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22-09-1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给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那就是深化改革, 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充分发挥展示学生的才能, 训练培养开拓型和创造型的人才。语文方面的自学能力实际上是许多具体能力的结合, 它包括自读能力, 自写能力, 听析能力和讲话能力的综合运用。培养这些能力是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 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而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 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强化学生学好语文的心理因素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很多老师都很清楚, 只有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才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高度集中注意力, 产生学好语文的强烈的自我要求。如果忽视了学生这种主观上的心理因素,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应多了解学生, 消除他们心理障碍, 鼓励学好语文的信心, 从而产生学好语文的浓烈兴趣和强烈的自我要求, 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2 认真指导好学生的预习, 加强学生间的互相交流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 也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对此, 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预习阶段, 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引导不等于包办代替。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 简明扼要地提出预习的目的、要求、方法、内容和任务, 同时, 还应该加强预习的督促和检查, 防止放任自流。

写自学笔记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方法, 笔记可分为五个部分: (1) 通读课文。审题辨体, 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2) 正音、解词。通过工具书扫清字词的障碍。 (3) 理清作者思路,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5) 尝试回答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 就是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干扰”, 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价值观直接去理解课文, 进行情感的体验, 价值的判断, 与作者对话, 与文本对话, 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这一过程中, 学生能主动积极的理解课文、钻研课文, 主动提出问题, 并独立思考, 收集信息, 带着问题和信息走进课堂, 带着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走进课堂,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起点。

对于预习的结果, 还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互动学习, 让每一个学生在互动中都能发现自己的成绩, 产生一种引以为豪的成就感, 这样就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自学和预习兴趣, 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 动脑, 动笔, 动口的好习惯

动手, 关键是养成查字典, 词典等工具书及查阅各处资料书籍的良好习惯, 这样既扫除阅读障碍, 又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了初步的印象, 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为进一步自学打好基础;二是提倡学生勤动脑, 多提问, 多思索, 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必须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索的余地, 二是有意识地设置问题, 启发诱导学生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独立思考。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是提倡学生上课要勤动笔, 多记载, 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日记, 周记, 随笔等。实践证明, 这些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勤动手, 多发言,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才。口才, 不单是指口头表达能力, 而是智力, 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有意识地参加课堂讨论、辩论、即席演讲, 外出采访, 讲故事, 和他们交际达到“勤动口, 多发言”的有效方法。

4 承认差别, 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 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 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又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因此, 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为了使这一措施具体落实于教学实践, 我作好了以下两点:第一,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 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 切实转化低差学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 因此, 在教学中我注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差生, 转化差生。首先, 要关心并鼓励差生, 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 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其次, 应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辅导差生, 帮助他们尽快弥补知识掌握上的某些缺漏。在辅导差生时, 我既注意给他们弥补知识的不足, 更注意给他们弥补学习知识的方法, 让他们逐步学会学习。另外, 我还采取暂时降低某些较高要求来转化差生, 先只要求他们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使他们能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树立坚强的自信心, 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 最终跟上全体同学的学习步伐。

5 抓好课堂教学, 搞好课外语文活动

我们要充分利用讲析讲读课文的机会, 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 有重点、有计划、有特色地讲授好每一堂讲读课。同时又应以点带面, 抓好一次多篇的阅读课教学,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理解能力和反映能力, 在单元教学和训练中, 我们应结合各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计划地选择一些文质优美的短文, 让学生阅读理解。让学生走进图书馆, 用好校内资源。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旺盛, 他们想通过大量阅读获取知识, 进行人生知识的储备与积淀, 因此语文教师要让班级学生走进校内图书馆, 让学生广泛猎取, 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如条件不允许, 语文教师要设立班级流动图书箱, 让学生读书, 增加学生的底蕴。让学生走向社会, 用好社会资源。教师还应用好生活中的一切语文资源, 引导学生读书, 如带领学生去看一部文学名著改编成的电影, 然后组织讨论, 再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讨论电影与原著的区别。就某一部由文学名著改编成的电视剧, 也可指导学生观看, 再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教师也可利用讲故事、精彩片断的介绍等, 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

另外, 每个单元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两次快速作文和即席演讲, 课堂讨论, 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语文教学这块阵地上, 只要我们认真切实地调动好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勇于实践, 大胆探索, 我们就一定会真正培育好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为搞好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深化教学改革, 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给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就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充分发挥展示学生的才能, 这是训练培养开拓型和创造型的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关键词:教学改革,自学能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高翠香.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J].甘肃教育, 2002 (09) :27.

[2] 王林彤, 楚金波.创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源头活水[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02) :116~117.

[3] 张联英.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2 (3) :65~65.

上一篇: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构建探讨下一篇:中部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研究——基于供求双方的需求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