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风险论文

2022-04-16

【摘要】放眼经济全球化规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同时,我们中国的企业单位正面临着重大的任务和挑战。企业单位若是想在竞争力愈加沉重的市场环境中赖以生存、长远发展,就应该运用科学手段、理性客观地来分析企业财务上面的运作风险,提出明确可靠、及时有效的经营理念,在之前的基础上,还需控制财务内部的制度,来加强资金高效率的使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风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风险论文 篇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风险应对能力

【摘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资产的安全,还可以提高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及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的效益与价值的最大化。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对能力提出了有效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财务风险

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以及财务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正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使得徇私舞弊甚至贪污腐败的事件层出不穷,最终使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局面。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因为财务风险而带来的损失。

一、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内部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及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对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内部控制失效使得企业的管理混乱,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大大增加,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必要的重视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重效益而轻管理的情况,自我防范和自我约束的机制尚不健全。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认为其可有可无;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还有些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没有及时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很多企业都是依靠内部审计部门来开展监督评审工作的,而审计部门在企业往往缺乏应有的獨立性。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要么直接隶属于财务部门,要么与财务部门同归一人领导,导致其监督评审结果不客观不真实,不能有效地反应出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失去了监督的意义。除此之外,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监督时没有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往往仅限于对账目的审核,而在监督以及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却有所缺失,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

(三)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文化程度在总体上偏低;第二,业务素质不高;第三,道德素质也不高。首先,我国现有的会计人员受过大中专教育的只占到总数的60%左右,在知识层次和年龄结构上已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其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使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出现的判断失误较多,偏差较大。另外,由于很多会计人员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导致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最后,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不高降低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很多企业存在着弄虚作假、投机倒把等行为,其中会计人员的参与度很高。甚至有些注册会计师也违反职业道德,不讲诚信,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坏了企业形象。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对能力的措施

(一)要高度重视财务工作,建立相应的财务机构

企业的管理者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高度重视财务工作。长期以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将财务管理的内容仅仅限定在营运资金管理这一块。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财务管理早已取代了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企业要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要高度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以及财务控制等工作,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企业还要让财务负责人进入公司的管理层,以使其在融资、投资管理以及企业规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从而为企业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必须设计并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并使其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而这些活动都需要人的参与。因此,努力提高公司人员的素质,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对于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层要做到身体力行,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其次,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以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另外,还要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拥有一只高素质的会计从业队伍,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从而使会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使其在思想上热爱自己的工作。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从根本上杜绝虚假行为和营私舞弊行为。

(三)企业要积极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中,需要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样不仅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而且还能避免在经营和管理方面出现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情况。现代企业要积极地进行制度改革,实现科学而有效的管理,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也是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企业有了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之后,治理层才能真正有效地监督管理层,对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公司章程的作用,在章程中要明确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经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和相应的权限,为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保障。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有力地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四)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

内审机构及其人员作为监督的主要参与者,他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在现阶段,我国有很多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不科学、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开展监督工作时受到很大的限制,直接影响了监督及审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应由董事会来领导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内部审计部门及其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实现有效的监督。与此同时,要重视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的管理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内部控制环节的协调性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可以为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参考和建议。

(五)做好凭证以及票据的整理工作

首先,要保证原始以及记账凭证是真实而合法的。原始凭证是企业开展会计监督和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它主要记载了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具体内容、单价、数量以及金额等信息。其次,企业要实行岗位分离,使凭证保管、收款和记录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对于企业的所有凭证,要预先做好连续编号并由会计部门保管已编妥的凭证,使企业的收入以及结算款项及时准确地入账。

(六)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风险。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都有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加大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因此,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做到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首先要确定评估的对象及其价值,并努力分析企业资产面临风险的原因,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由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其次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对于防止发生舞弊以及保障资金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总结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企业管理者要将其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来抓。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客观存在着。在组织和管理企业财务活动时如果在某一个环节或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损失,从而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而企业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会大大降低并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義。

参考文献

[1]王在飞.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 法制与社会,2009(11).

[2]范瑞芹.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风险应对能力[J].现代商业,2010(06).

[3]张晓军,李福玲.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财会月刊,2005(01).

作者简介:阮树春(1974-),女,大连捷通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主管会计,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编辑:唐荣波)

作者:阮树春

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风险论文 篇2:

浅谈企业单位主要财务风险分析与内部控制制度构建

【摘 要】 放眼经济全球化规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同时,我们中国的企业单位正面临着重大的任务和挑战。企业单位若是想在竞争力愈加沉重的市场环境中赖以生存、长远发展,就应该运用科学手段、理性客观地来分析企业财务上面的运作风险,提出明确可靠、及时有效的经营理念,在之前的基础上,还需控制财务内部的制度,来加强资金高效率的使用。本文简要地慨括了我国企业单位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及怎样才能构建好公司财务的规章制度。

【关键词】 企业单位 财务控制 制度 财务风险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发展一体化日益完善,我国的经济体制也随着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各个企业的内外经营部门相继发生了崭新的变化,是与时俱进的变化,也是史无前例充满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变化,较之以往,企业面临的是财务管理和市场运作的风险。当下市场的客观变化与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有所变动,要想在这条空间探索发展道路、谋求长远利益,站住经济脚跟,那么就应该全方位提升资金的运作程序,确保经营财政的管理制度,提高员工们基本素质,加强流程监管,与企业单位分析财务的风险以及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趋势呈正比,企业单位处在这种竞争激烈的背景之下,如何处理好单位财务方面的问题是管理财务范畴的核心。

1. 企业单位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制度

1.1处理财务偏差的方法。

所谓的财务风险即是: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因无法预测或者定向不明的企业单位,它的对外经营部门以及对内经营部门条件存在着起伏较大的现象,造成了企业单位实际收入跟预计收入产生了偏差,因而公司财政面临严重亏损,导致失去更好发展的机遇。因此财务风险是企业单位眼下财务管理版块当中急需处理的基本问题。但是实际有效的处理办法只能用来降低管理财务的风险,却没办法治根治本地清除运作财务的风险,由此可见,企业单位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1.2财务内部的制度。

依照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的政策、规定制度、确定目标和实行的计划,根据财务活动展开客观的指导和干预手段,发挥约束力,让财务内部控制符合原先制定好的管理程序,充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积极获取到有利资源,完成公司制定的基本目标。相对企业单位来说,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财务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管理内容,同时也是承担着执行组织策略的必备条件之一,管理制度的不可或缺,更是处理财务风险的领头先锋,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2. 如何分析企业单位中的主要财务

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有着财务管理活动的身影,当然财务风险也紧跟着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蠢蠢欲动。我们可把财务风险存在的来源分别归纳为生产经营、企业融资、获取利益和流动的风险,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2.1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在企业单位的经营任务中,由于内部负责人员出现不可挽救性的失误给自身利益带来波动,导致了预期收益动摇,分别慨括为采购风险、生产经营风险、应收账款变现的风险。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人员提供的资料在科学知识内容上不全面,缺少了客观理性分析,特别是复杂多变的外界因素,促使管理过程紊乱,原计划投资与预期的效益背道而驰,使得经营管理根基摇晃。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除开不可避免的因素,大部分表现在财务提供的真实性有掺假嫌疑,企业管理不能按照规范从实际出发。所以,加强完善财务真实性和可行性是降低公司经营管理的根本。

2.2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也就是企业单位由外界借得的资金投入实际操作后,因运作不善导致了偿还外债能力的欠缺,或者动摇了整个企业,使其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其中包括了利率上的风险,第二次或二次以上的高频率融资风险,汇率储备风险,公司经济兴衰的风险等等,公司通过不同的负债方式来筹集资金,因此看来公司所担下的筹集资金的风险程度就有所差异。通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企业单位应该保持思路清晰,结合整体,顾全大局,随时做好准备整装待发,合理运用相关管理公司的手段和补救措施,尽量把经济损失程度降到最低,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利益。

2.3流动性风险

当企业单位的财产无法依循往常的工作流程或者法律途徑顺利转移公司归还的债务,现金结算也好、银行转账也罢,总之不能在预期的情况下达到满意的目的。综上所述,哪怕是流动性的支付也能给企业单位偿付资金能力和变现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遇到企业单位的资金运转性受到客观环境阻碍时,公司操作的变现资产和减少外债根本解决不了资金的需求问题,而且合理性也大大降低。公司到最后的盈利问题得不到有效安排。

2.4收益分配风险

通常情况下,公司收益的好坏是收益分配的前提和保障,收益分配风险很有可能成为企业单位发展前景和经营成果的绊脚石。作为公司经营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懂得合理把握公司收益是公司继续扩大市场发展,稳固公司形象地位的重中之重,它是公司强而有力的风向标,根据股东提出的财产扩大要求,分配股息才能有效体现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购置的固定资产越多,企业单位的发展规模越大速度越快,股东得到的股息就相对减少;假如进一步扩大保留公司收益,那么公司发展的道路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缓慢,由此看来,股东获得的股息与公司的发展速度紧紧挂钩,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生存,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因此股东对于股息的决策至关重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总要有一方正确取舍,才能平衡这种发展利益。

3. 构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以降低财务风险

3.1为了避免或者降低公司财务上收支风险,紧抓财务安全防范意识首先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提高资金投入使用的能力,控制入不敷出的现象,确保公司财务现金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其次,不论是财务部分还是公司的其他部门,大家都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对公司负责对个人负责,严格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强调,服从公司规章制度,做好现金的收支记录工作,做好控制现金储备任务,做到定期、有规律可循、有法可依的现金核对和盘点,把握好关键,使资金井然有序地运转,杜绝资金下落不明的现象。

3.2为了提高公司财务决策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必须得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制度,在此之前,每个企业单位都得遵从国家相关机关传达下的基本要求,严格执行会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作用,把制度落在实处。具备了这样的前提条件,才能防患于未然,分析到位,才能让人一目了然地接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有依据性地综合宏观调控并结合公司本身发展情况来更新财务决策,提出应对棘手事件的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为基准,降低企业单位的财政风险。比如,限制财务人员的权限范围,不让越级现象出现,制定健全客观的审查制度和行为道德规范,加大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构建合理有效的控制制度,挖掘有能力的技术人员,迎合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立足争先,未雨绸缪,不断与日俱进,着眼于企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為企业单位营造一个绿色空间,和谐的环境,人性化服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妥善管理资金周转,确保资金的灵活性和循环性,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牢靠的基础。

结束语:

随着当下社会的更新换代,人文科技步伐的迅猛发展,错综复杂的科学理念,每行每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结果,存在风险也存在机遇,两者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缺一不可,这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一个现实性要素,因此只有通过良好的经验总结,才能做到为企业单位提供优质环境,降低财务风险,脚踏实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统筹兼顾,确保往后的发展道路更加宽阔。

参考文献:

[1] 杨学忠.企业单位主要财务风险分析与内部控制制度构建[J].商情,2012,(18):37-37.

[2] 瑚成健.浅析财务风险评价下的财务风险管理[J].西部财会,2012,(1):45-47.

[3] 刁蓉沙.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

[4] 姜华.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0,(27):63-64.

[5] 古定文.浅谈最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J].中国集体经济,2010,(24):146-147.

[6] 邓慧丽.如何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J].辽宁经济,2009,(4):79.

(作者单位:江门市交通工程建设总公司)

作者:谢晓辉

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风险论文 篇3: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文章在对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并提出了下一步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如何适应当前财政部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加强对高校经济活动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亟需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根据对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总体来看,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体系初步形成,对于提高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防范财经风险构建了较好的制度防线。

从内控制度数量上看,无论从75所直属高校总体情况看,还是具体到每一所高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都有一定量的积累。对75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的调查,共收集内控制度5 763个,各校平均有制度76.8个,高校内控制度最多的有157个,最少的有28个。初步分析,规模大高校比规模小高校的内控制度数量一般要多;综合性高校比特色性高校的内控制度数量一般要多;合并高校比没合并高校的内控制度数量一般要多;有新校区建设的高校内控制度数量一般较多。

从内控制度全面性上看,各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贯穿了高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要建立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在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要建立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和内部监督等制度。上述制度在直属高校现有的制度中都有所对应或体现,并且很多直属高校结合高校经济活动的特点对相关制度进行了细化或整合。如,有的高校将财务工作与廉政建设相联系,纪委监察部门主动介入,提升防范作用;有的高校主动邀请校外纪检监察部门直接指导和监督学校基建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发挥了率先接受监督、完善基建管理监督机制的良好效果;有的高校规定,各业务部门提交的经济合同,需由专门成立的法律事务部审核确认后,才能由校长签署,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合同风险。

从内控制度规范性上看,各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上都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同一学校的各项内控制度之间保持了较好的政策一致性。特别是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制、“三重一大”决策管理、财务收支管理、内部审计、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内控制度,各直属高校建设情况普遍较好,制度设计比较成熟和完善。如,有的高校在基建项目管理方面,建立了从项目立项、实施到验收的全过程有效控制:立项时实行专家评审制度,要求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结合,实施过程中建立了定期通报和约谈制度,项目完成后实行绩效评价;在基建维修中,竣工决算实施了“三审制”,即对于竣工结算,基建处初审、审计处自审或委托开展二审、抽取部分工程三审。

从内控制度适应性上看,各直属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做到既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又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管理相适应,近年来高校基本上都制定了“三重一大”的议事规则;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高校大多都制定了“国库集中支付实施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方法”等制度;有些高校在建立新校区时,为了建设项目既能有效实施,又能保证建设资金安全和干部廉洁,在建设之前就制定了比较全面的新校区建设管理的内控制度;有的高校结合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要求,对学校的收费管理制度作了多次修订;有的学校在教育部对学校银行贷款管理出台新政策之后,很快修订了学校资金筹集方面的制度;在国家出台有关“差旅费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文件后,大多数高校都先后修订了“差旅费报销管理规定”、“科研经费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

二、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由于各高校领导重视程度、工作基础以及涉及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各部门干部队伍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缺乏统一规范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高校虽然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有些高校对内控是什么?内控制度建设目标是什么?到底应建成什么样?应包括哪些制度内容?不是很清楚。目前,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是上级要求建立相关的制度;二是学校为了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而出台制度。高校内控制度的建设大多为应急之需,缺乏明确的内控目标指向,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建立较权威和可行的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指导规范,缺乏高校内控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体系。如,有的高校内控制度的衔接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仅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仅就经费开支范围、标准、程序实施控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甚至无从涉及,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有的高校认为内控即会计控制,意即内控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系统规划,有的制度之间还存在相互打架的现象,制度更多地呈现出“部门化”,内控制度难以落实;有些高校对内控的认识还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不清楚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内涵及边界。

(二)内控制度建设环境有待改善

近年来,高校在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工作,但“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内控制度建设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问卷调查显示:7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内控制度对高校的财务管理重要或很重要。但从实际制度的建立及实地调研的情况看,高校领导很少专门召集相关部门系统研究学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整体框架设计,学校也很少开展内控方面专门培训。高校财务部门大多较为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及执行,但学校的资产管理、资产经营、基建、后勤等管理部门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积极性不高,有些重要的业务领域仍按惯例或内部的规定执行,没有制定专门的内控制度。教职工特别是一些学科专家、学者甚至领军人物等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高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太支持,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专项资金执行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从而影响了高校内部控制的推行速度,也使高校的内部控制评价难以顺利开展。另外,高校普遍还没有明确内控制度建设的责任主体。一般都认为分管财务、纪委、审计等部门的校领导对此项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但没有明确到底是哪位领导主管此项工作。相应地也没有明确具体部门负责内控制度的建立、完善、评价。因此,学校没有组织机构及相关制度保证学校内控制度建设工作。

(三)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

首先,从不同学校之间的情况来看。有些学校的制度比较全面,包括了学校事业的各个方面,有的高校缺少“财务部门岗位职责、货币资金管理、基建财务管理、收费及票据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的主要内控制度,有的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散见于各种内部日常事物性的管理文件之中,没有形成体系。有些学校比较注重根据上级精神及学校实际及时修订内控制度,有些学校超过10年未修订的内控制度数量较多。有些高校在合并多年后仍未完成内控制度的整合。从制度的规范性看,绝大部分高校的内控制度比较规范,程序明确,但也有极个别高校的个别内控制度存在与国家法规政策明显不相符的情况。其次,从内控制度建设的内容来看。不少高校的内控制度建设存在一些薄弱之处。如,资金管理控制还存在一定的制度风险点,突出表现在对外投资、代管款项、银行对账、合同管理、收费规范、政府采购、结算支付等管理环节;财务管理控制方面的制度存在不均衡,往往重视校级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建设,而忽视二级单位、后勤集团、资产经营公司等单位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建设;资产管理方面制度建设重有形轻无形,重大轻小,尤其是科研成果、各种权证方面制度不够健全,小额低耗和危险性资产制度建设不到位;财务会计基础性制度有待加强,会计基础规范缺失,决算工作重视不够;监督制度有缺位,内控制度缺乏评价,预算决算缺乏审计监督,分析考核缺指标、缺方法,等等。

(四)内控制度执行缺乏监督评价机制

教育部在开展直属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时均对高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价,但由于很多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高校实际情况特别是高校的核算体系和管理内容并不十分熟悉,很难进行科学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从高校内控制度调查看,75所高校中有50所高校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办法》;问卷调查显示,有81.36%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并对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56.57%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开展了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但经实地调研,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单独的评审办法,大多是在其他制度中有少量涉及,虽然有些高校制定了一些制度但也并未完全落实,基本上没有开展专门的内控制度有效性评价,因为高校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构。如果进行内控制度评价,目前最合适的部门当属审计处。但是由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人员配置等原因,学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仅仅局限于审计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高校各部门职能执行效率等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学校的审计人员还没有树立起内部控制的意识,对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不熟悉,也没有掌握应有的评审技术。

三、加强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高等学校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经济活动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高等学校教育经费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的重要基础之一。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防范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必要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内部控制规范》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精神,结合高校的特点,从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高校各校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一认识出发,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内部控制规范》,明确高等学校内控建设目标、内部控制要素与分类、具体内控制度体系构成、内控制度建设的评价标准等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尽快加以发布实施。一方面增加对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指导性,使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有据可依,有规范可采用;另一方面可以使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有考评的标准,提高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水平与成效。

(二)编写高校内控制度制定的参考读本

高校内控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多个方面,虽然各个学校的校情有所不同,但是作为内控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应是有共同之处。从目前高校内控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来看,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一些高校不知道内控制度建设应该从何入手;另一方面现在也没有一些其他高校较为成功的制度作为参考,大多是高校之间的相互走访学习。因此,很有必要将目前一些高校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筛选汇编,作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一个参考读本。这一方面可以使好的制度为其他学校所学习借鉴;另一方面可以让一些学校可以查漏补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内控制度。

(三)营造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是推进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关键之一。高校要将内控制度建设提到高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全面梳理内控建设过程的有关薄弱环节,解决实际问题;要组织开展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学校科学发展的整体架构上考虑内控建设,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目标,构建基本制度框架体系,界定内控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提出内控考核评价办法,切实避免制度重叠打架、职责混淆不清、落实难以到位的情况;要将内控制度建设作为各部门工作考核的范畴,作为管理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日常管理工作运转的基本依据;要形成学校内控制度建设的合力,要将内控制度建设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风险防范措施相结合。

(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监督考核

监督检查既是内控制度体系的内容,更是提高内控制度建设成效的途径之一。教育和财政等部门要将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纳入到日常的工作范畴,制定监督考核办法,定期对高校内控制度成效开展测评。高校应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监督系统和机制,重点要发挥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在内控建设方面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应切实开展内部控制测试评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内部控制关键点是否齐全、准确,定期自查内部控制薄弱点和失控点,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可以通过审计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方式将测试评价结果向主管校长汇报,也可采用每年发布内部的内控建设报告的形式,促进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有效。

(五)加强高校内控制度业务培训和宣传

高校内控相关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内控制度建设的水平和成效。因此,高校应将内控专业知识纳入到会计、审计、资产、基建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可以编写学校主要内控制度汇编或者百问小册子,发放给师生员工学习,增加其了解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可以举办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校内竞赛,既宣传和普及内控建设的有关知识,又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设计开发学校内控制度建设的网页,宣传内控知识,搭建高校之间、高校内部部门之间和有关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平台,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手段使高校共享好的做法和经验。

作者:高庆峰

上一篇:会计报表审计水平研究论文下一篇:肖斯塔科维奇艺术风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