篇2:

基于证据理论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评价

摘要: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是否符合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亟待检验,汽车制造企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领头羊,上市公司代表我国先进企业的发展方向,基于最近颁布的并在上市公司首先试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本文立足于汽车制造上市公司,建立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的评价模型,运用证据理论解决目前的评估方法所难以解决的评价信息的模糊性、未知备性和不确定性,完成了对于指标体系的评价,以期对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风险评估 证据理论 汽车制造 内部控制

一、引言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要使控制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必须清楚所面临的风险,并对整个企业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然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目前,在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除了银行等风险较大的金融行业对风险评估比较重视外,大部分企业对风险评估的作用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对风险评估的重视度不够。然而,大多数公司舞弊案件的发生,究其根本都是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强,对于风险评估方面更加松懈,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汽车制造公司是我国制造业的领头羊,而上市公司代表我国先进企业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的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上述情况,本文选取汽车制造上市公司来具体说明内部控制风险体系的构建和评价,希望能对完善汽车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改进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标准提供借鉴,从而实现汽车制造企业健康、稳定、良性发展。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各指标评估资源的模糊性、未知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处理。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等,但这些方法不能同时解决上述问题,证据推理作为一种不确定推理方法, 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 国外出现了大量文献。证据理论能够很好地表示“不确定性”、“无知”等重要概念, 并具有无需先验概率、推理形式简单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不确定性证据处理中,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基于D-S证据理论将评估资源的模糊性进行了有效的处理,以期解决这一问题。

二、基于证据理论的汽车制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评价模型

(二)汽车制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评价模型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上市公司构建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的要求,结合COSO报告的精髓,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公司的风险评估操作规范和程序,构建了风险评估操作程序体系如(图2)所示。结合上述操作体系,综合考虑汽车生产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以及影响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的要素,构建汽车生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包括总资产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资产负债率等11个定量指标和其他21个定性指标。对于“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子指标的选取,主要是根据财务指标所反映的企业四大能力,同时考虑到数据披露的全面性和篇幅的限制,分别选取了一个有代表性的指标来从披露的数据上反映此项能力,即增长能力(总资产增长率)、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和资产运营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进而反映企业的财务和运营风险承受能力,另外,选取企业价值、企业信用等级和汽车销量排名来从市场价值上来反映企业的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对于“业务层面风险承受能力”子指标的选取则是根据汽车生产企业的行业状况决定的。其中,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销售净利率=净利/销售收入×100%;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00%;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资产总额×100%;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100%;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三)基于证据理论的汽车制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评价模型建立本文采用证据组合观点,用专家评价定性指标,将定性的专家意见与定量指标进行科学的融合。但专家的评判意见也是带有主观性的,也会存在偏差,并且有时会出现含糊或不确定的认知状况。所以在这类定性评价中,由于信息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运用信息进行判断的专家的不确定性,使得评价结果的最终确认和可信性方面受到挑战。而基于证据组合的信息融合方法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基本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需要处理的对象,建立多层次多属性结构模型(如表1)。本文所建模型是一个三级指标体系即多层次结构模型;体系中涉及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多个属性即混合多属性结构模型。为了实现最后指标的综合处理,必须把所有的指标形式统一,具体来讲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有定性指标均转化为定量指标,即定性指标定量化;二是将所有的定量指标均转化为定性指标,即定量指标定性化。而前者比较适合多个评价方案的比选排序,后者比较适合单个方案的评价。况且证据理论适用于评价定性指标,解决其中存在的不确定和不完全信息,因此,应该对定量指标定性化。

第二,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通常是多层次的。为便于说明,先假设评估指标体系为单层次,此时,评估指标体系可表达为指标集,记为U={Uj|j=1,2,…,t},记评语集D={?兹(p)|p=1,2,…,t},D即为辨别框,本文中可令D={优(?兹(1)),良(?兹(2)),中(?兹(3))},较差(?兹(4)),很差(?兹(5))。

第三,定量指标的定性化。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设同层指标中X1,X2,…,XL为定性指标,指标Y1,Y2,…,YR为定量指标,它们的权重分别为w1,w2,…,wL和v1,v2,…,vR。对于定量指标,其数值与方案的评语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虽然对某个特定的数据来说,其与评语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但评语与指标数值范围总存在一个粗略、相对较易识别的对应关系。对于定量指标,先确定所需评价指标的最大临界值Yjmax和最小临界值Yjmin,在其中插入等距离的三个点Yj1、Yj2、Yj3,(Yj1>Yj2>Yj3),再区分效益型和成本型指标,分别用(4)和(5)式进行处理。

i=2,3,4;d=(Yjmax-Yjmix);其中Yj0=Yjmax;Yj5=Yjmix。Dji反映了某一指标Yj经过定性化后属于等级Di的隶属度。此时,定量指标经过上述转化已经变成定性指标,并被赋予了不同等级的标度值。结合原有的定性指标X1,X2,…,XL,形成了新的定性指标体系。

第五,基于证据理论的计算方法。为了完成综合评估任务,还必须获得指标Xi(定性指标)关于评语子集?兹(p)的隶属函数(记为?滋?兹(p)(xj))该指标值是一个评语集,体现了评估资源中的模糊性。此时是由专家、评委直接给出U关于该指标的评估结果,表达为D={?兹(p)|p=1,2,…,t}上的一个mass函数。借助以上评估资源,可以采用D-S 证据理论实现对U的模糊综合评估,过程如下:

Step2:基于D-S合成规则(参见式3),组合成与指标集U={Uj|j=1,2,…,t}有关的t个mass函数,记组合的结果为M*,则有M*({?兹(1)},{?兹(2)},…,{?兹(p)},D)=M1?茌M2?茌…?茌Ms…(8)。式(8)的意义在于:通过t个函数的正交和,综合处理评估资源中的模糊性和未知性。

三、案例分析

(一)评估体系建立为了进一步说明方法的应用以及评价效果,有针对性的对BJ汽车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下面仅以BJ汽车有限公司为例进行说明。依据上述方法,对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建立指标体系如(表1),设评语集D={?兹(1),?兹(2),?兹(3),?兹(4),?兹(5)}={优,良,中,较差,很差}。其次,确定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值如(表2)所示,各项指标值是通过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网和中国汽车网以及各上市公司披露的2009年年报来获取的。

(二)定量指标定性化 依据公式(3)和(4)对定量指标定性化。由于各指标的转化方法相同,下面仅以“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来说明。由于所选取的示例指标是效益型指标,因此采用公式(3)进行转化。首先确定所有汽车生产上市公司总资产增长率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该指标的最优临界值和最差临界值,分别为0.2719和-0.4067,结合BJ汽车有限公司该指标值,共同代入公式,计算得到BJ汽车有限公司在该指标上的隶属度分配。H(U311)={H1,H2,H3,H4,H5}={0,0.7468,0.2532,0,0}。同理,可以得到其他定量指标经过转化后的定性指标隶属度分配值。

(三)权重确定 由层次分析法求得一级指标权重和二级指标权重,收集专家评估资源并针对各三级指标确定专家权重集。为了方便说明,现以“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即U4的评估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一级指标权重为w={w1,w2,w3,w4,w5}={0.3,0.2,0.2,0.2,0.1},二级指标中第四项指标权重为w4={w41,w42}={0.6,0.4}。

Step4*:根据式(9),可由M1*得到U1关于各个“评语命题”的信任区间。例如,该企业在U1方面的评语为“优”的信任区间为(0.2118,0.5858),“良”的信任区间为(0.2729,0.6469)。根据式(10),可由M1*得到U1在模糊评语集{优,良,中,较差,很差}上的概率分布(0.3383,0.4359,0.1863,0.0395,0),显然,企业在评语方面为“良”以最大概率成立。这与实际情况相符。本文为针对“内部控制风险评估”U的综合评价,应仿照上述步骤获得其他二级指标的评估资源,从Step2*开始继续以上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四、结论

本文汽车制造业的特点,建立了汽车制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评价模型,对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进行了综合评价,从以上评价过程来看,该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将评估资源的不完备性和模糊性予以分散化,使评价结果更加可靠,还能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从而为评估对象的改善和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希望能使企业的发展有所收益。

*本文系安徽省会计学会2009年重点项目(项目编号:KT2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丁勇、梁昌勇、蒋翠清:《基于证据理论的企业知识链绩效评价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9期。

[2]鞠彦兵、冯允成、姚李刚:《基于证据理论的软件开发风险评估方法》,《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年第3期。

[3]辛金国、赖丽娜、郑明娜:《浙江省家族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探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4]林丽芬:《证据理论及其在评估中的应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5]王艳廷、金浩、高素英:《基于证据理论的企业管理水平综合评估方法》,《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6]Zhigang Li,Lingling Li,Huijuan Zhang and etal. A Fuzzy Case-based Reason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Product Design. In:Proceedings of Six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Congress, 2006.

(编辑 虹云)

作者:魏巍 朱卫东 王锦

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论文 篇3: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

【摘要】自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施行以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认可,内部控制的动力源于风险防范,并构成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而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风险评估系统,本文着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提出浅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风险评估

一、风险与风险评估

风险一词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被概念化,并被赋予了多种含义,但其核心含义不变,仍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经济活动的风险表现为经济活动的实际结果与内部控制目标之间的差异程度。行政事业单位风险,具体而言有两种分类方式:一是按照风险来源分类,分为外部与内部风险;二是按照管理层级分类,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层面风险。本文中所涉及的风险大多是按管理层级划分的各种风险。

风险评估是指量化测评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及其造成的后果,它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方向要求。风险评估的过程是全面而复杂的,识别与分析风险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环节,因而它应该作为一个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存在于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中。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薄弱,风险识别能力差

当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特别是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差,想当然的认为单位内部经营活动较少,不存在利润要求,所以财务风险较小,风险评估工作无用武之地,而事实上,即使事业单位不追求利润,其经济活动中仍然存在很多风险,如:经济活动不合法或不合规的风险;国有资产流失、资源使用效益低下的风险;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风险;发生舞弊或腐败现象的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二)未建立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评估工作流于表面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工作未形成常态化机制,没有固定的工作机构,风险评估的开展往往是临时性、偶发性的,评估中只关注财务工作,由财务部门全全负责,导致风险识别单一,风险评估的系统性、全面性不强,此外,由于评估工作是临时性开展,因而只能反映单位短期管理工作状态,不能从一个较长时期上综合评估单位管理工作风险。

(三)风险评估结果应用性差

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是评估价值的体现,而现实中很多事业单位风险评估的结果往往只是形成报告,一方面,由于针对性、实用性差,而无法真正在管理流程中落实;另一方面由于权责不明,缺乏相应的激励与追责措施。

三、构建风险评估框架的建议

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风险评估工作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不足的问题,提出构建风险评估框架的建议

(一)建立一加N的常设风险评估机构

风險评估工作机构应当是一个在单位负责人统一领导下,由经济活动主要负责部门牵头,如内控职能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其它业务部门的关键工作人员及技术专家参与,组成的跨部门联合机构,开展风险评估需要各相关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具体来讲:一方面由单位领导担任评估机构负责人,负责全面统筹,同时也加强领导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大风险评估工作的推动力,由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安排;另一方面,从各业务部门如财务、资产、采购、基建、纪检监察等部门抽调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或技术专家作为机构成员,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经济活动风险进行细化评估。

(二)制订一加七的风险评估制度

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包括部门设置、评估周期、评估程序、评估范围等多个方面,因而需要形成一套系统的制度来全面约束、指导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其成为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一加七的评估制度包括一个指导风险评估总体框架建立的总则性制度,从人员构成、机构设置、评估周期、程序等方面规范风险评估工作,和七个风险评估专项制度。专项制度按照风险评估的内容与范围划分,包括: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制度,用于规范对内部控制工作组织、制度建设与完善、关键岗位人员管理、财务信息编报等方面的评估工作;业务层面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六项评估制度,分别从业务流程入手,针对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绩效评价、政府采购计划与实施、资产的取得、盘点、项目立项、建设、竣工、合同订立、履行、纠纷处理等环节,全方面评估单位经济活动风险。

(三)采用多样化的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

风险评估就是要找出有可能使单位经济活动偏离其既定目标的风险点,然后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最后根据重要性原则和成本适用性原则,选择风险策略,指导经济活动。识别与分析风险的方法有:问卷调查、特定对象的约谈、风险评估小组的集体讨论、对业务流程风险的逐一分析等。在风险评估工作中应针对实际情况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对于内部控制建设较好,岗位设置合理、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较强的单位,可以直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评估信息,再讨论决定风险应对。对于内部控制建设较差的单位,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同时经营活动又多样化的单位,問卷调查起到的作用有限,必须逐一深入分析各项业务流程,与业务部门关键岗位人员约谈,确定风险关键点。

(四)强化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

评估工作完成后,应当做好汇总、整理和分析工作,形成书面的报告。针对报告中提出的重大风险,应当立刻制定解决方案,列出时间表,监督风险应对方案的执行,同时,在风险应对中,应当引入激励与约束机制,划清权责,尊重风险评估的结果,切实保证风险应对策略和方案的落实,不使风险评估工作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9.

[2]龙海红,王玉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及案例分析》.中国商业出版社.2013.11.

[3]沈艳花.《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管控》.投资理财.2016.

[4]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13.1.

[5]宋雅伟.《A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改进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6]岳连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作者:张明华

上一篇:国际传播学深度探究论文下一篇:儿童诗歌与人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