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学能力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既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期待,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现实困境的有效突破。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以项目实施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具有引导学生开展自学,并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应用推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自学能力教学论文 篇1:

提高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教学尝试

摘 要:要想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可以通过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来推动学生自学语文能力提高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培养

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增强自学能力?如何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困难?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学生的积极、主动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如何在实践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成了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当今教学追求高分数的倾向使学生无暇欣赏学习中的美景、享受学习的乐趣。只有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讲解一篇课文时,教师应该让课文导入像磁铁一般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就会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会有进一步学习的冲动,会进一步进入学习状态。在讲解课文时,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多媒体集声、画、美于一体,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将一切口头无法言表的意象展现给学生。语文课文类型多种多样,每个体裁都有不同的风格,教学方法也应该有不同的方法,不管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教学也都应该以启迪学生为目的。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著名特級教师于漪曾多次指出:“语文教师应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离开‘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想个性,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在强烈内动力的推动下去主动学习,彻底改变强制性的被动学习的状态。

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发问。如教《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我会引导学生提出这些问题: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几件事?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对于这些问题老师并不急着回答,而是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懂得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用“阿长”更显亲切。通过质疑、争辩、释疑,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相应提高了

小学生有了较高的自学能力,就会主动去钻研语文学科中的一些难疑点,在钻研问题的过程中会主动搜集资料,学生拥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不盲从地跟随着教师走,会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学习下,学生会意识到,学习不是为了谁学,自己才是学习的主导者,才是学习的受益者。

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策略以实现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作为教师,其教学活动一定要立足于教科书及学生,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积极性方面,自然也要很好地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教科书中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加以挖掘。例如:教师可以积极地去发现教科书中的一些有趣因素,使原本较为平淡的教学活动变得十分有趣,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自然会不同,能够显示出更大的激情。其次,充分挖掘教学环境的作用。教师在充分地发挥教学环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因素时,首先要明白一点,就是哪种教学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利。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活跃的、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环境的打造。再次,建立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因此,教师一定要能够很好地发挥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发与引导作用,使学习目标不仅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导向,更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在目标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动力与热情。最后,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结合起来。想要使学生从根本上并且能够长久地对学习表现出较大的激情,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显得十分积极,并且表现出强大的求知欲。学生的这种表现,对教师的教学也能产生很大的渲染,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教师也能够在学生的渲染下,更加积极地投入教学之中。

三、老师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以相同学习类型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小组学习,我尝试以不同的学习形式作为学习小组划分的标准,并为之命名为“同趣组”。即将学生按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触觉型四种学习类型分成四个大组,再将每大组按益智分组的标准分为两小组。我发现,在学习新知的课堂中这种分组的效果最好。它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沉浸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思考、吸纳新知、形成能力。比如,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在提出了“‘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哪一种评价更好?”“你怎样看待另一种评价?”两个问题后,我请学生到“同趣组”学习。不同的学习类型小组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效果:有的小组要求以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有的小组希望以研讨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感受;有的小组却以图画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理解。

一座天平上,两颗心,一颗写着“鼓励”,一颗写着“鞭策”,只放入一颗心时,天平是倾斜的,只有放正两颗心,天平才是和谐的。

编辑 王彦清

作者:翟彩霞

语文自学能力教学论文 篇2:

项目化教学在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摘要】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既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期待,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现实困境的有效突破。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以项目实施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具有引导学生开展自学,并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应用推广。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自学能力;小学语文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能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需要,在主动学习的动机支配下,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手段,独立完成知识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大趋势下,未来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而非知识的灌输,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除了将基本的语文知识教给学生之外,更需要把重点落在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其在语文学科上的自学能力,唯有如此,才是支撑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技能,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能力获得知识。只有当学生拥有足够的自学动机和自学能力的情况下,其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高效的,语文教学的成效才能得以事半功倍。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期待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育人目标要求,这也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一时,“核心素养”成了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学新思路。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因此,提升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必定是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的题中之义。

(三)小学语文教学现实困境的突破

尽管义务教育法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尊重个性、重视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一般而言,较之于教育法规,课堂教学更具创造性、灵活性、前卫性,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此相反的。当前更常见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依然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思维,相当数量的小学语文教学还是依照强大的惯性在运行,最突出的问题是将教学的控制权牢牢握在教师手中,操控着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进而导致了学生自学动机与能力的逐步丧失。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核心议题。

二、项目化教学的基本理论及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以实际的项目为对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预先设计的一个或多个教学项目,达到练习或强化本阶段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基本理论

20世纪初,美国一些教育者从欧洲引进项目教学法,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W.H.Kilpatrick于1918年在《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项目教学法》的论文,详细阐述了项目教学法的新的理论结构和实施方法。他澄清了“项目”的概念,认为项目教学是个人或者小组在社会情境中有目的地通过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形成概念化的活动。项目任务的开展源自于学生的需要、兴趣、态度和能力,学生自主地寻求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设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做中学,学中做。

(二)采用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1.项目教学法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2.在教学中以项目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再是个别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学习,而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各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整合,发展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3.项目教学提供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思考、研究、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4.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建立教研小组,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等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5.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是项目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改变了以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三、项目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教学主题的确定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学实际需要,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寻找合适的项目主题,然后将这些主题提供给学生,由他们做出自主的选择,最后,教师确定项目教学的主题。在确定主题之后,教师应制定完成项目教学计划书,包括项目教学的时间、地点、过程与评价等。项目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灵活,并可根据项目开展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二)项目教学活动的开展

1.项目教学的准备

根据项目主题准备材料。材料的形式因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可以是一篇课文,也可以是一个教学实录,还可以是一段教学录像,等等。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准备任务,比如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组成合作小组、搜集素材等。

2.实施项目计划

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核心环节。每位组员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教师要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在计划内完成项目。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是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根据项目设定的目标,去一步一步开展学习活动,从中也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面对难题,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一些学习的方法来习得新的知识、技能,并且直接应用到问题的解决之中。反过来,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也正是对于学生自学结果的最有效的反馈,学生在这种正反馈的环境下,将更加有动机进行下一环节的自学活动,最终形成了良性的正循环结构。

(三)项目教学成果的展示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单元项目后,教师组织学生课堂上展示项目。要求每个教研小组推选代表到讲台上展示项目。小组代表项目展示完毕后(若班级人数多,可根据教学安排适当抽取几个小组展示),教师和其他教研小组可以就其展示的项目进行提问与质疑,教研小组给予解答。

(四)项目教学结果的评价

项目评价一般是在各小组项目展示之后进行,它主要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其过程是:首先,要求各项目组进行自评,既要自评本小组是否实现项目要求和目标,又要评价本组成员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如小组合作精神、参与程度和创新意识等;其次,各项目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评价的内容既包括项目本身,又包括小组成果展示时的表现等;最后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有最大的权重,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前期自评、互评的基礎上,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因此在评价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主观因素干扰过度,而教师评价则是要将这种偏颇加以纠正,最终给予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5-7.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3-44.

[3]任亚兰.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与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116.

作者:慈正虎

语文自学能力教学论文 篇3:

实施开放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开放教学是指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旨在强调学生的学习自由,推崇学生的兴趣,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信任和尊重气氛,并把情感和爱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因素摆在特殊的位置。

自学是开放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叶圣陶先生曾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他强调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的确如此,人类已经进入到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想立足于社会并且成为强者,你必须学会学习。

一、更新观念,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前提

要培养语文自学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更新观念。在开放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又如何适应角色的转换,这是全体教师必须在思想高度上深刻认识的问题。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重“导”而不能重“灌”。应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服务者和人类知识源泉及智慧结晶的传播者,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开放教学的教学模式。总之,开放教学的教学模式将彻底打破以往的“师道尊严”的教学,将由“三尺讲台”的灌输式,转入大课堂的开放教学模式,这是教学形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根本转变,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开放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摒除旧思想,真正树立起根據自身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采用多种媒体自主学习的新观念。要让学生具有这种观念,教师就必须有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师的思想、心灵、认识都应该向学生开放,努力使学生和教师心心相印,配合默契,使培养自学能力不仅是教师的主观愿望,而且是学生的内在要求。如何让学生更新观念呢?

首先,让学生讨论满堂灌的利与弊。对这个问题,各类学生的认识并不一致。学习差的学生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最反感,他们谈了许多切肤之痛;中等生觉得在满堂灌的课虽然也学到了一点知识,但更多的时间是无效劳动;思维力、想象力较强的学习尖子,则觉得该自己想的老师都讲了,在满堂灌的课堂上思维好像被绑住了一样;也有极少数记忆型的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好处是问题的答案老师都讲清楚了,他们可以放心地照着背,坏处是缺乏灵活运用能力,老师没讲过,自然就不会做了。讨论结果是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这种课堂上学生成了容器,而不是学习的主人,结论是满堂灌弊大于利。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满堂灌的弊大于利,学生才乐于接受老师的其它教学方式。

其次,介绍当今时代的特点。学生喜欢了解他们生活的时代,我就顺应学生这一心理,经常上网查找资料,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促使学生深切地认识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要适应当今和未来的需要,不具备自学能力是不行的。

再次,讲自学成才的可能性,让学生树立自学的信心。我经常向学生讲古今中外杰出人物自学成才的具体事例,恩格斯、高尔基、爱迪生、华罗庚等人物的经历,使学生们认识到培养自学能力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是,许多学生仍顾虑重重,更多的疑虑是:我能学好吗?还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浅尝辄止,没有恒心、毅力。这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给他们多一些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激发兴趣,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能否帮助学生培养起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激发持久的学习热情,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我从开放教学的特点入手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1.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如在教《诗经·氓》前,我先设计了一道讨论题,即“你认为一个女子结婚后应该怎样做才能受到家人喜欢”。学生兴趣盎然,尤其是男生,他们一致认为女子必须勤劳、温柔、漂亮、自尊、自重、自爱……只有这样才能受人尊敬。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下,我再用这样的话引入大家进入课文自学:有这样一位女子,她符合你们的要求,却遭到丈夫遗弃,为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去研读《氓》,然后请你们告诉我面对氓的背叛,女主人公是悔恨多于哀伤还是哀伤大于悔恨,并说明理由。一石激起千重浪,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去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

(2)音乐导入法。我在教《雨霖林》《虞美人》这样的词时,经常找出由此词改编的歌曲放给学生听,在欣赏歌曲中使学生达到自我欣赏诗词、背诵诗词的目的。

2.创造一个竞赛情境。

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我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自学比赛活动,如查字典比赛、记忆力比赛、速读比赛、译文言文比赛等,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给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花九牛二虎之力用在对课文的繁琐讲解上,还不如用最少的时间教给学生方法,再让学生用这些方法自己去理解分析问题,这样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摸索和总结出新的方法。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很多,下面略举一些:

1.教给学生自学一本语文书的方法。

每逢放假之前,把下学期的新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通览教材,然后做以下作业:第一,整理出全册教材的生字词;第二,了解全册教材有几个板块;第三,了解全册教材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体裁是什么;第四,将本册教材中须掌握的作家姓名、作品名称、国籍和作品中的名句列一张表。

2.教给学生自学一篇文章的方法。

要求学生自学一篇文章时一般按下面的步骤进行:①通读,大体了解主要人物、事件及观点;②速读,理清全文思路;③细读,揣摩字词句,进行圈点摘要;④尝试分析写作特色。

3.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语言。

首先,要学会使用各种工具书。同时,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多说、多写,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四、培养习惯,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自学的培养有赖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

总之,自学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要逐步培养和提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相信尊重学生,不能越俎代庖。我相信经过更新观念、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和培养习惯这样四个过程,学生定能初步具备自学语文的能力。

作者:郑继军

上一篇:中学历史课程设计论文下一篇:音乐教学考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