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休闲农业论文

2022-04-20

摘要: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寿光市从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方面入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体系,通过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寿光市休闲农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寿光市休闲农业论文 篇1:

基于SWOT视角下寿光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研究

[摘 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寿光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后采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寿光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政策和措施,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寿光市;产业结构;SWOT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西南岸,是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全市海岸线长56千米,耕地141万亩,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是中国最主要的蔬菜和原盐产地之一。

1 寿光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工业化进程的加深,寿光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趋于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结构重心由农业产业占主导地位逐步发展至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占据次要地位,表现出“二三一”发展格局。自“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为30.5%,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13.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41.2%,第三产业年均增长29.9%。2010年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71.1亿元,年均增长67.5%,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见下表、见下图。

由上图表可以看出,从2001—2005年,寿光市第一产业在全市总产值中的比例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且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呈总体下降态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2009—2010年略有下降,整体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不大,说明寿光市需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 寿光市产业结构调整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产业经济学常用的分析工具之一。通过对区域内部自身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遇、威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发展重点和方向,是区域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SWOT分析即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reats 分析。其中SW是指研究对象内部的优势和劣势,OT是指研究对象外部的机遇和威胁。本文拟采用SWOT分析法对寿光市产业结构发展环境与背景、基础与条件等做全面分析,以期为区域产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2.1 内部优势(Strengths)

2.1.1 经济区位得天独厚

区位优劣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12年全国百强县综合实力排名中寿光市位列第38位,在最新的全省县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中进入前五强(2013年)。市区位于境西南部,交通便利,其中益羊铁路、羊田路纵贯南北,荣乌高速、济青高速横贯东西,潍高路、寿济路、大沂路、羊青路等纵横交错,构成了陆路通道;借助实现“两个率先”的任务目标,寿光市投资10亿元建设寿光新港,共设立9个泊位,成为沟通渤海、黄海的重要水运通道,建成后可直达周边国家和地区。

2.1.2 支柱产业优势明显

寿光蔬菜的种植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齐民要术》和《寿光县志》一书中便有对农作物栽培技术、寒冬腊月培植蔬菜的记载。经过多年的发展,寿光形成了以蔬菜为主的产业集群,并带动了上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自2000年寿光市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后,寿光蔬菜这个品牌开始畅享国内外。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有322种农产品获得国家优质农产品认证,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70%。

2.1.3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寿光历史悠久,是夏代斟灌国、西周纪国的建都地。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创造了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诞生于此,因此寿光又被冠名菜都、盐都和圣都。

2.2 内部劣势(Weaknesses)

受地域条件、资源禀赋等限制,寿光市产业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2.2.1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寿光市产业结构趋同可归为市场驱动型产业同构,区域块状经济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虽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能满足市场经济的竞争需要,但因产业结构单一,名牌产品较少,阻碍了进一步充分实现资源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格局的规模经济,从而导致了资源闲置等低效率行为。

2.2.2 产业结构内部不合理

与全国2001年三次产业GDP(15∶51∶35)以及全省三次产业GDP(14∶49∶37)相比较,寿光市(25∶41∶34)第一产业比重明显过高,第二产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3 主导产业单一

寿光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是蔬菜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蔬菜的种植区域集聚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蔬菜产业成为全市产业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但是单一的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后劲略显不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2.2.4 区域产业协作程度差等问题突出

作为全市中心的寿光市区,受到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辐射范围有限,对三次产业的拟合程度较差,整体效能低,使得分工导向不明确,信息导向不清晰,直接制约了寿光市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2.3 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

首先,依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级战略,借助政府的市场导向和调控作用,寿光必须牢牢抓住此次发展机遇,通过调结构扩市场,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必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相关政策倾斜,加快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转化效率,早日完成“十二五规划”期内蔬菜市场占全国40%以上份额和打造成“国际四大蔬菜中心”的目标。

第三,早在2007年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就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重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全国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为一身。依靠相关政策扶持,逐步形成分布合理、功能齐全的专业市场体系,进一步做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工作。

2.4 外部威胁(Treats)

寿光市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面临的困难也不可低估。在产业转移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寿光市面临产业转移和承接其他地区产业转移的压力增大,与发达地区相比,产业转移速度过慢;其次,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后续产业,近年来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林海生态博览园、生态农业观光园等,宣传、拓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3 寿光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3.1 巩固加强第一产业,构建现代高科技农业体系

现阶段寿光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走品牌化发展战略,同时遵循“两个在内,两个在外”发展原则,即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在内,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在外,加快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终实现“农业富民”目标。具体实现路径为:①继续发展高科技农业;②推行“绿色、生态、科技”农业;③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3.2 做强做优第二产业,强化工业支撑作用

第一,坚持工业立市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同时通过高效整合资源,克服土地制约发展的瓶颈现象。

第二,以寿北“千亿级新型工业基地”为主阵地,加快“三个转型”的推进,即产业从“粗放发展”向“链条集约”转型、企业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产品从“初级加工”向“品牌科技”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一支独大”的局面。

3.3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开发带动社会发展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三二一”的格局,而寿光市目前仍是“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因此寿光市应加速发展第三产业。通过2000—2011年的计算,寿光市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最高为2011年的34.87%,最低为2006年的32.16%,均值为33.90%。因此可通过旅游开发、加快商贸流通、做大做强物流业等带动第三产业甚至全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全面启动弥河生态度假区、双王城生态旅游区两个5A级景区创建,大力发展“生态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打响“美丽菜乡、生态寿光”旅游品牌;

第二,按照我市“大商贸、大流通”发展思路,积极抓好大型项目建设、现代流通、休闲娱乐和新型服务业等四大支柱产业,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优化流通领域结构。以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缤纷五洲商贸城为起点拉动寿光市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

4 结 论

寿光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以农业先行,工业为主导的发展理念,通过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创现代农业领先优势;大力发展产业同步,着重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同时加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生态寿光、文化寿光和文明寿光,努力把寿光建设为文明富庶、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涞源县产业结构图的SWOT分析[J].北方经济.2007(3).

[2] 魏久远.寿光市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研究[J].理论学习,2008(7).

[3] 刘中会.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赵光岩,男,山东寿光人,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赵光岩

寿光市休闲农业论文 篇2:

构建新农村和谐文化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寿光市从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方面入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体系,通过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寿光市新农村和谐文化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

改革开放30年来,寿光市农村经济发展迅猛,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蔬菜之乡”,农村人均收入连年攀升,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270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深入领会中央精神,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寿光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创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性目标任务,而和谐村庄建设则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寿光市是上级确定的和谐村庄创建活动的试点市,这是上级对我市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市开展和谐村庄建设寄予厚望。但如何找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创建的切入点,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创造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文化为支撑。为此,我们从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方面入手,努力構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体系,通过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当前寿光市的现状来看,硬件设施比较完善,而新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和谐文化的建设相对缺乏。不可否认,当前农民的整体素质相对于城市居民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1.1 思想认识不清

主要是农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建设新农村文化就是盖一样的楼房,修好看的街道,建休闲的设施,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建设;有的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提出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和谐村庄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题地位;还有的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进行拆迁改造,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和谐村庄建设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

1.2 部分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

突出表现在:在思想上,较为保守,传统意识较为牢固,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要求有很大差距;在技能素养上,具有一技之长的还不够多,导致有的农民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在文明意识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集体观念逐步淡化,封建迷信问题较为突出;在法治意识方面,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法律在化解矛盾、维护合法权益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1.3 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中央、省市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但由于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位,因此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由于对不同类型的村、不同的经济实力和不同的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在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着眼于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创造新农村的新型文化体系。而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大力弘扬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的、积极向上的新时代文化,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让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最终达到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目标。没有新文化的支撑,新农村建设将是一句空话。因此,大力发展新农村的和谐文化成为了和谐村庄建设的切入点。可以说,农民的思想、文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和谐村庄建设的成败。

2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和现状

近年来,寿光市在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着眼于如何提高全市文明程度,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平台,倡导各个镇(街)、村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1 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寿光市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创建和谐村庄大讨论、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了共创和谐的良好氛围。同时,借助菜博会文化艺术节的契机,举办了家庭才艺大赛、文明之夏等一系列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深化了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促进了农村道德水平的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2.2 开展信用菜乡建设主题实践活动

根据中国社会日益关注食品安全的大趋势,2002年寿光市政府决定把寿光打造成“信用菜乡”。蔬菜是寿光最亮的名片和最大的品牌,为维护好寿光蔬菜的形象,寿光市委市政府精心呵护,号召菜农和业主诚信经营。先后开展了以“文明信用菜农、文明信用蔬菜村、文明信用蔬菜基地、文明信用农业龙头企业、文明信用经营业户”为主要内容的“五信”创建活动,寿光市有428个村建起了文明一条街,菜乡处处绽开文明之花。

2.3 开展和谐家庭创建主题实践活动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寿光市把“和谐家庭”创建作为和谐寿光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全市和谐创建的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制定下发《寿光市家庭文明理家公约》,精心总结提炼创建和谐家庭“八好标准”。为加大典型引导力度,选择了三元朱村、桑家村、屯西村等6个村作为“和谐家庭”创建示范村,并从每个示范村中选择10~20个家庭进行重点培树,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家庭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使广大家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和谐家庭”创建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在全市几十万个家庭中掀起“和谐家庭”?创建热潮,营造了家家争创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配合全市开展的“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全市掀起了和谐家庭创建热潮,立足群众实际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使和谐社会创建活动展现出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

2.4 开展了尊老爱老主题实践活动

寿光市是山东省父母亲情教育示范市,在全市深入开展“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亲情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各镇(街)、村积极探索和谐创建的新思路,开展各项活动。如上口镇开展了“孝行上口、唱响和谐”系列活动。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美德。65个村都成立了养老协会,3000多户村民签订了养老协议,设立光荣榜和曝光台,弘扬传统美德,鞭挞不良行为。使长幼有序、崇尚文明、追求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蔚然成风。

2.5 开展了“邻里一家亲”主题实践活动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邻里间就是一个小社会。邻里和谐,文明祥和,才能让人人心情舒畅,人人都有归属感、安全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近年来,寿光市积极引导组织万名农户接对帮扶,在广大农村形成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情暖万家、共创和谐的社会风尚。

2.6 开展了“学科技、用科技”主题实践活动

寿光市把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开展了30万农民科技大轮训工程,定期对农民群众进行科技培训,并在全市开展了蔬菜种植知识竞赛活动。目前全市90%以上的农村基层干部接受了农业科技培训,9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新技术,5000余名农民奔走在全国各地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有10多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2.5万名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资格。

同时,寿光市还加强文化设施硬件建设,实施了“万户农民上网”工程,在全市开展网络视频咨询指导,服务范围涵盖全市各镇街道600多个村,并辐射周边10多个县市区,初步构建起了市、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壽光市通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将和谐文化的技术层次、制度层次、观念层次,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用新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观念,建设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优良发展环境。引导农民告别贫穷、走向富裕的同时,推动农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大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建设农村文化可以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党必须注重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形成和谐相处的社会。抓紧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而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应把握的基本思路是:和谐新农村需要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凝聚力量。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用新农村建设的共同目标凝聚人心,用新农村建设的举措鼓舞人心,用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安定人心,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打牢思想基础,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应当是科学文化、先进文化和创新文化。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历史的和谐、农民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存方式和谐的同时,主要是通过塑造新农民的形象,重铸人的思想灵魂、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汲取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积极的一面,摒弃消极倒退的一面,把追求和谐内化和优化为人的思想、素质、操守和习惯。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自强意识、变革意识。培养农民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无节制的欲望以及小农意识。大力弘扬新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广大农民始终保持奋发进取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新农村的全面发展。

作者:郭勇

寿光市休闲农业论文 篇3:

基于资源评价的区域农业旅游开发

摘要:农业旅游资源包括可以用于产业发展的一切条件和资源,其载体不断蝶变,使用德尔菲技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资源品质等14项观测点;通过改进AHP和综合打分法,利用菲罗模型计算各资源点的得分。结果表明,山东省寿光市农业旅游资源共有一级资源3个、二级资源17个、三级资源19个、四级资源4个。因此,从战略、资源、运营三大方面提出开发策略,重点是实施“一四六”空间发展布局,整合、挖掘、创新农业旅游资源,搞好产品开发、人力资源开发、营销开发和相关利益关系的协调。

关键词:农业旅游;载体;德尔菲技术;菲罗模型;资源评价;开发对策;寿光市

收稿日期:2017-05-05

基金项目:山东省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编号:2017-143)。

作者简介:王 洋(1982—),男,山东寿光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旅游与旅游体验。E-mail:wangyang@wfust.edu.cn。 农业旅游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新生命活力的旅游形式,其赖以发展的资源载体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蝶变,其表达方式也不断日新月异。从国内外的實践来看,早就有大量的农业旅游实例,以乡村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度假农业等多种表达形式。农业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不断引发人们的热议,农业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资源的评价探讨农业旅游开发的有关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现实对照。

1 对农业旅游资源概念的再认识

作为客观条件,农业旅游资源是发展农业旅游的基本载体[1]。多数学者都注意到农村区域的田园风光、农事活动是农业旅游资源的主体,同时分析了农业旅游的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参与体验等多种动机满足[2]。本研究综合考虑了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农业形态演进,认为农业旅游资源是基于农林牧副渔等表现形式的大农业生产形式下的所有有助于旅游开发、旅游消费的资源条件,包括吸引物、基础设施、自然与社会条件、旅游投资、上层服务设施、智力支撑等[1]。

2 评价指标的构建与权重模型的假设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对于旅游资源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资源本身品质和开发利用条件两大方面[3],这也构成了一项旅游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借鉴这一流行的评价体系,建立由专家学者、政府决策者、资深游客、开发利益相关主体等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并结合山东省寿光市农业旅游资源的宏观情况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德尔菲技术构建寿光市农业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观测点,共包括一级观测点1项、二级观测点2项、三级观测点5项、四级观测点14项,评价指标决策树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D级14项主要评价指标的基本含义如下:知名度主要指区域旅游资源在主要客源市场的名气和美誉度,表现为游客旅游消费将其作为第一动机的频率;美学价值是旅游资源作为吸引物的主要意义所在,包括独特性、珍稀度、神秘性、完整性等属性,需要旅游者从形式、色彩、视角、境界等多个方面加以体验;旅游功能是指该项资源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程度,包括旅游容量、服务软环境质量、设施设备完整情况、满足游客多重动机的契合度、游客综合满意度等;发展潜力指标的提出主要基于资源进一步开发的考虑,指的是近3年接待游客数量的增长趋势、资源本身的升值空间、创新程度等内涵。

规模指标主要包括资源占地面积、体量大小、辐射影响区域大小;资源组合情况则是指该资源与其他类型资源的互补性、协调性、整体影响力等;资源的聚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资源的密集度,可通过公式r=∑D/(n-1)进行计算[3]。其中,r为资源单体间的平均间距;D为区域内各相邻资源单体间距总和;n为区域内资源单体总数。通常r值越小,说明聚集度越高。

政策法规包括国家对农业旅游的发展战略、地方政府对农业旅游发展的支持政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措施等;区位条件是一个经济学指标,在本指标体系中特指地理方位、资源的可通达性、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区域消费能力、城乡一体化程度、地区人力资源力量等;自然环境即所谓的“一方水土”,是指资源所在地的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土壤植被等地理指征。

投资意愿指的是该项农业旅游资源吸引投资方的力度、融资渠道的多寡、资金到位情况等;居民利益满足指标主要包括资源开发利用与周边社区居民的关系处理、土地使用管理、利益分配问题等。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是人们通常说的三大效益,主要指

资源的利用开发带来的经济收入、社会服务功能和环保问题。

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评价指标的确定关系到资源评价是否全面、可行、有效,而只有合理设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才能顺利进行数学量化计算,进而体现评价的科学性。资料显示,目前资源评价指标的赋分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指数表示法、菲罗模型、综合评分法、价值工程法、模糊数学评价法、国家层面带有行政性质的专家打分法[4]等。本研究仔细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特点,建议以层次分析法为中心,综合运用德尔菲技术、几何平均权重法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权重的量化,具体的操作步骤是:(1)物色寿光市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专家小组成员,主要由资深游客、高校专家(农学、旅游学等学科的教授、师生)、相关的居民代表、政府决策者、农业旅游经营者等组成,并及时按照分组召开专家谈论会,沟通信息,明确任务,熟悉研究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2)各专家小组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内涵要求,比较确定各自的判别矩阵。(3)根据德尔菲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多次召开专家组论证会议,对各专家小组的判别矩阵进行校对,形成不同小组对寿光市农业旅游资源各评价指标的权重。(4)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数据误差,加权平均上述步骤求得的数据,最终获取到寿光市农业旅游资源各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为后续研究提供原始材料。经过以上步骤的运算后,本研究构建了农业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权重体系,结果如表1所示。

3 寿光市农业旅游资源禀赋与级别

“闾丘乞寿,弥水灵光”[5]。寿光历史悠久,距今已有 2 000 多年的历史,是蔬菜之乡、三圣故里(文圣仓颉、农圣贾思勰、盐圣夙沙氏)、全国百强县、优秀旅游城市。寿光地处胶莱平原,是标准的平原农业生产基地,自然地貌尤为适宜农耕,孕育了先进的“三农”文明,具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2016年,寿光市地区生产总值862亿元,财政总收入12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万、1.7万元,孕育了良好的旅游消费基因[6]。

3.1 农业旅游资源禀赋

本研究从“大农业”的组成成分出发,通过农业旅游资源普查,以农、林、牧、副、渔、其他六大类为普查的一级指标,共发现19项二级资源载体(表2)。

其中,大棚观光与采摘资源包括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农村果蔬大棚观光与采摘体验项目;现代农业工场主要指现代科技蔬菜大棚;乡村旅游示范点主要指洛城绿园农庄、东嘉生态庄园、农家乐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桂河芹菜、浮桥萝卜、慈伦大鸡、羊口梭子蟹、羊口老咸菜等17种农副产品;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三元朱村村容村貌为代表,也包括一批蔬菜种植特色小镇;海上旅游活动特指寿光沿海小镇羊口镇的海上一日游;现代渔业生产包括渔民捕鱼、盐业生产;寿光特产有筢菇、虎头鸡、宏源老酒等;农业艺术品包括盐雕、草编、泥塑等;寿光境内与农业有关的博物馆有农业博物馆、宏源酒文化博物馆、寿光市农业展览馆等;农业节事活动主要是指开海节仪式、祈求丰收的农业祭祀活动等[7]。

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正如其本身类型一样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识别寿光农业旅游资源的具体内容。表3依据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等12项标准将寿光市农业旅游资源进一步划归如下。

3.2 寿光农业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本研究借鉴国家标准,结合实际情况,使用里克特量表确定各评价指标的评价分值,依据菲罗模型[4]计算出寿光市各农业旅游资源点的得分情况。

3.3 评价结果分析

为便于决策,依据上述结果,参照国家标准评价赋分值,将寿光市农业旅游资源分为4级。其中一级资源3个,分值在8分以上;二级资源17个,得分在7分以上;三级资源19个,得分在6分以上;四级资源4个,得分低于6分。值得关注的是总体得分不高,但发展潜力、美学价值、投资意愿等几项指标分值较高的资源是今后开发的优势资源,主要包括商周盐业遗址群、斟灌古村落、草编等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

4 寿光市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寿光已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省旅游特色村1处、省旅游强乡镇6处,其中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三元朱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2013年寿光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成为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2014年,三元朱村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桑家村生态农业百花园、洛城街道绿园农庄、稻田镇田苑果菜生产有限公司、侯镇龙泽生态园共同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2016年,寿光5家单位入选山东省2016年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名单。其中,寿光市以诚生态农场被评为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寿光香韵葡萄园艺场被评为山东省精品采摘园,寿光柴火居洰淀湖生态酒店和寿光市温泉生态苑酒店被评为山东省好客人家四星级农家乐。以蔬菜为依托的农业旅游发展正渐入佳境,以菜博会为例,2016年第十七届博览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余万人次,超过当地常住人口近2倍。农业旅游的联动效应得到进一步发挥,综合影响力进一步凸显,展会也成为全国3家5A级专业展会之一[6]。

5 进一步开发寿光市农业旅游的对策

在上述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寿光市农业旅游的开发应探索适合自己的独有模式,综合考虑空间布局、国家战略、区域政策、资源整合等因素形成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思路,在农业旅游产业链条延伸和经营管理方面做足文章。

5.1 战略开发

农业旅游的发展要想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就必须做好前瞻谋划,进行顶层设计,在空间规划、国家战略匹配、发展思路方面形成寿光市农业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近期,国务院批复了山东省“双核四区六带”的发展格局[8],可以用来指导寿光市农业旅游的空间布局。在进一步开发农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一核四驱六重点”的战略思路。一核指的是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这一农业旅游的龙头和核心;四驱是指东北渔猎和制盐为特色的滨海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西北乡野原生态与林海博览度假旅游开发、西南和南部设施农业和生态观光为主的农业旅游项目、东部区域农副产品历史与酿酒文化体验旅游四大发展引擎;六重点是指深入挖掘蔬菜文化基因旅游、斟灌古村落开发、商周盐业遗址与制盐体验旅游开发、纪台黄桃节等一批农业节事旅游开发、农业非遗旅游开发(农村副业旅游开发)、清水泊农林旅游开发六大支撑项目。“一四六”体系的内容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在发展中要避免“马太效应”,实现均衡发展[9]。其空间规划如图2所示。

农业旅游本身就是一个复合型的事物,其发展离不开相关行业的发展,特别是要注意结合相关的国家战略进行,当前寿光市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开发要紧密契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旅游+”和“互联网+”两大平台的作用,发动区域大众进行农业旅游创新创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建全域旅游目的地为最终目標,实现寿光市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0]。在高度融合这些战略的同时,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发展休闲农业、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为路径,突出绿色亮点,坚持农游结合、旅农互动、特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5.2 资源开发

在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总的原则是突出一级资源的龙头优势,完善二级、三级资源的服务功能,深入挖掘四级资源。农业旅游的开发必须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形成合力,特别是在县域范围之内营造处处是景点的氛围。深入挖掘当地的农业文化,打造独特的资源优势,支撑农业旅游走向可持续发展。鼓励乡村居民进行旅游创新创业,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调动一切资源,壮大农业旅游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创新源自于资源普查的创新。因为技术手段、历史认识等方面的局限,在发掘旅游事物的过程中难免有所遗漏,进而造成旅游缺失。因此,在旅游开发阶段就要特别重视创新。

作者:王洋

上一篇:宇宙观教育哲学论文下一篇:中医学生命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