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思维训练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由来已久,但基本上都是由一线教师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主观随意性强,缺乏统一的训练计划和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没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模式。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思维训练准备—备课及课堂训练—课外实践巩固”的可操作训练系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思维训练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思维训练教学论文 篇1:

小学语文低段字词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

【摘 要】 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过程中,字词教学属于较为基础及重要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般针对低段学生实施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们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训练,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因此,有效的训练形象思维能力的教学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小学语文低段字词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途径,笔者针对训练形象思维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段;字词教学;形象思维训练

形象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利用形象的表象及材料通过对表象进行想象、类比、分解及组合等加工后形成的思维,和抽象思维一致,形象思维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具有直觉性、形象性、整体性、丰富情感性及概括性等特点。对于小学段学生来说具有较为显著的意义,属于小学语文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低段字词教学中训练形象思维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低段字词教学过程中开展形象思维的训练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能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通过形象思维的训练发挥学生们主观思考能力及意识,改变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及思考能力。形象思维训练同样符合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性,强化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训练能帮助小学生适应思维发展过程,为字词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低段字词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途径

(一)引导学生观察,丰富思维表象的认识

在小学语文低段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细节,感受生活过程中及学習过程中的客观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及观察能力,丰富学生们思维表象的认识,保证字词教学的顺利实施。如在进行“秋天”这一字词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般习惯向学生灌输关于“立秋、秋收、农历”等词语的解释,学生们由于认知及年龄的限制,对于“秋天”的解释理解并不十分透彻。教师应利用形象思维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身边的事物,感受秋天的存在,感受树叶由绿油油变成金灿灿的过程,感受金黄的稻谷及满地的落叶,形成丰富多元化的对于秋天的表象认识,继而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在学生们的心理建立起一个秋风落叶、天高云淡及金风玉露的秋天,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形象思维,加深了学生对“秋天”这一字词的理解。

(二)利用形象思维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及已经具备的表象储备及思维资源等,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具体形象的表象中抽象地思考更有立体感的画面,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形象思维意识。

(三)创设语言活动及环境,提高字词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低段字词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低段字词的学习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长时间的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字词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等创设针对性的教学语境,方便学生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及掌握新的字词。教师可通过创设看图说话、情境对话等语言环境引导学生们在理解字词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深入字词中对字词的特殊意义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字词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雷燕.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形象思维训练的途径[J]. 科学咨询,2018,17(3):68.

[2] 刘雯.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J]. 课外语文,2016,26(21):52.

作者:赖昌清

语文思维训练教学论文 篇2: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探索

摘要: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由来已久,但基本上都是由一线教师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主观随意性强,缺乏统一的训练计划和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没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模式。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思维训练准备—备课及课堂训练—课外实践巩固”的可操作训练系统。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思维训练 前理解 元认知监控

当今世界处于激烈竞争之中,主要是经济力量的竞争,科技水平的竞争,而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标志。一个人能否成才,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他是否进行有效的思维能力的锻炼。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凝结着人类优秀的思维成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可谓是得天独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由来已久,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到现在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发展思维能力”。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的研究在逐渐深化,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和改进的问题,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主观随意性强,缺乏统一的训练计划和目标,没有明确的操作流程。笔者在已有的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提出一套可操作的训练系统。以下将从思维训练准备、备课及课堂训练、课外实践巩固三个环节展开论述。

一、思维训练的准备阶段——宏观准备

(一)了解中学生思维的基本状况。

教师除了要对中学生思维的共性特点有所了解外,还可通过平时的教学观察及有关思维特点测试问卷等手段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思维个性特点,甚至是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建立学生思维特点档案。

(二)确定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主线。

思维训练的内容众多,包括思维能力训练、思维品质训练、思维策略训练、思维模式训练、思维方法训练等,这几方面的内容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为了使思维训练更加有序、有效,必须确定出一个思维训练的主线,其他内容以训练点的方式作为训练主线的有益补充。点线结合,才能使思维训练既有序又全面。

(三)根据思维训练主线,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划分。

作为学科思维训练,教材依旧应该是我们进行思维训练的最主要的材料来源。但是,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顺序往往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而并不一定满足思维训练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已设定的思维训练主线,去挖掘教材内容背后隐藏的思维训练价值,从整体上做出一个大致的划分和安排。比如:

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不可避免还带有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而初一的课文主要是记叙文,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是重点训练学生形象思维。

初中二年级,是思维发展的飞跃期。这时期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开始,也是逐步了解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的开始。初二的教材刚好有两个说明文单元,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准确的含义、恰当的论断、合理的区分、明确的解说,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或者条分缕析地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因而,可借这类文章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

初中三年级学生可能很多已经具备了高中生的理论型抽象思维的萌芽,初三上学期教材中的议论文居多。议论文往往以概念、判断、推理作为思維形式,以分析、综合、抽象、分类、比较、概括等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因此,可借这类文章继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掌握抽象思维的方法。另外,初三下学期的教材中出现了许多文学名著,而这时期学生的思维较刚入学时已有明显的发展,这时可着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大凡文章,都是形象性与逻辑性的统一体。因此,在进行思维训练时,还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讲读文学作品,在侧重训练形象思维的同时要辅之以抽象思维训练;讲读议论文、说明文,在侧重训练抽象思维的同时要辅之以形象思维训练。这既是文章自身的要求,也是思维训练的要求,同时又是阅读教学根本目的的要求。

(四)丰富学生的“前理解”。

“前理解”是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它是指学生在理解作品时的全部前提条件,包括经验、思想、心理、思维等因素。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敞开的状态,不断地形成、不断地发展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对文本的理解应该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为什么有的学生分析作品能如此深入?为什么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呢?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前理解不同,对文本的理解自然存在差异。可见,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解水平,影响文本对读者的价值。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水平与能力,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丰富前理解。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推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广泛涉猎,丰富体验,不断积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备课及课堂训练阶段——微观设计

根据思维训练主线,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划分,确定了每一学期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目标后,便进入了具体的备课及课堂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可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尽量挖掘思维训练点,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在此以七年级上册《春》为例。

思维训练目标:

以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方法的训练为主线,重点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初步形成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训练方法包括联想法(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想象法(想象出画面、填补作品中的艺术空白、传奇性编创等)。抽象思维训练方法包括(概念法、比较法、推理法等)。

思维训练具体实施步骤:

1.导入课文。

通过联想关于春的诗句,谈个人对春天的感受。——联想法(相似联想)

2.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概念法。

3.品味语言——想象法(想象出画面)、比较法(字、词、句的比较)。

体会作者笔下的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春之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要求他在描述时渗透自己独特的感受。让学生畅谈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学生畅谈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运用比较法去感受原字、词、句的美妙之处。例如,“小草偷偷地钻出来了”中的“钻”换成“长”好不好?“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小草”前面修饰“小草”好不好等。

4.课外拓展——比较法(文章之间的比较)。

向学生推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告诉学生《春》与《荷塘月色》写于不同时期,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不同的情调及风格。

三、课外实践巩固阶段——元认知监控

叶圣陶曾说:“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就要学习作者是怎样动他的脑筋的,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教师一方面给学生指点和引导,一方面督促学生练习,这就是训练。”要想让学生真正提高阅读水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我想仅靠课内教师指导下的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自我进行训练。具体该怎么做,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元认知策略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

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这里说的元认知监控,即监控策略。监控策略主要是学习者对自己应用策略的情况进行监控,保证该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具体做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学生自我提问法。使用自我提问法,首先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应用学习策略的“问题单”,这个可以由教师制定提供给学生自学时使用:

(1)我能否运用逻辑思维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2)文章有无我可以发挥想象进行填补的“空白”之处?

(3)读了这篇文章,我能联想到什么人或事?能联想到读过的什么文章?我能试着从多个角度比较这些文章吗?

(4)我同意作者的觀点吗?为什么?

(5)对这篇文章有无疑问?至少向老师问一个问题。

学生起初要借助问题单不断自我提醒,当熟练后,则可以自动化地进行,实现有效的策略监控了。

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在学识、文化上打功底,以知识的清泉滋养自己;要在思想、情操上锤炼,升华自己的思想,净化自己的感情;要优化自己的思维。于漪说:“打铁要靠自身硬。要对学生思维能力有效地培养,教师自己就要爱思、善思、辩思、多思,就要具有较高的思维培育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杜威提倡的具有“反思性思维”的教师,可在思维训练过程中,经常追问自己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这样设计思维训练?

(2)我的教学实践是否体现了我的设计?

(3)我是否达到了设想的思维训练的目的?

(4)我在训练中遇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5)我是怎样处理这些问题的?

(6)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通过不断反思,及时地发现思维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保证思维训练有效进行。

(二)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进行思维的训练,就得有思维的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良好的思维环境与土壤。一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错误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不但可以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得到更多的反馈信息,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与提出自己意见的勇气。二要坦然面对、积极应对学生的质疑与不同意见。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常常无视学生对自己所下结论产生的质疑与不同意见。一方面他可能认为学生在捣乱而不想理会,另一方面教师的权威性使他们误认为自己的思维在各方面总是高于学生的,不自觉的惧怕心理驱使他们完全采取防卫态度,排斥新观点。这样的训练气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师的宽容还应表现在坦然地、积极地让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挑剔和批评,鼓励学生“挑战权威”。一个拥有宽容品质的教师,他的学生将能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下更自由地、大胆地、有创见地思考。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夏晓.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卫灿金.叶圣陶的语文思维教育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7.

[4]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连瑞庆主编.形象思维与中学语文教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吴格明.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黄 珊

语文思维训练教学论文 篇3:

语文教学思维训练的几个问题

摘 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人注重一个‘多’字,通过多辟渠道、多创造机会来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智力。这主要是从思维活动的“量”方面考虑,当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而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练出来的。除此之外,如果不充分考虑思维训练目标,不讲究方法技巧,那也不能很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能更科学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这就是说,还在引导思维活动的‘质’方面多加重视。善于引导学生思维是教师促使学生能于思维、巧于思维的重要课题之一。这里,我谈谈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训练;时效

一、 引导思维要目标准确,讲究实效

吕叔湘先生说过:“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不正确,就不能获得所要求的效果,不称其为技能;不熟练,也就是说,有时正确,有时候不正确,或者虽然正确,可是反应太慢,落后于时机,那也不称为技能。”思维训练,目的也是要练就正确,熟练的思维本领,以发展智力,好扩大学识,迁移运用。教学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紧紧按照教材的单元训练目标,包括思维能力训练目标,强化训练,多给学生以想、疑、说、议、辩、练等机会,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改变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培养思维能力的力度不足的现象,真正把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弄清记叙的要素,让学生掌握阅读记叙文的途径,还能训练感知、分析、比较、理解、综合、概括等能力,并迁移到作文上去。特别是分析事情起因,探求经过,寻知结果,有一定难度,很让学生动一番头脑。教学时,我让学生人人下“水”,独立完成本单元配置的练习题——分析“梦里寻师”和“刘胡兰就义”两节的记叙要素,又另选了“排除同学间小纠纷”等话段,再三训练。绝大部分学生能独立潜进“水”去,钻出“水”来,落实了单元训练的要求。不少地方还引导学生讨论,明辨是非。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住中心,并且缜密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我还及时布置学生写叙事的作文和片段,把交代记叙要素的训练推向新的层级。

二、 引导思维要因材而异,适度而施

不同年龄、不同程度、不同智商的学生,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调动学生思维活动是地方还引导学生要考虑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因材而施。在程度较差的班级不能要求过高,在程度较好的班级不能放低要求。例如让学生练写字课、读后感、影评一类的文章,对程度一般的同学,只引导他们分析所提供材料的内容,能从其中某一方面抽出蕴含的生活启示、人生哲理,再联系所掌握的信息,加以论述就可以了。而程度较好的则要求从材料的不同方面找出几个启发,然后罗列出来加以比较,看看哪一点最能揭示材料的本质,或者哪一点最有真实意义,或者哪一点自己最有感触,最有把握写好……经过一番筛选,确定一个论点,再加以阐述发挥。这样区别对待,就使一般的同学能完成得了,程度好的同学能完成得好,有利于发展各自的才能。

训练的要求是随年龄的增大,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而相应提高的。教师要考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适当的“加码”,让学生努力向更高的思维层级发展。例如,根据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才能,喜欢争强斗胜的心理特征,在他们学了立论、驳论知识后,我选了几个较浅易的是非观点,把同学组织为正反双方,组织几场辩论。双方都很踊跃,都很认真,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议论文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三、 引导思维要因文而异,适时而施

不同体裁的课文,思维训练的出发点和着落點是有其共性和个性的,就是不同体裁的不同类课文,其“个性”也有差异。训练不仅是重视其共性,更是根据其个性特征设计思维的目标,巧于诱发,善于引导。如不同体类的文章,其思想不同,概括的方法也不同;或运用多角度概括,或逐步简化概括,或综合概括等等,又如引发学生质疑:同是叙事写人《一件珍贵的衬衫》,只写周总理伟大革命实践中的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而《我的老师》却写了七件,这七件可不可以去掉几件更显简洁?又如小说《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去掉介绍“护官符”一节,妥当不妥当?抓住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质疑,引导学生从纵向、横向或倾向、逆向思考,剖析比较,揣摩理解作者选材的用意,谋篇布局的进心,以及故事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等,锻炼了思维,发展了思维。

此外,加强思维训练要与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螺旋提升。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归纳总结,能力则是知识的灵活表现,二者互为表里。如果没有掌握词汇、句式、修辞、各种表达手法,文体常识等知识,要进行思维、发展智力是办不到的,在教学中不能对知识的训练有丝毫的松懈,这一点我体会也是很深的。

教无定法,最关键的就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精心准备的前提下,把语文当成“语文”来上,不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方法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人文性,才能保护学生身上的天性,这样才能更快更多更好地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这一项艰巨的工程也就是越来越紧迫。我们要千方百计加速这一工程的建设。

作者简介:

游龙昌,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船场中学。

作者:游龙昌

上一篇:旅游景观规划探讨论文下一篇:作文情绪障碍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