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内外环境多变,经营风险持续增加。预算绩效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根据预算绩效目标,采用合适的预算绩效方法,对全面预算管理过程进行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预算绩效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预算绩效管理论文 篇1: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推动国家预算治理向高端发展

2018年9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指明了贯彻落实的方向。《意见》出台之后,各地立即全文转发学习,尤其9月25日正式发布之后,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召开常务会议,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研究部署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落实步骤。

《意见》指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要“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达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最终目标。

一、预算绩效改革启动七年以来,相关制度体系已逐步建立

2011年,国家财政部正式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财政部对2009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做了修订,并于4月2日正式发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概念、对象和内容做出了界定,详细阐释了绩效目标、指标和标准,对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工作程序等进行了规范并给出了绩效目标申报和评价报告等样本。随后,财政部在7月5日印发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具体的工作要求进行了阐述。财政部出台的有关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推动各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自此之后,各省财政厅、地方财政局开始成立绩效相关处室,对财政支出分步实施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2012—2015年,财政部相继出台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财预〔2012〕396号)、《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财预〔2014〕45号)、《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财预〔2015〕25号)、《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财预〔2015〕88号)、《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5〕163号),共6个文件,关于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2016—2018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2016年度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执行监控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17年中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17年度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自评工作的通知》,从项目支出试点、到部门整体预算,再到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有力推动了我国各级预算绩效管理在不同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多年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意见》出台成为里程碑式的亮点

自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以来,随着预算管理体制的进一步规范,加大绩效评价力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和酝酿,《意见》的出台终于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要求提出来,自此,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一)三类绩效评价体系已基本建立

预算绩效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政府公共部门目标实现程度为依据,进行预算编制、控制以及评价等综合管理,核心是通过制定公共支出的绩效目标,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实现对财政资金从注重资金投入转向注重对支出效果的管理。因此,目前我国各级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财政支出建立的,总体分为三大类。

1、重点支出项目绩效评价

主要包括社会广泛关注、与重大政策相关和受各级政府重视的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对重点支出项目评价的范围,从最初的基建类、支农类和社保类,不断扩大到财政政策、重点民生、医疗卫生、社会治安、县域经济发展等覆盖财政支出的全口径项目类型。根据重点支出项目的周期特点,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三类。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限为周期,对跨年度的重大或重点项目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以部门自评为基础,采取财政评价和委托第三方评估评价机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了涉及重大规划、政策实施的综合性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体制。

在财政重点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一是重视制度建设,构建工作构架。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客体、方法、内容及操作方式作了明确规定。二是健全指标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一般市本级财政在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價中,已经分行业、分部门建立了涵盖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林水等领域的指标体系。三是引入第三方机制,科学选择评估机构,提高政府公信力。同时,开展中介机构评价报告质量审核工作,对评价方案和报告召开两轮专家评审,有针对性地对方案、指标体系和评价报告进行现场质询和评审,提高中介机构绩效评价质量,增强绩效结果的社会信服力。

2、部门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评价

即财政部门对本级预算部门预算管理综合绩效所做的评价。部门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评价最初从试点单位开始,目前实施较好的省市,已从一级预算部门全覆盖过渡到二级重点预算部门试点阶段。由于评价结果直接运用到单位行政考核,对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显著。

为发挥考评工作的导向作用,财政部门需要根据当地特点不断完善考评内容和指标体系。一般来说,市级部门综合考评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资金监管、预算基础管理工作共4大类一级指标、20多项二级指标和100多项三级指标内容。充分考虑市级部门工作的需要,科学设置指标权重、加大指标的量化,才能使指标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为确保考评工作客观、公正,将考评工作分为制定考评方案、下发考评通知、部门开展自评、财政部门组织再评价、确定考评结果、反馈考评问题、通报考评结果、兑现奖补资金等8—10个阶段。其中,在财政部门再评价环节,每年在11月份集中开展实地考评,对预算编制情况、资金监管和预算基础管理等进行详细查阅;在年底,按照决算报表汇总数据得出结果。

3、省(或市)对下级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评价

一般指省对所辖市、区县财政综合管理水平进行的年度考评。通常包括财政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编制、综合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推进情况等考评内容。其中,财政收入包括收入均衡入库和收入质量等指标;预算编制包括完整性和规范性两方面;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包括支出预算执行、重点支出保障、盘活存量资金和“三公”支出执行等;综合财政管理包括法制财政建设、财政资金使用监管、财政供养人员控制、对乡镇和村级资金监管、预算管理信息编报、宣传及培训、财政基础数据库建设、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公务支出标准建设、财会人员管理等十几项重点财政基础管理;财政改革推进情况包括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采购管理及其他财政管理创新改革等五项重点改革内容。

省(或市)对下级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评价以强化预算管理、完善工作机制、明确绩效目标、突出重点评价、拓展结果应用为重点,扎实推进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从现在执行情况较好的省市来看,这类考评兑现的奖补资金力度较大,对于“从上到下”预算系统完善的推动作用明显。

(二)绩效管理向“全面”纵深发展

从浙江等地方财政对绩效评价的实践算起,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已经过了20多年的历程。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得到较快提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更高要求,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必须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解决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要求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1、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

“全方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即提出将预算“收入”纳入实施绩效管理的新要求,弥补了以前主要针对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将“收入”纳入绩效评价范围无论在我国还是国际上,都是重大突破,这不但因为“收入”包含的因素更广而带来评价难度的增大,而且“收入”评价的结果,更多运用在政策层面,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等特点,由于涉及到更高的政府管理层面,贯彻落实的难度也较大。《意见》将“收入”纳入全方位的績效评价体系中,表明了我国致力于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强大决心;二是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将推进到“单位”层面,考核范围和深度进一步加大。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三是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纠正以往注重项目的绩效评价。“政策”评价比单个项目复杂得多,尤其对于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必须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从而做到实时监管和及时矫正或清理退出。

2、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

“全过程”不仅详细阐述了预算绩效管理“事前绩效目标管理、事中绩效运行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的五个环节,而且重点强调了绩效评估机制和绩效目标管理的“源头”重要性。

绩效目标指财政预算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是预算执行所期望的结果,包括预算执行的资金投入、运行规范、物质产出和成效。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具体内容,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和细化,也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的核心要素,制定与目标相匹配的指标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绩效目标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的前提。《意见》特别提出“强化绩效目标管理”,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将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下达,说明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将从源头开始,迈向预算绩效一体化的实质性阶段。

3、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全覆盖”指除了以前建立的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还要将政府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至此,财政预算资金全部纳入了绩效管理范围,而且要加强四本预算之间的衔接。

对于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不但要把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做好,而且要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政府投资基金、主权财富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债务项目绩效管理。其他三本预算在绩效管理方面也指出了重点:政府性基金要重点关注政策设立和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国有资本经营要重点贯彻国家战略、收益上缴、支出结构和使用效果等,社会保险基金则要重点关注各类基金收支的政策效果、基金管理、精算平衡、地区结构和运行风险等。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推进,将在国家治理层面得以充分体现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预算是政府活动和宏观政策的集中反映,也是规范政府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推动政府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和突破口

“一切政治问题都是财政问题”“跟踪预算的线索,你可以知道事情的真伪”,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在说明“预算绩效”是“政府绩效”的核心这一论断,甚至许多国家将预算绩效直接等同于政府绩效。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预算管理水平如何。

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首个中央文件,《意见》把预算绩效管理放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局中来谋划,突出全局理念和系统思维,做到整体设计、统筹兼顾。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现政策过程、预算过程、行政管理过程和绩效管理过程高度融合,着重解决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中的低效无效问题,有利于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绩效主体责任的落实,推动政府效能提升,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突破西方绩效理论和方法,构建“五位一体”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

西方国家尤其最早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美国和英国,在对绩效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很多绩效评价方法,如“3E”评价法、标杆管理法、平衡计分卡法等。其中,“3E”评价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会计总署把政府工作的审计重心从经济性转向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益性(Effectiveness)并重的审计,形成了“3E”评价法。“3E”评价法较之前传统模式下的单一财务和预算指标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反映了公共组织目标的多元化,是目前多数国家实施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然而,面对复杂的公共管理系统尤其进入现代化治理阶段的国家,“3E”评价法的“经济”倾向性还是较明显,涵盖的内容不够广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意见》的战略定位放到了国家治理层面,我们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无论绩效目标设定还是指标体系的建立都要全面考慮数量、质量、时效、成本和效益等要素,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领域,构建综合绩效管理体系。

(三)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干部政绩考核是《意见》的最终落实

预算绩效是衡量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本质上反映的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绩效。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形成体制内的激励机制。各级政府与职能机构都是预算执行部门,所完成的工作和执行的任务背后都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意见》从提升绩效管理层次和质量角度,围绕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否有效履职、公共财政资源是否有效配置和使用,要求各级政府深度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而且在加强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要求各级政府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参考。各级财政部门不但负责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而且推动政府要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和部门给予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耗时、费力的工作,不是几个部门所能完成的,要充分利用人大、政协、纪检、审计、社会组织的联动机制,共同参与绩效管理。继续发挥结果应用的作用,大力推进公开透明,不断强化社会监督,只有建立绩效考评结果与同级政府对部门整体考核的联动机制,才能最终实现政府行政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作者:李靖

预算绩效管理论文 篇2:

企业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内外环境多变,经营风险持续增加。预算绩效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根据预算绩效目标,采用合适的预算绩效方法,对全面预算管理过程进行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预算绩效管理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流程中,覆盖所有经济业务和管理工作。在预算绩效管理支撑下,企业对战略目标执行情况、预算指标落实进度进行监督评价,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全面预算管理效率。文章主要围绕企业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策略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其次讨论了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问题并联系实际提出了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策略,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策略

企业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端正绩效管理态度,内部员工要在企业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预算绩效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增长作用突出,尤其是在保证资金收入与支出合理方面,可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及经营绩效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当持续加深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融合,根据政府政策文件指导,全面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通过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加快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一、企业预算绩效管理必要性分析

企业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加,企业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增强企业的绩效意识。预算绩效是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预算绩效应当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与预算编制、执行、考核、评价结果反馈、评价结果应用形成预算管理闭环,能进一步深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1]。

二、企业预算绩效管理主要问题

(一)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科学性不足

现阶段,企业应用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在设置时存在着科学性不足的问题,设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首要考虑的因素是预算计划可行性,方可保证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评价准确。国内预算绩效管理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大多数企业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数据重组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库。而且企业采用的预算绩效考核手段单一,导致预算绩效评价客观性低,尤其是对预算执行环节的绩效评价有失公允。另外,企业的部分项目专业性强,设置绩效评价指标通常是财务人员,其对项目情况了解片面,无法针对项目制定全面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在绩效指标体系中,财务性指标占比远超非财务性指标,企业的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性降低。

(二)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有待优化

预算绩效管理本身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是否客观直接影响着绩效评价结果是否准确反映企业的预算管理效果,因而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每一环节都需要接受相应的监督,监督机制缺位则可能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约束力降低。一旦预算绩效管理监督缺失,会导致企业无法对各个环节的预算绩效进行实时掌控,出现财务信息失真或是断层问题,导致财务数据难以真正地为企业决策提供帮助,同时影响到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比如,及时对某项绩效考核指标的实现程度、对预算目标的执行进度、对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等开展及时的监督与纠偏等。

(三)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到位

现阶段,企业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到位,与预算编制和执行相比,企业相对忽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再加之,企业的预算编制通常在年末开始,企业的管理重心逐渐偏向新预算编制。前文提到,企业预算绩效管理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奖惩制度不完善,绩效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难以保障,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在考核奖惩方面的应用效果不佳[2]。此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对企业的预算绩效管理积极作用突出,单位由于绩效管理部门的忽视,导致评价结果的应用不够深入,预算绩效评价的实际作用难以凸显。

三、企业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一)明确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预算绩效目标是预算执行的重要导向,同时也是预算绩效的基础,目标缺失则意味着无法考核预定绩效是否实现,因而企业需要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夯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比如预算管理部门与具体实施部门需要就绩效目标的理解达成一致,双方均需明确绩效目标必须达成的原因,经过商讨后确认目标可行性,进而量化执行目标。具体到绩效考核指标值、考核范围、计量方式等,管理双方都应达成共识。

企业的绩效目标应当根据市场经济变化而随时调整,确保目标灵活性。具体来讲,企业的绩效目标需要同时包括投资、管理、产出、效益四个方面,涵盖绩效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绩效管理准确评价和反映企业预算的实际成效。除了使用财务资金及利润等管理指标外,也可结合实际经营,对业务量考核、重点工作要求等加以导向,以提高企业综合的经营与管理水平,达到长远的战略目标。

另外,绩效目标的审核同样是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绩效目标审核分为两个方向,分别是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审核和业务部门审核,业务部门根据预算管理组织审核后的绩效目标展开量化和定性工作,进入预算编制环节,对于与业务活动存在冲突的绩效目标,向预算管理组织提出调整申请;业务部门审核则是由业务部门对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进行全面审核,审核要求按照财务部门标准制定[3]。

(二)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首先,确定预算绩效评价主体,在实际工作中,预算项目所在部门既是执行预算的主体,也是预算绩效评价的主体。预算执行部门在預算绩效评价过程中承担实现资金使用预期效益的责任。同时预算部门也是负责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的主体,主要负责编制预算绩效评价的制度手册,审核和批复预算绩效目标,指导各执行部门进行绩效评价,汇总各部的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对重点项目进行再评。

其次,梳理预算绩效评价流程。预算绩效评价通常是以一个预算周期为单位,从前期准备工作开始到实施阶段最后形成绩效评价结果,目前企业应当对绩效评价的各个阶段进行优化,比如调整实施阶段采用的数据采集审核方法,使用信息技术全面代替人工采集,提高数据准确度。

再次,确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并签订绩效责任书。预算部门对绩效目标、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法、成本效益法等得出准确的绩效评价结果,关于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企业可以从预算指标中选择关键指标或者将预算指标进一步分解,从而得到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同时预算绩效除了财务指标,应该注意增加非财务指标的考核与导向,以免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忽略其他业务指标发展的导向。指标体系制定完成后,由预算部门依托于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对预算绩效进行精准评价,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

最后,预算绩效评价应当覆盖所有涉及预算资金的部门和项目,对预算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进度进行打分,对实施时间超过一年的重大项目进行全周期性质的预算绩效评价,必要时企业可以邀请外部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预算绩效评价,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保证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公正、真实,为下一预算期内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三)完善预算绩效监督体系

企业经营过程中,任何管理行为都需要监督机制的保障,预算绩效管理也不例外。企业应当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控制,跟踪单位预算绩效,夯实绩效考核和评价基础。比如可采用数据检查监控,实地查验,信息技术系统监督,通过解释说明指引、警示限制纠偏等催促实现绩效目标。

企业可选择应用内部信息系统,支撑完善预算绩效监督体系,借由信息技术工具动态跟踪绩效变化,保证预算绩效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4]。而且企业还应当将预算绩效监管与财务管控相结合,通过财务手段监督资金预算绩效情况,约束预算资金的收入及支出行为。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公布绩效监管计划,通知绩效监管方式、时间等,明确提出预算绩效监管的要求,实施自我监督的业务部门必须反馈真实的绩效监督报告,方便预算部门及时调整绩效运行情况。

(四)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反馈应用机制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预算绩效评价的反馈应用对象,比如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或警示至预算执行部门,使其准确掌握预算绩效以及资金情况,对自身预算绩效运行状态实施自我监督,并向预算管理部门反馈准确的监管数据。其次,充分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预算绩效反馈结束后,需要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应用,在预算管理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及时转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结果具体可以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绩效评价对象的考核依据;二是,促使各业务部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分配预算资金,监督预算资金流动情况。

四、企业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深度融合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

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是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一方面,企业应当突破传统思维限制,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掌握当前预算绩效应用情况,将绩效管理融入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将预算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发挥两者优势,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预算规划,使用绩效管理方式对预算管理进行考核评价,提供反馈预算管理可行性的报告,同时将报告作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基础依据,合理分配企业内部各项资源。此外,企业可以将内部控制作为基础,构建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具有内控约束效力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战略与预算联系。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保证预算绩效考核制度全面服务于战略目标,准确评价预算执行情况。

(二)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控制

部分企业存在预算松弛现象,导致实际经营结果偏离预算目标也未及时追究责任,使得预算绩效考核难以体现预算评估作用。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约束控制,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在内部控制指导下落实“两上两下”编制流程,立足于实际情况编制各项预算,保证预算编制的可行性,避免因预算编制脱离实际而导致预算绩效目标无法实现。编制准确的预算可以从预算方法着手,企业可灵活选择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等结合的方式编制预算,从源头加强控制避免预算绩效目标受影响。

(三)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数字化转型

预算绩效管理的必须条件是各部信息沟通顺畅、信息高效传递,满足此项条件的必要措施是将信息技术融入预算绩效管理,推动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数字化转型,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应当构建预算绩效管理平台,提供信息共享渠道,将预算绩效管理平台与预算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业务系统等连接,绩效管理深度融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且借由信息系统实现部门信息实时交互,建议企业引进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强化预算绩效系统的信息采集、整合和分析能力,准确分析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信息,跟踪分析预算绩效目标落实情况、分析预算绩效与预算执行之间的差异,为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预算绩效管理实质上是PDCA闭环管理过程,通过对企业预算绩效管理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提升预算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的关键手段,企业全员应当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配合预算部门下发的预算绩效管理任务。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绩效管理部门,对绩效全过程进行管理与监控。绩效的顺利实施需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企业所有人员的绩效管理意识。绩效目标要经过充分讨论并确认可行性,实施过程定期对结果加以评价,当有偏离绩效目标时,帮助实施人员更好地完成绩效目标,当发生重大变化时,要及时调整绩效导向。目前,企业的发展环境和规模仍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企业应根据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内部需求变化,不断调整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确保绩效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以此助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杰.对全面预算与绩效考核有效结合的思考[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2):144-145.

[2]邬勇.探究企业预算管理及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度融合[J].经济管理文摘,2020(03):53-54.

[3]杨坚源.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J].财富时代,2019(12):131+133.

[4]盖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综合运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6):110+112.

作者:叶婉丽

预算绩效管理论文 篇3: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孙娅娜(1989— ),女,汉族,山东滕州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金融学。

摘 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财政部门工作中的重点,对于各财政资金使用单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提高绩效管理水平,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各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绩效管理人员自身工作能力有限等问题,致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甚至面临着很多问题,管理人员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评价机制不合理、缺乏绩效管理意识、绩效管理方法落后单一等,都是目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组织管理体系、管理评价机制、相关工作人员等方面,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此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展开,进而促进各项经济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时代的快速发展,对财政预算资金使用单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必须要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但是,由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都会成为影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各单位通过建立事前预定目标、事中监督管理、事后评价总结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制度的确立是约束各级人员行为举止的重要内容,进而获得良好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效果。然而现实状况是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致使管理工作不能够朝着理想化方向顺利展开。现有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存在着很多不利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问题,如制度内容存在漏洞和交叠、制度设立不够细致,过于笼统,无法全面覆盖绩效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细节、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内容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目标和任务[1]。在运用财政预算资金的过程中,也没有将监管体系纳入制度执行,使监管缺乏制度约束力,导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缺乏制度性、系统性、规划性、合理性。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不足

为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应为绩效管理工作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并定期培训教育,与时俱进,动态学习,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各单位缺乏完整的人才管理机制,难以满足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而现有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普遍偏低,没有受到过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训,对于最基础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知识不够了解,甚至对其认识仍旧停留在表面层次,导致最终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差强人意。领导人员也没有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致使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不利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措施解决。做好人员工作首先需要做好最基础的组织工作,进而获得良好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效果。然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存在着局限性,致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工作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2]。第一,单纯的将关注点放在经济发展层面,而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缺乏组织化管理意识,难以为决策人员决策工作带来数据支持。第二,不善于借助外力资源来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部门,现有的部门往往缺乏独立性,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没有被明确,都会影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工作的效果,进而影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结果。

(三)多元因素影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各单位在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技术方面的制约会阻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我国财政預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创新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因而在进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同时,单位的发展是通过监控财政预算来评估绩效目标的发展进程,以此对财政预算资金进行有计划的调控,因而预算管理是绩效目标的来源依据,通过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结合,确立绩效考核目标,使单位的经济活动能够与发展规划相吻合。而在绩效管理和预算执行时,预算约束力不够强,降低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在风险防控上,也缺乏可持续性的管理模式,导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还有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缺乏透明度,监管方式不到位,各部门配合协调不够完善,都会对绩效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在预算管理方面、风险防控方面、组织机构协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都会影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机制缺乏合理性

各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机制不合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但是鉴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机制不科学,致使整个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效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于绩效管理结果仅存在反映情况层面,并没有将其与各单位的经济发展工作进行有效衔接,缺乏将管理结果在政府考核目标及社会发展目标层面的应用。同时,绩效管理结果也没有在项目发展导向方面得到有效运用,没有凸显出绩效评价结果的价值,不利于确保绩效管理工作的成果,无法保障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五)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缺乏监督体制

各单位在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约束力,缺乏监督体制。单位现有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并不完善,这与高效使用资金的要求不够匹配。各单位在进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与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融合的意识,缺乏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合理规划性,缺乏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方向性。监督体制作为各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它能够从多元角度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方式、管理结果进行监测管控并及时修正,以此确保单位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管理效率。

二、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相关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首先应完善相应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制度确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朝着制度化方向顺利有序的开展[3]。制度建设要结合实际状况,引导各级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体系内容行事,确保整个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这样才能够让整个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变得规范化、制度化,能够为单位其他经济活动的顺利发展提供帮助。为确保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整体划分为事前预定目标、事中监督管理、事后评价总结三个流程。各单位应将这三个流程的具体事项和操作明细纳入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用制度化的约束力强化三个流程的执行力。事前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制定出完善的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目标,并严格按照这一目标使用资金、开展工作,使资金的使用效果最终达到预期设立的绩效目标。事中在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的过程中,财政部门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监督的内容包括对资金的使用进度、使用效果等情况,并对资金使用不当的方面进行及时纠正。在事后评价环节,测评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是否与事前预定的绩效目标一致以及绩效目标的完成度,并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定,分析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更具针对性的修正策略,以此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培训

有效的监督管理需要执行者的严格落实,因而管理者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绩效管理人员,注意优化管理结构,并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意识进行完善,确保其专业的绩效管理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人员作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参与者,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最终绩效管理的效果,所以,作为绩效管理人员,更应该重视教育培训。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倘若绩效管理人员不足或人员绩效管理意识不强、能力不够,都将难以取得理想化的绩效管理效果,为此,做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识觉悟和业务能力是促进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首先,领导人员应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相关技能培训活动中来,进一步调动其他绩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也能够踊跃参与到技能培训活动中来,同时确保培训活动与员工实际状况相吻合,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借助教育培训活动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其次,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与绩效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尤其在绩效目标设置、具体资金用途方面,以此对单位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行双重提升。还要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道德品质培养,只有高素质高技能人员,才能为更好地完成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在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应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学习,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为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地完成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人员将制定的相关收支计划与绩效目标的设立进行有效融合,使设立的绩效目标更加科学、合理、可完成。在实行财政绩效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助于强化资金管控力度,更好地把握资金用途,进而顺利实现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

(三)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组织

成立专业化的绩效管理部门,组建完善的管理人才团队,将绩效管理工作定义为重点工作来开展。绩效管理部门对绩效管理的理念不断完善,确保绩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全面优化,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不定期举办各类有关绩效管理知識的活动,以此不断更新绩效管理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同时,与外部资源相结合,创新管理理念,以项目建设的具体特点为依据,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进行有机融合。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为依据,构建以预算部门绩效管理机制为依托,以财政部门监管为主体,以评价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系,以此逐步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为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做好铺垫。

(四)开展多方财政预算绩效评价

作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绩效评价应形成一套系统体系,并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因此,完善绩效评价的组织协调工作,形成以财政部门为主要监管,以预算部门自我评价参与配合,以社会第三方为广泛监督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确保绩效评价的效果和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完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也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定期搜集、分析、整理绩效评价数据,适时应用反馈结果,及时对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为后续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完善和改进提供支持服务。还应对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不断完善,在绩效管理环节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并在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中,应用绩效评价结果,确保年度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促进单位透明、责任、高效履职有着重要的意义。绩效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客观要求。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想让单位更好地尽职尽责,更好地服务社会,必须要提高自身综合管理水平,必须要积极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这样才能够通过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使单位经济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不断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也能够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科学发展,针对绩效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也是实现财政预算资金合理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随着单位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也变得愈加复杂,通过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使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确保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的实效性。同时,加强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为经济活动后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也是缓解单位预算收支矛盾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单位自身健康发展。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预算收入有限,而支出项目繁多,导致预算收支存在着较多矛盾,自身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通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经过有效的管理和考量后,选出需要优先保障、重点保障的领域和项目,使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投放在最优的支出途径,从而解决了单位预算收支矛盾的问题。所以为了单位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财政预算资金使用风险,也能够解决单位内部收支矛盾,从而发挥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价值,为单位蓬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已经成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点,由于涉及内容较多,实际管理中面临很多问题,包括制度制约、技术制约和环境制约等,导致当前预算绩效管理效率不高,通过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提高相关人员意识觉悟和能力水平,提高公众参与度等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从而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文秀.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探究[J].商讯,2020,(36):140-141.

[2]张玥.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J].财富生活,2020,(22):183-184.

[3]余辉.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7):28-29.

[4]房文静.新形势下推行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J].经济管理文摘,2020,(13):29-30.

作者:孙娅娜

上一篇:物理课程改革论文下一篇:海外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