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法律论文

2022-04-15

摘要:顶岗实习具有劳动法律和教育法律双重属性;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适用工伤保险制度符合社会保险原理,具有宪法和劳动法律依据。关键词: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工伤保险;法律;劳动关系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之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伤保险法律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伤保险法律论文 篇1:

浅析乌鲁木齐私营企业员工工伤保险的法律问题

【摘 要】新疆乌鲁木齐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私营企业的工伤保险情况有其特殊性。因此,本文通过概述乌鲁木齐私营企业员工工伤保险落实现状,找出工伤保险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建立与健全私营企业工伤保险的法律建议,希望对乌鲁木齐私营企业工伤保险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乌鲁木齐 私营企业 员工 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又称工伤赔偿保险或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事故或职业病伤害,造成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时,从社会或其它机构得到经济补偿的一种制度。2003年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出台,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内容明确规定:“所有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以及个体工商户的雇工,都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乌鲁木齐作为我国的一个边疆城市,其所有企业也应严格按照法律有关规定行事,但和全国普遍情况一致:国家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伤保险制度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私营企业却仍然存在着较严峻的问题,也面临着许多困境。

一 乌鲁木齐私营企业员工工伤保险的现状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经济发展较快,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近些年来,乘着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国家给予新疆许多优惠政策,如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使新疆的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乌鲁木齐的私营企业数量更是成倍增长。据统计,2000年起截止到2009年底,新疆共有企业约 38.6万家,其中乌鲁木齐约18万家,占总数的46.6%。新疆共有私营企业约9.4万家,其中乌鲁木齐约4.8万家,占总数的51%。

但是,在私营企业不断增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私营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更加不容忽视,这是我们经济迅速发展的源泉,是我们社会更加和谐的保障,也是我们一切奋斗的最终目标。工伤保险作为与员工人身安全息息相关的一种社会保障,尤其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根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新疆乌鲁木齐的各项工伤保险参保数据见下表:

从上表明显可以看出:乌鲁木齐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差不多占全疆参保人数的1/3,由此可见乌鲁木齐在新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乌鲁木齐工伤保险落实情况关系到全疆工伤保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为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私营企业,其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仅为总参保人数的13.3%,参保率实在太低。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工伤事故,私营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私营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从长远来看,还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 乌鲁木齐私营企业员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

1.私营企业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低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按此规定,所有民营企业无一例外都在参保范围之内,但现实情况却是:根据乌鲁木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从2000年截止到2009年底,乌鲁木齐的就业人数达到113.28万人,而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仅为50.31万人,参保率仅为44.4%,而且绝大多数的参保人员为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由此可见,乌鲁木齐私营企业的参保率是很低的。

2.私营企业工伤认定调查取证困难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此条例说明工伤保险赔付之前必须经过诊断鉴定进行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是劳动保障部门根据企业或工伤员工或员工亲属申请,审查有关人员是否为工伤,并做出是否认定工伤决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伤认定工作人员的调查取证工作却困难重重。一方面,发生工伤的员工自己拿不出有效证据;另一方面,私营企业为了逃避工伤赔偿和行政惩罚也隐瞒事实,不愿交出对工伤员工有利的证据。这就使得工伤认定调查取证难以进行。

3.私营企业从事有毒有害的高危行业居多,工伤预防措施简陋

乌鲁木齐是一个传统的重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其中煤炭、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建筑等有毒有害的高危行业居多。私营企业是此类行业的主力军。一般来说,有毒有害的高危行业对安全生产应当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是,私营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常常漠视员工人身安全的保护,根本不在乎什么潜在的工伤危险,多数员工都是在高危、高温、潮湿、含毒,没有安全保证的环境下超负荷的工作,而且企业不愿意给员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一旦发生事故,私营企业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处于弱势的受害者很难得到应有的赔偿。

4.立法层次不高且不完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等一系列涉及工伤保险方面的法规政策。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是目前乌鲁木齐开展和进行工伤保险工作最为重要的依据,它的法律约束力直接影响到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发展。但此法规立法层次较低,约束能力较弱,与之配套的政策体系明显滞后,导致在实际中很多规定都难以真正落实,出现违反条例的行为时处罚力度也不够。这就使得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远远不能满足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 乌鲁木齐私营企业员工工伤保险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私营企业对工伤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某些私营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完全忽视对员工的工伤保险责任。有些私营企业主目光短浅,只追求眼前利益,利用临时工珍视来之不易工作机会的心理,以及对法律、法规不甚了解的状况,尤其是少数民族员工,还可能因为他们的语言障碍和理解障碍,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不顾劳动者的安全与生命,逃避工伤保险费用的缴纳,造成乌鲁木齐工伤保险参保率整体偏低。

2.私营企业采取种种办法躲避工伤认定调查取证

私营企业从事繁重危险工作的人员80%都是流动性较强的临时工,尤其是在乌鲁木齐,还有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员工。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员工不了解有关工伤保险政策的情况下,以职工违规操作为由不为工伤员工申请工伤认定,职工个人又没有有效证据,工伤认定工作人员调查时还会出现语言障碍和理解障碍,这就使得工伤鉴定人员的调查取证工作困难重重。

3.工伤预防工作没有统一的要求

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伤预防的诸多方面有明确指示,但具体的规定由各个地区按照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制定。以乌鲁木齐为例,是按照新疆自治区制定的相关办法执行工伤预防工作。由于新疆本身的经济发展状况跟全国其他城市比起来较慢,因此首要任务是促发展,重点把握的是工伤保险,对工伤预防工作还处于逐步摸索的过程。乌鲁木齐的工伤预防工作因此也处于雏形阶段,存在很多漏洞,需要继续加强。

4.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发展不够成熟

与国外一些工伤保险制度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工伤保险立法还处于一个摸索的过程,只制定出一些《工伤保险条例》之类的层次较低的法规,因此覆盖面较小,保险参保率增长也比较缓慢。

四 建立与健全私营企业工伤保险的法律建议

1.普及广大企业和职工的法律知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发动社会舆论。给广大企业和职工普及工伤保险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广大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工伤保险意识。对于乌鲁木齐来说,乌鲁木齐现有人口约311万,其中少数民族约78万,占总人口数的25.09%,因此在进行工伤保险普及宣传的同时还要将宪法、民法等法律与工伤保险有关法律结合起来,要让企业和职工认识到:工伤保险不仅关系到企业和员工个人,还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2.加大有关工伤鉴定调查取证的执法力度

制定一些协助工伤认定调查取证的条例:一方面,加大对于逃避提供工伤证据的私营企业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对工伤鉴定工作人员的工作应奖惩分明:认真投入工作的人员,给予奖励;玩忽职守、拿劳动者的工伤伤害不当回事的工作人员,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法律上的惩罚。

3.健全工伤预防机制

将工伤预防和工伤保险相结合,建立一整套包括工伤预防、工伤赔偿、工伤康复的运行机制;要以企业一年的安全状况为依据征收企业税费,使企业浮动费真正与其安全状况挂钩;充分调动企业和有关工伤预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引入奖励机制,提高奖金额度,奖励在工伤保险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4.提高工伤保险法律等级,制订工伤保险基本法

我国应尽快提高工伤保险的法律等级,制定一部专门的《工伤保险法》。首先要结合我国现有国情,考虑到各个地区发展状况和各种类型企业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还要充分考虑民族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法律;其次,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用以弥补我国法律发展不成熟,考虑不充分的部分。也应该同时完善与工伤保险法律有关的一系列法律,使各法律形成配套的完整体系。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2010年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乌鲁木齐市统计局.乌鲁木齐2010年统计年鉴[J].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王贞琼.论民营中小企业工伤保险制度的构建[J].财经论坛,2006(11)

[4]谭永良.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论文

[5]吕双双.浅议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1(4)

[6]胡曙元.浅议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1(5)

作者:何翊

工伤保险法律论文 篇2:

对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适用工伤保险的法律思考

摘要:顶岗实习具有劳动法律和教育法律双重属性;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适用工伤保险制度符合社会保险原理,具有宪法和劳动法律依据。

关键词: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工伤保险;法律;劳动关系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之一。近几年来,职业院校对包括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内的诸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但是,对顶岗实习的法律属性以及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如何适用工伤保险等问题,缺乏法理上的研究,笔者拟就此问题进行法理探讨。

顶岗实习的劳动法律和教育法律属性

是适用工伤保险制度保障的法理基础

从一般意义上而言,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分为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必要途径。根据实习岗位对资格、技能的要求不同,可将实习分为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譬如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只能采取教学实习,这种实习必须在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学生没有医师资格,没有处方权,不能采取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顶岗与实习的结合,要从“顶岗”和“实习”两方面去理解。顶岗,即实习学生相对独立承担岗位任务和职责;实习,是指职业院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组织实习学生在企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即实习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能的活动。

(一)从顶岗层面而言,顶岗实习具有劳动法律关系属性

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劳动力是顶岗实习这种法律关系的实质和内容。实习学生的劳动力与企业的生产资料在顶岗劳动过程中相结合,在此过程中顶岗实习学生消耗了劳动力,企业消耗了生产资料并实现了经济利益。顶岗实习学生向企业提供劳动力,实际上就是将自己的人身在一定限度内交给企业支配,因而具有基于顶岗劳动而形成的人身关系法律属性。这一属性也就决定了实习学生的人身自由受到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限制。由于对实习学生劳动力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实习学生的人身利益,关系到实习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因而企业应该提供符合劳动安全卫生的生产条件,企业应该对实习学生承担劳动保障相关义务。这种人身属性也要求实习学生要接受企业的指令和管理,遵守企业依法制定的劳动规则,遵循企业的劳动规律和纪律,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性劳动规范和要求进行劳动。

实习学生所从事的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和提供的劳动力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同的劳动价值,实习学生享受的实习报酬与其提供的劳动力质量数量要相适应。

人身权利具有平等性,既然实习学生是相对独立地承担岗位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与企业普通劳动者相同,实习学生的权利义务就应该与企业普通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基本一致。实习学生与企业普通劳动者在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方面是平等的,实习学生应得到完全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在遭受与工作有关的人身损害时,也应该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虽然实习学生未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身份,不能享有与劳动者身份有关的权利,但是,实习学生参加了实质性的工业生产劳动,是实质意义上的工业劳动者,就应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与工业生产劳动有关的特别权利,如获得合理报酬、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可拒绝企业违章指挥,拒绝冒险作业等劳动权利。

(二)从实习层面而言,顶岗实习具有教育法律性质

既然实习学生尚处在实践学习阶段,就其实习目的和过程来看,是为了在生产实践中学习专业技能,并且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性劳动,实习学生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应该与企业普通劳动者权利义务完全一致。首先,实习学生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次,顶岗实习是带有预备就业性质的生产劳动,顶岗实习中学生所提供的劳动力有学习专业技能的性质,学生处在从事职业劳动的预备期,在为就业做准备。这种实习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宗旨。再次,顶岗实习的学生不是一个普通的实习学生,而是一个参加生产性劳动具有就业愿望的实习学生,按照专业教育教学大纲和计划安排,学习内容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顶岗实习实质上是生产性劳动和实践性学习的结合,不能因为实习学生的身份缺陷而减损实习学生应该享有的生产性劳动权利。必须结合顶岗实习的实际,具体分析顶岗实习中的安全法律问题,以平衡学校、实习学生和企业的权益。只有全面正确界定顶岗实习的法律属性才能为职业教育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笔者认为,顶岗实习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通过签订协议共同组织实习学生到企业特定岗位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生产性、实践性工作的教学活动。顶岗实习的实质是实践性学习,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了明确的学习目的的;顶岗实习的内容是与专业学习有关的生产性劳动;顶岗实习的法律基础是顶岗实习协议,该协议是顶岗实习三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基础,具有教育合同的非营利性、社会性和智能性。

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适用工伤保险制度

符合社会保险原理,具有宪法和劳动法律依据

多年来,职业院校多为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所困,都在探讨如何利用保险制度化解风险,这是一条非常科学的思路,但大多局限于商业保险形式。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11月20日发布了《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实习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通知及相关方案规定的保险责任范围是实习学生实习期间遭受人身意外事故和法律法规规章认定为工伤情形下校方依法应承担的责任,以及相关法律费用和实习学生实习第三者责任,投保主体原则上为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保障对象为参加顶岗实习和教学实训的在籍实习学生。但是,这种校方责任保险属于商业保险,虽然与工伤保险在分散风险的基本功能上是一致的,但是在法律内涵、适用范围、法律性质等方面有区别,只能作为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的补充保险。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与生产劳动有风险关联性,顶岗实习的这种“工作风险性”决定了顶岗实习学生若在实习时受到伤害,必须适用工伤保险才能充分有效保障顶岗实习学生的权利。 顶岗实习学生适用工伤保险不仅符合工伤保险法律原理而且有宪法和劳动法律依据。

(一)顶岗实习学生属于社会保障的对象,其遭受的劳动伤害应该得到工伤保险保障

工伤是指在生产岗位上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的工作或由于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所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病。判定工伤的标准应该坚持“工作风险”原则,即工作与伤害之间有因果关系。顶岗实习学生从事的工作是与生产劳动有关的活动,面临的工作风险与企业普通劳动者相同,理应以工伤保险的形式来保障顶岗实习学生的基本社会权利,使其在遭受工伤损害时能够利用这种权利维持其生活。至于如何判定工伤,《工伤保险条例》坚持了“工作风险”原则,在该条例第十四条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中有“因工作原因”、“与工作有关”、“因履行工作职责”、患职业病等表述。

(二)将顶岗实习学生伤害纳入工伤保险,符合社会保险的普遍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保障性原则

首先,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障内容之一,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同样适用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伤事故,这项原则是由工业风险的普遍存在决定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劳动中面临的生产性风险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和加强管理来减少和控制风险,但是,从总体上说,工作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排除的;虽然从个体而言,劳动风险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是,从总体上说,劳动风险事故的发生又是必然的,一旦发生事故,企业的普通劳动者和顶岗实习学生所遭受损失的几率是相同的。顶岗实习劳动危险的普遍存在及其造成的人身损害的客观必然性,需要工伤保险制度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保险保障。

其次,实现公平保障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顶岗实习学生在享受工伤保险的机会和权利上应该机会均等、利益均衡。也就是说,与员工从事相同劳动、面临相同风险、遭受相同损害的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享有与员工相同的工伤保险权利。这就要求国家在设计工伤保险制度时,必须消除身份限制,公平对待顶岗实习学生并确保其享受到工伤保险权益,将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顶岗实习学生是社会保障公平原则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再次,工伤保险是顶岗实习学生的重要安全和生活保障。工伤保险能保证顶岗实习学生具有安全感,使其在社会心理上保持平衡,从而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从事创造性劳动。工伤保险的补偿功能符合一般保险具有的“集众多力量,分担各种意外损失”的原理。国际劳工组织在评价包括工伤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时曾指出:“在社会政治历史上,没有什么事情比保险更能急剧地改变普通人们的生活。这种保险制度,使人们在因不测事故、健康不良、失业、家庭生活承担者死亡,或因任何其他不幸使收入受到损失的情况下,不至于沦于赤贫。”由此可见,工伤保险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社会保障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三)顶岗实习学生工伤保险的宪法、劳动法律法规依据

劳动者享受的工伤保险权利是由国家宪法和劳动法给予参加保障的。虽然顶岗实习学生不是形式上的劳动者,但是,其提供的顶岗劳动具有劳动法意义上的实质内容,与普通劳动者处在相同的工业劳动环境之中,面临共同的劳动风险,因此,宪法和劳动法关于公民和劳动者的工伤保险保障权利,顶岗实习学生也应该平等享有,只有这样,才符合公平公正的法律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设立为公民享有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宪法和劳动法分别以国家根本法和基本法的形式保障工伤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原劳动部于1996年8月12日公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中第六十一条规定:到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向有关学校和企业收取保险费用。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废止了该项规定,使顶岗实习学生工伤保险出现了空白,从立法上来说,这是一种倒退。职业院校在顶岗实习管理中,一般采用学校责任保险或者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等商业保险形式来化解风险,或者利用民事赔偿制度解决实习学生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虽然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在化解顶岗实习风险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工伤保险对顶岗实习学生的保障性远远强于商业保险,民事赔偿制度程序复杂、保障性不足,不利于保障实习学生权利。

教育部针对校园内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该办法虽然没有专门规定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保险问题,但是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有条件的,应当依据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参加学校责任保险。……提倡学生自愿参加意外伤害保险。教育部的规定是一个法律效力层次比较低的部门规章,国家应该在修改职业教育法和制定社会保险法时,将顶岗实习学生因工作原因遭受的人身损害纳入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只有使顶岗实习学生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制度条件,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顶岗实习的劳动法律属性,要求国家通过社会保险立法建立实习学生工伤保险制度,为此才能真正有效化解实习风险,才能真正维护顶岗实习法律关系中各方利益,为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造良好的法制条件,推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昌硕.劳动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余延满.合同法原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付荣辉,李丞北.保险原理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盖锐,杨光.社会保障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李友玉.安全警示录——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张卫国(1969—),男,湖南邵东人,法律硕士,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民商法与教育法研究。

(本文责任编辑:张维佳)

作者:张卫国

工伤保险法律论文 篇3:

从条例到法律工伤保险上台阶

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颁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是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之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又一部支架性法律。《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促进工伤保险工作,化解未参保农民工享受待遇的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社会保险法》对工伤保险工作带来的影响,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陈刚。

记者(以下简称记):《社会保险法》将第四章列为工伤保险专篇,对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认定条件等做出新的规定。请您解释一下,作为一部法,对工伤保险的规定有哪些变化?

陈刚(以下简称陈):《社会保险法》是社会保险第一部基本法。它把整个社会保险制度用法律规范的形式固定化,提高了社会保险的法律地位。《社会保险法》是社会保险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法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制中起支架作用的一个重要法律。现在这个法律里面第四章工伤保险,除了把原来《工伤保险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进来,还有几个地方有新的变化。

第一是在工伤保险的待遇上有所调整,把康复费用列入工伤保险基金支出,这在2004年版《工伤保险条例》中不十分明确。将康复费用特别提出来,是工伤保险工作的一个重大进展。因为康复费用不同于医疗费用,特别是有些职业康复费用和医疗费用更不是一个概念,所以,过去不明确的时候,在执行中发展工伤康复会有些问题。比如,康复的钱都该花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医疗康复可以报销,职业康复、职业训练就不行。这次把康复费用和医疗待遇单独分开,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第二是把过去由企业支付的工伤待遇,转为基金支付。比如,停工留薪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用,也就是工伤治疗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用,以前由企业支付,现在纳入到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范围;原来到外地治疗工伤的交通费用、食宿费用由企业承担,现在也纳入到工伤保险基金了;而原来工伤职工伤残等级为五至十级的,工伤职工若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企业要支付其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也划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

记:原来许多项由企业支出的费用,在《社会保险法》中划归基金支出,它的意义在哪里?

陈:划到基金支出,确确实实能保障工人领取到这笔待遇。因为原来由企业支付,经济效益好一点的企业,能够认真执行,而效益不好的企业,就很难保证给职工直接发放,或者根本没钱发放。但是现在改为由基金支出,工伤职工在领取、享受工伤待遇上就有了保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意义。

由基金支出,还可以减轻企业负担。这些原来规定由企业支付的待遇,尤其是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有的就是职工几十个月的工资,那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有的企业支付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实际上,社会保险法把这几项待遇支出都转入到工伤保险基金中,虽然加重了基金支付的任务,但是,这个规定既能保障职工享受待遇的权利,还能减轻企业的负担,有利于企业更加积极地参加社会工伤保险,做好工伤预防工作。

记:未参保职工的工伤待遇解决,如农民工受伤后的待遇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请问在这次《社会保险法》中有哪些涉及的条款?

陈:《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中对此有明确规定,就是要先行支付。就是说,对未参保企业的受伤职工,如果认定工伤以后,单位不支付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这实际上是工伤保险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它对于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过去很多企业不参保,一旦出现工伤事故,企业就想找各种理由回避这种责任,有的企业甚至不惜采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方式,利用法律程序拖延,不支付工伤待遇,而工人治疗、生活都会陷入极大的困难,这个矛盾在农民工中尤其突出。从我们这些年的工伤保险实践中,只能选择由工人自己去告老板的办法。因企业拒绝支付,有的农民工在与企业打官司的过程中,小伤拖成中伤,中伤拖成大伤。这说明我们的制度还没有做到真正完善,还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现在法律明确规定了由工伤保险基金垫付,就是说,一旦受伤职工认定为工伤,如果老板不支付,基金就要按国家标准支付医疗费等工伤待遇。它的意义在于,原来靠工人个人去抗争、去走法律诉讼这些程序,变成由基金优先支付,然后由工伤保险机构向雇主追查、讨要这笔费用,这是以人为本方针的体现。

记:工伤保险机构如何向雇主追查、讨要这笔费用,也就是说法律给予工伤保险机构的权利能够保证实现吗?

陈:《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待遇应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本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追查。而第六十三条规定,未缴社会保险或未补缴社会保险的,社保或其他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从账户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也就是说,不管企业是否同意,只要企业账户里有钱就可划走,账户还可以查封。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这一规定由法院执行,实际上就有了一个强制手段收回这些钱。所以,这条规定的含义非常重要。它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制度,只要符合社保法规定的参保范围的,即使企业暂时没有替职工缴纳保险,职工也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且不是从企业拿钱,是由基金给钱,转移了原来的矛盾,不再是职工个人去向雇主争取维权。这是工伤保险制度完善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条款。

记:您认为从条例上升到法,对工伤保险工作有哪些促进意义?

陈:《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对工伤保险的最大促进,就体现在这三条,一是待遇上调整,包括康复费;二是由企业支付的部分项目改由基金支出了;第三是企业没有缴纳工伤保险的,由基金先行支付。

上升到法,使工伤保险工作的法律层次提高了,对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个法的基础上来修改条例,就会有一个很好的上位法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工作应该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可以预见到,这个法出台以后,在工伤保险参保扩面上会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有很多强制手段,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比如,对所有不参保的企业,采取第六十三条的强制参保措施,包括工伤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这份强制性,是条例、政策文件都所不能及的。第二,在保障工人权益上,法律会起到条例达不到的要求、高度。比如垫付这个制度,保障了社会上矛盾最多的工伤农民工的权益。过去单位不参保,又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农民工的工伤得不到及时治疗,生活得不到保障。现在法律把包括康复的费用都列入工伤待遇支出,不断完善补偿标准,保障工人权益的条件提高了,对企业、用人单位的约束和要求也更加明确,就可以把工伤保险工作做得更好,造福工伤职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此,这部法律对老百姓来说是个好法律。

作者:林静

上一篇:公共财政管理论文下一篇:网络保险营销论文