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解题思维训练管理论文

2022-04-21

化学解题思维训练管理论文 篇1:

初中化学解题能力训练方法研究

摘 要: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学习整个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国家教育体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规范化进行化学实验、建立化学核心素养,对初中生的化学解题能力也有相应要求.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如何合理利用已有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是整个初中化学教育过程中必然要完成的重要教育目标.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除保证学生扎实掌握化学知识外,还要想方设法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解题能力;训练方法;初中化学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简介:杨晶(1987.1-),女,吉林省长春人,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化学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是从很多个角度体现的,包括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建立、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否规范进行化学实验并在实验中学习以及化学解题能力的高低等.其中化学解题能力很好地反映了學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也能体现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综合能力,更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相比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由于受到物质条件发展水平限制,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时会得不到充足的实验器材与教材延伸资料,一些住宿制学校更是会在管理工作上耗费较多精力,因此对于化学学科的教学管理会有些力不从心,某些单亲家庭出身的学生更是使得管理难度进一步提升.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化学解题能力的培养,通过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与训练策略提升初中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概念

化学解题能力的高低是以对化学知识及概念的了解为基础的,因此要提升初中学生化学解题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及化学概念的理解.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可以从学习中建立初步印象,并通过解题或化学实验来加深印象;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则通常分为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是直接性的理解,直接性的理解主要在于以语言性对概念进行识别,以“同系物”为例,“同系物”这一概念是指分子在结构上相似,组成上则缺少一个CH2,又或者缺少的是以整数倍呈现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这类也成为同系列;除直接性的理解外,对化学概念还有解释性的理解,解释性的理解在于对概念内涵的了解足够深入,同时对相关概念的延伸了解也比较充分,也就是说解释性了解是建立在对相关概念的本质与特征均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的.以碳碳键与碳骨架为例,这两者形状相似;官能团的种类及数目是相同的,而在分子组成上差了很多的CH2.

二、提升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能否以最快的速度了解题目的中心思想以及出题者的意图,在所有科目中,审题能力均作为解题的基础而存在,化学也是一样.要使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应将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要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确保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能够把握问题的方向性及关键点,就需要培养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对已知条件以及其背后未知变量的掌控能力,尤其是学生在挖掘题目隐含信息及隐含条件上的能力,只有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审题掌握问题提供所有条件与线索,才能为学生的顺利解题奠定基础,切实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升学生审题能力要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牢固掌握为基础,在审题开始时仔细阅读题目,最好将题目中提到的条件逐一列出,并针对这些条件进行分析,查看条件互相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深入研究已有条件背后的关系及暗含的信息,在初次得出所有条件及信息之后再次审题,确保得到的信息与条件足够完善.这种方法最初会占用较多时间,但学生在掌握之后会随着应用次数的上升而变得越来越熟练,因此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化学习题,用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例 物质的组成元素常以化合态及游离态体现,那么如下物质中仅含有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 ).

A.空气 B.双氧水 C.氧化铜 D.电解水产物

在这一问题中,一些学生会倾向于选择答案A,包括化学学习较好的学生,然而答案A其实是错误的.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未能把握到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以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错误理解题意.在学过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了解到空气中不仅含有游离态的氧元素,同时也含有化合态的氧元素.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有少部分是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在审题过程中急于求成,忽略了题干中“仅含有”的“仅”字.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提升,应启发学生在审题过程中重视题干关键字、词的提取;如果不能保证精确具体,最好以朗读的方法审题;对于题干句子较长的,则极有可能包含重点信息,因此应分段审题,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化学问题解答必然要以化学思维思考问题,因此帮助学生养成以化学思维进行思考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掌握了化学思维之后,就能够以化学思路思考化学习题,从而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步掌握化学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对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还需重视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帮助学生通过训练以尽量快的方式掌握解题思路,从而提升学生解答化学问题的效率.

例如,多数学生都知道CaCO3不溶于H2O,而CaCO3是由CO2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的,但对于CO2与KOH溶液在反应过后会生成什么很多学生却不了解,也很少知道SO2与NaOH溶液在充分反应后会生成什么物质.

这种情况就证明了一些学生并没有在解题过程中养成相应的化学思维,对已知的知识了解较为牢固,但无法有效将这种知识应用在其他相似的化学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中,也就是说学生的延伸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表现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在训练学生化学解题能力的过程中可强调由学生自主进行每章节知识内容的总结归纳,并划分重要的知识点,深入了解知识内容及形式;教师要帮助学生以多种方式探究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同一物质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发生的转化;此外还要大量为学生提供类似题型,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训练与强化,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养成相应的化学思维.这种方法还有助于学生解题思路的养成,对提升学生化学解题能力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四、重视题型的拓展训练

在化學学科中,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需要建立在了解问题关键的基础上.然而事实是初中化学本身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也涉及到了虽然基础但较为丰富的化学知识,因而单一题型并不具有普遍性及代表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重视对各种题型的拓展训练,在学生掌握了某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并养成相应的解题思路时,通过对该题型中表现出的条件进行增减,或更改题型中涉及到的化合物,来使学生掌握其他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思路.这种训练方法本身并不能直接提升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但却能够帮助学生见识到更多的化学题型,从而使学生在面对不同化学题型时拥有解题的思路及方向,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更多入手解题的角度,对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在面对陌生题型时的应对能力有很大帮助.

五、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题

以不同角度进行解题是针对单一题型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化学这一科目本身存在其特殊性,以多种方法进行单一问题的解答是很常见的.在面对同一道化学问题时,以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会很容易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因此在学生进行日常训练及练习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思考并不重视是否能够将问题妥善解答出正确答案,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中存在的可能性,并对这些可能性进行尽可能深入地分析与整理,尝试从中找出更高效的解题方法.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成熟的心态,在面对不同的化学问题时均能够坦然面对.

提升初中化学解题能力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运用相应的解题方法时应强调因地制宜,根据学生表现出的情况、仍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确保采用的训练方法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同时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化学基础能力,通过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综合强化,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应用化学的能力,以使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得到可靠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冬梅.浅谈初中化学解题能力训练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0):83.

[2]魏小连.初中化学解题能力训练方法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5):90.

[3]王美洪.新时期有效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研究[J].南北桥,2017(6):112.

[责任编辑:季春阳]

作者:杨晶

化学解题思维训练管理论文 篇2: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探究

摘 要:化学计算类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是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和化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高中化学

收稿日期:2021-05-25

作者简介:陈菊(1981.9-),女,江苏省太仓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化学计算类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是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化学教学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将简单的运算融入到具体主题单元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计算问题就是落实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体现,是检测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知识情况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概述

高中化學计算类问题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化学学科教学中需要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它将化学知识中的“物质”与数学学科中的“定量化”联系起来,与其他的化学问题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本质上来说,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就是以定量化手段来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掌握情况.相反,借助化学计算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

整体上来看,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设计的基点在于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想要顺利的完成解题,需要对相关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相反,通过定量化的计算,还能够辅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与数学计算相融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理清其中的量的关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审题初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能够理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在表征阶段,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地对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符号、化学语言和化学图式做出正确的表征;在列式解题阶段,需要学生能够应用正确的公式完成解题;在检验阶段,需要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反思能力,能够及时回顾解题方法应用是否正确,计算过程是否准确.因此,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解题过程不仅是一个考查学生化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过程,还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

二、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常用解题方法

在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中,解题方法有很多,常见的解题方主要有以下几种:差量法、守恒法、极端假设法、平均值、关系式、公式法和图解分析法等.差量法主要应用于有关剩余物和气体成分的计算类问题中,是通过把寻找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进而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理论差量”和“实际差量”两种情况,此处的差量主要包括质量差、体积差、压强差等,其实质就是数学教学中的“等比定理”.守恒法主要应用于题目中蕴含守恒关系的问题中,核心思想就是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的是电子守恒等关系,设立条件未知数,进而列出方程进行求解,这是化学计算类问题中较为常用的解题方法之一.平均值法主要应用于缺少数据的混合物的判断中(混合物是两组分且需要满足相应的混合计算规律),是根据两种或者多种物质的某一平均值来推断物质的范围的解题方法,其主要包括平均摩尔质量法、平均碳原子法、平均氢原子法和平均分子式法等.公式法主要应用于解决关于溶液和化学反应速率相关问题的计算,其主要就是通过化学原理和化学定律总结出的一般公式解题的一种方法,是化学概念原理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图像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化学平衡、物质的量方面的计算,是学生通过阅读题意,根据所学的知识作图求解的一种解题方法,其本质就是借助图形来表示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之间数量变化的情况,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法、抽象图示法和平衡图像法等.

三、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存在的障碍分析

1.审题方面存在的障碍

审题是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顺利解决的保障和前提,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导致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存在障碍的重要因素.首先,学生的审题意识不强,他们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放在审题上,最常见的就是通读一遍问题就开始下手,无法完整的挖掘出题目中蕴含的隐藏条件.其主要表现为旋风式的读题,拿到题目以后囫囵吞枣式的扫一遍题目就开始解题,导致漏掉部分关键信息,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例如: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100mL,其中硫酸的浓度为0.3mol/L,硝酸的浓度为0.4mol/L,将1.92g铜粉倒入其中进行加热,充分反应后发现生成的NO物质的量为( )mol.

A.0.01  B.0.015  C.0.02  D.0.025

在这一题目中,多数学生出错就是因为选了答案D,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进行仔细审题,没有搞清楚应该利用哪些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另外,审题方法不当和审题信心不足也是导致审题问题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不能够抓住关键词,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读题和思考上,不能够利用纸笔将题目展开分析,这样审题的结果就是提取的信息较为有限,一旦出现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就会导致审题错误.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审题信心,一遇到题干信息较长的题目就开始出现抵触情绪,还没开始分析题目条件就开始打退堂鼓,但实际上这类题型则是“纸老虎”.

2.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

首先,部分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完善,无法将面对的问题同化为原来所接触过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他们拿到题目以后找不思路,有的问题刚刚做过,并且讲解过,但是依然会出现“断片”的情况.

其次,部分学生定量思维欠缺,不能够从定量的角度来把握物质及其反应之间的关系,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停留在定性的描述阶段,不能够借助其中的数量关系来预测物质结构及性质,这就给学生的问题分析带来的障碍.例如,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并且能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但是让学生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形式(分子、离子)和相对大小的定量的角度去理解难度就较大.

第三,部分学生元认知缺失,在面对新问题时,虽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的相关知识,说那是不能够确定自己的解题方案.即使能够快速的找出一种解题方案,也不能够确定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解题.

第四,思维定式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当学生解决具体的化学计算类问题时,常常会用已经定型化了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依然机械套用以前的解题模式,进而导致解题失败.主要表现为麻痹大意,忽略问题细节线索,这主要与“题海战术”有关;部分学生一看到见过的术语就会套用相对应的公式,不管是否合适就开始解题,更有甚者只能够进行顺向思维,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这些都是思维定式导致的思维固着.

3.知识方面存在的障碍

化学计算类问题是化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想要顺利进行求解,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熟练地解题技巧是保障.部分学生知识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导致在计算类问题的解题中存在问题.例如,部分学生脑海中的化学知识是零散无序的,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系统,当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提取的时候,就会出现提取失败的情况,进而导致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够应用相应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时常会抱怨“这么简单的问题,当时怎么没有想起来呢?”这就是知识记忆不牢固的结果.

四、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障碍的矫正策略

1.审题方面存在的障碍矫正策略

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审题训练,对于那些一看到问题就退缩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问题分析,寻找解题突破口,让他们认识到审题在整个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育学生拿到問题后不要盲目的去作答,要多想一想,引导他们养成边读题边思考的习惯.另外,教师再进行例题讲解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全面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理清问题中各个条件之间的联系,教授学生寻找隐含条件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2.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矫正策略

首先,借助认知冲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例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化学规律的适用条件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思路,进行知识构建,进而优化学生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化学计算题中的“特例”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转换和扩展,使原有的认知体系得到完善,甚至得到重建.

其次,借助变式训练,增加思维的深度.借助变式训练,能够避免大量练习题给学生带来的思维定式的影响,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知识方面存在的障碍矫正策略

教授学生灵活应用记忆策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某一化学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复述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描述这一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杨玉琴.化学计算的学科本质及其教学[J].化学教学,2013(10):6.

[2]吴良根.化学事实性知识教学中的记忆策略及其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2(11):78.

[责任编辑:季春阳]

作者:陈菊

化学解题思维训练管理论文 篇3: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探究

摘 要:在实施新课改理念的过程中,需要在设置符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一套“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获得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成绩与实践能力相融合,将教材与应用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构建;策略

一、 引言

当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融合已成为教师教学手段的一个重要应用,这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收获和进步。由于数学来自生活,却又服务于生活,能够对实践生活带来指导和辅助。根据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来看,延续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点,教师通过简单的应用即可构建知识结构体系,这不能直接、客观地凸显出教师和学生的价值,无法将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全面融合,必然会导致数学教学的单调性、乏味性等。

根据我校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构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符合现阶段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路径。对此我校创建了数学问题组的基本结构,即“教学目标与要求+基础性思维训练题+提高性思维训练题”,具体来说,则是指在数学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基础性或提高性等思维训练,由此能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和进步。接下来,笔者对本校构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操作流程、构建策略等展开一系列探讨。

二、 问题解决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问题解决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是指在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对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规范化、有序化地管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来说,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教师的督促、推动和鼓励下进行实践训练,由此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构建问题解决高中数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有三个重要内容:

(一)强调师生关系互动

师生之间一定要密切合作、互相依存、彼此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师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体现出来。

(二)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问题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学生能够借助于课本或学习资料等,在教师的引导、同学的帮助下主动掌握课堂知识。

(三)凸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推动,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能够为问题解决做铺垫。对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认知结构体系,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 问题解决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模式必须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实施,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设立了高质量的数学问题组,其对应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目标与要求+基础性思维训练题+提高性思维训练题”。其中,教學目标与要求必须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具体规定,然后对学生的学习设置清晰的目标,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基础性思维训练题、提高性思维训练题的侧重点不同,分别是指基础训练、拔高训练。

我校数学教师通过制定不同层次的问题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即:“基础知识梳理+题型分类解析+课时作业”。其流程是指: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归纳,并结合课程标准,以填空作答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由此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②课前预习需要进行习题训练,题型分类解析包括三大内容,即:例题训练、追踪分析、思维提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同一类型的题目进行归纳、整合,由易至难的顺序进行解答,接着进行追踪分析,由此能够巩固已掌握的新知识,然后安排学生对之前的训练题型进行分析,了解其特点、解析思路、易错点等,从而达到思维升华的目的;③课时作业分为两种,即: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对于基础训练来说,侧重于基础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专项训练来说,侧重于拔高,能够让一些有潜力的学生得到能力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营设良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凸出引导者的作用,尤其是在设问环节,一定要体现出问题的层次化和多样化特点,鼓励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并结合学生的基本能力、学习水平等进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步步提升、层层递进。关于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来说,一定要有一个检验和修正的过程,以便于学生对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及时修正,确保今后在解答同类题目时避免出现类似错误。例如,在《概率》教学中,教师以学生购买早餐为实例,制定相应的问题组,为学生构建客观、真实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对概率的概念、运算等进行分析和探究,由此能够加深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和掌握。

四、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提问模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问题解决模式中,教师一定要完善提问模式,增强提问的有效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便于吸引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具体来说,提问类型包括三种:启发性、探究性和引导性。对于启发性提问来说,需要凸显出问题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思考兴趣,另外,也需要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对于探究性提问来说,需要加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想象能力,明确学生的思考思路,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性的探究,对于引导性提问来说,需要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促进问题解决的内迁和转化。

(二)明确设问目的

我校在编制问题组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有效的推进,便于学生有序地进行运算、解析和总结。每一个解题过程都是按照预先的思路进行推进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背后都有不同的目的,一些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基础掌握能力,一些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等。高中数学教师在构建问题解题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规律,以便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成绩等进行有效的评估。当然,明确设问的目的还存在一个更直观的优势,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挑战性,让学生在成功解题之后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解题的快乐,由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帮助学生积极地看待习题训练,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灵活利用“问题”

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根据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说,大部分教师都会通过直白、通俗的讲解方式进行授课,不过问题解决模式能够使解题过程变得更加有趣、生动,由此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对此,灵活利用“问题”的目的是让解题的手段变得灵活一些、有趣一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的方式进行解题。当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其解题思路不会受到限制和束缚,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表述、解题方法等方面得到一些教学效果的反馈,对增强高中数学课堂质量带来的帮助。例如,在《向量及其运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和探究,鼓励学生质疑并进行课堂交流,然后通过学生讨论获得解题方法,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去验证解题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变、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和生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强化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这是教师无法想象的,对此,教师一定要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利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真正地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判断对错,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有趣味性。问题解决模式的构建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这一点在新课改教学中得到了证实。

(五)有机融入小组合作机制

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纳每一位学生的合理建议。具体来说,在小组的划分及核心组员的筛选方面,一般每组学生的数量约6~8人。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智力水平等对其划分成四个层级,即:A、B、C、D,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对其分组,由此能够增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意识。然后教师在两个相邻的班级中设定一个辅导单元,教师根据自愿、择优等原则挑选出8名成绩优越、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辅导单元组成员,安排他们负责相应组员的学习,并结合小组成员的成绩变化,进行小组调整。确保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能够有序地开展下去,并对各组成员履行作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督促和管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利于教师开展层次化的教学活动,而且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辅导和帮助,教师仅仅是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大大提升,有利于组员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团队合作,由此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五、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问题解决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逻辑能力。那么在构建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编制数学问题组,而且也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小组合作、启发性提问、思维引导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动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通过从中获得的一些反馈建议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等进行优化和改善,确保学生的解题思路更清晰,为帮助学生高效学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莉娟.谈高中数学教学中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构建[J].才智,2014(9):89.

[2]杨磊.高中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国新通信,2017(2).

[3]席润粉.“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流程的建构[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0):43.

[4]何小波.“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成功:教育,2009(9):110-112.

作者:徐涛

上一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验论文下一篇:联觉效应下的声乐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