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应该全面理解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教育。让学生懂得认知,学会思维是未来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的新重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更应该主动地去适应这种新要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思维训练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维训练语文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发散性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发散性思维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为切入点,教师要从记忆教学转向思维教学,要从“一言堂”的教学形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本文重点论述了思维训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发散性 思维训练语文教学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那么,何谓发散性思维呢?发散性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作为一种不依常规寻取变异,从多方面寻找答案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引起许多语文教师的重视。发散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是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为切入点,教师从记忆教学转向思维教学,从“一言堂”的教学形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发散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一种类型。通过发散性思维,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一般而言,发散性思维的水平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也高。因而,发散性思维是树立创新意识的基础。下面结合语文教学浅谈发散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通过思维训练激发思维兴趣

????通常说,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就道出了运用思维的苦涩与艰辛。正由于如此,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因畏难怕苦而懒于思索,这就要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思维训练来激发思维兴趣、培养思维习惯。可以说,在各种学习习惯中,思维习惯是核心的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对于他们来说,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培养思维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对思维发生兴趣,要以思为乐。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有兴趣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当学生对思维发生了兴趣,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会自觉地变“要我思”为“我要思”了。阅读中,运用思维训练来激发思维兴趣、培养思维习惯,重在质疑问难。

2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改变学生为客体的错误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而不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一个好教师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要激发学生发出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有时间去解决实验和实际的问题,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比如“师生讨论学习”、“学生自己备课学习”、“传统的教师讲授学习”、“发布疑问学习”等多种方法。教师不要干涉太多,在平时的作文训练时,我尽量不布置命题作文,而是让他们自己拟订题目,什么主题都可以,但必须发自真心,因为我始终坚持“真作文乃真性情之反映”、“好作文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的宗旨。

3 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以现实为基础,又脱离现实跨越时空的思维,它是结合以往的知识,形成新的形象,把头脑中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性思维顺利开展。通过想象,学生可以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这个空间想到另一个空间,使狭小的扩大,使简单的复杂……想象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4 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美籍华人反映:美国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却四平入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教学运用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都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是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无可否认,思维定势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正迁移。二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我们已知道,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没有从多角度去分析,思维常常受习惯的约束。因此,我们应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5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创造兴趣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和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只有具备丰富的表象才不会使想象枯竭。因此,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给予关注,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我平时在教授作文时,常常将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感受春天的小雨、夏天的热风、秋天的落叶与冬天的白雪,让他们将当时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回去后糅合想象写成作文第二天交上来;有时候让他们仅仅面对天空就必须写出以“朋友”,“尊严”、“信念”、“宽容”等不同话题的作文。初始,学生觉得难,但几次过后,他们就适应了。我常常把学生的作文读给办公室的老师听,让他们提出意见,再反馈给学生,学生们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我也越来越有成就感。其次,还可利用教学环节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可以从培养学生一问多解的能力入手,也可采取智力游戏的办法来启发学生思维。我自己也经常在网上搜集一些智力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经过实验,收效还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就要从根本改变循规蹈矩者为最优的观念,要引导学生敢持歧见,大胆地标新立异,增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培养他们敢于怀疑一切的、敢于挑战一切的无畏精神,以此来支撑他们独特的人格,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此来迎接未来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又一个的残酷而有意义的挑战。

作者:郑开武

思维训练语文教学论文 篇2:

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摘 要】应该全面理解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教育。让学生懂得认知,学会思维是未来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的新重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更应该主动地去适应这种新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从知识到能力,从过程到方法,从情感态度到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全方面培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全面理解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和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下面我们仅对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浅议一下。

语文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其尤占其基础性的优势,又是我们的母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基础上,更是建立在同用一种语言交流的基础上,所以相對其他学科,更便于在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更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教育。

与此同时,语文学科有思维教育的基本任务,要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基本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等。例如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会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既要对阅读篇章进行分析,又要在分析各个部分的基础之上,进行综合分析理解,并归纳总结。培养较强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将两者进行综合利用及培养的例子很多。最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就是作文教学,我们都知道,古代凭借一篇文章而博取功名,其实一篇文章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况的。因为在作文教学中,既是对学生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考查,又是对其综合能力的考察,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作文教学,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让其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全部调动起来,参与到作文过程中。

下面我们来结合具体教学实际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方法来实施思维教育。

第一,要做到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语文学科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应密切结合,这在语文教育领域已是共识,许多语文教育家都对其进行了论述。比如,叶圣陶说过:叶圣陶先生指出:“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当前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的语感不强,语病较多,叙事啰嗦,内容空洞等方面的问题,大都是语言方面的问题。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 我在语文课堂上,尤其重视此项活动的训练,针对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更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要把握思维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我们应该把握基本的途径和方法,来进行思维的科学培养和有效的训练。例如在观察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是通过对图画的观察来培养,二是通过对人和事物的观察来培养,三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培养,四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来培养。只有把握了这些思维培养的基本途径的方法,思维教育的任务才能落到实处。因为基于学科特点,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做个有心人,多发现机会,多寻找契机对学生思维培养。例如,我们在上语文课时可以利用不同季节窗外不同的风景,让学生即兴写对不同季节的感受,我们可以设计任务,让学生观察一种事物,形成观察日记,抑或是我们可以专门找一节课,带领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体会自然,让学生自己描述他们眼中的自然世界,表达出他们对自然的真实感悟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便不在枯燥乏味,单调生涩,我们将自然世界带入课堂,我们将最大化的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真正的符合我们新课标中的要求,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是真正对学生思维、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第三,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同时结合文体的联系来安排思维训练的顺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进行思维训练,针对不同的发展时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同时根据我们所学的文体来联系安排思维训练,比如,学习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思维训练;学习小说,就要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来安排思维顺序,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来理清思路;学习议论文,我们要根据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来进行安排,体会论证的过程中思维的训练。针对不同文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都要安排不同的思维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按照说明顺序去锻炼思维顺序,这样易于理解,脉络清晰,符合实际。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学习语文新课标,掌握科学的教育手段,全面推进语文思维,语文素质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个语文教育者,我深知,语文已经不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其母语优势,最大化的体现其教育作用,育人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开辟思维训练的新天地。

作者:殷贵峰

思维训练语文教学论文 篇3:

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思维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的联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思维活动是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 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实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思维能力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如何全面地系统地规划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工作,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思维训练。如果我们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让学生吃到更多的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教学生“学会打鱼”。

一、语文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一)全面理解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内涵。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然而,语言却是思维的主要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常用 的一种。思维作为人脑的一种心理机能,是不显形、不出声、不能传播、不可感知的,它经过语言传递之后,就转化为有声、显形、可以传播、可以感知的了。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思维制约语言。人们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时候,静态的语言就成了动态的言语。.

综上所述,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可以这样认为:语文教学所应该培养的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输出思想)和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汲取思想 )的能力。

(二)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强调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语文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特殊的思想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锻炼和思维表达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从思维科学的探究可以看出,人的思维可有不同的参照,比如音乐家需要参照旋律来思考,美术家需要参照色彩和线条来思考,但无论怎样,人类主要是参照语言来进行思考的。中小学就设立语文学科,是要学生掌握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能学好其他学科,为此,我们说“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

(三)语言学科的特殊功能,又表现为它有比他学科进行思维教育更有利的条件。一是语言学科反映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传承人类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说是中小学各学科共同的责任,而且语文学科涵盖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灵感思维以及分析思维、知觉思维、再现思维、创造性思维)在语文学科中的反映是最全面的。二是语文学科反映了中外最优秀的思维经验。教科书中所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而且是思维的典范。这些作品反射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恩格斯说,这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学生学习语文,就好像在这座人类智慧的百花园中尽情享受着智慧的芳香。因此,语文学科在思维教育方面比其他学科有着更有利的条件,也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

二、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思维训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是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实现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思维训练。

(一)异同思维训练。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找同求异,异中求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也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得相当普遍,它不仅适用于理解性的问题,也适用于学习基础知识。例如:《一面》和《藤野先生》都是写人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归纳出两者的不同:前者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出来的;后者是写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是一个正直的学者,它不完全按时间来叙述,而是选择几个有关教学活动的片断来表现。在结构上,前者以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为线索组织材料,从正面着笔;后者主要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用了许多与藤野先生只有间接关系的材料,作为侧面烘托。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篇同样写人的文章,结构上各具特色,风格迥异。

(二)逆向思维训练。用传统逻辑去分析问题,或用顺向思维去评价事物,可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如果一味地使用传统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往往会把人的思维引向死胡同,导致思维能力的衰退。伽利略曾说:“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虽然伽利略不是研究语文的,但这句话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是同样适用的。因此,在教学阅读中,我们应不断地改变思维方式,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搞好思维训练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随时改变课文时计划。”(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唯有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学会求知的最终目的。只要我们真正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我们的教学方法肯定会更多更好。

作者:刘昌林

上一篇:供电企业教育培训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道德建设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