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学能力有效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新一轮的课改让教师渐渐意识到:教师应该是课改的“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有效教学的优美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与学生相融在课堂里,教与学才能相长,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彰显。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生命的尊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生自学能力有效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生自学能力有效教学论文 篇1:

基于小班化教学背景下七年级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问题探究

摘要:当前的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升级创造了条件,但目前我国对信息技术课实施小班化教学仍然属于探索阶段。该研究以云南某中学为例,从信息技术实际课堂出发发现问题,并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思考如何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更有效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小班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Key words: Small class; ju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

1 緒论

1.1 信息技术课小班教学的个人见解

我认为对于小班化教育和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理论不能仅仅只是思辨的理论,更应该是实践中的理论,我们不能完全否定理论上的“应是”研究,但也要看到,就研究的更深层发展以及实践的推动力来说,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研究显然缺乏说服力和进一步发现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1]。通过对云南某中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情况的观察,初步发现该中学小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其次是教学的内容单一。教学方式的单一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疲倦且注意力分散,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内容的单一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一律使用课本上的案例,内容不生动、不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枯燥,而且失去了个性发展的机会。这两个问题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虽然是在小班环境中进行教学,但完全没有发挥出小班的优势,且预期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将从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考虑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2 信息技术小班教学问题研究

2.1 小班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2.1.1 设计依据

1) 教学的需求

教学需求源自于学生已有能力水平和预期要求之间的差距。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信息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学需求从学生已有的水平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为教学设计确定方向,通过具体的方法策略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2) 学习者分析

在本实验进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对文档的保存、关闭、数据的输入和使用公式对数据进行计算。在本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程度和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三方面的具体数据,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分析为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学生前测成绩分布如图1所示,4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说明这部分学生对Excel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兼顾这部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80分以上的学生只占极少数,可设置少量的拓展练习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70-79分数段的学生在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还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有一点了解,在分小组教学中,应当将这部分学生在各组均匀分布。其余几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相当,共约占总人数一半,所以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应当以巩固基础知识为重心。

通过对学生兴趣程度的把握来设计课堂教学中案例,具体情况如图2。

如图2所示,半数左右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一般感兴趣,在设计中应当考虑如何调动起这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21%的学生非常感兴趣,这部分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相对较高。剩余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或无所谓,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教学案例入手,设计内容有趣生动的案例来吸引学生注意;也可以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将不同兴趣程度的学生分在一组,由较感兴趣的同学感染带动不感兴趣的同学。

此外,本研究中还对学生认为的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做了调查统计,如图3所示。 多数学生还是倾向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方式,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小组学习、自学和与同学讨论也是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上述几种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适当考虑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兼顾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3) 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学生的差异,对全班学生采用统一方法和要求,小班在这种情况下仅体现班额人数的减少,并未真正发挥出小班的特色和优势。教学形式上,依然是教師讲授、演示操作,再由学生练习实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以及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现实教学问题出发,结合理论与实际教学情况,实现信息技术课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优势。

4) 理论依据

目前在小班化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来解决似乎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所以本研究将从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课堂教学问题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具体分析,设计适合于小班并能提高教学效果的信息技术课。

2.1.2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参考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或者从以前的教学活动中的情况来确定,包括反思性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反思。教学目标根据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要求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在知识技能上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函数求最值和均值、能够设置单元格小数位数、能够设置货币符号;在过程方法上,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能够清晰流畅的表达自己观点与同学进行交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Excel处理数据,并体会到信息技术课作为学习对象和学习工具的双重性。

2.1.3 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学习导入部分显得尤为重要。有情景导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不再是单一的课本习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1.4 自主协作学习,教师组织引导

设计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完成情景任务,其间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的角色并非课堂的主体,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使课堂分为更自由活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2.1.5 强化练习设计,促进小组合作

根据不同学习者设计不同强化练习,且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方面满足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2.1.6 具体设计方案

本研究选取Excel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的主要原因是与该中学的教学进度相一致且Excel在初中信息技术中属于较难内容,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学生已知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教学分为导入、小组学习和展示交流三个部分。

1) 导入部分以“猪八戒卖西瓜的故事”为情景,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完成基础任务:求最值和均值、设置小数位数以及设置货币符号。这一步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情景任务后根据个人喜好或需要选择强化任务完成,此过程中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3) 最后各小组完成所有任务进行展示交流,具体述说自己在完成的任务的步骤和过程中有操作失误的步骤,以学生自己出现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反思,总结学习中的易错点。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且采用了分层教学、小组讨论等适合于小班教学的方法,内容有趣味性,兼顾了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了小班教学的优势。

2.2 实验实施过程

2.2.1 实验前侧和分组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首先对两个班级的进行了学习情况前测。再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整理,算出班级平均分。利用Z检验对两个班级的前测平均分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丨Z丨=1.22<1.96,因此p>0.05,因此两个班级平均分数结果差异不明显。根据此结果,可以认为两个班级的学生学科背景和预备的知识水平无显著差异性,或者说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初始水平的基本情况是相似的。课堂教学分组中,可以根据前测结果进行分组。

2.2.2 控制实验情景

在教学实践中,实验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必须对实验情景中的无关因素进行一定的控制。为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本实验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不告知两班学生将要进行的实验。

2) 同一个老师对两个班级进行授课,授课方式不同。

3) 使用前后测实验设计,避免学生的原有基础能力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此外,在实验阶段结束后马上进行后测,降低遗忘、练习等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2.2.3 实验后测

小班化教学中采用的分层教学和小组学习的形式要求不仅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变化。因此不仅需要传统的教学笔试,还增加了其评价方法:如调查、观察、访谈。鉴于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和测验方式也是多样的,考察实验效果应从多个维度进行。其中包含:笔试成绩、观察、访谈。

3 实验结果及评价

3.1 笔试结果

在展开教学之前,以Excel基础内容为考试范围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前测,测验时的两个班使用相同的试卷在相同的时间进行,测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表明两个班学生的学科背景知识水平差异不显著,或者说两个班级的学生初始水平的基本情况是相似的。

经过教学实验之后,实验后测在学生结束课程规定内容的学习之后立即进行,同样,两个班级使用相同的试卷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实验后测与实验前测采用同质检测,即采用的也是Excel的基础内容测验,且难度和体谅都与前测大题相同,后测试卷见附录4,之后统计每个学生的后测学习成绩,算出每个班的成绩平均数,再对后测的两个班级成绩平均数进行显著性检验,见表2。

类似地,由以上的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后测作业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后测成绩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的成绩。说明和单一不分层的教学方法相比,分小组分层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成绩,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从而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

3.2 观察结果

观察主要是教师教学进行的同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包括参与程度、课业完成情况等活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学习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通过观察发现,在实验班中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学习,而在对照班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仅参与度不高还缺乏积极性。在实验班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明显多与对照班,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教师不能同时兼顾到多个小组多个学生,不能同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因此有的学生会产生降低学习的兴趣。如表3所示。

3.3 访谈结果

依据事先擬好的访谈提纲在后测结束后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较为严密的结构性访谈,我分别从收获和不足两个方面来阐述访谈所获得的结果:

3.3.1 收获

1) 学生反映分层教学的方式在做练习时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情况选择练习完成,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学生的自信心;

2) 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多,学生发现团队一起完成任务比一个人完成要轻松;

3) 学生反映在新课的学习中,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混合更容易接受,且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练更愿意去练习巩固。

3.3.2 不足

由于学生反馈比较多,有时候老师不能及时给予回复,使得学生积极性受挫。每个部分的学习时间不好把握,时间太自由,动作比较慢的同学可能在下课之前不能完成课堂任务。

4 结论

小班教学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追求学生个性的发展,相对大班而言小班的优势在于教师能更多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而采用分小组分层教学的方法更够解决实际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发挥出小班的优势。总结本研究的结果与讨论,可得出以下结论:

1) 采用分小组分层的教学方法在小班环境中是可行的,同时也是有效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2)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自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不再是等待老师给出解决办法,而是和同学或老师讨论。学生不仅信息技术课程的成绩得到了提高,而且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各种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尤其是信息素养的提高,使素质教育的目标得以更快实现。

3) 建议该校在小班化教学中注重考虑学生差异,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 董蓓菲.小班化教育的中国模式——实现教学过程公平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4-37.

[2] 曹萌.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3] 董顺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J].未来英才,2015,14(3):187-203.

[4] 张敏,孙晓平.小班化教学方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J].金田,2014,6(17):209-324.

作者:张琳 陈娟

学生自学能力有效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新一轮的课改让教师渐渐意识到:教师应该是课改的“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有效教学的优美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与学生相融在课堂里,教与学才能相长,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彰显。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生命的尊重。

【关键词】教学现状 有效教学 有效学习

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掌握课改的精髓,重在改课,改变原来的授课模式,改变原来的思想理念,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说,笔者从背景、实践、策略三个方面对教学的有效性做简单阐述。

背景: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发现班级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都没有兴趣。他们认为现在的英语课堂就是死记硬背对对答案,毫无新意。笔者调查的是一所农村学校,但是并没有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也紧跟课改的步伐。上课采用小组合作,以导学案为载体。经过分析笔者发现有这样两个问题,首先导学案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其实导学案顾名思义应该是具有导学功能重在方法指导。从头到尾都是知识点的罗列,上课就演变成答案对对,上课没有重难点,有时候时间还不够用。就此掉入了不思进取,索然无味的课堂怪圈。教师要重视导学案的导学功能,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学生自主学习部分有短语的学习。教师要做的学法指导是在书本多少页可以找到或者哪本英语资料能找到。总而言之,要告诉学生如何学习,如进行知识的获得。

其次教师上课的心态不太正确。有时为了上课的进度,照书讲书,把教学进度放在了第一位,没有把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功利心态,也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每节课学案的设计要标明学生合作的内容、时间、及讨论方式。讨论的时间为3-4分钟,展示的时间为3-4分钟。讨论的方式由组长组织发言,其他人补充发言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课堂展示小组得分,其他小组补充,最后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教师上课要有一颗课改的心态,围绕学生转的心态。

实践:教师“教”的有效性——体现教师主动地位

发挥自身优势,以强补弱,不断提高自身“教”的水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说的道理大家都懂。就是要结合学生实践,以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教”的艺术——说到底,“教”的艺术是人与人相处的艺术,来源于师生关系、师生互动。一个教师在讲台上单方面滔滔不绝,不管多精彩,都不算有效课堂。教的有效性一定要达到师生互动的水乳交融。如在讲授湘教仁爱英语7A时,教师可根据本班班委干部改选的事例,模仿课本中的体例,传授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今后为班级将会发挥的作用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句型来介绍自己,如:I am…This is …He is…She is… I live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并巩固了本课的语言材料,如in/on/with… I like doing sth.等等。在这宽松愉快的听、说、看、演环境中,让班委干部们在全班作一次精彩的竞选演说,全面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能力。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而言就是要不断提升自身“教”的素养——教师“教”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英语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交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策略,“教是为了不教”想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想一想,教师除了“教”知识,还“教”了什么,这也是新课改下,教师要反思的问题。

总之,有效的教,就是要贴近学生的认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走上有效学习的路上。

策略:学生“学”的有效性——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学的有效性,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加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有多种能力,其中内省能力就包含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仁爱英语教材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专门对一些相近英语词组进行自主学习。例如:例如,have to和must虽然都可以翻译成“必须、应该”,但其用法却有很大区别。have to表示客观条件决定不得不做某事语气较弱。must表示说话人主观的看法,语气较强。例句:Do I have to say the words? You must work hard at English.你必须努力学习英语。must 只有一种形式,而have to有人称、数和时态的形式变化。例句:She has to go to school earlier. I’ll have to write to him this evening.He had to look after his sister yesterday。 通过类似的词组辨析与自学,学生们不但能够深入掌握其联系与区别,也增强了应用的灵活性。

其次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湘教仁爱英语有新鲜的丰富的话题,而且每一个话题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时代的气息。那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设问也要与时俱进,这才能体现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讲授Shopping 这个话题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在对话练习中谈到了新的付款方式,不是cash,而是credit card。有的谈到了一些品牌服饰的名称,有的谈到了全国流行的一些快餐店,還有的谈到了全国著名的大型的购物中心等等,这些由设问而生成的知识为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泉,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对教学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

结束语

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新课改认为“教服务于学,学是教的出发点”。为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与学相融,才能生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乐.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4.

作者:冯惠珍

学生自学能力有效教学论文 篇3:

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摘 要: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根据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结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经验和教学改革工作实践,论述了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思路和方法。已建设理论教材、微课视频、实操录像、3D仿真资源、动画资源、题库等立体化教材资源。将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方法与观念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真正产生有认知兴趣、高效互动的课堂与学习环境。

关键词:教材建设 汽车技术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Chen Lingling

Key words: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utomobile technology major

加強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适合课程改革的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引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进行,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移动学习等方式在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立体化教材建设使课程从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变为学生按照学习需求选择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既是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1 立体化教材建设的优势与特点

立体化教材充分发掘了传统教材的长处和信息技术的优点,让有限的教材得到了无限的延伸。突破了纸质教材的局限性,并且作为传统教材的补充,保持了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严肃性。同时,将相关的信息技术资源体现在课本相应的章节中,不仅方便了学生的自学查阅,而且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资源形态表现了共享、优质、互联与跨界的特点。

具体来看,在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学习者通过手持式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与课程教学;在资源的内容性方面,通过学校课程教师、社会企业与图书出版机构以及教育部门教育政策专家共同协商、合作将优质教材资源内容碎片化与重构,使不同的教材资源相互关联,提升资源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这种跨媒型教材资源不仅改变了学与教的方式,也考虑了“资源”的升级,折射出了整个教育资源建设理念的升级。立体化教材资源的价值取向考虑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使教师根据教学方案的设计,转变为课题教学辅材的开发者,同时也改善了教材与教学、学习的内在关系,最终通过教材资源建设来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升级与转型。

2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思路

2.1 教材内容应该与岗位需求保持一致性

在教材内容的组织和设计过程中,注重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从“面向行业,源于岗位”的设计思路。按照工作发生的顺序,将典型工作流程依次总结归纳为课程项目,每个项目开始按照学习规律设有“自学指导”,指导学生学习本项目的各级知识点;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模块化设计,实现学习内容碎片化,打通不同知识点间的壁垒,建立多重学习通道和立体化的学习空间;在每个知识点设有“任务工单”指导学生对每个具体任务的思考和完成。

2.2 数字资源应该与实际零件保持一致性

整合学校、企业、专家三方资源,成立多媒体技术小组,按照专业化标准制作高质量资源库。资源包括多种形式如:微课、现场操作场景的录像、多媒体动画、三维虚拟仿真资源等等。

为了使资源制作专业化,培养了多位3D制作、网页设计、动画制作及视频处理技术教师,掌握了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动画技术和视频拍摄布景设计、拍摄技术、抠像及后期处理等全方面技术,完全能够自主进行立体化资源的制作和后期处理。

2.3 表现形式应该与技术发展保持一致性

在“互聯网+教育”时代,现在大学生已经习惯于电子阅读和信息技术环境,传统的单一化纸质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随着由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进行,新的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

编写纸质教材,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资源,利用纸质图书+在线课程方式呈现,可通过手机等手持式移动终端设备扫描书中二维码观看动画、3D仿真和微课视频。读者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另外,近年来,VR/AR/MR,作为将人与虚拟世界展开互动的标志性技术,带来的诱人体验不仅让游戏玩家们急于尝新,也让教育产业充满期待。VR教育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教育变的可视化,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的概念、理论和课程,学生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触摸和操作物体,从而使他们可以快速消化难懂的知识点,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立体化资源的建设应该与时俱进,与技术发展保持一致。

3 立体化教材建设准备

3.1 参编者能力高水平化

首先,通过教学科研活动增强对专家发展的透彻理解。在科研活动中,研究人员能够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知识,从而有新的知识和理念支撑,在编写的教材过程中就有可能融入新的知识,从而推动相关课程的发展。

其次,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参编者的教学水平、科学水平、思想水平和文图水平。作者在教材编写之初接收系统的培训,对相关知识仔细研读,认真领会,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严格遵循。

3.2 资源容量碎片化

对关键知识点设有多种媒体形式的学习指导,如“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知识点解析”、“操作示范”、“虚拟仿真资源”等内容。由于每个单元模块的资源容量较小,易于重构和整合,可用于多种学习终端,为无缝学习提供保证。课堂教学被搬到一个无边界的信息时空中,形成一种人和知识的交互,进而把知识组织内化到知识建构中。

3.3 数字资源制作专业化

整合学校、企业、专家三方资源,成立多媒体技术小组,按照专业化标准制作高质量资源库。资源包括多种形式如:微课、现场操作场景的录像、多媒体动画、三维虚拟仿真资源等等。为了使资源制作专业化,培养了多位 3D 制作、网页设计、动画制作及视频处理技术教师,掌握了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动画技术和视频拍摄布景设计、拍摄技术、抠像及后期处理等全方面技术,完全能够自主进行立体化资源的制作。

根据任务实施流程要求,结合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各种实操和微课视频的拍摄大多直接在汽车技术行业的工作场所进行,教师和社会的企业共同来完成,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

4 如何提高立体化教材的服务效应

4.1 立体化教材使用应该与教学模式和体系保持互助性

要做到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就不能独立存在,应该使教学模式改革与教材应用有机融合起来。在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专业课应贯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教学组织与机构、教学设施与设备、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教材与精品课程等。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制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将知识点分解成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将课堂搬到生产车间,实现生产与教学相融合;将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成果作为载体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产品与教学项目相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教室与车间、操作与维修人才培养模式。

4.2 立体化教材使用应该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相融合

为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在立体化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多样化的教与学新型教学方法,使得立体化教材内容设置和资源立体化的优点的到更好的发挥。任课教师应充分结合立体化教材的内容和资源进行课程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并进行有效整合和互助。因为有立体化教材资源,学生学习可以随时进行课前预习、课上知识的获取、以及课后复习等活动。课前策略可以利用教材内容采取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方式进行。课上采取企业车间情境再现,采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通过小组讨论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在课后作业布置和实操训练中,教材会帮助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4.3 立体化教材使用应该以信息化技术平台的搭建为基础

立体化教材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建设课程。要使其达到最好的效果,应该配合使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平台。在使用立体化教材的同时,应该在此基础上逐步使用课程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平台进行辅助。进行大数据分析,用于立体化教材内容和资源的改进。在技术平台上,可以进行自测、答疑等相关环节的配合。这要求学院的网络基本设施要齐全,网络免费开放。这样才能达到立体化教材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全方位的配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5 立体化教材的使用效果

5.1 使得专业学习突破时空限制

立体化教材的使用与推广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教学资源突破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丰富了学习的形式,提高了学习效果,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立体化教材由于配套了立体化资源,因此可作为职业院校汽车技术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培训、参考使用。

5.2 带动其他专业群课程建设和改革

汽车技术专业群的5门核心课程立体化教材成功出版,在使用过程中收到了来自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地正面反响,这种形式带动了汽车技术专业群核心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通过教材的建设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带动其他专业群在教材建设和信息化手段拓展方面得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华,周玉泉.对高职教育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究[J].职教论坛.2011,(12).

作者:陈玲玲

上一篇:任务型模式下中学英语论文下一篇:铁路系统安全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