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论文

2022-04-21

[摘要]文章在对福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成功经营理念借鉴,对福建省休闲农业在差异化经营、文化性挖掘、体验性设计、教育性延伸、综合性配套、信息化建设、品牌化带动和规范化发展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探讨,以期推动福建休闲农业更好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论文 篇1:

两岸专家研讨现代休闲农业发展

2015海峡两岸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研讨会15日在厦门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100多名现代休闲农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海峡两岸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模式和前景。

福建省科协副主席游建胜表示,台湾在休闲农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全面推行了“生产科技化、生态景观化、知识体验化、产品精细化、经营组织化、产销一体化”模式,而大陆许多区域特点与台湾十分相似,两岸休闲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当天,福建大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长乐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与台湾无负担农场、台湾农村专业技术服务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台湾无负担农场场长刘盛展说,他们将帮助福建大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规划布局,循环利用资源,节省成本。

作者:罗旭 高建进 马跃华

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论文 篇2:

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方向探析

[摘 要]文章在对福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成功经营理念借鉴,对福建省休闲农业在差异化经营、文化性挖掘、体验性设计、教育性延伸、综合性配套、信息化建设、品牌化带动和规范化发展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探讨,以期推动福建休闲农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方向;经营理念;借鉴

一、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毗邻太平洋,发达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业已形成,是上接长江三角洲、下连珠江三角洲和辐射华中地区旅游网络的重要纽带,加之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受闽台农业合作和台湾观光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具有发展休闲农业较为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借助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福建省自20世纪80年代末厦门、漳州两市最初兴起以体验农家生活和品尝农家美食为主体形式的休闲农业始,历经三十年发展,休闲农业业态逐步迈向多元化,由早期单一的观光型逐渐发展为农业体验、展示教育、休闲度假等多种类型,至今已建立起农家乐、采摘果园、生态观光茶园、休闲农庄、农耕文化园区、生态休闲度假区等不同特点的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业产业也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10年底,全省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接近1000家,投资总额约270亿元,直接吸纳农村地区从业人员约10万人,年接待游客达3500余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35亿元,尤其是社会经济基础较好的福州、厦门和泉州等地已初步显现出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雏形。与此同时,休闲农业亦从自发发展逐步迈向规范化过渡,从个体经营为主逐渐转向企业规模化经营为主,随着近几年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逐年增多,规划科学、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企业正在逐渐形成。休闲农业已然成为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休憩的广阔天地,为城乡社会经济交流提供了互动平台,成为福建省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二、从台湾休闲农业经营理念看福建休闲农业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是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闽台合作的深化为提升福建休闲农业提供了新模式,福建休闲农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合理借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为福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的丰富经验,对找准福建休闲农业发展方向,进一步理清休闲农业发展思路,意义重大。

(一)差异化经营

休闲农业综合利用当地自然、生态、文史等资源和农村、农业生产景观为基础,融合旅游和服务等综合经营,为人们提供休闲服务。福建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各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习俗不尽相同,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各地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本地资源特点,从客源市场目标定位出发,考虑与周围其他休闲项目及名胜古迹等风景区的关系,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力求与同地区休闲农业产品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台湾地区在其制定的“一乡一农渔园区计划”中,通过对区域农业资源的整合,使得各个地区别具特色,十分讲究休闲农场设计的主题鲜明性,达到合理规划农业资源、实施差异化经营的效果。在差异化经营基础上形成的休闲农场品牌差别,不仅可避免落入同质性竞争激烈的恶性循环,还可激发游客兴趣,刺激其消费欲望,最终凝聚成休闲农业品牌的无形资产。在引导休闲农业产业进行差异化经营的过程中,亦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全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从全局高度统筹考虑发展空间布局、区域协调、城乡结合,构建覆盖全省、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科学规划体系,使得休闲农业经营者可以从宏观布局环境出发,进行符合其资源条件的特色化休闲农业项目设计。

(二)文化性挖掘

在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衬托下,休闲农业经营者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使得农业的价值在为人们提供的一种在回归自然过程中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同时实现其在休闲农业产业中的一次升级。但由于缺少文化因子的注入,深层次开发不足,使得休闲农场模式单一、技术含量低、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为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的附加值,就要根植于农耕文化的广袤土壤,通过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让农业在汲取更多农耕文化的养分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其价值再一次升级,同时也可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进行休闲农业开发时,应围绕农耕文化这个核心来进行休闲农业项目的设计,如旱田、水田、梯田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耕景观建造,用于耕耘、灌溉、捕捞、收割、晾晒等方面的农具展示,弹棉花、磨豆腐、酿酒榨油、摇纺织布等传统手工艺呈现等基于有形农耕文化和岁时节日里的农事活动、农事诗谚等开发等基于无形农耕文化,可令农耕文化借田园风光及农民传统生活方式为载体得以演绎的同时,休闲农业开发得以向纵深拓展。与此同时,加大对闽南乡土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海洋文化、畲乡民族文化等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挖掘力度,积极推动乡土文化创意产业与休闲农业的融合发展。

(三)体验性设计

体验经济具有非生产性、短周期性、交互性、不可替代性、深刻的烙印性、价值的高附加值等特征,使其在西方发达社会得到大规模开发,并被美国和欧洲国家称为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亮点。如今,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的需求日趋增强,越来越青睐于对旅游过程难忘经历的追求,在国外,大众观光旅游在总体旅游比例中不足三成,其余市场为休闲和特种旅游所抢占。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开发过程中亦十分注重体验项目的开发,如通过喂养小牛、挤牛奶、制作牛奶饼干等体验环节的设计,将农产品的简单销售转为体验商品的价值升级,同时亦达到农业教育的良好效果。

(四)教育性延伸

教育农园是台湾休闲农业经营主要形式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进行加工,并配有教学和体验活动的场所、解说词和讲解员,实现农业生产与教育的结合。通过挖掘农园中所种植的农作物和果树、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农业设施等资源的农业教育内涵,使人们可以在休闲的同时接受农业知识。教育农园的设计使得休闲农场面临的客流非均衡性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即周一至周五以接待学校师生学习参观为主体,周末以吸引城镇居民度假休闲为主,避免陷入市民正常工作日和双休日客源振荡造成严重忙闲不均的经营困境。当然,这与台湾地区教育主管当局对中小学生户外农业体验教学较为重视关系密切,对福建省而言,加强对休闲农场教育性内涵的开发和建设,配合教育部门提升对中小学生农业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可以成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锻炼重要基地,还可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良性健康发展。

(五)综合性配套

休闲农业做为一种在农村、农业环境中的休闲形式,从田园风光的介绍到农业知识的介绍,从农产风味的品尝到农业文化的解读,以及农家住宿等,均需要进行休闲度假的综合配套建设,并配备专门的服务队伍。其设施条件虽不及城市及成熟旅游景点标准,在环境的整洁度、居住的舒适度、餐饮的卫生性、出行的方便性、基本设施的安全性,以及接待人员周到热情的服务等方面也有着相应的要求。台湾休闲农场服务设施一般较为齐全,包括餐饮、住宿、农产品制作与加工、农具展示与存放、教育解说、安全警卫、凉亭、眺望塔台、公共厕所、安全防护栏网、停车场、指示标示牌、登山及健步道、园区内道路、休闲广场建设等方面的设施配套,并拥有一支相对较为稳定的休闲农业服务队伍,往往以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建设,最大程度地为游客享受休闲农场提供便利。

(六)信息化建设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农业与旅游业的综合,信息化平台尤其是网络平台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休闲农业信息的有效提供,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促成交易的作用,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网站的主要内容主要包含相关新闻发布、园区景点介绍、园区游览地图、旅游线路推荐、住宿区展示、特色餐饮推介,且注重网站在线上预定住宿、门票、交通工具等方面的服务。通过这些信息的提供,使游客人可以充分了解景区的各方面状况,不仅方便了游客,也为该景点做了很好的宣传。福建省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较为缓慢,应充分利用中国休闲农业网、海峡旅游网等各类信息网络和手机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平台,积极宣传福建休闲农业场所、推荐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应在旅游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加紧福建省休闲农业信息网建设,提高休闲农业信息入户率。

(七)品牌化带动

把握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在开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机会,在福建省已有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基础上,鼓励引导福建省在生态环境、产业优势、发展势头等方面经营基础较好的休闲农场进一步发展。遵循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区域资源环境和文化特色,加强产业间联合与协作,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生产标准、经营集约、服务规范、功能多样、内涵丰富的福建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引领休闲消费热点,提升产业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强化产业示范带动能力和影响力,提高全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经济社会效益。

(八)规范化发展

台湾在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法制化和规范化,通过《休闲农业辅管理办法》、《休闲农场经营计划审查作业要点》、《非都市土地申请作休闲农业设施所需用地变更编定审查作业要点》、《休闲农场建筑物设计规范》等一系列有关休闲农业的法规的制定实施,对休闲农场开放过程中涉及的土地使用、观光游憩、环境保护、农产品安全、餐饮、住宿、标示等多方面做出规范,使得休闲农业经营业者得以依法从事生产运作,避免了产业的无序发展,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权益也受到较好地保护,从而增强休闲农业的可信度,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福建省亦需要积极借鉴相关行业管理经验,一方面加紧制定和实施休闲农业行业标准,以规范休闲农业的管理,完善休闲农业设施建设和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行业管理与服务,鼓励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成立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并引导其加强行业自律,促进福建省休闲农业规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陈茜.从台湾经验看大陆休闲农业发展〔J〕.今日财富.2007,(12).

〔2〕林国华,等.海西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3〕汪宁.借鉴台湾经验发展大陆休闲观光农业〔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4〕秦竟.借鉴台湾经验加快海西休闲农业发展.〔J〕.海峡科学.2009,(10).

〔5〕郑春霞.台湾休闲农业理念对闽南休闲农业的启示〔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6〕陈文强.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农业经济. 2009,(09).

〔责任编辑:李金明〕

作者:曾芳芳

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论文 篇3:

休闲农业升级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从生产领域到加工流通领域再到休闲服务领域,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持,因此生产加工技术的创新、新型物流技术的应用、现代营销技术的推广、信息技术的建设以及科技培训的实施,均为休闲农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说,科技进步对于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天津休闲农业发展实际为例,指明科技支撑天津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模式,构建涵盖休闲农业发展中关键环节的科技支撑体系,并针对天津休闲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科技问题,提出系列对策建议,从而为天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休闲农业;科技支撑;天津

Technology Supporting System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al Agriculture:Take Tianjin for Example

SHI Jialin, JIA Fengling, ZHANG Lei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Tianjin, Tianjin 300192, China)

Key words: recreation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anjin

经过多年发展,休闲农业已成为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产业形态,代表着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从生产领域到加工流通领域再到休闲服务领域,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持[1]。因此,生产加工技术的创新、新型物流技术的应用、现代营销技术的推广、信息技术的建设以及科技培训的实施,均为休闲农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说,科技进步对于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天津已步入大力发展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多功能、服务型现代都市农业的历史时期,科技支撑将对产业发展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因此,构建全面系统的科技支撑体系对进一步提升天津休闲农业发展能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科技支撑引领天津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模式

1.1 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美丽天津建设纲要》,以彰显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提升休闲农业功能水平和产业能级为目标,以构建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为保障,以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循环型、服务都市型的休闲农业为重点,建立休闲农业产业升级的科技支撑体系,以现代高科技手段和创新发展思路解决休闲农业发展瓶颈问题,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目标更为明确,功能体系更加健全,服务能力更加提升,在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从而使休闲农业成为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重点产业、现代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美化环境、促进城乡融合的富民产业。

1.2 支撑模式

1.2.1 科技项目研究开发 采用科技项目研究开发模式对休闲农业产业升级进行科技支撑,其核心在于选取科学、合理、适用性强、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科研项目,用于对休闲农业各领域的提升和改进。科技项目的发起者应为行业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而从事科技项目研究开发的主体既可以是休闲农业管理者、从业者,也可以是专门研究和服务机构。项目针对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或发展亟待解决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并注重研究成果与实际运用的结合,从而使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能够解决休闲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为休闲农业产业升级进行成果储备[2]。

1.2.2 科研机构技术服务 采用科研机构技术服务模式对休闲农业产业升级进行科技支撑,依托大中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各类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将已有的科研成果直接引入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休闲农业产业的快速提升。其中科研机构的技术服务既可以是直接的成果投入,也可以以参股、技术入股等形式将其技术成果转化为休闲农业发展所需的无形资产,与休闲农业技术引进方共同完成研发、转化与推广的过程。技术出让方应与技术引进方就某项具体科研成果或技术签订正式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技术服务提供模式与服务费用,从而推动科研机构为休闲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支持的积极性。

1.2.3 科技专项资金扶持 科技专项资金扶持是最为直接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升级中科技支持力度的一种支撑模式,能够从源头上解决休闲农业产业升级中面临的资金困境。在休闲农业领域设立科技专项资金尚处于探索阶段,应根据现代农业政策导向、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新领域新业态发展趋势等因素,科学合理设置资金投入领域和扶持方向,从而使科技专项资金高效使用、效果明显。休闲农业领域的科技专项资金应主要运用于支持新品种的选育更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与多功能开发、农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民技术法规培训、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引进与创新,以及新方法、新模式、新产品的开发性研究等方面,充分发挥休闲农业从业者的自主创新积极性,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科技含量。

1.2.4 科技企业投入拉动 科技企业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并在经营运作过程中直接面向市场,因此具有较强的市场信息收集处理和应变能力,这些天然优势使得科技企业成为产业链条上最具创造力的力量,能够依托自身的研发团队和已有的科技成果,不断给传统休闲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未来,农业科技企业或其他行业的科技企业应成为休闲农业领域发展的一只重要力量,并依靠自身对市场前景的把握和良好的品种、技术储备,不断创新休闲农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将企业自身成果与休闲观光农业紧密结合,推出个性化休闲产品,从而拉动产业链创新升级。

1.2.5 多领域战略合作 休闲农业本身是一种多产业交叉型新型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升级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地区和多种利益群体,主要包括农业、旅游、文化、交通、商业等行业[4]。因此,集合各行业的先进科技成果,以科技为纽带,实现多领域战略合作,特别是在一些涉及产业链延伸的公共性领域,进行关键技术联合开发、科技成果行业共享,以更加高效、经济、快捷的手段促进科技成果在休闲农业产业链条上推广应用,能够节省研究开发成本,提高科研效率,因此必将成为科技支撑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2 休闲农业升级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科技支撑休闲农业升级发展应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现实中的矛盾,分领域实行科技创新,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选择关键技术进行攻关[5]。具体而言,应围绕休闲农业产品升级、设施升级、服务升级、生态改善以及效益提升等五个方面,构建休闲农业升级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与关键技术体系,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1 休闲产品升级关键技术集成

科技支撑休闲产品升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旨在为休闲农业提供品种丰富的各类优质、安全、高档、新鲜农产品,主要涉及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主要关键性技术,重点包括设施农业技术、有机生产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保鲜储运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够从源头保证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可控性与可追溯性,并严格控制投入品使用和整个加工流通过程,从而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二是新型产品打造,旨在为休闲农业提供多样化、创意性、个性化产品,丰富休闲农业产品体系,涉及主要关键技术包括新品种开发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够在农产品品种、式样、口味、外观、用途等多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游客追求新奇特和个性化的需求。三是体验式产品开发,旨在将科技与参与、体验和亲身感受融为一体,打造可看、可学、可玩的科技观光型休闲农业模式,主要依托的关键技术有客户需求定位开发技术等,目的是有效定位客户需求,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游客设计独特的游览与体验方式,不断推出具有较强参与性和学习性的体验活动,从而实现休闲农业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发展。

2.2 休闲设施升级关键技术集成

科技支撑休闲设施升级体现在休闲农业“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餐饮、住宿设施的完善与升级,旨在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餐饮与住宿环境;二是导视、环卫设施的完善与升级,旨在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的指引与方便、卫生的环境;三是娱乐、游览设施的完善与升级,旨在进一步优化出游环境、美化空间、提高游览的观赏性、趣味性,同时保障游客出游时的安全。以上各方面所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视觉设计与传达技术等,从而使休闲农业各项设施在规划设计、建筑建造、运行使用、管理维护等各个环节均体现智能、科学、人性、便利的理念,打造与传统设施不同的集科技与人性于一体的休闲服务设施,使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身体状况的游客都能够在游览过程中得到满意的服务。

2.3 休闲服务升级关键技术集成

科技支撑休闲服务升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服务升级,旨在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游览服务介绍,包括景点信息、交通信息、价格信息、人流信息等,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够使游客在出行前即可获得较为可靠的指导。二是交通服务升级,旨在提升城市整体出行便捷水平,从而增加休闲农业对游客的吸引力,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等,特别是轨道交通设计与建造技术、车辆运行与管理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够使城市交通有序运行,有效缩短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大大提升休闲农业的便捷性和可进入性。三是导购服务升级,旨在为游客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购物环境,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电子商务技术等,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使游客足不出户即可购买休闲农业景区景点特色产品。四是安全服务升级,旨在最大限度保障游客出行安全,避免意外事故发生,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安全监测技术、医疗救援技术等,一方面时刻监督景区景点设施的安全性,跟踪监测游客的游览范围,在事故发生前发出预警信息;另一方面,一旦事故发生,在第一时间提供医疗救援服务,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6]。

2.4 生态环境改善关键技术集成

休闲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休闲观光人群,同时休闲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必须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道路。科技支撑生态环境改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友好发展,旨在通过休闲产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基础,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立体农业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方式,发展节水、节肥、节能、节地的立体农业,并开展湿地保护、森林保育等生态修复工程,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循环经济链条打造,旨在通过资源能源的减量化、废弃资源的再利用及再循环,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涉及主要关键技术包括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三是低碳生产生活模式探索,旨在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7],涉及主要关键技术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开发技术、节能建筑技术等,进一步降低一次能源以及工业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并在休闲建筑、设施建造以及体验活动设计中注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注重体现低碳环保的理念,从而实现人与生态的和谐共处。

2.5 产业效益提升关键技术集成

推动休闲农业产业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既包括休闲农业自身产业素质的提高,即以上所提到的休闲产品、设施以及服务的升级,也包括外部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下面重点研究促进产业提升的外部保障机制中所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休闲品牌的打造,旨在实现休闲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和提升市场知名度,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涉及主要关键技术包括品牌、包装设计技术、商标防伪技术、物流配送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够保证休闲农业品牌价值的稳定性,增强品牌形象的差异性,为品牌延伸创造可能性,并保障品牌竞争的有序进行[8]。二是管理机制健全,旨在推动休闲农业发展逐渐面向市场,提高运行和管理效率,从而促进产业效益的提升,涉及主要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技术等,通过对休闲农业经营者数据的集中管理,搭建网络交流平台,紧密连接政府、协会、企业、合作组织与个体经营者,明确各自职能分工,推动产业有序运行。三是推介机制完善,旨在扩大对休闲农业的宣传与推介,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涉及主要关键技术包括电子商务技术、网络信息平台搭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开发传统与现代、静态与动态、平面与空间相结合的多重宣传推介手段,推动休闲农业知名度的扩大,使其成为现代人民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四是专业人才培养,旨在以高端人才推动产业发展,涉及主要关键技术包括远程教学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等,通过网络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业人才数据库管理等手段,不断培育新型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实现休闲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效益的提升。

3 科技支撑引领天津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自“九五”以来,天津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直以每年平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增长。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天津科教兴农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对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产业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当前科技支撑引领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围绕天津休闲农业升级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及发展模式,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强化制度创新,推进休闲农业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十一五”末期,天津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然已达到60.4%,领先全国7个百分点,但针对天津休闲农业科技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还需要尽快对农业科技体制进行改革,建设和完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休闲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建立和完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加强休闲农业基础与前沿技术、重大关键技术等技术研究;二是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休闲农业科技推广,提高休闲农业专业化水平;三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

3.2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休闲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左右,实现了科研、教育、推广的有效结合,其原因是通过运用法律法规形式固定科、教、推三位一体模式。2005年,日本通过正式颁布实施的《农业改良助长法》,对农业机构设置、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普及人员与政府工作人员轮岗机制,推进农业科技的普及,对农业科技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9]。目前,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0%左右,转化率还较低,有大批科研成果未应用到实践中去。休闲农业作为新兴产业,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内容,推进休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在《天津市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围绕“十二五”休闲农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及休闲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编制《天津市休闲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二是尽快制定《天津市休闲农业投入管理办法》;三是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快制定天津地区休闲农业技术推广配套管理条例。

3.3 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主体

创新型农业企业是推进农业自主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培育创新型农业企业,通过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打造农业技术创新主体,是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10年,天津市县属农林牧渔业研究与开发机构总计25处,相对蓬勃发展的休闲农业,其科研机构的数量和科研能力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支持科技型农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二是完善科技型农业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三是建立科技型农业企业科学管理机制,提高农业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四是建立科技型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3.4 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休闲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2012年中央1号文明确强调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且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休闲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具有显著的公益行为,政府要在科技投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10]。2010年,天津农业科学科技项目经费投入1 495万元,仅占研究项目总投入的0.7%。可见天津市农业科学技术项目研究在天津的科研项目中处于弱势地位,未来应加强农业科研投入,特别是针对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应构建分工合理、目标明确的多重投资结构。一是明确农业科技公益性定位,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二是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技术开发;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与休闲农业技术相结合的试点。

3.5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休闲农业服务管理水平

2010年,天津市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总数为618人,占天津市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17.4%;其中科技管理人员76人,占天津市科技管理人员总数的15.3%;课题活动人员471人,占天津市课题活动人员总数的21.5%;科技服务人员71人,占天津市科技服务人员总数的8.2%。可见天津市从事农林牧渔业的科技人才较少,尤其科技服务人员比例较低。未来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休闲农业人才培养,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是加强休闲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二是加强休闲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三是强化农村社区教育,大力提高村民素质;四是培养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人才培养模式;五是建立休闲农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3.6 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天津市休闲农业产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观光农园、休闲农庄、市民菜园、农家院落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发展区,尤其本市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天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11]。然而,当前的休闲农业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较差等特点,需要进一步加强休闲农业软环境、硬环境建设,以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一是优化生态环境,推进农业资源保护和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优化休闲农业基地环境,扩大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三是优化休闲农业产品质量,打造天津休闲农业地域品牌;四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五是加强休闲农业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宁淼,邹秀萍,叶文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及其关键技术[J].中国科技论坛,2008(10):102-106.

[2] 肖大伟.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11):709-712.

[3] 黄景麟.农业科技企业在成果产业化中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京农业,2012(5):260-261.

[4] 杜兴军,陈曦.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198-201.

[5] 宝胜.我国“三农”问题的科技支撑体系和政策措施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3(3):18-21.

[6] 高玲.旅游安全评估与恢复系统的科技支撑体系[J].闽江学院学报,2010(7):86-90.

[7] 张蕾,史佳林,张明亮.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63-67.

[8] 张光辉,张蓓.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农产品品牌科技支撑体系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37.

[9] 杨敏丽,胡晓军,袁建湘.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激励机制要素特点与政策[J].世界农业,2009(2):1-3.

[10] 农民日报.农业部农业科技政策摘要[EB/OL].(2011-12-26)[2015-12-26].http://www.a1gri.gov.cn/V20/SC/jjps/201112/t20111226_2443090.htm.

[11] 贾凤伶,李瑾,黄学群.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5):93-97.

作者:史佳林 贾凤伶 张蕾

上一篇:课堂提问设计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融资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