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模式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经营模式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立体生态林业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复合林业经营,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元化的立体产业模式。对全国立体生态林业发展动态展开分析,阐述立体林业的经营模式类型,针对广西钦廉林场立体生态林业经营模式提出建议以及改进措施,为广西今后立体生态林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第一篇:经营模式论文范文

切实转变经营模式

通过打造社区综合金融服务商、互联网金融服务商、同业金融市场交易商、布设村镇银行投资商、科技运营服务商,上海农商银行在切实推进经营模式转变方面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金融改革的核心,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和竞争态势,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上海农商银行围绕应对利率市场化、转变经营模式、加快转型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开展了一些工作。

对转变经营模式必要性的认识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进入了一个攻坚期。随着利率市场化全面提速、金融脱媒持续强化、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开、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等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商业银行盈利基础、客户基础、业务基础造成了巨大冲击。

第一,从国外实践看,银行业在完全利率市场化后利差大约减少一半,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一定伴随着银行业的优胜劣汰,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上海金融机构众多,市场竞争充分,客户对利率敏感性较强,近年来,上海农商银行存款付息率持续上升,利差收窄的压力非常明显。

第二,无论是直接融资的发展,还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其实质是“去中介化”,是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乃至非金融机构向商业银行争夺客户资源。客户是立行之本,是最重要的资源,客户流失造成的冲击是致命的。

第三,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资本约束不可能支持银行业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机遇和风险并存,既有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等带来的发展空间,也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等潜在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契合经济发展大势,趋利避害,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拓展新的增长点。

总之,中国银行业受政策保护、高增长高景气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全面开放、完全竞争、优胜劣汰的时代已来临;商业银行依靠资源投入、粗放经营、同质化竞争的发展道路已经走到尽头,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营模式是应对挑战的唯一选择。

转变经营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围绕转变经营模式、加快转型发展,上海农商银行着力打造五个“商”。

(一)打造社区综合金融服务商。对于社区银行,我们有几点基本认识:

一是在商业模式上,社区银行从单纯的“经济主体”转变为“社会主体”,与社区构成利益共同体,这是社区银行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社区是一个市场平台,与企业、家庭和个人密切相关。社区经济相对稳定,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甚至表现出逆周期现象。同时,社区经济内涵也在不断延伸,比如网络智能、养老经济、健康保健、高端家政等,都为社区金融发展提供了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

二是在市场定位上,社区银行以本地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网点服务半径适中,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服务策略,以满足目标客户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为主,兼顾社区特色,以有限的资源实现精耕细作。

三是在服务方式上,以金融服务为切入点,广泛参与社区建设,使银行从社区的金融服务提供者转变为社区的成员,提高客户认可度,通过关系型营销建立局部竞争优势;全面深入掌握客户信息,获取一定的风险溢价,提高竞争力。

四是在风险管理上,通过建立长期的商业和人际关系来获得大量“软信息”,能够较好地解决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等问题,建立有别于大型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式。

五是在营运支撑上,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金融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金融运行模式正在发生变革,银行通过“瘦身”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和对客户的维护上,从而降低营运成本,增强社区银行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上海农商银行以金融便利店、小微企业专营网点、贵宾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三大平台为主体,大力推进社区银行建设。

金融便利店通过延时、错时服务和“人工+自助”服务,形成“您下班、我营业”的差异化经营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对接社区,共建社区金融服务中心,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截至2013年末,上海农商银行101家金融便利店储蓄存款余额合计193亿元,受理发放零售贷款合计57.6亿元,销售理财产品167.5亿元。

上海农商银行2年内建成了60家小微企业专营网点,组建了65支专营团队,专门从事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开发了“鑫易贷”“鑫速贷”“鑫联贷”“鑫用贷”等小微企业特色贷款产品。截至2013年末,全行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2.5亿元,在上海市场占比提升至11.34%。2012年,上海农商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了5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信心。

针对中高端客户,上海农商银行在全市范围内开设了3家财富管理中心、21家贵宾理财中心,理财、保险、基金、黄金、世界白金鑫卡等产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公积金委托贷款增量市场占比超过70%。截至2013年末,全行资产规模20万元以上客户突破20万户,比年初增长21%。

上海农商银行计划在今后三年,全面实施250家社区银行网点的改造,将营业网点由业务操作中心转变为营销和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网点产出。同时,通过与工会、妇联、街道、社区等各级组织的联动互动,将金融服务全面融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二)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商。互联网对银行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社区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比如,两者的服务对象相似,主要面向大众、零售客户;注重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机制灵活、决策链短等。金融的特性主要体现在支付、融资、财富管理等方面,互联网的特性是互动、开放、大数据、平台经济等,关键是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用互联网技术来改进和完善社区银行服务模式。

近年来,上海农商银行加大电子金融建设力度,持续推进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优化升级,搭建了手机银行、短信通平台、网上商城、微信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拓宽了线上支付渠道,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子金融服务网络,使用上海农商银行电子渠道的客户和交易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末,上海农商银行企业网银注册用户达8.4万户,个人网银注册用户达66万户,企业手机银行注册用户达6400多户,个人手机银行注册用户达21万户,柜面业务替代率超过40%,当年电子银行业务实现收入2.44亿元。

今年,上海农商银行将推进网络金融部准事业部制改革,推动互联网金融成为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尽快搭建直销银行系统架构,建立面向电子银行全渠道的电子账户体系,通过提供网络金融应用和传统银行账户服务,进一步扩大网络用户规模。二是以门户网站为主要载体,建设社区金融服务平台、“中小微农”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出在线融资业务。三是做强传统特色电子银行业务,加强组合营销、交叉营销,完善电子金融整体解决方案。上海农商银行计划今年电子银行业务收入比2013年增长50%,达到3.65亿元。

(三)打造同业金融市场交易商。近年来,上海农商银行充分利用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积极争取业务准入资格,加强同业合作,努力打造交易利润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代客理财中心。

一是交易规模稳步扩大。2013年,上海农商银行自有资金日均营运规模1286亿元,扣除主动负债后实现收益58.36亿元,完成中间业务收入约9000万元。人民币资金业务交易量6.15万亿元,外汇资金交易量373亿美元,票据转贴现交易量1292亿元。

二是业务功能不断完善。除了传统的银行间市场资金交易外,在银监会合作部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上海农商银行获得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资格;还取得了上海黄金交易所金融类会员及资金清算行资格,开办了贵金属自营和代客业务;推出了电子商票业务。

三是丰富理财产品种类,扩大资产管理范围。2013年,上海农商银行发行各类理财产品527款,募集资金601亿元,推出了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积极探索跨市场资产组合管理,新增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卡、车贷等资产配置。近年来,上海农商银行理财产品以稳健的运营、良好的投资回报,在市场上树立了品牌。

今年,上海农商银行将进一步加大金融市场业务运作力度,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围绕网上银行、金融便利店、贵宾理财网点和财富管理中心四大平台开发设计专属理财产品,进一步对接客户需求,优化客户体验。

同时,上海农商银行将积极推进与农信系统兄弟单位的合作,按照平等、互利原则搭建同业合作平台,在资金交易、投资银行、贸易融资、自贸区业务、金融衍生品、网络金融、海关税费电子支付、支付清算等方面开展业务合作,在风险管理、信息科技等方面共享信息、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天下农信是一家”,上海农商银行希望与农商银行同业“抱团取暖”,共同应对挑战,共谋发展之路。

(四)打造布设村镇银行投资商。自2011年以来,在银监会合作部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农商银行开设了村镇银行。目前,已在湖南、山东、云南、北京、深圳以及上海本地共发起设立村镇银行35家。截至今年3月末,35家村镇银行存款总额163亿元,贷款总额108亿元,2013年拨备后经营利润合计2.53亿元,总体上实现了良好开局。

对上海农商银行来说,布设村镇银行一方面是贯彻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推进业务结构调整、拓展集团发展纵深化的战略需要。我们将不断总结、探索,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村镇银行建立以资本回报为导向的自主经营、自我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提高村镇银行的贡献度,使其成为集团重要的增长点。

作为主发起行,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引导村镇银行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准确定位,引导村镇银行立足县域经济,坚持“支农支小”,创新信贷产品,拓展电子化营销服务渠道,逐步培育经营特色。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在做好量本利测算的前提下,适当增设营业网点。二是强化风控,加强信贷审查审批、会计营运、财务等业务条线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审计,督促村镇银行牢固树立审慎合规经营理念,切实将防控风险置于首要位置,确保经营安全。三是完善功能,完善村镇银行业务系统和服务功能,包括大额支付系统、“农信银”系统升级、财税库银系统上线,搭建理财产品代销平台,拓展借记卡第三方支付等增值服务,推进村镇银行灾备系统建设等。

(五)打造科技运营服务商。经过三年的努力,上海农商银行新一代银行系统于2013年6月13日顺利投产。新系统采用了业内领先的“瘦核心、大外围”多总线集成系统架构,自切换上线以来顺利完成了季度结息、年终决算等重大任务,总体实现了平稳运行。同时,在张江园区建设的数据中心也如期投入使用。

新系统和新数据中心的顺利投产,为上海农商银行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下阶段,上海农商银行将着力推进新系统的应用拓展,建设数据仓库,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支撑;加强信息科技与业务融合,重点支持社区银行、互联网金融、自贸区、村镇银行等业务创新;加快构建“两地三中心”灾备体系,推进同城灾备中心建设。

同时,上海农商银行将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力量和张江数据中心先进的硬件设施,努力为农信系统兄弟单位、村镇银行以及IT企业提供系统开发、运维、灾备以及场地租赁等服务。

五大配套改革措施

要切实推进经营模式转变,打造五个“商”,必须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改革释放正能量,进一步增强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据中国银监会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银监局《2014年上海中资银行业工作要点》,上海农商银行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组织推进全行的治理改革和转型升级。经反复研究,上海农商银行确定了2014年的重大改革任务:

一是在业务治理体系方面,推进网络金融、信用卡、小微企业贷款等业务条线准事业部制改革,推进金融市场和同业业务治理架构、村镇银行管理模式改革。

二是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零售金融、贸易融资、金融市场等专业化营销团队建设,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在风险管理方面,深化全面风险管理,按照专业化、差异化、团队化的原则推行嵌入式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在传统信贷业务方面,进一步完善专职审批人制度,强化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在贸易融资、金融衍生品、金融市场及同业等新兴业务方面,探索派驻式风险管理方式。

四是在营运科技方面,研究推进营运组织架构改革和流程再造,推进后台集中操作、优化柜面流程、实施远程授权、搭建网点智能平台,为社区银行建设和营业网点转型提供支撑保障。

五是在绩效管理方面,全面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成本分摊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促进经营资源优化配置。

图 > 东方IC

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以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产品为基础,以杠杆性的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特殊类别买卖的金融工具统称。这种买卖的回报率是根据一些其他金融要素的表现情况衍生出来的。

链接

作者:侯福宁

第二篇:广西立体生态林业经营及经营模式研究

摘 要:立体生态林业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复合林业经营,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元化的立体产业模式。对全国立体生态林业发展动态展开分析,阐述立体林业的经营模式类型,针对广西钦廉林场立体生态林业经营模式提出建议以及改进措施,为广西今后立体生态林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关键词:立体林业;立体生态;经营模式类型;广西

立体生态最早提出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mith教授,在20世纪初概括为:立体生态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1]基于立体多层种植生态体系的前提下,农作物轮作、间作、套作在现代农业技术下的延伸和发展,由于概念边界过窄,局限性较窄,容易使立体生态同间作、套作混淆起来。立体的生态经营模式反映出当代中国立体生态的本质特征,它既有区域内垂直梯度的立体种养循环布局,又有单位面积(水体)立面空间的种养(加工)合理配置。如何利用好立体生态经营体系,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立体生态林业国内发展动态

早在1986年开始,黑龙江省东宁县生态林业建设利用不同层次地理环境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层次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在林地中引水养鱼65亩,年均收益3万余元。在2008年,果化示范区的立体生态农业由粮食作物(玉米)—经济作物(黄豆)—牧草轮作模式、果树(火龙果、澳洲坚果)—药材(金银花、苦丁茶)模式及水源林—牧草—畜禽模式等组成,充分利用了岩溶峰丛洼地自然环境提供的光、热、水和土壤等资源。四年来立体生态林业模式运行结果表明:立体生态农业使示范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改善,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10%提高到2005年的50%~70%。农民年均纯收入也由实施前的632元上升到2005年的1 524元。2012年广东省江门市采取了林—禽—农—沼气一体化的循环林业立体生态经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用电量问题,提升当地林地经济效益,提升了当地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人均收入提升了32.4%。据新闻联播报道,广西马山县弄拉屯,大力发展立体生态,提升了当地森林覆盖面积,成为了全国立体生态林业的科技示范基地[2]。因此,可以得出,立体生态林业的经营模式经历了多年来的发展与完善,这将有利于广西立体生态林业的发展。

二、立体生态主要方式

生态生态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2002年,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主要为以下几种: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三、立体生态体系在广西的应用

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成立于1963年,是自治区林业厅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总场设在北海市合浦县,场内经营林地面积89.3万亩,场外造林面积21.5万亩,职工共2 905人,总人口约7 000人。广西国有钦廉林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循环经济的决策部署,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于2009年启动实施了林牧沼综合开发项目,探索了以林为主、林草结合、草饲牛羊、“三沼”综合利用的林业立体生态循环经营模式。目前,桉树林下套种林草达4 000多亩,存栏种牛肉牛1 000多头、种羊肉羊4 000多只,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分场职工及周边群众600多户参与种养,配套建设1 000立方米沼气池。2011年,项目实现经营收入1 300多万元,盈利220多万元。同时实现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发展低碳经济,扩展林下经济产业链,林场依托林牧沼综合开发项目,以牛羊粪便和沼渣等为原料加工生产生态有机肥[3]。所生产的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养分及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养分全面,肥效持久。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1 200多万元的经营利润,提供约230个岗位,带动种植业及运输等相关产业增收2亿元以上,“三大效益”明显。

钦廉林场林牧沼综合开发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可满足100多户职工生活需要钦廉林场依托林—草—牧—沼循环发展模式,又进一步对林薯模式、林菌模式、林苗模式、林禽模式等模式进行探索和尝试[4]。其中,各项立体生态林业获得成效如下:

四、立体生态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地少人多矛盾激化。中国最大的国情是地少人多,全国历年平均每年减少耕地26.7万公顷左右,而人口增长率为14.6%。广西立体生态经营模式需要提升经营效率,解决当地人口密集的基本状况,同时还需要因地制宜,复合当地民俗民风,有效地符合当地人民的生态发展理念,才能有效解决人多、地少的社会问题。

2.农民务农思想淡化。由于工农产品价格差异大,农产品价格很低,农田纯收益低,农民因收益少而愿意到城市打工赚钱,务农思想日趋淡化。为了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只有从提高农田收益着手,才能调动务农积极性,立体农业是有效途径之一。

3.农村劳动力过剩 。目前我县有许多常年流动的外地务工人员。劳务进城和发展乡镇企业无法全部解决就业,相当一部分要靠农业自己的深度开发消化,而立体农业就是有效途径之一。

五、立体生态体系的措施

1.森林资源循环利用。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为打造品牌,建设现代苗圃,林场近年来积极引进现代先进育苗技术,增加育苗科技含量。林场利用木屑、树皮、饲草渣等有机质剩余物及废弃物,制作轻基质原料;利用蜂窝式塑料营养袋代替常规塑料营养袋,实施轻基质育苗;并用半自动化喷雾式淋水系统取代原有的人工浇灌。目前,育苗成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2011年,实现苗木收入400多万元,预计今年可突破600万元。

2.结合工业完善立体化生态经营。广西国有钦廉林场现有纤维板生产线6条,其中硬质板生产线4条,年产能3万立方米 。产品绿色环保,广泛用于包装及房屋装修。林场纤维板生产线位于北海钦冠木材加工基地内,有效消化利用钦州、北海一带丰富的采伐剩余物及木材加工边角废料,并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为巩固林场第二产业的支柱地位,做大做强人造板产业,林场于2011年申报了年产1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新建项目。项目占地300亩,目前已在灵山武利工业园区落实了建设用地,签订了设备订购合同,近期将开工建设。

六、展望与建议

广西立体生态林业需要引进国际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和新品种,提升了广西区内整体林业产业技术水平,使广西林业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同时,结合广西各地生态环境特征,需找合适的立体林业搭配模式,对广西进行区域划分模式,规划片区重点发展模式,提升各地立体生态经营水平,全面推动广西立体生态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孔运,蒋忠诚,罗为群,覃小群.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实施效果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果化示范区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5).

[2] 邓福春,覃德文,黄宝榴,等.基于灰色多层次分析两种壳斗科树种人工林生态效益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4,(13).

[3] 伍荣善,覃德文,杨钦潮,等.广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J].绿色科技,2014,(9):51-54.

[4] 赖昌巧,韦绪,聂珍臻,等.浅谈森林资源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4):234-236.

[责任编辑 刘娇娇]

作者:莫柳园 覃德文 邓硕坤

第三篇:小额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摘要:小额保险是增强穷人抵御风险冲击能力、减轻贫困的重要手段。全球范围内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互助或合作保险模式、合作-代理模式及独立经营模式。从国外小额保险的发展实践来看,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各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阶段及制度环境等的不同密切相关。互助或合作保险模式、合作-代理模式与独立经营模式各自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关键词:小额保险;经营模式;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小额保险(Microinsurance)是微型金融(Microfinance)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是减轻穷人的贫困和脆弱性(Vulnerability)、增强抵御风险冲击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和近30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较快发展的小额贷款或小额融资(Microcredit)相比,小额保险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我国目前该项业务尚未真正开展,小额保险未能引起国内学术界和实务部门的重视。本文尝试对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和相应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我国小额保险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于小额保险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一种保护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降低特定风险危害的正式保险机制。和所有的保险一样,小额保险的投保人按照其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相应的风险成本定期缴纳保费。然而,小额保险并不是简单向下位移(downscaled)的正式保险,它是针对穷人这一目标客户的正式保险,和那些传统的保险方案相比,小额保险的客户有着显著不同的收入和风险特征:不仅收入水平很低,而且收益不稳定、波动性较大,抗风险能力弱。推出切实可行的小额保险项目需要在设计保险产品和提供服务时予以创新、充分考虑小额保险的覆盖面、及时性、可获得性和客户的承受能力。穷人通常面临的冲击包括疾病、家庭成员特别是主要劳动力的死亡、由于被盗或火灾、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等。由于缺乏显著的资产或资源禀赋及其他有效的降低风险机制,穷人无力经受这些冲击所产生的后果。这些冲击对贫困家庭所造成的影响主要包含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冲击的即期影响,它会导致穷人资产或收入的损失,减少消费,而且穷人急需一次性支出的现金;第二个阶段是冲击的中期和长期影响,面对由于资产或收入损失而被缩减的现金流,贫困家庭不得不重新调配有限的资源。如果是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或重大伤残,它对贫困家庭的收入影响是长期的,会造成持久的负面冲击,使穷人及其后代陷入更深的贫困陷阱。由于性别的差异,冲击的影响程度也会不同,相比男性而言,女性拥有更少的资产、对资产的控制权更弱,而且缺乏行使资产合法权益的正规途径,在应对风险方面她们发现自身比男性更脆弱。

二、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

现阶段全球范围内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额保险服务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南亚的一些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国和东非的一些国家如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国,具体的小额保险产品包括贷款信用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等,不同类型机构的经营模式及提供的小额保险产品或服务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主要包含:

(一)互助或合作保险模式

目前世界上众多的互助或合作机构开办了小额保险业务。互助机构由其成员-同时也是保险等金融服务的使用者所拥有,遵循“一人一票”的合作原则。提供小额保险服务的互助机构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独立的互助(或合作)保险公司,不隶属于任何互助机构网络。

2.隶属于金融合作社(主要是储蓄和信用合作社)网络的保险公司,主要为网络内部的成员提供保险服务。

在该种模式下,保险公司通常是风险承担者,合作社网络是保险公司重要的产品分销渠道,众多保险机构是国际合作和互助保险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nd Mutual Insurance Federation, 简称ICMIF)的成员。一些保险公司也为网络内的合作社本身提供保险产品如存款保险。合作社网络模式在互助或合作保险模式中占主导地位,运用该种模式提供小额保险服务的机构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波兰和秘鲁、危地马拉等南美国家及贝宁、多哥等非洲国家。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其经营模式实际上包含三种组织安排:(1)代理形式。储蓄和信用合作社联盟在发展小额保险的早期阶段,可以通过设立代理机构的形式为合作社的成员提供保险服务,代理机构由合作社拥有和控制,无须承担任何风险、而且能够获得小额保险承保机构提供的佣金收入。(2)风险承担部门。在积累了早期阶段的代理保险经验后,一些储蓄和信用合作社联盟会成立风险承担部门,通过成员合作社提供小组保险方案。(3)保险公司。由于风险承担部门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小额保险产品,随着合作社和成员自身的发展,他们希望获得那些只有受管制的保险公司才能提供的保障范围更广、保障程度更高的小额保险服务。

尽管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互助网络模式下的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不尽相同,但在运作机制方面它们也表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如:(1)实行民主经营方式,保单持有人通过授权代表和工作小组的形式参与保险机构的日常运营管理。(2)有限的权益资本回报。(3)保险机构通常不依赖补贴资金运营、更希望获得技术援助或支持。(4)保险机构积极推动健康、安全和灾害预防等活动,以降低保险成本;代表保单持有人利益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保险业及政策制定者施加影响。

合作社网络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互助保险机构的被保险人同时也是保险机构的所有者,与股份形式的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契约相比,他们的权益更能得到保障。(2)在不同的文化和经济环境里,该种模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互助保险机构的发展实践表明,依托储蓄和信用合作社与其他合作社网络较强的客户资源优势,保险机构的运营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为众多的低收入客户提供小额保险服务,而且在财务上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印度的Yeshasvini Health Care Trust成立于2002年,在2004年该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就覆盖了145万名客户。(3)投资收益对合作社所在的社区具有发展效应。由于保险公司是合作社网络的附属机构,保险活动中产生的投资收益最终都要返还给成员,保险公司日常运营产生的现金流能够用于增加合作社网络和成员的流动性,为合作社所在的社区经济增长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4)保险机构能够获得再保险支持。对许多小额保险的提供者而言,不能进入再保险市场是一个限制其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合作社网络模式下的保险机构通过其上游联盟(upstream alliances)能够进入再保险市场,国际合作和互助保险联合会在促进其成员网络获得再保险支持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合作社网络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或不足,主要表现在:(1)保险机构推出的保险产品呈现出与合作社的储蓄和贷款组合互补的特征,保险产品品种不够丰富。(2)互助保险机构经营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受合作社网络经营绩效的影响。由于互助保险机构主要为合作社网络服务,一旦合作社网络经营不善、出现严重亏损,保险机构也将受到拖累。(3)不同金融产品之间的风险可能混杂,给保险机构的运营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隐患,尤其是在监管缺失或不力时。(4)保险机构的运营可能存在代理人问题。由于合作社网络股权的高度分散、公司治理水平相对较低,对代理人(管理者)的控制较弱,代理人可能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倾向和冒险经营动机,参与高风险的投资活动,较少考虑成员资本的保值增值。

3.互助保险协会网络。该种网络由互助保险协会组成、形成顶点(apex)结构,也被称为以社区为基础的模式。

(二)合作—代理模式

在合作—代理模式中,合作伙伴通常是指保险机构,代理人(目前主要是微型金融机构)与合作伙伴之间并没有股权联系,双方只是按照合约安排建立拓展小额保险的合作关系。在该种模式中,保险机构借鉴微型金融机构联保贷款(group lending)的运作机制,主要通过小组保单的形式为众多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额保险服务。现阶段微型金融机构是小额保险产品的重要分销渠道。为了充分维护客户的利益、使客户获得满意的保险服务,一些微型金融机构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与之合作的保险公司,例如加纳的CARE和印度的ASA。

合作—代理模式的优势主要有:(1)对于代理人而言,由于不承担相关的保险经营风险,代理人面临较低的财务风险和声誉风险;代理人能从推销小额保险产品中获得稳定的佣金收入或潜在的利润分成;代理人提供保险服务面临的监管约束较少、没有资本金要求;不需要聘任成本较高的保险管理专业人才。(2)对于保险机构而言,该种模式是保险公司进入低收入市场最简单、快捷和成本最低的途径;代理人为其提供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和有效的交易机制;通过不断增加保单持有人的数量(尤其是对强制性产品)有助于分散整体经营风险;通过代理人掌握的关于客户基本情况的历史数据有助于加强对客户风险状况的了解,减少保险机构市场调研的压力。(3)对于投保人—低收入客户而言,他们能通过该种模式获得受管制的保险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保险机构具备一定的资本实力,其业务运营受到法律和监管制度的约束,而且能进入再保险市场分散经营风险,客户实际上无须担心保险机构经营失败的风险;由于有众多的客户参与,在保险产品的定价方面投保人享有一定的优惠。

合作—代理模式也有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代理人而言,为了自身和客户的利益,需要和保险机构进行相关的业务合作谈判;收入主要局限于佣金,风险低,但收益也相对较低;服务标准的主动权可能掌握在保险机构手中,尤其是当保险公司直接负责理赔事宜时;由于小额保险是代理人附带提供的非核心服务,营销人员通常缺乏推广此类保险产品及向客户宣传保险知识的激励;在保险产品设计方面,受到保险机构自身能力和法律监管环境的制约。(2)对于保险机构而言,需要对代理人的营销人员进行保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初始的投资之后,双方之间的持续业务合作主要依赖于代理人的态度,代理人可能改变对保险机构产品或服务的认可程度。当代理人中止与既定的保险公司合作,保险公司会失去已有的低收入客户群;对专业性较强的小额保险产品和低收入市场,保险机构必须实行有别于传统商业保险市场的创新性风险管理策略。(3)对于投保人而言,他们的代言人—微型金融机构在和保险公司的谈判中,既要维护自身利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又要维护客户的利益,可能面临着角色冲突,微型金融机构通常倾向于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对于强制性的保险产品,客户只能被动接受,否则将影响他们在微型金融机构的借款机会;该种模式下的保险产品主要与代理人的主营业务特别是贷款业务挂钩,非借款客户很难获得保险服务。

在合作—代理模式下,保险机构和微型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主要限于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客户提供基本的、而且通常与代理人的主营业务相关的小额保险产品,例如贷款信用保险和人寿保险。而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低收入市场有着强烈需求的保险产品如健康保险、储蓄寿险,实行该种合作模式的机构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1)在大多数地方,健康保险等产品不能作为强制性产品提供给客户,这些产品与微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偿还没有直接联系,微型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不高。(2)微型金融机构并不是储蓄寿险产品的高效分销商。因为储蓄寿险需要长期、持续的交易,而微型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通常期限较短、还伴随客户偶然的非借款期间,这两种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很有限;储蓄存款是微型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于资源有限的低收入客户而言,储蓄寿险产品与代理人的主营业务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微型金融机构缺少营销此类保险产品的激励。

在合作—代理模式下,为成功拓展小额保险业务,双方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发展符合低收入市场特征的适宜产品。

保险机构应意识到低收入市场有别于传统的商业保险市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的保险需求及保费承担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在小额保险产品设计和营销推广上予以充分考虑。

2.保险机构和代理人应厘清各自需承担的职责。

双方可通过正式协议或理解备忘录的形式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减少未来发生摩擦或争议的可能性,促进良好、顺畅合作关系的形成。一般而言,保险公司负责代理机构员工的保险培训、与监管部门协调、沟通等事宜,微型金融机构则负责保险产品营销、代收保费(通常纳入投保人的贷款偿还计划或从客户的储蓄存款账户扣收)。

3.提高保险服务效率尤其是理赔效率。

由于及时的理赔给付对机构的可信度至关重要,代理人应和保险机构明确相关的服务标准。为避免保险公司延迟支付甚至拒付理赔款现象的发生,一些微型金融机构将同意由其直接支付理赔款作为与保险机构合作的前提条件,代理人直接支付给投保人的理赔款可从其代收的保费中抵扣。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保险产品如人寿保险,微型金融机构能够确认应支付的理赔款;但对于较复杂的保险产品如健康保险、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微型金融机构由于不具备查勘定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很难确定具体的理赔额度。对于坚持由其负责理赔事宜的保险机构,代理人在合作协议中应明确理赔的时效;对于保险机构延迟支付或拒付合理的理赔款的,保险机构应承担违约责任,这有利于减轻代理人的责任、激励保险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4.双方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尽管微型金融机构作为代理人推销保险产品,主要是为了降低自身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和满足客户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需要,他们也希望从销售保险产品中获取直接的收益。保险机构和微型金融机构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有利于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发展。微型金融机构获得报酬的方式主要包括:按代收保费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佣金;与保险机构实行按变动收入的利润共享或亏损共担;代理人对保险机构实际收取的保险费进行提价,提价收入由代理人独享,但保险机构不再向其支付佣金。这种提价手段会增加投保人的保费负担,而且,在一些由保险业监管当局正式批准保险费率的国家,提价方式是不合法的。

随着小额保险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一些保险机构为提升市场份额,不再局限于仅与微型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始重视拓展新的保险产品分销渠道,例如零售商店、邮局等。

(三)独立经营模式

实行独立经营模式的机构主要包括微型金融机构和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

1.独立经营小额保险的微型金融机构。

现阶段独立经营小额保险的微型金融机构主要是一些资产规模较大、资本实力较强、拥有客户数量较多的机构。规模较小的微型金融机构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不具备独立经营小额保险的条件。

微型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小额保险通常与具体的存款或贷款业务挂钩,是一种附带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是为了保障小额贷款的安全、降低由于借款人健康、意外伤害等方面的原因对贷款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客户对多种金融服务或产品的需求,微型金融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或产品通常具有强制性。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微型金融机构在小额保险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先驱者角色,其中代表性的机构有:

(1)孟加拉乡村银行。

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为其客户提供的小额保险服务主要是贷款保险的选择权。在孟加拉国,尽管借款人非常关注债务负担,但他们却不愿意在死亡时还有未清偿的债务,这种担心主要源于宗教和文化上对未还清债务者的制裁。为消除借款人的这种担心,乡村银行为客户提供了贷款保险选择权。该银行的贷款保险项目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在早期阶段,为给贷款增加保险系数,借款人必须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存入相当于未还贷款余额2.5%的存款。乡村银行为这些存款账户支付年利率12%的利息,账户所得利息被用于补充保险基金。如果借款人在贷款期间死亡,银行将用保险基金支付借款人所有的未清偿贷款;另外,借款人存入保险基金的存款和按12%的年利率获得的利息会返还给死者家庭。在乡村银行的贷款保险项目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借款人的实际死亡率高于该行初始估算的每年1/5000这一模拟假设,为弥补保险基金的不足,自2005年10月起该行对贷款保险政策进行了调整,对每一笔新发放的贷款,所有的借款人必须在贷款保险存款账户中存入贷款金额,而不是上年末未偿还贷款余额的3%。

孟加拉乡村银行95%以上的借款人为女性客户,为减轻这些女性借款人的债务负担,防止她们在丈夫死亡后重新陷入贫困,银行将她们的丈夫也纳入到贷款保险方案中。如果借款人希望其丈夫也得到保险保障,她必须再额外缴纳贷款金额的7%存入贷款保险储蓄账户。在借款人的丈夫死亡时,她的所有贷款被免除,而且银行会将其支付的贷款金额的7%和累积利息归还到她的储蓄账户。在新的保险政策下,贷款保险对借款人或其丈夫不是强制性的,但如果女性借款人有特别企业贷款,夫妇二人都必须加入贷款保险计划。

(2)印度的自雇妇女协会银行(Self-employed Women’s Association Bank,简称SEWA银行)。

SEWA银行是印度历史最悠久的微型金融机构、由自雇妇女协会(SEWA)于1974年发起成立。该银行致力于满足贫穷的自雇妇女对存款、贷款、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的需求,资产规模较大,而且实质上是一家合作银行,由30000多名妇女持有1100万卢比的股份总额。SEWA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保险服务始于1992年。在早期阶段,SEWA银行侧重于拓展存款业务,该机构主要为存款客户提供保险服务。获得保险服务的客户必须首先在该银行存入一定金额的定期存款,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用于缴纳或覆盖客户每年的应缴保险费。SEWA银行为其存款客户提供了几种保险服务方案以供客户选择,具体保险服务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客户所需存入的定期存款金额不同和保险保障范围不同上。综合性的保险方案对客户定期存款的金额要求更高。SEWA银行提供的保险服务不仅仅限于贫穷的自雇妇女,受益人也包含她们的丈夫。

SEWA银行只是相对独立的经营小额保险业务,该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一些具体保险产品或服务,实际上是由印度国内的一些主流保险公司(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门)承保的。例如SEWA银行的人身保险服务是通过印度的人身保险公司(Life Insurance Corporation of India)提供的。在该种情形下,SEWA银行为客户批量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保留保单持有者的相关记录并协助他们处理索赔事宜等,实际上扮演着保险中介的角色。而对于一些涉及贫穷妇女范围较广的疾病包括妇科疾病和职业病等,现有的保险公司很少提供这方面的保险产品,SEWA银行动用自有资金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在为贫穷妇女提供女性特有的疾病和职业健康保险保障方面,SEWA银行处于领先地位。SEWA银行要求所有的借款人都必须购买保险。

在相对独立经营小额保险业务方面,SEWA银行与乡村银行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SEWA银行不仅提供范围更加广泛的保险服务,而且动用银行的自有资产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该部分自有资产并没有单独划入保险基金。SEWA银行的经营模式现已被一些微型金融机构复制或推广运用。

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印度SEWA银行是微型金融机构相对独立提供保险服务的两个典型范例,还有一些微型金融机构针对所在国家或地区低收入客户的实际状况,在小额保险经营方面采取了创新性的策略。如印度的另一家微型金融机构BASIX不仅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鼓励客户购买人寿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产品,而且该机构意识到农村地区的穷人客户面临的收益风险和价格风险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生产活动,积极发展能够保障客户收益风险的保险产品,并通过院外游说的方式倡议建立小额期货市场以降低农户的价格风险。

对于微型金融机构而言,选择独立经营小额保险模式,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一方面,微型金融机构为客户独立提供小额保险服务的优势主要有:

一是能够主导小额保险的产品设计、提高服务水准,更好地保障客户的利益。这有助于增强客户对微型金融机构的忠诚度,促进微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微型金融行业维持或逐步提高机构自身的市场份额。

二是降低小额保险的交易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减轻客户的保费负担。微型金融机构由于经营多种金融产品,收入来源具有多样性,抗风险能力较强,能够用存款、贷款等主营业务利润弥补小额保险服务的亏损,相当于让渡一部分利润给客户,提高穷人的福利水平。而且,微型金融机构拥有客户资源和营销平台优势,能够运用交叉销售的方式推广小额保险产品,和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相比,其交易成本更低。

三是微型金融机构能够独自享有保险收益,而无须与保险机构进行利润分成。

另一方面,微型金融机构独立经营小额保险业务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是和专业的保险机构相比,他们通常较为缺乏设计适宜的保险产品及定价等方面的技能与经验。

二是当许多客户在同一时期发生系统性的风险如自然灾害风险时,微型金融机构难以应对客户的集中索赔压力。由于微型金融机构不是正式的保险机构,他们不能进入再保险市场,以降低保险业务的整体运营风险。为减轻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客户集中索赔压力,微型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将涵盖系统性风险的保险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保险机构。

三是微型金融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不是其主营业务,不能有效满足穷人的多种保险产品需求。大多数微型金融机构提供的保险产品较为单一、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的保险保障额度有限。

四是微型金融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与其主营业务挂钩的做法存在一些弊端。微型金融机构的保险产品通常与贷款“捆绑式”提供,如贷款信用保险和人身保险等品种。微型金融机构将小额贷款与小额保险“捆绑式”提供的做法,实际上既限制了客户对保险产品的选择权,也限制了小额保险市场的覆盖面,当客户未能成功申请小额贷款或已还清旧贷、等待新的贷款审批期间,他们无法获得小额保险的保障。一些机构将客户的应缴保费纳入贷款额度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客户的利息负担。

五是微型金融机构提供保险服务面临较大的监管压力。在许多国家,没有获得保险业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被视为不合法。当微型金融机构为低收入客户提供的小额保险达到一定的业务规模,逃避保险监管很困难。而且,受管制的微型金融机构可能不被允许在其资产负债表上保留保险负债科目,从而使得保险业务的真实经营状况难以在账面反映。

2.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

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主要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单一的保险服务,具体的小额保险产品包括健康保险、人寿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等。对小额保险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或产品,客户可自愿选择购买,不具有强制性。目前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主要集中在东非的一些国家,这些小额保险机构主要提供健康保险服务,它们和雇主、微型金融机构、村庄小组等进行合作,促进小额健康保险产品的销售。

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在发展的初期由于业务规模偏小、较高的经营成本、储备资金积累不足、保险产品的分散程度较高等原因,对客户发生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自然灾害风险很难提供充分的保险保障。相当部分的小额保险机构在开始营业后的几年时间里都处于连续亏损状态,很难实现盈利。小额保险领域的研究专家Michael J. McCord和合作者(McCord and Osinde, 2005)通过对东非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三个国家中七家较具代表性的提供小额健康保险的机构进行调查发现,整体而言这些机构的财务状况较差,基本上都面临资本金不足储备资金较少、保费收入远远不足以弥补经营成本和索赔支出等问题。

三、结语

从国外小额保险的发展实践来看,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各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阶段及制度环境等的不同密切相关。互助或合作保险模式、合作-代理模式与独立经营模式各自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鉴于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群体的脆弱性,单凭微型金融机构或专营小额保险机构自身的努力,小额保险很难获得较快发展、惠及更多的穷人客户。小额保险不论实行何种经营模式,都有必要建立包含政府、非政府组织(NGO)、主流商业保险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和捐赠者等广泛参与的小额保险公共——私营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它有助于促进小额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全球范围内小额保险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而言,现阶段不管是微型金融机构,还是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保险服务都是有限、不充分的,穷人不得不寻求其他的保险保障方式,例如选择自我保险(self-insurance)和非正式保险方案。自我保险方案包括成为多家微型金融机构的客户,向微型金融机构、循环储蓄和信贷协会(ROSCAs)、高利贷者借款,动用储蓄存款,卖掉家庭资产等。非正式保险机制通常以小组为基础,成员之间保持互惠、团结互助的社会关系;穷人除依赖非正式小组外,也会向家族成员或朋友借款。但非正式保险机制仅适用于覆盖小型的、事先明确限定的事件。当客户所在的社区或村镇面临大范围、系统性的突发事件如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袭击或大规模的流行传染病爆发时,这些非正式策略无法起到分担风险的作用。对穷人而言,相比小额保险机制,这些自我保险和非正式保险措施是成本较高的次优方案。发展小额保险能有效增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他们从根本上减轻贫困、提高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Cohen,M., Mccord M. J., and Sebstad, J, 2005. “Reducing Vulnerability: Demand for and Supply of Microinsurance in East Afric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7: P322-323.

[2] Cohen, M., and Sebstad, J., 2005. “Reducing Vulnerability: The Demand for Microinsura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7: P397-474.

[3] Helms, B., 2006. Access for All: 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s,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4]Linnerooth-Bayer,J., Mechler, R., 2007. “Disaster safety net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Extend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Environmental Hazards(2007),doi:10.1016/j.envhaz.2007.04.004:P1-8.

[5]McCord, M. J., and Osinde, S., 2005. “Reducing Vulnerability: The Supply of Health Microinsurance in East Afric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7: P327-381.

[6] Fisher, T., and Sriram, M. S., 2002. Beyond Micro-Credit: putting Development back into Micro-Finance, Vistaar Publications, New Delhi.

[7]Churchill,C., 2006. Protecting the Poor: A Microinsurance Compendium,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8] 阿西夫·道拉,迪帕尔·巴鲁阿著、朱民等译.穷人的诚信—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故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贾伟)

作者:徐淑芳 彭 华

上一篇:数控车床论文范文下一篇:人才培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