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企业经营模式论文

2022-04-24

[摘要]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大力推动和引导小微企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是与小微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机构,掌握着职业教育中最优质的资源。高职院校必须迎合时代特征,通过深化与小微企业的校企合作,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顺利实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教学企业经营模式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教学企业经营模式论文 篇1:

教学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摘要:教学企业是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的,在对教学企业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重视文化建设,本文以广东科学技术学院广州昊王教学企业为例,从企业文化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的四个层面,对教学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教学企业 文化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都重视教学企业的建设,然后由于内涵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尚不完善,导致教学企业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明确教学企业文化的内涵,探索教学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为教学企业的经营、促进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为全面推进教学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教学企业”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融合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按市场机制运营的经营实体。教学企业也是特殊的企业,是以专业教学和企业运营为目的的企业,同时要兼顾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等企业功能。因此,在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研究过程中,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上,探索了教学企业文化的内涵、教学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流程以及模式。

1 教学企业文化的内涵

“教学企业”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融合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按市场机制运营的经营实体。

教学企业也是特殊的企业,需要兼顾专业教学和企业运营的双重目的,融合学校和企业的双元文化,因此,教学企业的内涵也围绕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主要包括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图1)

图1 教学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层次

2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州昊王教学企业文化的内涵

广州昊王教学企业(又名哈淘电子商务学院)是经管学院和广州昊王皮具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校外教学企业。该教学企业旨在为国内外电子商务行业培训销售、美工、客服等人才,在2012年11月11日,“双十一”购物节中,经管学院的学生全程参与推广、美工、客服、跟单、售后等工作,经过24小时奋战,双十一当天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因此,不同于工科专业的生产型实训基地,更注重谨慎、稳定等文化因素,广州昊王教学企业注重充满激情、服务意识、团队通力合作、业绩评比等“经营服务型”企业文化因素。

3 广州昊王教学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3.1 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物质层文化建设

物质层是指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包括教学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教学企业环境等。广州昊王教学企业提供的是电子商务平台,为在校生提供培训,以便于毕业后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同时为企业储备电子商务人才。起初在选择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创办地址时,经管学院为了学生学习方便,希望能够把教学企业建设在学校校园内,却遭到了企业的拒绝。企业认为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较封闭的文化,传统的东西多,创新的东西少,和社会经济活动接触少,比较松散,缺少竞争,即使学校的教室等硬件环境较好,但很难提升学生竞争和服务的意识,需要把学生放到真实的电子商务企业的环境中才能够得到锻炼。然而,放在广州昊王皮具有限公司也是不现实的,企业的工作内容、流程、人员等都比较固定,一期接受了20多位学生去广州昊王皮具有限公司跟着电子商务的工作人员实践学习,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负担。可见,需要建立一个校企文化兼容的环境,这里既可以方便的随时接纳学生实践学习,同时也可以和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企业紧密接触,紧跟行业的细微变化。鉴于此,经过校企双方共同认为广州昊王教学企业应该定位在广州花都,离广州昊王皮具有限公司较近,周围有很多实力强的电子商务企业,师资、产品、毕业生输送等都有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并且广州昊王教学企业坐落在淘淘乐商务中心二楼,整个大楼都由广州昊王皮具有限公司承办,共9层,其他楼层均为电子商务创业者提供平台,学生接触创业的机会更多,创业者也可以直接从哈淘吸取知识、实战经验和新的员工。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环境选取得当,为日后的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行为层文化建设

行为层文化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指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对于广州昊王教学企业,从企业家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和学员行为三个方面来剖析文化的建设。

3.2.1 企业家行为

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创始人是广州昊王皮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吴书星先生。他是来自福建的年轻企业家,他的企业家精神可以概括为:善创新、肯吃苦、敢冒险、能自主,对市场的悟性高,商业嗅觉灵敏。2004年兜里仅有的600元做货车司机,三年变一亿。2006年创建花花王子品牌,通过招聘精英,半年内业绩突飞猛进,在50个城市火热销售。2007年创建实体工厂,三年时间,从几十人的小工厂,壮大到1000多人的大工厂。企业站稳了脚跟,他并没有沾沾自喜,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作为中小企业,他意识到能在经济危机的寒冬中突围而出,必须建立企业文化。“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通过企业文化才能留住人才,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吴书星的企业家行为对该教学企业的影响深远,广州昊王教学企业营造一种家庭氛围,学生在该教学企业像在家一样,没有太大的压力,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吴书星认为,教学企业就像一艘船,建船不容易,让这艘船在风浪中远航更不容易,因为不光是看船的质量,更重要的是看船上的人有没有共同的梦想和过硬的航海技术。

3.2.2 企业模范人物行为

企业模范人物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在整个企业行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中,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模范人物。这些模范人物使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他们是企业员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常常被企业员工作为仿效的行为规范。

广州昊王教学企业中有两个人的模范作为显著,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亲切地称其为“易云”和“三锋哥”。

易云是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执行院长的网名,他负责整个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运作,作为执行院长,他具有丰富的电子商务实战经验,但仅27岁,初中辍学独自去北京大学旁听1年,回到广东后在携程网做电子商务销售,销售业绩排名第一。阿里巴巴高薪聘请他去做广州花都区的阿里巴巴销售,业绩突出,在花都地区积累了广泛的企业家人脉。把广州昊王教学企业创建成为一个校企平台,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模范人物行为可以归结为:年轻,人脉广,敢做敢闯,行动力强,思维敏捷。他的行为鼓舞着去广州昊王教学企业锻炼的学生,虽然年轻但有通过电子商务创业的决心。同时,用模范行为告诉学员:人脉基础是职业发展的关键,鼓励学员积极拓展人脉,积极主动与人沟通交往。

三锋是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项目总监,他负责国际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平台)的项目。大学期间加入安利公司,大学毕业时已发展了50人的团队,具有很强的销售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回到广东后2年内先后加入3家外贸公司从事电子商务外贸销售工作,最后创建了自己的外贸公司,在阿里巴巴销售平台上,他的产品在同行中销量领先。他年仅25岁,大学毕业仅3年时间。他的模范人物行为可以归结为:年轻,敢闯,人脉广,网络技术精湛,注重交际圈。他的行为鼓舞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按照同样的轨迹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模范作用,学员不再认为前途渺茫,三锋成为了学员行为的榜样。

3.2.3 学员行为

学员主要是由经管学院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专业高年级的学生组成。从他们在学校的行为来看,容易懈怠、较松散,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对外在环境抱怨多,缺乏团队精神,缺乏体育锻炼。在学校文化中,经常采取说教的方式,不但没有积极作用,反而加强了反感情绪。在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实践探索中,同样遇到了这些问题,几个学员的消极行为影响到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因此需要规范整体学员的行为尤为重要。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本,学员也是教学企业的重要资本,一个教学企业无论规模大小,要想长期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彻底改变学员学习和工作上的懈怠情绪与纪律上的松散状况。

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学生愿意并热爱在广州昊王教学企业学习,并且能够积极地投入其中呢?我们认为“获得承认,得到尊重”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没有人从内心是自甘落后的,因此,我们大力宣传学员的积极行为,主要通过在公众场合鼓励和引导等方式,让大多数人在积极的行为中获得承认并得到尊重。例如,第一批学生刚到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时候恰好是夏天,宿舍没有空调风扇,引起学员的普遍抱怨,虽然还没有接触到实践学习内容,但是很多学员已准备立刻放弃1个月在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锻炼,这种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导致未来没有学员愿意在广州昊王教学企业实践学习,但通过安装空调来解决问题,显然也不符合实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学生的行为分为三种,一种是坚定回学校,一种是犹豫是否回学校,一种是不抱怨,平心静气,等待第二天待训的内容。那么在全部学员在场的时候,我们大力表扬第三种学员,条件艰苦可以修炼身心,锻炼更加坚韧不拔的意志,希望每个同学抓紧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力,第三种学员行为受到肯定,他们被承认后会更加积极地作为,其他人也会受到影响,转变消极心态。

3.3 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制度层文化建设

制度层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的制度文化使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

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制度层文化,是校园制度和企业制度双元文化制度的融合。校园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考勤、学习成绩等学生规范。这种文化以育人为本,按部就班。企业制度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更强调团队协作,打破常规解决实际问题。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制度既要以育人为本,同时要融入企业竞争,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等竞赛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集体荣誉等企业文化素养。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几种制度:

3.3.1 问好制度

老师上课时要向学员问好“同学们好”,学员要以更加好的精神状态向老师问好并按节拍鼓掌“好,很好,非常好”。这个制度是保险公司、直销公司等很多营销类公司在培训时的惯用制度。问好表面上是一种制度,实质上是学员素质的体现,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在一个懂得自尊和互相尊重的集体里,在一个气氛融洽、心情舒畅的团队里,见同事打招呼、见顾客问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我们提倡,问好从自身做起。问好制度不仅仅是问好,还包含了为顾客服务的各方面内容的诞生,这种制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有被受尊敬的自豪感。尊重顾客的同时得到顾客的认同,这是“双赢”的体现。作为电子商务的校外实训基地,培养“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学员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

3.3.2 晨练制度

在学校期间,很多同学上午第一节课容易迟到,即使到了教室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为了整天学习和工作精力充沛,增进员工间的感情,增强全员团队意识,锻炼良好的体魄,我们制定了晨练制度:学员每天清晨在花都湖边集合,全体学员一起练太极。学员在娱乐中锻炼了身体,保证了学习和工作的精神状态,增强了团队精神。

3.3.3 团队小红花激励制度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团队小红花制度,是对考勤、学习表现等团队日常管理的激励制度,从而调动学员的潜能,发挥高效的团队力量。和学校课堂的团队合作有所不同,我们希望团队中的优秀者能够帮助落后者,每个人都能够参与日常的教学活动,因此,团队最终不是以小红花的总数量多少来衡量是否取胜,而是兼顾是否每个团队成员都参与了,是否每次都是团队的优秀者获得的小红花等因素,来判断团队的合作精神。

3.3.4 文化活动竞赛制度

每期学员在广州昊王教学企业学习之余,按照团队准备文娱活动,在花都政府的支持下,参与大型文娱比赛,让学员明白特长对职业的发展同样重要。每天的艰苦训练也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加了团队情感,团队合作的默契,并增强自信心。

3.3.5 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的精神层文化建设

精神层文化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它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广州昊王教学企业经过一段时期的经营,我们形成了如下的精神层:

企业的定位:新商业(电子商务)人才实践教育基地;

使命:为新商业人才服务,成就商业文明之家;

愿景:成为卓越的新商业人才实践教育服务机构

精神:乐在其中,借假修真;

哈淘人:稳定、责任、诚信、价值。

从实践的结果可见,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一年多的项目研究期内,输送电子商务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 5期共230多位学生去广州昊王教学企业学习并成功就业和创业,5期学生均热爱并珍惜在广州昊王教学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非常认同该教学企业的文化,调查显示,通过在广州昊王教学企业锻炼的学生,更具有职业素养和创业的基本素质。

3.4 教学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流程

广州昊王教学企业文化内涵的建设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流程展开,基于教学企业特有的性质和经营模式,通过文化诊断阶段、理念设计阶段、行为规范设计阶段、制度梳理阶段、VI设计阶段和文化推广阶段等阶段进行。

图2 教学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流程

参考文献:

[1]胡颖蔓.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1).

[2]贾春峰.对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J].企业文化,2000(10).

[3]刘景南.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南化工,2009(34).

[4]丁远峙.管理的终极智慧——企业文化[M].海天出版社.

[5]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6]马倩.民办高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在实践中的双向融合与建构[J].商业文化,2012(03).

[7]赵盛林.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J].经济师,2008(10).

[8]杨振炳,杨娟.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灵魂”[J].管理科学文摘,2007(09).

[9]郭慧.浅谈企业文化的建设[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10]邓素林.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教学改革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

[11]帅捷.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1(08).

[12]包发根.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学校——高职院校如何全方

位、深层次推进产学研结合[J].高等农业教育,2005(02).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教职成厅函[2011]71号)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州昊王教学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探索”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秦雯(1983-),女,山西人,大学本科,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物流管理。

作者:秦雯

高职教学企业经营模式论文 篇2:

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的校企合作问题

[摘要]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大力推动和引导小微企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是与小微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机构,掌握着职业教育中最优质的资源。高职院校必须迎合时代特征,通过深化与小微企业的校企合作,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顺利实现。但是,目前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生命周期短、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制约了双方的合作,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必须开展新型合作模式,扩大校企合作规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延长校企合作周期,搭建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提升校企合作层次。

[关键词]经济转型 高职院校 小微企业 校企合作

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已经步入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微企业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成长,推动小微企业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技术成果扩散,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①。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需求日益强烈的大趋势下,作为占有职业教育最佳资源的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双重职能。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共同参与校企合作,双方形成长期良性互动与发展,以企业适时需求为导向,能够为小微企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调整优化服务产业结构,进而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实现。因此,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研究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的校企合作问题,对稳定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保证国民经济的长远利益具有现实意义。

一、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扩张,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小微企业是市场中最活跃的经济群体,其转型升级必然关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最关键的要素在于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两个方面。

(一)与高职院校合作,是小微企业走出人才困境、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诉求

小微企业与高职院校具有天然的联系,二者进行合作,能够培养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技能型创新人才,从而解决小微企业人才困境,顺利实现转型升级。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人才资源,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已成为小微企业竞相争取的重要资源。对945家企业创新状况的调查显示,人才缺乏的中型企业占41.3%,小型企业(含微型企业)占66.4%。企业最需要的创新人才类型是技能型创新人才,而目前技能型创新人才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障碍。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2011年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和国家统计局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截至2012年底,小微企业吸纳从业人数高达54.39%;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2010~2014届高职毕业生在300人及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就业的比例为56%左右。由此可知,小微企业已经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阵地,而高职毕业生也逐渐成为推动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发展的重要主体。另外,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等原因,无法提供如大中型企业系统专业的入职培训,因此需要毕业生上岗后就具有“可雇佣能力”。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进行密切合作,不仅可以使校方深刻全面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而且通过二者职前职后培训的有效合作,可使即将走入职场的学生更加具备相应的就业能力,更符合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培养要求。因此,依靠与高职院校的长效合作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切实帮助小微企业走出人才困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小微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诉求。

(二)与高职院校合作,是小微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的必要环节

通过与高职院校长期深入的合作,继而依靠外部渠道获取新技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小微企业实现产品与技术转型升级的必要环节。国务院首次专门针对小微企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中强调,要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资源支持小型微型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发展。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入决定性阶段的今天,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迫使小微企业的产品向更高端、更独特、更有潜力升级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小微企业实现产品与技术升级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支撑。《2013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指出:“为积极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46.4%的小微企业受访者将‘研发创新产品’作为企业转型升级、走出困境的首选之策。”②小微企业受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技术资源有限,自身研发力量不强,不能支持正式的研发活动,需要从外部渠道获取技术。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对借助外界力量和外部渠道获取新技术的渴求更加强烈,依靠校企合作不断获取和重新整合内外有形无形资源,突破原有惯例,是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优决策。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表现出强烈的合作研发意愿,但仅20%的企业进行过合作创新,且合作次数普遍较少,合作时间普遍较短,其中约75%的合作行为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服务并举是保障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基本要求。在新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不断迎合技术创新需求,帮助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恰恰是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的职能所在。因此,小微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密切的校企合作,能够使大量长期积累的技术技能与现代科技对接和融合并转化成新的实用技术得到推广,是小微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是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二、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校企合作的現状

为了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有着绝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由于小微企业的某些天然特征,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与其的顺利合作。

(一)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阻碍了双方合作规模的扩大

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阻碍了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合作规模的扩大。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按照从业人数、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将企业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四类,不同的行业其划分标准不同。在其他一些行业,如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等,只要从业人员在5人或10人以上,一般就属于小型企业,而5人或10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等都属于微型企业的范畴。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融资少的先天性缺陷,除了会导致设备落后、岗位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之外,同时也会产生分工深度不够、管理与技术层面界线模糊、忽视技术开发、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单个小微企业很难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项目的开发和推广,高质量人才的输入和输出都很难保证,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与其合作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在我国已经出现了相关小微企业围绕某一产业或行业聚集在同一区域的产业组织形式,即产业集群。例如,早期的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集中三千多家各类小企业的诸暨市大塘镇袜业集群等,都是我国典型的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很好地弥补了单个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的不足。然而,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不集中,很难形成集群,而已成形的产业集群中的小微企业由于产业链条不完整,缺少技术服务平台及传统办学模式的相对滞后,同样很难与较大规模的高职院校展开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全面合作。

(二)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短,影响了双方合作的可持续性

生命周期短使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的合作难以持续。各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小微企业诞生,但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存活下来,而最后成长为大规模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1990—2003年,美国每年破产的小企业至少占该年度新生小企业数量的95%,甚至超过100%。我国中小企业约有50%的新创中小企业在运营第一个五年即遭受失败,平均寿命只有3.25年,远低于国外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的5.5年。校企合作的稳定发展首先需要保证合作的时间和足够的稳定性,而生命周期短、失败率高、发展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恰恰是我国小微企业的劣势,因此难以对双方合作的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技术创新方案进行长期规划。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创新合作的这种短期行为带来的资源浪费、成本提高、技术知识严重溢出等问题,极大地增加了二者合作的风险,造成合作难以持续。

(三)小微企业技术水平低,制约了双方合作的层次

技术水平低已经成为限制企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的合作层次。根据新国民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对行业进行统计,共涉及41个行业大类,其中企业数排名前十位的大类行业依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上述十个行业中小企业数总计20.0万家,占全部中小型工业企业的59.7%。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低的产业仍是中小企业的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小微企业中没有技术专利的占到84.5%,仅有1~2项专利的企业占8.6%。大多数小微企业属于低利润的原材料依赖型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且体现出产业低端化、采用依靠投资驱动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大部分岗位员工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附加值低、利润薄、薪资支付能力差等特征。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恰恰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小微企业的这些特征不仅降低了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在高端领域合作的可能性,而且成为困扰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校企合作的最大障碍。

三、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校企合作的路径

(一)开展新型合作模式,扩大校企合作规模

1.引导高职院校与多个小微企业采取抱团方式进行校企合作,形成“一对多”的创新合作模式。鼓励大中型企业带动产业链上的小型微型企业,实现产业集聚和抱团发展,由行业或者龙头企业带头与学校进行跨企业甚至跨行业的组团式对话与合作,形成集聚效应,克服单个企业合作能力有限的弊端。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和高职院校获取信息、管理、技术等外部资源,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小微企业内部和小微与大中型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及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并缓解小微企业规模小、岗位少、与高职院校“批量生产”的问题。

2.高职院校直接植入小微企业集群内部,形成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合作网络,消除小微企业规模小的壁垒。高职院校融入小微企业产业集群中,紧紧围绕产业集群结构建立和调整区域专业集群,有针对性地培养产业集群所需要的新类型、新专业的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以主动适应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实现专业资源开发与产业集群创新同步有效对接。在专业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依托当地小微企业集群产业类型,培养特色优势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在保持专业建设稳定的前提下,加大对专业课程的建设力度和调整力度,建立课程创新、课程群创新、专业创新的专业资源开发新模式,以适应小微企业的灵活性;在选址方面,高职院校和小微企业的位置应该尽量相互靠拢,并集中在产业集群的周围,通过地理优势使二者在良好的技术环境中以较低的成本吸收和分享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以此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

(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延长校企合作周期

1.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是延长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的基础,是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创新合作的重要前提。以小型微型企业为重点,每年培训50万名经营管理人员和创业者。指导小型微型企业积极参与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要向小型微型企业倾斜。第一,各地高职院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重点支持依托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建设一批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加强与小微企业合作体系的构建,进而为学生提供展示知识和能力的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将创新教育理念、当地文化、必备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并将创业教育纳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第二,小微企业将其部分研发项目和生产移至校园,使学生能参与其中,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现代小微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创业创新科技人才。第三,政府部门对与小微企业大力合作的高职院校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参加毕业生岗前培训的小微企业进行免税补贴。第四,行业可以成立中介机构,专门负责加强学校和小微企业的联系,并从制度上保证参与者的利益,进一步加大产学结合的力度,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所学技术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去,拓宽行业知识,了解本行业特点、机构设置和运作方法,掌握创业技巧,激发创业动力,体验创业的艰辛,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

2.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终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创新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开展面向小微企业创新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切实加强有关人才的培训和认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以保证小微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能获得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一方面,加强终身学习服务,延长人才培养合作周期。高职院校可以对同类小微企业的员工进行集中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紧密衔接,使职业教育满足小微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发展的培训需求。高职院校通过介入企业员工职后教育培训方案的制订和培训产品的研发,引导员工间断性学习,并将实际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企业不断更新的用人需求,保证学生职后的优质就业水准,拓宽员工的发展空间,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实现小微企业、高职院校、学生三方互利共赢。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之间搭建网络信息平台。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小微企业进行跟踪和调研,归纳小微企业共性的需求,了解人才需求,进而合理开发课程或模块,开展远程教学和校企点对点的辅导以及分企业的答疑,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形成全方位的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发挥高职院校在小微企业人才培训中的主体作用。

(三)搭建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提升校企合作层次

1.开设公共试验场所,助力小微企业技术开发。设立地方公共试验研究机构,支援小微企业高端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指导。针对没有能力进行技术产品研发但具有共同技术项目需求的部分小微企业,如石油替代能源的技术开发等项目,由地方政府出资在小微企业密集地设立公共试验研究机构,并购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建设中试实验室。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其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优势,在高职院校和相关研发机构的技术指导下,将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等应用技术研发作为科研的主要发展方向,与小微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产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扩散,大力推进新技术转移,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提供创新科技服务。

2.开展现代学徒制,推动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小微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鼓励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专业,以推动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斷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④,将当地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的共性和个性需要与高职院校专业进行匹配,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特色的专业。同时,将一线的核心技术人员或师傅和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组建成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团队,相互协作、取长补短,轮流在企业和学校对员工与学生进行实践和理论指导。通过工与学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从实践到理论创新再到实际应用,逐步升华,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操作技巧共同传授给在职员工和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从而大力推动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对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

3.搭建交流与服务平台,促进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第一,搭建学校、院系、专业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技术交流创新平台,保证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在科技领域的长效合作和沟通。由行业或中介机构举办全国及地方技术市场交流会或技术研发竞赛,主要邀请各类小微企业、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同时参加,建立从学校到专业的多层次校企合作技术交流平台,促进小微企业之间、小微企业与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高职院校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第二,利用互联网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研发工具、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提高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培育和孵化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基础条件,完善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集聚创业创新资源,支持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社会实验室、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新型众创空间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

[注释]

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2]14号)[Z].2014-06-19.

②吴松强,沈馨怡,石岿然,等.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策略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5(5):7.

③马志强,范琳琳,李钊.新常态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合作研发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4):76.

④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93.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意见(国发[2012]14号)[Z]. 2012-04-26.

[2]杜红文.面向中小企业高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高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3]杜敏,尤颖.中小企业发展年鉴(2013)[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

[4]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郑健壮,武朝艳.小微企业的技术获取渠道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4(8).

[6]肖凤翔,肖艳婷,雷珊珊.高职院校承担技术创新的条件和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6).

[7]晏绪飞,陈鑫.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8).

[8]郭达,许艳丽.《2020创业行动计划——重燃欧洲创业精神》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5).

[9]张继彤.小企业产业分布与空间拓展: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与集群化发展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刘家枢,高红梅,赵昕.适应区域产业集群要求的高职专业集群发展对策思考[J]. 现代教育管理,2011(4).

[11]戴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Z1).

[12]王振洪.深化校企合作化解小微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短缺[N].光明日报,2012-10-16.

[13]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Z]. 2015-07-01.

作者:许艳丽 刘晓莉

高职教学企业经营模式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知识经营模式中的教学管理

摘 要:高职院校知识经营模式是针对科技快速发展引发的职业变化快、学生未来就业预测难度大、跨界就业能力要求广等趋势,将企业管理中的知识经营理念引入到职业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种新模式。本文重点讨论该模式中有关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队伍建设的内容。

关键词:知识资产 知识经营 超我训练教学课程系统

高职院校知识经营模式是一种对从事职业高等教育的院校实施知识经营的管理模式,主要针对科技快速发展引发的职业变化快、学生未来就业预测难度大、跨界就业能力要求广等趋势,将企业管理中的知识经营理念引入到职业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种新模式。由于涉及高职知识经营模式的资料并不多,且该模式中所涉及到的许多概念并没有形成共识,所以有必要对该模式中的有些概念作一些特别说明。

一、相关概念

1.知识。该模式中的知识是一种广义的知识。它既包括科学知识(即人们通常讲的知识),也包括与技术有关的社会知识、技术知识、专业技能、实践技术、思维技术、方法论、经验、观点、个人技能等。知识的经济特性是我们进行知识经营的基础。知识的经济特性是:(1)是一种收益递增的资源;(2)可以流动的非限制性资源;(3)生产与使用可以同时进行;(4)可以通过组合产出价值。

2.知识资产。知识资产是指管理单位可以作为资产灵活调度的、由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共同构成的多种形态的知识。学校中知识资产的存在形式有:学校各成员的个人或集体所具有的经验和知识、现有和知识应用有关的资产(管理制度、知识传播、知识与产品转化的技术等)、学术权威人士、学校声誉、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等。

3.知识经营。知识经营是为实现知识在流动过程中创造更多、更有用、更高价值而进行的程序设计和提供的保障手段。因此,知识经营的本质是利用合适的经营手法使现有的知识资产增值。根据知识的经济特性和高校是知识富集区的事实,在高校实施知识经营的管理模式是可行的。在职业教育学校中组织知识经营活动的常见形式有:教学活动(知识的传递与转移)、知识转化程序(SECI)的实施、知识共享、教研活动、学术交流、调研活动、知识的应用、知识创新、校企合作等。

二、知识经营模式概述

知识经营模式是根据现代职业高等教育的特点,针对科技快速发展引发的职业变化快、学生未来就业预测难度大、跨界就业能力要求广等趋势,将企业管理中的知识经营理念引入到职业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的办学目标是,通过校企合作把高职院校办成集职业教育、教学生产科研、科技咨询与知识成果转化为一体的职业院校。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有健全人格、会生活、会思考且有一技之长,并能满足现代职业所需要的人才。该模式坚持的行为准则是:反对保守,提倡协同、共享、创新、共赢。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放在第一位,让学校所拥有的知识资产创造出更多、更有用、更高的价值。该模式中的教学管理设计是在理清多个区别(传统与现代、学校教育与培训、三类大学)的基础上,以掌握好一个度(教学内容强化与适度弱化的程度)、应对两个不确定性(科技发展影响的不确定性、学生发展和就业的不确定性)、寻找两个均衡点(教学内容含金量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均衡点、学习内容与学生近期就业岗位和长远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均衡点)为中心议题,采用双系统教学体系设计和强化教学管理队伍为保障,让学校在其所拥有的知识资产持续创造有用价值的过程中发展壮大。

三、教学系统设计

我们知道,教学工作是一种调节反馈系统,学生的行为成长是一种不断增长的反馈系统,因此教学管理对这两类管理对象所采用的手法应有所不同。对于职业院校而言,现实是教学工作一边要求强化某一特定职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能胜任自己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一边又需要弱化该特定职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其它相关专业的知识留些空间,以便让学生能很好地实现跨行业发展,以应对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变化快、就业难预测的现实状况,因此理想的高职教学内容系统应是一个动态的均衡系统。根据我们提出的“以不变应万变,逐渐向就业目标接近” 的课程内容设计策略和知识经营模式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和开发原则,我们的教学系统可描述为双系统结构。系统一:知识教学课程系统。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该模式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提供支撑和保障。具体内容的选择和把控是以系统思维为工具,以解决好学生近期就业和长远发展这一对矛盾为标准进行构建。该课程体系由公共课程、通用能力教育课程、职业能力教育课程三部分构成。

1.三类课程的功用。公共课程主要提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基础性支撑;通用能力教育课程主要进行通用能力教育和训练,为学生的特别成长、跨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上的支撑;职业能力教育课程主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含岗位能力训练),为实现学生能及时就业,并在所从事所学岗位上实现顺利发展提供保障。

2.三类课程内容的构成。

(1)公共课程。此类课程所含科目应按国家统一要求进行构建。具体内容可根据办学特色进行适度调整。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增设归因技巧、助人安全知识等内容;体育课可在保证体育达标要求的基础上增设瑜伽、太极拳或跆拳道、舞蹈知识等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可让榜样式、说教式和归因式教育并存等。(2)通用能力教育课程。由于此类课程的建设在我国还不太成熟,因此在此需要进行一些特别说明。此类课程是在认可下面观点(假设)的基础上构建的:虽然各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各不相同,但各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之间存在一种通用的能力,并且此通用能力通过适当的学习和训练是可以被学生所掌握的。关于通用能力的定义我们赞同社科部的提法,即职业通用能力是指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人社部将通用能力进一步界定为:与人交流、信息处理(含计算机技术)、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八个方面。根据上述定义,我们认为通用能力教育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能掌控能力,以便为学生实现突破成长的“天花板”和跨行业发展提供职业核心能力的支持。具体科目可由现代心理学、学习方法、思维技术、创新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等构成,具体实施应根据学科内容与通用能力之间的契合度,以及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及成长规律按分阶段匹配、持续递进的原则进行。(3)职业能力教育课程。职业能力教育课程的内容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主要应由职业技术知识、职业实践技术和岗位技能构成,同时应考虑到职业技术院校与技术应用型大学的区别,在具体内容选择时除应介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外,还应考虑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含技能)体系的介绍,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的最大区别。由于此部分内容体系庞大复杂,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但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此部分内容变更快速,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此部分后期内容的确定和具体实施最好是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共同完成比较理想。系统二:超我训练教学课程系统。通过高职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中小学养成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积累严重地阻碍了他们在大学的正常学习,而学生在中小学养成的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也会成为大学深入学习的障碍。如何帮助高职生改掉不良的习惯,改进中小学养成的一些不适应大学学习的“好习惯”,让他们做到以积极认真的态度,信心十足地完成好高职阶段的学习任务,实现让他们突破个人的能力极限并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好基础呢?根据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成果(人的大脑中潜植有“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否获得奖励或取得成功是这两种模式之间能否实现转化的关键)和维克多·费兰克提出的“自我超越”理论(“自我超越”是指一个人总是能认清自己真正的愿望,为了实现愿望而集中精力,培养必要的耐心,并能客观地观察现实。这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一个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一生都在追求卓越的境界,自我超越的价值在于学习和创造),结合学生的成长是一种不断增强的反馈系统,我们创设了超我训练教学课程系统。超我是“超越自我”的简称,是指“突破个人能力极限的自我实现”。该模式的实质是让学生在不断成功的过程中体会成功并获得快乐。实施该超我训练教学课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重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为学生的学习进步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二是通过参加一些务实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系统主要由思想激励课程并辅以活动课程构成。所包含的内容应有配合人生观、世界觀、人格塑造、人文素质教育等内容相关的具体活动;也有正确认识互联网、进行职业规划、身心健康教育、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掌握正确教育子女和组织家庭的技巧;还应有与认知能力、协同能力、生存能力、创新创业和社会活动能力培养与提高等课程有关的活动。具体操作应按大纲要求分阶段分级实施。

四、教学队伍的建设

我们认为,教学队伍是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教师的教学工作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而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是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学队伍的能力建设至关重要。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颠覆着传统职业教育的根基,这种颠覆如同现代手机对传统台式电话机的颠覆。因此我们有必要组织一个有全面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对如何正确认识现代职业教育的地位、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如何设计、从事现代职业教育人员的能力如何构建、如何培养等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系统研究。 笔者认为,所提出的该“高职院校知识经营模式”只能算作是一块质量不怎么样的“砖头块”,希望能引起位高权重的热心人士务实的关注和支持!

作者简介 :杨先立,男,(1973—),副教授,选自《知识经营的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编号:2016GZHTZY101B 项目名称:知识经营的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杨先立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