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思维解题高中物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目前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由于高中的物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难度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很难找到科学且合理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物理成绩一直提升不上去,从而影响到学生物理学习的发展。而极限思维能够扩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还会让学生学会解题的关键以及学习效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创新型思维解题高中物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型思维解题高中物理论文 篇1:

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分析

摘 要:力学综合题一般综合性较强、条件隐蔽、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往往作为高考试卷中的压轴题,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基于此,培养学生的力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已经成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文章主要对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解题技巧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题技巧

物理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从认知结构层面分析,高中物理知识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即声、力、光、电、热。其中,力学方面的知识相对复杂,涉及原理较多。力学综合题是包含多个研究对象、多个物理过程、需要运用多个物理规律与物理概念、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一种力学题。力学综合题的主要特点在于知识、能力的综合上。但从题型方面来看,力学综合题既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又可以是证明题、计算题。但其中以计算题最为常见,因此下文主要对力学综合计算题的解题技巧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 力学综合题的主要类型

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将力学综合题分为不同的类型。首先,根据内容综合方式对力学综合题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混合式力学综合题,即题目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中,包括多个同时出现的物理过程,这几个物理过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另一种是积木式力学综合题,即题目中包括2个或2个以上前后连贯的物理过程,每个物理过程均遵循其规律,但前后的物理过程间又存在密切联系。其次,根据设问内容对力学综合题进行分类,也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并进式力学综合题,即题中包含2個或2个以上的小问题,各个小问题的解答彼此并列、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互不包含,即使前一个小问题解答错误,也不会影响后一个小问题的正确解答;另一种是递进式力学综合题,即题中包含2个或2个以上的小问题,各小问题依次深入、难度依次提高,前后小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若是前一个小问题解答错误,则直接导致下一个小问题解答错误。

二、 力学综合题的解题要领

高中物理教学中,概括性地进行分析,力学知识是力与运动的问题,所以,力学知识主要包括物体受力规律、物体运动规律两大规律。物体的运动,主要取决于其初始条件、受力情况。力的作用效果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力的即时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或者是加速度;二是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即冲量;三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果,即功。基于此,加速度、动量与功在力与运动之间起着纽带与桥梁作用。高中物理教学中,与加速度、动量、功密切相关的力学知识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功能知识、动量知识三种。其中,功能知识包括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知识包括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功能知识、动量知识便是力学题的主要解答途径。

力学综合题解答过程中,如果考查的是一个物理过程,则可能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功能知识、动量知识三种方法,但所采取的方法不同,解题的繁简程度、难易程度等也会有一定的不同。如果考查的是物理量的瞬时对应关系,则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单一物体,则要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尤其是涉及位移、功的问题时优选动能定理,涉及时间问题的时候优选动量定理;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系统,则要优先考虑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会细究物理过程的细节,仅考查一个物理过程的始、末状态有关物理量间的关系,这便是其优势所在。尤其是变力作用方面的问题,应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无法解决的时候,更能显出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的优势。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解题途径诸多,且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变通,还可以应用图像解题等其他巧妙方法,还可以进行一题多解。实践过程中,应积极思考、不断创新,探索更多、更加简便快捷的解题方法。

对力学综合题进行解答的时候,应遵循如下要领:首先,应严格审题,准确把握问题;其次,做好运动分析、受力分析;最后,合理选择解题途径。在选择解题途径的时候,可参考如下依据:第一,如果题目中涉及始、末状态的量,且其符合守恒条件,则要采取守恒定律进行解题;第二,如果除了始、末状态之外,问题还涉及力、受力者的位移,则要采取动能定理进行解题;第三,如果除了始、末状态之外,问题还涉及力及其作用时间,则要采取动量定理进行解题;第四,如果题目要求加速度或列出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的关系式,则要采取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解题;第五,如果过程中的力为变力,同时始、末动量不齐,则不可采取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进行解题,而是应当采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题,用(P·t)来对变力的功进行求解。

三、 力学综合题的案例分析

一质量为m的烟花弹,获得动能E后,从地面竖直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零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炸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获得的动能之和也为E,且均沿竖直方向运动。爆炸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和火药的质量。求:

(1)烟花弹从地面开始上升到弹中火药爆炸所经过的时间;

(2)爆炸后烟花弹向上运动的部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

上述问题是2018年新课标卷Ⅰ的高考真题。其是一个力学综合计算题,命题者将烟花弹升空爆炸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当作背景建立物理模型。

对上述力学综合题进行分析,其中涉及了烟花弹升空爆炸这一物理过程始、末状态的量,且其符合守恒条件,因此,可采取守恒定律进行解题。同时,如果除了始、末状态之外,(1)题涉及了力及其作用时间,(2)题涉及了受力者的位移,因此,需采取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进行解题。即对这一力学综合题进行解答的时候,可以运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运动学公式来进行解答。

对(1)进行解答的时候,可设烟花弹上升初速度为v0,则:

设烟花弹从地面开始上升到弹中火药爆炸所经过的时间为t,根据运动学公式,可以得到:

联立①②式,可以得到:

上述方法是采取动能定理、运动学公式来进行解答。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动量定理进行解答。设烟花弹上升初速度为v,根据动能表达式,可列式:

弹中火药爆炸之后,烟花弹的上部分、下部分是沿着竖直方向进行运动。假设爆炸后烟花弹上部分的瞬间速度为v1、烟花弹下部分的瞬间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题给已知条件,可以得到:

根据⑥式可知,烟花弹的上部分、下部分速度方向是相反的,向上运动的部分,做的是竖直上抛运动。假设爆炸后烟花弹上部分的继续上升高度为h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得到:

设爆炸后烟花弹向上运动的部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h,联立⑨⑩B11B12式,可以得到:

四、 力学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解答力学综合题的时候,应把握以下几点技巧:第一,认真审题,深入理解题意。全面收集题目信息,准确把握题意,是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对力学综合题进行解答时,必须认真审题,挖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间接条件等信息。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的时候,用自己惯用的图标、文字等将题目中有用的信息标记出来。同时,还要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力学现象的全过程,掌握力的运动条件、性质,明确因变量、自变量,从而获得更加清晰的解题思路。第二,总结规律,明确解题思路。在对力学综合题進行解答时,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是成功解题的关键所在。所谓正确的解题思路,指的是学生在遇到力学综合题的时候,清楚应使用哪些知识来进行解题。如上文所述,物理力学综合题主要涉及牛顿运动定律、功能知识、动量知识,包括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力学综合题的解题要领。第三,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物理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学生在实际解答力学综合题的时候,应根据题目实际情况,对假设、反证、由未知到已知、由已知到未知、极限综合等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利用,迅速理清解题思路。

五、 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中,力学知识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同时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力学综合题涉及原理较多、解题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赢在高考,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力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力学综合题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友梅.试论高中物理力学题解题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94.

[2]张永斌.假设法分析 逆推法求解——以力学综合题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8):73-74.

[3]王晓梅,李富恩,何彦雨.高考力学综合题分析——以2018年新课程卷Ⅰ第24题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6):58-59.

[4]蒋承国.巧用物理模型速解力学综合计算题[J].湖南中学物理,2018,33(8):83-87.

[5]胡泽一.高中物理力学易错题的分析[J].科技风,2017(3):233.

作者简介:

虞晓淑,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市第四中学。

作者:虞晓淑

创新型思维解题高中物理论文 篇2:

极限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目前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由于高中的物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难度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很难找到科学且合理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物理成绩一直提升不上去,从而影响到学生物理学习的发展。而极限思维能够扩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还会让学生学会解题的关键以及学习效率。但在如今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极限思维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本文将分析以及探讨极限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极限思维;高中物理解题;物理教学

一、 前言

高中物理是高中学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决定学生高考成败的一门学科,由于物理具有一定的高难度,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一头雾水,且不知所云,从而导致一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失去了耐心,从而产生抵触的心理。更有学生甚至自暴自弃放弃了物理,使得物理的课堂效率大大降低。而极限思维可有效的帮助学生不断的开阔思路,能够使得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突破物理瓶颈,从而解开物理题型,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以及学习效率。本文将结合实际例子详细的介绍极限思维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二、 高中物理解题中应用极限思维的意义

1. 极限思维的基本含义

极限思维笼统点的概括,即是指极限概念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在物理科目中我们可假设一个变量到达极点时从而获得另一个量。极限思维方式是利用已知因素作为基础,通过利用极限思维的方式进解决问题。

2. 极限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意义

极限思维的解题核心通常是抓住题目以及题干。对题干进行分析确定题干的中心,从中心中着手进行解答,将复杂的题目转化成简单且容易分析的题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极限思维应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能力,扩展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使得高中生的物理成绩直线上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高中生在解决物理时不再感到头痛,从而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

三、 极限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实践应用

1. 利用极限思维找到高中物理解题的突破口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不知所云且无从下手,单单看到题目中的题干就感到头晕,从而导致学生对物理产生抵触的心理。对此教师要正确的指导学生利用极限思维找到高中物理解题的突破口,物理解题的突破口是整个解题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做题的关键中找到题目的突破口,接下来解题就会容易许多。但由于高中的物理题目往往具有较多的复杂的数据,信息量的过大从而导致了解题方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没有办法准确的判断题目所包含的内容以及题意。而学生利用极限思维则可以从题目中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排除掉与题目无关的信息,然后找准变量后将任何一个变量极致为突破口,从而利用这一变量完成整个解题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学习高中物理的电阻、电压以及电流这三者之间的变量关系时,可通过练习的方式进行应用极限思维方式,如题:串联电路分为P以及Q两个电源,P以及Q两端个别分为R1以及R2,R2为可变电阻,R3为电路的总电阻。若我们假设电路中的可变电阻增大,那么我们对以下这四种进行判断。①PQ两段之间的电压(U)增大;②PQ两端之间的电压(U)减小;③R2经过可变电阻,电流(I)增加。④R2经过可变电阻,电流(I)增加。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一般会采用欧姆定律方法。PQ两端的电阻在增大时,电流会减小,在串联电路的过程中电流不变,对此学生可发现电阻中R2的电流(I)减小,由于PQ两端之间的变化使得学生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很难从突破口下手。对此学生在做这类型时要扩展思维,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利用极限思维的方式进行解决题目,根据R2值增大的连续原理为基础,学生对R2进行假设,将R2的值增加到无穷大的极限值,使得PQ两端的电阻达到最大。而电路中的电流为零,对此可准确地判断出带电阻R2的电流(I)减小,进一步的判断PQ两端之间的电压(U),对此题目中的①和④的结论是正确的。

2. 利用极限思维找到高中物理解题的解题路径

学生在练习物理题目的过程中要学会找出解题的方法,能够对其进行解决。教师要让学生利用极限思维方式找到解决物理的主要途径,寻求途径是

解决物理的关键所在。学生在寻求解物理题目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途径。

例如教师在讲解到斜面与球这一个章节时,这个章节中有这样一个例子:甲和乙的地面高度相同且总长度也相同,即分别为OB斜面以及OC斜面,乙斜面角度为Y角,在甲乙斜面上的两个小球从斜面上释放,判断甲乙两个斜面中的小球哪个先到达底部,注意,在释放的过程中忽略小球和斜面之间的相互摩擦力以及能量上的损失。学生在對这道题进行解决时应该先看清题目中的要求,通过题目中我们可将甲斜面中的小球运动过程看作是匀加速运动,我们通过小球到达斜面底部的时间可进行计算,由此可得知t=2L/2gh,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极限思维将这类复杂的计算转化成简单的计算过程,我们先进行假设,采用极限思维方式假设乙斜面两部分之间的边线,将斜面的∠OBC由90°变化为180°。经过检查计算后我们可发现,∠OBC等于90°,我们应该将OB间的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以及BC之间的匀速运动时间看作为小球的斜面运动。对此对其进行思考便可得出小球的运动时间以及总体运动时间,对比L以及h之间的大小,我们通过比较后发现甲斜面球的时间比乙斜面球的时间大,通过验证后我们也可得知乙斜面的小球能够比甲斜面更早的到达斜面的底部。这样通过极限思维的方式能够从题目中找出解答的途径。

3. 利用极限思维进行高中物理解题的检验

一般我们解题的过程中会进行检验,这样就能够判断我们所得出的结果是否具有正确性。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可让学生做题目时采用极限思维的方式对题目进行检验,学生在解答完物理题目后就会了解到物理的魅力,了解到极限思维的应用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路以及视野,从而不断的提高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完成解答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极限思维在解题检验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解决物理的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和乏味。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物理压力时,可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倘若一个物体在升降机内,而恰巧升降机做匀速上升减速上升运动,教师可让学生计算出升降机的物体压力为多少?

学生在做这类型题目往往是将物体作为解题对象进行求解,我们在做这类题时要考虑到物体受到重力mg的作用,利用底板作为支持力F,接着根据题目进行判断物体在做什么运动,根据物体的运动在计算的过程中采用牛顿第二定律的方式进行计算,最后我们可得出以下公式:ma=mg-F,得出物体作用于底板压力等于物体重量的几分之一。许多学生在做这类型的题目时,往往没有了下文,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利用极限思维的方式进行结果上的检验,我们可先进行假设升降机的速度,其次根据升降机下降的速度进行判断。若升降机的物体处于失重的状态,而物体作用于底板压力则恰好为零。这样我们可从题目中得知升降机加速度方向为竖直向下。对此我们可进行思考和计算由此我们可将升降机内的物体和底板分离后物体的作用等于底板的压力,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以上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如何证明?这样的思考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解决物理的能力,对此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 讨论

极限思维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在解物理的过程中突破传统惯性思维的束缚,从而找到学习物理的方法以及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极限思维方式运用到解题的方法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萍.浅谈极限思维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习,2013,11:4.

[2]张勇.极限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有效应用[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3,10:78-82.

[3]俞斌.探讨极限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有效应用[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34(9):60-61.

[4]罗修彬.极限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有效应用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4):65-65.

[5]吴泽亮.极限思维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5,(8):32-33.

作者简介:黄璜,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高级中学。

作者:黄璜

创新型思维解题高中物理论文 篇3:

高中物理教学高效解题策略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一些欠缺,有些学生看似掌握了物理知识,却不会答题或者经常答错。这种情况主要是缺乏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引导所致。文章以高中物理教学为实际案例,对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解题技巧”进行问题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为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提供积极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物理模型

引言

如今,国内教育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阶段,而且教育改革伴随新课标逐渐实施给物理学习带来很大影响.事实上,高中物理有着非常强的逻辑性,学生在解高中物理问题时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对于此,我们需对解题策略进行强化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传统物理解题教学的缺点

学生通过练习课后习题便于基础知识的巩固,这也是组成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习题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体现出来,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传统习题教学往往都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很难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监督,类似于抄袭的情况极易出现在一些学生的习题练习当中,甚至一些学生都是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由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对于教师开展物理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与此同时,许多学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维往往比较定式,在实际练习习题时很难灵活、准确的应用解题技巧,自身思维方式也很难获得有效改变。在面对类型相同的题目时很难真正做到灵活变通,解题时只能采用固有解题模式,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

2.提高物理解题效率的具体策略

2.1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题海战术只能应对考试,并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想要提高物理的解题能力要从解题思维入手。教师可以按照高中物理教材中常见的几种类型题,套用物理原理及公式,形成不同类型的试题后让学生解答。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对错,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只有他们思考的方向是对的,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解答,如果他们的出发点就错了,如何做出正确的解答?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解题思维。

2.2帮助学生养成整理错题集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在做同一类型题时经常出错,即使是做了几遍或是十几遍,依然是改了错,错了改。原因很简单,高中生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习题,学生只注重做题的速度,做题的质量却难以保证,遇到相同类型题就按之前的解题思维来解答,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才会出现循环出错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新笔记本,把每套物理习题中自己做错的题都整理到这个笔记本上,如果知道错在哪,能自行改正更好,如果仔细研读后仍不知错在哪,可以找同学或老师请教解题思路,再进行解答。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整理错题集的良好习惯,并且让学生明白要想提高自己的分数,就要避免做题时出现错误,只有认真整理归纳错题集,才能保证不犯同样的错误。

2.3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牢记专题框架

教师在平常的物理大题讲解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牢记物理专题框架,这样在高一、高二打好基础,在高三冲刺阶段学生就会事半功倍,做理综物理大题时心中有数,即使整个大题满分很难得到,但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列出知识框架,根据题意写出相应公式。在物理大题中,写出与题目角标相符的公式会得相应的分数,得出计算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分数。例如,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时,把一些考点题型整理成专题形式教给学生,如在教“小球摆到最低点”这个内容片段,教师把抽象的物理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让学生记忆的实践与思考。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小球摆到最低点的速度v= 2gl(1-cosθ) ,这个结论就需要学生记忆,这样以后做题时遇到这类问题,学生可以直接使用结论,省去再次推导的时间.因此,物理需要培养学生构建好模型并且牢记重要的专题结论。

2.4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的高效解题

物理習题的解答首先需要学生具备物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只有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物理问题了才能正确地解答物理问题。例如,在受力分析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需要受力分析的习题,以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分析能力。如吊床用绳子栓在两棵树等高的位置上,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处于静止状态,设吊床两端系绳中的拉力为F1,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 F2,问人坐着还是躺着时的 F1更大?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画出受力分解图,设绳子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知,坐着时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比躺着时小一些,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时G=2Fsinθ,所以F=G/2sinθ,因坐着时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比躺着时小一些,所以拉力更大。

2.5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高效解题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一些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具有探究性的习题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的高效解题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授了平抛运动后可以让学生探究一下平抛运动与位移的关系。在理想状态下,小明站在高为h的地方,同时向水平方向抛出初速度为v1和v2的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已知v1大于v2,问物体 m1和m2哪个的位移更大?根据位移公式可知s=vt,而高度相同故m1和m2落地的时间也是相同的。因为v1的初速度更大,所以物体m1的位移更大。在实践教学中加入一些探索类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探索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答探索性较强的物理问题。

结论:综上,通过对高中物理解题的几种常用解题技巧进行分析研究,提升对学生解题技巧运用的培养,实施拓展延伸,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景辉.高中物理解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9):95.

[2]钟宇.对高中物理解题思维方法实践研究与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4):35-36.

[3]纪冰清.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训练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8):83.

[4]于雪苓.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及应对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自主招生),2020(Z1):73.

作者:何泽兵

上一篇:桥隧相接段施工质量安全论文下一篇:早期高血压病人护理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