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渔业经营模式论文

2022-04-19

摘要我國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开设时间不长,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定位不明确、培养模式不合理、生源分布不平衡和教育评估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指导。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效渔业经营模式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效渔业经营模式论文 篇1:

我国“十三五”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方向

摘 要:海洋渔业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我国“十三五”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方向,阐述海洋渔业经济遵循的发展理念,提出主要发展措施。

关键词:海洋渔业经济;“十三五”发展方向;措施

随着全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逐步落实,海洋渔业经济步入新时代。沿海各省市区坚持以海洋渔业经济综合示范区建设为平台,挖掘海洋渔业资源潜力,优化海洋渔业经济结构,转变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海洋渔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1 我国“十二五”海洋渔业经济回顾

“十二五”期间,沿海各省市区将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海洋渔业经济和渔业生态环境全过程,初步形成了现代海洋渔业经济体系,在海洋渔业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及海洋渔业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1 海洋渔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迅速,总量与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海洋局《2015年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5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64 669亿元,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38 991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5 678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 292亿元,海洋渔业生产总值占全部海洋生产总值的16.2%[1]。

1.2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逐步完善

海洋渔业内部的休闲渔业、观光渔业、海洋牧场及精细渔业加工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海洋渔业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海洋渔业作为传统海洋支柱作用不再,但随着休闲渔业、观光渔业、海洋牧场及精细加工等新兴行业不断出现,现代海洋渔业经济体系加快形成,产业结构日趋完善。

1.3 海洋渔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深蓝渔业”,扎实推进渔业保险和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海洋渔业产品开发与加工能力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不断健全,水产品的质量追溯及可追溯模式不断完善,通过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点和现代渔业示范基地、“菜篮子”水产品生产基地、水产良种场,水产技术推广取得成效[2]。

1.4 海洋渔业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推广海洋渔业健康养殖技术,不断转变渔业增长方式,着力发展高标准鱼塘养殖、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休闲观光渔业等为代表的新模式。

2 “十三五”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1 发展机遇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海洋渔业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市场空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要平台。

拓展沿海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我国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沿海自由贸易区水陆相通,将为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沿海地带的区位、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逐步凸显,进入现代海洋渔业经济体系、基础设施等建设的黄金期。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使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海峡两岸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沿海地带区域联动更加紧密,海洋资源高效配置、要素资源流动、产业优势互补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为先进海洋科技和海洋渔业人才提供更多更好机遇。

2.2 面临的挑战

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经济陷入后次债危机时期,经济增长重新陷入低迷,风险很大。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劳动工资率上涨、海洋渔业经济地理变局、服务业比重提升等问题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物价上涨,渔民生活成本上升。

海洋渔业区域间产业同质加剧,沿海城镇发展不均衡,海洋科技相对滞后,海洋产业重复,缺乏统一协调。

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受限。近百年来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在空间布局上,基本上是以沿海和近海为主。近海渔业资源大多被过度开发利用,往后渔业资源开发主要在远海和大洋[3]。

渔业环保任务艰巨。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呈资源高度依赖特征。随着临海工业、滨海旅游业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陆源污染进入海洋,加上海水养殖、疏浚物倾倒、船舶污染等增加,渔业环境容量日益紧张[4]。

3 “十三五”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设想

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禀赋、海洋产业发展规律,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响应海洋经济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部署,以海洋渔业经济园区、海洋渔业经济跨境合作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龙头,不断丰富海洋渔业、海洋渔业经济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3.1 优化海洋渔业空间布局

科学有序推进海岸、海岛、近海、远海开发,按照“集约布局、集群发展、海陆联动、生态优先”原则,突出海洋渔业空间结构,形成有序有度有限的空间开发格局。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深化产业分工,打造最具活力的海洋渔业经济。以特色海洋渔业经济、海洋生态和海洋旅游为重点,建设海洋渔业文化博览馆、海洋生物科普园、海洋渔业商品市场、海鲜美食街等,集海洋渔业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

综合利用海岸线和海洋空间资源,推进“深蓝渔业”工程,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培育海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渔业养殖品种,发展高位池养虾、工厂化养鱼、深水网箱等现代渔业。实施较大规模的养殖区改造,建设规模较大的节地节水高效高质现代渔业示范养殖基地。优化渔业养殖结构,发展对虾、石斑鱼、金鲳、牡蛎等高质高效名贵鱼虾贝类养殖。加快转变传统养殖方式,大力推进标准化池塘改造。

支持和培育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努力提高深加工水平,推进渔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建设现代海洋渔业生产基地。控制近海捕捞强度,严格落实南海伏季休渔制度,保护重要海洋渔业资源种类的栖息繁衍场所,减少过度捕捞。

鼓励养殖户通过工厂化养殖、立体混养、循环水养殖、生物链防病防灾等方式,逐步淘汰高耗低能养殖方式,引导养殖生产转型升级。继续推进人工鱼礁建设,大力开展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有效保护江河海洋渔业资源。积极推进渔业良种体系建设,夯实渔业发展基础。积极推动海洋渔船标准化更新改造,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渔业企业和现代化渔业船队[5]。

加强以渔歌、妈祖文化为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精品海洋文化景区。推进海洋考古、海洋文化遗产申报、渔村文化研究,挖掘涉及海洋渔业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海上移民文化以及水下文化遗产等海洋文化资源。

开发具有浓郁特色的海洋渔业文化活动。围绕海洋、海岛文化、自然环境、渔家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海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提高海洋文化产品服务的科技含量。

3.2 提升海洋渔业装备制造业

以发展大型智能船舶制造装备、游艇等为方向,发展海洋渔业作业船和辅助船装备以及海洋环保装备。着力发展高端游艇、艇用发动机、艇用通讯导航和控制设备制造。培育船舶制造、深海资源勘探装备、海洋仪器仪表生产制造,核电装备、风能工程装备、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海洋渔业工程装备研发、设计、总成、总包基地[6]。

依托电子信息产业,构建车船仪器仪表、微特电机、海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电子元件、应用电子为主的海洋电子信息产品结构体系。强化相关电子信息产业在船舶上的应用,尤其是在卫星通讯导航、船舶设计、船用电气等产品领域,推进船载移动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北斗海洋渔业船载终端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重点实施“移动互联关键技术与器件”、“可见光通信及标准光组件”等重大科技专项,优先建设电子海图系统、综合船桥系统、综合雷达导航系统产品及航运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船舶逐步向全船综合自动化层次发展。

3.3 拓展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产业

建设一批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园基地,培育以海洋生物工程、海洋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化制品为主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至2020年,建成30个左右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引进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制造外延项目,发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筛选、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等技术,研究孵化具有市场和产业化前景的海洋生物技术创新项目,加快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创新药物和健康制品。鼓励和扶持海洋生物产业的开发和产业化,以海洋类新药开发为龙头,以海洋生物制品开发为重点,培育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的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海洋生物产业。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端生物医药人才,加强海洋医用动植物培育。

3.4 优化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

以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契机,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深蓝渔业转变的步伐,整体提升渔业产出效益。健全捕捞业准入制度,促进捕捞渔民减船转业。积极开拓外海,发展远洋渔业。推进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鼓励传统水产品加工业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冷链物流及“物联网+”平台的建设,加快渔业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地区优势,积极推进休闲渔业的内涵式发展。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创新渔业经营管理机制,发展壮大渔业行业协会。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渔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服务,提高渔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以提高水产养殖业“良种化、设施化、信息化、生态化”为主攻方向,创建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立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以水产加工业为突破口,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带动水产流通业以及其它服务业的发展,全面提高第二、三产业在渔业经济中的比重。

在捕捞业方面,实施捕捞渔船更新改造工程,推动现代渔业建设。扶持建立捕捞渔民合作社,培育壮大海洋渔业龙头企业,提高捕捞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逐步减少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加强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海洋和内陆渔船管理数据库[7]。

在养殖方面,合理规划近海养殖结构和布局,调整近海养殖网箱数量,大力发展外海深水抗风浪网箱和海洋牧场。积极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清洁养殖模式,建立现代渔业园区。大力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大力推进深水网箱产业化基地和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以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综合性开发,在大亚湾开展人工鱼礁规模化建设,形成蓝色农业,提高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保护水平。

在渔港建设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加快现代渔港的建设进程。积极推进沿海与内陆渔港基础配套设施与服务能力的建设,构建渔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渔港经济区。完善渔港建管护机制,促进渔港健康有序运行。

在渔业科技方面,整合优化海洋渔业科技资源,提升渔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产品核心竞争力。重点在海水养殖品种的人工育苗育种技术、重大疫病防控、健康养殖与集约化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渔业节能减排技术、渔业信息化等领域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名优水产品良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协调发展。

3.5 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海洋渔业经济示范区

以海洋原生态、海洋传统文化为特色点,发展半岛、海岸、海岛为重点的渔业资源,开发渔家乐、休闲观光、渔港风情、生态园区、渔家文化、水上及潜水运动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内容新颖、富有生态特色的海洋渔业经济示范区。

开展海洋渔业生态修复,完善海洋渔业环境生态保护预警预报体系,加强重点海域陆域污染防治。通过建立区域内部的海陆联动发展机制,拓展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空间。参与国际海洋渔业经济合作,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现动态的可持续的海洋渔业经济布局。

参考文献:

[1] 国家海洋局.2015年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国海洋报,2016-03-03:1-2

[2] 朱坚真.南海综合开发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87-88

[3] 朱坚真.海洋环境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57-158

[4] 朱坚真.海洋资源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9-83

[5] Kenneth White.加拿大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研究[J].经济资料译丛,2010(1):73-103

[6] Y Shields等.爱尔兰海洋经济和资源[J].经济资料译丛,2010(1):113-131

[7] 朱坚真.海岸带经济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71-72

(收稿日期:2016-05-21)

作者:周珊珊 朱坚真 谭诗蔚

高效渔业经营模式论文 篇2:

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國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开设时间不长,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定位不明确、培养模式不合理、生源分布不平衡和教育评估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指导。

关键词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问题探析;发展策略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4.08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Full-time Fishery Professional Master Postgraduates’ Cultivation

GAO Huan, WANG Lin-hua(College of Marine Life and Fisheries,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Biotechn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5)

Key wordsFull-time;Fishery professional master postgraduates;Analysis of problems;Development strategies

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国家基于对应用性人才的广泛需求而提出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该培养模式下,要求以培养专业实践知识、理论和技能为导向,毕业后能直接为科研院所、企业的产品研发和科研生产服务。

我国从2009年开始招收农业方面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其中也包括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自渔业专业硕士开设以来,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2009年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招生单位仅录取115人,招生规模很小[2],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增加了10倍以上。快速增长的招生规模,一方面说明我国对现代渔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人们对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担忧。全日制渔业硕士研究生作为应用与综合型人才,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在培养中应注重提高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3]。因此,为保障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高校必须建立与其培养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为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3]。但是,目前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还不成熟,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笔者分析了目前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发展策略,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新思路。

1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定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应试教育阶段,还缺明确的教育目标,缺乏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市场有科学的认知,因此无法对人才培养进行科学的定位[4]。我国渔业专业硕士开设时间不长,许多院校复制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全日制渔业专业研究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渔业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能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另外,社会对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认可度不高,认为全日制渔业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不需要高素质人才,全日制渔业专业学位没有学术型学位含金量高,它是学术型学位的附属品,这导致了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中容易受到歧视。

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是学术型和专业型,渔业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进行全日制学习,而其研究内容主要以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为主[5-6]。

专业型学位和学术型学位都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7]。但是,高校一些导师缺乏在渔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在培养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时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研究方向偏向于理论研究,缺少实际的应用价值。有些在读的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对自己定位不清晰,有的则认为自己不需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有的则认为理论和实践联系不上,把握不了重点,最后既没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没有掌握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很难解决渔业领域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2培養模式不合理

目前我国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沿袭学术型专业的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研究生入学需要通过严格的选拔考试,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还不能摆脱应试教育,这比较适合会考试的考生,但不能选拔出真正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此外,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考核注重理论知识,答辩教师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占少数,而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使得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答辩偏向于理论研究,缺少实际运用。一些理论知识比较滞后,不能在实际生产中运用,这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另外,专业学位的专业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专业学位和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人才体现不出差异,职业性并不明显[8]。许多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对这类教育并不十分清楚,导致这部分学生经常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当成自己的培养目标来要求自己,自己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反而没有达到要求。

1.3生源分布不平衡

目前,我国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学科覆盖面和招生人数等方面还低于学术型学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8]。一些条件好的学校招生上比普通院校更有优势,而大部分人则不知道普通院校有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的开设。社会上普遍对全日制渔业专业有偏见,在招收本科生时,大部分通过调剂来达到招收目标。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则更少有人报考,尤其是普通院校大多通过调剂来扩大研究生数量,在调剂的这一部分生源中,还有许多学生是跨专业报考的。这些跨专业的研究生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后期培养中更难实现培养目标。

1.4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高校的教育质量意识和质量保障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高校是否有意识地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完善教育体系,对本院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重大影响。目前,高校一般比较忽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甚至觉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可以比学术型研究生低,如江苏海洋大学的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稍微宽松一些。大部分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教育体系。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不是解决具体问题,而是从管理和制度层面来建立的制度。机制不完善,有时候学校管理层上下传达不清楚,执行不到位,导致真正实施时就会产生很多矛盾。

2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对策

2.1转变培养理念,明确发展方向

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的差异[10]。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偏向应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偏理论,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但是,学校应当对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一视同仁,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刚发展不久,应当投入更多资源,加强规划和建设。社会应该端正对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态度,并且积极宣传,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定位。高校在注重理论成果和发表高质量文章的同时,应当设立更多的科研创新项目,激励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提供服务。

2.2优化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偏向实践,在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时应合理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高校不应一味强调理论知识,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应以学生“学”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引导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渔业专业研究生培养置于教育工作的首位,为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7]。教师则在课堂上主要以点评和调控为主,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注意授课形式,多讲一些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学会总结,为以后学生真正投入到生产实践提供借鉴。同时,设立双导师制,注重校内校外联合培养,鼓励校内导师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验。高校应加强校内校外合作,创建研究生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联合培养模式[7]。聘用企业高级人才担任导师,积极创造更多机会让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生产实践,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此外,研究生培养单位还应鼓励组建不同形式的导师组,开展交叉性的学术研究促进创新[11]。

2.3拓宽宣传渠道,平衡生源结构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应与对口职业相结合,应以需求为牵引,稳步扩大规模[7]。学校应当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宣传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且要因地制宜,不能全国都套用同一个模式,要在稳定中扩大研究生规模。加强高校间的合作,高校通过生源相互交流和联合培养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也能避免优质生源的流失。另外,高校应当均衡生源结构,设立奖励制度激励同学们报考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鼓励全日制渔业专业本科生报考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为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只要以第一志愿报考并且被录取的,将会获得5 000元的新生奖学金;考试分数超过国家复试分数线50分以上者,将会获得10 000元的新生奖学金。

2.4规范教育管理,完善评估体系

高校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发挥主体的基础性作用是美国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9]。高校应该有意识地完善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制定好本校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发展规划和质量评估标准,将质量保障落实到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导社会和媒体等对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形成客观的认识,建立社会评估机制。同时,高校应发挥各部门的作用,保证评估结果的有效性。高校应当规范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度,加强质量监控,完善校内监督机制。高校应该完善入学选拔机制和毕业淘汰机制,设立激励和创新机制,制定更系统、更规范、更有效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体制;导师应该根据学校的制度,规范研究生的管理,细化本实验室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规范实验室的制度。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统筹管理,制定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评估标准,为高校制定其培养计划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另外,社会上的一些组织机构、媒体等都应发挥其监督作用,优化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3结语

当今渔业发展方式已经从小户经营、粗放式经营模式向规模化、智能化、智慧化、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转变,普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渔业行业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和高校越来越重视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从财政拨款到政策制度的完善正不断向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倾斜。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时代的需要和需求不断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更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精湛的实际操作能力、富有创新力、能解决渔业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的综合型人才。这对于提高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规范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管理和更好建设现代化中国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江芳妍.地方院校农业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2] 李文红,程光平,胡庭俊.浅析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教育现状和发展前景[J].高校论坛,2011(12):95-98,107.

[3] 高泽霞,黄丹,刘红,等.全日制渔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244-246.

[4] 余艳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式及定位分析[J].亚太教育,2016(11):83.

[5] 李玉全,宋琳,张海燕,等.渔业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双导师队伍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9):68-69.

[6] 宋利明.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實践和思考:以渔业领域远洋渔业方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5):202-205.

[7] 别敦荣,万卫.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77-80.

[8] 陈东杰,郭燕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5):284-286.

[9] 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42-48.

[10] 张磊,李婷,柳有权.新形势下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考[J].教育论坛,2019(24):207-209.

[11] 胡玲琳,潘武玲.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20-23.

作者:高焕 王林华

高效渔业经营模式论文 篇3:

秦皇岛市发展休闲渔业的必要性及建议

摘 要:休闲渔业是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和总结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对秦皇岛市发展休闲渔业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且从经营模式和海上休闲活动项目等方面提出了打造休闲渔业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市场调研和对秦皇岛具体情况的分析得出结论,在秦皇岛发展休闲渔业是完全可行的,需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

关键词:休闲渔业;秦皇岛市;必要性

1 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进入经济转型期,宏观经济结构出现较大变化。海洋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休闲渔业悄然兴起。近年来休闲渔业已经成为了促进渔业发展、加快渔业结构转型的新的动力,尤其在山东、浙江、广东、福建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休闲渔业发展迅速[1],是贯穿一、二、三产业的新型消费业态。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交通日趋发达,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全国市场逐渐融合,各行各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种形势下传统渔业很难以单纯的作为农产品生产的基础行业来发展,应该抓住民众“关注健康”、“关爱生命”、“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心态和要求,实现从渔业产业经营向环境资源经营的转变,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我国海洋捕捞业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给渔区提出新要求,为了寻找出路,也给休闲渔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动力和转机。

最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不同方式的休闲渔业活动已经得到了较快发展。根据我们调研考察和当地渔业部门介绍情况看,浙江省舟山市在全国推出具有渔村特色的渔家乐旅游,截至目前已建休闲渔业项目20多个,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年收入5 000万元;普陀“海上人家”、定海“半岛渔乐园”、宁波“开渔节”等已经成为浙江休闲渔业的品牌;天津塘沽区红星海上娱乐服务公司的休闲渔业码头2004年开始第一年仅“五一”黄金周就接待游客1万人;山东省长岛县5万人口分别居住在10个岛上,2000年由于漁业资源衰退,岛上渔民开始从事休闲渔业活动,年人均纯收入2万元;福建省根据各地渔业特点和休闲渔业紧密结合,南部沿海发展渔民渔事体验村,北部山区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与渔事体验活动相结合,发展福建特色休闲渔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之外,休闲度假居家旅游逐渐形成了一种市场常态化需求,因此 也给休闲渔业带来较大的市场需求,使其成为一个蒸蒸向上的朝阳产业和我国渔业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

我国休闲渔业目前有如下几种类型:其一是依托海洋渔业生产的渔民转产转业,原来从事捕捞生产的渔船进行改造,添置可供游客渔事体验和娱乐的设施,对渔船进行人身安全措施的提升,符合休闲渔业活动有关规定,在近岸进行海上观光和渔事体验活动。如用简单网具捕捞观摩、休闲垂钓、船上品鲜等活动;其二是在近岸滩涂兴建专门休闲渔业活动场所,利用地形、地貌、地势,进行成人、儿童亲子渔事活动,进行水族馆建设、科普宣传等方式开展休闲渔业活动;其三 是利用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建设,在人工鱼礁区开展垂钓、潜水、品鲜等休闲活动。随着休闲渔业的不断深入还会有其他方式和社会资金进入到休闲渔业的行列。

2 秦皇岛市发展休闲渔业的必要性分析

秦皇岛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两翼,是连接我国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塞。其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沉淀深厚,每年吸引着3 000多万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2]。秦皇岛市有162.7公里的海岸线,浅海筏式扇贝养殖4万hm2,杂色蛤、毛蚶、魁蚶等贝类底播管护近1.33万hm2,人工鱼礁0.53万hm2。近年来秦皇岛市休闲渔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以秦皇岛渔岛温泉景区和秦皇岛海洋牧场为代表的休闲渔业,成为了秦皇岛市旅游度假的重点景区,渔岛温泉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主要以渔业养殖观光、温泉修养、度假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秦皇岛海洋牧场每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以秦皇海上人家和牧场垂钓为特色,打造海上休闲渔业基地,使两个景区成为了河北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的主会场之一。宜人的气候和环境使秦皇岛市具备了发展休闲渔业的先决条件,且秦皇岛市经过近几年的渔业结构调整,使休闲渔业具有较高的渔业开发潜力。分析其发展休闲渔业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四点。

2.1 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休闲渔业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加速“宜居、宜业、宜游秦皇岛”建设步伐的客观需要。随着休闲渔业项目的建立,可延伸出海洋捕捞、扩展浅海养殖区域、增大渔货供应能力,有效加快水产品产业向项目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逐步形成产加销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推进水产养殖生产向市场快速融合,实现其价值的提升。

2.2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传统渔业的生产结构是以捕捞为主。长期以来,我国捕捞力量发展过快,渔业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粗放型的资源开发利用必定造成资源的衰退和经济效益的下降。而休闲渔业是渔业与旅游业的交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休闲渔业实际上是发展绿色产业,这种产业结构把生态环保放在首位,既有利于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提高渔业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更有利于减轻捕捞强度,缓解资源不足与捕捞力量过剩的矛盾,为保护和改善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3 有利于休闲度假业的发展

首先,秦皇岛市关于海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自然资源、人文气息、渔家风情都具有显著的特色,历朝历代的千古名篇(如《浪淘沙·北戴河》、《观沧海》等)都为秦皇岛的海洋文化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次,随着渔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秦皇岛市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刺参、扇贝等海珍品已经享誉国内外,结合养殖模式的更新及多样化的品种,可以开展开鱼节、扇贝丰收节、海参美食节等渔事体验活动,使休闲渔业活动丰富多彩。可以采取政府搭台民间企业唱戏的方法,丰富假期节日旅游气氛,也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有效手段。在上述基础之上大力发展秦皇岛市休闲渔业,可以凸显海上旅游特色,丰富旅游内涵,做足水文章、鱼文章,提升秦皇岛的旅游休闲品味,提供休闲产品,促进对外开放,提高秦皇岛的知名度。

2.4 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发展休闲渔业可更多的吸引、接纳大量的区内外渔船、渔客,有利于秦皇岛成为市场潜力、发展前景好的水产品集散地,进而达到海港经济与旅游经济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还能解决休渔期渔船闲置、渔民待业的问题,增加转业渔民的就业岗位,这在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 。

隨着传统渔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水产养殖生产转型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是渔业管理部门和养殖从业者共同面对的难题,发展休闲渔业成为促进渔区全面发展的一项经济产业,它能够为渔业和渔民创造效益,也是推动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的重要举措。

3 打造秦皇岛休闲渔业的几点建议

3.1 经营模式

经营休闲渔业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村集体投资或以其他方式融资成立公司,建设一定规模的休闲度假区,渔民以渔船入股方式经营。

3.1.1 涉及原则 充分利用本地现有自然景观,在改善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建设,经营区总体平面规划要布局合理,便于经营管理并留有发展余地。

3.1.2 经营理念 积极开发,突出新意,强调参与性,体现时代性,同时满足不同年龄追求健康和消费层次的需要,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远离现代生活的烦躁和喧嚣、放松身心的理想休闲娱乐环境。

3.2 经营类型

海上休闲活动项目内容力求丰富多彩,趣味独特,时间约为两小时。游客在乘船出海的过程中,可领略海上风光,并通过参与捕捞活动、品尝海鲜、体验收获喜悦来体味渔民生活。垂钓采用包船形式,时间可稍作延长,但须晚六点前归港。根据需要配备导游员,在船上为游客介绍秦皇岛的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让游客在游乐的同时了解秦皇岛,突出秦皇岛的人文特色。根据船的大小,按比例配备救生员。

3.2.1 海上休闲垂钓型 目前秦皇岛地区有人工鱼礁近0.67万hm2,以人工鱼礁为垂钓主要场所,垂钓品种为许氏平鲉、梭鱼、鲈鱼、鰕虎鱼等,可为游客提供游钓船只、钓具、鱼饵等,以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如秦皇岛海洋牧场秦皇海上人家。

3.2.2 内陆旅游观光体验型 旅游观光体验型休闲渔业,主要是针对旅游人群,与旅行社休疗团体结合,增加水生动物的驯养表演、成人、儿童渔事体验、餐饮加工服务,集吃、住、玩、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活动。 秦皇岛的渔岛温泉景区、卢龙永新水产养殖合作社的永新家园即为旅游观光体验型休闲渔业。

4 结论

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对秦皇岛市具体情况的分析,得出结论:在秦皇岛发展休闲渔业可行,并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把秦皇岛市建设成为休闲渔业强市,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增添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吴宾凤,张振江.秦皇岛发展休闲渔业的经验和建议[J].中国水产,2007,380(7):77-79.

[2] 孙继胜.秦皇岛年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72-174.

(收稿日期:2017-10-09)

作者:涂学伟饶庆贺

上一篇:音乐学习兴趣培养论文下一篇:物流服务企业竞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