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内部风险控制论文

2022-04-29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国库分散支付存在的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库集中支付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点也不断地显露出来,因此,本论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能够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方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库集中支付内部风险控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国库集中支付内部风险控制论文 篇1:

基于国库集中支付视角的高校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推广和实施,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与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文章在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内外部监督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内部控制 风险评估 信息沟通 内部监督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环境和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缺乏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尤其是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给高校的管理活动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随着经济管理活动日趋复杂化,教育体制的改革进入关键阶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不断推进,也对高校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高校的内部控制能力,对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与高校内部控制概述

(一)国库集中支付概述。国库集中支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提高财政性资金的拨付效率和规范化运作程度,有利于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过程的有效监管,有利于高校用款及时和便利,增强了财政资金收付过程的透明度,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高校内部控制概述。

1.高校内部控制的涵义。高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构成,具体体现为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制度所需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提高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保证财经纪律和高校各项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保护高校财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办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校内部控制的原则。高校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主要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高校的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实现对所有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二是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高校的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三是制衡性原则。高校的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建立议事决策机制;规定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规范内部授权审批程序和强化评价与监督;建立预决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部门和岗位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建立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评价和轮岗等机制,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自觉依法履行职责。四是适应性原则。高校的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二、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招生政策的变化,高校面临着新的严峻的工作形势。现阶段,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影响下得到了加强,但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 2014 年1月起施行,但是该规范仅作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明确的指导,高校的内部控制建设只能根据众多规章中的相关零星规定摸索前行,而部分规定是相互矛盾的,高校內部控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很难得到保障。

(二)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不完善。高校教职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偏弱,对国库集中支付程序也模糊不清。受高校教学规律的影响,教职工偏好于期初期中开展工作于期末集中报销,而期末尤其是年末是财务编报和预决算的繁忙时期,给财务部门带来很大压力,极易造成国库集中支付中资金使用不规范、一些指标不够用而另一些指标多余、本年指标难以用完却挤占下年指标等情况,本年指标未用完,财政部门还会酌情缩减下年指标,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国库集中支付和高校内部审批手续较繁琐,使得审批时间通常比较长,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控制能力还不够强,相关措施也不够完备,对于风险问题的管理更注重形式而非实质,极易造成管理缺失的情况,增加风险。

(三)信息与沟通存在障碍。预算编制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相互独立且口径不一致,使得高校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存在很大障碍,加大了单位预算编制、资金支付、账务处理和年终决算的难度。预算是高校经济活动的源头,预算编制人员常根据上年经验编制下年预算,这使预算与实际存在偏差。此外,预算管理要求预算指标精细化,而国库集中支付人员、财务核算人员与预算编制人员因岗位不相容,需要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而每人对资金来源、经济分类、会计科目等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不可能完全按照预算既定的类别支付和核算,导致预算编制、资金支付、账务核算和年终决算存在偏差。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很多高校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是由财务部门负责,无法保证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少数高校设置了内审机构,但是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不高,且由于各项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很好的执行,监督工作形式化,不能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财政部门更关注资金的分配和执行进度,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却并不重视,不能保障资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措施

在新时期,高校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建立与时代和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高校应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加强完善内部控制。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高校内部控制的原则,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与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与发展目标一致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立标准清晰的内部控制工作程序,及时对其进行评估和修正;建立可操作的内部控制考核体系和评估标准等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化,保证各岗位之间权责明确、相互监督。此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贯穿高校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全过程控制,这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更是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实施。

(二)完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编制更加科学规范的预算,按照预算进度执行;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监管力度,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健全审批与支付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员参与意识,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减少支付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三)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高,在内部控制中引入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编制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同步,资源共享,全面记录、分析高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与结果,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对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并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加强资金使用与核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业务中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要保证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都处于内部控制的监督之下,对整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全过程、多角度的管理和控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了解高校目前的运行状况,对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

(四)加强内外部监督。高校应建立独立高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内部监督体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业务水平,将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微观审计和宏观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作用,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同时,为更好地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引入专业的外部审计监督。对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导致的风险,并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尽量减少风险发生时的损失,提高单位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发展,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控制风险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现了资金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具有很大影响,为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提高了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透明度。高校应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发展目标,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提高办学效率,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绿萍.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下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

[2]王浩.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学习,2016,(08).

[3]伍洲.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

[4]陈美娟.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

[5]张勇.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探析[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08).

[6]陈荣芳.试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J].商业会计,2013,(08).

[7]何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会研究,2011,(02).

作者:李晓花

国库集中支付内部风险控制论文 篇2:

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制度

摘 要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国库分散支付存在的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库集中支付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点也不断地显露出来,因此,本论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能够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 集中支付 内部控制 问题 方法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将财政资金纳入国库的单一账户体系中,并利用完善的银行实时清算系统和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进行国库集中收付的财政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做法是:

1.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国家指定的银行专门开设国库集中支付账户,取消各部门、单位在各银行开设的预算资金支出账户,并把资金全部转移到国库集中支付账户中。

2.为了准确的反映处各支出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国库集中支付机构按支出部门、资金性质等条件设立单一账户和分类账户相结合的账户体系。

3.支出发生后,财政资金将会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给收款人,不存在所谓的多环节转账业务。

一、目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内控制度还不够完善

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是有效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对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规范的是财政部自2011年开始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及相关的具体规范。尽管这些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明确指出该规范既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但是实质上是围绕企业制定的。由于没有很好的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没有得到体现,如;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该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的适用性不高。况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其对公共财政的高度要求,仅仅依靠会计控制已不能实现公共财政的目标。2008年5月,我国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5月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套新的内部控制规范充分借鉴了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的最新成果,结构科学合理、衔接稳健有序、方法比较得当、体系十分完备,他仅仅适用于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而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不能适用。

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在各预算单位内部控制也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⑴预算单位没有较强的内控意识,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缺少足够的认识,内部控制工作只是挂在口头上,在实际工作中不去落实完善;⑵财务基础工作不扎实,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原始凭证填制不完整、审核不严谨、票据管控不严、账簿体系设置不合规等现象严重;⑶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目前部分预算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依然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相应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其有效作用,往往重资金使用的事后监督,而对事前、事中监督不到位。

(二)缺少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信息系统成了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关键工具。因此,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已经直接影响着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有效运转,需要解决系统内各主体之间的信息加工、存储和相互交流问题,这就需要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集成、转换和提升,形成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我国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对滞后可能导致下列相关风险:(1)信息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效率低下;(2)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3)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漏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三)对预算和政府采购的控制不够严格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预算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也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基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潜伏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效率和效果。预算编制一般仍按照当年财政情况,上年收支状况,预算单位自己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对具体的项目没有细分;预算执行力不强,随意性较强,对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依然存在;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欠缺,支出预算分配模式以及管理体制还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因此在支出管理和监督考核方面缺少有效的控制和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措施。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政府采购法》,但具有明确可操作性的政策指南依然欠缺,缺乏政府采购通用性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标准,尚未理顺和整合采购内部控制的责、权、利问题,仍然存在相互“推诡扯皮”现象。现实中,依然存在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采购物资质次价高,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格等现象。

二、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方法

(一)建设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基本规范体系。我国于2000年初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存在较大缺陷,对行政事业单位不完全适用;08年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0年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又仅适用于企业。所以,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专门的、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很有必要。在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时,首先应当借鉴国外内部控制最新研究的成果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内容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包括货币资金控制、工程项目控制、采购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全面预算控制、支出控制、人力资源控制、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等,其中货币资金控制、全面预算控制、采购控制、信息系统等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运行密切相关。货币资金控制应重点解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存在的不相容岗位未分离、不规范审批和越权审批、货币资金记录不完整、伪造票据等问题。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整合相关业务流程、针对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来源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关键是抓好采购申请和验收入账两个环节,对于采购申请,应当做好前期招标询价工作,避免询价供应商与采购供应商的恶意串通的舞弊行为,在验收过程中,验收部门应当核对数量,并检验质量,出具验收单据,财务部门收到相关单据后,按照合同进行审核,核对无误后才能申请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办理支付手续;为克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预算编制欠周全、方法不合理、预算目标欠科学、预算不严谨、执行力不强、考核不到位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部门零基预算编制,借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平台,加强预算执行力度,约束任意调整追加预算,超预算以及无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发生,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在建设信息系统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和推动国库集中支付、现金管理、政府采购和预算管理的建设,继续健全和完善国库支付系统,健全和完善包括预算指标管理、支付申请及审核、用款计划控制、支付结算及资金清算、财务核算、资金支付动态监控、代理银行考核等各环节紧密结合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体系。

(二)除制定通用的内部控制体系外,还需要针对国库集中支付设计专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预算指标的管理、用款计划的审批和下达、支付申请与支付、支付资金的清算、会计核算和内部稽核等。在制定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制度过程中,应关注其与通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如;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对预算指标的录入、审核、审批等程序就是以部门预算为基础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国库集中支付部门内部岗位的设置,使一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活动在相互牵制的情况下下顺利进行。

此外,还应当强化对支付风险的管理,保证每笔支出真实、合理、合法,最大限度的降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

总之,有效推进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防范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的风险,使我国经济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已经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袁亚辉.浅谈国库集中支付下的内部控制.現代商业.2010(2).

[2]苏萍.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浅谈.财会通讯.2009(26).

[3]向伟.基于内部控制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完善研究.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1).

[4]刘忠勋.国库集中支付风险与控制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8(09).

作者:方洁

国库集中支付内部风险控制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基层国库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基层国库风险的表现形式、内在规律和发生特点都产生了一定变化,基层国库风险防范也必然面临新的考验。本文通过对基层国库风险成因的探究,结合基层国库风险防范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做好基层国库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国库 风险控制 防范

一、基层国库系统风险控制评价体系的确立

(一)基层国库风险分类

国库风险的核心是国库资金风险,实践中对国库资金运行的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有效地识别、衡量、评价以及控制,是达到国库资金安全核心要求的重要内容。国库风险按性质可以分为操作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和外部风险。

(二)基层国库TCBS系统风险控制评价体系的确立

随着国库TCBS系统上线,国库系统风险加大且资金风险向基层国库转移,因此,建立基层国库TCBS系统风险控制评价体系,明确划分国库系统风险类别,探索确立国库系统风险量化评估方法,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国库的重要工作。(见表1)

表1 基层国库TCBS系统风险控制评价表

二、一个例子——A县基层国库风险控制评价

在识别了基层国库风险之后,管理部门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通过有效风险评估,国库监管者可以较好的掌握其操律风险状况,并通过将国库现有风险与风险管理战略进行比较,判断风险管理政策的效用,进而实现最有效地发挥风险管理资源的作用。

(一)模型、方法的选用和数据分析

由于国库资金损失数据难以取得,加上风险管理框架尚不健全,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基层国库风险评价模型。

1.计算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对权重。首先是建立国库操作风险因素层次结构,根据前面对国库风险的详细定义,建立国库风险控制因素评价体系(见表1);其次是构建国库风险评价的判断矩阵,目的是判断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受客观条件所限,本国库风险评价模型未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形式来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主要通过一定的理论分析和作者主观推测来确定指标重要程度,得到国库风险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相对国库风险评价这个总目标层来说,对五个一级指标(国库风险指标)进行两两比较{1},得到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

根据前面的分析,在国库风险指标判断矩阵中,管理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和外部风险。由此,建立起国库风险指标判断矩阵(见表2)。

表2 国库风险指标判断矩阵

二级指标层的判断矩阵设立方法与一级指标类似,也是通过每一类指标中两两指标之间比较得出各自相对重要性,比较的结论是根据国库监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业务检查中所统计出的数据得到的。在管理风险指标中制度建设比岗位设置及人员分工管理稍微重要,比会计重要物品管理重要,比监督检查明显重要。在操作风险指标判断中流程设计、执行风险比预算退付、更正和退付业务处理稍微重要,比存款计息业务重要,比预算收入业务处理明显重要。在技术风险管理中国库业务系统的管理与系统访问权限控制管理同等重要。在法律风险管理中行政管理风险比合同订立风险重要。在外部风险管理中外部转嫁风险比声誉风险重要。

2.计算各因素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对以上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得到各因素的权重结果如表3。

表3 各因素判断矩阵计算结果

3.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度的模糊评估。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相对权重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因素的风险度进行定量化的计算,目的是为得到基层国库风险的最终风险评价结果。

第一,确定基层国库风险因素集U。

U=(管理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外部风险)根据国库风险定义将风险因素划分为5个子集:管理风险U1、操作风险U2、技术风险U3、法律风险U4和外部风险U5。

第二,根据国库资金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风险评价集合Y。

本文将国库风险指标评价集定为:Y={极高风险(Y1),高风险(Y2),中等风险(Y3),低风险(Y4)}。

(二)A县国库风险评估

本文选取A县国库作为实证分析的样本,并根据前面建立的模糊评估矩阵模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了A县10位国库业务人员对该县国库风险等级的模糊评价,得到:

管理风险B1=W1×R1=(0,4.378,3.502,2.121)

操作风险B2=W2×R2=(0.301,1.239,4.883,3.576)

技术风险B3=W3×R3=(0.750,1.750,3.000,4.500)

法律风险B4=W4×R4=(0,2.500,3.250,4.250)

外部风险B5=W5×R5=(0.750,2.750,1.250,5.250)

从而得到A县国库风险总的模糊矩阵,随后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A县国库总体操作风险

B=W×R=(0.221,2.977,3.661,3.151)

结果表明,国库资金风险评价组认为A县国库资金风险极高的占2.21%、风险为高的占29.8%、风险为中等的占36.6%、风险为低的占31.5%。根据隶属函数最大化原则,属于一般风险和较低风险的隶属度最大,这两个指标的隶属度达到68%,由此可见,该国库资金风险从测度水平上看并不是很大,总体可归纳为中等风险。

三、基础国库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计算结果来看,A县国库风险等级被评为中等风险,在影响国库资金操作风险的四类因素中,管理风险因素等级为较高风险,操作风险因素等级为中级、技术风险因素、法律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被评为低风险,与现实存在的风险控制问题相符合。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带来的管理风险

国库制度是国库会计核算与业务操作管理能够规范进行的行为约束,因此建设完善的制度是基层国库风险控制的有力屏障。随着国库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银行总行针对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的上线推广,初步建立起了TCBS制度框架。但随着TCBS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行时发现,人总行颁发的这些制度针对基层国库较少,给基层国库工作人员日常业务操作带来了一些难度。

(二)资金清算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操作风险

随着国库资金清算方式的变化,使得国库从一个相对封闭、间接的资金清算体系转换成为一个开放、直接的资金清算体系,国库人员承担了所有国库资金的汇划和清算业务,与此相对应的资金支付清算风险也由营业部转化到国库部门,而国库资金的监管部门的换位,来自外部监督相对减少,国库资金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三)外部相关单位带来的外部转嫁风险

由于国库业务出于预算执行的中间环节,与财政、税务、海关和商业银行相关业务联系紧密,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完善制度、严格管理、规范业务处理流程都成为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前提和保证。

四、基层国库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基层国库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

深入推进人民银行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断提高国库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根据国库风险控制的要求,修订完善基础国库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国库法律地位、权限和责任,建立完善的基础国库内控制度,保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为基础国库工作的首要职责。

(二)建立完善基层国库风险评估体系

针对当前国库系统内部监督管理电子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风险导向监督管理的需要,就要求基础国库需不断加强内部监管的电子化程度,通过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国库风险评估经验,开发与国库业务特点相符合的国库风险评估体系。

(三)加强国库业务系统开发和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国库收入收纳、拨付、退付业务以及日常对账、监督检查及与各部门数据间的交流都需要大量借助于信息网络和科技手段完成,人工干预的减少,有利于全面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注释

{1}应用Saaty的l-9标度法来反映指标问的相对重要性。1、3、5、7、9分别表示同等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2、4、6、8表示相邻两程度之间。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中国金融学会国库专业委员会.国库资金风险控制指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9-10.

[2]赵雅清.新形势下国库风险研究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12,(12):198-199.

[3]姜东.信息化背景下国库风险与防范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07):112-114.

[4]潘艳军,连和平.新形势下基层国库风险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J].河北金融,2013,(06):45-48.

[5]李丹儿.基层央行风险防控与完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9,(11):28-32.

作者简介:王璐(1987-),女,汉族,湖南道县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国库管理,现供职于华夏银行西安分行。

作者:王璐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的语言学发展论文下一篇:电子设备电磁兼容结构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