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论文

2024-04-16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论文(精选8篇)

篇1: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论文

历年的三中全会都强调了关于预算绩效的管理,并且在不断完善绩效相关制度。实现透明预算,保证高效,预算绩效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政府不断加强预算支出的管理、控制,防止出现资金浪费现象,预算绩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现代化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前提。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活动中,都要围绕预算绩效为中心开展,预算绩效中出现的问题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进行。完善预算绩效,并于行政事业单位合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双向管控,既提高了支出效率,也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高效精准,结合现代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一、正确认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有计划的预算编制、严格把控预算过程、合理评价预算结果、正确认识评价和反馈并及时行动等。在预算管理中,监控相关资金的“出”与“进”,减少支出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将更多的精力与财力花在社会公共事业上,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良好的形象。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使预算编制更加权威,提高预算执行的强度,也可以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使用。预算绩效是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必然要求。1.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绩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预算绩效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预算活动,时时监察预算管理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相应的解决措施给予应对,保证预算管理的合理、有效,进一步减少预算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有效性,促进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和公共服务的有序展开。预算绩效管理包含对预算内容进行测评、考核,负责预算管理全过程,及时优化、整改,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持续、有效工作的保障,也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提高效率,保证预算管理的准确无误以及预算管理活动的顺利完成。2.严格把控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预算管理效率和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往的预算管理体系执行力度不强,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各环节与事实不符,不断的挪动、调整预算资金现象频发,对行政资源利用率不高,更是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进行。应用预算绩效管理,可以调整原有预算管理体系,填补已有的`缺陷,提高预算执行的强度,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两环节合理的贯穿在一起,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挪用,保证行政资金高效使用。围绕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体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效率,合理管理行政资金的使用,为今后工作提供资金保障。3.合理管理使用行政资金。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严格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理论使用资金与实际私用资金是否相符,及时纠错、严格规范,实现财政拨款准确、合理,减少多余支出费用,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效率提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难点

1.绩效指标的要求。绩效管理指标所包含的内容广泛,注意事项也较多,单一的指标不符合预算绩效管理的展开,目前的绩效指标存在局限性,已满足不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需求,各方面指标不同,在进行预算管理时,不能统一准确管理。大大降低预算绩效管理效率,指标准确性也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绩效管理,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设置符合各自要求的指标数据。2.制定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案。方案是根据各单位工作特点和活动内容来制定的,适当的调整、完善方案。据相关数据分析,理论上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案与实际的落实还是存在差异的,不能完全符合预算绩效管理。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

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既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技术保障,还要求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双到位,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的严谨有序,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高效性。要严格遵循原则理论,为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遵循科学性原则,用科学的态度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进行管理,具体到各职能,细致到个员工,尽可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必要要求。面对行政事业单位任务多、涉及领域广、信息量大等特点,通过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活动,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兼容性,适当减少繁琐复杂的环节以及工作的难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高质量。

四、如何有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主要从预算绩效管理难点出发,剖析难点,步步为赢。采用多种手段,使预算绩效管理灵活应用,与行政事业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后续预算管理活动的合理进行。要改变绩效管理指标。近几年绩效管理指标规定已不符合现代发展要求,存在许多问题,为完善指标要求,需对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编制、执行进行分析、测评,重新设置符合当代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首先要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分类,指标落实到具体。其次是做好绩效管理指标间的联系性,考虑单一指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影响,保证预算信息的完整、全面。最后,进一步准确测评绩效管理指标,确保预算管理的实施可行性。

五、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有一定的辅助,面对当前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关键与方向。全文多角度分析了预算绩效管理,以科学、有效为原则,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活动的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安红玲.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13):89-90.

[2]孙晓婷.内部控制角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经济视野,(3):145-146.

[3]徐东波.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35):76.

作者:蔡伟 单位:开封市财政局

篇2: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财政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越来越重视。预算绩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执行有一定作用。而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目前的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并且需要改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改善

预算绩效管理是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目标进行管理和及时的信息反馈。同时通过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使单位的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合理。而随着国家财税体制的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及时从内部控制视角发现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简析

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是为了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事业单位的领导通过对预算目标的管理对单位部门的资金支出作出一定的评价和资金使用决策。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是公共资金使用的责任人,是绩效评价的主体,公共资金的利用率与他们的工作执行息息相关,而绩效评价的对象则是公共资金。因为行政单位的资金都是来自对人民群众的税收,属于公共资金。预算绩效考核本身是一项完善的管理系统,因此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防止出现错误。而对于实施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我们需要将内部控制系统与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更大程度地提高资金利用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与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相似之处

(一)目标统一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是为了提高单位的预算管理以及资金利用率,从而提高单位的配置和服务效率。内部控制作为单位的管理系统,其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单位行政工作的开展效率。作为运转与一个主体的两个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

(二)执行方式统一

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就是绩效,因此在单位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全程将绩效作为重心,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与评价和审核。而内部控制为了更好的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在单位进行经济活动时,要全方面地参与到决策制定、决策执行以及监督过程中。从这个角度上看,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是将对经济活动风险防范、目标执行控制和及时的监督作为管理的重点,注重流程的控制。

(三)都需要全员参与

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所有的财务人员参与到其中。首先需要财务人员作出一定的预算目标,然后将目标下达到相应部门由各个部门进行执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绩效监督管理,最后还要有专门人员对绩效进行评价,从而做出合理的资金使用决策。而内部控制的实施也需要单位全体人员的参与,它是需要单位内部整体进行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以及控制的管理方法。因此在这方面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是一样的。二者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和保证经济活动的规范性。

三、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清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单位资产的完整性,也是为了预防执行经济活动面临的风险,而预算绩效管理也是为了保证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在单位内部预算绩效管理属于内部控制的管理范围,内部控制的活动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人员都不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之后,还要进行额外的绩效评价已经给他们增加了工作负担,又要实施内部控制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这使得他们对自身的工作越来越厌烦,长期下来就使得他们对这两个管理制度失去信心,最终忽视管理流程,对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绩效评价的时候只是粗略地审核,单纯地认为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又不追求经济利益。但这样长期下去也会导致单位的资金遭受损失。

(二)预算绩效管理不能与单位风险评估机制有机结合

事业单位为了保证经济活动执行的安全性一般都会建立一定的风险评估机制,使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也是通过对绩效目标的追踪,收集其中的绩效数据对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其进行评估和预防。在这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应该与风险评估机制有效结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评价与追踪却不能做到及时的信息反馈,通常都是在经济活动结束后才进行数据的采集,这使得预算绩效管理与风险评估机制失去衔接,不能有效的进行风险预测和预防工作。

(三)绩效评价工作不能遵从内部控制的要求

内部控制的实施深入到单位各个经济活动的每一个流程,从单位和业务两个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来预防风险。预算绩效管理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积极响应号召极大地改善了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政府单位想要进行一个经济活动,整个活动的流程分为项目决策、决策过程、决策程序,其中绩效管理贯穿于其整个过程。但是具体的项目指标却没有做出明确地说明,这使得内部控制也没有办法进行具体的控制活动。同时项目执行申报以及审批都没有与内部控制程序相结合,也就没办法确定项目资金具体使用情况和项目内容以及项目的可执行性。最终就无法判定可能风险存在性,导致绩效评价工作的`执行和绩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四)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

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中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内部控制的具体流程和一些财务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储存起来并设置一定的保密系统,可以有效确保经济活动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避免了出现认为失误。但是由于发展水平限制,部分地区的预算绩效管理仍然使用较为落后的方式。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大量的财务数据和申请报表依然采用打印、手工填写的方式,使得财务信息不能进行及时的反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这样很容易出现大意错误,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改善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法

(一)提高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

部分行政事业部门应该积极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提高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使他们了解二者具体的操作流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应该意识到只要他们需要资金的支出,就涉及到经济活动的执行,同时也需要内部控制的参与。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利于推动二者的融合,使单位的整体资源得到规划。

(二)根据内部控制要求细化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执行具有很大作用,因此要不但对其进行完善。而内部控制规范中也包含了对其的约束与控制,要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识别单位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做到及时的防范。在项目决策过程中,项目的增减都应属于政府职能部分。而决策时要建立专家讨论、领导商讨、各部门参与的集体会议制度或是专门的立项评审制度,确保项目的可执行性。在项目管理中要根据政府的采购标准进行物资筹集,完善合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同时要及时对预算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确保各级任务完成进度和准确性。最后单位还应该建立适当的绩效考核制度。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考核小组,对整个项目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这样可以及时获取绩效信息和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能及时解决。

(三)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内部控制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靠了信息技术的利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预算绩效管理这种复杂性的财务管理也应该积极引用信息技术,使其在应用方面更加快捷。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也是为了避免一些经济风险,因此快速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大量的数据及时得到汇总和分享,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得到衔接,事业单位可以在内部控制这个总的信息系统下建立一个小的系统主要用来分析预算绩效管理的数据,而同时又能保证在内部控制的管理下这些数据的安全性。

五、总结

随着行政事业的不断推进,国家也要相应地提高行政事业的工作效率。通过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尚集.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2-15.

[2]于廷永.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08-25.

篇3: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起着“桥梁”的作用, 通过绩效考评及时反馈的信息, 一方面, 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有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估, 为下一年预算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另一方面可以及时的发现和较快的纠正实际情况和预算之间的差距, 以此对全面预算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责任人员权、责的考评, 可以极大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奖惩和监控水平。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 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意识比较淡薄

长久以来, 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理论概念提出比较晚, 尚属于一个全新概念, 另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将绩效考评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去对待, 以此导致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这部分上处于空白, 因此导致许许多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进展, 严重的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集中于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根本没有树立起较强的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的意识, 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间接的影响了其他工作人员的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意识, 致使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认为单位全面预算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不怎么重要, 只要做好预算工作即可的错误意识。另一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根本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框架和绩效考核架构, 全面预算管理往往成为形式。总之,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传统预算管理观念的影响, 导致了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的忽视甚至形式化和边缘化,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率极其低下的窘境。

(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指标不合理

我国比较多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的存在预算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的相关联的衡量指标选取不科学、涉及面狭窄的一些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的预算管理没有专门设立的机构来运行, 仅仅只是依据一些普通的管理工作条例进行一般性的形式总结, 体系的松散极其导致出现了大量的冗余的工作人员和僵硬化的预算运转, 此外,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考核的指标也很少, 更不用说形成良性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方面对员工的劳动成果的忽视, 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利益分配无标准而混乱无序。积极进行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是预算管理永恒的核心, 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持久良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考评需要良性体系的全面支持。

(三)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的监督乏力

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体系尚不完善, 当前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重在关注于事后的监督、改正, 对关键的事前以及事中监控边缘化现象日益突出, 根本未建立起动态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侧重语纸张上的仅仅签字的形式上的监督, 重点关注的是预算执行制定后执行过程的合法合规性, 而对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的监督处于空白地带,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考评监督体系乏力。比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不按法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而漠视, 有的单位甚至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出现本单位的私设内部不合理的会计核算机构未纳入统一的主体会计机构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管理, 即私立小金库, 中饱私囊, 用于私自谋取福利或“特殊”开支。造成大量的资金非法流失。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思路

(一)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的意识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其绩效考评是一项比较新工作,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头绪繁琐、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较广、人员要求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因此,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的力度, 首先必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人员重视的意识, 着重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对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的意识, 表率作用要如实的体现, 以期从上到下带动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识感和责任感。为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和绩效考评从思想根源上扫清障碍。其次, 还要提高参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和考核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紧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最终提升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满足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二)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需要:首先, 应该马上设立专门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构, 增加全面预算管理的在编人员, 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固有编制, 利用公务员编制吸引专门的全面预算人才, 解决人手混乱无序、人员不足造成的预算不合理与实际情况相互脱节的现象, 有效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与绩效考核管理职能融合度。其次, 理清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路, 主要实行职位责任制, 切切实实落实相关责任主体职责, 行政事业单位全权负责全面预算的实施和考评体系的设计和编制, 严格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各部门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是进行绩效考评的重要前提。

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大的方面:首先是了解和熟悉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其次要根据单位年度的预算执行的情况以及本单位详细的目标规划, 有依据的制定相应的年度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目标;在分清主次的情况下全面系统的量化各个评价指标, 选取适合的评价指标, 全面系统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根据执行中的实际情况不间断的调整评价体系, 在此过程中关键在于多部门的加强协调与合作。

(三) 加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的监督力度

为了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的有效性, 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尤其是绩效考评的检查与监督力度。对于监督、内控以及审计部门来说, 一定要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监察与审计体系, 并且严格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例如, 当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上报本单位采购预算或是上报的预算在没有获得上级行政部门批准的情况下, 任何级别的行政事业单位都绝对不可以擅自依据自己的预算计划在没有监督的情境下进行采购。为杜绝此类情景的上演, 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建立全面的预算监督体系, 由此才可以确保预算管理及其绩效考评的顺利进行。

三、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尤其对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持久健康的发展意义重大, 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无论在思想意识还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及其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未建立、监督乏力缺失等, 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和策略, 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及其绩效考评更好的发展态势进行有价值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朱妙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J].广角镜, 2014 (11) :255-256.

[2]郑桂欣.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J].金融营销, 2013 (33) :134-135.

篇4: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论文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 应用

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对行政单位公共财政的支出进行优化,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意识有着强化的作用,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起着完善与推进的功能。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应用预算绩效管理时,存在一些难点,影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这些难点进行分析,得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在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阶段和预算评价阶段,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行政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步骤

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步骤可分为:目标制定、预算款分拨、预算绩效指标的严格执行、细致的监督整个预算过程并对其进行评价。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是预算绩效目标,而预算绩效的目标具体指绩效内容、绩效指标、绩效标准等,与绩效指标评价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绩效指标评价利用尽量细化、量化与可操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对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考察。根据预算资金考核评价的分析结果,判断公共资金是否得能够到良好的利用。

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预算绩效管理对我国财政预算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企业中的执行还存在一些难点,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绩效指标设计

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公平、公正的对公共财产使用效率进行分析,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要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运作,其难点就是定性向定量转化过程。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在相关单位的构成中比较重要,算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但是,在实际运作时,由于缺乏绩效指标设计,以至于无法轻松的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对工作进行总结就会影响着预算评价各项工作中关于指标评价的系统整合。

(二)预算绩效评价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评价时,存在许多难点,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不积极,从我国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以规范至今,只有几个省的事业行政单位实行预算绩效管理,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很多原因。主要的原因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用尽各种手段,占有公共资金,这种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绩效工作产生阻碍。又如:预算绩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主题。长期以来,并没有确定固定的单位承担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在评价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出评价对象,使得预算绩效评价缺乏完善的评价人以及评价对象,在实施过程中,无法通过评价工作来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评价,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对公共资金的使用不能进行有效控制。

(三)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预算绩效评价对行政事业的公共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能够将使用效率与效果反馈给相关单位,使其可以分析出上一年预算绩效评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需要改善与创新的地方。但是,目前一些预算绩效的评价结果没有参考性,不能为相关单位的工作带来积极影响,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对工作进行改善,很难引起对评价结果的重视。并且,被评价单位很难受到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使得预算管理工作开展失去意义。

三、贯彻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政府建设廉洁形象的核心,可以完善公共资金的管理,并推动其走入正轨。笔者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进行细致分析,总结出贯彻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预算编制阶段

在预算编制这一阶段,既要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又要将绩效指标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仔细、谨慎的处理评价指标。预算编制阶段是预算管理工作的衍生,先前的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的是管理各项资金的花费情况,具体包括金额、数量等,科学的对各项工作成本和主要费用计算进行计划。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以对绩效和目标的管理开展的,其要制定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评价公共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将情况反馈到上级部门。在工作人员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要先设置出基本指标与具体指标,如图1。然后对业务指标及财务指标进行细致设置。

图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在设计者进行指标设计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每一个评价指标只可以对一项内容进行评价,每一个评价指标都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整个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当预算指标形成一个整体后,要细致的评价整个预算工作,在评价时,指标之间既不能重复,又不能发生矛盾。第二,要统一的对评价指标设置相关数据,每个指标的数值格式都可以进行比较,在搜集指标数据时,要按照小数、分数和对数进行搜集,在对指标进行比较时,要将数据进行统一化处理;再次,对权值进行设置时,要保证其合理性与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在该项指标下的得分就是指标值,整个体系中指标值所占的比重就是权值,在对指标值进行设置时,要保证指标权值为1,当指标较为重要时,权值要大,当指标不重要时,权值则偏小,设置权值最好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评价法。最后,在对标杆进行设置与比较时,要摒弃传统单纯的预算考核方法,将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出来,并且要将各个指标的最优值进行计算,选择行业中较为优秀的预算考核成绩作为同行业的榜样标杆[4]。

(二)预算执行阶段的策略

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制定跟踪机制,必须重视事中控制,要快速的分析整理资料,把控风险,及时对预算执行的效果进行了解,将结果向有关部门反馈。然后,利用跟踪监控机制,保证所采集的信息数据来自于现场,使得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能够得到保证;要仔细核对预算资金和开支账务,如有发现不符,就要追查责任;要参照一定原则开展工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跟踪、记录与分析,并且将问题及时的反馈给相关部门,由相关工作部门来处理这些问题[5]。

(三)预算评价阶段的策略

预算评价就是验收预算绩效管理中最关键的步骤,整个预算由编制到执行,只有预算评价阶段时一个综合性的考核[6]。要通过对预算评价的分析并且合理利用,进而对评价内容进行选择,使得预算评价的作用在预算管理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要保留所有的评价结果,有利于管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对员工进行工作方面的指导,被评价单位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对工作方法进行改善,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确保被评价单位按照预算设定的方向发展[7]。

四、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是对国家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的评价,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加科学、合理对国家公共资金进行利用。但是,在当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难点,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难点,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温小素.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J].商业会计,2014(2):110-111.

[2]李琨.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2):99-101.

[3]王尚集.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85-86.

[4]高光英.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探讨[J].经济视野,2015(1):106-106,108.

[5]葛洪朋,韩珺,王云霞等.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以高校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4(11):66-68.

[6]刘海鹏.浅谈内部控制背景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J].会计师,2014(21):49-50.

篇5: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论文

摘要:针对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之间存在的关系,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预算绩效管理是内部管理中绩效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内部控制视角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其内容包括加强对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培训,结合内部控制要求,有针对性地细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对预算业务的风险控制等。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体制改革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实施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等,使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充分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提升政府对社会的服务质量。当今社会不断发展,要想使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提升,就需要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并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之间存在的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指的国家机关、团体以及相应的事业单位等采取相应的措施管控或者防范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而使事业单位的既定目标得以实现。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和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其中的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且为会计信息资料的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其需要在单位内部实施科学的自我调整,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约束,并制定出一定的规划,采用科学可行的方式和手段,这些内容均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但是预算绩效管理则属于系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项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制定预算管理目标,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资源的配置进行科学优化,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实现[1]。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为例,行政事业所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其预算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相对重要的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取得双重效益的基础性因素。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当下,各个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抓住内部控制的契机,改变旧有观念,建立新的理念,进而使绩效工作得以完善,使其有效性得到提升。

(一)加强对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宣传的方式将内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认识进行科学扭转。一方面,可以使内部相关部门对绩效管理的重视度有所提升,帮助相关人员理解到,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只要使用财政资金,就涉及了经济活动。这时就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并实施内部控制和管理[2]。第二方面,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执行以及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素质以及能力具有相应的提升作用,进而使培训的全覆盖目标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可以使财务部门、内部控制部门等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等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帮助其他部门的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以及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使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融合得到推动。

(二)结合内部控制要求,有针对性地细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绩效评价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判断所设计的绩效评价指标是否存在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特点,直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规范的内部控制,为其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准确的认识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并对各个关键点做到充分认识,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修改,并对其进行科学完善。一方面,实施项目决策过程中,对目标进行设定应当属于振幅智能范围内的工作,建立相应的研究机制,为专家和技术人员的集体研究提供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进行技术咨询和集体决策,对重大经济制度的决策进行科学评审。第二方面,对相关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制定并增加和政府采购标准相适应的项目执行制度,并且对合同进行科学的内部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定期的进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保障不相容的职务之间是相互分离的。第三方面是,对项目进行绩效管理过程中,建立并增加完善的预算执行和考核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动态监控。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对预算业务的风险控制

实施过程中,要保障预算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摒弃传统管理过程中,“重分配、轻过程、轻产出”的做法,加大对预算环节的管理力度。第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预算执行追踪制度。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项目实施单位所存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定期对这一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二方面,使内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得以实现,使内部管理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三方面,及时采用必要的措施,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离绩效目标情况,进行及时纠正。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所提出的预算调整的相关事项,需要实施严格的预算调整[3]。

(四)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并开发和绩效管理需求相适应的子系统。这一子系统中包括对绩效目标的设置、对预算的编制、实施追踪管理和绩效评价。同时,使信息技术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信息比较以及信息分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以上方式使绩效管理和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得以实现,并且使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五)将编制流程进行细化

导致编制流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编制方法不够全面,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必须建立健全的编制方法,进而为预算以及编制工作提供有力依据。预算编制人员实施编制的过程中,应当将主观意见适当的去除,对绩效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使其和相关的与预算管理政策相适应,进而使事业单位的发展得到有效推动[4]。与此同时,预算编制工作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部分较多,因此,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较大,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和财务知识有一个充分的提升,同时要是预算编制人员和内部部门之间的联系得到增强。编制人员频繁的和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实现科学编制和合理编制。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为了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各级单位共同对绩效管理进行相应的计划和评价,在此过程中,会将整个绩效管理过程向预算管理中融合,进而使个人、部门以及组织的绩效得到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并且将编制流程进行细化,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6: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论文

1关于水利单位预算管理

近些年,我国财政职能正在向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转变,这表明国家更加注重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水利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水利设施也是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国家对水利水电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强,水利事业建设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广大人民服务。水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遵从“综合预算”的原则,所有资金预算实行统一管理、统筹使用。采用合适的方法科学规范的编制预算计划,实行公开的执行预算,对管理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并对预算执行情况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对预算资金实行科学管理,适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宗旨要求。加强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其必要性和意义,主要如下:一是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优化与整合单位资源,并通过职权的分散减少不必要资源的浪费,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损失,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预算管理可以使财务计划得到执行,并能作为一种有交的沟通手段促使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保持管理层工作目标的一致性。三是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对单位资金做出科学合理规划,不但可以让执行主体更加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财政赤字或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从而规避财务风险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四是加强预算管理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的客观要求,还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为了这些客观要求,水利行政事业单位也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

篇7: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论文

1预算绩效管理的含义和意义

1.1 预算绩效管理的含义

预算绩效是单位中拨款数额使用后的产出和结果, 是财政支出后的效果考核,是预算部门结合公共财政效率原则,通过绩效目标的设立、实施和评价来考核资金使用效果的财政管理制度。 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是最重要的环节,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其中内部绩效评价对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对科研事业单位来说,科研单位预算绩效内部评价管理要符合单位科研发展特点,符合本单位科研发展方向,建立评价体系和制度,实行预算绩效内部评价工作,保障预算绩效体系的良好运行。

1.2 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首先,传统预算模式是将各部门分别预算,这样容易造成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会出现讨价还价的现象。 按照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争夺基数的问题。 其次,传统预算方法使财政部门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由于没有制度要求,各部门不提前提交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情况, 财政部门工作人员不能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加以了解。 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能够将资金在各个阶段的具体使用情况与资金支出后的绩效成果相联系。

篇8: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

1.1预算绩效管理的观念不够深入人心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形成的以投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使其仍将预算的编制和分配情况作为重点,对支出的结果关注不够。大多数领导都认为只要财政资金使用合法合规,按照计划完成即可,至于使用效果则与自己责任不大,从而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

1.2 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亟待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教育与训练,专业技术水平一般,甚至有些工作人员是从其他部门调换而来的。同时,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还存在着兼岗现象,并未合理分离一些不相容的岗位。

1.3 缺乏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方案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评价的目的是对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所产出的效果和影响力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进行反馈、跟踪整改。实际操作中,因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不同,有些软指标更是不好界定,缺少合理有效的评价依据和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评对象的选择、确定绩效目标、制定考评方案及考评职责定位等方面缺少一个好的评价实施方案。如果将不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方案评价出的结果作为对单位考评的依据并对其进行问责、奖惩,就会引起单位的质疑与不满,削弱行政事业单位参与预算绩效评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影响预算绩效的权威性,导致预算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2 加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首先,加强绩效考核评价与绩效管理的宣传教育,使事业单位内所有职员均能对绩效管理进行新的解读,以此提高其对绩效考核评价的认识度,使其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并通过不断学习,重视绩效考核评价,促使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沟通机制,即为绩效考核评价提供通畅的反馈渠道,以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单位内职员的个人能力及整体工作能力等。最后,由于事业单位管理者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表率作用,因此,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其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把握与运用水平,避免因主观因素导致绩效考核评价出现偏差,积极调动职工参与绩效管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从而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2.2 增强绩效管理队伍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增强绩效管理的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修养。应定期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课程,利用各个渠道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给予员工更多机会,展现自身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学习,并提供预算绩效管理相关资料,使员工尽快掌握预算绩效管理内容并运用到实施过程中,以提高员工的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和政务业务水平。

2.3 完善考核评价体制

首先,规范考核评价制度与考核评价流程。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考核评价时,必须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使各项考核评价项目均有章可依。其次,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立足当下,根据单位内各岗位各业务单元的具体职责与权益范围,建立一个综合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框架,并在实践工作中加以论证,为后期制定并最终确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加强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可量化性。再次,进行科学考核评价。事业单位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时,必须根据考核评价对象与考核评价内容,选择恰当且具有一定可信度与有效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并及时、准确地将考核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应单位职工及部门主管。最后,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还必须实时监督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单位内个人绩效与整体绩效的动态管理,以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2.4 加强预算绩效 4 个管理环节的执行力度

上一篇:财政档案管理下一篇:市质量标化汇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