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文化产业论文

2022-04-17

10月23日,唐人影视发布公告,公司股票自2018年10月24日起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不仅仅是唐人影视选择退出新三板,今年以来,包括耀客传媒、乐华文化、嘉行传媒等在内的10余家公司都已经先后撤离了新三板。告别新三板之后,“唐人影视”们的下一步融资之路将何去何从,是选择独立IPO还是被并购,引发业界诸多讨论。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唐人文化产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人文化产业论文 篇1:

互文·扩张·参与:从网剧《唐人街探案》看IP的跨媒介叙事

摘  要  媒介融合改变了媒介生产方式,置于泛娱乐产业背景下的IP運营概念应运而生,历经5年由极盛转入平稳发展。文章从跨媒介叙事视角对网剧《唐人街探案》及其IP系列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其互文性叙事理念表现为故事世界的建构、叙事线索的植入和叙事网络的形成;其扩张性开发布局表现为对 “影剧联动”模式的实施;其参与性受众消费得益于粉丝文化的“文本盗猎”行为。《唐人街探案》系列对跨媒介叙事的应用形成一条指引原创IP发展的可鉴之路。

关键词  媒介融合;跨媒介叙事;IP运营;唐人街探案

在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中,技术的变革引领媒介朝移动化、互动性的方向发展,媒介形态的边界变得模糊。媒介融合现象代表着媒介变化的一种范式的转换,它由传媒集团通过整合、并购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动力和技术赋权的媒介受众通过媒介使用形成的自下而上的动力合力推动,亨利·詹金斯指出,媒介融合的逻辑是统摄在融合文化逻辑之下的,“融合文化代表着我们关于自身与媒体关系思维方式的一种变迁。”[1]而正是作为传播者和受众的我们在媒介世界中不断跨越媒介生产、追寻媒介内容的行为实现了这种变迁。

近年,IP这一热门概念从国际席卷至国内,在日渐成熟的泛娱乐产业链中,IP从代表智力劳动产权的原义延伸至IP运营所指代的,传媒公司对获得授权的故事进行跨媒介平台的改编以及其他媒介特许经营形式的开发。从2015年开始,《盗墓笔记》《花千骨》《鬼吹灯》等知名IP通过影视化改编用庞大的流量和收益重塑了电视剧、电影市场,通过“影游联动”等形式调动多种媒介延长运营链条,拓展了传统的影视、出版、游戏、衍生产品、主题乐园等多种媒介经营形态的边界,IP得以跨越不同的媒介形态传播并被消费。2015年的电影《唐人街探案》在“IP大战”中一举突围,依托原创IP取得了超过8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在2018年贺岁档上映的续集《唐人街探案2》则将纪录刷新到33亿,《唐人街探案》系列(以下简称“唐探”系列)无疑成为我国原创IP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唐人街探案》电影呈现为侦探片混合喜剧片的类型片结构,“喜剧片是它的商业属性,侦探和推理是它的艺术属性。”[2]对经典侦探小说、电影的借鉴和致敬彰显了“迷影文化”气质,而跨文化的异国“陌生化”故事背景暗合了黄金时期香港电影的质感。“唐探”系列的商业规划在2020年迎来一个阶段性的变化,于2020年元旦在爱奇艺上线了长达12集的同名悬疑网剧《唐人街探案》,由电影中的同名人物作为主角,尝试用3个完整的单元故事扩充“唐探”系列的架空世界,至此,“唐探宇宙”的商业蓝图徐徐展开。

1  “唐探宇宙”与跨媒介叙事

关于“宇宙”的提法来源于一个更具全球影响力的IP,漫威影业的“漫威电影宇宙”。作为一个媒介特许经营权的代称,它包含了生产、销售基于漫威漫画创作的超级英雄角色及其故事进行改编的电影及其一系列衍生商品的许可权,在媒介文本上它表现为一个架空世界,这一架空世界是由无数部享有共同的世界观、角色、物品等故事设定的电影、电视剧、短片、漫画通过跨界联动而形成的。这种“关公战秦琼”式的跨界联动主要通过“协作叙事”整合了多种媒介文本,共同构建出一个规模宏大的“故事世界”。亨利·詹金斯认为,“这样一个跨媒体故事横跨多种媒体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跨媒体叙事最理想的形式,就是每一种媒体出色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1]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改编”概念不同的是,跨媒介叙事强调多个媒介不断延伸文本框架与不同的文本内容。

梁媛媛指出,跨媒介叙事是在多媒体渠道上讲故事的一种实践和美学,“故事中的整体性元素分散至多个传播渠道,目的是创造一个统一协调的娱乐体验。”[3]跨媒介叙事首先需要在媒介文本中建构一个支持互文的故事世界,再有计划地从单一的媒介扩张到多个媒介,多义的故事世界从多个媒介接口触及受众的消费需求,接口越多、与日常生活联系越强,受众的参与感与沉浸感就越强,在此过程中不断型塑、更新受众的认知。她认为,在媒介融合时代,受众与媒介文本之间产生的传播互动从IP运营的视角下可以被理解为“IP生成”“IP开发”“IP消费”递进的三段路径,与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性”“扩张性”“参与性”三个特性相呼应,由此总结出跨媒介叙事与IP运营模式的关联框架,在此框架之下考察IP的创新发展路径。

网剧《唐人街探案》的播出象征着我国原创影视IP开发的“破局”一步,真正从内容出发去延长运营链条。下文主要从互文性、扩张性、参与性三个角度对网剧《唐人街探案》及“唐探”系列展开论述。

2  “唐探”IP的互文性叙事理念

“互文性”最早是一个语言学概念,“它揭示的是文本间各种信息的相互渗透、交互指涉。”[4]这同时发生在文本内部和不同文本之间,也同时发生在文本写作和文本阅读的行为中,实际上互文性是一种“注释关系”,文本之间互为注脚,支撑着彼此含义的建构。

网剧《唐人街探案》首先是围绕着唐人街生成的“故事世界”展开的。“唐人街”这一真实的地理坐标本身就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色彩,而作为一个文化持续交融碰撞、传统与现代图景并存的开放场所,叙事情节中正义与邪恶、良知与欲望的交织也就有了存在的前提。网剧由《曼陀罗之舞》《玫瑰的名字》《幽灵邀请赛》三个单元组成,基本围绕着唐仁的弟子林默展开。电影中的坤泰警探在第1集出场引入了林默这个新角色,而唐人街警察局邀请林默协助破新案的原因是唐仁此时正在美国调查《唐人街探案2》中的杀人案,如此,网剧与电影各自的指涉对象之间就在地点、人物、事件这三个基本叙事要素上产生互文,在两个关联的空间发生了同步的事件。以玛丽-劳拉·瑞安为代表的学者进一步界定了跨媒介叙事的理想化目标,她认为跨媒介叙事应该包含各自独立的文本,引导你去探索“世界”,这与戴维·赫尔曼提出的“故事世界”概念类似,故事世界是由包括书面、电影、口述等多样的形式所激发的一个世界的概念,“是被重新讲述的时间和情景的心理模型。”[5]当我们在各种媒介文本追寻线索理解故事时,存在于我们想象中的故事世界也就生成了。

其次,网剧《唐人街探案》注重叙事线索的合理植入。《唐人街探案2》的故事发生在纽约唐人街,在沿用背景设定的前提下新增了一个手机App“犯罪大师”,这是一个全球侦探线上社区,汇聚着更多与主角类似的“侦探”角色,“唐人街”这一叙事空间被延展,片名中唐人街的所指扩张到全球的华人社区。电影中秦风利用新出现的“犯罪大师”App结识了世界各地的知名侦探,包括重要配角宋义和未来电影的主角野田昊,电影中排行榜上出现的“阿寞”引出了网剧主角林默,而网剧中秦风也在第12集的结尾露面。

再次,是叙事网络的巧妙铺陈。在《曼陀罗之舞》单元中,林默代替外出的师父唐仁破案寻凶,但此前已经上映的电影并没有详细交代两人的关系,林默的前史一概不知,为观众留下悬念。《玫瑰的名字》在《曼陀罗之舞》之后,用倒叙的方式回顾了林默的前史,为了追查笑脸组织和其首脑“Q”他过着双重生活,而关于“Q是谁”这个终极问题,与两部电影又产生了互文。从各个单元剧情来看,每个案件都有始有终,第8集结尾林默加入唐仁的侦探事务所、唐仁准备出发,这一事件与第1集开头相呼应,在《唐人街探案2》之外形成一个结构完整的叙事闭环,故事的时间线也变得一目了然。

3  “唐探”IP的扩张性开发布局

好莱坞电影的IP开发有四大策略:跨界改编与系列化、扩窗发行、特许经营、联合推广[6]。这是打通IP运营模式的各个环节所提炼的商业行为,基本由横向的多媒介扩散和纵向的产业链延长这两条路径进行,如果说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性决定了IP生成在文本上的合理性,那么依靠这些商业行为进行跨媒介的扩张则赋予了IP开发在IP生成之后的可行性。国内现行的泛娱乐产业链大多以网文作为核心,围绕其进行包括实体图书出版、动漫改编、游戏改编、影视剧改编、周边产品生产等在内的多渠道开发,然而大部分所谓的“全渠道”开发仍然停留在反复改编的层面,IP的剩余价值消耗极快。作为原创IP的“唐探”系列迄今走过了一个5年的商业跨度,这一阶段包含了3部电影和1部网剧。对标第一阶段同样是5年“漫威电影宇宙”6部电影的成果,到第一阶段结束的第二年,其首部衍生剧《神盾局特工》才正式上线,这意味着在开发节奏上,《唐人街探案》网剧对于故事世界的跨媒介拓展可谓是略胜一筹。

首先,从媒介扩散来看。网剧沿用电影的摄制团队,其摄制早于《唐人街探案3》,电影导演陈思诚作为总编剧和监制全程参与,对于一个采用跨媒介叙事的IP来说,确保原作者主权有利于克服媒介平台转换之后内容的“水土不服”。此外,制作团队类型化制作思路的转变有利于打破该系列贺岁档喜剧片的刻板印象,更浓重的悬疑风格的引入和更灵活叙事手段的尝试都为系列未来的发展扩宽空间。其次,从产业链延长来看,“唐探”系列周边产品的开发同样在践行跨媒介叙事的思路。《唐人街探案2》上映之后推出了衍生的谜题书《侦探笔记》,以“犯罪大师”排行榜上侦探的视角带来了不少设计精良的解谜游戏,而玩家成功解谜后能登上这个排行榜,实现惊喜的游戏式交互。开播后,网剧《唐人街探案》在豆瓣网上获得了7.2分的良好评分,《唐人街探案3》在1月下旬开启预售后迅速取得了超过1亿元的预售票房,除了长线的宣传营销之外,也与网剧热度的持续发酵密不可分。

4  “唐探”IP的参与性受众消费

关于粉丝文化,詹金斯曾提出过“盗猎论”:粉丝文化是一种“为我所用”的文化,盗猎者(粉丝)盗得媒介产品的某些材料,加以挪用并制造出新的意义,这种行为会在粉丝群体中彼此呼应;而当粉丝在媒介世界中自由迁移、跨越平台时,这种消费行为又可以被理解成故事世界中的“游牧”[7]。即使不考虑受众高度的参与性,粉丝本身的數据就是衡量IP运营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当粉丝依托社交媒体进行密切地交流讨论甚至是主动生产同人作品时,单向接收带来的满足感已经远远不够,他们的核心诉求转变为参与这场盗猎游戏并获得成果时的参与感。故事世界的互文意义需要粉丝去发掘,媒介渠道的扩张需要粉丝的买单,跨媒介叙事的动力和目标都建构在粉丝的参与上。

“唐探”系列在剧作上一直维持着本格推理的特征,注重逻辑至上的推理解谜,读者往往会获得和作品中侦探同等的信息。网剧的三起核心案件基本上能做到在叙事框架和故事世界中自圆其说,对于粉丝来说,案件本身和案件之外新的叙事线索和断裂的叙事链条唤起的是不同层面的参与感。作为电视剧文本,案件本身只能随着播放进度而线性发展,而受众可以在外部互动和内部互动中自由地切换,简单看看和边看边思考都不影响故事进展,而对于案件之外的文本意义则依靠盗猎者的生产性互动去挖掘,这样的行为势必会跨越媒介。例如,“Q是谁”的终极问题在《唐人街探案2》中被抛出,而Q所牵扯到的往事又在《唐人街探案》网剧中林默的经历被强调,这一叙事链条横跨两部电影和一部网剧,将在《唐人街探案3》中得到解答,在答案揭晓之前,结合制片方的营销造势,社交媒体上早就展开了关于Q的身份的讨论,为粉丝留下了充分的解读空间。

5  结语

比起一种模式,跨媒介叙事更像是一套指引媒介内容在媒介工业环境中良性发展的思维,这一思维洞见于文化融合中媒介范式的转换,提炼自IP运营链条中的内容生产和再生产,实证于一次次成功的文化产业现象。国内影视市场从来不缺乏成功的改编IP,也不缺乏优秀的原创作品,却很少出现在全媒体领域表现突出的原创IP,“唐探”系列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互文性叙事理念为唐探IP的生成制造动机,扩张性开发布局指导了唐探IP的开发路径,参与性受众消费成为IP消费的动力。在IP热降温的今天,国内影视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唐人街探案》网剧和电影来说,应该在深切把握传统文化根源的同时关注当代中国符号的表现,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呈现先进的、国际化的中国图景。对于所有原创IP来说,应该厘清IP运营模式、充分利用跨媒介叙事思维,从追求“爆款”到追求“常青树”,取得商业领域和文艺领域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56,156.

[2]陈思诚,李金秋,冯斯亮.“我一直想拍一部侦探电影”——《唐人街·探案》导演陈思诚访谈[J].当代电影,2016(2):46-49,99.

[3]梁媛媛.跨媒介叙事视域下的IP运营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7.

[4]郭光华.国际传播中的互文性探讨[J].国际新闻界,2010(4):49-52,94.

[5]李诗语.从跨文本改编到跨媒介叙事:互文性视角下的故事世界建构[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6):26-32.

[6]彭侃.好莱坞电影的IP开发与运营机制[J].当代电影,2015(9):13-17.

[7]施畅.跨媒体叙事:盗猎计与召唤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Z1):98-104.

作者:方向

唐人文化产业论文 篇2:

“逃离”新三板,下一站融资何去何从

10月23日,唐人影视发布公告,公司股票自2018年10月24日起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不仅仅是唐人影视选择退出新三板,今年以来,包括耀客传媒、乐华文化、嘉行传媒等在内的10余家公司都已经先后撤离了新三板。告别新三板之后,“唐人影视”们的下一步融资之路将何去何从,是选择独立IPO还是被并购,引发业界诸多讨论。
唐人影视困局

公开资料显示,唐人影视于2016年4月挂牌新三板,主要从事影视剧内容投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具体包括影视剧投资、制作和发行以及艺人经纪业务。

作为国内老牌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之一,唐人影视靠内容发家,并捧红了众多艺人。

自成立以来,唐人影视成功制作并发行了众多优质作品,包括:《绝代双骄》《鱼美人》《宝莲灯》《杨门女将》《书剑恩仇录》《仙剑奇侠传》《聊斋》《天外飞仙》《少年杨家将》《射雕英雄传》《步步惊心》《女医明妃传》《秦时明月》《无心法师》《仙剑云之凡》《青丘狐传说》等。

这些剧集,不仅收获了良好口碑,也捧红了胡歌、刘诗诗、袁弘、蒋劲夫、林更新、古力娜扎等诸多演员。

为增强这些头部明星和公司的联系,唐人影视一度采用了股权绑定的方式。按照业内分析的观点,“内容资源+艺人经纪”模式的好处在于采用自家艺人规避了明星天价片酬,从而降低综合成本,提高毛利率。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捧红艺人是想艺人给公司赚更多的钱,但是艺人红了之后就会有新的市场价,绑定艺人的公司一旦开出的片酬低于市场价格,就会引发艺人不满。因此,很难留住艺人。

这两年,刘诗诗、袁弘等多位艺人选择不再和唐人续约;林更新、蒋劲夫、金晨等人和唐人影视的解约风波不断;关于唐人影视旗下艺人的去留和持股比例等问题的讨论,也一直是业界的热门话题。

除了头部艺人相继出走,唐人影视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古装IP遇冷。这对于擅长古装剧制作的唐人影视而言,并非利好消息。

8月20日,唐人影视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唐人影视营业成本达到1.57亿元,同比增长162.94%;销售收入2.1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7.7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9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32%。

2018年上半年,唐人影视实现盈收的影视剧包括《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柜中美人》《重返二十岁》等。截至6月30日,唐人影视已基本完成电视剧作品《原来你还在这里》《梦幻西游》的拍摄、后期制作等工作。

尽管唐人影视在业绩上表现不错,但是毛利率同去年相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18年上半年,唐人影视毛利率为28.24%,相比于去年同期的54.22%,下降幅度高达48%。

唐人影视方面表示,主要是因为本期影视剧作品的电视台销售预期没有实现。公司管理层认为产品的播出时机比实现更多利润更重要,决定放弃等待电视排播,改由互联网平台独播,因此导致本期毛利率有所降低。
新三板 相爱容易相守难

2015年下半年,伴随着成为“中国版纳斯达克”的口号,新三板受到广泛关注。一时间,新三板也让难以登陆沪深主板的中小影视公司看到了希望。能量影视、云南文化、嘉行传媒、海润影业、盛夏星空等影视公司纷纷挂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新三板有694家挂牌公司摘牌,较2016年增长11倍。2018年,退市企业数量仍维持较高水平,仅一季度就有296家企业主动申请摘牌。

受到整体大环境影响,今年上半年,整个新三板可谓死气沉沉。单影视板块,就有超半数的公司出现亏损或净利润大幅下降。逃离新三板,成为挂牌公司的一种实际选择。

3月22日,乐华文化正式从新三板摘牌。公告中给出的摘牌原因是“目前股票流动性较低,融资成本高”。

5月30日,嘉行传媒在新三板终止挂牌。按此前公告中的说法,嘉行传媒从新三板摘牌的目的是加快融资节奏。这距离嘉行传媒借壳“西安同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还不到2年时间。

同一天,基美影业宣布拟申请终止挂牌,不过摘牌原因并未明示。基美影业2017年年报显示,2016年、2017年营收分别为1.04亿元、2.35亿元,归属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65亿元、-5.41亿元,两年亏损总额为8.06亿元。不过,最终由于难以满足所有异议股东的个体诉求,基美影业又于6月7日发布公告称,取消摘牌。
融资之路

从影视项目,到影视公司,再到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融资难,是整个行业近一年来的明显感受。在一二级市场缺钱的大背景下,不少摘牌公司的下一站都选择A股。

其实,早在今年3月,唐人影视就发布公告称,已于近期向天津证监局提交了相关材料,正着手准备IPO相关事宜。

但是,相比其他行业,影视公司IPO存在更多更大的风险:资金周转率低是行业特性,一部电视剧从开发、制作、播出、回款,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周期。

电视剧制作方现金流压力较大,在上下游关系上处于弱势地位。成本端,演员薪酬作为拍摄成本重要组成部分,占比过高;收入端,电视剧的收入确认在取得发行许可证时发生,上下游账期的错位对影视公司的资金周转提出较高要求。

近几年来,随着演员片酬的不断抬高和营销推广费用成本的提升,单部电视剧投资成本通常在亿元以上,使得影视公司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

能否持续盈利也是监管层着重关注的问题。影视公司通常是以项目制模式运营,业绩波动大。

相比海外常见的综合性娱乐公司,国内影视公司几乎90%收入来自版权剧出售,缺乏渠道及衍生品板块,抗风险性差。再加上电视台排播模式的调整和“网台博弈”,影视公司所要承担的内外部风险越来越大。

作为轻资产的代表,影视公司估值的界定不易,也进一步加剧了IPO的难度。2017年全年,在438家IPO企业中,仅有横店影视、金逸影视、中广天择这3家影视公司的身影。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进一步加强了影视、娱乐类企业IPO审核。证监会先后发布“再融资新规”“减持新规”,对影视公司定增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8年4月4日,和力辰光发布公告称:公司撤回IPO申请。对撤回原因,和力辰光解释为“调整上市计划”。同一天,开心麻花也宣布正式终止IPO。

新丽传媒2012年第一次递交招股说明书,2015年11月再次申请IPO,2017年6月第三次向证监会提交招股说明书,都以终止申请告终。2018年3月,光线传媒公告,将所持有的27.64%新丽传媒股份以3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腾讯。

除了过会监管严苛,过会率偏低外,A股本身的动荡也是十分巨大的风险。大盘震荡,影视股普遍下跌,机构投资主力大批出逃。

2018上半年,除了华谊、当代东方等个别上市公司,影视板块的大部分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都出现了下降。

不仅仅是A股,港股和美股市场也是“跌跌不休”。今年以来,大量互联网公司争先恐后登陆港股和美股市场,尤其是港股市场。7月12日这一天,8家公司在港交所同时敲锣上市,场面颇有意思,8家公司负责人并列一排,两家公司共敲一个锣。在这8家公司中,映客的表现最引人关注,也是继天鸽互动之后的第二只港股直播概念股。

但是,这些公司也难逃破发和倒挂的命运。资料显示,去年年底在港上市的几家头部互联网公司,除阅文集团外,包括众安在线、易鑫集团、雷蛇、平安好医生等,股价较最高点下跌30%到60%不等。

二級市场融资难,一级市场也不好过。今年4月发布的资管新规限定了银行理财基金等多种基金的入场,同时抬高私募股权投资个人投资者的门槛,一级市场资金断崖式下跌,导致不少影视类基金募资非常困难。

近期,A股连续暴跌已经引发关注,有了政府救援和企业自救的行动,相信会有转机。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座富矿,其前景将超出许多人的想象。毕竟,一个不到10人的小型影视制作公司,年产值就可以过亿元,这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是很难想象的。

作者:冯珊珊

唐人文化产业论文 篇3:

“唐人居”掌门人的传奇故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文化的土壤,文化的传承始于家庭,如果说家规家教是软件,那么家居家具就可谓是硬件。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自幼就熏陶着一个人的心灵。一件好的家具,不仅承载着先辈们的嘱托和叮咛,而且总牵系着每个人对家的那份绵绵眷恋。

时下,文化的复兴,传统的回归,古典家具已悄然升温。

晋作家具第一品牌——“唐人居”古典家届文化有限公司的制品,在浩繁众多的家具产品中凸显出它与众不同的品格和定位。2009年“唐人居”晋作家具制作技艺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山西省政府、省文化厅列为“山西十大文化品牌”,同年被授予“山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省工商局授予“山西省著名商标”。

曹运建,这个“唐人居”的掌门人,年仅43岁,学历不高,貌不惊人,一个平常农家的子弟,如何能成为晋作家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坐落于襄汾县南贾镇东牛村的“唐人居晋作家具博物馆”,记者采访了他。让记者吃惊的是,他竟然涉足古典家具行业已达25年之久,他的经历颇具传奇。

从贩旧家具开始白手起步

1988年,时年17岁的曹运建,开始跟着哥哥从民间收购明清古木家具,常年累月、披星戴月,走村串巷、进门入户,收购旧家具,然后倒手再贩卖出去。襄汾是个有着厚重历史文化传承的晋南大县,仗着老祖宗在民间留下的遗存,自己所赚的只是一份辛苦钱。几年下来,凭借着城乡之间的人们的价值观和对古式家具的价格差,手里虽然也赚到了不少钱,但个中的辛酸,每每提起,曹运建总是感慨万千、难以释怀。

然而,散落在民间的古家具,总是收一件就少一件。尤其当收购古家具的人数开始增多,生意渐渐越来越难做了。当民间古家具中的上品被收购罄尽之后。中品和下品、即或有伤有损的古家具,也成了家具贩子的收购对象。为了保证北京和西安等地家具商源源不断的供货需求,要想使这些家具倒卖出去,就需对破损的部分进行仔细修复,而且必须得修旧如旧。

此时乡下的同行们并不知道古典家具的诸多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只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贩卖和运作家具。

然而,出于对古典家具自幼的由衷喜愛和对古典家具的频繁接触,曹运建已经敏锐地觉察到,古家具里确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但贩家具这个行当是不能维系长久的。

看着收购回来堆积如山的残缺旧家具,曹运建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如何才能让这些残疾的旧家具获得康复?

于是,自幼喜欢思考和研究的曹运建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一边继续做生意,一边四处拜师学习。他向民俗学家陶富海请教,和收藏大家马未都交流,反复阅读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品鉴赏》。

在尝试古家具的修复过程中,曹运建已陶醉其中,向工匠师傅学习技艺,锤炼着自己的眼力,启动的着自己的远虑。“从一件件古家具上我看到的是祖先们的无穷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我时时被这种蕴含其中的超绝艺术所震撼。灵魂一次次被净化和升华。”曹运建有的不仅仅是如此感叹,很快便开始了对古典家具大批量修复和仿制。

从收购到修复再到开始仿制。这个聪明的选择,是曹运建人生事业的一大转折。从90年代末开始。他不仅在北京拥有自己的3个古家具店面,而且开始了小规模的家具复制。

对于久已失传的晋作家具制作技艺的抢救和传承,雷厉风行的曹运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仿制古家具,最重要的是工匠和漆匠这两个人力资源。曹运建开始北上京城,南到两广,西征陕甘,东越太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陆续请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大木匠郑茂盛的五世孙郑小龙、祖上在清乾隆年间为赵康尉家漆过家具的油漆匠王志权、祖传家承已历六代的雕刻技师鲁跃民等强力“班底”。

具有战略眼光的曹运建,不只是发挥这些工艺大师的盖世绝技,而是在抢救传承的过程中,还鼓励他们积极传带徒弟、培养接班人,同时挖掘他们的技艺潜力,研究自己多年收集来的明清家具的边抹线脚、穿销插销、透销钉销、木钉楔子、明卯暗榫和家具上的图文透雕、花卉人物等。

就这样,聚集能工巧匠,挖掘祖传工艺,研究家具结构,琢磨纹饰图案,很快,曹运建的明清古家具仿制产业,轰轰烈烈地走上了正常运行的轨道。

从修复复制中挖掘晋式内涵

1998年,曹运建在北京东三环开了第一家“北京唐人居古典家具行”,销售从家乡民间收购来的古家具,向世人传播山西的家具文化,三年之内,他又在北京连开了另外两个古家具店。在他的家具店里,一件件选材优良、木工榫卯精密、雕花精雕细刻、古朴大气的晋式家具很是受到藏家客商的青睐,其中不乏古家具的行家、名家、大家。曹运建和他们开始广交朋友,为的不仅仅是寻找销路,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到2000年,29岁的曹运建已在业界名声大噪,在同行们眼里,这个长得皮肤黝黑、淳朴憨厚的山西人,有股从不服输的脾气,凭借着从小就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熟悉的经商经验,很快就在京城站稳了脚跟。

他深信,就凭古典晋作家具在其独特造型、不惜用料上的优点,就已经远超出国内其他3个古典家具流派。

2003年,他在家乡东牛村建设了自己的晋作仿古家具生产基地,占地35亩,仅高级木匠和技师就有50余人,工人118名。并逐步走向了集团化和规模化的生产之路。

据了解,不管是在北方采购的硬杂木原料,还是从南方或者海外采购的原木料,回来后都要进行特殊的处理,这是晋作家具的独特工艺,红木浸泡45天,硬杂木浸泡30天,浸泡好的木料需放到蒸锅房蒸煮除菌6天,接着把除菌后的木料放在烘烤房烘烤15天。使其水分保持在8%到12%之间,以防止干燥的北方让成品家具的开缝撑裂。

经过除湿处理的木料才可以刨锯开料加工,然后方由雕刻师根据不同器形不同用途,雕刻成不同的花纹图案。

雕刻在晋作家具的加工过程中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从选图案、选刀具到选木料,要根据材料颜色的搭配,选用各种雕刻,如立体镂空、花刀剔雕、圆刀浮雕、丝翎檀雕和青丝镶嵌工艺等,全部由工人纯手工制作。这些精美图案上的道德教化和审美意蕴,共同构成了晋作家具的独特魅力。

在开卯凿榫组装后,打磨工艺就更令人惊讶了。打磨师要准备好由粗到细多种型号的砂纸,其中3000号的细砂纸比人的脸还要柔软细腻,打磨之前的刮磨也是非常讲究,每件家具的线条、边角、里里外外用各种刮刀全部过刀,如此千刀万刮的艰辛和千搓万磨的坚韧,使每一件晋作家具在没有上漆前,就已经光如玻璃平如镜面了。

曹运建每年都会远赴非洲、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中国海南等地,亲自选材,传统的名贵木材如黄花梨、紫檀、红酸枝、楠木、乌木等。

晋作家具表面处理全是曹运建亲自到秦岭深山从山民手里收购割来的天然生漆。经过天然生漆的六道髹饰,十九道打磨,打光上蟮,精美的晋作家具实现“完美制造”。

在精心细作上传承文化精髓

晋作家具像晋商大院一样,气势威严,风雅大气,做工精良,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厚重质朴,用料精纯,制作考究,秉承黄河流域传统家具的固有特色,融各式家具特色为一体,兼优质选材于一身。历千百年磨砺,形成了独立的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家具流派。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晋作家具的独特工艺,唐人居于2008年成立了晋派明式古典家具生产工艺研究所,由曹运建担任所长。是山西省唯一的专门研究晋派明式古典家具生产工艺及文化内涵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并兼对古典家居装饰、古典灯饰、古典砖雕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所的成立有效地保证了晋派明式古典家具的保护和整理挖掘。

曹运建和他的工匠們同吃共住,夜以继日地研究仿古家具的制作和创新,从家具的造型到结构,从构图的外形轮廓到内在结构,从漆面的打磨到原木的处理,每一件家具都能看到明清家具的身影,而每一件家具又不完全与明清家具尽同,体现着继承中的发扬,发扬中的创新。

在整个漫长而又艰辛的研发过程中,曹运建和他的匠师们发明了“各种木头差色制作”“面板无缝技艺”等独门绝活,成了日后成立“唐人居古典家具文化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撑。至此,曹运建进入了从“仿古制作”到“技术研创”的事业发展辉煌期。

2013年11月,唐人居古典家具博物馆成立,曹运建集多年积蓄收藏的12800多件明清古典旧家具得到有效保护,这些存世的明清古典家具的实物标本。为社会、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物质和文化财富。

业内人士吕忠认为,这些年,“红木家具热”,带动了行业的发展,可市场上的红木家具多为古典家具的新仿,大多仿得是外形而非精髓,而每一件晋作家具从做工到内涵都无可挑剔。

在仿古家具展厅,记者看到唐人居新做的各种博古架、案、几、床、官帽椅、太师椅等家具造型优美,做工细致,简洁大气,设计得很人性化,生活化,据贾俊焕经理讲,这些家具都是“为用而制”的,每一件家具都与生活起届密切相关。

在2009年他的家具亮相上海世博会,引起业界轰动。

2011年,唐人居举办了为时一周的徐鹏飞、李二倮二人的水墨漫画展览,实现了古典家具文化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文化联姻和对接。

目前,全国多家会馆和高级宾馆都有收藏和使用“唐人居”家具。2011年,由唐人居承制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山西厅的大门和巨屏,分别用花梨木和老红木红酸枝精雕而成,大门高3.86米,巨屏高3.46米,被称为“中国第一屏”。在去年的北博会上,由“唐人居”选送的衣柜《狮子滚绣球》一举夺得“华礼奖”金奖,2014年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唐人居创作的家具荣获“中国原创·百花杯”铜奖。

晋作家具目前的市场已拓展到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北美、西欧等地。唐人居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和技师,还完成了生产的集约化和专业化,销售的网络化和国际化。

曹运建说,作为襄汾人,他一定要实现自己当初的承诺,让晋作家具成为弘扬中国家具文化的艺术载体,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继续增加藏品种类,研发创新新产品,使唐人居发展成为影响全国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他准备将研究所的关于晋作家具的专业书籍编辑出版,让古老的三晋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黄萍

上一篇:期刊广告营销论文下一篇:房贷危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